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和有根多点保护切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点和有根多点保护切换.pdf(3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7029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07 CN 104270296 A (21)申请号 201410480596.X (22)申请日 2008.10.13 60/979449 2007.10.12 US 200880120376.9 2008.10.13 H04L 12/46(2006.01) H04L 12/703(2013.01) H04L 12/26(2006.01) (71)申请人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地址 加拿大魁北克省 (72)发明人 D. 莫汉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 司 72001 代理人 谢攀 汤春。
2、龙 (54) 发明名称 多点和有根多点保护切换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允许骨干网络中的一个或多 个边缘节点响应于与第一虚拟网络相关联发生的 故障而快速且高效地将业务递送从第一虚拟网络 切换到第二虚拟网络的技术。 在某些实施例中, 边 缘节点能够独立地检测在第一虚拟网络上已经发 生了故障并且从第一虚拟网络快速地转变到第二 虚拟网络来接收或递送业务。在检测到第一虚拟 网络中的故障时, 边缘节点将开始通过第二虚拟 网络递送业务。如果尚未通过第二网络提供控制 消息, 则边缘节点可以开始通过第二虚拟网络提 供控制消息。 (30)优先权数据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
3、书 2 页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1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1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70296 A CN 104270296 A 1/2 页 2 1. 一种用于为多个边缘节点服务的骨干网络, 第一边缘节点与由骨干网络支持的第 一虚拟网络和第二虚拟网络相关联,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被配置为 : 在与第一虚拟网络相关联的故障之前在通过第一虚拟网络从第一源接收控制消息的 同时通过第一虚拟网络转发业务 ; 以及 在与第一虚拟网络相关联的故障之后在通过第二虚拟网络从第二源接收控制消息的 同时通过第二虚拟网络转发。
4、业务。 2. 权利要求 1 的骨干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被配置为 : 基于通过第一虚拟网络从第一源接收的控制消息的丢失来检测与第一虚拟网络相关 联的故障 ; 以及 响应于检测到与第一虚拟网络相关联的故障而从通过第一虚拟网络转发业务切换到 通过第二虚拟网络转发业务。 3. 权利要求 1 的骨干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被配置为 : 基于通过第二虚拟网络从第二源接收到的控制消息的接收, 检测与第一虚拟网络相关 联的故障 ; 以及 响应于检测到与第一虚拟网络相关联的故障而从通过第一虚拟网络转发业务切换到 通过第二虚拟网络转发业务。 4. 权利要求 3 的骨干网络, 其中通过第二虚拟网络从第二。
5、源接收到的控制消息仅响 应于与第一虚拟网络相关联的故障而被提供。 5. 权利要求 1 的骨干网络, 其中所述控制消息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故障指示器并且第 一边缘节点被配置为 : 检测接收到的控制消息中的故障指示器 ; 以及 响应于检测到故障指示器而从通过第一虚拟网络转发业务切换到通过第二虚拟网络 转发业务。 6. 权利要求 1 的骨干网络, 其中所述骨干网络是基于以太网的网络, 并且第一和第二 虚拟网络是该基于以太网的网络的以太网虚拟连接。 7. 权利要求 1 的骨干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被进一步配置为 : 在通过第一虚拟网络从第一源接收控制消息的同时通过第一虚拟网络接收业务 ; 以及 在通。
6、过第二虚拟网络从第二源接收控制消息的同时通过第二虚拟网络接收业务。 8. 权利要求 1 的骨干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被配置为 : 通过第一虚拟网络与骨干网络的第二边缘节点交换业务 ; 以及 通过第二虚拟网络与骨干网络的第三边缘节点交换业务。 9. 权利要求8的骨干网络, 其中第一边缘节点是有根多点架构中的spoke边缘节点并 且第二边缘节点和第三边缘节点是有根多点架构中的 hub 边缘节点。 10. 权利要求 9 的骨干网络, 其中第一虚拟网络和第二虚拟网络表示基于以太网的网 络的单独树 - 配置的虚拟以太网连接。 11. 权利要求 9 的骨干网络, 其中第一虚拟网络和第二虚拟网络表示基。
