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pdf(1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7547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2.14 CN 102275474 A *CN102275474A* (21)申请号 201110119429.9 (22)申请日 2011.05.10 B60D 1/14(2006.01) B62D 53/00(2006.01) (71)申请人 伊卡路斯(苏州)车辆系统有限公司 地址 215211 江苏省吴江市汾湖经济开发区 芦墟社区汾越路 666 号 (72)发明人 郝庆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32239 代理人 安纪平 (54) 发明名称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2、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包括 前桁架、 后桁架、 转盘轴承和横梁, 转盘轴承包括 内圈和外圈, 内圈和外圈可相互转动, 前桁架与转 盘轴承外圈固定连接, 横梁与内圈固定连接, 后桁 架与横梁连接, 后桁架通过横梁与转盘轴承内圈 连接, 横梁上设置有滑板, 滑板上设置有平台梭 梁, 平台梭梁可以在滑板上绕所述平台梭梁中心 旋转滑动, 通过平台梭梁的滑动可以有效控制与 平台梭梁连接的折棚的转动角度, 可靠性高, 本发 明连接强度高, 抗扭抗弯能力强, 承载能力较大, 并可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3、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7 页 CN 102275477 A1/1 页 2 1.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包括前桁架、 后桁架、 转盘轴承和横梁, 所述转盘轴承包括内 圈和外圈, 所述内圈和外圈可相互转动, 所述前桁架与所述转盘轴承外圈固定连接, 所述横 梁与所述内圈固定连接, 所述后桁架与所述横梁连接,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滑 板, 所述滑板上设置有平台梭梁, 所述平台梭梁可以在滑板上旋转滑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平台梭梁上设置有 平台, 所述平台与所述平台梭梁铰链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
4、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横梁包括前方 管、 后方管、 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球铰连接件, 所述前方管和后方管通过左右对称的上封 板和下封板焊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球铰连接件焊接在所述前方管两端。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封板和下封板之 间焊接有数个圆柱件, 所述圆柱件内设置有螺孔。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 统还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球铰, 所述两球铰对称安装在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球铰连接件 内, 所述后桁架通过球铰与所述横梁连接, 所述两球铰的安装。
5、位置设置在所述平台梭梁所 在的轴线远离所述前桁架的方向偏离。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铰接车底盘铰 接系统还包括等角机构, 所述等角机构由若干连杆活动连接, 所述等角机构一端连接所述 横梁, 一端连接所述前桁架, 另有一端连接所述平台梭梁。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铰接车底盘铰 接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 所述报警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桁架和所述转盘轴承上。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超角 报警器、 制动锁止报警器和触动开关, 所述。
6、超角报警器和所述制动锁止报警器固定设置在 所述前桁架上, 所述触动开关固定设置在所述转盘轴承或横梁上。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平台梭梁两端固定 设置有龙门框安装座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后桁架设置为工字 钢结构, 所述后桁架前端形成两球铰安装部, 所述每个球铰安装部两侧封板焊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前桁架包括前槽形 横梁、 两支撑臂和若干筋管, 所述若干筋管和所述两支撑臂形成一转盘轴承支撑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铰接车底盘。
