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炉气正压干法除尘净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石炉气正压干法除尘净化方法.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8268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3.21 CN 102382689 A *CN102382689A* (21)申请号 201110227441.1 (22)申请日 2011.08.09 C10K 1/02(2006.01) C01B 3/50(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300400 天津市北辰区京津公路 521 号 申请人 天津天辰绿色能源工程技术研发有 限公司 (72)发明人 孔祥武 汤明伟 李勇 石晶 杨玉兰 马立全 郭曼波 张晓峰 张庆生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 理事务所 122。
2、01 代理人 宋洁瑾 (54) 发明名称 电石炉气正压干法除尘净化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石炉气正压干法除尘净化 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抽出的高温炉气与除 尘净化后的炉气用引射器混合后, 使电石炉气的 压力控制在 1200Pa 以上 ; (2) 混合后的电石炉 气用旋风空冷器冷却, 再送至列管换热器进行换 热, 使出口电石炉气温度控制在 250 ; (3) 将 冷却的电石炉气送至布袋除尘器除尘, 控制粉尘 含量 20mg/Nm3经增压风机送出装置界区外。本 发明与传统的负压换热相比, 采用回流净化后的 电石炉气引射出炉含尘量高的电石炉气, 使引射 器混合后的电石炉气。
3、的压力控制在 1200Pa 以 上, 使换热系统正压操作, 降低了生产风险, 从工 艺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CN 102382705 A1/1 页 2 1. 一种电石炉气正压干法除尘净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1)将流量为400500Nm3/t电石炉气, 从电石炉抽出时大约含焦油150600mg/Nm3、 粉尘 50 150g/Nm3、 温度为 600 800的高温炉气, 与除尘净化后含尘量为 30mg/Nm3、 温度为小于。
4、225、 流量为电石炉抽出炉气量的60150的炉气用引射器混合后, 使电石 炉气的压力控制在 1200Pa 以上 ; (2) 混合后温度为 400 500、 流量相对恒定的电石炉气用旋风空冷器冷却, 再送至 列管换热器进行换热, 使出口电石炉气温度控制在 250 ; (3) 将冷却的电石炉气送至布袋除尘器除尘, 控制粉尘含量 20mg/Nm3经增压风机送 出装置界区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石炉气正压干法除尘净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 电石炉炉压为 -50 50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石炉气正压干法除尘净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 电石炉气用旋风空冷器。
5、冷却至 250 3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石炉气正压干法除尘净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 除尘净化后的炉气由回流风机提供, 回流压力和流量根据电石炉的炉压由风机变频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石炉气正压干法除尘净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 布袋除尘器通过反吹风机利用净化炉气对布袋进行定时反吹。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82689 A CN 102382705 A1/2 页 3 电石炉气正压干法除尘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石行业, 具体涉及一种电石炉气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电石炉气净化一般采用负压换热, 然后送布。
6、袋除尘器进行除尘净化, 其工 艺流程简述为 : 从电石炉抽出粉尘含量为 50 150g/Nm3、 温度为 600 800的高温炉气 送至一级空塔 + 二级旋风冷却进行降温, 控制电石炉气温度 250, 用粗炉气风机增压送 至反吹布袋除尘器进行除尘净化, 净化后的电石炉气再增压送出装置界区。 0003 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采用的炉气净化方法主要是在引进 ELkem 技术上 进行改进了的技术,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还存在如下问题亟待完善和解决 : (1) 因电石 炉气烟道长、 炉气波动大、 炉气中粉尘和焦油含量高等特点, 导致负压换热系统压力降变化 频繁, 炉压仅通过烟道调节阀或粗炉。
7、气风机变频很难控制, 无法实现炉压的相对稳定。(2) 传统炉气净化采用负压换热, 且换热采用空冷器, 导致对设备的材质及密封要求极高, 若一 旦因设备老化等原因, 空气将被吸入换热器中, 这将容易导致爆炸,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 因受电石炉操作的影响, 电石炉气量波动比较大、 且频繁, 导致对风机和布袋除尘器操 作极不稳定, 使设备极易损坏, 布袋除尘器使用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石炉气正压干法除尘净化方 法, 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负压换热系统压力变化频繁带来的设备易爆炸、 电石炉气量波动 比较大、 且频繁导致设备极易损坏, 布袋除。
