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模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电池模组.pdf(1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688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20 CN 103996884 A (21)申请号 201410266613.X (22)申请日 2014.06.16 H01M 10/42(2006.01) H01M 2/30(2006.01) H01M 2/20(2006.01) (71)申请人 苏州和钧新能源有限公司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经济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园桂林路 9 号 申请人 和钧绿能 (香港) 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洪锡镗 施得旭 颜嘉文 吕丹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32。
2、235 代理人 杨林洁 (54) 发明名称 锂电池模组 (57) 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锂电池模组, 包括 : 壳体, 上盖,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组, 其由若干个电 芯组成 ; 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体内的支架 ; 与所 述电芯串联和 / 或并联的导电片 ; 以及结构相同 的两个导电柱 ; 所述锂电池模组被设置为通过调 整所述电芯的电极位置, 改变所述导电柱在相同 位置下的输出电流。 本发明的锂电池模组, 在其外 部结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 将锂电池模组输出电 极固定在相同位置, 通过变换其内部电芯的位置, 以及提供不同规格的导电片连接所述电芯, 可以 提供不同规格的电气输出 ; 同时, 通过新。
3、的导电 片及导电柱结构, 使所述导电柱与所述电芯的电 极, 以及各个电芯的电极之间不采用连接线而直 接连接, 实现锂电池模组的低电压大电流输出。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6884 A CN 103996884 A 1/1 页 2 1. 一种锂电池模组, 包括 : 壳体 ; 封闭所述壳体的上盖 ;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组, 其由若干个电芯组成, 每个所述电芯包括两个电极 ; 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体内的支架, 所述支。
4、架用于固定所述电芯 ; 与所述电芯串联和 / 或并联的导电片 ; 以及结构相同的两个导电柱, 所述导电柱通过直接与所述电芯电性连接, 以构成所述 锂电池模组的输出电极 ;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锂电池模组被设置为通过调整所述电芯的电极位置, 改变所述导电 柱在相同位置下的输出电流。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锂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柱包括 : 导电柱主体、 开 设于所述导电柱主体上的电输出连接孔、 从所述导电柱主体上延伸出的导电连接柱、 从所 述导电连接柱延伸出的导电端子、 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电柱主体上, 用于和所述支架连接的 固定端子, 所述导电柱通过所述电输出连接孔直接与所述电芯。
5、电性连接, 以构成所述锂电 池模组的输出电极。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锂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柱主体的截面为具有三 个圆角的三角形。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锂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输出连接孔开设于邻近所 述三角形两个圆角位置 ; 所述导电连接柱邻近所述三角形的另外一个圆角位置设置, 其外 部形状为从所述导电柱主体垂直向上延伸出的光滑圆柱体, 所述导电端子为从所述导电连 接柱向上延伸出的螺纹。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锂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端子为设置于两个所述 电输出连接孔之间的螺旋孔, 及与所述螺旋孔配合的螺钉, 所述螺钉穿过所述螺旋孔。
6、将所 述导电柱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锂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柱由紫铜或海军铜材质 制成。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锂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纵横设置的若干格 挡条, 所述格挡条之间形成若干个电芯容纳区, 所述电芯穿过所述电芯容纳区并设置于所 述壳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芯组包括至少2个电芯矩阵 单元, 所述导电柱始终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矩阵单元的固定位置上。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锂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片包括第一导电片和第 二导电片, 所述第一导电片连接单个电芯矩阵单元中的。
