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车辆门把手装置及车辆.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495243
  • 上传时间:2018-02-19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556.6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84869.5

    申请日:

    2011.03.28

    公开号:

    CN102605992A

    公开日:

    2012.07.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B 1/00申请日:20110328|||公开

    IPC分类号:

    E05B1/00; B60J5/00

    主分类号:

    E05B1/00

    申请人: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颜双; 倪建华; 郑剑飞; 季多闻; 羊军; 王林; 刘海玲

    地址:

    201203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松涛路563号1号楼509室

    优先权:

    2011.01.18 CN 201120015420.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李鹏松;曹若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车辆门把手装置及车辆。其中,外把手可在车门打开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挡块部件可相对于挡块架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挡块架与挡块部件之间安装预加载的弹性元件,当车门未受到侧碰时,挡块部件在预加载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处于第一位置,而不干涉外把手在车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当车门受到侧碰时,挡块部件在惯性力作用下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处于第二位置的挡块部件与外把手从车门关闭位置向车门打开位置移动的路径相干涉。从而,有效防止车门在受到侧碰时开启。

    权利要求书

    1.车辆门把手装置,其包括设置在车门中的背板以及安装在所述
    背板上的外把手,所述外把手可在车门打开位置与车门关闭位置之间移
    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背板上的挡块架以及安装
    在所述挡块架上的挡块部件,所述挡块部件可相对于所述挡块架在第一
    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挡块架与所述挡块部件之间安装预加
    载的弹性元件,当所述车门在没有受到侧向冲击时,所述挡块部件在所
    述预加载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处于第一位置,而不干涉所述外把手在
    所述车门打开位置和所述车门关闭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当所述车门受到
    侧向冲击而具有一定的侧向加速度时,所述挡块部件在惯性力作用下从
    所述第一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并且,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挡
    块部件与所述外把手从所述车门关闭位置向所述车门打开位置移动的路
    径相干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把手装置,其中,所述挡块架具有
    枢转轴,所述挡块部件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挡块部件通过所述安装孔套
    装在所述挡块架的枢转轴上并可绕所述枢转轴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门把手装置,其中,所述枢转轴具有
    悬空设置的自由端,在所述背板上设置有支承座,所述枢转轴的所述自
    由端支撑在所述支承座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门把手装置,其中,所述挡块部件包
    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对
    应设置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具有空间,
    所述弹性元件套装在所述枢转轴上并位于所述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门把手装置,其中,在所述挡块部件
    的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位置设置卡槽,在所述挡块架的靠近所述第二
    安装部的位置设置有卡口,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卡槽中,其另
    一端位于所述卡口中。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门把手装置,其中,所述挡块架在靠
    近所述枢转轴的自由端处设置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弹性地扣持到所述背
    板而固定在所述背板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门把手装置,其中,所述挡块架具有
    第一挡壁,所述挡块部件包括第一定位部,当所述挡块部件处于第一位
    置时,所述第一定位部抵靠在所述第一挡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门把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挡壁具
    有第一挡止面,所述第一挡止面与处于第一位置的所述挡块部件的所述
    第一定位部相吻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门把手装置,其中,所述挡块架还具
    有与所述第一挡壁相对设置的第二挡壁,所述挡块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
    第一定位部相对侧的第二定位部,当所述挡块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
    述第二定位部抵靠在所述第二挡壁上;当所述挡块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
    所述第二定位部离开所述第二挡壁上。
    10.车辆,其包括车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上设置有如权利
    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门把手装置。

    说明书

    车辆门把手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被动安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车辆门把手装置及具
    有该车辆门把手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所示,在车辆的车门90侧边安装有锁体91。通常,通
    过外开拉杆92把车门90外开拉手93和锁体91联接。在初始状态,锁
    体91的锁扣(未图示)与车辆门框(未图示)上的锁环扣合,将车门
    90锁定。当需要打开车门90时,用手拉动车门90上的外开拉手93,外
    开拉手93带动外开拉杆92,外开拉杆92带动锁体91内联动机构使锁
    扣离开锁环,从而车门90可以打开。车锁机构里通常安装有复位弹簧,
    待作用在外开拉手93上的拉力消失后,在复位弹簧作用下,锁扣自动复
    位,重新与锁环相扣合,又将车门90锁定。

