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热内冷循环润滑型双旋转活塞式双轴内燃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绝热内冷循环润滑型双旋转活塞式双轴内燃机.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6904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2.07 CN 102269048 A *CN102269048A* (21)申请号 201110233980.6 (22)申请日 2011.08.10 F02B 53/00(2006.01) F02B 55/04(2006.01) F02F 11/00(2006.01) F02B 77/11(2006.01) F01P 3/20(2006.01) F01M 9/12(2006.01) (71)申请人 段方泉 地址 251116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镇 邢庄村 25 号 (72)发明人 段方泉 (54) 发明。
2、名称 绝热内冷循环润滑型双旋转活塞式双轴内燃 机 (57) 摘要 一种绝热内冷循环润滑型双旋转活塞式双轴 内燃机, 包括筒形机缸、 端盖、 阶梯机轴和套轴组 件、 双旋转活塞、 两组中心安装式椭圆齿轮副、 控 制轴即输出轴和轴承等 : 关键技术之一是机轴套 轴及旋转活塞的内冷、 循环润滑、 绝热技术, 解决 了该类内燃机旋转活塞在高温密封等恶劣环境下 长时间工作难题, 特别是对无法通过活塞片 - 机 缸途径散热的绝热机型所必需 ; 关键技术之二是 轴向组合密封技术解决了旋转活塞组件初装保 密封、 使用免调整、 工作长寿命等难题, 同时降低 了对机件表面加工精度的要求, 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发明。
3、内燃机具有无可比的效率高、 转速宽、 功率 大、 重量轻、 故障少、 寿命长、 结构简、 易制造、 定型 快等优异换代特性。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CN 102269055 A1/1 页 2 1. 一种内冷循环润滑型双旋转活塞式双轴内燃机 : 包括筒形机缸 (5)、 端盖 (6)、 插接 滑转式阶梯机轴 (1) 和套轴 (2) 组件、 两组旋转活塞 (3)(4)、 控制即输出轴 (8)、 两组中心 安装式椭圆齿轮副(7)和轴承(9)等 ; 其特征在于由机轴和套轴轴心孔(12)和径向孔。
4、及滑 转工作间隙、 扇形旋塞体内轴向回转油道 (20) 和径向油道 (15)、 旋转活塞柱状连接体相对 滑转面工作间隙和其径向和轴向油道 (16)、 端盖滑转面集油环槽及轴向通孔 (24) 等共同 串并联构成机轴套轴组件和两组旋转活塞及主轴承 (9) 的内冷散热和循环润滑及辅助密 封等机内通道。 2. 如权利 1 所述内冷循环润滑型双旋转活塞式双轴内燃机, 其特征在于扇形旋塞体圆 周向双侧面 (19)、 两端盖内滑转面 (10) 等设置了绝热层。 3. 如权利 2 所述内冷循环润滑型双旋转活塞式双轴内燃机, 其特征在于机缸内表面、 旋转活塞其他各滑转面设置减少散热的适宜阻热层, 采用耐温 30。
5、0甚至更高温度内冷循 环润滑油, 活塞片采用耐高温隔热材料, 机缸风冷或水冷散热。 4. 一种绝热内冷循环润滑型双旋转活塞式双轴内燃机, 包括机缸 (5)、 机轴 (1) 套轴 (2) 组件及旋转活塞 (3)(4) 等如权利 1 所述机件, 其特征在于 : 一、 机轴套轴组件轴心孔道 分成为两端分别供入流体介质的两个通道 (12)、 (18), 即在机轴轴心孔内中间部位设置空 心哑铃状流体交错通过分路装置 (11) ; 一路由一端轴心孔 (12) 供入散热润滑油, 经 (11) 一个通道后如权利一所述完成机轴套轴、 旋转活塞、 主轴承等散热内冷和循环润滑, 另一路 由轴心孔 (18) 供入耐高。