7、于以太网的网 络的单独 E-LAN 配置的虚拟以太网连接。 12. 权利要求 1 的骨干网络, 其中所述多个边缘节点中的每一个是多点架构中的边缘 节点。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70296 A 2 2/2 页 3 13. 权利要求 1 的骨干网络, 其中 : 第一边缘节点被配置为通过第一虚拟网络和第二虚拟网络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控制消 息串, 所述控制消息串包括与该控制消息串的源相关联的源地址 ; 以及 转发业务包括把业务寻址到源地址并且通过第一虚拟网络和第二虚拟网络中的至少 一个向控制消息串的源发送业务。 14. 权利要求 13 的骨干网络, 其中 : 所述控制消息串包括在故障之前通过。
8、第一虚拟网络从第一源接收的第一控制消息串 以及在故障之后通过第二虚拟网络从第二源接收的第二控制消息串, 以及 通过第一虚拟网络接收的第一控制消息串的源地址与通过第二虚拟网络接收的第二 控制消息串的源地址不同, 以使得在检测到故障之前通过第一虚拟网络发送的业务被寻址 到第一源而在检测到故障之后通过第二虚拟网络发送的业务被寻址到第二源。 15. 权利要求 13 的骨干网络, 其中来自源的控制消息串的控制消息正常地以显著高 于每 50 毫秒一个的速率进行接收。 16. 权利要求 13 的骨干网络, 其中来自源的控制消息串的控制消息正常地以大约每 10 毫秒一个的速率进行接收。 17. 权利要求1的骨。
9、干网络, 其中第一边缘节点被配置为以显著高于每50毫秒一个的 速率向所述多个边缘节点中的至少一个发送控制消息。 18. 权利要求 1 的骨干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被配置为 : 通过第一虚拟网络向所述多个边缘节点中的至少一个发送控制消息串, 以及 在检测到与第一虚拟网络相关联的故障时, 在控制消息串的控制消息中提供故障指示 器。 19. 权利要求 1 的骨干网络, 其中第一虚拟网络和第二虚拟网络被配置成不共享中间 节点, 以使得第一虚拟网络和第二虚拟网络的任一个的中间节点都不是共享风险链路组的 一部分。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70296 A 3 1/12 页 4 多点和有根多点。
10、保护切换 0001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 其母案的发明名称为 “多点和有根多点保护切换” , 申请日为 2008 年 10 月 13 日, 申请号为 200880120376.9。本申请要求 2007 年 10 月 12 日提交的美 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 60/979,449 的权益, 该申请的公开内容被全文并入本文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通信,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为运营级以太网 (Carrier Ethernet) 和类似 的网络部署提供基本即时的 (immediate) 恢复机制。 背景技术 0003 运营级以太网指的是使用以太网帧作为骨干网络内的传输机制, 所述骨干网络连 。
11、接任何数量的边缘网络诸如企业网络、 局域网、 订户网络、 住宅等等。骨干网络一般用来支 持在这些边缘网络之间的广域或城域联网。在骨干网络内使用以太网的理由有许多。边缘 网络中的大多数局域网 (LAN) 、 联网装置和联网用户终端依赖以太网作为传输机制, 这一般 指的是定义的数据链路层技术。因而, 在边缘网络中以太网的使用是普遍存在的并且用以 太网帧来承载这些边缘网络内的数据。通过在连接边缘网络的骨干网络中也使用以太网 帧, 边缘和骨干网络中的帧彼此兼容并且帧转换被避免。 如果骨干网络不采用以太网, 则每 当越过边缘和骨干网络之间的边界时这些帧都必须从一种传输机制转换到另一种。 运营级 以太网也。
12、支持高网络接入速度, 因为基于以太网的边缘网络可以相对容易地直接耦合到骨 干网络。最后, 考虑到以太网设备的成熟、 广泛且大规模的使用, 与基于以太网的网络相关 联的成本相对较低。 出于这些原因, 强烈地期望在支持所有类型的通信 (包括数据、 语音、 音 频和视频) 的骨干网络中采用运营级以太网。 0004 不幸的是, 当联网装置或链路发生故障时, 运营级以太网不提供基本即时的恢复 机制。当前的恢复机制包括重路由和其它还原技术, 所述技术要求受影响节点彼此广泛地 通信以识别故障并且然后重路由业务或尝试校正故障。 节点需要在识别并解决故障这样的 程度上彼此通信给恢复机制引入显著延迟。当基本即时的。
13、恢复机制不可用时, 要求高服务 质量级别的递送敏感服务 (比如电话和电视服务) 经受长得不可接受的信号丢失。当前, 用 于运营级以太网的现有恢复机制花费几秒并且往往是 30 秒或更多以从故障中恢复。相比 而言, 大多数电话和电视服务提供商要求小于 50 毫秒的恢复期以确保顾客不受故障影响。 其它类型的传输技术 (诸如传统的同步光网络 (SONET) 设施) 具有能够在小于 50 毫秒内从 故障中恢复的内置恢复机制 ; 然而, 这些技术一般比运营级以太网成本高很多并且要求在 网络入口和出口处的不期望的互相作用 (interwork) 。用于运营级以太网的可接受的恢复 机制的缺少给将运营级以太网用。
14、于更宽更广的服务范围造成了主要障碍。因而, 需要一种 用于采用运营级以太网和类似传输机制的骨干网络的有效且高效的恢复机制。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涉及用于允许骨干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边缘节点响应于与第一虚拟网络 说 明 书 CN 104270296 A 4 2/12 页 5 相关联发生的故障而快速且高效地将业务递送从第一虚拟网络切换到第二虚拟网络的技 术。在某些实施例中, 边缘节点能够独立地检测在第一虚拟网络上已经发生了故障并且从 第一虚拟网络快速地转变到第二虚拟网络以接收或递送业务。 与第一虚拟网络相关联的故 障可以以各种方式检测, 包括 : 检测由另一个边缘节点经由第一虚拟网络连续提供的。
