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一种席夫碱钴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e2
  • 文档编号:4903719
  • 上传时间:2018-11-26
  • 格式:PDF
  • 页数:21
  • 大小:2.01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48762.6

    申请日:

    2013.08.12

    公开号:

    CN103396457A

    公开日:

    2013.11.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C07F15/06; C08G64/34

    主分类号:

    C07F15/0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发明人:

    庞烜; 李想; 段然龙; 高波; 张涵; 陈学思

    地址: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赵青朵;李玉秋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席夫碱钴化合物,具有式(I)或式(II)所示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具有联苯双金属中心结构,该双金属中心结构使得席夫碱钴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且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席夫碱钴化合物能够在较低浓度和高温下发挥催化作用,高效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反应。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席夫碱钴化合物还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高选择性的得到链状聚碳酸酯。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0.01g式(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催化7.4g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的在60℃下反应,反应8h后,反应转化率达到35%。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席夫碱钴化合物,具有式(I)或式(II)所示结构:
    (I);
    (II);
    其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和R2独立地选自-CH3、-CH2CH3、-CH(CH3)2或-C(CH3)3。

    3.  一种席夫碱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与钴的盐类化合物在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
    (III);
    式(III)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IV);
    式(IV)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在氧气氛围下,将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2,4-二硝基苯酚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
    (I);
    式(I)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在氧气氛围下,将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醋酸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式(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
    (II);
    式(II)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式(V)所示结构的四胺类化合物与具有式(VI)结构的取代水杨醛反应,得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
    (V);(VI);
    式(VI)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钴的盐类化合物为醋酸钴、氯化钴或硝酸钴。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与钴的盐类化合物中钴的摩尔比为1:(2~5)。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2,4-二硝基苯酚的摩尔比为1:(2~5);
    所述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配合物与醋酸的摩尔比为1:(2~5)。

    8.  一种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进行共聚反应,得到聚碳酸酯;
    所述催化剂为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或权利要求3~7任意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催化剂为双(三苯基正膦基)氯化铵、4-二甲氨基吡啶、N-甲基咪唑、三环己基膦、四甲基溴化铵和四丁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5);
    所述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的总摩尔数与环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1000~40000)。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的压力为2MPa~5MPa。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反应的温度为30℃~90℃;
    所述共聚反应的时间为0.5h~24h。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席夫碱钴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席夫碱钴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耗能越来越大,二氧化碳排放剧增,使得大气中的CO2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按照推算,CO2浓度从300ppm增加到600ppm时,地表温度就得升高2~3摄氏度。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排放大气中的CO2超过240亿吨,其中约150亿吨被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故每年大气中净增CO290亿吨。无论从能源、碳源以及减轻CO2对环境的污染哪一方面来讲,控制CO2的排放及加强CO2的开发利用都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课题。
    使用二氧化碳作为碳氧资源能合成基础化学品、燃料和高分子材料,为人类摆脱因过量使用化石资源所造成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危机提供了新思路,该领域也因此受到科学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其中以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共聚生成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是一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优良的阻隔氧气和水的性能,可以用作工程塑料、一次性医用包装材料和食品包装材料等。
    1969年,井上祥平和其助手发现了CO2能与环氧化物共聚生成聚碳酸酯。他们首次成功用ZnEt2催化体系催化CO2与rac-PO的交替共聚反应。之后又相继出现烷基锌/活泼氢催化体系、羧酸锌体系、双金属氰化物体系、稀土三元催化体系、金属卟啉催化体系、酚锌盐催化体系和二亚胺锌类催化剂等一系列催化体系。这些体系的研究开发很好的推动了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发展,有些体系已经应用于工业生产,但是仍然存在催化活性低,反应时间长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2003年开始出现了席夫碱配合物催化体系,该体系由席夫碱配合物与季铵盐组成,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但是要求催化剂浓度高,反应温度范围小,仍然限制了对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反应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席夫碱钴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聚碳酸酯的 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温度适应性,能够在较低催化剂浓度和较高温度下高效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的共聚反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席夫碱钴化合物,具有式(I)或式(II)所示结构:
