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利用城乡垃圾对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pdf

  • 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4974542
  • 上传时间:2018-12-04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623.1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82259.0

    申请日:

    2006.05.16

    公开号:

    CN101073806A

    公开日:

    2007.11.2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B09C1/00(2006.01); A01G15/00(2006.01)

    主分类号:

    B09C1/00

    申请人:

    李福德; 李真

    发明人:

    李福德; 李真

    地址:

    570313海南省海口市疏港一横路30号梦幻园D栋2005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城乡垃圾处理、沙漠化生态环境修复、环保、防沙、治沙、循环经济领域,尤其是提供一种利用城乡垃圾对荒漠化、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其主要特点为:尽可能保留垃圾内已有生物物种和五行生克关系属性之物质,通过混合、搅拌、挤压、低温干燥加工,制成易于转运/利于播撒的浓缩几何体,投放于沙漠化地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以污治污,其垃圾处理过程短、要求低、投资少,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可有效地抑制或减缓垃圾对城乡及周边空气、水源乃至环境的污染;同时可相应修复荒漠化、沙漠化地区的地表环境,减少裸露的沙地及流沙,利于抑制沙漠化扩张、降低沙尘暴发生几率。城乡环境保护与宏观环境综合治理同步进行,利于逐步构建趋于平衡的循环经济闭合链。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利用城乡垃圾对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大致去除垃圾内不可降解和/或毒性严重的成份,尽可能保留垃圾内已有生物种类,通过混合、搅拌、挤压、低温干燥加工,将其制成易于转运/利于投掷、播撒或抛洒的浓缩几何体,投放于荒漠化、沙漠化地区,对该区域进行监测并相应调整后续垃圾几何体之成份与结构。