15、控制 消息的丢失 ; 检测由另一个边缘节点开始通过第二虚拟网络递送控制消息 ; 通过第一虚拟 网络接收包括故障指示器的控制消息, 等等。 在检测到第一虚拟网络中的故障时, 边缘节点 将开始通过第二虚拟网络递送业务。如果尚未通过第二网络提供控制消息, 则边缘节点可 以开始通过第二虚拟网络提供控制消息。 0006 控制消息中提供的源地址可以由接收控制消息的边缘节点用作通过骨干网络发 送的业务的目的地地址。然而, 控制消息的递送和处理将因实施例而异。当使用控制消息 时, 它们接连地由给定边缘节点以显著高于每 50 毫秒一个控制消息的速率且优选地以高 于大约每 10 毫秒一个控制消息的速率进行发送。在。
16、这些速率下, 由给定边缘节点采用的故 障检测过程将允许边缘节点快速地检测控制消息或故障指示器的丢失或存在并且以足够 的速度做出反应以允许边缘节点在小于 50 毫秒内从在第一虚拟网络上递送业务切换到在 第二虚拟网络上递送业务。利用在小于 50 毫秒内发生的保护切换, 时间敏感服务不会被不 可接受地中断。 0007 在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虚拟网络和第二虚拟网络是连接共同的边缘节点组的以太 网虚拟连接, 并且骨干网络使用运营级以太网架构来传输业务 ; 然而, 其它架构可以利用本 发明的概念。第一和第二虚拟网络以及相关联的边缘节点可以以多点或有根 (rooted) 多 点配置进行配置。在多点配置中, 。
17、任何边缘节点可以与任何其它边缘节点通信。优选地, 多 点配置中的每个边缘节点与第一和第二虚拟网络中的每一个相关联。在有根多点配置中, hub(轴) 边缘节点能够与多个 spoke(辐条) 边缘节点通信 ; 然而, spoke 边缘节点只可以 与 hub 边缘节点通信并且不被允许彼此通信。因而, 第一和第二虚拟网络中的每一个将具 有不同的 hub 边缘节点, 每个 hub 边缘节点通过相应的虚拟网络为相同的 spoke 边缘节点 集服务。 0008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与附图相关联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后将明白 本发明的范围并且意识到其附加方面。 附图说明 0009 被并入本说明书并形成本。
18、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若干方面, 并且 连同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0010 图 1 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环境的框图。 0011 图 2 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骨干网络的有根多点架构。 0012 图 3 说明有根多点架构中的 hub 边缘节点的故障。 0013 图 4 说明有根多点架构中的中间节点的故障。 0014 图 5 说明有根多点架构中的链路的故障。 0015 图 6 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流。 0016 图 7A 和 7B 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通信流。 0017 图 8A 和 8B 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通信流。 说 明 书 CN 。
19、104270296 A 5 3/12 页 6 0018 图 9A 和 9B 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通信流。 0019 图 10 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骨干网络的多点架构。 0020 图 11A 和 11B 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通信流。 0021 图 12 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边缘节点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阐述的实施例表示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发明所需的必要信息 并且说明实践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在按照附图阅读以下描述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 本发明的概念并且将意识到本文未具体提出的这些概念的应用。应当理解, 这些概念和应 用落入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
20、的范围内。 0023 在深入探究本发明的细节之前, 提供对运营级以太网环境的概述。尽管运营级以 太网被用来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但是这些概念可应用于其它支持多点和有根多点服务的传 输机制, 诸如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 , 这将在下面被进一步定义和说明。 关于运营级以太网 的附加信息, 参考 IEEE 802.1ag 和 802.1ah 标准集以及城域以太网论坛 (Metro Ethernet Forum) 的技术规范 MEF 1 到 21, 它们被并入本文以供参考。 0024 示例性运营级以太网环境 10 被说明于图 1 中并且包括由骨干网络 14 互连的多个 边缘网络 12。骨干网络 1。