7、第二、 第三行电极, 所述第二导电片 使相邻电芯矩阵单元串联连接 ; 所述导电柱始终与第 1 个所述电芯矩阵单元和最后一个所 述电芯矩阵单元的第四行电极直接接触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96884 A 2 1/6 页 3 锂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0002 锂电池在各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纯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装置、 插电式混合 动力汽车以及船舶、 轨道交通, 太阳能、 风力发电系统等。 尤其是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 对锂 电池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0003 现有的锂电池模组结构通常包括一个壳体, 在壳体内。
8、设置多个电芯, 各个电芯的 正负极按照输出规格要求设定好后, 透过软性连接线连接各个电芯, 同时, 采用焊接的方 式, 通过软性连接线与设置在壳体上的输出导电柱相连接, 之后, 整个锂电池模组通过导电 柱上的连接导电端子进行输出供电。采用软性连接线连接各个电芯, 及将电芯与所述导电 柱连接, 可以吸收壳体与导导电柱在进行外部连接时受到扭力或者工作时受撞击的影响, 避免将该影响直接传递给内部电芯的正负极而造成漏液的可能。 0004 然而, 由于连接线本身在工作过程中, 承受不了大电流, 导致上述结构的锂电池模 组只能以输出高电压小电流的方式获得高功率的输出, 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 。
9、需要锂电池模组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的方式获得高功率, 以满足需要。 0005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方式是, 将多组输出小电流的锂电池模组在外部并联后, 以获得大电流。 0006 用此种方式得到大电流, 结构复杂, 浪费成本。 0007 或者通过改变导电柱的位置, 以获取不同规格的电流输出, 采用此种方式得到大 电流, 工艺复杂, 需要对应不同规格的电流输出, 适应的开发多种与其对应的模具, 同样浪 费成本。 发明内容 0008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模组, 该锂电 池模组解决现有锂电池模组只能进行高电压小电流输出的问题, 并且实现锂电池模组在外 部结构一致的情。
10、况下进行多种规格输出。 0009 相应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池模组, 所述锂电池模组包括 : 壳体 ; 封闭所述壳体的上盖 ;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组, 其由若干个电芯组成, 每个所述电芯包括两个电极 ; 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体内的支架, 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电芯 ; 与所述电芯串联和 / 或并联的导电片 ; 以及结构相同的两个导电柱, 所述导电柱通过直接与所述电芯电性连接, 以构成所述 锂电池模组的输出电极 ; 所述锂电池模组被设置为通过调整所述电芯的电极位置, 改变所述导电柱在相同位置 说 明 书 CN 103996884 A 3 2/6 页 4 下的输出电流。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
11、一步改进, 所述导电柱包括 : 导电柱主体、 开设于所述导电柱主体 上的电输出连接孔、 从所述导电柱主体上延伸出的导电连接柱、 从所述导电连接柱延伸出 的导电端子、 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电柱主体上, 用于和所述支架连接的固定端子, 所述导电柱 通过所述电输出连接孔直接与所述电芯电性连接, 以构成所述锂电池模组的输出电极。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导电柱主体的截面为具有三个圆角的三角形。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电输出连接孔开设于邻近所述三角形两个圆角位 置 ; 所述导电连接柱邻近所述三角形的另外一个圆角位置设置, 其外部形状为从所述导电 柱主体垂直向上延伸出的光滑圆。
12、柱体, 所述导电端子为从所述导电连接柱向上延伸出的螺 纹。 001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固定端子为设置于两个所述电输出连接孔之间的 螺旋孔, 及与所述螺旋孔配合的螺钉, 所述螺钉穿过所述螺旋孔将所述导电柱固定在所述 支架上。 00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导电柱由紫铜或海军铜材质制成。 00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支架包括纵横设置的若干格挡条, 所述格挡条之 间形成若干个电芯容纳区, 所述电芯穿过所述电芯容纳区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001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电芯组包括至少 2 个电芯矩阵单元, 所述导电柱 始终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矩阵单元的固定位置。