    2、  一种利用城乡垃圾对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大致去除垃圾内不可降解和/或毒性严重的成份,尽可能保留垃圾内充沛的五行生克关系属性之物质,经筛选或加工处理后,将其投掷、播撒或抛洒于荒漠化、沙漠化地区,对该区域进行监测并相应调整后续物体种类、成份与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垃圾内掺入适量的微生物、种子、养分或吸水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垃圾制成易于转运/利于投掷、播撒或抛洒的物体或浓缩几何体,工矿业残渣经筛选去除粉尘和比重较轻的部分,将上述固体垃圾抛洒或播撒在荒漠化、沙漠化地区。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不易于就地就近在环保状态下有效利用的城乡垃圾,至少经浓缩加工,制成1.5厘米以上直径或边长的几何体。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垃圾浓缩后置于壳体内,壳体呈经投掷或抛洒易于钻入沙层深处的炮弹状或尖锤状。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垃圾浓缩后或浓缩几何体置于容积大致为100~3000立方厘米的网状物之内,投掷、抛洒或播撒于荒漠化、沙漠化地区。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垃圾几何体借助于沙地摩托、气垫船等工具播撒或飞机投掷、抛洒。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垃圾几何体借助于沙地摩托、气垫船等工具播撒或飞机投掷、抛洒,用于播撒的沙地摩托、气垫船类工具至少设有料斗和/或播撒装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简易抛掷装置将工矿业残渣或袋装/网装或壳体内的垃圾向四周分散开来。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利用城乡垃圾对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乡垃圾处理、沙漠化生态环境修复、环保、防沙、治沙、循环经济领域,尤其是提供一种利用城乡垃圾对荒漠化、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类生存环境中,城乡垃圾的污染和扬沙、浮尘、沙尘暴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多年以来,国家投入巨资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上述两大问题依然分别是严重危及人们生活,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且至今尚未明显、有效地得到解决的问题。
    我国城市垃圾主要由居民生活垃圾、街道保洁垃圾、集团垃圾三大类构成。其中,居民生活垃圾数量居首位。据有关资料显示,仅我国中等以上城市年生活垃圾产量就高达1.4亿吨,并且正在以8%-10%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垃圾堆存量为66亿吨,占用可耕地面积高达5亿平方米,有约三分之一的城市处在被垃圾包围的状态。而乡村垃圾除前述三大类垃圾外还包括大量的农业垃圾,这类农业垃圾多采用就地焚烧的形式处理,虽有明文禁止,但屡禁不止,不仅对周边空气或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还危及了交通工具的安全,如空中浓烟滚滚,可见度明显降低,影响了汽车、飞机的正常运行等;很多乡村的生活垃圾与生活、生产用水(井、渠、溪、河)相邻,垃圾污染已严重地威胁到了水源,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生活垃圾的处理走资源循环利用之路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很多,传统的有填埋、焚烧、露天堆放或堆肥、制沼气等等,其中有的成本昂贵,有的极易造成二次污染。据有关资料显示,建一个县级规模的中型垃圾填埋场,至少要几千万元人民币;建一个中型垃圾焚烧厂至少要上亿元。根据2001年环保总局抽样监测调查,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现有垃圾填埋场中27%没有任何防渗措施;39%没有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已对周围地下水体、地表水体、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垃圾焚烧处理亦存在烟气排放不达标、飞灰没有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填埋处置等问题;堆肥法曾是解决垃圾问题行之有效的出路,其可达到废物利用之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养分含量低,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质变差,所以其规模不易太大。综上可知,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主要城市采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手段大致为低级清运、填埋或焚烧,城市垃圾的处理率仅为50%。
