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一种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

  • 上传人:li****8
  • 文档编号:4985286
  • 上传时间:2018-12-05
  • 格式:PDF
  • 页数:17
  • 大小:888.9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26279.5

    申请日:

    2008.02.03

    公开号:

    CN101250235A

    公开日:

    2008.08.2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C08B37/02; C08G63/08; C08J3/02; C08L5/02; C08L67/04; C08K5/3417; A61K31/405; A61K47/36

    主分类号:

    C08B37/02

    申请人:

    中山大学

    发明人:

    卢红伟; 张黎明

    地址:

    510275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裘 晖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聚多糖接枝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胶束化途径和该纳米胶束载药及体外药物释放途径。首先合成1-甲基-3-丁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然后将上述离子液体中,利用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催化葡聚糖和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反应,得到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最后将接枝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形成稳定的胶束,并可制备负载茚甲新药物的胶束。本发明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不仅具有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形成胶束的能力,和对疏水药物负载能力,而且具有可化学修饰性、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1-甲基-3-丁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的合成:在搅拌下,在N-甲基咪唑中滴加溴代正丁烷,所述溴代正丁烷与N-甲基咪唑的摩尔比为1.5∶1~1∶1;滴加完毕后,搅拌1~3h;然后油浴加热,控制温度为55~65℃,反应20~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于85~95℃下,旋转蒸发2~4h;然后在60~80℃的真空干燥12~24h,得到1-甲基-3-丁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
    (2)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的制备:将1.0g葡聚糖和0.5~2.0gε-己内酯加入到严格除水的聚合管中,用20~40mL的步骤(1)得到的1-甲基-3-丁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溶解;然后加入占ε-己内酯质量0.1%~0.3%的减压蒸馏过的Sn(Oct)2为催化剂,于聚合管中,反复抽真空/充氩气3~5次后,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热熔封管,然后将聚合管置于120~140℃的油浴中反应8~1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采用乙醇为沉淀剂,甲苯抽提,真空干燥12~24h,得到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溴代正丁烷是预先使用五氧化二磷干燥并进行蒸馏处理过的溴代正丁烷。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葡聚糖的分子量为2w~4w。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葡聚糖是先在50~60℃真空烘箱中干燥12~24h的葡聚糖;所述ε-己内酯是先使用氢化钙浸泡12~24h并重新减压蒸馏过的ε-己内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得到的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其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胶束化方法如下:将50mg的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溶解在1mL的二甲亚砜中,然后在30~40℃、搅拌下滴加蒸馏水,所述二甲亚砜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19,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0~24h;将溶液转移到透析袋中,在蒸馏水中透析20~24h,即得接枝物的胶束溶液。

    6、  一种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是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