    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人们不但要求车辆舒适好用,而且车辆安全也已经成为车辆制造
    业和公共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车门,不但要在正常使用时
    能顺利打开和锁定,而且在车辆侧碰时,要能够有效地防止意外地打开,
    保护车辆内乘员的安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第CN101389822A号公开了一种汽车
    用车门拉手装置,它具有:在车门关闭位置与车门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
    拉手;与拉手的从车门关闭位置向车门打开位置的操作联动,从待机位
    置转动到解除锁定位置,并解除对车门锁定机构的锁定的杠杆;设置在
    托架上,能自由转动,在与拉手的止挡部分不干涉的待机位置和与止挡
    部分干涉的干涉位置之间移动,并压向待机位置一侧的挡块部件。当对
    车门主体施加使拉手从车门关闭位置向车门打开位置移动的方向的冲击
    加速度时,挡块部件由于该冲击加速度而克服弹簧的压力从待机位置向
    干涉位置方向移动,阻止杠杆向解除锁定位置移动。在挡块部件的挡块
    侧转动限制部分在干涉位置冲撞的协同作用侧转动控制部分上设有缓冲
    部件。然而,由于拉手与挡块部件都直接安装到一个共同的托架上,托
    架结构比较复杂,元件之间的配合比较多,制造难度较大。而且,由于
    挡块部件属于受力部件,容易损坏。一旦损坏,很困难单独维修。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
    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门把手装置及具有该车
    辆门把手装置的车辆,其能够有效地阻止车门在侧碰过程中出现的开启
    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门把手装置,
    其包括设置在车门中的背板以及安装在所述背板上的外把手,所述外把
    手可在车门打开位置与车门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车辆门把手装置还包括
    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背板上的挡块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挡块架上的挡块部
    件,所述挡块部件可相对于所述挡块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在所述挡块架与所述挡块部件之间安装预加载的弹性元件,当所述车门
    在没有受到侧向冲击时,所述挡块部件在所述预加载弹性元件的弹力作
    用下处于第一位置,而不干涉所述外把手在所述车门打开位置和所述车
    门关闭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当所述车门受到侧向冲击而具有一定的侧向
    加速度时,所述挡块部件在惯性力作用下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到所述第
    二位置,并且,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挡块部件与所述外把手从所述
    车门关闭位置向所述车门打开位置移动的路径相干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块架具有枢转轴,所述挡块部件设置有
    安装孔,所述挡块部件通过所述安装孔套装在所述挡块架的枢转轴上并
    可绕所述枢转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枢转轴具有悬空设置的自由端,在所述背板上设置有
    支承座,所述枢转轴的所述自由端支撑在所述支承座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块部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对应设置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
    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具有空间,所述弹性元件套装在所述枢转
    轴上并位于所述空间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挡块部件的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位置
    设置卡槽,在所述挡块架的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位置设置有卡口,所
    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卡槽中,其另一端位于所述卡口中。

    优选地,所述挡块架在靠近所述枢转轴的自由端处设置卡扣部,所
    述卡扣部弹性地扣持到所述背板而固定在所述背板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块架具有第一挡壁,所述挡块部件包括
    第一定位部,当所述挡块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部抵靠在
    所述第一挡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壁具有第一挡止面,所述第一挡止面与处于第
    一位置的所述挡块部件的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吻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块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挡壁相对设置的
    第二挡壁,所述挡块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对侧的第二定位
    部,当所述挡块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定位部抵靠在所述第二
    挡壁上;当所述挡块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定位部离开所述第
    二挡壁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车门,在所述车门上
    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车辆门把手装置。

    本发明的车辆门把手装置能够有效地阻止车门在侧碰过程中出现的
    开启问题。本发明的车辆门把手装置既可以达到单一的门把手基本功能
    的要求,又解决了车门在法规要求的碰撞试验中容易开启的问题,能够
    大大提高整车碰撞的安全性能。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门把手装置通过设置独立于背板的挡块架构件,
    并且,使得挡块部件与挡块架而非直接与背板相互枢转地连接,因此,
    挡块部件的转动仅会造成挡块架的磨损,而不影响整个背板的正常功能,
    在需要更换部件的情况下,仅需要更换挡块架即可,而无需更换整个背
    板,从而,可以大大节省维护成本。并且,挡块架结构简单,可以方便
    快捷安装到背板上。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
    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发明的范
    围的限定,这是因为其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除非另
    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它们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
    结构和流程。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并与所附图纸一并阅读,将更
    加充分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中同样的参照字符始终指代视图中同样的零
    件。其中:

    图1为车门锁的外开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门把手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挡块架、弹性元件及挡块部件的分解放大图;

    图4显示了图3所示的挡块架、弹性元件及挡块部件的另一角度的
    分解放大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挡块架、弹性元件及挡块部件的组装放大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挡块架、弹性元件及挡块部件的组装放大图。