    沙漠化和沙尘暴与垃圾污染一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是陌生的话题。沙尘暴的沙尘、浮尘、流沙来自于荒漠化、沙漠化地区,荒漠化、沙漠化已成为全球威胁人类生存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慌漠化年扩展速度为343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荒漠化、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今年受沙尘、浮尘、沙尘暴影响的差不多波及了半个中国。
    在防沙、治沙方面,我国采取了诸如:“乔、灌、草”相结合的沙漠生态防护体系,“三北”防护林等各种类型的植物措施。其中,植树成为最普遍的治沙方法,目的是通过树木的根系达到固沙效果,并通过树干与枝叶来减弱风的级别,从而由一道道的防风林来阻挡或削弱沙丘迁移与沙漠化扩张。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可谓大得惊人,但收效却很不尽如人意。还有一些治沙方法,包括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概括起来基本原理是:加固地表的粘结性或通过表面覆盖减少地表沙粒总量或设置障碍阻挡沙粒的流动性。就当前沙尘暴愈演愈烈的趋势而言,很难对其效果做出评价,沙尘暴的频繁光临,从客观上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已采取的多种措施其效九相当有限,或者可以说治理手段与方法亟待改进与提高,真正的隐患可能尚未找到,因此,也就无法施行切实有效的控制。
    国内外生活垃圾的治理经验充分证明: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足的资金、合理的处理技术等。生活垃圾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物,人均并不富裕的我国完全照搬国外的方法恐难以实现,必须走适应我国具体情况,符合中国特色,能构建循环经济生态链的综合治理之路。其实,城乡垃圾与沙漠化作为一个大系统研究的话,两者之间有很多可互补的地方,比如:荒漠化、沙漠化地区植物覆盖率低、地表暴露、降雨量低、燥热、地表层土质流失、沙化(几乎不含腐质)、含水率极低,生物、物种极缺,从而难以形成生态链;而垃圾中有丰富的微生物物种,其可弥补荒漠化、沙漠化地区的物种贫穷;也正是由于这些微生物的缘故才导致城乡垃圾污染愈发严重,以致泛滥成灾。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填埋方法,填埋垃圾的渗滤液、填埋场产生的气体对大气以及周边的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实,城乡垃圾与沙漠化互为利用、共同治理的积极因素很多,当然也存在许多有待深入研究、探索的方面,重要的是人类从大自然中索取过多,破坏了其相互制衡的关系,尝试性地将部分资源归还给大自然,应是符合客观循环规律之举,愿本发明提供的综合治理方法能为改善人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发挥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城乡垃圾处理与抑制沙漠化扩张、降低沙尘暴发生几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选择诸方面可互补的因素进行整合,逐步实现小环境与大环境综合治理并一举多得的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垃圾内的丰富物种,弥补荒漠化、沙漠化地区物种资源匮乏、修复其生态环境生物链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垃圾内的繁多物质属性,扼制或减缓沙漠化地区物质属性的缺失、维持或调节其五行生克关系平衡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制约并严重污染城乡及周边环境的垃圾经加工处理,尽可能保留垃圾中已有的生物种类和/或不同的物质属性,制成易于转运/利于投掷、播撒或抛洒的浓缩几何体,投放于荒漠化、沙漠化地区,上述物种或物质恰好含有丰富的物种与物质属性,可用于弥补或修复此类地区生物种类极度匮乏、物质属性严重缺失的生态环境。
    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城乡垃圾对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至少大致去除垃圾内不可降解和/或毒性严重的成份,尽可能保留垃圾内已有生物种类,通过混合、搅拌、挤压、低温干燥加工,将其制成易于转运/利于投掷、播撒或抛洒的浓缩几何体,投放于荒漠化、沙漠化地区,对该区域进行监测并相应调整后续垃圾几何体之成份与结构。
    在浓缩加工的垃圾内可掺入:适量的微生物、种子、养分或吸水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经浓缩加工的垃圾外形至少包括但不限于:颗粒状(1.5厘米以上直径或边长的几何体)、置于壳体内、制成颗粒状再装入网状物之内等结构。
    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城乡垃圾对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至少大致去除垃圾内不可降解和/或毒性严重的成份,尽可能保留垃圾内充沛的五行生克关系属性之物质,经筛选加工处理后,将其投掷、播撒或抛洒于荒漠化、沙漠化地区,对治理区域进行监测并相应调整后续物体种类、成份与结构。
    首先,将含水量高的垃圾制成浓缩几何体;其次,如工矿业残渣类的固体垃圾,可经筛选去除粉尘和比重较轻的部分,制成适当的体积,或装入袋/网/壳体内。
    将上述两类垃圾向荒漠化、沙漠化地区投掷、抛洒或播撒时,可借助于:沙地摩托、气垫船、飞机、简易抛掷装置等工具。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其垃圾处理过程短、要求低、工艺相对简单,投资远远小于建垃圾焚烧厂或填埋场,具很强的可持续性,可有效地抑制或减缓城乡及周边空气、水源乃至环境的污染;
