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充气房屋、集装箱房屋及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充气房屋、集装箱房屋及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pdf(1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498579A43申请公布日20140108CN103498579A21申请号201310471591622申请日20131010E04H1/12200601E04H15/20200601E04B1/343200601E04G21/0020060171申请人苏运升地址200092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1080号6号楼2楼72发明人苏运升丁宇新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代理人余明伟54发明名称房屋、充气房屋、集装箱房屋及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房屋、充气房屋、集装箱房屋及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集装箱房屋包括集装箱式箱体;充气房屋,设置在集装。
2、箱式箱体外侧并与集装箱式箱体相贯通连接,充气房屋为一个具有房屋形状的双层充气模结构体,集装箱结构体内有与充气模结构体填充相关联的充气设备和填充料,充气模结构体经充入空气,并在双层膜结构体之间灌注填充料,形成稳固的充气房屋;充气模结构体由多个可独立充气和灌注的膜构件组合而成;紧贴内充气膜或外充气膜设有一个用于将设备管线、电源管线连入充气房屋内的封闭式管线夹层。本发明可以加大集装箱房屋的使用面积;本发明的充气房屋通可单独作为房屋使用,可以附着在任意现有房屋上,拓展现有房屋的面积。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附。
3、图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498579ACN103498579A1/1页21一种充气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房屋为一个具有房屋形状的充气模结构体,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经充入空气并灌注轻质、速凝、保温的填充料,形成稳固的充气房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由多个可独立充气和灌注的膜构件组合而成;每一个所述膜构件包括内充气膜、外充气膜、形成于内充气膜和外充气膜之间用于填充所述填充料的封闭式填充腔体以及拉结在内充气膜和外充气膜之间的立体编织材料;所述封闭式填充腔体上设有用于填充所述填充料的填充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构件中预设有包含可。
4、开启的透光膜的窗和/或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房屋,其特征在于,紧贴所述内充气膜或所述外充气膜设有一个用于设备管线、电源管线连入充气房屋内的封闭式管线夹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料为泡沫混凝土或气凝胶。6一种房屋,包括一可移动房屋和与该可移动房屋贯通相连的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房屋。7一种集装箱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房屋至少包括集装箱式箱体,包括集装箱结构体、箱底、箱盖、位于所述箱底和箱盖之间的侧壁板,所述侧壁板上设置有门和/或窗;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房屋,所述充气房屋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外侧并与集装箱式箱体相贯通连接,所述充气。
5、房屋为一个具有房屋形状的充气模结构体,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经充入空气并灌注轻质、速凝、保温的填充料,形成稳固的充气房屋。8一种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至少包括提供一集装箱式箱体,包括集装箱结构体、箱底、箱盖、位于所述箱底和箱盖之间的侧壁板,所述侧壁板上设置有门和/或窗;预制一个具有房屋形状的充气模结构体,将充气模结构体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外侧并与集装箱式箱体相贯通连接;向充气模结构体充入空气形成充气房屋;向充气模结构体灌注轻质、速凝、保温的填充料,形成稳固的充气房屋;形成的稳固的所述充气房屋与所述集装箱式箱体共同构成集装箱房屋。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其。
6、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由多个可独立充气和灌注的膜构件组合而成;每一个所述膜构件包括内充气膜、外充气膜、形成于内充气膜和外充气膜之间用于填充所述填充料的封闭式填充腔体以及拉结在内充气膜和外充气膜之间的立体编织材料;所述封闭式填充腔体上设有用于填充所述填充料的填充口。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膜构件中预设包含可开启的透光膜的窗和/或门。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紧贴所述内充气膜或所述外充气膜设置一个用于集装箱式箱体内的设备管线、电源管线连入充气房屋内的封闭式管线夹层。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7、,所述填充料为泡沫混凝土或气凝胶。权利要求书CN103498579A1/8页3房屋、充气房屋、集装箱房屋及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集装箱房屋的构建领域,具体为一种房屋、充气房屋、集装箱房屋及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背景技术0002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组织和管理形式,已经被国内外广泛采用。现代化的集装箱运输热潮已经遍及全球,各国都把集装箱运输的普及和发展看作本国货物运输现代化进程的标志。据统计从2004年到2008年,仅海运集装箱每年新生产量约为三百万TEU国际标准箱,同时约有一百万TEU集装箱因老旧等原因退出市场。怎样高效地处理这些废旧的集装箱,。