13、上。 001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导电片包括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 所述第一 导电片连接单个电芯矩阵单元中的第二、 第三行电极, 所述第二导电片使相邻电芯矩阵单 元串联连接 ; 所述导电柱始终与第 1 个所述电芯矩阵单元和最后一个所述电芯矩阵单元的 第四行电极直接接触连接。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锂电池模组是一种大电流输出的高兼容锂电池模组, 整 个锂电池模组外部结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 将锂电池模组输出电极固定在相同位置, 通过 变换其内部电芯的位置, 以及提供不同规格的导电片连接所述电芯, 可以提供不同规格的 电气输出 ; 同时, 通过新的导电片及导电柱结构, 使所。
14、述导电柱与电芯的电极, 以及各个电 芯的电极之间不采用连接线而直接连接, 实现锂电池模组的低电压大电流输出。 附图说明 0019 图 1 是本发明的锂电池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图 1 中所示支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图 1 中所示导电柱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 图 4 是图 3 中所示的导电柱与电芯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 图 5 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芯组中电芯的排列示意图 ; 图 6 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芯组中电芯与导电片和导电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 图 7 是图 6 中所示的导电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 图 8 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芯组中电芯的排列示意图 ; 图 。
15、9 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芯组中电芯与导电片和导电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 图 10 是图 9 中所示的导电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3996884 A 4 3/6 页 5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但这些实施方式并 不限制本发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 方法、 或功能上的 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21 参照图 1 所示, 图 1 是本发明的锂电池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相应的, 本发明的 锂电池模组为大电流输出的高兼容锂电池模组。 0022 所述锂电池模组包括 : 壳体 10, 。
16、电芯组 20, 支架 30, 导电柱 40, 导电片 50, 以及上 盖 60。 0023 相应的, 所述电芯组 20 包括若干个电芯 25。 0024 优选的, 所述锂电池模组被设置为通过调整所述电芯 21 的电极位置, 改变所述导 电柱 40 在相同位置下时, 整个所述锂电池模组的输出电流。以实现锂电池模组在外部结 构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多种规格输出, 此种结构, 在所述锂电池模组组装过程中, 仅需要开发 一种规格的模具, 即可以实现所述锂电池模组多种规格的输出, 工艺实现简单, 节约制造成 本。 0025 相应的, 壳体 10, 所述壳体 10 用于承载整个电池模组,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17、 中为一个单面开口的立方箱体。 0026 相应的, 电芯组 20, 所述电芯组 20 设置于所述壳体 10 内, 由若干个电芯 25 组成 ; (结合图 5, 图 8 所示) 。所述电芯 25 包括两个电极, 所述两个电极为正电极 251 和负电极 253。 0027 相应的, 结合图 2 所示, 图 2 为图 1 中所示支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 支架 30, 所述 支架 30 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体 10 内, 且靠近所述壳体 10 的单面开口端设置, 用于固定所 述电芯 20。其包括 : 纵横设置的若干格挡条 31, 所述格挡条 31 之间形成若干个电芯容纳区 33, 所述电芯容纳区 33 。
18、的数量等于所述电芯 25 的个数, 所述电芯 25 穿过所述电芯容纳区 33 并设置于所述壳体 10 内。所述电芯容纳区 33 之间的格挡条 31 使得所述电芯 25 在置入 壳体 10 后, 各个所述电芯 25 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在所述锂电池模组工作时, 给单个所述 电芯 25 因热量而产生的膨胀留有空间, 不至于使多个所述电芯 25 之间产生挤压 ; 同时, 这 些间隙也构成了空气流动的通道, 利于多个所述电芯 25 自身进行散热, 从而降低所述锂电 池模组内部温度, 延长使用寿命。 0028 相应的, 结合图 3, 图 4 所示, 图 3 是图 1 中所示导电柱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 。