    2、即能缓解城乡垃圾处理与环境污染危机,又可有效地弥补沙漠化区域生物物种资源极度匮乏、五行生克关系严重失衡的欠缺,城乡环境保护与宏观环境治理同步进行,利于逐步构建趋于平衡的循环经济闭合链;
    3、本综合治理方法还利于相应减少国家在环保、生态平衡、沙漠化治理等方面的巨额投资,以污治污资金利用率会得以显著提高;上述方法利于形成产业链,久之,可相应减少裸露的沙地与流沙,利于抑制沙漠化扩张、降低沙尘暴发生几率、修复已经荒漠化、沙漠化的地表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垃圾分选时,将不易就地就近在环保状态下有效利用的城乡垃圾,至少去除大块垃圾或坚硬不易在机器内加工的部分与不可降解和毒性严重的成份,对其余部分尤其是城乡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的生活垃圾通过混合、搅拌、挤压、低温干燥等环节进行加工。传统垃圾处理成本最高的要数生活垃圾了,其成份复杂,含水率高,较为分散,容易产生腐物,造成立体污染;不仅污染地表、地下水资源,而且还污染空气、孳生蚊蝇等有害生物;由于生活垃圾的上述特性,传统的垃圾处理过程中往往产生一系列的后续水处理负担。本发明本着尽可能保留不施药毒杀垃圾内已有生物种类的存活之原则,采用混合的方式,将干燥的垃圾与含水量高的垃圾混合搭配加工,以综合或利用掉垃圾中的水份。
    干燥垃圾中,如街道垃圾、农业垃圾等都含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加工过程中,可将含水率较低的街道保洁垃圾与含水量较高的生活垃圾搭配,不足部分可由农业垃圾即人们常在农田内焚烧的秸、秆、草类作为补充,应将消耗掉垃圾中的大量水分作为加工处理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含水量较高的垃圾可以相应减少垃圾脱水环节,节省脱水过程污水排放、渗漏或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巨额投资与开支。
    实施例2:
    村落的垃圾,最好选用小型螺旋式搅拌、挤压、挤出、切割机及时处理,将其制成浓缩的干燥几何体,统一收集运至荒漠化、沙漠化地区。不仅可解决生活垃圾污染环境,尤其是生活水源的污染问题,而且还可缓解农业垃圾在田间地头焚烧,大量烟尘对空气的污染以及影响交通安全之类的矛盾。
    实施例3:
    垃圾的加工,干湿垃圾搭配后经螺旋挤压机将其混合、搅拌、挤压、挤出、割断、低温干燥制成颗粒状,颗粒尺寸以1~5厘米直径或边长较为适宜,当然超过或不足此规格也无关大局不必过分追求,将上述颗粒装入网、袋、壳之中。其中,袋/网的容积大致为100~3000立方厘米,壳体呈易于钻入沙层深处的炮弹状或尖锤状;由于干燥手段的限制,为了防止存储、转运过程中垃圾发酵、体积变大,可采用防潮、防水、降低供氧类的包装物,如:蜡封、涂料涂层、牛皮纸(废纸制品)包装加蜡封,或用可降解塑料薄膜包装密封等,以防止或避免存储、转运过程中造成污染。
    此外,还可在垃圾中掺入适量的微生物、种子、养分或吸水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相应扩大投放物中的生物种源并主动参与荒漠化、沙漠化地区生态链修复的进程。
    实施例4:
    将从自然界索取,且高度集中的物质适当地返还给自然界。无论宏观还是微观领域其都有自己的系统,每一系统又都有自己的平衡关系,按照五行思想来看:五行关系严重失衡,相生、相克就不能正常运行,“木克土”,植物被砍伐没了,土就失去了原有的约束。中国古代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形态,宇宙间一切事物均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形态的运行(即运动)和变化构成,故称“五行”。五行学说认为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内在联系,自然界的生态环境才得以维持平衡,故日:“制则生化”。垃圾中含有充沛的五行生克关系属性之物质,对于物质属性严重缺失的荒漠化、沙漠化地区来说,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宝藏,陆续向上述地区投掷、抛洒前述的浓缩垃圾或固体垃圾,久之,定能逐渐修复其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并利于荒漠化、沙漠化地区物质属性生克链的构建与形成。
    实施例5:
    将垃圾制成易于转运/利于投掷、播撒或抛洒的物体或浓缩几何体,工矿业残渣经筛选去除粉尘和比重较轻的部分,将上述固体垃圾抛洒或播撒在荒漠化、沙漠化地区。上述实施例中的垃圾,无论工矿业残渣,还是袋装、网装或壳体内经加工处理的固体垃圾,均可采用简易抛掷工具将其向四周分散开来;还可以借助于沙地摩托、气垫船等工具播撒或飞机投掷、抛洒;用于播撒的沙地摩托、气垫船等工具至少设有料斗和/或播撒装置。
    实施例6:
    关于垃圾中有毒物质的处理,对有毒物质的分选不需过高要求,大致去除垃圾内毒性严重的部分即可,如:废旧电池、废荧光灯管、农药容器、医用垃圾、废电视等。其实,有毒的物质在没有高度集中时并不会产生多大毒害,自然界有与其相制衡的物质。在没有人参与的自然界,某一种元素高度集中的现象不多,同时与该种元素共存的另一种或几种元素或物质有着它们之间微妙的相互生克、制衡关系。
    实施例7:
    对治理区域实施监测,观察其生物物种的变化趋势与五行属性的生克平衡关系情况,根据具体情况相应调整后续投放的垃圾之成份与结构。

    关 键  词:
    一种 利用 城乡 垃圾 沙漠化 地区 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利用城乡垃圾对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97454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