8、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0003目前,在工程建筑、石油勘探、军队野战、灾难救助等方面施工、作业、训练时,通常采用搭建临时工棚或搭设帐篷的办法解决宿营问题。搭建工棚虽然是一种可行方法,但只能一次性使用,费工费时耗成本;而搭建帐篷,其抗风防雨、抗寒防暑性能均较差,使用寿命短;施工现场以砖瓦、水泥轻体构件、轻体保温板等材料建造临时性建筑物,不仅施工时间长,而且外观的整体性、美观性差,对于临时性建筑物而言,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拆除时易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不利于环保,其损耗性大,灵活性、舒活安全性差。有一些快速施工的建筑并不是直接采用集装箱的模数进行变化,无法直接运输必须装载在集装箱内运输,尺寸往往小于。
9、集装箱的尺寸。有鉴于此,业界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式活动房,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抗风防雨功能、坚固耐用、结构简单、方便移动和安装便利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时)居所甚至是办公。0004现有的集装箱房屋一股采用标准集装箱的箱体作为房屋结构的主体,在箱体前端的侧板上设置有门和玻璃窗,在其箱体内部设置有一些必须的生活设施,增加集装箱使用的舒适度及功能性。不过,由于现有的集装箱房屋的空间大小受限于集装箱的箱体大小,其使用空间只是局限于集装箱内部及集装箱的组合。这样,当需要扩大房间的空间时,只能通过增加集装箱箱体本身的大小或利用多个集装箱的组合来实现,不仅增加集装箱箱体的数量和运输成本,且复杂的安装过程会造成人工成。
10、本的提升。发明内容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充气房屋、集装箱房屋及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可拆装式建筑结构技术中、结构复杂、运输时空间利用率小、可塑性较弱及房屋使用空间受限的问题。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在一方面提供一种充气房屋,所述充气房屋为一个具有房屋形状的充气模结构体,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经充入空气并灌注轻质、速凝、保温的填充料,形成稳固的充气房屋。0007在本发明的充气房屋中,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由多个可独立充气和灌注的膜构件组合而成;每一个所述膜构件包括内充气膜、外充气膜、形成于内充气膜和外充气膜之间用说明书CN10349。
11、8579A2/8页4于填充所述填充料的封闭式填充腔体以及拉结在内充气膜和外充气膜之间的立体编织材料;所述封闭式填充腔体上设有用于填充所述填充料的填充口。0008在本发明的充气房屋中,所述膜构件中预设有包含可开启的透光膜的窗和/或门。0009在本发明的充气房屋中,紧贴所述内充气膜或所述外充气膜设有一个用于设备管线、电源管线连入充气房屋内的封闭式管线夹层。0010在本发明的充气房屋中,所述填充料为泡沫混凝土或气凝胶。0011本发明在另外一方面提供一种房屋,包括一可移动房屋和与该可移动房屋贯通相连的如上面所述的充气房屋。0012本发明在另外一方面提供一种集装箱房屋,所述集装箱房屋至少包括集装箱式箱体。
12、,包括集装箱结构体、箱底、箱盖、位于所述箱底和箱盖之间的侧壁板,所述侧壁板上设置有门和/或窗;如上面所述的充气房屋,所述充气房屋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外侧并与集装箱式箱体相贯通连接,所述充气房屋为一个具有房屋形状的充气模结构体,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经充入空气并灌注轻质、速凝、保温的填充料,形成稳固的充气房屋。0013本发明在另外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至少包括提供一集装箱式箱体,包括集装箱结构体、箱底、箱盖、位于所述箱底和箱盖之间的侧壁板,所述侧壁板上设置有门和/或窗;预制一个具有房屋形状的充气模结构体,将充气模结构体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外侧并与集装箱式箱体相贯通连接;。
13、向充气模结构体充入空气形成充气房屋;向充气模结构体灌注轻质、速凝、保温的填充料,形成稳固的充气房屋;形成的稳固的所述充气房屋与所述集装箱式箱体共同构成集装箱房屋。0014在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中,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由多个可独立充气和灌注的膜构件组合而成;每一个所述膜构件包括内充气膜、外充气膜、形成于内充气膜和外充气膜之间用于填充所述填充料的封闭式填充腔体以及拉结在内充气膜和外充气膜之间的立体编织材料;所述封闭式填充腔体上设有用于填充所述填充料的填充口。0015在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中,在所述膜构件中预设包含可开启的透光膜的窗和/或门。0016在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中,在紧。
