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备用轮胎的固定工具.pdf

  • 上传人:r7
  • 文档编号:4952950
  • 上传时间:2018-12-03
  • 格式:PDF
  • 页数:28
  • 大小:852.9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30696.9

    申请日:

    2009.03.31

    公开号:

    CN101670857A

    公开日:

    2010.03.1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B62D43/10; B62D43/06; B62D43/02; B62D43/04; F16B37/00; F16B37/12

    主分类号:

    B62D43/10

    申请人: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发明人:

    新妻亨一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优先权:

    2008.9.10 JP 2008-23223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敬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备用轮胎的固定工具,通过使轴的旋入方向与壳体的安装方向为相反方向,从而能够对备用轮胎不慎脱落的情况防患于未然。在壳体(60)上具备:嵌入空腔(42)内且具有比贯通孔(41)的内径大的外形并具有空心部(71)的壳体主体(70);从壳体主体(70)向贯通孔(41)延长且具有该贯通孔(41)的内径以下的外径并且与空心部(71)连通且具有可插入轴(51)的插入孔(101)的圆筒部(100);以及位于壳体主体(70)与圆筒部(100)之间并用于阻止主体壳体(70)从贯通孔(41)脱落的阶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备用轮胎的固定工具,具备:固定备用轮胎的固定部;可插入到上述备用轮胎的轮的安装孔中并在长度的中途至少具有螺纹部的轴;以及具有上述轴的上述螺纹部可旋入的螺纹孔且固定在上述固定部上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内具备:
    可变更上述螺纹孔内径的螺母部件;相对于上述轴的旋入方向可滑动地容纳上述螺母部件的空心部;形成于上述空心部的内周面并向朝向与上述轴的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使该空心部内径变窄的方向倾斜,用于对上述螺母部件的上述螺纹孔内径进行缩径的倾斜面;以及用于在上述空心部内将上述螺母部件向与上述轴的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加力的加力构件,
    上述固定部具备:固定上述壳体并贯通内外的贯通孔;以及位于上述贯通孔与固定上述固定部的底面之间并可嵌入上述壳体的空腔,
    上述壳体具备:嵌入上述空腔内且具有比上述贯通孔内径大的外形并具有上述空心部的壳体主体;从上述壳体主体向上述贯通孔延长且具有该贯通孔内径以下的外径,并且具有与上述空心部连通且可插入上述轴的插入孔的圆筒部;以及位于上述壳体主体与上述圆筒部之间并用于阻止上述主体壳体从上述贯通孔脱落的阶梯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用轮胎的固定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轴上形成有直径比该轴外径大的把手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备用轮胎的固定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包括上述螺纹部在内用合成树脂一体地成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备用轮胎的固定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螺母部件具备:包围上述螺纹孔周围并与上述轴的旋入方向平行地切割的多个分割片;以及互相连接邻接的至少一对分割片的铰链部。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用轮胎的固定工具,其特征在于,
    用合成树脂分别成形上述壳体和上述螺母部件,
    上述加力构件使用金属制的弹簧。

