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一种油麦兼用型播种机.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4874679
  • 上传时间:2018-11-20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3.13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76952.4

    申请日:

    2012.10.08

    公开号:

    CN103416124A

    公开日:

    2013.12.0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B 49/06申请公布日:2013120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B 49/06申请日:20121008|||公开

    IPC分类号:

    A01B49/06

    主分类号:

    A01B49/06

    申请人:

    华中农业大学

    发明人:

    廖庆喜; 杨松; 黄海东; 田波平; 舒彩霞; 丁幼春; 廖宜涛; 汲文峰

    地址: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张红兵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油麦兼用型播种机,属于农业机械中播种机技术领域。其特征包括:前开沟犁组合,后开沟犁组合,地轮总成,主机架组合,旋耕刀辊组合,悬挂架组合,中央齿轮箱总成,肥箱总成,负压总管,正压总管,风泵总成,右排种器总成,左排种器总成,中间过渡轴组合,副机架组合,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双圆盘开沟器,镇压辊组合。所述播种机功能齐全,一次作业可同时完成旋耕、灭茬、开沟、高效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项工序。所述播种机适用范围广泛,不仅能够适应旱地作业,也能满足稻茬田播种农艺要求。本发明使用方便、性能可靠、作业效率高,既能实现油菜精量播种,其亦能实现对小麦等农作物的直播。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油麦兼用型播种机,包括前开沟犁组合(1),后开沟犁组合(2),左右两个旋耕刀辊组合(5),悬挂架组合(6),中央齿轮箱总成(7),负压总管(9),正压总管(10),风泵总成(11),右排种器总成(12),左排种器总成(13),中间过渡轴组合(14),镇压辊组合(18),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地轮总成(3),副机架组合(15),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6),双圆盘开沟器(17),肥(种)箱总成(8)和主机架组合(4);所述的主机架组合(4)包括前梁(22)、后梁(23)、左右两个主侧板(20)、平土板(24)及前开沟犁固定架(19)和后开沟犁固定架(21),两根前梁(22)和后梁(23)与两个主侧板(20)连接成一体,前开沟犁固定架(19)、后开沟犁固定架(21)分别安装在两个主侧板(20)的前方和后方,平土板(24)固定在后梁(23)的后方;中央齿轮箱总成(7)固定在两根前梁(22)的中间;悬挂架组合(6)固定在主机架组合(4)的前梁(22)和后梁(23)上;左右两个旋耕刀辊组合(5)均位于前梁(22)下方,并通过中央齿轮箱总成(7)连接成一体,左侧的旋耕分刀辊组合(5)与左侧主侧板(20)连接固定,右侧的旋耕分刀辊组合(5)与右侧主侧板(20)连接固定;所述的地轮总成(3)包括地轮(25)、地轮支臂(26)、地轮轴组合(27)、超越离合器(29)、动力输入链轮(28)、变向齿轮箱(30)、中间传动链轮(31)和地轮连接卡(32),所述的地轮连接卡(32)与前梁(22)固定连接,地轮支臂(26)与悬挂架组合(6)固定连接;所述的前开沟犁组合(1)与前开沟犁固定架(19)连接;所述的后开沟犁组合(2)与后开沟犁固定架(21)连接;所述的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6)安装在左右主侧板(20)的内侧并位于平土板(24)的后方;所述的双圆盘开沟器(17)均布安装在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6)的后方;所述的镇压辊组合(18)固定在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6)的后方;所述的风泵总成(11)位于中央齿轮箱总成(7)的正上方,并与中央齿轮箱总成(7)连接固定;所述的肥(种)箱总成(8)包括排肥链轮(37)、排种量调节装置(38)、肥箱总体(39)、肥箱侧板(40)、排肥量调节装置(41)、排种链轮(42)和中间隔板(43),肥(种)箱总成8位于主机架组合(4)的上方;所述的中间过渡组合(14)连接固定在后梁(23)的正上方且位于左右主侧板(20)的内侧;所述的副机架组合(15)包括副机架支臂(33)、副机架横梁(34)、负压分配管(35)和正压分配管(36),所述的副机架组合(15)通过副机架支臂(33)安装在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6)的上方;所述的左排种器总成(13)安装在副机架横梁(34)的左侧,所述的右排种器总成(12)安装在副机架横梁(34)的右侧。所述的负压总管(9)的两端分别与风泵总成(11)和负压分配管(35)连接,所述的正压总管(10)的两端分别与风泵总成(11)和正压分配管(36)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麦兼用型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轮总成(3)为两套,其左右安装在前梁(20)的前方,其上下位置可调。