21、4 采用运营级以太网作为传输机制, 并且边缘网络 12 可以采用传 统的以太网作为传输机制 ; 然而, 其它传输机制可以用于边缘网络12中并与骨干网络14互 相作用。 在骨干网络14的边缘处的点可以被称为边缘节点16并且提供骨干网络14和边缘 网络 12 之间的必要的互相作用和连接性。示例性边缘节点 16 可以包括以太网网桥、 骨干 边缘网桥、 以太网路由交换机、 等等。中间节点 18 提供从骨干网络 14 的一个边缘到另一个 边缘的连接性, 并且因而中间节点 18 可以连接到彼此以及一个或多个边缘节点 16。而且, 除了经由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 18 而间接连接到彼此, 边缘节点 16 可以直。
22、接连接到彼此。 0025 假定边缘网络 12 使用以太网传输机制, 从边缘网络 12 进入骨干网络 14 的基本以 太网帧由边缘节点16进一步封装成运营级以太网帧以通过骨干网络14传输到目的地边缘 节点 16。基本以太网帧由目的地边缘节点 16 从运营级以太网帧中提取并且以传统的以太 网方式通过边缘网络 12 递送到其预期的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0026 在骨干网络 14 内, 以太网虚拟连接 (EVC) 用来虚拟连接和关联在骨干网络 14 的 边缘处的任何两个或更多点。在本讨论中, EVC 是按照 IEEE 802.1ah 标准根据在骨干虚拟 局域网 (B-VLAN) 上操作的服务实例标识符 。
23、(ISID) 而构造的, 不过其它构造是可能的, 其中 所述 IEEE 802.1ah 标准被全文并入本文以供参考。每个 EVC 为相关联点有效地提供虚拟 网络并且与其它 EVC 隔离。EVC 可以直接或通过任何数量的中间节点 18 来连接和关联两 个或更多边缘节点 16。与 EVC 相关联的边缘节点 16 可以通过 EVC 把以太网帧传递到彼此 同时 EVC 防止传递以太网帧到与 EVC 不相关联的边缘节点 16 或中间节点 18 或者防止从与 EVC 不相关联的边缘节点 16 或中间节点 18 传递以太网帧。城域以太网论坛定义了三种类 型的 EVC : E-LINE, E-LAN 和 E-。
24、TREE。E-LINE 提供任何两个边缘节点 16 之间的单一点对点 连接并且可以用来支持诸如网际协议语音 (VoIP) 和因特网接入之类的服务。E-LAN 提供多 于两个边缘节点 16 之间的多点连接性并且可以用来支持诸如音频及视频会议、 IPTV、 点播 媒体等等之类的服务。E-TREE 通过任何数量的中间节点 18 提供 hub 边缘节点 16 和两个 说 明 书 CN 104270296 A 6 4/12 页 7 或更多 spoke 边缘节点 16 之间的有根多点连接性。hub 边缘节点 16 被允许向其相关联的 spoke边缘节点16中的每一个多播或广播信息, 然而spoke边缘节点。
25、16仅被允许与相关联 的 hub 边缘节点 16 通信。不允许 spoke 边缘节点 16 彼此通信。特别地, hub 边缘节点 16 可以被允许彼此通信。E-TREE 尤其可以用来支持广播电视和无线电服务。 0027 参考图 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骨干网络 14 包括主树和辅树。该主树优选 地是 E-TREE 形式的 EVC, 其一般在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和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16S3 和 16S4 之间延伸。主树由粗实线表示, 该粗实线从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延伸并且 经由中间节点18A、 18C和18F分支到spoke边缘节。
26、点16S1、 16S2、 16S3和16S4中的每一个。 主树还包括连接到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的分支。类似地, 辅树优选地是 E-TREE 形式的 EVC, 其一般在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和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16S3 和 16S4 之间延 伸。辅树由粗虚线表示, 该粗虚线从 hub 边缘节点 16H2 延伸并且经由中间节点 18B、 18D 和 18E 分支到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16S3 和 16S4 中的每一个。辅树还包括连接到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的分支。因而, 主树和辅树从不同的第一和第二 h。
27、ub 边缘节点 16H1 和 16H2 为相同的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16S3 和 16S4 服务。 0028 第一和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1 和 16H2 耦合到相同的边缘网络 12 并且能够接收 来自给定源的业务并且通过相应的主树和辅树把业务递送到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16S3 和 16S4 中的一个或多个。而且, 任何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16S3 和 16S4 能够 通过相应的主树和辅树把业务递送到第一和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1 和 16H2。除了递送业 务之外, 与主树或辅树相关联的节点可以。
