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质旋挖钻导孔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溶地质旋挖钻导孔施工方法.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485716A43申请公布日20140101CN103485716A21申请号201310446002922申请日20130927E21B7/0020060171申请人福建成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地址364000福建省新罗区莲东北路3号8楼72发明人苏振渊郑礼旺74专利代理机构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代理人蔡学俊54发明名称岩溶地质旋挖钻导孔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岩溶地质旋挖钻导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如下过程进行在逐孔钻进前,先进行地质钻孔,得出地质柱状图;根据地质柱状图的提示,对正常掘进和导孔施工方法进行区分,在正常掘进状态下,按设计孔径进行。
2、旋挖钻钻进;在提示的溶洞口上方设计安全厚度,其安全距离根据地质以防止其片段塌方为目标,设计安全厚度;在导孔钻进区域,改用小直径钻斗钻进;导孔钻进后,会穿过地壳层,进入溶洞,此时提升钻具,观察桩内泥浆的损失情况,填补入洞内的泥浆情况,来判断溶洞的空洞的大小;依据溶洞的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勘探工艺简单、有效,不仅能快速了解地质结构,而且还能保障勘探过程的安全性,可谓一举两得。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485716ACN103485716A1/1页21一种岩溶地质旋。
3、挖钻导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如下过程进行1在逐孔钻进前,先进行地质钻孔,得出地质柱状图;2根据地质柱状图的提示,对正常掘进和导孔施工方法进行区分,在正常掘进状态下,按设计孔径进行旋挖钻钻进;3在提示的溶洞口上方设计安全厚度,其安全距离根据地质以防止其片段塌方为目标,设计安全厚度;4在导孔钻进区域,改用小直径钻斗钻进;5导孔钻进后,会穿过地壳层,进入溶洞,此时提升钻具,观察桩内泥浆的损失情况,填补入洞内的泥浆情况,来判断溶洞的空洞的大小;6)依据溶洞的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权利要求书CN103485716A1/2页3岩溶地质旋挖钻导孔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岩溶地质旋挖。
4、钻导孔施工方法,应用于岩溶地质段采用挖钻机施工钻孔灌注桩。背景技术0002现有岩溶地质进行勘探过程中,主要利用单一的比较大直径的钻头开钻,在溶洞情况未知时,大直径钻头在钻进溶洞时,容易引起溶洞坍塌等安全事故,给勘探过程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是本发明研究的对象。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溶地质旋挖钻导孔施工方法,有助于解决目前溶洞勘探过程中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等问题。0004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岩溶地质旋挖钻导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如下过程进行1在逐孔钻进前,先进行地质钻孔,得出地质柱状图;2根据地质柱状图的提示,对正常掘进和导孔施工方法进行区分,在正常掘进。
5、状态下,按设计孔径进行旋挖钻钻进;3在提示的溶洞口上方设计安全厚度,其安全距离根据地质以防止其片段塌方为目标,设计安全厚度;4在导孔钻进区域,改用小直径钻斗钻进;5导孔钻进后,会穿过地壳层,进入溶洞,此时提升钻具,观察桩内泥浆的损失情况,填补入洞内的泥浆情况,来判断溶洞的空洞的大小;依据溶洞的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0005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勘探工艺简单、有效,不仅能快速了解地质结构,而且还能保障勘探过程的安全性,可谓一举两得。附图说明000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过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07参考图1,本发明涉及一种岩溶地质旋挖钻导孔施工方法,具体按如下过程进行1在逐孔钻进前,先进行地质钻。
6、孔,得出地质柱状图;2根据地质柱状图的提示,对正常掘进和导孔施工方法进行区分,在正常掘进状态下,按设计孔径进行旋挖钻钻进;3在提示的溶洞口上方设计安全厚度,其安全距离根据地质以防止其片段塌方为目标,设计安全厚度;说明书CN103485716A2/2页44在导孔钻进区域,改用小直径钻斗钻进;5导孔钻进后,会穿过地壳层,进入溶洞,此时提升钻具,观察桩内泥浆的损失情况,填补入洞内的泥浆情况,来判断溶洞的空洞的大小;6依据溶洞的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0008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在逐孔钻进前,先进行地质钻孔,得出地质柱状图;2、根据地质柱状图的提示,对正常掘进和导孔施工方法进行区分,在正常掘进状态下,按设计孔径进行旋挖钻钻进,如图示的正常钻进区1;3、在提示的溶洞口上方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根据地质,以防止其片段塌方为目标,设计安全厚度),如图示的预留防塌高度2;4、在导孔钻进区域,改用小直径钻斗钻进,如图导孔钻进3;5、导孔钻进后,会穿过地壳层,进入溶洞,此时提升钻具,观察桩内泥浆的损失情况,填补入洞内的泥浆情况,来判断溶洞的空洞的大小;6、依据溶洞的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000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说明书CN103485716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348571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