    7、  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在构造纳米药物载体材料中的应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在构造纳米药物载体材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构造纳米药物载体材料的方法如下:将100mg的茚甲新加入10~20mL的乙醇中搅拌溶解,得到茚甲新的乙醇溶液;在100mg的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中,滴加2~4mL蒸馏水不断搅拌使两亲接枝物溶胀溶解,然后滴加上述茚甲新的乙醇溶液,再滴加23~21mL蒸馏水,水滴加完以后,继续搅拌20~24h,最后在搅拌下升温到40~50℃使残余的乙醇挥发;在10000~15000rpm下离心10~20min分离,上层清液为负载药物的接枝物胶束;将接枝物胶束冷冻干燥,室温下真空干燥保存,得到纳米药物载体材料即载药胶束。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新型绿色溶剂——离子液体中合成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的方法,以及由该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药物载体材料的应用途径。
    背景技术
    以脂肪族聚酯和天然聚多糖为原材料制备的两亲性聚合物,具有全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和形成分子有序体的自组装特性,性能独特,应用前景广阔。例如,它们对相容性较差的聚合物共混体系能有效地降低其界面张力、实现增容改性,使人们能够设计出具有多种优良力学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它们也能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形成可用于药物传输的纳米核壳结构胶束,由此增强药物的稳定性、降低毒副作用,并对药物进行控制释放;此外,它们还可用作性能优良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用作制备形态丰富纳米结构材料的模板等。然而这类两亲性接枝物通常难以合成,其主要原因在于反应原料中的脂肪族聚酯具有强的疏水性而天然聚多糖具有强的亲水性。如何解决两者在合成体系中的共存与反应问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迄今为止,基于脂肪族聚酯和天然聚多糖的两亲性接枝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合成带反应性端基脂肪族聚酯链段基础上,将其与天然聚多糖分子链上的可反应性基团进行偶联(Macromolecules,2002,35:9861-9867);二是在溶剂体系中将脂肪族环内酯单体如己内酯、丙交酯等与天然聚多糖直接进行开环接枝聚合(CN14145629A;Macromolecules,2000,33:6713-6721)。但上述合成方法均离不开含有机溶剂互溶体系的选择,且其种类十分有限,仅限于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等少数有机溶剂,这使得天然聚多糖原材料的选择受到限制;另外,有机溶剂的使用不利于该类两亲性接枝物用作生物医用材料。此外,加入有机互溶剂虽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反应体系的溶解问题,但有关反应时间通常较长、反应转化率偏低。
    近年来,以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的有机合成或聚合反应,已成为绿色化学的研究热点。利用离子液体极性可调、粘度低、对极性或非极性反应物溶解能力较强等特点,可望解决脂肪族聚酯/天然聚多糖两亲性接枝物制备中的难点问题,同时使得该类可完全生物降解两亲性接枝物材料的设计更具可能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Dex-g-PCL)。本发明利用双极性离子液体作为溶剂既解决了亲水性多糖的溶解问题,也解决了疏水性聚己内酯单体的溶解问题,在双极性离子液体中,辛酸亚锡(Sn(Oct)2)催化下ε-己内酯单体和葡聚糖开环接枝聚合反应,得到了聚己内酯疏水改性葡聚糖两亲接枝物。该两亲接枝物能够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成纳米胶束,采用物理包埋方法,可使茚甲新等难溶性药物增溶进入到所形成的胶束中,形成纳米胶束载药系统,进而实现对药物的控制释放。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Dex-g-PCL接枝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易于实施的特点。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两亲接枝物在构造纳米药物载体材料(即载药胶束)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Dex-g-PCL接枝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甲基-3-丁基咪唑溴盐([BMIM]Br)离子液体的合成:在搅拌下,在N-甲基咪唑中滴加溴代正丁烷,所述溴代正丁烷与N-甲基咪唑的摩尔比为1.5∶1~1∶1;滴加完毕后,搅拌1~3h;然后油浴加热,控制温度为55~65℃,反应20~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于85~95℃下,旋转蒸发2~4h;然后在60~80℃的真空干燥12~24h,得到1-甲基-3-丁基咪唑溴盐([BMIM]Br)离子液体。