    (I);
    (II);
    其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优选的,所述R1和R2独立地选自-CH3、-CH2CH3、-CH(CH3)2或-C(CH3)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席夫碱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与钴的盐类化合物在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
    (III);
    式(III)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IV);
    式(IV)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在氧气氛围下,将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2,4-二硝基苯酚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
    (I);
    式(I)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在氧气氛围下,将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醋酸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式(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
    (II);
    式(II)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优选的,所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式(V)所示结构的四胺类化合物与具有式(VI)结构的取代水杨醛反应,得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
    (V);(VI);
    式(VI)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优选的,所述钴的盐类化合物为醋酸钴、氯化钴或硝酸钴。
    优选的,所述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与钴的盐类化合物中钴的摩尔比为1:(2~5)。
    优选的,所述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2,4-二硝基苯酚的摩尔比为1:(2~5);
    所述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配合物与醋酸的摩尔比为1:(2~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进行共聚反应,得到聚碳酸酯;
    所述催化剂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助催化剂为双(三苯基正膦基)氯化铵、4-二甲氨基吡啶、N-甲基咪唑、三环己基膦、四甲基溴化铵和四丁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席夫碱钴化合物与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1.5);
    所述席夫碱钴化合物与助催化剂的总摩尔数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1000~40000)。
    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的压力为2MPa~5MPa。
    优选的,所述共聚反应的温度为30℃~90℃;
    所述共聚反应的时间为0.5h~24h。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席夫碱钴化合物,具有式(I)或式(II)所示结构。本发明以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与钴的盐类化合物反应,得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再在氧气氛围下,将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2,4-二硝基苯酚反应,得到具有式(I)所述结构的席夫碱化合物;或在在氧气氛围下,将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醋酸反应,得到具有式(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本发明将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与助催化剂共同作用,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 物的共聚反应,得到聚碳酸酯。本发明提供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具有联苯双金属中心结构,该双金属中心结构使得席夫碱钴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且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席夫碱钴化合物能够在较低浓度和高温下发挥催化作用,高效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反应。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席夫碱钴化合物还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高选择性的得到链状聚碳酸酯。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0.01g式(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催化7.4g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的在60℃下反应,反应8h后,反应转化率达到35%。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席夫碱钴化合物,具有式(I)或式(II)所示结构:
    (I);
    (II);
    其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优选的,独立的选自-CH3、-CH2CH3、-CH(CH3)2或-C(CH3)3,更优选的,R1和R2同时为-CH3、-CH2CH3、-CH(CH3)2或-C(CH3)3。
    本发明利用四胺结构提供的四个C=N官能团,提供了两个金属结合中心,从而得到双中心席夫碱钴化合物。双中心的引入使得席夫碱钴化合物能够在较低浓度和较高温度下高效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的反应,高选择性的得到链状聚碳酸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席夫碱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与钴的盐类化合物在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
    (III);
    式(III)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IV);
    式(IV)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在氧气氛围下,将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2,4-二硝基苯酚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
    (I);
    式(I)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在氧气氛围下,将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醋酸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式(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
    (II);
