《脊柱复位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复位装置.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6081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8.24 CN 102160814 A *CN102160814A* (21)申请号 201110069050.1 (22)申请日 2011.03.22 A61B 17/70(2006.01) (71)申请人 邱勇 地址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 321 号 (72)发明人 邱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魏晓波 逯长明 (54) 发明名称 脊柱复位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复位装置, 包括复位 棒、 第一锁紧装置、 椎弓根钉和第二锁紧。
2、装置, 复 位棒通过第二锁紧装置与椎弓根钉连接, 复位棒 的数目为两个, 其一端设置有齿状部分, 齿状部分 的轴线与复位棒的轴线垂直, 齿状部分的轮齿位 于其周部, 且处于复位棒的轴线的一侧, 两复位棒 的轮齿相互啮合, 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锁紧。 本发 明所公开的脊柱复位装置的操作简单, 操作过程 中不易产生复位丢失, 复位效果好。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CN 102160815 A1/1 页 2 1. 一种脊柱复位装置, 包括复位棒、 第一锁紧装置、 椎弓根钉和第二锁紧装置, 所述。
3、复 位棒通过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与所述椎弓根钉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棒的数目为两个, 其一端设置有齿状部分, 所述齿状部分的轴线与所述复位棒的轴线垂直, 所述齿状部分的 轮齿位于其周部, 且处于所述复位棒的轴线的一侧, 两所述复位棒的轮齿相互啮合, 并通过 所述第一锁紧装置锁紧。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两所述齿状部分的中部均开设 有通孔, 所述第一锁紧装置为锁紧螺钉, 所述锁紧螺钉依次穿过两所述通孔, 锁紧两所述复 位棒。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两所述通孔中的一者为螺纹孔, 另一者为光孔, 所述锁紧螺钉的穿过所述光。
4、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 其特征在于, 锁紧螺钉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 段、 光滑段、 直径渐变段、 凹槽段和拧紧段, 所述直径渐变段的直径逐渐变大, 所述拧紧段设 置有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凹槽。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为锁紧螺母, 所述椎弓根钉包括位于其顶端关于其直径对称设置的两圆环, 两所述圆环之间的最小距离 等于所述复位棒的直径, 所述锁紧螺母的外周部设置有与所述两圆环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 螺纹。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紧螺母设置有与锁紧助 力装置相。
5、配合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状部分的直径 范围为 3mm 至 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状部分的轮齿 数目的范围为 15 至 12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60814 A CN 102160815 A1/4 页 3 脊柱复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脊柱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 位于背部正中位置, 作为人体的中轴骨骼, 有负重、 减震、 保护 和运动等功能, 一旦脊柱发生骨折, 则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 。
6、对发生骨折的脊柱进行椎体复 位和固定就显得特别重要 ; 脊柱复位装置就是为了实现椎体的复位和固定而产生的。 0003 请参考图 1 至图 3, 图 1 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脊柱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图 1 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 图 3 为图 1 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侧视图。 0004 如图 1 所示, 现有技术的脊柱复位装置包括椎弓根钉 11, 调整棒 12、 锁紧螺母 13、 齿片 14、 连接座 16、 球形套 15 和锁紧螺钉 17, 齿片上设置有锯齿 141, 连接座 16 上设置有 与其对应啮合的锯齿 161, 并且开设有容纳椎弓根钉 11 的椎形孔和容。