28、通过这些树交换控制信息, 诸如连续性检验消息 (CCM) , 所述连续性检验消息可以用来确定在主树和辅树内是否已经发生了故障。 在这个实 施例中, 从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16S3 和 16S4 发送到 hub 边缘节点 16H1 和 16H2 的 控制消息和业务是使用被称为 spoke ISID 的 ISID 来递送的。从 hub 边缘节点 16H1、 16H2 发送到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16S3、 16S4 的控制消息和业务是使用被称为 hub ISID 并与 spoke ISID 不同的第二 ISID 来递送的。承载控制消息或业务的以。
29、太网帧将具有与边 缘节点 16 相关联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地址并且将根据被用于传输的主树或辅树加以标记。 0029 可以通过人工设置 (provisioning) 或适当的控制协议 (诸如某个版本的生成树协 议 (xSTP) 或提供商链路状态桥接 (PLSB) ) 来动态或静态地建立主树和辅树。当建立时, 可 以采取步骤以确保主树和辅树不是共享风险链路组 (SRLG) 的一部分, 并且因而, 单一链路 或节点故障不会影响主树和辅树两者。目的是确保即使当在骨干网络 14 中存在链路或节 点的故障时通过主树或辅树在 hub 边缘节点 16H1、 16H2 中的至少一个和每个 spoke 边缘 节点 1。
30、6S1、 16S2、 16S3、 16S4 之间存在路径。当以这种方式配置时, 主树和辅树被认为是独 立的, 尽管它们从不同的 hub 边缘节点 16H1 和 16H2 为共同的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16S3 和 16S4 服务。 0030 图 3、 4 和 5 说明了可能发生在骨干网络 14 中并且影响主树或辅树的不同类型的 故障。所说明的三种不同故障的每一种都影响主树而不影响辅树。因而, 这些故障将阻止 在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与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16S3、 16S4 中的一个或多个之间 交换业务和控制消息。参考图 3, 。
31、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发生故障, 并且因而, 第一 hub 边 缘节点 16H1 不可用于接收控制消息或递送控制消息到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16S3、 16S4 或到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而且, 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将不能连同骨干网络 14 说 明 书 CN 104270296 A 7 5/12 页 8 的其它节点一起在相关联的边缘网络 12(未示出) 和骨干网络 14 之间交换业务。尽管第 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发生了故障, 但是业务和控制消息可以通过辅树在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和 spoke 边缘节点 1。
32、6S1、 16S2、 16S3、 16S4 之间进行交换。如下面将进一步描述的, 根 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在检测到这样的故障时, 本发明提供用于在发生这样的故障时从 主树快速切换到辅树的技术。 0031 参考图 4, 假设中间节点 18C 发生故障。如所示, 中间节点 18C 是主树中的关键节 点, 并且当它发生故障时, 不能通过主树在第一hub边缘节点16H1和spoke边缘节点16S1、 16S2、 16S3、 16S4 之间交换业务和控制消息。然而, 业务和控制消息可以通过辅树在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和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16S3、 16S4 。
33、之间进行交换。 0032 参考图5, 说明了链路故障。 所说明的链路故障涉及中间节点18C和spoke边缘节 点 16S2 之间的物理链路。由于这样的故障, 不能使用主树在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和第 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S2 之间交换业务和控制消息。然而, 可以使用主树在第一 hub 边缘节 点16H1和第一、 第三及第四spoke边缘节点16S1、 16S3、 16S4之间交换业务和控制消息。 使 用辅树, 可以在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和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S2 以及第一、 第三及第四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3、 16S4 之间。