    式(II)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本发明以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和钴的盐类化合物为原料,将所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与钴的盐类化合物在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在本发明中,所述式(III)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优选的,独立地选自-CH3、-CH2CH3、-CH(CH3)2或-C(CH3)3。在本发明中,所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式(V)所示结构的四胺类化合物与具有式(VI)结构的取代水杨醛反应,得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
    (V);(VI);
    式(VI)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
    本发明以具有式(V)所示结构的四胺类化合物和具有式(VI)结构的取代水杨醛为原料,将所述具有式(V)所示结构的四胺类化合物和具有式(VI)结构的取代水杨醛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在本发明中,所述式(VI)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基团,优选的,独立地选自-CH3、-CH2CH3、-CH(CH3)2或-C(CH3)3。在本发明中,当R1和R2同时为-CH3时,所述取代水杨醛为3,5-二甲基水杨醛;当R1和R2同时为-CH2CH3时,所述取代水杨醛为3,5-二乙基水杨醛;当R1和R2同时为-CH(CH3)2时,所述取代水杨醛为3,5-二异丙基水杨醛;当R1和R2同时为-C(CH3)3时,所述取代水杨醛为3,5-二叔丁基水杨醛。
    本发明优选将具有式(V)结构的四胺类化合物和具有式(VI)所示结构的取代水杨醛与对甲苯磺酸混合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式(III)所示 结构的席夫碱。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醇类化合物、二氯甲烷和甲苯,更优选为甲苯。在本发明中,所述具有式(V)结构的四胺类化合物与所述具有式(VI)所示结构的取代水杨醛的摩尔比优选为1:(4~15),更优选为1:(4~10),最优选为1:(4~6);所述四胺类化合物与对甲苯磺酸的质量比优选为(15~30):1,更优选为(20~25):1;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优选使四胺类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质量浓度为0.01g/mL~0.1g/mL,更优选为0.015g/mL~0.05g/mL。在本发明中,所述具有式(V)结构的四胺类化合物和具有式(VI)所示结构的取代水杨醛反应的温度优选为100℃~110℃;所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4h~72h,更优选为36h~60h,最优选为42h~54h,最最优选为48h。
    完成所述具有式(V)结构的四胺类化合物和具有式(VI)所示结构的取代水杨醛的反应后,本发明优选将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的有机溶剂除去,将除去有机溶剂的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到乙醇中进行沉降,将得到的固体干燥后得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本发明对所述除去有机溶剂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去处有机溶剂的技术方案即可,如当采用甲苯为有机溶剂时,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旋干,除去其中的有机溶剂。本发明对所述二氯甲烷的用量没有特殊的限制,能够将得到的反应产物溶解即可;本发明对所述乙醇的用量也没有特殊的限制,能够将反应产物完全沉降即可。本发明优选将所述混合溶液滴加到乙醇中,搅拌进行沉降,然后过滤、干燥得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本发明对所述搅拌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搅拌的技术方案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搅拌的时间优选为20min~50min,更优选为25min~40min,最优选为30min~35min。本发明对所述过滤和干燥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过滤和干燥的技术方案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干燥优选为真空干燥。
    得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后,本发明将所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与钴的盐类化合物在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本发明优选在氮气气氛下,将所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与钴的盐类化合物行反应。在本发明中,所述钴的盐类化合物优选为醋酸钴、氯化钴或硝酸钴,更优选为醋酸钴,可以为带结晶水的醋酸钴,也可以为无水醋酸钴,本发明对此没有特殊的限制。在本发明中, 所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与钴的盐类化合物中钴的摩尔比优选为1:(2~5),更优选为1:(2~2.5);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醇类化合物和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为甲醇、乙醇和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优选使所述席夫碱在有机溶剂中的质量浓度为0.01g/mL~0.02g/mL,更优选为0.012g/mL~0.018g/mL。在本发明中,所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与钴的盐类化合物反应的温度优选为室温,无需进行加热或降温;优选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本发明对所述搅拌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搅拌的技术方案即可;所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小时~5小时,更优选为3小时~4小时。
    完成所述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和钴的盐类化合物的反应后,本发明优选在氮气氛围下,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抽滤,将得到的固体干燥,得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本发明对所述抽滤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抽滤的技术方案即可;本发明对所述干燥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干燥的技术方案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干燥优选为真空干燥。
    得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后,本发明在氧气气氛下,将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2,4-而硝基苯酚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本发明优选将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2,4-二硝基苯酚和氯化锂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在氧气气氛下搅拌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反应,得到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在本发明中,所述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2,4-二硝基苯酚的摩尔比优选为1:(2~5),更优选为1:(2~3);所述2,4-二硝基苯酚与氯化锂的质量比优选为(1~5):1,更优选为(1.5~3);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四氢呋喃和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优选使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质量浓度为0.01g/mL~0.02g/mL,更优选为0.012g/mL~0.018g/mL。在本发明中,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配合物与2,4-二硝基苯酚反应的温度优选为25℃~40℃,更优选为30℃~35℃;所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5h~24h,更优选为8h~20h,最优选为12h~18h。