14、贴所述内充气膜或所述外充气膜设置一个用于集装箱式箱体内的设备管线、电源管线连入充气房屋内的封闭式管线夹层。0017在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中,所述填充料为泡沫混凝土或气凝胶。0018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房屋、充气房屋、集装箱房屋及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91、本发明的充气房屋通过充气和填充预设的填充料,可以简单快速的构建一个稳固的房屋,可以单独作为房屋使用,可以附着在任意现有房屋上,拓展现有房屋的面积。00202、本发明通过在集装箱式箱体外构建一个充气房屋,可以有效弥补单个集装箱房屋面临的建筑面积小的缺陷,可以有效地加大实际空间使用面积,达到原有集装箱箱体空间的两倍左右。
15、,大大提高了集装箱房屋的利用率。00213、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由于安装时间短、施工方式以干作业为主,所需充气房屋的建材,充气工具和填充料在运输之前均可安置在集装箱内部,可以通过集装箱整体运输,快速运达世界各地,充气房屋通过简单的现场安装就可形成,而且,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由说明书CN103498579A3/8页5于现场用工量少,可以降低人工成本。00224、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可以随时复原成原有集装箱箱体,再次进行运输,大大提高了集装箱房屋的利用率,符合可持续利用和永续发展的理念,可以更好地适应多样性的基地,而且,本发明在集装箱房屋安装完成后无需空箱返回,无需支付返程运费,大大节约了成本。0023。
16、5、本发明中充气房屋的建筑造型相对自由,更适宜于人们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同时也可以模块化地大量生产,对今后住宅产业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附图说明0024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充气房屋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2显示为图1的剖面图。0026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0027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0029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的另一种结构的一楼平面图。0030图7显示为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的另一种结构的二楼平面图。0031图8显示为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的另一种结构的剖面图。0032图9显示为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
17、中充气房屋的膜构件的结构示意图。0033图10图12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集装箱房屋的建造过程示意图。0034图13图15显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集装箱房屋的建造过程示意图。0035元件标号说明00361集装箱房屋003711集装箱式箱体003812充气房屋0039121内充气膜0040122外充气膜0041123填充腔体0042124立体编织材料0043125管线夹层00442填充关联物具体实施方式004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0046请参阅图1至图1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
18、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说明书CN103498579A4/8页6“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004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充气房屋、集装箱房屋及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
19、,用于解决现有可拆装式建筑结构技术中、结构复杂、运输时空间利用率小、可塑性较弱及房屋使用空间受限的问题。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房屋、充气房屋、集装箱房屋及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发明的房屋、充气房屋、集装箱房屋及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0048实施例10049如图1、图2、图4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气房屋,所述充气房屋12为一个具有房屋形状的充气模结构体,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经充入空气并灌注轻质、速凝、保温的填充料,形成稳固的充气房屋。005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由多个可独立充气和灌注的膜构件组合而成,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由。
20、多个膜构件组合而形成一定形状的一个整体受力体系。具体地,如图9所示,每一个所述膜构件包括内膜内充气膜121、外膜外充气膜122、由内膜内充气膜和外膜外充气膜形成的封闭式填充腔体123,以及拉结在内膜内充气膜121和外膜外充气膜122之间的立体编织材料124;所述封闭式填充腔体上设有用于填充所述填充料的填充口。填充口上设有保护盖,在未填充时,保护盖将所述填充口密闭保护起来,在进行填充时,打开所述保护盖,通过填充口向封闭式填充腔体123填充所述填充料。内膜内充气膜121和外膜外充气膜122之间由立体编织材料124牢固拉结,便于分层充气和灌注填充料;填充料填入所述填充腔体123形成稳固结构。即将可快。