    (2)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Dex-g-PCL)的制备:将1.0g左右葡聚糖和0.5~2.0gε-己内酯加入到严格除水的聚合管中,用20~40mL的步骤(1)得到的[BMIM]Br离子液体溶解;然后加入占ε-己内酯质量0.1%~0.3%(w/w)的减压蒸馏过的Sn(Oct)2为催化剂,于聚合管和,反复抽真空/充氩气3~5次后,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热熔封管,然后将聚合管置于120~140℃的油浴中反应8~1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采用乙醇为沉淀剂,甲苯抽提,真空干燥12~24h,得到产品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Dex-g-PCL接枝物)。
    步骤(1)中,所述溴代正丁烷是预先使用五氧化二磷干燥并进行蒸馏处理过的溴代正丁烷。
    步骤(2)中,所述葡聚糖的分子量为2w~4w。所述葡聚糖是先在50~60℃真空烘箱中干燥12~24h的葡聚糖;所述ε-己内酯是先使用氢化钙浸泡12~24h并重新减压蒸馏过的ε-己内酯。
    本发明制备的Dex-g-PCL接枝物的整个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所述的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是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
    步骤(2)制得的的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其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胶束化途径如下:将50mg的Dex-g-PCL接枝物溶解在1mL的二甲亚砜中,然后在30~40℃、搅拌下滴加蒸馏水(二甲亚砜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19),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0~24h;将溶液转移到透析袋中,在蒸馏水中透析20~24h(每隔4~6h换一次蒸馏水),即得接枝物的胶束溶液,经动态光散射测定结果表明胶束大小比较均一、稳定性好。
    本发明的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构造纳米药物载体材料及体外药物释放途径如下:称取100mg左右的茚甲新,加入10~20mL的乙醇中搅拌溶解,得到茚甲新的乙醇溶液;在100mg的本发明步骤(2)制得的的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中,滴加2~4mL蒸馏水不断搅拌使两亲接枝物溶胀溶解,然后滴加上述茚甲新的乙醇溶液,再滴加23~21mL蒸馏水,水滴加完以后,继续搅拌20~24h,最后在搅拌下升温到40~50℃使残余的乙醇挥发;在10000~15000rpm下离心10~20min分离,上层清液为负载药物的接枝物胶束;将接枝物胶束冷冻干燥,室温下真空干燥保存,得到纳米药物载体材料即载药胶束。称取10mg的载药胶束溶解在10mLPBS缓冲溶液中,装入透析袋中,在装有100mL的PBS溶液的烧杯中透析,在25℃下恒温水浴振荡器中震荡释放,每间隔一段时间精确取出5mL溶液,UV监测释放出的茚甲新的含量,同时补加5mL新鲜PBS缓冲溶液(与原来加入的PBS缓冲溶液),绘制茚甲新的释放曲线,分析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的制备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易于实施的特点。本发明的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不仅具有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形成胶束的能力,而且具有可化学修饰性(羟基)、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分子识别功能等,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将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1-甲基-3-丁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BMIM]Br)的红外光谱图。