    完成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2,4-二硝基苯酚的反应后,本发明优选将得到的反应溶液采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清洗,再用饱 和食盐水清洗,将得到的有机相干燥,然后将干燥得到的产物采用柱色谱分离提纯,得到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在本发明中,所述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清洗的次数优选为2次~5次,更优选为3次;所述饱和食盐水清洗的次数优选为2次~5次,更优选为3次,优选将各次清洗得到的有机相合并后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本发明对所述柱色谱分离提纯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柱色谱分离提纯的技术方案即可。
    得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后,本发明在氧气气氛下,将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醋酸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式(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由所述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制备式(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的技术方案,制备具有式(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不同的式,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醋酸代替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2,4-二硝基苯酚。
    本发明提供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具有双金属中心,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和温度适应性,能够在较低浓度和较高温度下,高效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反应,而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进行共聚反应,得到聚碳酸酯;
    所述催化剂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
    本发明将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在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共聚反应,得到聚碳酸酯,所述催化剂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在本发明中,所述共聚反应优选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优选将环氧化物、催化剂和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进行共聚反应;
    本发明对所述环氧化物的种类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备聚碳酸酯的环氧化物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环氧化物优选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环己烷、氧化苯乙烯、环氧氯丙烷、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助催化剂为双(三苯基正膦基)氯化铵(PPNCl)、 4-二甲氨基吡啶(DMAP)、N-甲基咪唑、三环己基膦、四甲基溴化铵和四丁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PPNCl和DMAP中的一种或两种,最优选为PPNCl。在本发明中,所述催化剂与所述助催化剂的摩尔比优选为1:(0.5~5),更优选为1:(0.5~3),最优选为1:(0.5~1.5);所述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总摩尔数与所述环氧化物的摩尔比优选为1:(1000~40000),更优选为(2000~38000),最优选为1:(5000~35000),最最优选为1:(10000~25000);
    在本发明中,所述二氧化碳的压力优选为0.2MPa~5MPa,更优选为3MPa~4MPa;所述共聚反应的温度优选为30℃~90℃,更优选为40℃~80℃,最优选为50℃~70℃,最最优选为55℃~5℃;所述共聚反应的时间优选为0.5h~24h,更优选为1h~21h,最优选为3h~18h,最最优选为6h~15h。
    所述共聚反应完成后,本发明优选将反应体系冷却,释放出残余气体,取出极少量混合物用于测量H-NMR,计算转化率。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将得到的溶液加入乙醇中,搅拌后静置,将沉降得到的沉淀再次溶于二氯甲烷中,将得到的溶液在乙醇中沉降,再将沉降得到的沉淀干燥,得到聚碳酸酯。本发明优选将反应釜置于冰水中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出参与气体至压力降至大气压,再打开反应釜取出反应产物。本发明对所述二氯甲烷和乙醇的用量没有特殊的限制,能够实现对反应产物的溶解和沉降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搅拌的时间优选为10分钟~25分钟,更优选为15分钟~20分钟;所述静置的时间优选为20分钟~40分钟,更优选为25分钟~35分钟,最优选为30分钟;所述将得到的沉淀溶解、沉降的次数优选为2次~5次,更优选为3次~4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席夫碱钴化合物,该化合物中含有双金属活性中心,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而且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本发明以该席夫碱钴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的共聚反应,在较低浓度的催化剂用量和较高的催化温度下,该催化剂仍然能够高效催化聚碳酸酯的合成,具有较高的反应转化率。而且,本发明提供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控制反应产物中聚碳酸酯和环状碳酸酯的比例,最高时聚碳酸酯的选择性可达到>99%。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将15g3,5-二叔丁基水杨醛、2.14g联苯四胺和0.1g对甲苯磺酸加入至150mL甲苯中,加热除水,反应48h后,将甲苯旋干后得到黄褐色固体或粘稠物;
    将得到的黄褐色固体或粘稠物用50mL二氯甲烷溶解,滴加到1000mL乙醇中,搅拌30min后过滤得到黄色固体,真空干燥,得到席夫碱。
    本发明计算得到席夫碱的产率为80%。
    本发明利用核磁共振对本实施例中得到的席夫碱进行分析,得到其氢谱,结果表明:1H NMR(300MHz,CDCl3):δ=13.60(s,OH4H),8.79(d,NCH4H),7.64(d,ArH,2H),7.51(d,ArH,6H),7.42(d,ArH,2H),7.30(d,ArH,4H),1.50(d,CCH3,36H),1.37(d,CCH3,36H);
    本发明利用质谱仪对本实施例得到的席夫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LDI-TOF(CDCl3),m/z=1079.8;
    本发明利用元素分析对本实施例得到的席夫碱进行分析,得到其各原子含量:Elem.Anal.(%):Calcd.C80.11;H8.78;N5.19.Found:C78.63;H9.17;N6.68;
    由以上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制备的席夫碱具有式(III)所示结构,其中R1和R2均为叔丁基。
    实施例2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制备席夫碱,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3,5-二甲基水杨醛代替实施例1中的3,5-二叔丁基水杨醛。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制备的席夫碱具有式(III)所示结构,其中R1和R2均为甲基。
    实施例3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制备席夫碱,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3,5-二乙基水杨醛代替实施例1中的3,5-二叔丁基水杨醛。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制备的席夫碱具有式(III)所示结构,其中R1和R2均为乙基。