6、温润滑膏剂如 1800陶瓷润滑膏等, 经 (11) 另一个通道通过机轴 径向孔及两旋转活塞柱状连接体相对滑转面工作孔隙 (23)(23)、 旋塞悬置部内侧轴向沟槽 (17) 和联通的其端面径向小槽, 在压力、 刮涂、 离心力等作用下, 完成机缸内高温密封环境 中旋转活塞各工作滑转面的润滑和辅助密封 ; 二、 机缸内表面、 端盖内表面、 旋转活塞各滑 转面全部设置高效绝热层 ; 三、 各部位活塞片选用耐高温隔热材料如陶瓷片等 ; 四、 机缸勿 需散热。 5. 一种组合密封内冷循环润滑型双旋转活塞式双轴内燃机, 包括双旋转活塞 (3)(4) 等如权利要求一或权利要求二或权利要求三或权利要求四所述内。
7、燃机机件, 其特征在于旋 转活塞三个轴向滑转面设置了组合式密封件 : 组件一为两旋塞柱状连接体相对滑转面相同 径向位置设置环形槽及内置塞环组件 (13) ; 组件二为以上环塞外壁至扇塞悬置端内表面 设置的径向小槽及内置可轴向弹出的矩形舌塞片组件 (14) ; 组件三为扇塞悬置端端面数 条径向与轴向活塞片配合密封的径向小槽 (21) 及内置可轴向弹出的塞片组件 ; 组件四为 双旋塞柱状连接体端扇塞端面的径向集润滑剂小槽 (22)。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69048 A CN 102269055 A1/4 页 3 绝热内冷循环润滑型双旋转活塞式双轴内燃机 ( 一 ) 技术领域 0001。
8、 本发明分属内燃机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双旋转活塞式内燃机领域。 ( 二 )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广泛使用的发动机仍然是有上百年历史的曲轴连杆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由于 其工作原理和构造原因带有效率低、 体积大、 转速低、 重量大等不可克服的缺点。 几十年来, 世界范围内, 人们一直在努力开发有巨大潜力和优良性能的旋转活塞式内燃机, 并且试制 了两种有代表性的试验机, 但由于关键技术未能解决, 没有被广泛应用。 0003 一种是三角形转子旋转活塞内燃机 ( 汪克尔式 ), 由于该型机实际制造对选材、 加 工非常苛刻及磨损大、 气密性差和无法克服的结构性缺陷 - 进、 排气不畅, 无法推广应用。。
9、 0004 另一种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公开的双旋转四循环活塞式内燃机, 参见 1964 年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 物理 第二册第324页-327页, 实验 表明该机型相比具有良好的性能 : 功率大 (3.6 倍 )、 油耗低 (1/3)、 重量轻 ( 约 0.5kg/kw)、 转速广(60转/分-4000转/分), 但是, 由于可靠控制及配套技术未解决, 至今未能开发成 功而广泛取代落后的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0005 专利文献最新现有技术为本发明人的 : CN201010246218.7 或 ZL201020283018.4。 0006 以上最新现有技术方案不足之处有 。
10、: 虽然机械控制技术及强度方面得到解决, 但 是保证该型机正常运转的相关多项关键技术还未解决!因此具有如此优良性能和巨大发 展前途即具有换代潜力的优秀机型还是仅存在于人们的期盼中! ( 三 )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正是针对双旋转四循环活塞式内燃机潜在具有多方面优良性能并特别适 用于飞行器, 而研究多年, 又特别是近年来世界性能源危机的暴发和节能环保迫切性, 促进 了这一将担当起世界性内燃机换代任务之优秀机型的研究, 在长时间连续攻关下, 在以上 专利成功解决旋转活塞可靠控制后, 又在旋转活塞正常工作必须的内冷、 绝热、 润滑、 轴向 组合密封多项关键技术上, 也获得突破性进展, 至此该型。
11、机面世指日可待。 0008 其技术方案如下 : 0009 它包括如图 1、 图 2 所示 : 筒形机缸 5、 端盖 6、 单侧锥柱阶梯机轴 1 和套轴 2 插接 滑转组件、 两组旋转活塞 3 和 4、 两组中心安装式椭圆齿轮副 7、 控制轴即输出轴 8 和轴承 9 等。 其关键技术是旋转活塞和机轴套轴组件等是内冷、 循环润滑、 绝热、 轴向组合密封构件。 0010 实施例一 : 为机缸水冷常温的内冷循环润滑型双旋转活塞式双轴内燃机。主要由 机轴和套轴组件轴心孔 12 和径向孔及其滑转工作间隙、 扇形旋塞体内轴向回转油道 20 和 径向油道 15、 旋转活塞柱状连接体相对滑转面工作间隙和其径向和。
