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杀虫剂-功夫菊酯、辛硫磷混剂。 合理利用现有农药,发展高效、低残量的复配新制剂,是目前国际上日益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课题,它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可以缩短研究周期适应了害虫抗药性的需要,中国专利CN1052590、CN1062864、CN1032480分别公开了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戊酸氰醚酯与辛硫磷复配的农药制剂,它们对于杀害农作物、粮食、蔬菜果树等害虫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它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根据发明人连续10年对我国主要棉区棉铃虫抗药性的监测研究,发现华北棉区的山东、河北及河南等地区,1991年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水平已高达270~1360倍,对溴氰菊酯高达28~114倍,在高抗地区氰戊菊酯已无法控制棉铃虫的发生和为害,溴氰菊酯的田间防效也明显下降,致使棉花产量严重受损,1990年河北省棉花损失近亿元,据估计1992年华北棉区等地棉花产量损失2~3成。
目前我国虽有多种防治棉铃虫的混剂,但尚有许多不足,例如有些混剂以氰戊菊酯作为其单剂,这类混剂因棉铃虫对氰戊菊酯已产生高水平抗性,非但不能延续氰戊菊酯抗性的发展,也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有一些混剂以一些对人畜高毒的有机磷品种,如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等作为其单剂,在使用中这类混剂易发生中毒事故,还有些混剂在室内筛选研究中,未用抗性棉铃虫作为筛选的试验虫种,用这类混剂防治抗性棉铃虫具有盲目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混剂,并有利于延缓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进一步发展,延长该类杀虫剂的使用寿命确保棉花丰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对氰戊菊酯抗性品系的筛选、交互抗性普及抗性机理的研究,探明功夫菊酯与氰戊菊酯没有交互抗性,在抗性监测的结果也表明目前棉铃虫对功夫菊酯的抗性水平较低,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选用功夫菊酯作为该混剂的单剂之一,另外选用了与功夫菊酯作用机制不同,对人畜低毒安全,对棉铃虫高效至今国内外未发现抗性的有机磷杀虫剂-辛硫磷作为该混剂的单剂之二。
一般来说,两种或两种以上杀虫剂混用,可能出现增效、相加、拮抗三种结果,增效作用的判别标准为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00,发明人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混剂筛选方法-共毒系数测定方法,在室内用对氰戊菊酯高抗地棉铃虫品种系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功夫菊酯加辛硫磷的混剂对该高抗棉铃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为181.6(附件1)。
1、本发明功夫菊酯、辛硫磷混剂组成(按有效成分计V/V)为:
功夫菊酯 0.5~2%
辛硫磷 18~50%
乳化剂1206# 8~15%
二甲苯 加至100%
2、工艺流程
按最佳配比将功夫菊酯、辛硫磷原油、乳化剂1206#及二甲苯加入反应罐(或混合器)中,在温度为35~40℃条件下,充分搅拌30~60分钟,得到20~50%功夫菊酯、辛硫磷混剂。
本发明与现有的混剂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本发明对抗性棉铃虫具有极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四代棉铃虫防治效果明显高于40%辛氰乳油(辛硫磷加氰戊菊酯混剂)、40%久效磷乳油(久效磷加敌百虫混剂)、2.5%功夫菊酯乳油(单剂)等,并具有明显的保蕾铃和增产效果(附件2)。
(2)对人畜低毒安全。
(3)用药成本略低于2.5%功夫菊酯乳油单用。
(4)由于混剂中各单剂的用量明显低于二个单剂分别单独使用时的用量,可明显降低抗性选择压力,因此该混剂有利于延缓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尤其是对功夫菊酯抗性的发展,它是目前防治抗性棉铃虫的一种理想混剂。
附图说明:
图功夫菊酯、辛硫磷混剂工艺流程示意图。
实施例:(以生产一吨为例)
称取功夫菊酯(按有效成分计,下同)5~20公升,辛硫磷180~500公斤,乳化剂(1206#)80~150公升,二甲苯加足1000公升于反应罐(或混合器)中,在35~40℃下经30~60分钟搅拌后,放入贮存罐计量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