    实施例4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制备席夫碱,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3,5-二异丙基水杨醛代替实施例1中的3,5-二叔丁基水杨醛。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制备的席夫碱具有式(III)所示结构,其中R1和R2均为异丙基。
    实施例5
    将1g实施例1制备的席夫碱和0.3284g醋酸钴加入到150mL甲醇中,在氮气氛围下搅拌反应5h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在氮气氛围下抽滤,将得到的产物在真空下干燥,得到红色固体,该红色固体为席夫碱配合物。
    本发明计算得到席夫碱配合物的产率90%。
    本发明利用质谱仪对本实施例得到的席夫碱配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LDI-TOF(CDCl3),m/z=1192.5;
    本发明利用元素分析对本实施例得到的席夫碱配合物进行分析,得到其各原子含量:Elem.Anal.(%):Calcd.C72.46;H7.60;N4.69.Found:C77.63;H8.26;N3.89;
    由以上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席夫碱配合物具有式(IV)所示结构,其中R1和R2均为叔丁基。
    实施例6
    采用实施例5的技术方案制备席夫碱配合物,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2得到的席夫碱代替实施例5采用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席夫碱。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得到的席夫碱配合物具有式(IV)所示结构,其中R1和R2均为甲基。
    实施例7
    采用实施例5的技术方案制备席夫碱配合物,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3得到的席夫碱代替实施例5采用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席夫碱。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得到的席夫碱配合物具有式(IV)所示结构,其中R1和R2均为乙基。
    实施例8
    采用实施例5的技术方案制备席夫碱配合物,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4得到的席夫碱代替实施例5采用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席夫碱。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 例得到的席夫碱配合物具有式(IV)所示结构,其中R1和R2均为异丙基。
    实施例9
    将1g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席夫碱配合物、0.32g2,4-二硝基酚和0.21g氯化锂加入至150mL二氯甲烷中,在氧气氛围下搅拌8h;
    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15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3次,再用100mL饱和食盐水洗3次,合并有机相后用无水硫酸镁干燥2h;
    采用柱色谱对干燥后的产物分离提纯,得到红褐色固体。
    本发明计算得到的红褐色固体的产率70%。
    本发明利用质谱仪对本实施例得到的红褐色固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LDI-TOF(CDCl3),m/z=1192.5;
    本发明利用元素分析对本实施例得到的红褐色固体进行分析,得到其各原子含量:Elem.Anal.(%):Calcd.C64.69;H6.20;N7.18.Found:C67.33;H7.51;N6.92;
    由以上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得到的红褐色固体为具有式(I)所示结果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其中R1和R2均为叔丁基。
    实施例10
    采用实施例9的技术方案制备席夫碱钴化合物,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6得到的席夫碱配合物代替实施例9采用的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席夫碱配合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反应产物为具有式(I)所示结构席夫碱钴化合物,其中R1和R2均为甲基。
    实施例11
    采用实施例9的技术方案制备席夫碱钴化合物,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7得到的席夫碱配合物代替实施例9采用的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席夫碱配合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反应产物为具有式(I)所示结构席夫碱钴化合物,其中R1和R2均为乙基。
    实施例12
    采用实施例9的技术方案制备席夫碱钴化合物,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 实施例7得到的席夫碱配合物代替实施例9采用的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席夫碱配合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反应产物为具有式(I)所示结构席夫碱钴化合物,其中R1和R2均为异丙基。
    实施例13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9的技术方案制备席夫碱钴化合物,不同的是,本发明采用由醋酸代替实施例9中的2,4-二硝基酚。
    本发明利用质谱仪对本实施例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LDI-TOF(CDCl3),m/z=1192.5;
    本发明利用元素分析对本实施例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分析,得到其各原子含量:Elem.Anal.(%):Calcd.C69.60;H7.38;N4.27.Found:C67.58;H9.15;N5.84;
    由以上结果分析表明,本实施例得到的反应产物为具有式(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其中R1和R2均为叔丁基。
    实施例14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13的技术方案制备席夫碱钴化合物,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0制备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代替实施例13采用的实施例9制备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得到的反应产物为具有式(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其中R1和R2均为甲基。
    实施例15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13的技术方案制备席夫碱钴化合物,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代替实施例13采用的实施例9制备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得到的反应产物为具有式(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其中R1和R2均为乙基。
    实施例16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13的技术方案制备席夫碱钴化合物,不同的是,本实 施例采用实施例12制备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代替实施例13采用的实施例9制备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得到的反应产物为具有式(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其中R1和R2均为异丙基。
    实施例17
    将2.18g环氧丙烷、0.0177g实施例9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和0.0052gPPNCl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过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向其中通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至2MPa,控制温度在60℃下进行搅拌,反应3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内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残余气体至压力降到大气压,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15mL二氯甲烷溶解,将得到的溶液缓慢滴加至200mL乙醇中,搅拌15min后静止30min;将沉淀后的聚合物再次用二氯甲烷溶解,在乙醇中沉降,重复3次,将沉降得到的沉淀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反应产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聚合物进行1H-NMR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得到的产物中绝大部分为聚碳酸酯,环状碳酸酯含量小于3%;
