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脊柱复位装置.pdf

  • 上传人:e1
  • 文档编号:5032996
  • 上传时间:2018-12-07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442.4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69050.1

    申请日:

    2011.03.22

    公开号:

    CN102160814A

    公开日:

    2011.08.24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B 17/70申请公布日:2011082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B 17/70申请日:20110322|||公开

    IPC分类号:

    A61B17/70

    主分类号:

    A61B17/70

    申请人:

    邱勇

    发明人:

    邱勇

    地址: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32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魏晓波;逯长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复位装置,包括复位棒、第一锁紧装置、椎弓根钉和第二锁紧装置,复位棒通过第二锁紧装置与椎弓根钉连接,复位棒的数目为两个,其一端设置有齿状部分,齿状部分的轴线与复位棒的轴线垂直,齿状部分的轮齿位于其周部,且处于复位棒的轴线的一侧,两复位棒的轮齿相互啮合,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锁紧。本发明所公开的脊柱复位装置的操作简单,操作过程中不易产生复位丢失,复位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脊柱复位装置,包括复位棒、第一锁紧装置、椎弓根钉和第二锁紧装置,所述复位棒通过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与所述椎弓根钉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棒的数目为两个,其一端设置有齿状部分,所述齿状部分的轴线与所述复位棒的轴线垂直,所述齿状部分的轮齿位于其周部,且处于所述复位棒的轴线的一侧,两所述复位棒的轮齿相互啮合,并通过所述第一锁紧装置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齿状部分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锁紧装置为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依次穿过两所述通孔,锁紧两所述复位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通孔中的一者为螺纹孔,另一者为光孔,所述锁紧螺钉的穿过所述光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锁紧螺钉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段、光滑段、直径渐变段、凹槽段和拧紧段,所述直径渐变段的直径逐渐变大,所述拧紧段设置有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为锁紧螺母,所述椎弓根钉包括位于其顶端关于其直径对称设置的两圆环,两所述圆环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所述复位棒的直径,所述锁紧螺母的外周部设置有与所述两圆环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设置有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通孔。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状部分的直径范围为3mm至20mm。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脊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状部分的轮齿数目的范围为15至120。

    说明书

    脊柱复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脊柱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位置,作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一旦脊柱发生骨折,则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对发生骨折的脊柱进行椎体复位和固定就显得特别重要;脊柱复位装置就是为了实现椎体的复位和固定而产生的。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脊柱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图3为图1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脊柱复位装置包括椎弓根钉11,调整棒12、锁紧螺母13、齿片14、连接座16、球形套15和锁紧螺钉17,齿片上设置有锯齿141,连接座16上设置有与其对应啮合的锯齿161,并且开设有容纳椎弓根钉11的椎形孔和容纳调整棒12的通孔162,球形套15上开设有变形槽151。

    使用过程中,当伤者的脊柱某一节受伤受压时,首先将椎弓根钉11钉入与受伤脊柱节相邻的两脊柱节;然后将球形套15套装于两椎弓根钉11,其中球形套15依次穿过连接座16、齿片14和锁紧螺母13的通孔,连接座16连接有调整棒12,调整棒12插装于连接座16的通孔162中,并通过锁紧螺钉17锁紧;接下来再调整两椎弓根钉11的倾角,由于球形套15的球形部分位于连接座16的椎形孔中,从而可以使椎弓根钉11带动球形套15相对于连接座16摆动,此过程需要借助调节锁紧装置的摆动,调整好两椎弓根钉11的倾角以后,再使齿片14与连接座16的锯齿啮合,即使调节锁紧装置旋转,将锁紧螺母13锁紧,即锁紧螺母13绕设置于球形套15上的螺纹旋转,使球形套15向上运动,而锁紧螺母13向下运动,由于球形套15的球形部分位于连接座16的椎形孔,从而使开设有变形槽151的球形套15在椎形孔的作用下压紧椎弓根钉11,基本完成脊柱复位装置的固定。

    当然,如若处于两椎弓根钉11之间的调整棒12的长度不能满足要求,还可以再松开锁紧螺钉17,微调两椎弓根钉11之间的调整棒12的长度,然后再次锁紧。

    然而,由上述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的脊柱复位装置的使用过程繁琐,操作过程非常复杂,延长了医治时所占用的时间;另一方面,在操作过程中,调整好两椎弓根钉11的倾角以后,利用调节锁紧装置锁紧时,需要放开其中一个椎弓根钉11,而调节锁紧装置始终套装于未钉入脊柱内部的椎弓根钉部分,用于在放开椎弓根钉11时保持椎弓根钉11的倾角不发生变化的支撑装置没有空间放置,从而在脊柱的作用力下,在椎弓根钉11放开,锁紧螺母13未锁紧的情况下,椎弓根钉11会产生一定的复位丢失,影响了复位效果。