34、交换业务和控制消息。在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中, 由 于第一和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1 和 16H2 为相同的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16S3、 16S4 处理相同的业务, 可以通过采用另一个树来补偿与一个树相关联的故障。尽管本文提供的 示例仅示出与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16S3 和 16S4 的给定子集协作的两个 hub 边缘节 点 16H1 和 16H2, 但是任何数量的 hub 边缘节点 16 可以与这样的子集相关联。 0033 在以下示例中, 这些不同类型的故障可以使用不同的保护机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 处理。对于第一实施例, 利用如上。
35、面所描述的那样配置的主树和辅树来为 E-TREE 配置提供 故障保护。在这个实施例中, 假定业务通过主树和辅树从第一和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1 和 16H2 两者同时广播或单播到适当的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16S3、 16S4。特别地, 在以 下的通信流中, 为简明和清楚起见仅说明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和 16S2。这些 spoke 边缘节 点 16S1 和 16S2 将优选地以单播形式通过主树和辅树中的选定一个仅递送业务到 hub 边缘 节点 16H1 和 16H2 之一。因而, 给定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将每次仅通过一个。
36、树传输 业务。主树可以经过适当的设置过程进行识别或选择。再次, 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与主 树相关联而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与辅树相关联。在这个实施例中,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和 16S2 将在任何给定时间选择主树和辅树中的适当一个来使用。当不存在与主树相关联 的故障时, 将使用主树。当在主树上检测到故障时,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将独立地切 换到使用辅树来递送业务到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来代替通过主树递送业务到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0034 通过监视由hub边缘节点16H1和16H2两者发送到每个spoke边。
37、缘节点16S1、 16S2 的控制消息 (诸如 CCM) 来检测故障。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将通过主树发送其 CCM 到第 一和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而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将通过辅树发送 CCM 到第 一和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为确保切换能够在小于 50 ms 内发生, 第一和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1 和 16H2 将以等于或大于每 10 ms 一个的速率发送 CCM。 0035 CCM 将具有源地址 (SA) 和目的地地址 (DA) 。源地址将对应于 CCM 所源自的第一 或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
38、6H1、 16H2。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将通过不同树接收来自不同 说 明 书 CN 104270296 A 8 6/12 页 9 hub 边缘节点 16H1、 16H2 的 CCM。假定 CCM 正通过选定的树或主树而被接收, spoke 边缘节 点16S1、 16S2将继续使用主树来递送业务到第一边缘节点16H1。 承载业务的以太网帧的目 的地地址被优选地设定为源地址, 该源地址被提供在通过主树接收的 CCM 中。当 spoke 边 缘节点 16S1、 16S2 停止接收来自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的 CCM 时,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39、 将检测到主树上的故障并且切换到辅树。这种切换将需要 (entail) 把承载业务的以 太网帧的目的地地址改变为与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相关联的地址。这个地址优选地从 CCM 中获得, 所述 CCM 是通过辅树从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接收的。为完成到辅树的切换,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将用对应于辅树的标记来标记正承载到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的业务的以太网帧并且经由辅树向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递送业务。特别地, 在故障发生 前最初被发送到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的业务用与主树相关联的标记进行标记。 0036 由于 s。