    说明书

    说明书备用轮胎的固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备用轮胎的固定工具,通过使轴的旋入方向与壳体的安装方向为相反方向,从而能够对备用轮胎不慎脱落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备用轮胎的固定工具,已知的有由螺母部件和旋入该螺母部件钟的螺栓部件的工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第0010段、图1)。
    上述现有的螺母部件沿着与螺栓部件的旋入方向相同的方向插入地安装在托架的安装孔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第0021段、图16及图1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7253号公报(第0010段、第0021段、图1、图16及图17)。
    但是,就上述现有的固定工具而言,由于螺栓部件的旋入方向与螺母部件的安装方向一致,因此存在对螺栓部件施加了脱落方向的力时,担心螺母部件也从托架的安装孔脱落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于是,各方案分别记载的各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如下。
    方案一记载的发明以以下内容为目的。
    即,方案一记载的发明通过使轴的旋入方向与壳体的安装方向为相反方向,从而能够对备用轮胎不慎脱落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方案二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记载的发明的目的的基础上,以以下内容为目的。
    即,方案二记载的发明通过把手部能够旋入或便于松开轴。
    方案三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目的的基础上,以以下内容为目的。
    即,方案三记载的发明包括螺纹部将轴用合成树脂一体地成形,从而能够减少制造工序和部件件数。
    方案四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三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目的的基础上,以以下内容为目的。
    即,方案四记载的发明通过用铰链部相互连接邻接的分割片,不仅能够减少部件件数,而且通过从铰链部折弯分割片,能够简便地组装螺母部件。
    方案五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四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目的的基础上,以以下内容为目的。
    即,方案五记载的发明除了金属制的弹簧即加力构件以外,将轴、壳体及螺母部件做成树脂制,从而能够轻量化备用轮胎的固定工具。
    各方案分别记载的各发明为达到上述各目的而做出,以下,使用附图所示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说明各发明的特征。
    而且,符号是在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符号,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另外,附图编号表示在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图号,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方案一记载的发明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例如图2所示,为备用轮胎20的固定工具10。
    第二,固定工具10例如图1~3所示,具备如下结构。
    (1)固定部40
    固定部40例如图2所示,用于固定备用轮胎20。
    (2)轴51
    轴51例如如图2~4所示,可插入到备用轮胎20的轮21的安装孔22中并在长度的中途至少具有螺纹部53。
    (3)壳体60
    壳体60例如如图1~3所示,具有轴51的螺纹部53可旋入的螺纹孔81并固定在固定部40上。
    第三,在壳体60内例如图3及图13所示,具备如下结构。
    (4)螺母部件80
    螺母部件80例如图12所示,可变更螺纹孔81的内径。
    (5)空心部71
    空心部71例如图13~15所示,相对于轴51的旋入方向可滑动地容纳螺母部件80。
    (6)倾斜面72
    倾斜面72例如图3所示,形成于空心部71的内周面上并向朝向与轴51的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使该空心部71的内径变窄的方向倾斜,用于对螺母部件80的螺纹孔81的内径进行缩径。
    (7)加力构件(例如弹簧90)
    加力构件(例如弹簧90)例如图13所示,用于在空心部71内向与轴51的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对螺母部件80进行加力。
    第四,固定部40例如图1及图2所示,具备如下结构。
    (8)贯通孔41
    贯通孔41例如图1所示,固定壳体60并贯通内外。
    (9)空腔42
    空腔42位于贯通孔41与固定部40进行固定的底面之间,可嵌入壳体60。
    第四,壳体60例如图3、图7及图8所示,具备如下结构。
    (10)壳体主体70
    壳体主体70例如图1所示,嵌入空腔42内具有比贯通孔41的内径大的外形且具有空心部71。
    (11)圆筒部100
    圆筒部100例如图3、图7及图8所示,从壳体主体70向贯通孔41延长并具有该贯通孔41的内径以下的外径,并且具有与空心部71连通且可插入轴51的插入孔101。
    (12)阶梯部73
    阶梯部73如图1、图3、图7及图8所示,位于壳体主体70与圆筒部100之间,用于阻止主体壳体70从贯通孔41脱落。
    方案二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特征。
