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容器用把手和带把手容器.pdf

  • 上传人:111****11
  • 文档编号:4963445
  • 上传时间:2018-12-04
  • 格式:PDF
  • 页数:24
  • 大小:716.1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69898.4

    申请日:

    2010.08.27

    公开号:

    CN102381507A

    公开日:

    2012.03.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B65D25/28

    主分类号:

    B65D25/28

    申请人:

    株式会社开拓

    发明人:

    折元宏行

    地址:

    日本长野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胡晓萍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瓶用把手,其能够在不降低安装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瓶用把手(10)具有握持部(11)、以及在其上下端形成的上侧臂部(12)和下侧臂部(13)。在握持部(11)的上端部分与上侧臂部(12)间的角落部分倾斜地架设与握持部(11)一体形成的上侧防挠曲臂(14)来阻止上侧臂部(12)的挠曲,且在握持部(11)的下端部分与下侧臂部(13)间的角落部分倾斜地架设与握持部(11)一体形成的下侧防挠曲臂(15)来阻止下侧臂部(13)的挠曲,本发明能够在不提高瓶用把手的各部分刚性的前提下提高瓶用把手在瓶上的安装强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塑料制的容器用把手,其嵌入固定于在塑料制的容器上形成的
    把手安装部,其特征在于,具有:
    纵长的握持部;
    上侧臂部,该上侧臂部从所述握持部的容器侧表面的上端部分突出;
    下侧臂部,该下侧臂部从所述握持部的所述容器侧表面的下端部分向
    与所述上侧臂部相同的一侧突出;
    上侧防挠曲臂,该上侧防挠曲臂能够相对于所述握持部和所述上侧臂
    部双方倾斜地架设在握持部上侧部位与上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之间,所述握
    持部上侧部位在所述握持部的所述容器侧表面的所述上侧臂部的下侧,所
    述上侧臂部前端侧部位在所述上侧臂部的下表面的前端侧;
    向上卡合突起,该向上卡合突起从所述上侧臂部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向
    上方突出;
    向下卡合突起,该向下卡合突起从所述下侧臂部的下表面的前端部向
    下方突出,
    所述上侧防挠曲臂与所述握持部上侧部位及所述上侧臂部前端侧部位
    中的一个部位一体形成,且朝向另一个部位延伸,
    在所述握持部上侧部位和所述上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中的另一个部位
    上,形成有能够供所述上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的上侧嵌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用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防挠曲臂与所述握持部上侧部位一体形成,
    在所述上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上,形成有能够供所述上侧防挠曲臂的所
    述前端部从下侧嵌入的向下卡合用凹部来作为所述上侧嵌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用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下卡合用凹部是凹角部分,
    该凹角部分由从所述上侧臂部的所述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向下突起的
    朝向所述握持部一侧的突起侧面与所述上侧臂部的所述下表面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用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防挠曲臂在与所述握持部上侧部位相连的根部具有比该上侧
    防挠曲臂的其它部分更容易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薄壁部分。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用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臂部是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挠性上侧臂部,
    所述下侧臂部是不会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刚性下侧臂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用把手,其特征在于,
    具有下侧防挠曲臂,该下侧防挠曲臂能够相对于所述握持部和所述下
    侧臂部双方倾斜地架设在握持部下侧部位与下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之间,所
    述握持部下侧部位在所述握持部的所述容器侧表面的所述下侧臂部的上
    侧,所述下侧臂部前端侧部位在所述下侧臂部的上表面的前端侧,
    所述下侧防挠曲臂与所述握持部下侧部位及所述下侧臂部前端侧部位
    中的一个部位一体形成,且朝向另一个部位延伸,
    在所述握持部下侧部位和所述下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中的另一个部位
    上,形成有能够供所述下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的下侧嵌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用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防挠曲臂与所述握持部下侧部位一体形成,
    在所述下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上,形成有能够供所述下侧防挠曲臂的所
    述前端部从上侧嵌入的向上卡合用凹部来作为所述下侧嵌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用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上卡合用凹部是凹角部分,
    该凹角部分由从所述下侧臂部的所述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向上突起的
    朝向所述握持部一侧的突起侧面与所述下侧臂部的所述上表面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用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防挠曲臂在与所述握持部下侧部位相连的根部具有比该下侧
    防挠曲臂的其它部分更容易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薄壁部分。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用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臂部是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挠性上侧臂部,
    所述下侧臂部是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挠性下侧臂部。
    11.一种带把手容器,其具有:在胴部的外周面部分形成有把手安装
    部的塑料制的吹塑成形容器;以及安装在所述把手安装部的塑料制的把手,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安装部具有:
    规定宽度的凹部,该凹部沿容器上下方向延伸;
    向上嵌入槽,该向上嵌入槽从对该凹部的上端加以限定的向下端面的
    容器中心侧的端部向上方凹入;
    向下嵌入槽,该向下嵌入槽从对所述凹部的下端加以限定的向上端面
    的容器中心侧的端部向下方凹入,
    所述把手是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用把手,
    所述握持部从所述凹部的所述向下端面的开口边缘起延伸到所述向上
    端面的开口边缘为止,
    所述上侧臂部具有与所述向下端面抵接的向上抵接面,所述向上卡合
    突起从下侧嵌入所述向下嵌入槽,
    所述下侧臂部具有与所述向上端面抵接的向下抵接面,所述向下卡合
    突起从上侧嵌入所述向上嵌入槽,
    通过将所述上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所述上侧嵌入部,使所述上侧
    防挠曲臂架设在所述上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与所述握持部上侧部位之间,形
    成所述上侧臂部向下方的挠曲被阻止的状态。
    12.一种带把手容器,其具有:在胴部的外周面部分形成有把手安装
    部的塑料制的吹塑成形容器;以及安装在所述把手安装部的塑料制的把手,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安装部具有:
    规定宽度的凹部,该凹部沿容器上下方向延伸;
    向上嵌入槽,该向上嵌入槽从对该凹部的上端加以限定的向下端面的
    容器中心侧的端部向上方凹入;
    向下嵌入槽,该向下嵌入槽从对所述凹部的下端加以限定的向上端面
    的容器中心侧的端部向下方凹入,
    所述把手是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用把手,
    所述握持部从所述凹部的所述向下端面的开口边缘起延伸到所述向上
    端面的开口边缘为止,
    所述上侧臂部具有与所述向下端面抵接的向上抵接面,所述向上卡合
    突起从下侧嵌入所述向下嵌入槽,
    所述下侧臂部具有与所述向上端面抵接的向下抵接面,所述向下卡合
    突起从上侧嵌入所述向上嵌入槽,
    通过将所述上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所述上侧嵌入部,使该上侧防
    挠曲臂架设在所述上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与所述握持部上侧部位之间,形成
    所述上侧臂部向下方的挠曲被阻止的状态,
    且通过将所述下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所述下侧嵌入部,使该下侧
    防挠曲臂架设在所述下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与所述握持部下侧部位之间,形
    成所述下侧臂部向上方的挠曲被阻止的状态。