40、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可以独立地且快速地检测主树或选定树上的故 障, 从主树到辅树的切换可以完全在 50 ms 内发生以避免不可接受的服务中断。而且, 当 CCM 开始从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通过主树到达时,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可以确定 已解决了故障并且实现从辅树切换回到主树, 其中以太网帧使用与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相关联的地址被发送到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并且被标记以识别主树。再次, 第一 hub 边 缘节点 16H1 的地址可以从由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提供的 CCM 中得到。这仅仅是可能复 原。
41、策略的一个示例 ; 其它策略是可能的, 诸如在复原之前使当前状态维持特定时间段或者 要求人工复原命令或指令。 0037 参考图 6, 提供通信流来说明上面叙述的切换过程。起初, 假定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正在通过主树每10 ms地递送CCM到hub边缘节点16H2、 第一spoke边缘节点16S1和 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S2 (步骤 100、 102 和 104) 。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的源地址 (SA1) 被包括在 CCM 中。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正在通过辅树每 10 ms 地递送 CCM 到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第一 spok。
42、e 边缘节点 16S1 和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S2(步骤 106、 108 和 110) 。CCM 将具有对应于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的地址的源地址 (SA2) 。第一 spoke 边缘 节点16S1将通过主树接收来自第一hub边缘节点16H1的CCM, 并且将基于在CCM中提供的 源地址 (SA1) 设定 hub 业务的单播目的地地址 (DA) (步骤 112) 。然后使用与第一 hub 边缘 节点 16H1 相关联的地址 (SA1) 将 hub 业务发送到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步骤 114) 。诸 如配置或动态选择之类的各种机制可以用来分配 spoke 。
43、到主树。 0038 第二spoke边缘节点16S2将通过主树接收来自第一hub边缘节点16H1的CCM, 并 且将基于在 CCM 中提供的源地址 (SA1) 设定 hub 业务的单播目的地地址 (DA) (步骤 116) 。 然后使用与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相关联的地址 (SA1) 将 hub 业务发送到第一 hub 边缘 节点 16H1(步骤 118) 。再次, 业务将以以太网帧进行递送并且将基于递送业务所通过的主 树或辅树进行标记。 0039 此时, 假定存在阻止来自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的 CCM 到达第一和第二 spoke 边 缘节点 16S1、 16S2 的故。
44、障 (步骤 120) 。当发生故障时, 通过主树由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提供的 CCM 将不被第一和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所接收。因而, 第一和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16S1、 16S2中的每一个将检测到来自第一hub边缘节点16H1的CCM的丢失并且将 基于经由辅树从第二hub边缘节点16H2接收的CCM中的源地址来设定hub业务的单播目的 地地址 (步骤 122 和 124) 。从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接收的 CCM 中的源地址是 SA2。因此, 说 明 书 CN 104270296 A 9 7/12 页 10 第一和第二spoke边。
45、缘节点16S1、 16S2将基本即时地开始使用第二hub边缘节点16H2的地 址 (SA2) 通过辅树发送 hub 业务到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步骤 126 和 128) 。再次, 通过 各个树被传输的以太网帧可以被相应地标记, 以使得以太网帧将通过适当树进行递送。而 且, 当第一和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开始经由主树从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接收 CCM 时, 它们可以切换回到使用主树来递送业务到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0040 在第二实施例中, 提供一种恢复机制, 其中在任何给定时间主要使用主树或辅树 的仅仅一个。优选地, 仅当存。