    即,轴51上例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形成有直径比该轴51的外径大的把手部52。
    方案三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或二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特征。
    即,轴51包括螺纹部53在内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形。
    方案四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三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特征。
    即,螺母部件80例如如图9~12所示,具备如下结构。
    (1)分割片120~122
    分割片120~122例如如图9~12所示,是包围螺纹孔81的周围并与轴51的旋入方向平行地切割的多个部件。
    (2)铰链部130、131
    铰链部130、131例如如图9~12所示,互相连接邻接的至少一对分割片120~122。
    方案五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用合成树脂分别成形壳体60和螺母部件80。
    第二,加力构件例如如图3所示,使用金属制的弹簧90。
    本发明由于如上所述地构成,因此能得到如下记载的效果。
    根据方案一记载的发明,得到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一记载的发明,通过使轴的旋入方向与壳体的安装方向为相反方向,从而能够对备用轮胎不慎脱落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根据方案二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得到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二记载的发明,通过把手部能够旋入或便于松开轴。
    根据方案三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得到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三记载的发明,包括螺纹部在内将轴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形,从而能够减少制造工序和部件件数。
    根据方案四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三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得到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四记载的发明,通过用铰链部相互连接邻接的分割片,不仅能够减少部件件数,而且通过从铰链部折弯分割片,能够简便地组装螺母部件。
    根据方案五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四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得到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五记载的发明,除了金属制的弹簧即加力构件以外,将轴、壳体及螺母部件做成树脂制,从而能够轻量化备用轮胎的固定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固定工具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固定工具的安装过程的立体图。
    图3是固定工具的局部分解剖视图。
    图4是标度盘(ダィャル)的侧视图。
    图5是标度盘的俯视图。
    图6是沿着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壳体主体的俯视图。
    图8是关闭了盖状态的壳体主体的侧视图。
    图9是螺母部件的侧视图。
    图10是螺母部件的俯视图。
    图11是沿着图9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将分割片从铰链部折弯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固定工具的安装过程的图,该图是轴插入前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插入轴后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在插入轴之后旋转后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10-固定工具,20-备用轮胎,21-轮,22-安装孔,30-轮胎容纳凹部,
    40-固定部,41-贯通孔,42-空腔,50-标度盘,51-轴,
    52-把手部,53-螺纹部,60-壳体,70-壳体主体,71-空心部,
    72-倾斜面,73-阶梯部,74-锁定爪,80-螺母部件,81-螺纹孔,
    90-弹簧(加力构件),100-圆筒部,101-插入孔,102-爪部,
    110-盖,111-铰链部,112-开口部,113-钩部,
    120~122-第一~第三分割片,123~125-内螺纹部,
    130、131-铰链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15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图。
    图1是表示固定工具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图2是用于说明固定工具的安装过程的立体图,图3是固定工具的局部分解剖视图。
    图4~6分别表示标度盘,图4是侧视图,图5是俯视图,图6是沿着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图8分别表示壳体主体,图7是俯视图,图8是关闭盖后状态的侧视图。
    图9~12分别表示螺母部件,图9是侧视图,图10是俯视图,图11是沿着图9的XI-XI线的剖视图,图12是将分割片从铰链部折弯后状态的俯视图。
