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芽苗嫁接容器杯育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苗木嫁接技术,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油茶芽苗嫁接容器杯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油茶嫁接方法有1、采用嫩枝撕皮嵌接法,也就是高接换冠技术,利用老油茶林切断树冠保留砧木,选择穗条进行嫁接,其缺点是,成活率低(30%-40%)、品种纯度低(砧木萌芽条影响品质)、挂果周期长(5年以上);2、采用撕皮嵌接法,也就是砧木嫁接技术,选用油茶籽育苗,苗木生长2年后,地径达1厘米左右,利用苗木作砧木,选择穗条进行嫁接,其缺点是,成活率较低(50-60%)、成苗时间较长(4年左右)、品种纯度较低(砧木萌芽条影响品质);3、油茶芽苗嫁接方法,虽然品种纯度达到了100%,但成活率为(75-80%)、成苗挂果期为3年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传统嫁接方法所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油茶芽苗嫁接容器杯育苗的方法,它包括种子采集、种子储存、种子催芽、选取接穗、嫁接、容器杯育苗、芽苗管理、造林,所述的容器杯育苗是容器杯内装有营养土,砧穗嫁接好后载入容器杯内进行育苗;所述的容器杯是直径6-8cm、深8-10cm小杯,它也可由育苗盘代替,
所述的育苗盘,每张是由30-36个直径6-8cm、深8-10cm小容器杯模型组成为适应工厂化育苗、便于移动及操作每张育苗盘不宜超过36个育苗杯;所述的营养土是由无杂质的细黄心土与1%-2%的钙镁磷肥及0.5%的托布津粉剂拌匀而成的;所述的芽苗管理是砧穗嫁接好载入容器杯内,第15天用多菌灵或托布津800倍液喷洒一次防病虫害,一个月后进行芽苗除萌去杂;所述的造林是容器杯芽苗长到10-15cm就可用于造林,造林时将容器杯内的芽苗连土带泥一起栽入造林的山上。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油茶芽苗嫁接容器杯育苗的方法育苗造林,其有益效果是,①造林的成活率高,因为容器杯育苗造林时不会损伤苗根、不需恢复期,所以提高了成活率,一般为95%以上,特别是就近造林成活率达100%;②因为不需要圃地育苗,所以节省土地及人力等资源;③提早了开花、结果时间,当年嫁接、当年就可造林,第2年就可开花结果;④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用容器杯育苗生长快、树势恢复早、提前进入丰产年及盛果期。
具体实施方式:
第1步:在采种期采集成熟的油茶果,其特征是油茶果皮的茸毛自然脱落、光滑明亮、易剥开,种子乌黑有光泽或呈深棕色;
第2步:将采集回的茶果放在室内通风处让其自然裂开、不能日晒,然后选取棵粒重2-3克的大粒种子在室内用干净的干河沙储藏,到笠年3月取出用湿沙催芽,胚芽生长到3cm时即可作芽苗砧嫁接用选取粒大、饱满、度好的油茶种子;
第3步:翌年3月取出用湿沙催芽,湿沙先用托布津处理,沙子的湿度以用手能捏成团、松后散开为宜,一层沙、一层种子,沙子的厚度10cm左右,4-5天浇一次水,保持一定的湿度,5月底胚芽生长到3cm左右高时(即可作芽苗砧嫁接用);
第4步:选取树冠外围中、上部叶芽饱满的当年生进入半木质化的夏梢作为接穗,接穗直径为0.3cm(供选取接穗的母株是通过国家组织鉴定的优良无性系的油茶树);
第5步:将采回的上述接穗剪去1/3的叶片,再将接穗倒拿在左手拇指与中指之间,一面紧贴食指尖上,用切口锋利的嫁接刀(剃须刀片也可)在距接穗芽苗的基部0.2cm处斜削一刀,斜面成30°、削面长1.2cm;再反转接穗与第一刀对称斜削一刀使接穗成薄楔形(削面一定要平整光滑),最后在芽苗尖上方0.3cm处斜切一刀,切断接穗;
第6步:将在制造厂家顶做好育苗盘(每张育苗盘由36个直径8cm、深10cm小容器杯模型组成的),装上营养土;
第7步:将第3步所述的芽苗砧起出去掉泥沙,在子叶柄上部约2cm处平切断、通过横断面中心纵向深劈一长约1.5cm开口,再将上述第5步所述的接穗的薄楔形木质部嵌入芽苗砧的开口内、砧穗对齐(如果砧穗粗细不一时,对齐一面也可);
第8步:用牙膏皮做的套筒套上嵌接处、捏紧(捏紧的力度要以嵌接处能长成愈合体为准,不能过紧或过松,过紧会损伤砧穗、过松不利于嵌接处砧穗的愈合),即可栽入第6步所述的育苗盘容器杯内,栽满一张育苗盘,就整齐的摆放在育苗箱内,浇好、浇透活蔸水;
第9步:嫁接后第15天用托布津800倍液喷洒一次(也可用多菌灵液喷洒,这次防病非常重要),一个月后进行除萌、去杂一直到九月份结束,10月底嫁接的芽苗已长到了10cm以上,就将容器杯内的芽苗连土带泥一起栽入造林的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