7、纳调整棒 12 的通孔 162, 球形套 15 上开设有变形槽 151。 0005 使用过程中, 当伤者的脊柱某一节受伤受压时, 首先将椎弓根钉 11 钉入与受伤脊 柱节相邻的两脊柱节 ; 然后将球形套 15 套装于两椎弓根钉 11, 其中球形套 15 依次穿过连 接座 16、 齿片 14 和锁紧螺母 13 的通孔, 连接座 16 连接有调整棒 12, 调整棒 12 插装于连接 座 16 的通孔 162 中, 并通过锁紧螺钉 17 锁紧 ; 接下来再调整两椎弓根钉 11 的倾角, 由于球 形套 15 的球形部分位于连接座 16 的椎形孔中, 从而可以使椎弓根钉 11 带动球形套 15 相 对于。
8、连接座16摆动, 此过程需要借助调节锁紧装置的摆动, 调整好两椎弓根钉11的倾角以 后, 再使齿片 14 与连接座 16 的锯齿啮合, 即使调节锁紧装置旋转, 将锁紧螺母 13 锁紧, 即 锁紧螺母 13 绕设置于球形套 15 上的螺纹旋转, 使球形套 15 向上运动, 而锁紧螺母 13 向下 运动, 由于球形套 15 的球形部分位于连接座 16 的椎形孔, 从而使开设有变形槽 151 的球形 套 15 在椎形孔的作用下压紧椎弓根钉 11, 基本完成脊柱复位装置的固定。 0006 当然, 如若处于两椎弓根钉11之间的调整棒12的长度不能满足要求, 还可以再松 开锁紧螺钉 17, 微调两椎弓根钉。
9、 11 之间的调整棒 12 的长度, 然后再次锁紧。 0007 然而, 由上述可以看出, 现有技术中的脊柱复位装置的使用过程繁琐, 操作过程非 常复杂, 延长了医治时所占用的时间 ; 另一方面, 在操作过程中, 调整好两椎弓根钉 11 的倾 角以后, 利用调节锁紧装置锁紧时, 需要放开其中一个椎弓根钉 11, 而调节锁紧装置始终套 装于未钉入脊柱内部的椎弓根钉部分, 用于在放开椎弓根钉 11 时保持椎弓根钉 11 的倾角 不发生变化的支撑装置没有空间放置, 从而在脊柱的作用力下, 在椎弓根钉 11 放开, 锁紧 螺母 13 未锁紧的情况下, 椎弓根钉 11 会产生一定的复位丢失, 影响了复位效。
10、果。 0008 因此, 如何降低使用时的复杂度, 同时减小复位丢失, 提高复位的稳定性, 就成为 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柱复位装置, 该脊柱复位装置的操作简单, 操作过程 说 明 书 CN 102160814 A CN 102160815 A2/4 页 4 中不易发生复位丢失, 复位效果好。 0010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柱复位装置, 包括复位棒、 第一锁紧装 置、 椎弓根钉和第二锁紧装置, 所述复位棒通过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与所述椎弓根钉连接, 所 述复位棒的数目为两个, 其一端设置有齿状部分, 所述齿状部分的轴线与。
11、所述复位棒的轴 线垂直, 所述齿状部分的轮齿位于其周部, 且处于所述复位棒的轴线的一侧, 两所述复位棒 的轮齿相互啮合, 并通过所述第一锁紧装置锁紧。 0011 优选地, 两所述齿状部分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 所述第一锁紧装置为锁紧螺钉, 所 述锁紧螺钉依次穿过两所述通孔, 锁紧两所述复位棒。 0012 优选地, 两所述通孔中的一者为螺纹孔, 另一者为光孔, 所述锁紧螺钉的穿过所述 光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3 优选地, 锁紧螺钉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段、 光滑段、 直径渐变段、 凹槽段和拧紧段, 所述直径渐变段的直径逐渐变大, 所述拧紧段设置有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凹槽。 0014 优选地。
12、, 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为锁紧螺母, 所述椎弓根钉包括位于其顶端关于其直 径对称设置的两圆环, 两所述圆环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所述复位棒的直径, 所述锁紧螺母 的外周部设置有与所述两圆环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0015 优选地, 所述锁紧螺母设置有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通孔。 0016 优选地, 所述齿状部分的直径范围为 3mm 至 20mm。 0017 优选地, 所述齿状部分的轮齿数目的范围为 15 至 120。 0018 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 包括复位棒、 第一锁紧装置、 椎弓根钉和第二锁紧 装置, 复位棒通过第二锁紧装置与椎弓根钉连接, 复位棒的数目为两个, 其一端设置有齿状 部分,。