    因此,如何降低使用时的复杂度,同时减小复位丢失,提高复位的稳定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柱复位装置,该脊柱复位装置的操作简单,操作过程中不易发生复位丢失,复位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柱复位装置,包括复位棒、第一锁紧装置、椎弓根钉和第二锁紧装置,所述复位棒通过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与所述椎弓根钉连接,所述复位棒的数目为两个,其一端设置有齿状部分,所述齿状部分的轴线与所述复位棒的轴线垂直,所述齿状部分的轮齿位于其周部,且处于所述复位棒的轴线的一侧,两所述复位棒的轮齿相互啮合,并通过所述第一锁紧装置锁紧。

    优选地,两所述齿状部分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锁紧装置为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依次穿过两所述通孔,锁紧两所述复位棒。

    优选地,两所述通孔中的一者为螺纹孔,另一者为光孔,所述锁紧螺钉的穿过所述光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优选地,锁紧螺钉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段、光滑段、直径渐变段、凹槽段和拧紧段,所述直径渐变段的直径逐渐变大,所述拧紧段设置有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为锁紧螺母,所述椎弓根钉包括位于其顶端关于其直径对称设置的两圆环,两所述圆环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所述复位棒的直径,所述锁紧螺母的外周部设置有与所述两圆环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锁紧螺母设置有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齿状部分的直径范围为3mm至20mm。

    优选地,所述齿状部分的轮齿数目的范围为15至120。

    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包括复位棒、第一锁紧装置、椎弓根钉和第二锁紧装置,复位棒通过第二锁紧装置与椎弓根钉连接,复位棒的数目为两个,其一端设置有齿状部分,齿状部分的轴线与复位棒的轴线垂直,齿状部分的轮齿位于其周部,且处于复位棒的轴线的一侧,两复位棒的轮齿相互啮合,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锁紧。从而,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首先将椎弓根钉钉入损伤脊柱节两侧的脊柱节中,然后将通过第一锁紧装置连接的两复位棒与两椎弓根钉通过第二锁紧装置锁紧,然后利用调节部件使两椎弓根钉摆动,同时两复位棒的齿状部分相对旋转,改变两复位棒之间的夹角,改变两椎弓根钉的倾角,待调整至目标位置后,将两椎弓根钉的状态预固定,然后利用锁紧助力装置使第一锁紧装置固定两齿状部分的相对位置即可。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椎弓根钉的倾角调节和固定过程都非常的简单,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同时,在对椎弓根钉的倾角进行调节和固定时,首先利用调节装置进行椎弓根钉的倾角的调节,由于使第一锁紧装置锁紧两齿状部分的相对位置的施力位置和方向,与调节椎弓根钉的倾角的施力位置和方向完全不同,因此,可以在实施锁紧步骤之前,利用支撑装置固定椎弓根钉的倾角,然后再放开其中一个椎弓根钉,在进行锁紧,从而可以防止在操作过程中的复位丢失,大大提高了复位效果。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的两复位棒的通孔中的一者为螺纹孔,另一者为光孔,锁紧螺钉的穿过光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这样,螺纹孔与锁紧螺钉的螺纹段相互配合,锁紧螺钉的光杆段进入光孔中,而锁紧螺钉的端部卡接于复位棒的齿轮部分的侧壁,从而可以使锁紧螺钉除端部以外的部分完全进入两复位棒的通孔中,使锁紧螺钉的端部完全与齿轮部分的侧壁贴合,利用螺纹和锁紧螺钉的端部为两相互啮合的齿轮部分提供足够的压力,最大限度地提供连接的可靠性,防止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复位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脊柱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爆炸图;

    图6为图4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脊柱复位装置,该脊柱复位装置的操作简单,操作过程中不易产生复位丢失,复位效果好。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4至图6,图4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爆炸图;图6为图4所示脊柱复位装置的主视图。

    如图中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包括复位棒22、第一锁紧装置24、椎弓根钉21和第二锁紧装置23,复位棒22通过第二锁紧装置24与椎弓根钉21连接,复位棒22的数目为两个,其一端设置有齿状部分221,齿状部分221的轴线与复位棒22的轴线垂直,齿状部分221的轮齿位于其周部,且处于复位棒22的轴线的一侧,两复位棒22的轮齿相互啮合,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24锁紧。