7、铰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前桁架还包括悬 臂, 所述每个悬臂焊接在对应的支撑臂上, 并通过封板焊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75474 A CN 102275477 A1/4 页 3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铰接客车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各种车辆制造业也在突飞猛进, 铰接式客车以 它载客量大、 利用系数高等特点在国内大中城市逐渐得到推广。铰接客车一般由前后车厢 以及连接前后车厢的底盘铰接系统组成, 如国家标准 GB/T 7726-2009 公开了一种铰接系 统, 该系统采用球。
8、头销连结的球铰结构, 由于球头销结构强度低, 刚度差, 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了铰接系统的承载能力, 且其整体结构连接刚度较差。 0003 另外, 为了保证铰接车转弯时铰接车过渡部折棚的拉伸均匀, 铰接车过渡部往往 设置有等分角机构, 如本申请人前期公开的专利号CN201694008U、 名称为 “一种客车铰接棚 用等角机构” 的实用新型专利, 该结构可以保证折棚在转弯时均匀变形, 安全可靠, 但结构 比较复杂。 0004 再有, 铰接客车前后车厢自由转向对道路的宽度要求不是很高, 这是城市铰接客 车的一大优点, 但如果转弯角度过大, 往往会因为挤压、 磨损而损坏铰接系统或铰接系统上 的折棚, 影。
9、响铰接系统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 提供一种连接强度较高, 设计巧 妙, 车辆在转弯时确保折棚拉伸收缩均匀, 并能起到超角报警和安全锁止功能的铰接车底 盘铰接系统。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包括前桁架、 后桁 架、 转盘轴承和横梁, 所述转盘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 所述内圈和外圈可相互转动, 所述前 桁架与所述转盘轴承外圈固定连接, 所述横梁与所述内圈固定连接, 所述后桁架与所述横 梁连接, 所述后桁架通过横梁与所述转盘轴承内圈连接, 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滑板, 所述滑板 上设置有平台梭梁, 所述平台梭梁。
10、可以在滑板上绕所述平台梭梁中心旋转滑动, 通过平台 梭梁的滑动可以有效控制与平台梭梁连接的折棚的转动角度。 0007 上述内容中, 所述平台梭梁上设置有平台, 所述平台与所述平台梭梁铰链连接, 铰 链结构可以轻松打开, 便于维护。 0008 较佳地, 所述横梁包括前方管、 后方管、 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球铰连接件, 所述 前方管和后方管通过左右对称的上封板和下封板焊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 球铰连接件焊接在所述前方管两端, 所述球铰连接件和前方管塞焊连接, 所述上封板和前 方管、 后方管也塞焊连接, 强度高, 抗弯抗扭能力强。 0009 上述内容中, 所述上封板和下封板之间焊接有数。
11、个圆柱件, 所述圆柱件内设置有 螺孔, 这样在安装转盘轴承时, 所述内圈不仅通过所述横梁上的前方管和后方管与所述横 梁连接, 还通过数个圆柱件上的螺孔连接, 连接强度增加。 说 明 书 CN 102275474 A CN 102275477 A2/4 页 4 0010 较佳地, 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球铰, 所述两球铰对称 安装在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球铰连接件内, 所述后桁架通过球铰与所述横梁连接, 所述 两球铰的安装位置设置在所述平台梭梁所在的轴线远离所述前桁架的方向偏离, 偏离设置 可以避免车辆颠簸时后桁架与平台梭梁产生干涉, 提高产品性能。 0011 较佳地, 所述铰。
12、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等分角机构, 所述等分角机构由若干连 杆活动连接, 所述等分角机构一端连接所述横梁, 一端连接所述前桁架, 另有一端连接所述 平台梭梁, 所述等分角机构可以控制所述平台梭梁的旋转角度。 0012 较佳地, 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 所述报警装置固定设置在所 述前桁架和所述转盘轴承上。 0013 更佳地, 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超角报警器、 制动锁止报警器和触动开关, 所述超角报 警器和所述制动锁止报警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桁架上, 所述触动开关固定设置在所述转盘 轴承或者横梁上, 所述报警装置可以防止车辆转弯过大造成折棚或铰接系统损坏。 0014 上述内容中, 所述平。