46、在与主树相关联的故障时才使用辅树。因而, 假定当不存在与 主树相关联的故障时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是活动节点, 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将通过 主树传送 CCM ; 然而, 不活动或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将不通过辅树传送 CCM 直到其检测 到主树上的故障为止。在这个示例中, 当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停止经由主树接收来自第 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的 CCM 时, 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将检测到主树上的故障。第一和 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将仅通过主树接收来自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的 CCM。
47、 直 到存在故障为止, 并且在故障后, 第一和第二spoke边缘节点16S1、 16S2可以开始通过辅树 接收来自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的 CCM。 0041 第一和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将基于接收 CCM 来选择树并且确定要使用 hub 边缘节点 16H1 或 16H2 来递送业务。当从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接收到 CCM 时, 业务 将通过主树被发送到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当正通过辅树从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接 收 CCM 时, 第一和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将通过辅树发送业务到第二 hu。
48、b 边缘节 点16H2。 因而, 第一和第二spoke边缘节点16S1、 16S2基本独立地操作, 并且基于所接收的 CCM 来确定如何传送业务。类似地, 第一和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1 和 16H2 也基于 CCM 的递 送而独立地操作。当 CCM 以显著高于每 50 ms 一个 CCM 的速率被递送时, 业务递送可以在 50 ms 内从主树切换到辅树并且避免不可接受的服务破坏。 0042 图 7A 和 7B 提供了说明这个实施例的通信流。最初, 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将通 过主树发送 CCM 到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以及第一和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
49、S1、 16S2 (步 骤 200、 202 和 204) 。CCM 将包括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的地址作为源地址 (SA1) 。假定在 主树中未检测到故障, 则不使用辅树, 并且因而, 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将不发送 CCM 到第 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第一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或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S2。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将向第一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和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S2 发送 spoke 业 务 (步骤 206 和 208) 。第二 hub 边缘节点 16H2 将不提供业务到第一和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0043 在这个时间期间, 第一和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 16S1、 16S2 将接收来自第一 hub 边 缘节点 16H1 的 CCM, 并且将基于在 CCM 中提供的源地址 (SA1) 来设定 hub 业务的单播目的 地地址 (步骤 210 和 212) , 所述 CCM 是经由主树从第一 hub 边缘节点 16H1 接收的。因而, 第 一和第二 spoke 边缘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