8、尘器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0006 一种电石炉气正压干法除尘净化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07 (1) 将流量为 400 500Nm3/t 电石炉气, 从电石炉抽出时大约含焦油 150 600mg/Nm3、 粉尘 50 150g/Nm3、 温度为 600 800的高温炉气, 与除尘净化后含尘量为 30mg/Nm3、 温度为小于225、 流量为电石炉抽出炉气量的60150的炉气用引射器混 合后, 使电石炉气的压力控制在 1200Pa 以上 ; 0008 (2) 混合后温度为 400 500、 流量相对恒定的电石炉气用旋风空冷器冷却, 再 送至列管换热器进行换。
9、热, 使出口电石炉气温度控制在 250 ; 0009 (3) 将冷却的电石炉气送至布袋除尘器除尘, 控制粉尘含量 20mg/Nm3经增压风 机送出装置界区外。 0010 所述步骤 (1) 中电石炉炉压为 -50 50Pa ; 除尘净化后的炉气由回流风机提供, 回流压力和流量根据电石炉的炉压由风机变频控制。 0011 所述步骤 (2) 中电石炉气用旋风空冷器冷却至 250 350。 0012 所述步骤 (3) 中布袋除尘器通过反吹风机利用净化炉气对布袋进行定时反吹。 0013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与积极效果是 : 说 明 书 CN 102382689 A CN 102382705 A。
10、2/2 页 4 0014 与传统的负压换热相比, 采用回流净化后的电石炉气引射出炉含尘量高的电石 炉气, 使引射器混合后的电石炉气的压力控制在 1200Pa 以上, 使换热系统正压操作, 降 低了生产风险, 从工艺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0015 回流风机采用变频控制, 且引射后混合炉气流量相对稳定, 有利于更好控制炉 压, 提高电石炉的作业率, 增加产量。 0016 引射后混合炉气流量相对稳定, 有利于换热和布袋除尘系统稳定操作, 减少炉 气波动对设备及布袋除尘器的影响,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降低维修费用。 0017 正压炉气净化方法采用空冷 + 列管的换热方式, 更有利。
11、用随季节变化进布袋除 尘器温度的控制, 即防止了超温烧布袋的可能, 又解决了因冬季温度低, 易结露粘布袋的问 题。 0018 引射后混合炉气流量相对稳定, 换热管及布袋除尘器的气体流速也相对稳定, 更有利用提高换热和除尘效果。 0019 本发明不仅解决了负压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而且实现了有效维持炉压稳定的方 法。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为本发明电石炉气正压干法除尘净化方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 0021 其中 : 1- 电石炉, 2- 引射器, 3- 旋风冷却器, 4- 列管换热器, 5- 粗炉气增压风机, 6- 三级布袋除尘器, 7- 净炉气增压风机, 8- 反吹风机, 9- 回流风机,。
12、 10- 出装置界区, 11- 电 石炉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 1 对本发明的工艺流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 0023 流量为400500Nm3/t、 焦油150600mg/Nm3、 粉尘50150g/Nm3、 温度为600 800 ( 瞬时 1000 ) 的高温炉气 11 从电石炉 1 抽出, 经水冷管道后, 温度降至 500 600, 与除尘净化后含尘量为 30mg/Nm3、 温度为 225、 流量为电石炉抽出炉气 11 量 的60150的炉气用引射器2混合后, 控制电石炉气的压力1200Pa以上送至二级旋风 冷却器 3 降温, 控制出口温度为 250 350,。
13、 再送至列管换热器 4 进行换热, 列管换热器 4 采用空气为冷却介质, 工艺设计时考虑采用多组轴流风机进行变频控制出口温度, 使出口 电石炉气温度控制在250经粗炉气增压风机5送至布袋除尘器6进行除尘, 除尘后粉尘 含量 30mg/Nm3经净炉气增压风机 7 送出装置界区 10 外。 0024 为了达到安全生产需要, 布袋除尘器6将采用正压除尘, 通过设置反吹风机8利用 净化炉气对布袋进行定时反吹, 以达到清灰的目的。与电石炉 1 抽出管出来的电石炉气混 合的净炉气由回流风机9提供, 回流压力和流量将根据电石炉1的炉压由风机变频控制, 同 时, 实现混合炉气的流量相对稳定, 有利用提高电石炉作业率, 增加电石产量。 0025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的电石炉气正压干法除尘净化方法进行了描述, 该描述没 有限制性。 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发,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创造宗旨的情况下, 不 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发明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2382689 A CN 102382705 A1/1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82689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