    3.  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新型油麦兼用型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越离合器(29) 安装在变向齿轮箱(30)的输出轴上,将地轮总成(3)的动力分两路并联输入中间过渡轴组合(14)。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油麦兼用型播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中播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旋耕、灭茬、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油麦兼用型播种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油菜、小麦等作物的机械化种植程度不同,小麦的机械化种植程度远高于油菜。对于前茬作物秸秆覆盖量少的旱地区,小麦机械化播种效果良好;而对于秸秆覆盖量大的旱地区及稻麦轮作区,小麦机械化种植存在机具易堵塞、通过性能差、播种易断苗等现象,从而影响播种质量和播种效率。另外,目前的小麦机械化播种大多不能开畦沟,而单独进行开沟作业势必会增加播种成本。国内对于油菜的种植仍以人工移栽或先人工溜种、撒播后间苗、定苗的传统种植模式为主,人工种植模式虽能通过后期的间苗、定苗保证播种质量,但其旋耕、灭茬、施肥、开沟等工序独立进行,劳动成本高,作业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从而制约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而国内油菜机械化直播,不仅存在种子破损和型孔堵塞两大技术难题,而且其难以实现精量播种,后期作业成本高。 
    近年来,国内的多功能播种机大多适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少见高质量的油菜、小麦兼用型多功能联合播种机械。针对上述小麦、油菜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出一种经济适用、高质高效的新型油麦兼用型播种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集旋耕、灭茬、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工序于一体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高质量、多用途播种机,其可实现精量播种油菜或条播小麦等多种农作物。 
    本发明针对小麦播种,一次作业可完成旋耕、灭茬、开畦沟和种沟、施肥、播种、覆土、仿行镇压等工序,可实现小麦种植的行距、种深、肥量、肥深、播量等农艺要求,克服了传统小麦播种机适用局限性缺陷。 
    本发明针对油菜播种,一次作业可完成旋耕、灭茬、开畦沟和种沟、施肥、播种、覆土、仿行等工序,可实现油菜种植的行距、株距、播量、种深、肥量、肥深、种肥间距等农艺要求从而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油麦兼用型播种机,包括前开沟犁组合1,后开沟犁组合2,左右两个旋耕刀辊 组合5,悬挂架组合6,中央齿轮箱总成7,负压总管9,正压总管10,风泵总成11,右排种器总成12,左排种器总成13,中间过渡轴组合14,镇压辊组合18,它还包括地轮总成3,副机架组合15,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6,双圆盘开沟器17,肥(种)箱总成8和主机架组合4。所述的主机架组合4包括前梁22、后梁23、左右两个主侧板20、平土板24及前开沟犁固定架19和后开沟犁固定架21,两根前梁22和后梁23与两个主侧板20连接成一体,前开沟犁固定架19、后开沟犁固定架21分别安装在两个主侧板20的前方和后方,平土板24固定在后梁23的后方;中央齿轮箱总成7固定在两根前梁22的中间;悬挂架组合6固定在主机架组合4的前梁22和后梁23上;左右两个旋耕刀辊组合5均位于前梁22下方,并通过中央齿轮箱总成7连接成一体,左侧的旋耕分刀辊组合5与左侧主侧板20连接固定,右侧的旋耕分刀辊组合5与右侧主侧板20连接固定;所述的地轮总成3包括地轮25、地轮支臂26、地轮轴组合27、超越离合器29、动力输入链轮28、变向齿轮箱30、中间传动链轮31和地轮连接卡32,所述的地轮连接卡32与前梁22固定连接,地轮支臂26与悬挂架组合6固定连接(地轮总成3为两套,其左右安装在前梁20的前方,其上下位置可调);所述的前开沟犁组合1与前开沟犁固定架19连接;所述的后开沟犁组合2与后开沟犁固定架21连接;所述的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6安装在左右主侧板20的内侧并位于平土板24的后方;所述的双圆盘开沟器17均布安装在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