    图7为图2所示的车辆门把手装置的组装俯视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的车辆门把手装置的组装正面示意图;

    图9是沿图7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其显示了车辆门把手装置的
    挡块部件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形;

    图10类似于图9,但其显示了车辆门把手装置的挡块部件位于第二
    位置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
    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车辆包括车门,车门包括车辆门把手装置100、按照预定
    安装方位安装的车门锁(未图示)以及将车辆门把手装置100与车门锁
    联接的外开连杆(未图示)。通过操作车辆门把手装置100,可以带动
    外开连杆相对于车门锁在车门打开位置和车门关闭位置之间摆动。当处
    于车门打开位置时,车门锁的锁扣解除与车门的干涉;当处于车门关闭
    位置时,车门锁的锁扣处于与车门干涉的位置。

    图2显示了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门把手装置100的立体分解
    示意图。如图2配合参照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车辆门把手装置100
    包括设置在车门中的背板1、安装在背板1上的外把手2、可拆卸地固定
    在背板1上的挡块架3、与挡块架3枢接的挡块部件4、以及安装在挡块
    架3与挡块部件4之间的预加载的弹性元件5。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
    元件5为扭簧。

    在背板1上设置有滑槽11,在外把手2的对应于背板1的滑槽11
    的位置设置有滑块21。当外把手2安装固定到背板1上时,通过操作外
    把手2,外把手2的滑块21可在背板1的滑槽11中自由移动,并且,
    外把手2通过复位弹性部件200联接到外开连杆上,外把手2的移动同
    时带动外开连杆相对于车门锁在车门打开位置和车门关闭位置之间的摆
    动,从而可使外把手2在车门打开位置与车门关闭位置之间自由移动。

    在初始状态,车门锁的锁扣与车辆门框(未图示)上的锁环相扣合,
    将车门锁定,从而使得车门处于关闭位置。当需要打开车门时,用手拉
    动外把手2,外把手2带动外开连杆,外开连杆同时带动车门锁内的联
    动机构,使得车门锁的锁扣与车辆门框上的锁环相脱离,从而可以打开
    车门。待作用在外把手2上的拉力消失后,在复位弹性部件200的弹力
    作用下,车门锁的锁扣自动复位,重新与车辆门框上的锁环相扣合,从
    而又将车门锁定。

    挡块部件4可相对于挡块架3在第一位置(如图9所示)和第二位
    置(如图10所示)之间转动,挡块部件4具有本体部41。当车门在没
    有受到侧向冲击时,挡块部件4在预加载弹性元件5的弹力作用下处于
    第一位置,而挡块部件4的本体部41不干涉外把手2在车门打开位置和
    车门关闭位置之间自由移动,车门可以自由打开和关闭。当车门受到侧
    向冲击而具有一定的侧向加速度时,挡块部件4在惯性力作用下从第一
    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处于第二位置的挡块部件4的本体部41
    与外把手2从车门关闭位置向车门打开位置移动的路径相干涉。请结合
    图10参阅图3和图5所示,优选地,挡块部件4与外把手2相干涉的部
    位靠近本体部41的自由端。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挡块架3具有枢转轴30,挡
    块部件4设置有安装孔40,挡块部件4通过安装孔40套装在挡块架3
    的枢转轴30上,并且,挡块部件4可绕挡块架3的枢转轴30转动。

    如图2配合参照图3和图4所示,枢转轴30的一端固定在挡块架3
    上,而另一端为悬空设置的自由端301。在背板1上对应于枢转轴30的
    悬空自由端301的位置处设置有支承座12,枢转轴30的悬空自由端301
    可以支撑在背板1的支承座12中,从而给枢转轴30的悬空自由端301
    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力度,防止因枢转轴30的承重过大而导致枢转轴
    30的固定的一端断裂的风险发生。

    在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6所示,挡块部件4包括第一安装部
    42和第二安装部43,在第一安装部42和第二安装部43上对应设置安装
    孔40。在第一安装部42和第二安装部43之间具有空间44。弹性元件5
    套装在挡块架3的枢转轴30上并位于第一安装部42和第二安装部43
    之间的空间44内。

    如图4和图6所示,优选地,在挡块部件4的靠近第一安装部42
    的位置设置卡槽48,在挡块架3的靠近第二安装部43的位置设置有卡
    口38。弹性元件5为扭簧,弹性元件5的一端定位于挡块部件4的卡槽
    48中,其另一端定位于挡块架3的卡口38中,从而将弹性元件5预加
    载在挡块架3与挡块部件4之间。