19、图 4 是 图 3 中所示的导电柱与电芯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9 相应的, 导电柱40, 所述导电柱40一体成型, 与所述电芯25电性连接, 构成所述锂 电池模组的输出电极。所述导电柱 40 包括 : 导电柱主体 41、 开设于所述导电柱主体 41 上 的电输出连接孔42、 从所述导电柱主体41上延伸出的导电连接柱43、 从所述导电连接柱43 延伸出的导电端子44、 及设置于所述导电柱主体41上, 用于和所述支架30连接的固定端子 45 ; 其中, 所述导电柱40通过所述电输出连接孔42与所述电芯25电性连接, 所述导电端子 44 匹配所述上盖 60 的通孔 61 设置, 以使所述导电柱 。
20、40 与外部连通, 进而输出所述电芯组 20 所携带的电量 ; 所述电输出连接孔 42 的数量没有具体限制, 依据所述锂电池模组的总体 输出电量做具体设置。 说 明 书 CN 103996884 A 5 4/6 页 6 0030 优选的, 述导电柱主体 41 的截面为具有三个圆角的三角形。 0031 优选的,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 所述导电柱主体 41 的截面为具有三个圆 角的等腰三角形, 所述电输出连接孔 42 开设于邻近所述等腰三角形底角的位置处 ; 所述导 电连接柱 43 邻近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设置, 其外部形状为从所述导电柱主体 41 垂直向上延 伸出的光滑圆柱体 ; 所述导电端。
21、子 44 为从所述导电连接柱 43 向上延伸出的螺纹 ; 所述固 定端子45包括一螺旋孔451, 所述螺旋孔451靠近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设置, 且设置于两 个所述电输出连接孔 42 之间 ; 所述固定端子 45 还包括一与所述螺旋孔 451 相适配的螺钉 453, 所述螺钉 453 穿过所述螺旋孔 451 将所述导电柱 40 固定在所述支架 30 上。 0032 相应的,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所述电输出连接孔 42 的数量为两个。需要 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未提及的其他实施方式中, 所述电输出连接孔 42 的个数, 可以依据实 际需求, 具体设定。 0033 相应的, 所述导电柱 40。
22、 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 所述 导电柱 40 由紫铜或海军铜材质制成。 0034 导电片 50, 所述导电片 50 用于串联和 / 或并联所述电芯 25。 0035 上盖 60, 所述上盖 60 与所述壳体 10 的开口相适配, 用于封闭所述壳体 10, 以与所 述壳体 10 形成一个密封的立方空间, 用于容纳电芯组 30, 导电柱 40 以及导电片 50。同时, 所述壳体 10 与上盖 60 形成也会构成电芯组 30、 导电柱 40 以及导电片 50 的外部屏障。以 使所述锂电池模组具有良好的绝缘安全性能。 0036 优选的, 所述上盖 60 上还开始一通孔 61,。
23、 所述通孔 61 的数量与所述导电柱 40 的 数量相同, 大小与所述导电柱 40 上的固定端子 45 相适配, 以在所述上盖 60 盖合于所述壳 体 10 后, 所述固定端子 45 穿过两个所述通孔 61 构成所述锂电池模组的两个输出端。 0037 相应的, 对所述壳体10和所述上盖60的材质没有特别要求, 只要满足制造其的材 质具有良好的绝缘安全性能即可, 例如 : PC +ABS 材质, 所述 PC 为英文 Polycarbonate 的缩 写, 翻译后的中文名称为 : 聚碳酸酯 ; 所述ABS为其英文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s 。
24、的缩写, 翻译后的中文名称为 : 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物。 0038 相应的, 结合图5, 图8所示,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芯组中电芯的排列示 意图 ; 图 8 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芯组中电芯的排列示意图。 0039 所述电芯组 20 包括至少一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所述电芯矩阵单元 21 包括至少一 个电芯对 23, 所述电芯对 23 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电芯 25。 0040 具体的, 所述电芯组 20 包括以 N 并联 M 串联连接的 NM 个电芯 25, 其中 N=1,2,3, M=2n, n=1,2,3 ; 所述电芯 25 设有两个电极 (251,253) 。
25、, 分别为正电极 251 和 负电极 253 ; 使四个电极呈一条直线排列的两个电芯 25 为一个电芯对 23, 四个电极按正极 251、 负极 253 依次排列, 且排列方向一致的 N 个电芯对 23 并列排布组成一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所述电芯矩阵单元 21 中电极 25 以 4 行 N 列方式排列, M/2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横向依 次排列, 并且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的电芯矩阵单元 21 的电极 25 排列方向相反。 0041 其中, 为了描述方便, 在图中定义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 行 ; 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为 1、 2、 3M/2。 0042 结合图 7。