13、台梭梁两端固定设置有龙门框安装座, 用于连接龙门框。 0015 较佳地, 所述后桁架设置为工字钢结构, 所述后桁架前端形成两球铰安装部, 所述 每个球铰安装部两侧封板焊接, 工字钢结构可以有效地缓冲铰接系统承受的扭转力矩, 封 板焊接提高连接强度。 0016 较佳地, 所述前桁架内设置有若干筋管, 所述前桁架上形成一转盘轴承支撑部, 提 高抗弯、 抗扭力和承载能力。 0017 本发明中, 平台梭梁既可以连接平台, 又可以连接龙门框和等分角机构, 设计巧 妙, 安装和维护方便 ; 所述横梁抗扭抗弯能力强, 连接强度高, 可以有效提高整车的承载能 力 ; 报警装置设置防止车辆因转弯角度过大而损坏铰。
14、接系统或折棚。 附图说明 : 0018 图 1 是本发明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示意图 0019 图 2 是图 1 中除去平台、 平台梭梁和滑板后的示意图 0020 图 3 是本发明中报警装置示意图 0021 图 4 是本发明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侧视图 0022 图 5 是本发明中横梁结构示意图 0023 图 6 是图 5 中横梁除去下封板后的立体图 0024 图 7 是本发明中后桁架结构图 0025 图 8 是本发明中后桁架侧视图 0026 图 9 是本发明中前桁架立体图一 0027 图 10 是本发明中前桁架立体图二 0028 图 11 是本发明中前桁架除去封板 50 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
15、 0029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0030 如图 1、 图 2 和图 3 所示, 本发明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包括前桁架 1、 后桁架 2、 横 梁 3 和转盘轴承 4, 所述转盘轴承 4 包括内圈 5 和外圈 6, 所述内圈 5 和外圈 6 相互转动连 说 明 书 CN 102275474 A CN 102275477 A3/4 页 5 接, 所述前桁架 1 与所述外圈 6 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后桁架 2 通过通过对称设置的球铰 7 与所述横梁 3 连接, 所述横梁 3 与所述转盘轴承内圈 5 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前桁架 1 和后桁架 2 通过。
16、所述转盘轴承中的内圈和外圈相互转动实现转动。 0031 如图 1、 图 2 和图 4 所示, 所述横梁 3 上固定设置有滑板 8, 所述滑板 8 上设置有平 台梭梁 9, 所述平台梭梁 9 与所述横梁 3 设置有球形关节轴承 31, 所述平台梭梁 9 可以在滑 板 8 上绕球形关节轴承 31 旋转滑动。 0032 较佳地, 所述平台梭梁 9 上设置有平台 15, 所述平台 15 与所述平台梭梁 9 铰链连 接, 在铰接系统需要维护时便于翻转平台, 进行维护, 本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平台梭梁 9 前 后各设置一个半圆结构的平台, 每个平台分别与平台梭梁 9 前后侧面铰链连接, 操作安装 方便。 。
17、0033 较佳地, 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等分角机构 10, 所述等分角机构由若干 连杆 11 通过活销 12 活动连接, 所述等分角机构 11 一端连接所述横梁 3, 一端连接所述前 桁架 1, 另有一端连接所述平台梭梁 9, 所述平台梭梁 9 左右对称固定安装有龙门框安装座 30, 所述龙门框安装座上固定连接龙门框 ( 图中未示出 ), 实际工作中所述龙门框左右两侧 各设置有折棚, 车辆转弯时, 即前桁架 1 和后桁架 2 相互转动时, 所述等分角机构的若干连 杆 11 开始动作, 进而控制与等分角机构连接的平台梭梁 9 开始在滑板 8 上旋转, 通过各连 杆的巧妙设计, 可以使平台。
18、梭梁 9 旋转角度达到或接近车辆前桁架 1 转弯角度的一半 ( 其 控制原理可参考本申请人同期提交的名称为 “铰接车过渡部的等分角机构” 的发明创造 ), 进而控制与平台梭梁 9 上固定连接的龙门框的转弯角度, 避免龙门框上的折棚因转弯而伸 缩不均匀。 0034 本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龙门框安装座 30 上设置有橡胶件, 防止车辆上下坡时冲击 过大, 起到缓冲的作用。 0035 如图 5、 图 6 所示, 所述横梁包括前方管 33、 后方管 34、 第一球铰连接件 32 和第二 球铰连接件 35, 所述前方管 33 和后方管 34 通过左右对称的上封板 36 和下封板 37 焊接在 一起, 所。
19、述第一球铰连接件 32 和第二球铰连接件 36 焊接在所述前方管 33 两端, 所述球铰 连接件和前方管塞焊连接, 所述两上封板和两下封板和所述前方管 33、 后方管 34 也塞焊连 接, 强度高, 抗弯抗扭能力强。 0036 本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球铰连接件侧部有一伸出端 ( 图中未示出 ), 所述伸出端穿 设在所述前方管 33 内, 穿设后再一体焊接, 连接强度较高。 0037 如图6所示, 所述上封板36和对应的下封板37之间焊接有数个圆柱件38, 所述圆 柱件 38 内设置有螺孔, 这样在固定转盘轴承 4 和横梁 3 时, 所述数个螺钉穿过上封板、 圆柱 件和所述横梁上的前方管、 后方。