    具体地,本文所述的复位棒22、第一锁紧装置24、椎弓根钉21和第二锁紧装置23各装置的具体连接方式是指在椎弓根钉21钉入脊柱以后,完成相互连接后的状态。

    从而,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首先将椎弓根钉21钉入损伤脊柱节两侧的脊柱节中,然后将通过第一锁紧装置24连接的两复位棒22与两椎弓根钉21通过第二锁紧装置23锁紧,然后利用调节部件(操作过程中的辅助部件)使两椎弓根钉21摆动,同时两复位棒22的齿状部分221相对旋转,改变两复位棒22之间的夹角,达到改变两椎弓根钉21的倾角的目的,待两椎弓根钉21的倾角调整至目标位置后,利用支撑装置(操作过程中的辅助部件)将两椎弓根钉21的状态预固定,然后利用锁紧助力装置(操作过程中的辅助部件)使第一锁紧装置24固定两齿状部分221的相对位置即可。

    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椎弓根钉21的倾角调节和固定过程都非常的简单,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同时,在对椎弓根钉21的倾角进行调节和固定时,首先利用调节装置进行椎弓根钉21的倾角的调节,由于使第一锁紧装置24锁紧两齿状部分221的相对位置的施力位置和方向,与调节椎弓根钉21的倾角的施力位置和方向完全不同,因此,可以在实施锁紧步骤之前,利用支撑装置固定椎弓根钉的倾角,然后再放开椎弓根钉21,改变第一锁紧装置24的状态进行锁紧,从而可以防止在操作过程中的复位丢失,大大提高了复位效果。

    具体地,如图中所示,为了方便第一锁紧装置24锁紧两复位棒22的位置,实现对椎弓根钉21的倾角的锁紧,两齿状部分221的中部可以均开设通孔222,同时第一锁紧装置24采用锁紧螺钉,当需要锁紧时,锁紧螺钉依次穿过两通孔,锁紧两复位棒22。

    特别地,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的两复位棒22的通孔中的一者可以为螺纹孔,而另一者可以为光孔,锁紧螺钉的穿过光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这样,螺纹孔与锁紧螺钉的螺纹段相互配合,锁紧螺钉的光杆段进入光孔中,而锁紧螺钉的端部卡接于复位棒的齿轮部分的侧壁,从而可以使锁紧螺钉除端部以外的部分完全进入两复位棒的通孔中,使锁紧螺钉的端部完全与齿轮部分的侧壁贴合,利用螺纹和锁紧螺钉的端部为两相互啮合的齿轮部分提供足够的压力,最大限度地提供连接的可靠性,防止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复位丢失。

    除了上述的螺纹段和光杆段,锁紧螺钉还包括与光杆段连接的直径渐变段、凹槽段和拧紧段,其中直径渐变段的直径逐渐变大,拧紧段设置有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凹槽。

    这样,可以利用拧紧段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凹槽,很方便地将锁紧助力装置与锁紧螺钉连接,并将锁紧螺钉锁紧;而直径渐变段则刚好与齿轮部分22的通孔的倒角(加工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了锁紧的可靠性;再完成锁紧过程以后,为了减小锁紧螺钉所占用的空间,向拧紧段施加弯曲作用力,由于凹槽段的设置,拧紧段与锁紧螺钉的其他部分可以很容易地断开。

    当然,为了方便锁紧,第二锁紧装置23为锁紧螺母,椎弓根钉21包括位于其顶端关于其直径对称设置的两圆环211,两圆环211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复位棒22的直径,锁紧螺母的外周部设置有与两圆环211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从而,在需要将复位棒22与椎弓根钉21连接时,只需要将复位棒22放入位于两圆环211之间的空间,然后将锁紧螺母旋入其中,压紧复位棒22即可,操作过程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地对锁紧螺母施加作用力,使锁紧螺母锁紧复位棒22,还可以在锁紧螺母上设置与锁紧助力装置相配合的通孔。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齿状部分221的强度,同时防止由于齿状部分的尺寸过大占用过多的空间,可以将齿状部分221的直径尺寸范围控制在3mm至20mm之间。

    类似地,为了在满足椎弓根钉21的倾角调整需要的基础上,保证各轮齿的承受能力,可以将齿状部分221的轮齿数目范围控制在15个至120个之间。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复位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关 键  词:
    脊柱 复位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脊柱复位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03299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