    说明书

    容器用把手和带把手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形成有把手安装部的塑料瓶等容器上的塑料制
    容器用把手、以及安装有该容器用把手的带把手容器。本发明尤其涉及能
    够牢固地安装在容器的把手安装部的轻量化的容器用把手。

    背景技术

    作为盛装食用油、调味品、酒类饮料等的容器,广泛采用带把手的PET
    瓶。通过将把手安装在PET瓶上,能够容易且安全地使用PET瓶。作为把
    手的安装方法,已知有一种后组装方法,该方法先通过纵横拉伸吹塑成形
    来形成外周面上具有把手安装用凹部的瓶子,然后在把手安装用凹部安装
    另外成形得到的把手。

    利用这种方法安装好把手的带把手瓶,本申请人在以下专利文献1和
    专利文献2中作了公开。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瓶用把手具有:
    在瓶上下方向上较长的握持部;从握持部的上下端突出的上下臂部;以及
    从下侧臂部向上侧臂部延伸的防挠曲板。无论上述何种把手,都是将上下
    臂部强行嵌入在瓶侧形成的把手安装部凹部,然后强行压入防挠曲板,且
    使其前端部与上侧臂部的前端部卡合。在防挠曲板与上侧臂部卡合后,上
    侧臂部朝下侧的挠曲会被阻止,且上下臂部的间隔保持固定,因此能够将
    把手牢固地安装于把手安装用凹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768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123973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瓶用把手中,为了提高下侧
    臂部和防挠曲板的刚性,增厚这些部位的壁厚,且形成增强用的肋部。藉
    此,使上下臂部的突起可靠地咬入瓶体,因而成为把手不会脱落的坚固的
    安装结构。

    由于近来材料费上涨,且为了节约资源,强烈要求瓶的轻量化。而为
    了使带把手瓶实现轻量化,使把手轻量化是极为有效的措施。然而,若为
    了实现轻量化而减薄把手各部分的壁厚,则会使把手各部分的刚性降低,
    且会使把手的安装强度降低,从而导致把手容易从瓶体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问题发明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会降低
    安装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的容器用把手、以及安装有该容器用把手的
    带把手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料制容器用把手,
    其嵌入固定在塑料制容器上所形成的把手安装部中,其特征在于,具有:

    纵长的握持部;

    上侧臂部,该上侧臂部从上述握持部的容器侧表面的上端部分突出;

    下侧臂部,该下侧臂部从上述握持部的上述容器侧表面的下端部分向
    与上述上侧臂部相同侧突出;

    上侧防挠曲臂,该上侧防挠曲臂能够相对于上述握持部和上述上侧臂
    部双方倾斜地架设在握持部上侧部位与上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之间,上述握
    持部上侧部位在上述握持部的上述容器侧表面的上述上侧臂部的下侧,上
    述上侧臂部前端侧部位在上述上侧臂部的下表面的前端侧;

    向上卡合突起,该向上卡合突起从上述上侧臂部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向
    上方突出;

    向下卡合突起,该向下卡合突起从上述下侧臂部的下表面的前端部向
    下方突出,

    上述上侧防挠曲臂与上述握持部上侧部位及上述上侧臂部前端侧部位
    中的一个部位一体形成,且朝向另一个部位延伸,

    在上述握持部上侧部位和上述上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中的另一个部位
    上,形成有能够供上述上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的上侧嵌入部。

    在本发明的容器用把手上,通过使上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上侧嵌
    入部,从而使上侧防挠曲臂处于倾斜地架设在上侧臂部的前端部分与握持
    部的上端部分之间的状态。藉此,能够防止上侧臂部向下方挠曲。在要将
    容器用把手安装到容器上时,首先将容器用把手的上侧臂部和下侧臂部嵌
    入容器的把手安装部,然后将上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上侧嵌入部。其
    结果是,容器用把手以上侧臂部向下侧的挠曲受到阻止的状态牢固地安装
    到容器上。