21、速凝固的填充料向填充腔体123内逐层填充,最终形成稳固的围合空间。0051内充气膜121和外充气膜122的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布、塑料薄膜、金属编织物等,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玻璃纤维布,其表面可涂聚四氟乙烯等类涂料,以增加耐久性和防火性。内充气膜121和外充气膜122的材料的接缝可采用熔接、粘接和缝合等三种形式。0052所述膜构件中预设有包含可开启的透光膜的窗和/或门。所述充气模结构体可以在任何需要的膜构件中采用自然采光膜材,满足建筑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需求。0053所述填充料应具备轻质、速凝、保温和环保的要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料为泡沫混凝土或气凝胶。0054在本实施例中,设备管线、电源管。
22、线可以经所述内充气膜121和所述外充气膜122之间形成的填充腔体123连入充气房屋12内。0055但更好的方式是,如图9所示,还可以紧贴所述内充气膜121或所述外充气膜122设置一个专门用于管线通过的封闭式管线夹层125。设备管线、电源管线经所述管线夹层125连入充气房屋12内。0056本发明的充气房屋通过充气和填充预设的填充料,可以简单快速的构建一个稳固的房屋,可以单独作为房屋使用,可以附着在任意现有房屋上,拓展现有房屋的面积。0057实施例20058如图3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所述的构建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0059S1,提供一集装箱式箱体11,包括集装箱结构体、箱。
23、底、箱盖、位于所述箱底和箱盖说明书CN103498579A5/8页7之间的侧壁板,所述侧壁板上设置有门和/或窗。集装箱式箱体11属于预制化建筑,充分考虑到运输的可行性,可以用传统的运输方式完成海运和陆运。集装箱式箱体11的侧壁板本身就是建筑受力的钢结构,无须再另外建造结构。0060S2,预制一个具有房屋形状的充气模结构体,将充气模结构体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外侧并与集装箱式箱体11的侧壁板相贯通连接。本发明通过在集装箱式箱体11外构建一个充气房屋12,可以有效弥补单个集装箱房屋面临的建筑面积小的缺陷,可以有效地加大实际空间使用面积,达到原有集装箱箱体空间的两倍左右,大大提高了集装箱房屋的利。
24、用率。0061在本实施例中,充气模结构体是指在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制品中充入空气后而形成类似房屋空间的充气结构,并以此结构作为免拆卸的模具。充气模结构体可根据需要的房屋样式设计成对应的房屋形状。本发明中充气房屋12的建筑造型相对自由,更适宜于人们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同时也可以模块化地大量生产,对今后住宅产业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0062如图4所示,所述充气模结构体和集装箱式箱体11可通过门相贯通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充气模结构体和集装箱式箱体11可通过楼梯形式相贯通连接。0063在充气模结构体未使用时,可存放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内,由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存储和运输,在使用时,从所述集装箱式箱体。
25、11内部取出。0064在本实施例中,集装箱式箱体11内还存放有与所述充气模结构体填充相关联的填充关联物2,具体所述填充关联物2包括用于充气的充气设备(充气机)及用于填充在充气模结构体内的填充料。006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由多个可独立充气和灌注的膜构件组合而成,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由多个膜构件组合而形成一定形状的一个整体受力体系。具体地,如图9所示,每一个所述膜构件包括内充气膜121、外充气膜122、由内充气膜和外充气膜形成的封闭式填充腔体123,以及拉结在内充气膜121和外充气膜122之间的立体编织材料124;所述封闭式填充腔体上设有用于填充所述填充料的填充口。填充口上设有保护盖。
26、,在未填充时,保护盖将所述填充口密闭保护起来,在进行填充时,打开所述保护盖,通过填充口向封闭式填充腔体123填充所述填充料。内充气膜121和外充气膜122之间由立体编织材料124牢固拉结,便于分层充气和灌注填充料;填充料填入所述填充腔体形成稳固结构。0066内充气膜121和外充气膜122的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布、塑料薄膜、金属编织物等,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玻璃纤维布,其表面可涂聚四氟乙烯等类涂料,以增加耐久性和防火性。内充气膜121和外充气膜122的材料的接缝可采用熔接、粘接和缝合等三种形式。0067此外,在所述膜构件中预设包含可开启的透光膜的窗和/或门,所述充气模结构体可以在任何需要的位置采用自然。
27、采光膜材,满足建筑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需求。接着执行步骤S3。0068S3,向充气模结构体充入空气形成充气房屋12。具体地,可分别向单个膜构件内充气,使其保持足够的内压。接着执行步骤S4。0069S4,向充气模结构体灌注轻质、速凝的填充料,形成稳固的充气房屋12。即将可快速凝固的填充料向填充腔体123内逐层填充,最终形成稳固的围合空间。所需充气房屋12的建材,充气工具和填充料在运输之前均可安置在集装箱内部,可以通过集装箱整体运输,说明书CN103498579A6/8页8快速运达世界各地,充气房屋12通过简单的现场安装就可形成,而且,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1由于现场用工量少,可以降低人工成本。0070所。