    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本发明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中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分析,得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7.5万,分子量分布为1.04。
    实施例18
    将2g环氧丙烷、0.0269g实施例13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和0.0119gPPNCl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过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向其中通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至2MPa,控制温度在90℃下搅拌,反应1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内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残余气体至压力降到大气压,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15mL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将得到的溶液缓慢滴加至200mL乙醇中,搅拌15min后静止30min。将沉淀后的聚合物再次用二氯甲烷溶解,在乙醇中沉降,重复3次,洗涤后的固体真空干燥,得到反应产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聚合物进行1H-NMR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得到的产物中环状碳酸酯含量约60%;
    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本发明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分析,得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4.5万,分子量分布为1.14。
    实施例19
    将2g环氧丙烷、0.0269g实施例13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和0.0119gPPNCl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过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向其中通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至2MPa,控制温度在40℃下搅拌,反应1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内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残余气体至压力降到大气压,将反应产物用15mL二氯甲烷溶解,将得到的溶液缓慢滴加至200mL乙醇中,搅拌15min后静止30min。将沉淀后的聚合物再次用二氯甲烷溶解,在乙醇中沉降,重复3次,将沉降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反应产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聚合物进行1H-NMR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得到的产物中环状碳酸酯含量小于2%;
    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本发明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中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分析,得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5万,分子量分布为1.12。
    实施例20
    将2g环氧丙烷、0.0269g实施例13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和0.0119gPPNCl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过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向其中通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至2MPa,控制温度在50℃下搅拌,反应1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内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残余气体至压力降到大气压,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15mL二氯甲烷溶解,将得到的溶液缓慢滴加至200mL乙醇中,搅拌15min后静止30min;将沉淀后的聚合物再次用二氯甲烷溶解,在乙醇中沉降,重复3次,将沉降得到的反应产物真空干燥,得到反应产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1H-NMR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实施例得到的产物中,环状碳酸酯含量约60%;
    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本发明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分析,得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5.2万,分子量分布为1.09。
    实施例21
    将2g环氧丙烷、0.0269g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和0.0119g PPNCl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过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向其中通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至2MPa,控制温度在70℃搅拌,反应1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内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残余气体至压 力降到大气压,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15mL二氯甲烷溶解,将得到的溶液缓慢滴加至200mL乙醇中,搅拌15min后静止30min;将沉淀后的聚合物再次用二氯甲烷溶解,在乙醇中沉降,重复3次,将沉降得到的固体真空干燥,得到反应产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聚合物进行1H-NMR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实施例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环状碳酸酯含量约60%;
    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本发明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分析,得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5.2万,分子量分布为1.11。
    实施例22
    将2.48g环氧丙烷、0.0028g实施例9制备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和0.0025gPPNCl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过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向其中通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至5MPa,控制温度在40℃搅拌,反应24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内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残余气体至压力降到大气压,将产物用15mL二氯甲烷溶解,将得到的溶液缓慢滴加至200mL乙醇中,搅拌15min后静止30min;将沉淀后的聚合物再次用二氯甲烷溶解,在乙醇中沉降,重复3次,将沉降后的固体真空干燥,得到反应产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聚合物进行1H-NMR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聚合反应的转化率约为20%;得到的产物中环状碳酸酯约10%;