13、 齿状部分的轴线与复位棒的轴线垂直, 齿状部分的轮齿位于其周部, 且处于复位棒的 轴线的一侧, 两复位棒的轮齿相互啮合, 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锁紧。从而, 在使用过程中, 操作人员首先将椎弓根钉钉入损伤脊柱节两侧的脊柱节中, 然后将通过第一锁紧装置连接 的两复位棒与两椎弓根钉通过第二锁紧装置锁紧, 然后利用调节部件使两椎弓根钉摆动, 同时两复位棒的齿状部分相对旋转, 改变两复位棒之间的夹角, 改变两椎弓根钉的倾角, 待 调整至目标位置后, 将两椎弓根钉的状态预固定, 然后利用锁紧助力装置使第一锁紧装置 固定两齿状部分的相对位置即可。可以看出, 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 椎弓根钉的 倾角调节和。
14、固定过程都非常的简单, 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 ; 同时, 在对椎弓根钉的倾角进行 调节和固定时, 首先利用调节装置进行椎弓根钉的倾角的调节, 由于使第一锁紧装置锁紧 两齿状部分的相对位置的施力位置和方向, 与调节椎弓根钉的倾角的施力位置和方向完全 不同, 因此, 可以在实施锁紧步骤之前, 利用支撑装置固定椎弓根钉的倾角, 然后再放开其 中一个椎弓根钉, 在进行锁紧, 从而可以防止在操作过程中的复位丢失, 大大提高了复位效 果。 0019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的两复位棒的通孔中的一 者为螺纹孔, 另一者为光孔, 锁紧螺钉的穿过光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这样, 螺纹孔与锁紧。
15、 螺钉的螺纹段相互配合, 锁紧螺钉的光杆段进入光孔中, 而锁紧螺钉的端部卡接于复位棒 的齿轮部分的侧壁, 从而可以使锁紧螺钉除端部以外的部分完全进入两复位棒的通孔中, 使锁紧螺钉的端部完全与齿轮部分的侧壁贴合, 利用螺纹和锁紧螺钉的端部为两相互啮合 的齿轮部分提供足够的压力, 最大限度地提供连接的可靠性, 防止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复位 说 明 书 CN 102160814 A CN 102160815 A3/4 页 5 丢失。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脊柱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0021 图 2 为图 1 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 0022 图 3 为图 。
16、1 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侧视图 ; 0023 图 4 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0024 图 5 为图 4 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爆炸图 ; 0025 图 6 为图 4 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脊柱复位装置, 该脊柱复位装置的操作简单, 操作过程 中不易产生复位丢失, 复位效果好。 0027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 请参考图4至图6, 图4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的结构 示意图 ; 图 5 为图 4 所。
17、示脊柱复位装置的爆炸图 ; 图 6 为图 4 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主视图。 0029 如图中所示, 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 包括复位棒 22、 第一锁紧装置 24、 椎 弓根钉21和第二锁紧装置23, 复位棒22通过第二锁紧装置24与椎弓根钉21连接, 复位棒 22 的数目为两个, 其一端设置有齿状部分 221, 齿状部分 221 的轴线与复位棒 22 的轴线垂 直, 齿状部分 221 的轮齿位于其周部, 且处于复位棒 22 的轴线的一侧, 两复位棒 22 的轮齿 相互啮合, 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 24 锁紧。 0030 具体地, 本文所述的复位棒 22、 第一锁紧装置 24、 椎弓根钉 2。
18、1 和第二锁紧装置 23 各装置的具体连接方式是指在椎弓根钉 21 钉入脊柱以后, 完成相互连接后的状态。 0031 从而, 在使用过程中, 操作人员首先将椎弓根钉 21 钉入损伤脊柱节两侧的脊柱节 中, 然后将通过第一锁紧装置24连接的两复位棒22与两椎弓根钉21通过第二锁紧装置23 锁紧, 然后利用调节部件 ( 操作过程中的辅助部件 ) 使两椎弓根钉 21 摆动, 同时两复位棒 22的齿状部分221相对旋转, 改变两复位棒22之间的夹角, 达到改变两椎弓根钉21的倾角 的目的, 待两椎弓根钉 21 的倾角调整至目标位置后, 利用支撑装置 ( 操作过程中的辅助部 件 ) 将两椎弓根钉 21 。