    在抓住容器用把手将容器向上举时,容器的重量大多作用在上侧臂部,
    因此上侧臂部有可能挠曲而从容器脱落。而本发明利用防挠曲臂来防止上
    侧臂部的挠曲,因此把手不会从容器脱落。此外,由于利用上侧防挠曲臂
    来防止上侧臂部的挠曲,因此上侧臂部无须为了防止沿上下方向挠曲而通
    过增加自身的壁厚来提高刚性。此外,由于上侧防挠曲臂倾斜地架设在上
    侧臂部与握持部之间,因此与现有的那种架设在上下臂部之间的防挠曲板
    不同,本发明的防挠曲臂的尺寸较短、壁厚较薄,能够实现轻量化。因此,
    采用本发明,能够在不降低容器用把手对容器的安装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轻
    量化。

    此处,在将上述上侧防挠曲臂与上述握持部上侧部位一体形成时,可
    以在上述上侧臂部前端侧部位形成向下卡合用凹部来作为上述上侧嵌入
    部,该向下卡合用凹部能够供上述上侧防挠曲臂的上述前端部从下侧嵌入。

    在这种场合,能够采用凹角部分来作为上述向下卡合用凹部,该凹角
    部分由从上述上侧臂部的上述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向下突起的朝着上述握
    持部一侧的突起侧面与上述上侧臂部的上述下表面形成。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上侧防挠曲臂在与上述握持部上侧部位相
    连的根部具有比该上侧防挠曲臂的其它部分更容易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薄
    壁部分。通过形成薄壁部分,能够轻松简单地使上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
    入向下卡合用凹部。

    而且,由于上述上侧臂部被上述上侧防挠曲臂阻止了向下方的挠曲,
    因此能够将该上侧臂部做成薄壁的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上侧臂部。而
    上述下侧臂部最好是做成不会在上下方向上实质性挠曲的刚性下侧臂部,
    这样能够提高容器用把手对容器的安装强度。

    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把手容器,其具有:在胴部的外周面
    部分形成有把手安装部的塑料制吹塑成形容器;以及安装在上述把手安装
    部的塑料制把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安装部具有:

    规定宽度的凹部,该凹部沿容器上下方向延伸;

    向上嵌入槽,该向上嵌入槽从对该凹部的上端加以限定的向下端面的
    容器中心侧的端部向上方凹入;

    向下嵌入槽,该向下嵌入槽从对该凹部的下端加以限定的向上端面的
    容器中心侧的端部向下方凹入,

    上述把手是上述结构的容器用把手,

    上述握持部从上述凹部的上述向下端面的开口边缘起延伸到上述向上
    端面的开口边缘为止,

    上述上侧臂部具有与上述向下端面抵接的向上抵接面,上述向上卡合
    突起从下侧嵌入上述向下嵌入槽,

    上述下侧臂部具有与上述向上端面抵接的向下抵接面,上述向下卡合
    突起从上侧嵌入上述向上嵌入槽,

    通过将上述上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上述上侧嵌入部,使上述上侧
    防挠曲臂架设在上述上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与上述握持部上侧部位之间,形
    成上述上侧臂部向下方的挠曲被阻止的状态。

    本发明的容器用把手重量轻,且对容器的安装强度高,因此能够得到
    容器用把手不会脱落的轻量的带把手容器。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容器用把手上,还可以在设置上侧防挠曲臂的
    同时设置用于阻止下侧臂部向上方挠曲的下侧防挠曲臂。这种场合的容器
    用把手具有:

    下侧防挠曲臂,该下侧防挠曲臂能够相对于上述握持部和上述下侧臂
    部双方倾斜地架设在握持部下侧部位与下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之间,上述握
    持部下侧部位在上述握持部的上述容器侧表面的上述下侧臂部的上侧,上
    述下侧臂部前端侧部位在上述下侧臂部的上表面的前端侧;

    上述下侧防挠曲臂与上述握持部下侧部位及上述下侧臂部前端侧部位
    中的一个部位一体形成,且朝向另一个部位延伸,

    在上述握持部下侧部位和上述下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中的另一个部位
    上,形成有能够供上述下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的下侧嵌入部。

    在本发明的容器用把手上,通过将上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上侧嵌
    入部,从而使上侧防挠曲臂处于倾斜地架设在上侧臂部的前端部分与握持
    部的上端部分之间的状态。藉此,能够防止上侧臂部向下方挠曲。同样,
    通过将下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下侧嵌入部,从而使下侧防挠曲臂处于
    倾斜地架设在下侧臂部的前端部分与握持部的下端部分之间的状态。藉此,
    能够防止下侧臂部向上方挠曲。在要将容器用把手安装到容器上时,首先
    将容器用把手的上侧臂部和下侧臂部嵌入容器的把手安装部,然后将上侧
    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上侧嵌入部,并将下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下侧
    嵌入部。其结果是,能够将容器用把手以阻止了上侧臂部向下侧挠曲和下
    侧臂部向上侧挠曲的状态牢固地安装到容器上。