    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本发明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分析,得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10.5万,分子量分布为1.08。
    实施例23
    将2.48g环氧丙烷、0.0028g实施例9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和0.0025gPPNCl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过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向其中通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至1MPa,控制温度在40℃搅拌,反应24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内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残余气体至压力降到大气压,将产物用15mL二氯甲烷溶解,将得到的溶液缓慢滴加至200mL乙醇中,搅拌15min后静止30min;将沉淀后的聚合物再次用二氯甲烷溶解,在乙醇中沉降,重复3次,将沉降后的固体真空干燥,得到反应产物。
    将得到的聚合物进行1H-NMR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聚合物反应的转化率约为15%,本实施例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环状碳酸酯约22%;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 分析,得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9万,分子量分布为1.04。
    实施例24
    将2.232g环氧丙烷、0.03g实施例9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和0.01105gPPNCl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过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向其中通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至2MPa,控制温度在40℃搅拌,反应1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内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残余气体至压力降到大气压,将产物用15mL二氯甲烷溶解,将得到的溶液缓慢滴加至200mL乙醇中,搅拌15min后静止30min;将沉淀后的聚合物再次用二氯甲烷溶解,在乙醇中沉降,重复3次,将沉降后的固体真空干燥,得到反应产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1H-NMR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的反应转化率达到40%,在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环状碳酸酯含量小于3%。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分析,得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4.5万,分子量分布为1.07。
    实施例25
    将2.232g环氧丙烷、0.03g实施例9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和0.0133gPPNCl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过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向其中通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至2MPa,控制温度在40℃搅拌,反应1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内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残余气体至压力降到大气压,开釜后将产物用15mL二氯甲烷溶解,将得到的溶液缓慢滴加至200mL乙醇中,搅拌15min后静止30min;将沉淀后的聚合物再次用二氯甲烷溶解,在乙醇中沉降,重复3次,将沉降得到的固体真空干燥,得到反应产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1H-NMR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的反应转化率达到47%,在本实施例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环状碳酸酯含量小于3%。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分析,得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5.1万,分子量分布为1.07。
    实施例26
    将2.232g环氧丙烷、0.03g实施例9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和0.0166gPPNCl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过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向其中通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至2MPa,控制温度在40℃搅拌,反应1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内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残余气体至压力降到大气压。开釜后将产物用15mL二氯甲烷溶解,将得到的溶液缓慢滴加至200mL乙醇中,搅拌15min后静止30min;将沉淀后的聚合物再次用二氯甲烷溶解,在乙醇中沉降,重复3次,将沉降得到的固体真空干燥,得到反应产物。
    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1H-NMR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的反应转化率达到51%,在本实施例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环状碳酸酯含量为8%。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分析,得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5.1万,分子量分布为1.12。
    实施例27
    将2.232g环氧丙烷、0.03g实施例9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和0.0221gPPNCl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过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向其中通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至2MPa,控制温度在40℃搅拌,反应1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内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残余气体至压力降到大气压。开釜后将产物用15mL二氯甲烷溶解,将得到的溶液缓慢滴加至200mL乙醇中,搅拌15min后静止30min;将沉淀后的聚合物再次用二氯甲烷溶解,在乙醇中沉降,重复3次,将沉降得到的固体真空干燥,得到反应产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1H-NMR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反应转化率达到53%,在本实施例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环状碳酸酯含量约13%。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分析,得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4.9万,分子量分布为1.13。
    实施例28