    图13~15是分别用于说明固定工具的安装过程的图,图13是轴插入前的局部剖视图,图14是插入轴后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5是在插入了轴之后旋转了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固定工具10
    在图1~3中,标记10表示固定工具,该固定工具10用于将汽车的备用轮胎20固定在后货箱(未图示)内。
    另外,作为与备用轮胎20进行安装的安装位置,举例说明了后货箱,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车体内、车身下面、后门等。
    在后货箱内如图2所示,设有可容纳备用轮胎20的以圆形凹下的轮胎容纳凹部30。在轮胎容纳凹部30的底面的中心焊接有截面为C型沟形的金属制的固定部40。
    如图1及图2所示,固定部40具备如下各部分。
    而且,固定部40的各部分不限于如下(1)及(2)。
    (1)贯通孔41
    贯通孔41如图1所示,贯通上壁的上下。在贯通孔41固定有后述固定工具10的壳体。
    (2)空腔42
    空腔42如图1及图2所示,形成为用上壁、左右的侧壁、轮胎容纳凹部30的底面包围成“口”字形的内侧。在空腔42内嵌入后述固定工具10的壳体。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备用轮胎20与轮胎容纳凹部30对应地嵌入。此时,备用轮胎20的轮21的中心的安装孔22与固定部40的贯通孔41匹配。
    固定工具10如图1~3所示,若大致分类,则包括以下部件。
    而且,对于以下(3)及(4)在后面叙述。
    (3)标度盘50
    (4)壳体60
    另外,固定工具10的部件不限于上述(3)及(4),也可以附加其他部件。
    标度盘50
    标度盘50如图1、图2及图15所示为螺栓状,旋入固定在固定部40上的后述壳体60的螺纹孔81中。标度盘50用具有适当刚性的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
    具体来讲,标度盘50如图4~6所示,具备以下各部分。
    而且,对于以下(1)~(3)在后面叙述。
    (1)轴51
    (2)把手部52
    (3)螺纹部53
    另外,标度盘50的各部分不限于上述(1)~(3)。
    轴51
    轴51如图2~4所示,可插入到备用轮胎20的轮21的安装孔22中,在长度的中途至少具有螺纹部53。
    在轴51的前端部,需要没有螺纹部53的部分,而除此之外也可以全部设置螺纹部53。
    另外,通过将轴51的前端部的外径、即螺纹部53的下侧的外径设定为螺纹部53的螺纹沟的部分的外径以下,例如与螺纹沟的部分的外径相等,从而能容易插入到螺母部件80的螺纹孔81内。
    而且,使螺纹部53的下端部位于自轴51的前端部距轴51全长的大约1/4的高度的位置,使螺纹部53的上端部位于大约1/2的位置,将螺纹部53的全长设定为与轴51全长的大约1/4的长度相等。
    另外,螺纹部53的高度位置和全长不限于上述数值。
    把手部52
    把手部52从轴51的一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端部以圆形伸出,将其外径设定为比备用轮胎20的轮21的中心的安装孔22的内径大。
    而且,在把手部52的上面,作为旋转把手部52时的防止滑动部,设有截面呈星形或结晶型的多个凹部。
    螺纹部53
    螺纹部53形成于轴51高度的中途,旋入后述壳体60的螺纹孔81内。
    壳体60
    壳体60如图1、图2及图15所示,被固定在固定部40上,并具有可旋入标度盘50的后述螺纹孔81。
    具体来讲,壳体60如图3所示,具备以下部件。
    而且,对于以下(1)~(3)在后面叙述。
    (1)壳体主体70
    (2)螺母部件80
    (3)弹簧90
    另外,壳体60的部件不限于上述(1)~(3)。
    壳体主体70
    壳体主体70如图1~3所示,固定在固定部40,在内部容纳后述螺母部件80及弹簧90。壳体主体70用具有适当的弹性和刚性的合成树脂一体形成。
    壳体主体70如图1所示,嵌入空腔42内并具有比贯通孔41的内径大的外形。
    具体来讲,壳体主体70如图1、图3、图7及图8所示,具有以下各部分。
    而且,对于以下(1)~(5)在后面叙述。
    (1)空心部71
    (2)圆筒部100
    (3)阶梯部73
    (4)盖110
    (5)锁定爪74
    另外,壳体主体70的各部分不限于上述(1)~(5)。
    空心部71
    空心部71如图13~15所示,相对于轴51的旋入方向可滑动地容纳螺母部件80。
    如图3所示,在空心部71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倾斜面72。
    倾斜面72如图3所示,形成于空心部71的内周面上,向朝与轴51的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使该空心部71的内径变窄的方向倾斜,用于对后述螺母部件80的螺纹孔81的内径进行缩径。
    圆筒部100
    圆筒部100如图3及图7所示,从壳体主体70向贯通孔41延长并具有该贯通孔41的内径以下的外径。
    具体来讲,圆筒部100如图3、图7及图8所示,具备以下各部分。
    而且,圆筒部100的各部分不限于以下(1)及(2)。
    (1)插入孔101
    插入孔101从圆筒部100的上面至空心部71,与空心部71连通,可插入轴51。
    (爪部102)
    爪部102用于将壳体主体70固定在固定部40上。
    爪部102自后述阶梯部73的上面相距规定距离地位于上方,从圆筒部100的外周弹性地突出一对。
    阶梯部73
    阶梯部73如图1、图3、图7及图8所示,位于壳体主体70与圆筒部100之间,用于阻止壳体主体70从贯通孔41脱落。
    盖110
    盖110通过铰链部111与壳体主体70的下侧连接,用于开闭空心部71的开口下面的一部分。
    具体来讲,盖110如图3及图7所示,具备以下各部分。
    而且,盖110的各部分不限于以下(1)~(3)。
    (1)铰链部111
    铰链部111如图3及图7所示,将盖110连接在壳体主体70的下侧,并形成为薄壁。
    (2)开口部112