    图2是葡聚糖(a)和Dex-g-PCL(b)接枝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图。
    图3是Dex-g-PCL接枝物的1HNMR图谱(in d6-DMSO,300MHz)。
    图4是Dex-g-PCL接枝物的动态光散射CONTIN图。
    图5是Dex-g-PCL接枝物胶束(a:Dex-g-PCL1;b:Dex-g-PCL2;c:Dex-g-PCL3)的药物包埋率和包埋效率。
    图6是Dex-g-PCL接枝物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Dex-g-PCL接枝物的制备
    (1)1-甲基-3-丁基咪唑溴盐([BMIM]Br)离子液体的合成:称取16.42g(0.2mol)N-甲基咪唑,加入到带回流冷凝管装置的250mL三口烧瓶中,电磁搅拌,逐滴加入34.26g(0.25mol)预先使用五氧化二磷干燥并进行蒸馏处理过的溴代正丁烷,滴加完毕后,搅拌2h。然后采用油浴加热,控制温度为60℃,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采用旋转蒸发仪于90℃下,旋转蒸发2h。然后在8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4h,得到1-甲基-3-丁基咪唑溴盐([BMIM]Br)离子液体。备用。产率为90%。如图1红外光谱图所示:3144cm-1和3087cm-1为环上C-H键伸缩振动的吸收峰;2967cm-1、2927cm-1和2867cm-1是烷基链段上C-H键伸缩的特征吸收峰;1580cm-1、1471cm-1和1264cm-1为环伸缩振动吸收峰。
    (2)Dex-g-PCL接枝物的制备:称取1.02g的在60℃真空烘箱中干燥24h的葡聚糖(分子量2w)和0.52g使用氢化钙浸泡24h并重新减压蒸馏过的ε-己内酯,加入到严格除水的聚合管中,量取20mL的[BMIM]Br离子液体于80℃溶解。然后加入0.3%ε-己内酯质量的刚减压蒸馏过的Sn(Oct)2为催化剂,于聚合管中,反复抽真空/充氩气3次后,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热熔封管,然后将聚合管置于120℃的油浴中反应8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采用乙醇为沉淀剂,甲苯抽提,真空干燥24h,得到产品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命名为Dex-g-PCL1,接枝率为32%。如图2红外光谱图所示,葡聚糖(a)在3403cm-1和1016cm-1处有-OH的伸缩振动峰,在2927cm-1处有-CH的伸缩振动峰,1253cm-1处有吡喃糖环上-CH变角振动峰,在1090cm-1、1020cm-1处有苷键的C-O-C的伸缩振动峰,在853cm-1、767cm-1、571cm-1处有葡聚糖的-CH2-摇摆振动峰。而Dex-g-PCL接枝物(b)除了出现葡聚糖的特征吸收峰外,在1738cm-1处有明显的聚己内酯链段上羰基吸收峰。如图31HNMR谱图所示:δ=3.94(d),2.23(a),1.48(b),1.23(c)ppm,分别归属于聚己内酯链段的亚甲基峰。图4是Dex-g-PCL接枝物的动态光散射CONTIN图。
    实施例2Dex-g-PCL接枝物的制备
    (1)1-甲基-3-丁基咪唑溴盐([BMIM]Br)离子液体的合成:称取16.42g(0.2mol)N-甲基咪唑,加入到带回流冷凝管装置的250mL三口烧瓶中,电磁搅拌,逐滴加入27.4g(0.2mol)预先使用五氧化二磷干燥并进行蒸馏处理过的溴代正丁烷,滴加完毕后,搅拌3h。然后采用油浴加热,控制温度为55℃,反应2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采用旋转蒸发仪于85℃下,旋转蒸发4h。然后在6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0h,得到1-甲基-3-丁基咪唑溴盐([BMIM]Br)离子液体。备用。产率为86%。如图1红外光谱图所示:3144cm-1和3087cm-1为环上C-H键伸缩振动的吸收峰;2967cm-1、2927cm-1和2867cm-1是烷基链段上C-H键伸缩的特征吸收峰;1580cm-1、1471cm-1和1264cm-1为环伸缩振动吸收峰。
    (2)Dex-g-PCL接枝物的制备:称取1.01g的在55℃真空烘箱中干燥12h的葡聚糖(分子量4w)和1.49g使用氢化钙浸泡12h并重新减压蒸馏过的ε-己内酯,加入到严格除水的聚合管中,量取30mL的[BMIM]Br离子液体于80℃溶解。然后加入0.1%ε-己内酯质量的刚减压蒸馏过的Sn(Oct)2为催化剂,于聚合管中,反复抽真空/充氩气5次后,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热熔封管,然后将聚合管置于130℃的油浴中反应10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采用乙醇为沉淀剂,甲苯抽提,真空干燥12h,得到产品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命名为Dex-g-PCL2,接枝率为105.9%。如图2红外光谱图所示,葡聚糖(a)在3403cm-1和1016cm-1处有-OH的伸缩振动峰,在2927cm-1处有-CH的伸缩振动峰,1253cm-1处有吡喃糖环上-CH变角振动峰,在1090cm-1、1020cm-1处有苷键的C-O-C的伸缩振动峰,在853cm-1、767cm-1、571cm-1处有葡聚糖的-CH2-摇摆振动峰。而Dex-g-PCL接枝物(b)除了出现葡聚糖的特征吸收峰外,在1738cm-1处有明显的聚己内酯链段上羰基吸收峰。如图31HNMR谱图所示:δ=3.94(d),2.23(a),1.48(b),1.23(c)ppm,分别归属于聚己内酯链段的亚甲基峰。