28、述填充料应具备轻质、速凝、保温和环保的要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料为泡沫混凝土或气凝胶。0071S5,形成的稳固的所述充气房屋12与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构成集装箱房屋1。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集装箱式箱体11内的设备管线、电源管线可以经所述内充气膜121和所述外充气膜122之间形成的填充腔体123连入充气房屋12内。0072但更好的方式是,如图9所示,还可以紧贴所述内充气膜121或所述外充气膜122设置一个专门用于管线通过的封闭式管线夹层125。集装箱式箱体11内的设备管线、电源管线经所述管线夹层125连入充气房屋12内。0073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1可以随时复原成原有集装箱箱体,再次。
29、进行运输,大大提高了集装箱房屋1的利用率,符合可持续利用和永续发展的理念,可以更好地适应多样性的基地,而且,本发明在集装箱房屋1安装完成后无需空箱返回,无需支付返程运费,大大节约了成本。0074实施例30075根据上述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房屋1,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集装箱房屋1包括集装箱式箱体11和充气房屋12。0076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包括集装箱结构体、箱底、箱盖、位于所述箱底和箱盖之间的侧壁板,所述侧壁板上设置有门和/或窗。集装箱式箱体11属于预制化建筑,充分考虑到运输的可行性,可以用传统的运输方式完成海运和陆运。集装箱式箱体11的侧壁板本身就是建筑受力的钢结构,无须再另外建造。
30、结构。0077本发明通过在集装箱式箱体11外构建一个充气房屋12,可以有效弥补单个集装箱房屋面临的建筑面积小的缺陷,可以有效地加大实际空间使用面积,达到原有集装箱箱体空间的两倍左右,大大提高了集装箱房屋的利用率。所述充气房屋12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外侧并与集装箱式箱体11的侧壁板相贯通连接,所述充气房屋12为一个具有房屋形状的充气模结构体,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经充入空气并灌注轻质、速凝、保温的填充料,形成稳固的充气房屋12。0078如图4所示,所述充气模结构体和集装箱式箱体11可通过门相贯通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充气模结构体和集装箱式箱体11可通过楼梯形式相贯通连接。0079在本实施例中,如。
31、图4所示,充气模结构体为一个,可以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的侧壁板处,所述充气模结构体和集装箱式箱体11可通过门相贯通连接,如图5所示,也可以设置在侧壁板和箱盖处,设置在侧壁板处充气模结构体部分可通过门与集装箱式箱体11相贯通连接,设置在箱盖处的充气模结构体部分可通过楼梯与集装箱式箱体11相贯通连接。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单独设置在箱盖处,仅通过楼梯与集装箱式箱体11相贯通连接。0080充气模结构体也可以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的两个相对侧壁板处或一个设置在侧壁板处,一个设置在箱盖处。设置在侧壁板处充气模结构体部分可通过门与集装箱式箱体11相贯通连接,设置在箱盖处的充气模结构。
32、体可通过楼梯与集装箱式箱体11相贯通连接。说明书CN103498579A7/8页90081如图6图8,充气模结构体也可以有三个,其中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的两个相对侧壁板处,一个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的箱盖处。设置在侧壁板处充气模结构体部分可通过门与集装箱式箱体11相贯通连接,设置在箱盖处的充气模结构体可通过楼梯与集装箱式箱体11相贯通连接。0082在充气模结构体未使用时,可存放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内,由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存储和运输,在使用时,从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内部取出。0083在本实施例中,集装箱式箱体11内还存放有与所述充气模结构体填充相关联的填充关联物2,具体所述。
33、填充关联物2包括用于充气的充气设备(充气机)及用于填充在充气模结构体内的填充料。0084在本实施例中,充气模结构体是指在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制品中充入空气后而形成类似房屋空间的充气结构,并以此结构作为免拆卸的模具。充气模结构体可根据需要的房屋样式设计成对应的房屋形状。本发明中充气房屋12的建筑造型相对自由,更适宜于人们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同时也可以模块化地大量生产,对今后住宅产业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008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由多个可独立充气和灌注的膜构件组合而成,所述充气模结构体由多个膜构件组合而形成一定形状的一个整体受力体系。具体地,如图9所示,每一个所述膜构件包括内膜内。
34、充气膜121、外膜外充气膜122、由内膜内充气膜和外膜外充气膜形成的封闭式填充腔体123,以及拉结在内膜内充气膜121和外膜外充气膜122之间的立体编织材料124;所述封闭式填充腔体上设有用于填充所述填充料的填充口。填充口上设有保护盖,在未填充时,保护盖将所述填充口密闭保护起来,在进行填充时,打开所述保护盖,通过填充口向封闭式填充腔体123填充所述填充料。内膜内充气膜121和外膜外充气膜122之间由立体编织材料124牢固拉结,便于分层充气和灌注填充料;填充料填入所述填充腔体123形成稳固结构。即将可快速凝固的填充料向填充腔体123内逐层填充,最终形成稳固的围合空间。0086内充气膜121和外充。