    另外,由于利用上侧防挠曲臂来防止上侧臂部的挠曲,因此,上侧臂
    部和下侧臂部无须为了防止沿上下方向挠曲而通过增加自身的壁厚来提高
    刚性。此外,上侧防挠曲臂被倾斜地架设在上侧臂部与握持部之间的角落
    部分,下侧防挠曲臂被倾斜地架设在下侧臂部与握持部之间的角落部分。
    因此,与现有的那种架设在上下臂部之间的防挠曲板不同,这些防挠曲臂
    的尺寸较短、壁厚较薄,能够实现轻量化。因此,采用本发明,能够在不
    降低容器用把手对容器的安装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

    在此,在将上述下侧防挠曲臂与上述握持部下侧部位一体形成时,可
    以在上述下侧臂部前端侧部位形成向上卡合用凹部来作为上述下侧嵌入
    部,该向上卡合用凹部能够供上述下侧防挠曲臂的上述前端部从上侧嵌入。

    在这种场合,能够将上述向上卡合用凹部做成凹角部分,该凹角部分
    由从上述下侧臂部的上述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向上突起上朝着上述握持部
    一侧的突起侧面与上述下侧臂部的上述上表面形成。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下侧防挠曲臂在与上述握持部下侧部位相
    连的根部具有比该下侧防挠曲臂的其它部分更容易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薄
    壁部分。

    而且,上述上侧臂部由于被上述上侧防挠曲臂阻止了向下方的挠曲,
    因此能够做成薄壁的可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上侧臂部。同样,上述下侧臂
    部由于被上述下侧防挠曲臂阻止了向上方的挠曲,因此能够做成薄壁的可
    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下侧臂部。

    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把手容器,其具有:在胴部的外周面
    部分形成有把手安装部的塑料制吹塑成形容器;以及安装在上述把手安装
    部的塑料制把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安装部具有:

    规定宽度的凹部,该凹部沿容器上下方向延伸;

    向上嵌入槽,该向上嵌入槽从对该凹部的上端的向下端面上的靠近容
    器中心一侧的端部向上方凹入;

    向下嵌入槽,该向下嵌入槽从对上述凹部的下端加以限定的向上端面
    的容器中心侧的端部向下方凹入,

    上述把手是上述技术方案6至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容器用把手,

    上述握持部从上述凹部的上述向下端面的开口边缘起延伸到上述向上
    端面的开口边缘为止,

    上述上侧臂部具有与上述向下端面抵接的向上抵接面,上述向上卡合
    突起从下侧嵌入上述向下嵌入槽,

    上述下侧臂部具有与上述向上端面抵接的向下抵接面,上述向下卡合
    突起从上侧嵌入上述向上嵌入槽,

    通过将上述上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上述上侧嵌入部,形成该上侧
    防挠曲臂架设在上述上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与上述握持部上侧部位之间、上
    述上侧臂部向下方的挠曲被阻止的状态。

    通过将上述下侧防挠曲臂的前端部嵌入上述下侧嵌入部,形成该下侧
    防挠曲臂架设在上述下侧臂部前端侧部位与上述握持部下侧部位之间、上
    述下侧臂部向上方的挠曲被阻止的状态。

    本发明的容器用把手重量轻,且对容器的安装强度高,因此能够得到
    容器用把手不会脱落的轻量的带把手容器。

    在本发明的容器手把手上,形成能够使上侧防挠曲臂倾斜地架设在握
    持部的上端部分与上侧臂部之间的角落部的结构。此外,在本发明的容器
    手把手上,形成能够使上侧防挠曲臂倾斜地架设在握持部的上端部分与上
    侧臂部之间的角落部的结构,并且形成能够使下侧防挠曲臂倾斜地架设在
    握持部的下端部分与下侧臂部之间的角落部的结构。通过采用这些结构,
    能够在不提高容器用把手各部分的刚性的前提下提高容器用把手在容器上
    的安装强度。因此,能够减薄容器用把手各部分的壁厚,实现容器用把手
    的轻量化。从而,采用本发明容器用把手,能够实现带把手容器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带把手瓶的侧视图,图1(b)是瓶用把手的侧视
    图,图1(c)是从瓶侧观察瓶用把手时的端面图,图1(d)是瓶用把手的
    横剖视图。

    图2(a)是图1的瓶的纵剖视图,图2(b)是其横剖视图。

    图3(a)、图3(b)、图3(c)是表示把手安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瓶用把手的侧视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瓶用把手的侧视图,图5(b)是其横剖视图,
    图5(c)是从瓶侧观察瓶用把手时的端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瓶用把手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200带把手瓶

    2、202瓶体

    3、203口部

    4、204胴部

    4a纵肋部

    4b横肋部

    4c胴部外周面部分

    5、205把手安装用凹部

    6、206胴部侧面部分

    7、207向下端面

    7a、207a向下嵌入槽

    8、208向上端面

    8a、208a向上嵌入槽

    10、10A、10B、10C瓶用把手

    11、51握持部

    11a、51d瓶侧表面

    11b外板部分

    11c内板部分

    11d纵肋部

    12、52上侧臂部

    12a上表面(向上抵接面)

    12b下表面

    12c向下突起

    13、53下侧臂部

    13a上表面

    13b下表面(向下抵接面)