12、轴向油道 16、 端盖滑转 面集油环槽和通油孔 24 等串并联构成机轴套轴组件和两组旋转活塞及主轴承的内冷散热 和循环润滑通道。 0011 实施例二 : 是在实施例一的内冷和循环润滑等基础上, 旋转活塞圆周向双侧面 19 说 明 书 CN 102269048 A CN 102269055 A2/4 页 4 和端盖内侧面设置了绝热层 10。 0012 实施例三 : 是在实施例二的内冷和循环润滑及绝热等基础上, 机缸内表面及旋转 活塞其他滑转面等设置减少散热的适宜阻热层, 工作机温提高, 采用耐 300甚至更高温度 的内冷循环润滑油, 活塞片采用耐高温材料, 机缸采用风冷或水冷散热。 0013 实。
13、施例四 : 为绝热内冷循环润滑型双旋转活塞式双轴内燃机。(1)、 在实施例一基 础上在机轴轴心孔中心部位设置空心哑铃状流体交错通过式分路装置 11, 轴心孔道被分开 为两个由两端分别供入流体介质的通道 12、 18 : 即一路如实施例一由轴心孔 12 供入散热润 滑油完成机轴、 套轴、 主轴承等的循环润滑及双旋转活塞内冷散热等 ; 另一路由轴心孔 18 供入耐高温润滑膏剂如 1800陶瓷膏等, 经过分路装置 11 和机轴中间的径向孔道到达两 旋转活塞柱状连接体相对滑转面 23、 23 之间工作孔隙, 再通过旋转活塞悬置端内侧的轴向 沟槽 17 和联通的其端面径向沟槽, 在压力、 刮涂、 离心力。
14、等作用下, 完成机缸内高温密封环 境中旋转活塞各个滑转工作面的润滑和辅助密封。 (2)、 端盖内表面10、 机缸内表面、 旋转活 塞各表面 19 等全部设置高效绝热层。(3)、 各部位活塞片采用耐高温绝热材料如隔热陶瓷 片等。(4)、 机缸勿需散热。 0014 实施例五 : 为组合密封内冷循环润滑型双旋转活塞式双轴内燃机。该型机是在现 有技术已解决径向密封条件下, 在实施例一或二或三或四的基础上, 在双旋转活塞三个轴 向滑转面设置了组合式密封件 : 一是两个旋塞柱状连接体相对滑转面的相同径向位置设置 环形槽和环塞片组件 13 ; 二是上述环槽外壁至扇塞悬置端内侧表面小槽及其内设置的可 轴向弹出。
15、的矩形舌塞片组件 14 ; 三是扇塞悬置端端面设置的数条与轴向活塞片配合密封 的径向小槽 21 和内置可轴向弹出的塞片组件 ; 四是在旋塞柱状连接体端扇塞端面设置的 径向集润滑剂小槽 22。 0015 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0016 1、 本发明的循环式润滑成功解决了机轴、 套轴组件滑转工作面的循环性润滑, 具 备了长时间正常工作所必需的润滑、 冲洗、 散热等功能。 0017 2、 以上工作的同时 : 水冷、 风冷机中润滑油也在侵润、 离心和刮涂等因素下完成了 两组旋转活塞间及其与机缸和端盖各方向上的润滑和辅助密封 0018 3、 本发明的循环内冷技术 : 解决了该类内燃机旋转。
16、活塞在长期高温密封等恶劣环 境下工作难题 ; 特别是已不能通过活塞片至机缸途径散热的绝热型机所必需。 0019 4、 组合密封技术解决了旋转活塞组件初装保密封、 使用免调整、 工作长寿命等难 题。同时降低了对机件表面的加工精度要求, 提高了功效, 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0020 5、 本发明的循环润滑和内冷及组合密封技术, 是解决双旋转四循环活塞式内燃机 几十年未能试制和开发成功的关键技术。该型机将从此成为内燃机中一员, 并且是淘汰既 往的换代新秀。 0021 6、 特别是本发明不但使理论支持和实验表明了的高效率双旋转活塞式内燃机得 以真正发明成功!还由于该型机全部工作机件皆为同心旋转和对称性。
17、结构所独有的特点, 特别适于整机绝热设置 ; 在本发明两路润滑技术、 内冷技术、 组合密封技术支持和综合应用 下, 人们期盼已久的更高效、 更理想的绝热型机也将短期内进一步成为普及机型! 0022 7、 综上所述, 本发明内燃机具有突出的无可比拟的优异特性 : 效率高、 转速宽、 功 率大、 故障少、 寿命长、 结构简、 成本低、 制造易、 定型快。适用多种液、 气燃料。功率范围广, 说 明 书 CN 102269048 A CN 102269055 A3/4 页 5 小可不足千瓦、 大可上万千瓦 ; 不但必将淘汰现有广泛应用于多领域的往复式内燃机 ; 更 适用于对功率重量比要求高、 对低故障。
