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靶向化合物川芎嗪衍生物合成方法.pdf

  • 上传人:zhu****_FC
  • 文档编号:4968283
  • 上传时间:2018-12-04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209.5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92853.2

    申请日:

    2007.10.18

    公开号:

    CN101134764A

    公开日:

    2008.03.0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C07F9/6509; A61K31/675; A61P9/10; A61P9/00

    主分类号:

    C07F9/6509

    申请人:

    重庆医科大学

    发明人:

    于 超; 何俊琳; 王应雄

    地址:

    400016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重庆医科大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设计该化合物的目的是针对人体内能够导致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梗死的C-反应蛋白进行靶向作用,抑制其功能,从而,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发明人以川芎嗪衍生物2,5-二羟甲基-3,6-二甲基吡嗪为先导,经一系列反应,得到2,5-二(磷酸胆碱)甲基-3,6-二甲基吡嗪,该化合物可以抑制C-反应蛋白活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化合物2,5-二(磷酸胆碱)甲基-3,6-二甲基吡嗪,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中具有川芎嗪母核(吡嗪环)及两个磷酸胆碱基团。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2.  2,5-二(磷酸胆碱)甲基-3,6-二甲基吡嗪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以2,5-二羟甲基-3,6-二甲基吡嗪为原料,通过与氯化磷酸乙酯反应生成中间体,再与三甲胺反应,经以下反应步骤制得产物:
    1)中间体的制备
    氯化磷酸乙酯溶解于二氯甲烷中,浓度约为21mmoL,将该溶液加入到含吡啶的二氯甲烷混悬液(约20.8mmoL)中制成反应液,不断搅拌。原料2,5-二羟甲基-3,6-二甲基吡嗪溶解于四氢呋喃中(约6.1mmoL),然后在-30℃将溶液逐滴加进反应液中,加热到室温,搅拌18h。得到橙黄色磷酸化中间体油膏。
    2)2,5-二(磷酸胆碱)甲基-3,6-二甲基吡嗪制备
    橙黄色磷酸化中间体油膏溶解于无水乙腈中,再加入三甲胺,将反应液密封后微波加热到100℃,30min。真空浓缩后过滤即可得到2,5-二(磷酸胆碱)甲基-3,6-二甲基吡嗪。

    3.  2,5-二(磷酸胆碱)甲基-3,6-二甲基吡嗪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应用,其特征是可以抑制C-反应蛋白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活性,化合物可以用于因此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药物的制备。

    说明书

    说明书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靶向化合物—川芎嗪衍生物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2,5-二(磷酸胆碱)甲基-3,6-二甲基吡嗪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川芎嗪(Ligustrazine,Lig;Tetramethylpyrazine,TMP)为伞形科植物川芎和姜科植物温莪术根茎及大戟科植物通风麻风树茎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目前已可人工合成。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脑缺血等多种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7:661-663)。由于川芎嗪具有吸收迅速、分布广泛和主要在肝内迅速消除的特点,在体内代谢快、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t1/2=2.89h),为保持有效的药物治疗浓度,临床上须频繁给药,故易致积蓄中毒,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1:582-611)。因此,若能以川芎嗪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和修饰,以降低其毒性、改善其药代动力学性质,或增加靶向性,则对于研制和开发出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低毒的川芎嗪类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以川芎嗪为先导药物,进行化学结构的改造和修饰已有一些专利(200710019970.6、200410042876.9、200510045307.4)。但主动的具有靶向功能的川芎嗪衍生物的设计与结构改造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合成一种能够直接降低人体中活性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的一种化合物。人体内C-反应蛋白含量在急性炎症刺激下会迅速增加1000倍,因此,C-反应蛋白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炎症和组织损伤标记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RP不仅是一种疾病标记物,同时也参与血管性疾病的致病过程。使用药物在体内阻断CRP与体内配基结合及抑制其促炎效应可以降低患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M.B.Pepys,Nature,2006,440:1217-1221)。CRP正在成为心血管性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CRP蛋白结构中有一个可以结合胆碱和钙离子的结构域,这个结构与磷酸胆碱残基结合最为紧密(胆碱残基与Glu81结合,2个钙离子通过磷酸基与结构域相互作用),带有磷酸胆碱的内源配基与C-反应蛋白结合与相互作用是触发激活其包括补体系统等一系列致病反应导致动脉粥洋硬化的原因之一。本发明以该结构域为靶点,通过对川芎嗪结构改造合成功能化合物。川芎嗪母核(吡嗪环)是决定其药效作用的重要结构部分,为其药效基团;川芎嗪侧链主要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为其药代动力学基团。

    因此,在保留药效团(吡嗪环)不变的基础上,对药代动力学基团(侧链)进行结构的修饰改造,通过一系列反应使其两边各加上一个磷酸胆碱残基,形成一个象双头蛇样的结构。该结构的两个“头”可以分别和两个C-反应蛋白正面结构域共价结合,从而,封闭了C-反应蛋白的活性。以达到靶向性降低C-反应蛋白的目的。因此,合成的化合物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该化合物可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以中间体2,5-二羟甲基-3,6-二甲基吡嗪为反应物进行以下反应,即可得到2,5-二(磷酸胆碱)甲基-3,6-二甲基吡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描述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过程。
    1、中间体的制备
    氯化磷酸乙酯溶解于二氯甲烷中,浓度约为21mmoL,将该溶液加入到含吡啶的二氯甲烷混悬液(约20.8mmoL)中制成反应液,不断搅拌。原料2,5-二羟甲基-3,6-二甲基吡嗪溶解于四氢呋喃中(约6.1mmoL),然后在-30℃将溶液逐滴加进反应液中,加热到室温,搅拌18h。
    加入N-(2-氨乙基)氨甲基聚苯乙烯树脂和二氯甲烷,剧烈摇动2h,溶液用硅藻土过滤,用二乙醚洗脱,滤液真空浓缩橙黄色磷酸化中间体油膏。
    2、制备2,5-二(磷酸胆碱)甲基-3,6-二甲基吡嗪
    将上述橙黄色磷酸化中间体油膏溶解于无水乙腈中,再加入三甲胺,将反应液密封后微波加热到100℃,30min。上清液倒出,得到暗黄色残渣,用甲醇溶解,真空浓缩后过滤即可得到2,5-二(磷酸胆碱)甲基-3,6-二甲基吡嗪。波谱分析确定结构。
    实施例1
    氯化磷酸乙酯(2mL,21mmoL)与含有吡啶(1.08mL,20.8mmoL)的二氯甲烷(40mL)混合制成反应液,冷却到-30℃,不断搅拌。2,5-羟甲基-3,6-二甲基吡嗪(1g,6.1mmoL)溶解于四氢呋喃10mL中,然后逐滴加进上述反应液中,加热到室温,搅拌18h。再加入N-(2-氨乙基)氨甲基聚苯乙烯树脂(4.5g)和二氯甲烷(10mL),摇动2h,溶液用硅藻土2g过滤,用二乙醚洗脱,滤液真空浓缩得橙黄色磷酸化中间体油膏0.95mg。
    将上述橙黄色磷酸化中间体油膏溶解于无水乙腈(10mL)中,再加入三甲胺(10mL),将反应液密封后微波加热到100℃,30min。上清液倒出,暗黄色残渣用甲醇溶解,真空浓缩后过滤即可得到2,5-二(磷酸胆碱)甲基-3,6-二甲基吡嗪0.9g,收率90%,波谱分析确定结构。

    关 键  词:
    防治 脑血管 疾病 靶向 化合物 川芎 衍生物 合成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靶向化合物川芎嗪衍生物合成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96828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