    13c向上突起

    14、14A、14B、14C、54上侧防挠曲臂

    14a前端部

    14b薄壁部分

    15、15A、15B、15C 55下侧防挠曲臂

    15a前端部

    15b薄壁部分

    16、56向下卡合用凹部

    16A、16B、16C上侧嵌入部

    17向上卡合突起

    18、58向上卡合用凹部

    18A、18B、18C下侧嵌入部

    19向下卡合突起

    30、30A瓶用把手

    31握持部

    31b外板部分

    31c内板部分

    31d纵肋部

    32上侧臂部

    33下侧臂部

    33c下板部分

    33d上板部分

    33e纵肋部

    34、34A上侧防挠曲臂

    34a前端部

    36向下卡合用凹部

    36A上侧嵌入部

    37向上卡合突起

    39向下卡合突起

    40纵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塑料制带把手容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带把手瓶的图,其中,图1(a)是表示带把
    手瓶的侧视图,图1(b)是表示把手的侧视图,图1(c)是从瓶侧观察瓶
    用把手时的端面图,图1(d)是瓶用把手的横剖视图。图2(a)是图1的
    带把手瓶的纵剖视图,图2(b)是其横剖视图。

    参照这些附图来加以说明,带把手瓶1的瓶体2具有小径的口部3和
    与其下侧连续的圆筒状有底胴部4。为了提高面外刚性,在胴部4的外周面
    上形成了多条凹凸状的纵肋部和横肋部(未图示)等。在胴部4的上侧部
    分的外周面部分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规定宽度的把手安装用凹部5。这种形
    状的瓶体2是例如通过纵横拉伸吹塑成形方法成形的PET瓶,且在成形后
    在其把手安装用凹部5上固定有另外成形得到的塑料制瓶用把手10。

    在瓶体2上形成的把手安装用凹部5由限定凹部底面的大致平坦的胴
    部侧面部分6、从该胴部侧面部分6的上端边缘延伸到胴部外周面部分4c
    的向下端面7、以及从胴部侧面部分6的下端边缘延伸到胴部外周面部分
    4c的向上端面8构成。在胴部侧面部分6上形成有沿瓶上下方向延伸的固
    定宽度的增强用浅凹槽6a。

    如图2(a)所示,把手安装用凹部5上侧的向下端面7做成向下侧凸
    出的凸曲面形状,在其靠近瓶体中心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凹入的宽度
    小的向下嵌入槽7a。下侧的向上端面8则做成向上侧凸出的凸曲面形状,
    在其靠近瓶体中心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凹入的宽度小的向上嵌入槽
    8a。

    (瓶用把手的结构)

    固定在这种形状的把手安装用凹部5上的塑料制瓶用把手10具有从上
    侧的向下端面7的开口边缘延伸到下侧的向上端面8的开口边缘的固定宽
    度的纵长握持部11。从握持部11的瓶侧表面11a的上端部分朝向瓶体侧大
    致水平地突出有上侧臂部12。从握持部11的瓶侧表面11a的下端部分向瓶
    体一侧朝着略微向上方倾斜的方向突出形成下侧臂部13。这些上侧臂部12
    和下侧臂部13是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挠性臂部。而握持部11则具有
    不会发生实质性挠曲的刚性。

    在握持部11的瓶侧表面11a上,从上侧臂部12的下侧的部位朝着瓶
    侧向斜上方突出有上侧防挠曲臂14。上侧防挠曲臂14朝向上侧臂部12的
    下表面12b上的前端部分而相对于上侧臂部12倾斜延伸。同样,在握持部
    11的瓶侧表面11a上,从下侧臂部13的上侧部位朝着瓶侧向斜下方突出有
    下侧防挠曲臂15。下侧防挠曲臂15朝向下侧臂部13的上表面13a上的前
    端部分而相对于下侧臂部13倾斜延伸。

    在上侧臂部12的下表面12b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向下卡合用凹部16(上
    侧嵌入部),该向下卡合用凹部16能够将上侧防挠曲臂14的前端部14a
    从下侧嵌入。本例中的向下卡合用凹部16是凹角部分,该凹角部分由从上
    侧臂部12的下表面12b的前端部分向下方突出的向下突起12c上的朝着握
    持部11一侧的突起侧面与上侧臂部12的下表面12b构成。上侧臂部12的
    上表面12a为弯曲形状的向上抵接面,该向上抵接面能够与瓶侧的把手安
    装用凹部5的上侧的向下端面7抵接,在其前端部分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
    向上卡合突起17。该向上卡合突起17能够嵌入在把手安装用凹部5的上侧
    的向下端面7上形成的向下嵌入槽7a中。

    在下侧臂部13的上表面13b的前端部分形成向上卡合用凹部18(下
    侧嵌入部),该向上卡合用凹部18能够供下侧防挠曲臂15的前端部15a
    从上侧嵌入。该向上卡合用凹部18是凹角部分,该凹角部分由从下侧臂部
    13的上表面13a的前端部分向上方突出的向上突起13c上的朝着握持部11
    一侧的突起侧面与下侧臂部13的上表面13a构成。下侧臂部13的下表面
    13b为弯曲形状的向下抵接面,该向下抵接面能够与瓶侧的把手安装用凹部
    5的下侧的向上端面8抵接,在其前端部分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向下卡合突
    起19。该向下卡合突起19能够嵌入在把手安装用凹部5的下侧的向上端面
    8上形成的向上嵌入槽8a中。

    在上侧防挠曲臂14上的与握持部11的瓶侧表面11a相连的根部形成
    有比该上侧防挠曲臂14的其它部分更容易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薄壁部分
    14b。同样,在下侧防挠曲臂15上的与握持部11的瓶侧表面11a相连的根
    部形成有比该下侧防挠曲臂15的其它部分更容易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薄壁
    部分15b。

