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基于谷氨酸脱氢酶的工程菌及其实现方法.pdf

  • 上传人:111****11
  • 文档编号:5007962
  • 上传时间:2018-12-05
  • 格式:PDF
  • 页数:18
  • 大小:6.06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05878.5

    申请日:

    2014.11.27

    公开号:

    CN104498419A

    公开日:

    2015.04.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N 1/21申请日:20141127|||公开

    IPC分类号:

    C12N1/21; C12N15/70; C12P13/14; C12R1/19(2006.01)N

    主分类号:

    C12N1/21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周培; 冯海玮; 王大欣; 俞明磊; 毛亮; 唐冬

    地址:

    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31201

    代理人:

    王毓理; 王锡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胞内谷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通过将该谷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上,并将该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进而得到可发酵合成谷氨酸脱氢酶的转基因重组大肠杆菌。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谷氨酸脱氢酶多为胞内表达且表达量较低导致的应用范围和效果严重受限等不足,应用基因工程手段实现其体外的大量表达合成。此外,本发明通过在重组蛋白添加聚组氨酸标签的方法,方便了后期蛋白的纯化。本发明可为谷氨酸脱氢酶的规模化发酵生产提供一种新方法。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谷氨酸脱氢酶的工程菌,其特征在于,该工程菌为外源表达谷氨酸脱氢酶的大肠杆菌;
    所述的胞内谷氨酸脱氢酶具体为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JSD‐1谷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SG‐GH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菌,其特征是,所述的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JSD‐1,现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5706,保藏日期为2012年1月9日。

    3.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工程菌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灰略红链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与含有酶切位点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编码谷氨酸脱氢酶核苷酸序列;然后将扩增得到的核苷酸序列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2b(+);之后将该谷氨酸脱氢酶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表达菌株内,获得谷氨酸脱氢酶过表达重组菌株。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含有酶切位点的引物包括:
    GH‐Nde I‐F:GTACATATGCAGACCAAGCTGGACGAAGCCAAG
    GH‐EcoR I‐R:GGAATTCTCAATGATGATGATGATGATGCGAGTTCCTGAGCAGCGTG。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PCR扩增的条件为:98℃预变性3min;98℃变性10s,55℃退火15s,68℃延伸2min;30个循环后68℃终延伸5min。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大肠杆菌表达菌株为Transetta(DE3)大肠杆菌。

    7.  一种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谷氨酸脱氢酶的工程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其用于谷氨酸脱氢酶的体外高效表达,并最终实现谷氨酸的工业发酵生产。