6的后方;所述的镇压辊组合18固定在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6的后方;所述的风泵总成11位于中央齿轮箱总成7的正上方,并与中央齿轮箱总成7连接固定;所述的肥(种)箱总成8包括排肥链轮37、排种量调节装置38、箱体39、肥箱侧板40、排肥量调节装置41、排种链轮42和中间隔板43,肥(种)箱总成8位于主机架组合4的上方;所述的中间过渡组合14连接固定在后梁23的正上方且位于左右主侧板20的内侧;所述的副机架组合15包括副机架支臂33、副机架横梁34、负压分配管35和正压分配管36,所述的副机架组合15通过副机架支臂33安装在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6的上方;所述的左排种器总成13安装在副机架横梁34的左侧,所述的右排种器总成12安装在副机架横梁34的右侧。所述的负压总管9的两端分别与风泵总成11和负压分配管35连接,所述的正压总管10的两端分别与风泵总成11和正压分配管36连接。 
    所述的超越离合器29安装在变向齿轮箱30的输出轴上,将地轮总成3的动力分两路并联输入中间过渡轴组合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新型油麦兼用型播种机可实现油菜精量联合播种,一次作业可同时完成旋耕、灭茬、开畦沟、施肥、精量播种、覆土等工序。 
    2、本新型油麦兼用型播种机可实现小麦联合播种,一次作业可同时完成旋耕、灭茬、开种沟或畦沟、施肥、播种、覆土、仿行镇压等工序。 
    3、本新型油麦兼用型播种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既可在旱地作业,也能在稻茬田作业,其生产效率高、作业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油麦兼用型播种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地轮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4:是副机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双圆盘开沟器及其固定梁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肥(种)箱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7:是油麦兼用型播种机传动系统示意图。 
    图中编号:1.前开沟犁组合,2.后开沟犁组合,3.地轮总成,4.主机架组合,5.旋耕刀辊组合,6.悬挂架组合,7.中央齿轮箱总成,8.肥(种)箱总成,9.负压总管,10.正压总管,11.风泵总成,12.右排种器总成,13.左排种器总成,14.中间过渡轴组合,15.副机架组合,16.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7.双圆盘开沟器,18.镇压辊组合,19.前开沟犁固定架,20.主侧板,21.后开沟犁固定架,22.前梁,23.后梁,24.平土板,25.地轮,26.地轮支臂,27..地轮轴组合,28.动力输入链轮,29.超越离合器,30.变向齿轮箱,31.中间传动链轮,32.地轮连接卡,33.副机架支臂,34.副机架横梁,35.负压分配管,36.正压分配管,37.排肥链轮,38.排种量调节装置,39.箱体,40.肥箱侧板,41.排肥量调节装置,42.排种链轮,43.中间隔板,44.排种轴,45.排种器,46.排肥轴,47.排肥器。 
    具体实施方案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由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油麦兼用型播种机的设计,包括前开沟犁组合1,后开沟犁组合2,主机架组合4,左右两个旋耕刀辊组合5,悬挂架组合6,中央齿轮箱总成7,负压总管9,正压总管10,风泵总成11,右排种器总成12(专利号200620172781.3),左排种器总成13,中间过渡轴组合14,镇压辊组合18,地轮总成3,副机架组合15,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6,双圆盘开沟器17,肥(种)箱总成8;主机架组合4包括前梁22、后梁23、左右两个主侧板20、平土板24及前开沟犁固定架19和后开沟犁固定架21,两根前梁22和后梁23与两个主侧板20连接成一体,前开沟犁固定架19、后开沟犁固定架21分别安装在两个主侧板20的前方和后方,平土板24固定在后梁20的后方(见图2);中央齿轮箱总成7固定在两根前梁22的中间;悬挂架组合6固定在主机架组合4的前梁22和后梁23上;左右两个旋耕刀辊组合5均位于前梁22下方,并通过中央齿轮箱总成7连接成一体,左侧的旋耕分刀辊组合5与左侧主侧板20连接固定,右侧的旋耕分刀辊组合5与右侧主侧板20连接固定;所述的地轮总成3包括地轮25、地轮支臂26、地轮轴组合27、超越离合器29、动力输入链轮28、变向齿轮箱30、中间传动链轮31和地轮连接卡32(见图3),所述的地轮 