    实施例3Dex-g-PCL接枝物的制备
    (1)1-甲基-3-丁基咪唑溴盐([BMIM]Br)离子液体的合成:称取16.42g(0.2mol)N-甲基咪唑,加入到带回流冷凝管装置的250mL三口烧瓶中,电磁搅拌,逐滴加入41.11g(0.3mol)预先使用五氧化二磷干燥并进行蒸馏处理过的溴代正丁烷,滴加完毕后,搅拌1h。然后采用油浴加热,控制温度为65℃,反应20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采用旋转蒸发仪于95℃下,旋转蒸发3h。然后在7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12h,得到1-甲基-3-丁基咪唑溴盐([BMIM]Br)离子液体。备用。产率为93%。如图1红外光谱图所示:3144cm-1和3087cm-1为环上C-H键伸缩振动的吸收峰;2967cm-1、2927cm-1和2867cm-1是烷基链段上C-H键伸缩的特征吸收峰;1580cm-1、1471cm-1和1264cm-1为环伸缩振动吸收峰。
    (2)Dex-g-PCL接枝物的制备:称取1.01g的在50℃真空烘箱中干燥20h的葡聚糖(分子量3w)和2.00g使用氢化钙浸泡20h并重新减压蒸馏过的ε-己内酯,加入到严格除水的聚合管中,量取40mL的[BMIM]Br离子液体于80℃溶解。然后加入0.2%ε-己内酯质量的刚减压蒸馏过的Sn(Oct)2为催化剂,于聚合管中,反复抽真空/充氩气4次后,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热熔封管,然后将聚合管置于140℃的油浴中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采用乙醇为沉淀剂,甲苯抽提,真空干燥20h,得到产品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即含聚己内酯链段葡聚糖两亲接枝物,命名为Dex-g-PCL2,接枝率为132.6%。如图2红外光谱图所示,葡聚糖(a)在3403cm-1和1016cm-1处有-OH的伸缩振动峰,在2927cm-1处有-CH的伸缩振动峰,1253cm-1处有吡喃糖环上-CH变角振动峰,在1090cm-1、1020cm-1处有苷键的C-O-C的伸缩振动峰,在853cm-1、767cm-1、571cm-1处有葡聚糖的-CH2-摇摆振动峰。而Dex-g-PCL接枝物(b)除了出现葡聚糖的特征吸收峰外,在1738cm-1处有明显的聚己内酯链段上羰基吸收峰。如图31HNMR谱图所示:δ=3.94(d),2.23(a),1.48(b),1.23(c)ppm,分别归属于聚己内酯链段的亚甲基峰。
    实施例4Dex-g-PCL接枝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胶束化
    将50mg Dex-g-PCL1接枝聚合物溶解在1mL二甲亚砜中,然后在40℃搅拌下缓慢逐滴滴加19mL蒸馏水(二甲亚砜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19),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4h。将溶液转移到透析袋(截留分子量为3500)中,在蒸馏水中透析24h(每隔6h换一次蒸馏水),即得接枝物的胶束溶液。如图3动态光散射图所示,胶束的有效粒径为151.5nm、多分散系数为0.399。
    实施例5Dex-g-PCL接枝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胶束化
    将50mg Dex-g-PCL2接枝聚合物溶解在1mL二甲亚砜中,然后在35℃搅拌下缓慢逐滴滴加19mL蒸馏水(二甲亚砜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19),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0h。将溶液转移到透析袋(截留分子量为3500)中,在蒸馏水中透析20h(每隔5h换一次蒸馏水),即得接枝物的胶束溶液。如图3动态光散射图所示,胶束的有效粒径为327.4nm、多分散系数为0.015。
    实施例6Dex-g-PCL接枝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胶束化
    将50mg Dex-g-PCL3接枝聚合物溶解在1mL二甲亚砜中,然后在30℃、搅拌下缓慢逐滴滴加19mL蒸馏水(二甲亚砜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19),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2h。将溶液转移到透析袋(截留分子量为3500)中,在蒸馏水中透析22h(每隔4h换一次蒸馏水),即得接枝物的胶束溶液。如图3动态光散射图所示,胶束的有效粒径为539.8nm、多分散系数为0.005。