    将1.9067g环氧丙烷、0.0205g实施例9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和0.0091g PPNCl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过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向其中通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至2MPa,控制温度在60℃搅拌,反应0.25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内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残余气体至压力降到大气压。开釜后将产物用15mL二氯甲烷溶解,将得到的溶液缓慢滴加至200mL乙醇中,搅拌15min后静止30min;将沉淀后的聚合物再次用二氯甲烷溶解,在乙醇中沉降,重复3次,将沉降得到的固体真空干燥,得到反应产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1H-NMR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的反应转化率达到25%,在本实施例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环状碳酸酯含量小于3%。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分析,得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4.8万,分子量分布为1.05。
    实施例29
    将1.9067g环氧丙烷、0.0205g实施例9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和0.0091g PPNCl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过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向其中通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至2MPa,控制温度在60℃搅拌,反应1.5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内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残余气体至压力降到大气压。开釜后将产物用15mL二氯甲烷溶解,将得到的溶液缓慢滴加至200mL乙醇中,搅拌15min后静止30min;将沉淀后的聚合物再次用二氯甲烷溶解,在乙醇中沉降,重复3次,将沉降得到的固体真空干燥,得到反应产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1H-NMR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的反应转化率达到80%,在本实施例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环状碳酸酯含量小于3%。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分析,得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5.8万,分子量分布为1.09。
    实施例30
    将2.68g环氧丙烷、0.0090g实施例9制备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和0.0040gPPNCl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过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向其中通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至2MPa,控制温度在60℃搅拌,反应5.5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内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残余气体至压力降到大气压。开釜后将产物用15mL二氯甲烷溶解,将得到的溶液缓慢滴加至200mL乙醇中,搅拌15min后静止30min;将沉淀后的聚合物再次用二氯甲烷溶解,在乙醇中沉降,重复3次,将沉降得到的固体真空干燥,得到反应产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1H-NMR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的反应转化率达到67%,在本实施例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环状碳酸酯含量约5%。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碳 酸酯进行分析,得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8.8万,分子量分布为1.13。
    实施例31
    将7.4g环氧丙烷、0.01g实施例9制备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和0.00732gPPNCl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到经过高温除水除氧的高压反应釜内,向其中通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至3MPa,控制温度在60℃搅拌,反应24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置于冰水内迅速降温,然后缓慢释放残余气体至压力降到大气压。开釜后将产物用15mL二氯甲烷溶解,将得到的溶液缓慢滴加至200mL乙醇中,搅拌15min后静止30min;将沉淀后的聚合物再次用二氯甲烷溶解,在乙醇中沉降,重复3次,将沉降得到的固体真空干燥,得到反应产物。
    本发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1H-NMR分析,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的反应转化率达到35%,在本实施例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环状碳酸酯含量约30%。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碳酸酯进行分析,得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11.2万,分子量分布为1.15。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席夫碱钴化合物,具有式(I)或式(II)所示结构。本发明以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与钴的盐类化合物反应,得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再在氧气氛围下,将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2,4-二硝基苯酚反应,得到具有式(I)所述结构的席夫碱化合物;或在在氧气氛围下,将所述具有式(IV)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配合物与醋酸反应,得到具有式(I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本发明将得到的席夫碱钴化合物与助催化剂共同作用,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共聚反应,得到聚碳酸酯。本发明提供的席夫碱钴化合物具有联苯双金属中心结构,该双金属中心结构使得席夫碱钴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且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席夫碱钴化合物能够在较低浓度和高温下发挥催化作用,高效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反应。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席夫碱钴化合物还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高选择性的得到链状聚碳酸酯。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0.01g式(I)所示结构的席夫碱钴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催化7.4g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的在60℃下反应8h后,反应转化率达到3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席夫碱钴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聚碳酸酯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席夫碱钴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90371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