19、的状态预固定, 然后利用锁紧助力装置 ( 操作过程中的辅助部件 ) 使 第一锁紧装置 24 固定两齿状部分 221 的相对位置即可。 0032 可以看出, 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 椎弓根钉 21 的倾角调节和固定过程都 非常的简单, 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 ; 同时, 在对椎弓根钉 21 的倾角进行调节和固定时, 首先 利用调节装置进行椎弓根钉21的倾角的调节, 由于使第一锁紧装置24锁紧两齿状部分221 的相对位置的施力位置和方向, 与调节椎弓根钉 21 的倾角的施力位置和方向完全不同, 因 此, 可以在实施锁紧步骤之前, 利用支撑装置固定椎弓根钉的倾角, 然后再放开椎弓根钉 21, 改变。
20、第一锁紧装置 24 的状态进行锁紧, 从而可以防止在操作过程中的复位丢失, 大大 提高了复位效果。 0033 具体地, 如图中所示, 为了方便第一锁紧装置 24 锁紧两复位棒 22 的位置, 实现对 说 明 书 CN 102160814 A CN 102160815 A4/4 页 6 椎弓根钉21的倾角的锁紧, 两齿状部分221的中部可以均开设通孔222, 同时第一锁紧装置 24 采用锁紧螺钉, 当需要锁紧时, 锁紧螺钉依次穿过两通孔, 锁紧两复位棒 22。 0034 特别地,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的两复位棒 22 的 通孔中的一者可以为螺纹孔, 而另一者可以为光。
21、孔, 锁紧螺钉的穿过光孔与螺纹孔螺纹连 接。 0035 这样, 螺纹孔与锁紧螺钉的螺纹段相互配合, 锁紧螺钉的光杆段进入光孔中, 而锁 紧螺钉的端部卡接于复位棒的齿轮部分的侧壁, 从而可以使锁紧螺钉除端部以外的部分完 全进入两复位棒的通孔中, 使锁紧螺钉的端部完全与齿轮部分的侧壁贴合, 利用螺纹和锁 紧螺钉的端部为两相互啮合的齿轮部分提供足够的压力, 最大限度地提供连接的可靠性, 防止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复位丢失。 0036 除了上述的螺纹段和光杆段, 锁紧螺钉还包括与光杆段连接的直径渐变段、 凹槽 段和拧紧段, 其中直径渐变段的直径逐渐变大, 拧紧段设置有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凹 槽。 0037。
22、 这样, 可以利用拧紧段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凹槽, 很方便地将锁紧助力装置 与锁紧螺钉连接, 并将锁紧螺钉锁紧 ; 而直径渐变段则刚好与齿轮部分 22 的通孔的倒角 ( 加工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 相互配合, 进一步提高了锁紧的可靠性 ; 再完成锁紧过程以后, 为了减小锁紧螺钉所占用的空间, 向拧紧段施加弯曲作用力, 由于凹槽段的设置, 拧紧段与 锁紧螺钉的其他部分可以很容易地断开。 0038 当然, 为了方便锁紧, 第二锁紧装置 23 为锁紧螺母, 椎弓根钉 21 包括位于其顶端 关于其直径对称设置的两圆环211, 两圆环211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复位棒22的直径, 锁紧 螺母的外周部设置有与。
23、两圆环 211 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0039 从而, 在需要将复位棒 22 与椎弓根钉 21 连接时, 只需要将复位棒 22 放入位于两 圆环 211 之间的空间, 然后将锁紧螺母旋入其中, 压紧复位棒 22 即可, 操作过程非常方便。 0040 进一步地, 为了方便地对锁紧螺母施加作用力, 使锁紧螺母锁紧复位棒 22, 还可以 在锁紧螺母上设置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通孔。 0041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为了保证齿状部分 221 的强度, 同时防止由于齿状部 分的尺寸过大占用过多的空间, 可以将齿状部分 221 的直径尺寸范围控制在 3mm 至 20mm 之 间。 0042 类似地。
24、, 为了在满足椎弓根钉 21 的倾角调整需要的基础上, 保证各轮齿的承受能 力, 可以将齿状部分 221 的轮齿数目范围控制在 15 个至 120 个之间。 0043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 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 及其核心思想。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 提下, 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 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2160814 A CN 102160815 A1/3 页 7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60814 A CN 102160815 A2/3 页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60814 A CN 102160815 A3/3 页 9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60814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