    如图1(b)所示,在安装前的瓶用把手10上,上侧防挠曲臂14的前
    端位于比上侧臂部12的前端部的向下突起12c稍下侧的位置,且延伸到越
    过该向下突起12c的位置。同样,下侧防挠曲臂15的前端位于比下侧臂部
    13的前端部的向上突起13c稍上侧的位置,且延伸到越过该向上突起13c
    的位置。

    而握持部11则成为如下形状:固定宽度及厚度的纵长圆弧状外板部分
    11b和与其相同宽度的固定厚度的直线状内板部分11c由纵肋部11d连结。
    外板部分11b的上端向内侧弯折成锐角,内板部分11c的上端则向内侧弯
    曲成圆弧状,两板合流后与固定厚度的平板状上侧臂部12相连。同样,握
    持部11的外板部分11b的下端以小于90度的角度向内侧弯折,内板部分
    11c的下端则向内侧弯曲成圆弧状,两板合流后与固定厚度的平板状下侧臂
    部13相连。

    (把手的组装顺序)

    图3表示将把手10组装到瓶体2上的步骤。首先,如图3(a)所示,
    与安装到瓶体2后的状态相比,使把手10成为以规定角度前倾的姿势,并
    将其上侧臂部12的上侧抵接面12a推压到瓶体2的把手安装用凹部5的向
    下端面7上,形成向上突起17定位在向下嵌入槽7a中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将把手10的握持部11的下侧部分朝向把手安装用凹部
    5强行压入。其结果是,上侧臂部12的前端侧向下方挠曲,此外,瓶体下
    侧的向上端面8挠曲,藉此能够将把手10的下侧臂部13的向下卡合突起
    19压入向上嵌入槽8a中。图3(b)示出了这种状态。

    此后,如图3(c)中箭头所示,将上侧防挠曲臂14向上方强行压入。
    上侧防挠曲臂14一边以薄壁部14b为中心弯曲,一边利用该上侧防挠曲臂
    14的前端部14a而将上侧臂部12强行上推。藉此,使前端部14a从瓶侧朝
    向握持部11侧越过向下突起12c而嵌入向下卡合用凹部16中。同样,通
    过将下侧防挠曲臂15向下方强行压入,并将其前端部15a嵌入下侧臂部13
    的向上卡合用凹部18中。其结果是,上侧防挠曲臂14便以不会脱离上侧
    臂部12的状态与之卡合,从而阻止了上侧臂部12向下方的挠曲,而下侧
    防挠曲臂15则以不会脱离下侧臂部13的状态与之卡合,从而阻止了下侧
    臂部13向上方的挠曲。

    这样,在安装到瓶体2上的把手10上,上侧防挠曲臂14就倾斜地架
    设在握持部11的上端部分与上侧臂部12之间的角落部。而下侧防挠曲臂
    15就倾斜地架设在握持部11的下端部分与下侧臂部13的角落部。因此,
    能够在无须提高瓶用把手10的上下臂部12、13的刚性的前提下提高瓶用
    把手在瓶上的安装强度。由此能够减薄瓶用把手10的上下臂部12、13的
    壁厚而实现轻量化,并实现带把手瓶1的轻量化。(瓶用把手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瓶用把手10上,上下防挠曲臂14、15是与握持
    部11一体形成的。但也能够使上下防挠曲臂14、15与上下臂部12、13一
    体形成。

    图4(a)所示的瓶用把手10A是使上下防挠曲臂14A、15A与上下臂
    部12、13一体形成的例子。上侧防挠曲臂14A从上侧臂部12的下表面的
    前端侧部位朝着握持部11的上侧部位向斜下方延伸。在握持部11的上侧
    臂部12的下侧部位形成有突起111,由该突起111和上侧的握持部瓶侧表
    面11a形成的凹角部分为能够供上侧防挠曲臂14A的前端部141嵌入的上
    侧嵌入部16A。同样,下侧防挠曲臂15A从下侧臂部13的上表面的前端侧
    部位朝着握持部11的下侧部位而向斜上方延伸。在握持部11的下侧臂部
    13的上侧部位形成有突起112,由该突起112和下侧的握持部瓶侧表面11a
    形成的凹角部分为能够供下侧防挠曲臂15A的前端部151嵌入的下侧嵌入
    部18A。

    图4(b)所示的瓶用把手10B的上侧防挠曲臂14B与上侧臂部12一
    体形成,且在握持部11的上侧部位形成有能够供上侧防挠曲臂14B的前端
    部嵌入的上侧嵌入部16B。而下侧防挠曲臂15B则与握持部11一体形成,
    且在下侧臂部13的前端部形成有能够供下侧防挠曲臂15B的前端部嵌入的
    下侧嵌入部18B。

    图4(c)所示的瓶用把手10C的上侧防挠曲臂14C与握持部11一体
    形成,且在上侧臂部12的前端部形成有能够供上侧防挠曲臂14C的前端部
    嵌入的上侧嵌入部16C。而下侧防挠曲臂15C则与下侧臂部13一体形成,
    且在握持部11的下侧部位形成有能够供下侧防挠曲臂15C的前端部嵌入的
    下侧嵌入部18C。