    说明书

    说明书基于谷氨酸脱氢酶的工程菌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的基因及其工程菌株,具体是一种灰略红链霉菌的基于谷氨酸脱氢酶的工程菌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目前,维持或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方法是大量施肥,然而氮肥的大量施用,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而且会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对作物而言,能够吸收同化NO3-、NH4+及氨态N等不同氮素形态。植物以NO3-为氮源时,氮同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1)氮的无机同化(NO3-‐NO2‐NH4+);(2)氨的同化,即NH4+经过谷氨酸脱氢酶(GS)合成谷氨酰胺,再由谷氨酰胺经谷氨酸脱氢酶(GOGAT)合成谷氨酸;(3)氨的有机同化,即由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合成其它氨基酸,进而合成蛋白质和其他物质;(4)氨的异化,即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将谷氨酸催化分解为α‐酮戊二酸和氨。谷氨酸脱氢酶是作为一种不需氧的脱氢酶,既能利用NAD+又能利用NADH+作为还原当量。由此可见,谷氨酸脱氢酶在氮代谢转化通路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谷氨酸脱氢酶在生物体内多为胞内酶且表达量较低导致的应用范围和效果严重受限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谷氨酸脱氢酶的工程菌及其实现方法,能够应用基因工程手段实现其体外的大量表达合成,此外本发明通过在重组蛋白添加聚组氨酸标签的方法,方便了后期蛋白的纯化,可为谷氨酸脱氢酶的规模化发酵生产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谷氨酸脱氢酶的工程菌,该工程菌为外源表达谷氨酸脱氢酶的大肠杆菌。
    所述的胞内谷氨酸脱氢酶具体为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JSD‐1谷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SG‐GH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所述的谷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PCR扩增的方式克隆获得。
    所述的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命名为JSD‐1,现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5706,保藏日期为2012年1月9日。
    本发明涉及上述工程菌的实现方法,以灰略红链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与含有酶切位点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编码谷氨酸脱氢酶的核苷酸序列;然后将扩增得到的核苷酸序列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2b(+);之后将该谷氨酸脱氢酶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表达菌株内,获得谷氨酸脱氢酶过表达重组菌株。
    所述的含有酶切位点的引物序列,包括:
    GH‐Nde I‐F:GTACATATGCAGACCAAGCTGGACGAAGCCAAG
    GH‐EcoR I‐R:GGAATTCTCAATGATGATGATGATGATGCGAGTTCCTGAGCAGCGTG
    所述的PCR扩增的条件为:98℃预变性3min;98℃变性10s,55℃退火15s,68℃延伸2min;30个循环后68℃终延伸5min。
    所述的大肠杆菌表达菌株为Transetta(DE3)大肠杆菌。
    本发明涉及一种谷氨酸脱氢酶的工程菌的应用,将其用于谷氨酸脱氢酶的体外高效表达,并最终实现谷氨酸的工业发酵生产。
    技术效果
    现有谷氨酸脱氢酶在灰略红链霉菌内为胞内酶且表达量很低,因此严重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和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谷氨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在特殊条件下(如高温以及碱性)具有更稳定的生物学活性;本发明通过构建外源表达载体,实现了谷氨酸脱氢酶的体外过表达,并通过在表达重组蛋白C端添加聚组氨酸标签的方法,维持蛋白活性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蛋白纯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KEGG的灰略红链霉菌硝酸盐代谢通路预测图。
    图2为谷氨酸脱氢酶基因表达水平示意图。
    图3为谷氨酸脱氢酶信号肽预测图。
    图4为谷氨酸脱氢酶空间结构模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的分离及培养: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分离自上海市浦江镇收集的腐烂秸秆,保藏编号为CGMCC No.5706。将该菌种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32℃培养48h。
    上述LB液体培养基组分为:蛋白胨10.0g/L,酵母提取物5.0g/L,NaCl 10.0g/L,pH 6.8‐7.2。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0‐20.0g/L琼脂即得LB固体培养基。
    步骤2)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基因组DNA提取:收集2.0mL菌液,12000rpm离心2min。弃上清,收集菌体沉淀,加入180μl溶菌酶(20mg/mL)和20μl EDTA溶液(0.5M,pH 8.0),37℃处理45min,加入4μl RNase A(100mg/mL),震荡混匀15s,室温放置5min,随后按照细菌DNA提取试剂盒操作说明完成剩余操作,得到高纯度基因组DNA。通过0.8%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基因组DNA质量,确保无明显RNA条带,基因组条带清洗、完整、无降解、无污染。
    步骤3)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基因组测序:确定全基因组鸟枪法(WGS)策略,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构建不同插入片段长度的文库,采用Illumina平台进行测序。收集测序的原始数据,对带接头、低质量的数据进行过滤,随后对去除接头的测序数据进行从头拼接,最后进行缺口填补得到链霉菌基因组草图。