35、气膜122的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布、塑料薄膜、金属编织物等,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玻璃纤维布,其表面可涂聚四氟乙烯等类涂料,以增加耐久性和防火性。内充气膜121和外充气膜122的材料的接缝可采用熔接、粘接和缝合等三种形式。0087所述膜构件中预设有包含可开启的透光膜的窗和/或门。所述充气模结构体可以在任何需要的膜构件中采用自然采光膜材,满足建筑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需求。0088所述填充料应具备轻质、速凝、保温和环保的要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料为泡沫混凝土或气凝胶。0089在本实施例中,集装箱式箱体11内的设备管线、电源管线可以经所述内充气膜121和所述外充气膜122之间形成的填充腔体123连入。
36、充气房屋12内。0090但更好的方式是,如图9所示,还可以紧贴所述内充气膜121或所述外充气膜122设置一个专门用于管线通过的封闭式管线夹层125。集装箱式箱体11内的设备管线、电源管线经所述管线夹层125连入充气房屋12内。0091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1的建造过程,请参阅图10图15,进一步对集装箱房屋1的建造过程进行说明。0092如图10图12所示,首先提供一集装箱式箱体11(如图10所示),之后将预制的说明书CN103498579A8/8页10具有房屋形状的充气模结构体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外侧并与集装箱式箱体11的侧壁板相贯通连接,在图10图12中,充气模。
37、结构体有两个,一个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的侧壁板处,一个设置在侧壁板和箱盖处,形状如图10所示,之后通过充气机向内充气膜121和所述外充气膜122充气(如图11所示,显示为充气模结构体在充气中的状态),充气之后形成充气房屋12,向填充腔体123灌注轻质、速凝、保温的填充料,形成稳固的充气房屋12(如图12所示),这样,由所述充气房屋12和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构成集装箱房屋1就建好了。0093如图13图15所示,首先提供一集装箱式箱体11(如图13所示),之后将预制的具有房屋形状的充气模结构体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外侧并与集装箱式箱体11的侧壁板相贯通连接,在图13图15中,充气模结构体。
38、也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的两个相对侧壁板处,形状如图15所示,之后通过充气机向内充气膜121和所述外充气膜122充气(如图14所示,显示为充气模结构体在充气中的状态),充气之后形成充气房屋12,向填充腔体123灌注轻质、速凝、保温的填充料,形成稳固的充气房屋12(如图15所示),这样,由所述充气房屋12和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1构成的另外一种集装箱房屋1就建好了。0094实施例4009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房屋,包括一可移动房屋和与该可移动房屋贯通相连的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充气房屋。0096其中所述可移动房屋为钢结构的可移动房屋、模块化建造的可移动房屋、实施例3中的集装箱房屋或者是其它结。
39、构的可移动房屋。0097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房屋、充气房屋、集装箱房屋及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达到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充气房屋通过充气和填充一定的填充料,可以简单快速的构建一个稳固的房屋,可以单独作为房屋使用,可以附着在任意现有房屋上,拓展现有房屋的面积;本发明通过在集装箱式箱体外构建一个充气房屋,可以有效弥补单个集装箱房屋面临的建筑面积小的缺陷,可以有效地加大实际空间使用面积,达到原有集装箱箱体空间的两倍左右,大大提高了集装箱房屋的利用率;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由于安装时间短、施工方式以干作业为主,所需充气房屋的建材,充气工具和填充料在运输之前均可安置在集装箱内部,可以通过集装箱整体运输,快速运。
40、达世界各地,充气房屋通过简单的现场安装就可形成,而且,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由于现场用工量少,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可以随时复原成原有集装箱箱体,再次进行运输,大大提高了集装箱房屋的利用率,符合可持续利用和永续发展的理念,可以更好地适应多样性的基地,而且,本发明在集装箱房屋安装完成后无需空箱返回,无需支付返程运费,大大节约了成本;本发明中充气房屋的建筑造型相对自由,更适宜于人们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同时也可以模块化地大量生产,对今后住宅产业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0098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
41、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说明书CN103498579A101/7页11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498579A112/7页12图3说明书附图CN103498579A123/7页1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3498579A134/7页14图6图7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3498579A145/7页15图10图11说明书附图CN103498579A156/7页16图12图13图14说明书附图CN103498579A167/7页17图15说明书附图CN103498579A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