    另外,瓶用把手10A、10B、10C除了上述的结构以外,其余结构均与
    瓶用把手10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接着,瓶用把手10、10A、10B、10C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有防挠曲臂,
    但也能通过将下侧臂部13做成不会在上下方向发生实质性挠曲的刚性臂而
    省略下侧防挠曲臂。

    图5是表示只具有上侧防挠曲臂的瓶用把手的一例,图5(a)是其侧
    视图,图5(b)是其横剖视图,图5(c)是从瓶侧观察时的端面图。本例
    的瓶用把手30能够取代上述瓶用把手10而安装到瓶体2上。

    本例的瓶用把手30具有:纵长的握持部31;从握持部31的瓶侧表面
    31a的上端部分突出的上侧臂部32;以及从握持部31的瓶侧表面31a的下
    端部分突出的下侧臂部33。在握持部31的瓶侧表面31a的上侧臂部32的
    下侧部位形成有上侧防挠曲臂34。上侧防挠曲臂34朝向上侧臂部32的下
    表面32b的前端部分而相对于上侧臂部32倾斜延伸。在上侧臂部32的下
    表面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向下卡合用凹部36(上侧嵌入部),在此处可将上
    侧防挠曲臂34的前端部34a从下侧嵌入。而在上侧臂部32的上表面的前
    端部则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向上卡合突起37,在下侧臂部33的下表面的前
    端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向下卡合突起39。

    握持部31则为如下形状:固定宽度及厚度的纵长圆弧状外板部分31b
    和宽度更窄的固定厚度的直线状内板部件31c由纵肋部31d连结。外板部
    分31b的上端向内侧弯折成锐角,内板部分31c的上端向内侧弯曲成圆弧
    状,两板合流后与平板状上侧臂部32相连。握持部31的外板部分31b的
    下端以小于90度的角度向内侧弯折,从而与下侧臂部33的下板部分33c
    相连。内板部分31c的下端也向内侧弯曲成圆弧状,且与下侧臂部33的上
    板部分33d相连。下侧臂部33做成其上板部分33d和下板部分33c在瓶中
    心侧的前端合流的山形,它们之间由三角形的纵肋部33e连结。另外,从
    内板部分31c到上板部分33d,在它们的宽度方向中心形成了纵肋部40。
    因此,得到上下方向的刚性高、不会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刚性臂部。

    在将这种结构的把手30安装到瓶体2的把手安装用凹部5的状态下,
    上侧防挠曲臂34倾斜地架设在握持部31的上端部分与上侧臂部32之间的
    角落部。下侧臂部33是刚性臂部,而挠性的上侧臂部32的挠曲被防挠曲
    臂34阻止。由此,由于上侧臂部32的向上突起37和下侧臂部33的向下
    突起39分别保持嵌入瓶子1侧的上侧嵌入槽7a和下侧嵌入槽8a中的状态,
    因此,把手30处于被固定在瓶体2上的状态。

    无须提高瓶用把手30的上侧臂部32的刚性就能够提高瓶用把手在瓶
    上的安装强度。而且防挠曲臂34可以做成较短。由此,与现有的把手相比,
    能够实现把手30的轻量化,其结果是能实现安装有该把手30的带把手瓶1
    的轻量化。

    图6是表示瓶用把手30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该图中所示的瓶用把手
    30A中,上侧防挠曲臂34A与上侧臂部32的前端部一体形成,且上侧防挠
    曲臂34A从该处起朝着握持部31的上侧部位而向斜下方延伸。在握持部31
    的上侧部位形成有突起311。在突起部311与其上侧的握持部瓶侧表面31a
    之间形成的凹角部分为能够供上侧防挠曲臂34A的前端部嵌入的嵌入部
    36A。除此之外的结构均与瓶用把手3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2]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带把手瓶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瓶用把手的
    图,图8(a)是主视图,图8(b)是从瓶侧观察时的后视图,图8(c)是
    上侧端面图,图8(d)是下侧端面图,图8(e)是纵剖视图。

    参照这些附图加以说明,带把手瓶200的瓶体202具有小径的口部203
    和与其下侧连续的圆筒状有底胴部204。在胴部204的上侧部分的外周面部
    分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规定宽度的把手安装用凹部205。这种形状的瓶体
    202是例如通过纵横拉伸吹塑成形方法成形的PET瓶,在成形后在其把手安
    装用凹部205上固定有另外成形得到的塑料制瓶用把手50。

    在瓶体202上形成的把手安装用凹部205由限定凹部底面的大致平坦
    的躯干侧面部分206、从该躯干侧面部分206的上端边缘延伸到胴部外周面
    部分204c的向下端面207、以及从胴部侧面部分206的下端边缘延伸到胴
    部外周面部分204c的向上端面208构成。在胴部侧面部分206的两侧部分
    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固定宽度的凹部206a、206b。

    如图8(e)所示,在把手安装用凹部205的上侧的向下端面207的瓶
    中心侧的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凹入的宽度小的向下嵌入槽207a。在下侧的向
    上端面208的瓶中心侧的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凹入的宽度小的向上嵌入槽
    208a。