26、, 图 10 所示, 图 7 为图 7 是图 6 中所示的导电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 图 10 是图 9 中所示的导电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3996884 A 6 5/6 页 7 0043 所述导电片50包括第一导电片51和第二导电片53, 所述第一导电片51连接单个 电芯矩阵单元 21 中的第二、 第三行电极 (251, 253) , 所述第二导电片 53 使相邻电芯矩阵单 元 21 串联连接 ; 第 1 个所述电芯矩阵单元 21 和第 M/2 个所述电芯矩阵单元 21 的第四行电 极 (251, 253) 与导电柱 40 直接接触连接。 0044 优选的, 在本发明的。
27、具体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导电片51和所述第二导电片53的 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所述第一导电片 51 上对称设置有两排电极连接孔 511, 所述两排电极 连接孔 511 分别邻近所述第一导电片 51 的两相对平行边 ; 所述第二导电片 53 上设置有沿 其纵长方向排列的一排电极连接孔 511。 0045 所述第一导电片 51 的两排电极连接孔 511 之间还开设一通透窗 513。当然, 在其 他实施方式中, 也可以省略所述通透窗 513, 仅在所述第一导电片 51 上开设电极连接孔。 0046 优选的, 所述通透窗513的数量等于所述电芯单元23的数量之和减1, 当所述第一 导电片 51 与所。
28、述电芯组 20 连接时, 所述通透窗 513 处于相邻两组电芯对 23 之间。 0047 相应的,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在所述电芯 25 的数量一定的前提下, 根据 所述电芯25的排列方式, 通过所述导电片50串联和/或并联所述电芯25, 可以得到所述电 芯组 20 不同的电能输出规格, 且这些不同排列方式的电芯组 20 的输出电极始终处于同一 位置, 为同一外形结构锂电池模组进行多规格大电流输出提供了基础。以下将列举两个具 体实施方式以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8 相应的, 结合图6所示,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芯组中电芯与导电片和导 电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
29、施方式中, 所述电芯组 20 包括以 2 并联 8 串联连接的 16 个电芯 25 ; 每个电芯 25 设有正电极 251 和负电极 253。具体的, 所述电芯组 20 包含 4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4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横向排布且第 1 个、 第 3 个电芯矩阵单 元 21 中电极 (251,253) 排列方向与第 2 个, 第 4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中电极 (251,253) 排列 方向相反。每个所述电芯矩阵单元 21 包括正电极、 负电极排列方向一致, 且并列排布的两 个电芯对 23 ; 每个所述电芯对 23 包括四个电极 (251,253) 呈一条直线排列的两个电芯 25 。
30、; 且四个电极 (251,253) 按正电极、 负电极依次排列, 即顺序依次为正电极、 负电极、 正电极、 负电极。 0049 相应的, 一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包含 4 个电芯 25, 所述电芯矩阵单元 21 的电极 (251,253) 构成了 42 的矩阵。 0050 所述第一导电片 51 包括分别设置于其 4 个角上的 4 个电极连接孔 511, 及设置于 4 个电极连接孔之间中心位置的通透窗 513。所述第二导电片 53 包括沿其纵长方向顺序排 列的 4 个电极连接孔 511。 0051 相应的, 每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的第二行和第三行电极 (251,253) 通过第一导电片 51 。
31、连接, 第一导电片 51 实现了电芯矩阵单元 21 内电芯 25 的二并联二串联连接。第 1 个、 第 2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的第一行电极 (251,253) 、 第 3 个、 第 4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的第一 行电极 (251,253) 以及第 2 个、 第 3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的第四行电极 (251,253) 通过所述 第二导电片 53 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片 53 实现了 4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间的串联连接。以此 构成了 16 个电芯 25 的二并联八串联方式连接。第 1 个、 第 4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的第四行 电极 (251,253) 与所述导电柱 40 连接,。