    如图2并配合参照图3和图4所示,挡块架3在靠近枢转轴30的自
    由端301的位置处设置卡扣部36,卡扣部36可以弹性地扣持到背板1
    上,从而,可以将挡块架3可拆卸地固定到背板1上。本发明的车辆门
    把手装置100通过设置挡块架3,挡块架3是独立于背板1的构件,并
    且,将挡块部件4安装在挡块架3的枢转轴30上而非直接与背板1相互
    枢转地连接,因此,当随着挡块部件4相对于枢转轴30的转动而造成枢
    转轴30的磨损时,在这种情况下,仅需要更换挡块架3即可,而无需更
    换整个背板1,因此,可以大大节省成本,并且,挡块架3可以方便地
    从背板1上拆除,更换操作方便、快捷。

    如图3至图6所示,挡块架3具有基本平行于枢转轴30的轴向的第
    一挡壁31,并且,第一挡壁31的下端具有第一挡止面310。挡块部件4
    的本体部41连接第一安装部42和第二安装部43。于本体部41的一侧
    设置第一定位部46,当挡块部件4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定位部46抵
    靠在第一挡壁31下端的第一挡止面310上;当挡块部件4处于第二位置
    时,第一定位部46离开第一挡壁31。优选地,第一定位部46具有平面
    的第一定位面460,第一挡壁31的下端具有倾斜的第一挡止面310,并
    且,第一挡止面310可与处于第一位置的挡块部件4的第一定位部46
    的第一定位面460相吻合,从而,可以增大处于第一位置的挡块部件4
    与挡块架3的接触面积,提高挡块架3对于处于第一位置的挡块部件4
    的挡止效果。

    如图3至图6所示,挡块架还具有基本平行于枢转轴30的轴向的第
    二挡壁32,并且,第二挡壁32与第一挡壁31相对设置,第二挡壁32
    的下端具有第二挡止面320。挡块部件4还包括位于本体部41的相对于
    安装孔40的另一侧的第二定位部47,第二定位部47与第一定位部46
    相对设置。当挡块部件4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定位部47抵靠在第二挡
    壁32下端的第二挡止面320上。当挡块部件4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定
    位部47离开第二挡壁32。优选地,第二定位部47呈扇形状,第二定位
    部47具有第二定位面470,第二定位面470与第二挡壁32下端的第二
    挡止面320的形状相吻合,从而,可以增大处于第二位置的挡块部件4
    与挡块架3的接触面积,提高挡块架3对于处于第二位置的挡块部件4
    的挡止效果。

    图9显示了车辆门把手装置100的挡块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形。
    如图9所示,在车门没有受到侧碰的通常状态下,车辆门把手装置100
    不具有侧向加速度,挡块部件4在预加载弹性元件5的弹力作用下不会
    摆出而处于第一位置,挡块部件4的第一定位部46的第一定位面460
    匹配抵靠在挡块架3的第一挡壁31的第一挡止面310上,挡块部件4
    的第二定位部47离开挡块架3的第二挡壁32。此时,挡块部件4的本
    体部41的自由端不与外把手2相干涉,外把手2可以在车门打开位置和
    车门关闭位置自由移动,车门锁可以正常开关,从而,车门能够自由打
    开和关闭。

    图10显示了车辆门把手装置100的挡块部件4位于第二位置的情
    形。如图10所示,当车门受到侧碰时,车辆门把手装置100由于受到侧
    碰产生侧向加速度,车辆门把手装置100受加速度的作用而具有向车外
    运动以打开车门的趋势,然而,此时,挡块部件4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克
    服预加载弹性元件5的弹力作用而向反方向甩出,挡块部件4从初始的
    第一位置而运动到第二位置,挡块部件4的第一定位部46离开挡块架3
    的第二挡壁31,而挡块部件4的第二定位部47的第二定位面470匹配
    抵靠在挡块架3的第二挡壁32的第二挡止面320上以限制挡块部件4
    的进一步运动,此时,挡块部件4的本体部41自由端与外把手2相干涉,
    外把手2不能从车门关闭位置向车门打开位置移动,车门锁无法打开,
    从而,车辆门把手装置100受到挡块部件4的阻止运动而无法开启车门。

    本发明的车辆门把手装置100能够有效地阻止车门在侧碰过程中出
    现的开启问题。本发明的车辆门把手装置100既可以达到单一的门把手
    基本功能的要求,又解决了车门在法规要求的碰撞试验中容易开启的问
    题,能够大大提高整车碰撞的安全性能。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
    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
    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关 键  词:
    车辆 门把手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车辆门把手装置及车辆.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9524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