    塑料制的瓶用把手50具有握持部51,握持部51具有:从上侧的向下
    端面207的开口边缘延伸到下侧的向上端面208的开口边缘的固定宽度的
    握持部主体板51a、以及以连结该握持部主体板51a的上下端状态形成的左
    右环状臂部51b、51c。在握持部主体板51a的上端,从左右环状臂部51b、
    51c之间朝着瓶侧大致水平地突出有上侧臂部52。在握持部主体板51a的
    下端,从左右环状臂部51b、51c之间朝着瓶侧突出有下侧臂部53。这些上
    侧臂部52和下侧臂部53是可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挠性臂部。而握持部51
    则具有不会发生实质性挠曲的刚性。

    在握持部主体板51a的瓶侧表面51d上,从上侧臂部52下侧的部位朝
    着瓶侧而向斜上方突出有上侧防挠曲臂54。上侧防挠曲臂54朝向上侧臂部
    52的下表面52b的前端部分而相对于上侧臂部52倾斜延伸。同样,在握持
    部主体板51a的瓶侧表面51d上,从下侧臂部53上侧的部位朝着瓶侧而向
    斜下方突出有下侧防挠曲臂55。下侧防挠曲臂55朝向下侧臂部53的上表
    面53a的前端部分而相对于下侧臂部53倾斜延伸。

    在上侧臂部52的下表面52b的前端部分形成有能够供上侧防挠曲臂
    54的前端部54a从下侧嵌入的向下卡合用凹部56(上侧嵌入部)。本例中
    的向下卡合用凹部56是凹角部分,该凹角部分由从上侧臂部52的下表面
    52b的前端部分向下方突出的向下突起52c上的朝着握持部51一侧的突起
    侧面与上侧臂部52的下表面52b构成。上侧臂部52的上表面52a成为能
    够与瓶体上的把手安装用凹部205的上侧的向下端面207抵接的向上抵接
    面,在其前端部分形成了向上方突出的向上卡合突起57。该向上卡合突起
    57能够嵌入在把手安装用凹部205的上侧的向下端面207上形成的向下嵌
    入槽207a中。

    在下侧臂部53上,也是在其上表面53b的前端部分形成能够将下侧防
    挠曲臂55的前端部55a从上侧嵌入的向上卡合用凹部58(下侧嵌入部)。
    该向上卡合用凹部58是凹角部分,该凹角部分由从下侧臂部53的上表面
    53a的前端部分向上方突出的向上突起53c上的握持部主体板51a侧的突起
    侧面与下侧臂部53的上表面53a构成。下侧臂部53的下表面53b为能够
    与瓶侧的把手安装用凹部205的下侧的向上端面208抵接的向下抵接面,
    在其前端部分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向下卡合突起59。该向下卡合突起59
    能够嵌入在把手安装用凹部205的下侧的向上端面208上形成的向上嵌入
    槽208a中。

    在上侧防挠曲臂54的与握持部主体板51a的瓶侧表面51d相连的根部
    形成有比该上侧防挠曲臂54的其它部分更容易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薄壁部
    分54b。同样,在下侧防挠曲臂55的与握持部主体板51a的瓶侧表面51d
    相连的根部形成有比该下侧防挠曲臂55的其它部分更容易在上下方向上挠
    曲的薄壁部分55b。

    如图8(e)所示,在安装前的瓶用把手50上,上侧防挠曲臂54的前
    端位于比上侧臂部52的前端部的向下突起52c稍下侧的位置,且延伸到越
    过该向下突起52c的位置。同样,下侧防挠曲臂55的前端位于比下侧臂部
    53的前端部的向上突起53c略微上侧的位置,且延伸到越过该向上突起53c
    的位置。

    这种结构的瓶用把手50在嵌入瓶侧的把手安装用凹部205并固定后,
    将上侧防挠曲臂54朝上方强行压入。上侧防挠曲臂54一边以薄壁部54b
    为中心弯曲,一边利用该上侧防挠曲臂54的前端部54a而将上侧臂部52
    强行上推。藉此,使前端部54a从瓶侧朝向握持部51侧越过向下突起52c
    而嵌入向下卡合用凹部56中。同样,通过将下侧防挠曲臂55向下方强行
    压入,将其前端部55a嵌入下侧臂部53的向上卡合用凹部58中。其结果
    是,上侧防挠曲臂54以不会脱离上侧臂部52的状态与之卡合,从而阻止
    了上侧臂部52向下方的挠曲,而下侧防挠曲臂55以不会脱离下侧臂部53
    的状态与之卡合,从而阻止了下侧臂部53向上方的挠曲。

    这样,在安装到瓶体202上的把手50上,上侧防挠曲臂54倾斜地架
    设在握持部51的上端部分与上侧臂部52之间的角落部。而且下侧防挠曲
    臂55倾斜地架设在握持部51的下端部分与下侧臂部53的角落部。因此,
    无须提高瓶用把手50的上下臂部52、53的刚性就能提高瓶用把手在瓶上
    的安装强度。由此,能够减薄瓶用把手50的上下臂部52、53的壁厚而实
    现轻量化,并实现带把手瓶200的轻量化。

    另外,本例的瓶用把手50也能如图4(a)~(c)所示那样,将上侧
    防挠曲臂与握持部及上侧臂部中的一方一体形成,并将下侧防挠曲臂与握
    持部及下侧臂部中的一方一体形成。此外,本例的瓶用把手50也能如图5、
    图6所示那样,只设置上侧防挠曲臂,而将下侧防挠曲臂做成刚性臂。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方式是在瓶用把手以及带把手瓶上采用了本发明。本发明同
    样适用于瓶以外的容器。

    关 键  词:
    容器 把手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容器用把手和带把手容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96344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