32、 构成了锂电池模组的输出电极。 0052 相应的, 结合图9所示,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芯组中电芯与导电片和导 说 明 书 CN 103996884 A 7 6/6 页 8 电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 所述电芯组 20 包括以 4 并联 4 串联连接的 16 个电芯 25 ; 每个电芯 25 设有正电极 251 和负电极 253。具体的, 所述电芯组 20 包含 2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2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横向排布且电极 (251,253) 排列方向相 反。每个所述电芯矩阵单元 21 包括正电极、 负电极排列方向一致, 且并列排布的 8 个电芯 对 。
33、23 ; 每个所述电芯对 23 包括四个电极 (251,253) 呈一条直线排列的两个电芯 25 ; 且四个 电极 (251,253) 按正电极、 负电极依次排列, 即顺序依次为正电极、 负电极、 正电极、 负电极。 0053 相应的, 一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包含 8 个电芯 25, 所述电芯矩阵单元 21 的电极 (251,253) 构成了 44 的矩阵。 0054 所述第一导电片包括两排共 8 个电极连接孔, 以及设置于所述两排电极连接孔之 间的 3 个通透窗。当所述第一导电片 51 与所述电芯组 20 连接时, 3 个所述通透窗 513 分别 处于相邻两组电芯对23之间 ; 所述第二导。
34、电片53具有两种规格, 一种规格包括沿其纵长方 向顺序排列的 4 个电极连接孔 511, 另一种包括沿其纵长方向顺序排列的 8 个电极连接孔 511。 0055 相应的, 每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的第二行和第三行电极 (251,253) 通过第一导电片 51 连接, 第一导电片 51 实现了电芯矩阵单元 21 内电芯 25 的 4 并联二串联连接。第 1 个、 第 2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的第一行电极 (251,253) 、 第 3 个、 第 1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的第四 行电极 (251,253) 以及第 2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的第四行电极 (251,253) 通过所述第二导 电片。
35、 53 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片 53 实现了 2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间的串联连接。以此构成了 16 个电芯 25 的四并联四串联方式连接。第 1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的第四行电极 (251,253) 中的第 1 个和第 2 个, 以及第 2 个电芯矩阵单元 21 的第四行电极 (251,253) 中的第 3 个和 第 4 个与所述导电柱 40 连接, 构成了锂电池模组的输出电极。 0056 上述两个具体实施方式仅以 16 电芯的锂电池模组为例, 提供了二并八串或者四 并四串的连接方式, 而通过本发明的电芯排列及导电柱可以获得更多规格的大电流输出的 高兼容锂电池模组, 例如 : 24 电芯。
36、的锂电池模组, 所述 24 电芯的锂电池模组以二并十二串、 四并六串或者六并四串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等等, 在此不再继续赘述。 005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锂电池模组是一种大电流输出的高兼容锂电池模组, 整 个锂电池模组外部结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 将锂电池模组输出电极固定在相同位置, 通过 变换其内部电芯的位置, 以及提供不同规格的导电片连接所述电芯, 可以提供不同规格的 电气输出 ; 同时, 通过新的导电片及导电柱结构, 使所述导电柱与电芯的电极, 以及各个电 芯的电极之间不采用连接线而直接连接, 实现锂电池模组的低电压大电流输出。 0058 所述低电压为 16V 或 24V , 所述大。
37、电流为 500A, 当然, 也可以通过上述结构的连接 方式实现其他规格的电压电流输出, 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59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 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 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60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 明, 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 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996884 A 8 1/5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96884 A 9 2/5 页 10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96884 A 10 3/5 页 11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96884 A 11 4/5 页 12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96884 A 12 5/5 页 13 图 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96884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