    步骤4)蛋白编码基因功能预测:采用Glimmer 3.0软件对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预测。基因预测模型选取自我训练基因预测模型,即提取拼装序列中最长的序列,以该序列作为基因预测模型训练的序列。然后以该序列构建的基因预测模型,对所有序列进行基因预测,设定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110bp,其余参数为Glimmer 3.0的默认设置。
    步骤5)KEGG是基因组注释上应用最广泛的的数据库。KEGG注释的主要目的包括两个:KO注释,即将分子网络的相关信息进行跨物种注释;KEGG Pathway注释,即代谢通路注释,获得物种内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反应的网络。
    蛋白编码基因的KO及Pathway注释主要采用KEGG的KAAS自动化注释系统完成。KO注释完成后,将KO映射到相应的KEGG Pathway通路上,便可得相应的KEGG代谢通路。应用上述方法,目前已获得灰略红链霉菌JSD‐1内硝酸盐代谢通路(图1)。
    步骤6)灰略红链霉菌总RNA的提取:将链霉菌接种于以KNO3为唯一氮源的无机盐培养基,32℃、150rpm条件下培养72h。每12h取样,离心收集菌体沉淀,并按细菌总RNA提取试剂盒要求提取高纯度的链霉菌总RNA。
    上述无机盐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20g/L,KH2PO41.0g/L,NaCl 0.5g/L,MgSO40.25g/L,CaCl2·2H2O0.1g/L,FeSO4·7H2O 0.01g/L及KNO3(1g/L、3g/L、5g/L和10g/L)。
    步骤7)谷氨酸脱氢酶表达水平测定:根据谷氨酸脱氢酶基因序列,通过DNAMAN 6.0软件设计特异性PCR引物,引物序列如下:
    GF‐F:AAACTGCCGACTGGGACC
    GF‐R:GCGGTCGGTGAGGTCTTC
    同样的,根据16S rRNA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并作为内参基因,引物序列如下:
    16S rRNA‐F:CGTATTCACCGCAGCAATGC
    16S rRNA‐R:GCGAGGTGGAGCGAATCTCA
    以链霉菌总RNA模板进行反转录获得cDNA文库,并按照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要求进行相关操作。设置三个重复,待实验完成收集处理数据,分析在不同浓度KNO3作用下,谷氨酸脱氢酶的表达量(如图2)。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和KNO3浓度的升高,该谷氨酸脱氢酶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证明该基因确实参与硝酸盐的代谢过程。随着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谷氨酸脱氢酶的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当硝酸盐添加量为3g/L时,谷氨酸脱氢酶的表达量达到最大。
    上述的荧光定量PCR的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30s;95℃变性10s,60℃退火30s,72℃延伸15s,共40个循环。
    步骤8)谷氨酸脱氢酶膜定位预测:采用SignalP 4.1分别对谷氨酸脱氢酶进行信号肽模拟,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谷氨酸脱氢酶的N端不存在明显的信号肽序列,推测该酶为胞内酶。
    步骤9)谷氨酸脱氢酶氨基酸序列对比:在NCBI数据库中搜索与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谷氨酸脱氢酶序列相似度最高的蛋白质序列,可知本发明所示序列与已知的谷氨酸脱氢酶氨基酸序列在一级结构上具有很高的相似度,相似度最大可达99%。
    步骤10)谷氨酸脱氢酶3D模型预测:运用PHYRE 2在线程序对谷氨酸脱氢酶的3D空间模型进行预测,结果如图4所示。谷氨酸脱氢酶与PDB数据库中已有蛋白模型的最高相似度仅为18%,说明该酶在二级结构上与目前已报到的谷氨酸脱氢酶存在较大的差异。尽管如此,预测结果仍然具有100%可信度。
    步骤11)谷氨酸脱氢酶表达载体构建:根据谷氨酸脱氢酶基因序列,设计含有酶切位点的引物,序列如下:
    GH‐Nde I‐F:GTACATATGCAGACCAAGCTGGACGAAGCCAAG
    GH‐EcoR I‐R:GGAATTCTCAATGATGATGATGATGATGCGAGTTCCTGAGCAGCGTG
    以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含有Nde I和EcoR I酶切位点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谷氨酸脱氢酶基因序列,使用DNA A‐Tailing Kit加A后连接到T‐Vector PMDTM 19‐T,并将连接产物转入DH5α大肠杆菌内。在氨苄(50μg/mL)抗性平板上挑选阳性克隆,摇菌提取质粒测序。随后Nde I和EcoR I进行双酶切(37℃),回收谷氨酸脱氢酶片段GH。用相同内切酶酶切表达载体pET‐22b(+)并回收载体DNA片段。将GH与载体片段混合,T4DNA连接酶过夜连接(16℃),将连接产物转入DH5α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内,通过抗性平板及菌落PCR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阳性克隆。挑取阳性克隆接种于含有氨苄青霉素(50μg/mL)的LB液体培养基中,于180rpm、37℃条件下培养16小时提取质粒测序,结果证实插入片段与基因组测序结果完全相同。
    上述GH基因扩增条件为:98℃预变性3min;98℃变性10s,55℃退火15s,68℃延 伸2min;30个循环后68℃终延伸5min。
    步骤12)谷氨酸脱氢酶表达菌株的构建:将上述谷氨酸脱氢酶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Transetta(DE3),并在含有氨苄青霉素(50μg/mL)和氯霉素(34μg/mL)的LB固体培养基上筛选,获得谷氨酸脱氢酶表达菌株。
    上述的Transetta(DE3)具有以下特征:该菌株具有氯霉素(Camr),且含有大肠杆菌缺乏的6种稀有密码子(AGA,AGG,AGA,CUA,CCC,GGA)对应的tRNA,可有效提高外源基因,尤其是真核生物及链霉菌等高GC含量生物基因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水平。









    关 键  词:
    基于 谷氨酸 脱氢酶 工程 及其 实现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基于谷氨酸脱氢酶的工程菌及其实现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00796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