    开口部112如图3、图7、图14及图15所示,形成为贯通于表里面的圆形,具有标度盘50的轴51可通过的内径。
    具体来讲,开口部112的内径设定为比空心部71的内径稍小,如图13所示,在关闭状态的盖111的上面和后述螺母部件80的下面之间压缩后述弹簧90。
    (3)钩部113
    钩部113如图3及图13所示,在关闭了盖110的状态下,与后述锁定爪74配合,用于锁定盖110已关闭的状态,且折弯成截面L字形。
    锁定爪74
    锁定爪74如图3及图13所示,在关闭了盖110的状态下,挂住钩部113,并具有弹性。
    螺母部件80
    螺母部件80如图12所示,可变更螺纹孔81的内径。螺母部件80用具有适当的弹性和刚性的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
    螺母部件80的内周如图3所示,与空心部71的倾斜面72平行地倾斜。
    具体来讲,如图9~12所示,螺母部件80具备以下各部分。
    而且,螺母部件80的各部分不限于以下(1)及(2)。
    (1)第一~第三分割片120~122
    分割片120~122如图9~12所示,例如具有三个,包围螺纹孔81的周围,并与轴51的旋入方向平行地切割。
    而且,作为分割片120~122的个数,举例说明了三个,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两个或四个以上。
    在各分割片120~122的内侧面上如图9~12所示,设有内螺纹部123~125。
    (2)铰链部130~131
    铰链部130~131如图9~12所示,互相连接邻接的至少一对分割片120~122,共设有两个。
    弹簧90
    弹簧90是加力构件的一例,如图13所示,用于在空心部71内将螺母部件80向与轴51的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加力。
    弹簧90为金属制,将其外径设定为空心部71的内径以下。
    壳体60的组装方法
    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壳体6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从壳体主体70的空心部71的开口下面,如图3所示,以螺母部件80、弹簧90的顺序进行嵌入。
    螺母部件80如图12所示,将各铰链部130、131折弯,并将三个分割片120~122预先组装成大致环形。
    在以螺母部件80、弹簧90的顺序嵌入之后,将盖110从铰链部111折弯并关闭。
    此时,盖110的钩部113与壳体主体70的锁定爪74配合,若进一步将盖110向关闭的方向按压,则锁定爪74暂且挠曲,然后如图13所示,在复原后的锁定爪74的上方咔嚓一声嵌入钩部113,盖110锁定成关闭的状态。
    若盖110关闭,则如图13所示,在关闭状态的盖11的上面与空心部71内的螺母部件80的下面之间,弹簧90被压缩。因此,螺母部件80因弹簧90的压缩复原力而被朝向上方按压,在空心部71内上升。
    另外,螺母部件80的最高上升位置如图13所示,被限制在其上面与空心部71内的顶面接触的位置。
    若螺母部件80上升,则其外周面被空心部71内的倾斜面72按压,对螺纹孔81的内径进行缩径。
    即,螺母部件80如图12所示,将三个分割片120~122从铰链部130、131折弯地构成。因此,螺纹孔81的内径与位于自由端侧的第一分割片120与第三分割片122的距离有关,通过使第一分割片120的自由端部与第三分割片122的自由端部接近,从而对螺纹孔81的内径进行缩径。
    固定工具10的使用方法
    以下,对由通过上述组装方法组装的壳体60和标度盘50构成的固定工具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及图2所示,将壳体60预先安装在固定于轮胎容纳凹部30的底部上的固定部40上。
    将壳体60嵌入空腔42,从空腔42的内部将圆筒部100与贯通孔41对齐地从下方向上方插入。若插入圆筒部100,则爪部102被贯通孔41的内边缘按压,向插入孔101内挠曲。若爪部102通过插入孔101,则通过弹性复原力咔嚓一声复原,在与后述阶梯部73之间从上下方向夹持固定部40的上壁,从而壳体60被固定在固定部40。
    接着,对备用轮胎20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
    备用轮胎20如图2所示,与轮胎容纳凹部30相符地嵌入。
    此时,备用轮胎20的轮21的中心的安装孔22与固定部40的贯通孔41匹配。
    然后,将标度盘50的轴51如图2所示,通过轮21的安装孔22,并与固定在贯通孔41上的壳体60的插入孔101对齐地插入到固定部40。
    若插入轴51,则其前端部从贯通孔41在空心部71内前进,并到达螺母部件80。
    此时,空心部71的倾斜面72作为凸轮面发挥作用,螺母部件80如图13所示在空心部71中上升,螺纹孔81的内径进行缩径。此时的螺纹孔81的最小内径设定为小于标度盘50的轴51的外径。
    因此,被轴51的前端部按压,如图14所示,螺母部件80下降。若螺母部件80下降,则空心部71的内径由于倾斜面72逐渐扩展,因此螺纹孔81的内径也逐渐扩大。
    若已扩径的螺纹孔81的内径为轴51的外径以上,则如图14所示,轴51进入螺纹孔81中。
    然后,若轴51的螺纹部53到达螺纹孔81,则由于此时的螺纹孔81的最小内径设定为小于螺纹部53的最大外径,因此轴51向螺纹孔81的进入停止。
    接着,若将标度盘50向旋入方向旋转,则轴51的螺纹部53进入螺纹孔81中。此时,螺母部件80相对螺纹部53相对地移动,如图15所示,在空心部71中上升,螺纹孔81的内径进行缩径。
    标度盘50的把手部52的下面与轮21的上面抵接为止,将标度盘50充分旋入,从而备用轮胎20被夹在轮胎容纳凹部30的底部与把手部52的下面之间,从而固定在轮胎容纳凹部30内。
    另一方面,当拆卸备用轮胎20时,将标度盘50向螺纹松开的方向旋转,并从壳体60及轮21的安装孔22抽出即可。

    关 键  词:
    备用 轮胎 固定 工具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备用轮胎的固定工具.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95295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