20、管及数个圆柱件 3 后, 再与所述内圈 5 固定连接, 大大提高 了内圈和横梁的连接强度, 抗扭力增加。 0038 如图 4 所示, 所述后桁架 2 与所述球铰 7 的安装位置与龙门框安装座 30 所在的轴 线偏离一定的距离, 即所述球铰 7 的连接位置应向平台梭梁 9 远离所述前桁架 1 的方向偏 离, 这样既可以避免后桁架上下波动时与平台梭梁干涉, 又可以减小平台边缘上下移动的 距离, 即车辆在上下颠簸时后桁架不会很容易和所述平台产生干涉。 0039 如图 1、 图 2 和图 3 所示, 所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 20, 所述报警 装置 20 包括超角报警器 21、 制动锁止报。
21、警器 22 和触动开关, 所述超角报警器 21 和所述制 说 明 书 CN 102275474 A CN 102275477 A4/4 页 6 动锁止报警器 22 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桁架 1 上, 所述触动开关固定设置在所述转盘轴承 4 上, 所述超角报警器21和所述制动锁止报警器22对称设置在所述铰接系统中心线两侧, 所 述触动开关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触动开关 25 和第二触动 26 开关, 当前桁架 1 左转一定角 度时 ( 即车辆左转时 ), 转盘轴承上的第一触动开关触动超角报警器 21 开始报警, 当车辆 继续左转到一定角度时, 第一触动开关触动制动锁止报警器 22, 发出超角锁止信号进行。
22、锁 止 ; 当车辆右转弯时, 可以完成相同的超角报警和制动锁止信号, 区别在于此时原来的超角 报警器变成制动锁止报警器, 制动锁止报警器变成超角报警器, 因此本报警装置可以有效 对车辆转弯过大进行报警和锁止, 防止铰接系统或折棚因转弯过大损坏。 0040 如图 7、 图 8 所示, 所述后桁架 2 由后槽形横梁 43 和两后桁架伸出臂 44 一体焊接 成型, 所述后槽形横梁 43 用于连接铰接车后车厢车身骨架 ( 图中未示出 ), 为了增加连接 强度, 两后桁架伸出臂 44 还各形成一延伸部 47, 所述延伸部 47 用于连接铰接车后车厢车 架, 所述两后桁架伸出臂 44 各部位均设置为工字钢。
23、结构, 可以有效地缓冲铰接系统承受的 扭转力矩 ; 所述两后桁架伸出臂 44 前端形球铰安装部 45, 所述球铰安装部 45 两侧封板焊 接, 所述球铰安装部前端各形成一球铰安装孔, 用于连接球铰, 封板焊接增强连接强度。 0041 为了增加抗扭力, 本发明中所述两后桁架伸出臂 44 之间焊接有若干连接梁, 所述 后桁架上侧和下侧各设置有辅板 46。 0042 如图 9、 图 10 和图 11 所示, 所述前桁架 1 包括前槽形横梁 41、 两支撑臂 42 和若干 矩形筋管 39, 所述筋管 39 用于连接所述前槽形横梁 41 和两支撑臂 42, 增加连接强度, 且所 述两支撑臂 42 和若干。
24、筋管 39 形成一大致呈圆形的支撑部 49, 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若干螺 孔, 所述圆形支撑部用于支撑环形结构的转盘轴承, 在车辆行驶时, 尤其是高负载时, 若干 筋管可以提高抗弯、 抗扭力。 0043 如图 11 所示, 所述每个支撑臂 42 上侧形成一悬臂 48, 所述悬臂 48 和所述支撑臂 42 之间焊接连接, 为了增强连接强度, 所述每个悬臂 48 和相应的支撑臂 42 两侧通过封板 50 焊接, 所述悬臂可以在车辆转弯时增强抗弯、 抗扭能力。 0044 综上, 本发明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结构紧凑, 连接强度高, 承载能力较大, 并可起 到安全保护作用。 0045 在此说明书中, 本发明。
25、仅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 但是, 很显然仍可以作出 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因此, 发明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 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说 明 书 CN 102275474 A CN 102275477 A1/7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75474 A CN 102275477 A2/7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75474 A CN 102275477 A3/7 页 9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75474 A CN 102275477 A4/7 页 10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75474 A CN 102275477 A5/7 页 11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75474 A CN 102275477 A6/7 页 12 图 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75474 A CN 102275477 A7/7 页 13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75474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