18、率长寿命要求严的国防、 军用机械, 如坦克、 气垫船、 军舰、 直升飞机、 轻型飞机、 单人飞行器等等 ; 还从此具有了微型的心脏型轻便高效大功率 动力机后各种微型实用动力机械人等将被开发和普及而服务与人类。 0023 8、 本发明配以现有的内燃机电喷、 大压缩比成熟技术, 工作转速更宽、 将超过 60 转 / 分 -10000 转 / 分, 加上体积小、 功率大和近乎零磨损的工作特性优势下的功率富足储 备, 应用于车辆 “大马拉小车” , 完全可以简化造价高、 结构复杂、 故障率高的重要部件 - 变 速箱, 成为前进只有空载和重载转换的纯无级变速车。 0024 9、 有益效果综合展望, 本发。
19、明的及时开发和推广, 无论是在节能降耗、 节省资源、 还是在绿色环保、 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 : 以其现代化、 工业化无可替代的支柱性地位, 其价 值是不可估量的, 将挽领起内燃机多个相关领域的跨越性革命进步, 具有国家级利益上的 战略性价值。 ( 四 ) 附图说明 0025 图 1 是机轴套轴组件、 双旋转活塞、 组合密封件、 内冷润滑通路等部分构造示意 图。 0026 图 2 是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 五 )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图1、 图2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 旋转活塞的扇塞内往返曲路 散热油路 20 实施方案 : 一是由两端封闭中间设置异形回流分隔片的一较大轴向圆形。
20、通孔 完成 ; 二是由两端封闭的两个轴向圆形通孔和径向连接孔构成。其它旋转活塞体油孔 15、 16 等实施方式于上类同, 即在适当位置打相交的径向和轴向通孔并按需要封堵或分隔、 或 由相交盲孔构成。端盖通油孔 24 外口开在机轴套轴组件的主轴承座内, 循环油经过 9 主轴 承等滚体间孔隙回到齿轮箱, 同时完成了主轴承的润滑和散热。 0028 图 2 中, 空心哑铃状流体交错通过式分路装置 11 的设置 : 一是该装置外径同较粗 通道 18 紧密结合并固定, 该装置轴心孔与 12 相通与 18 封闭, 在该装置两大头端分别设有 径向孔与该轴心孔相通, 并且此两组径向孔分别对准机轴及旋转活塞上的径。
21、向孔道, 在其 中相对机轴 1 滑转的旋转活塞 4 内表面设置有环形槽及径向孔道 15 与机轴径向孔环绕式 相通, 是构成两组旋转活塞的内冷和机轴套轴组件的润滑循环重要通道部分 ; 二是该哑铃 装置中间段的小直径外围空间部位通过该装置一大头端侧面槽或孔与 18 相通、 且与机轴 中间部位的径向孔相通, 进而也与两旋转活塞中间的滑转面间隙 23、 23 之间相通。由 11 完 成了两路润滑或内冷介质的分流。 0029 图 1、 图 2 中对于绝热型机, 两路润滑散热介质在两旋转活塞柱状连接体之间滑转 间隙处的隔离由 23 之两个圆环片完成。两个圆环隔离片 23 沉入镶嵌式分别固定在两个旋 转活塞。
22、相对滑转面一侧, 完成了其间径向通过的耐高温润滑膏剂与两侧旋转活塞柱状连接 体孔道内轴向循环的润滑及散热油的分隔。其中与旋塞 4 固定的 23 圆环片因与机轴相对 滑转具有轴油封式结构和功能。 0030 图 1、 图 2 中耐高温润滑膏通过环塞组件 13 的方式是在环槽底部及两侧开槽或打 说 明 书 CN 102269048 A CN 102269055 A4/4 页 6 相交斜孔曲路通过。 0031 图中绝热层 10、 19 等可采用装配式或涂层式完成。3、 4 两组旋转活塞采用整体式 结构。 说 明 书 CN 102269048 A CN 102269055 A1/2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69048 A CN 102269055 A2/2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69048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