    实施例7Dex-g-PCL1接枝物纳米载药胶束及体外药物释放
    准确称取99.8mg的茚甲新,加入10mL乙醇于烧杯中搅拌溶解。称取100.2mg的Dex-g-PCL1两亲接枝物样品于烧杯中,滴加2mL蒸馏水不断搅拌使接枝物溶胀溶解,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加茚甲新的乙醇溶液,再用分液漏斗慢慢滴加23mL蒸馏水,水滴加完以后,继续搅拌24h,最后在搅拌下升温到50℃使残余的乙醇挥发。在12000rpm下离心15min分离,上层清液为负载药物的接枝物胶束。将胶束冷冻干燥,室温下真空干燥保存,得到纳米药物载体材料即载药胶束,如图5所示,胶束药物包埋率为24.3%,包埋效率为24.3%。称取10mg的载药胶束溶解在10mLPBS缓冲溶液中,装入透析袋(截留量3500)中,在装有100mL的PBS溶液的烧杯中透析,在25℃下恒温水浴振荡器中震荡释放,每间隔一段时间精确取出5mL溶液,UV监测释放出的茚甲新的含量,同时补加5mL新鲜PBS缓冲溶液(与原来加入的PBS缓冲溶液),绘制茚甲新的释放曲线,分析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如图6所示,药物释放曲线分为三个阶段:1)突释阶段,在初期的药物释放非常迅速,大概维持2h,药物释放量占包埋总量的22%左右,这个区间释放出来的药物主要是吸附在微球表面的药物。2)缓慢释放阶段,在这个阶段大概维持时间约为6h,药物释放量可以占到总量的5%左右,这个区间药物主要是从胶束内部释放出来,释放速度缓慢。3)平衡阶段,药物浓度的变化不大,释放平缓,基本达到平衡状态。
    实施例8Dex-g-PCL2接枝物纳米载药胶束及体外药物释放
    准确称取100.3mg的茚甲新,加入15mL乙醇于烧杯中搅拌溶解。称取100.5mg的Dex-g-PCL2两亲接枝物样品于烧杯中,滴加3mL蒸馏水不断搅拌使接枝物溶胀溶解,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加茚甲新的乙醇溶液,再用分液漏斗慢慢滴加22mL蒸馏水,水滴加完以后,继续搅拌20h,最后在搅拌下升温到40℃使残余的乙醇挥发。在15000rpm下离心10min分离,上层清液为负载药物的接枝物胶束。将胶束冷冻干燥,室温下真空干燥保存,得到纳米药物载体材料即载药胶束,如图5所示,胶束药物包埋率为32.6%,包埋效率为32.7%。称取10mg的载药胶束溶解在10mLPBS缓冲溶液中,装入透析袋(截留量3500)中,在装有100mL的PBS溶液的烧杯中透析,在25℃下恒温水浴振荡器中震荡释放,每间隔一段时间精确取出5mL溶液,UV监测释放出的茚甲新的含量,同时补加5mL新鲜PBS缓冲溶液(与原来加入的PBS缓冲溶液),绘制茚甲新的释放曲线,分析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如图6所示,药物释放曲线分为三个阶段:1)突释阶段,在初期的药物释放非常迅速,大概维持2h,药物释放量占包埋总量的12%左右,这个区间释放出来的药物主要是吸附在微球表面的药物。2)缓慢释放阶段,在这个阶段大概维持时间约为4h,药物释放量可以占到总量的4%左右,这个区间药物主要是从胶束内部释放出来,释放速度缓慢。3)平衡阶段,药物浓度的变化不大,释放平缓,基本达到平衡状态。
    实施例9Dex-g-PCL3接枝物纳米载药胶束及体外药物释放
    准确称取99.7mg的茚甲新,加入20mL乙醇于烧杯中搅拌溶解。称取100.4mg的Dex-g-PCL3两亲接枝物样品于烧杯中,滴加4mL蒸馏水不断搅拌使接枝物溶胀溶解,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加茚甲新的乙醇溶液,再用分液漏斗慢慢滴加21mL蒸馏水,水滴加完以后,继续搅拌22h,最后在搅拌下升温到45℃使残余的乙醇挥发。在10000rpm下离心20min分离,上层清液为负载药物的接枝物胶束。将胶束冷冻干燥,室温下真空干燥保存,得到纳米药物载体材料即载药胶束,如图5所示,胶束药物包埋率为34.8%,包埋效率为35.0%。称取10mg的载药胶束溶解在10mLPBS缓冲溶液中,装入透析袋(截留量3500)中,在装有100mL的PBS溶液的烧杯中透析,在25℃恒温水浴振荡器中震荡释放,每间隔一段时间精确取出5mL溶液,UV监测释放出的茚甲新的含量,同时补加5mL新鲜PBS缓冲溶液(与原来加入的PBS缓冲溶液),绘制茚甲新的释放曲线,分析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如图6所示,药物释放曲线分为三个阶段:1)突释阶段,在初期的药物释放非常迅速,大概维持2h,药物释放量占包埋总量的11%左右,这个区间释放出来的药物主要是吸附在微球表面的药物。2)缓慢释放阶段,在这个阶段大概维持时间约为5h,药物释放量可以占到总量的5%左右,这个区间药物主要是从胶束内部释放出来,释放速度缓慢。3)平衡阶段,药物浓度的变化不大,释放平缓,基本达到平衡状态。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生物降解 两亲性聚 多糖 接枝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全生物降解两亲性聚多糖接枝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98528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