连接卡32与前梁22固定连接,地轮支臂26与悬挂架组合6固定连接;所述的前开沟犁组合1与前开沟犁固定架19连接;所述的后开沟犁组合2与后开沟犁固定架21连接;所述的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6(见图5)安装在左右主侧板20的内侧并位于平土板24的后方;所述的双圆盘开沟器17均布安装在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6的后方(见图5);所述的镇压辊组合18固定在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6的后方;所述的风泵总成11位于中央齿轮箱总成7的正上方,并与中央齿轮箱总成7连接固定;所述的肥(种)箱总成8包括排肥链轮37、排种量调节装置38、箱体39、肥箱侧板40、排肥量调节装置41、排种链轮42和中间隔板43(见图6),肥(种)箱总成8位于主机架组合4的上方;所述的中间过渡组合14连接固定在后梁23的正上方且位于左右主侧板20的内侧;所述的副机架组合15包括副机架支臂33、副机架横梁34、负压分配管35和正压分配管36(见图4),所述的副机架组合15通过副机架支臂33安装在双圆盘开沟器固定梁组合16的上方;所述的左排种器总成13安装在副机架横梁34的左侧,所述的右排种器总成12安装在副机架横梁34的右侧;所述的负压总管9的两端分别与风泵总成11和负压分配管35连接,所述的正压总管10的两端分别与风泵总成11和正压分配管36连接。 
    本发明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的新型油麦兼用型播种机用于播种小麦时,一次可播种8行小麦。播种前,卸除副机架组合、左排种器总成、右排种器总成,配装8套双圆盘开沟器,并将肥(种)箱总成中的中间隔板垂直放置以分离种子及肥料。根据不同耕作环境,调整前开沟犁组合、后开沟犁组合的开沟深度和角度,调整旋耕深度使左右两个旋耕刀辊组合的耕深在100mm左右,调整地轮总成的安装位置,调整排种量调节装置、排肥量调节装置使其满足农艺要求。地轮总成共两套安装于主梁前方,左侧、右侧各一套,用于驱动中间过渡轴组合,动力通过中间过渡轴组合分两路输出,一路动力经排肥链轮传递给排肥轴以驱动排肥器进行排肥,另一路动力经排种链轮传递给排种轴以驱动排种器进行排种。播种时,拖拉机牵引播种机前进并由万向节向中央齿轮箱总成传递动力。行走过程中,左右两套前开沟犁组合、后开沟犁组合共同作用开出两侧畦沟;中央齿轮箱总成驱动旋耕刀辊组合旋耕灭茬;地轮总成驱动排肥器、排种器进行排肥、排种;镇压辊组合实现仿行镇压,从而完成新型油麦兼用型播种机在播种小麦时的旋耕、灭茬、覆土、开畦沟和种沟、施肥、播种、仿行镇压等功能。 
    本实施例的新型油麦兼用型播种机用于播种油菜时,一次可播种6行油菜籽。播种前,卸除镇压辊组合,配装6套双圆盘开沟器,调整排肥量调节装置使其满足农艺要求,并将肥(种)箱总成中的中间隔板卸除或倾斜放置以增大肥箱容积。地轮总成将动力经由动力输入链轮、中间传动链轮、变向齿轮箱和超越离合器传递给中间过渡轴组合,中间过渡轴组合将动力分两路输出,一路动力经排肥链轮传递给排肥轴以驱动排肥器进行排肥,另一路动力分别用于驱动左排种器总成和右排种器总成。播种时,拖拉机牵引播种机前进并由输出轴向中 央齿轮箱总成传递动力。行走过程中,左右两套前开沟犁组合、后开沟犁组合共同作用开出两侧畦沟;中央齿轮箱总成驱动旋耕刀辊组合旋耕灭茬,同时驱动风泵总成;地轮总成驱动排肥器和左排种器总成、右排种器总成进行排肥、排种,从而实现新型油麦兼用型播种机在播种油菜时的旋耕、灭茬、覆土、开沟、施肥、精量播种等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油麦兼用型播种机是一种多功能、兼用型播种机,其既能播种油菜籽,又可播种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一次作业可完成旋耕、灭茬、开沟、覆土、施肥、播种、仿行镇压等多项工序。本发明对土壤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仅能够适应大量秸秆覆盖的旱地区作业,也能适应留茬稻板田的油菜、小麦精量播种,其整地作业质量高、灭茬能力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而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同等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

    关 键  词:
    一种 油麦 兼用 播种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油麦兼用型播种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87467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