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可伸缩通电软管.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4869967
  • 上传时间:2018-11-20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511.6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62456.8

    申请日:

    2013.08.13

    公开号:

    CN103413601A

    公开日:

    2013.11.2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B 7/06申请公布日:2013112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B 7/06申请日:20130813|||公开

    IPC分类号:

    H01B7/06; H01B7/17; H01B7/18; H01B7/22

    主分类号:

    H01B7/06

    申请人:

    金华市春光橡塑软管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正明; 张文永; 吴剑凯

    地址:

    321017 浙江省金华市金磐开发区安文路42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伸缩通电软管,属于软管技术领域。该软管包括支撑件、包覆件和至少两根导线,支撑件由沿软管长度方向螺旋盘绕的筋条构成,包覆件由以支撑件为骨架同向盘绕的片状软塑料条构成,片状软塑料条的截面中部具有将至少两根导线包围在其中的包容腔,且截面两侧分别延伸出左翼和右翼,包覆件盘绕后相邻的左翼和右翼边缘密封结合;当软管处于收缩状态时,相邻的左翼和右翼相互折叠,形成位于支撑骨架内的内螺旋折叠壁。本发明不仅保持了现有伸缩软管自如轻松伸缩的功能,并且由于包覆件均匀置于螺旋形支撑骨架间并折叠于支撑骨架内,因此具有不易磨损、容易清理等显著优点,并且获得了有效的双层保护,使通电更为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伸缩通电软管,包括支撑件、包覆件和至少两根导线,所述支撑件由沿所述软管长度方向螺旋盘绕的筋条构成,所述包覆件由以支撑件为骨架同向盘绕的片状软塑料条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软塑料条的截面中部具有将至少两根导线包围在其中的包容腔,且截面两侧分别延伸出左翼和右翼,包覆件盘绕后相邻的左翼和右翼边缘密封结合;当所述软管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相邻的左翼和右翼相互折叠,形成位于所述支撑骨架内的内螺旋折叠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通电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容腔位于螺旋盘绕的相邻两筋条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通电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容腔将两根导线及筋条均包围在其中。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伸缩通电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导线分别位于作为支撑件和信号线的筋条两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通电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容腔将两根导线及相邻两筋条之一包围在其中。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可伸缩通电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由金属内芯和包覆在内芯外的保护层构成,所述导线外包裹绝缘层。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可伸缩通电软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伸缩软管,尤其是一种可伸缩通电软管,属于软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伸缩塑料软管,由包覆有塑料的钢丝的线筋作为骨架,软质塑料作为软管外层经由缠绕工艺组合制成,通常只具有伸缩功能。 
    检索发现,专利号为US7735523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伸缩通电软管,该软管包括支撑件、包覆件、一组导线,支撑件由条状材料沿长轴方向具有间隔盘绕形成,包覆件由热塑性材料覆盖间隔和部分支撑件构成,并在间隔区域朝外折叠,导线位于热塑材料层之间。其优点是在不影响软管原有柔韧伸缩性能的前提下,妥善解决了软管一端向另一端的供电问题,从而可以满足借助软管向动力源供电的吸尘器等产品的使用需求。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都存在明显的缺点:一是包覆件在间隔区域朝外折叠,因此使用中容易被磨损;二是折叠处藏污纳垢,很难清理;三是多线导体外层的包覆体,壁厚受伸缩功能限制,存在短路风险。此外,现有技术的结构只具有低功率的通电功能,例如支撑件由两条镀铜钢丝作为通电导体等,当用于较大功率通电时,无法满足安全标准的要求。 
    申请号为200920045797.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伸缩通电软管,该软管包括软管体,所述软管体的管壁形成向内凹陷的螺旋状沟槽,所述相邻沟槽之间的管壁内安置有螺旋状的导线。该实用新型在妥善解决了向软管端头用电器具供电问题的同时,保持了 软管原有的可伸缩性,以及柔韧、弯曲等特性。然而该软管采用铜包钢的支撑件,只能作为信号的低压电,依然难以满足实际供电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伸缩自如、并且包覆件不易磨损、容易清理的可伸缩通电软管。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可通电伸缩软管包括支撑件、包覆件和至少两根导线,所述支撑件由沿所述软管长度方向螺旋盘绕的(通常为包铜钢丝或钢丝)筋条构成,所述包覆件由以支撑件为骨架同向盘绕的片状软塑料条构成,所述片状软塑料条的截面中部具有将至少两根导线包围在其中的包容腔,且截面两侧分别延伸出左翼和右翼,包覆件盘绕后相邻的左翼和右翼边缘密封结合;当所述软管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相邻的左翼和右翼相互折叠,形成位于所述支撑骨架内的内螺旋折叠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保持了现有伸缩软管自如轻松伸缩的功能,并且由于包覆件均匀置于螺旋形支撑骨架间并折叠于支撑骨架内,因此具有不易磨损、容易清理等显著优点。此外,本发明可以将二根或三根以上的电线或镀(包)铜钢丝包覆成用于支撑和通电的支撑骨架,并且在原具有电线保护层外再次包覆热塑性材料,从而获得了有效的双层保护,使通电更为安全可靠。 
    进一步,所述包容腔位于螺旋盘绕的相邻两筋条之间。 
    进一步,所述包容腔将两根导线及筋条均包围在其中。 
    进一步,所述两根导线分别位于作为支撑件和信号线的筋条两侧。 
    进一步,所述包容腔将两根导线及相邻两筋条之一包围在其中。 
    进一步,所述筋条由金属内芯和包覆在内芯外的保护层构成,所 述导线外包裹绝缘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可伸缩通电软管如图1、2所示,包括支撑件1、包覆件2和两根导线3,支撑件1由沿软管长度方向螺旋盘绕的包铜钢丝筋条构成。包覆件2由以支撑件1为骨架同向盘绕的片状软塑料条构成,该片状软塑料条的截面中部具有将两根导线3包围在其中的包容腔2—3,包容腔2—3位于螺旋盘绕的相邻两筋条之间,其截面两侧分别延伸出左翼2—1和右翼2—2。导线3包裹有绝缘层3—1。包覆件2盘绕后相邻的左翼2-1和右翼2—2边缘密封结合。当软管处于收缩状态时,相邻的左翼2—1和右翼2—2相互折叠,形成位于支撑骨架内的内螺旋折叠壁。包铜钢丝筋条构成的支撑件1可以同时作为信号线。筋条由金属内芯和包覆在内芯外的保护层1-1构成,这样,有助于金属内芯防腐,并可借助金属内芯传输电信号。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可伸缩通电软管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基本结构类似,其区别在于,包容腔2—3将两根导线3及筋条均包围在其中。两根导线3分别位于作为支撑件1和信号线的筋条两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可伸缩通电软管如图4所示,其基本结构也与实施例 一类似,区别在于,包容腔2—3将两根导线3及相邻两筋条之一包围在其中。 
    归纳起来,上述实施例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不仅保持了伸缩软管的自如轻松伸缩,而且由于包覆件折叠于支撑骨架内,因此不易磨损、外表容易清理。 
    2)可将二根以上的电线或镀(包)铜钢丝包覆于支撑骨架间的包容腔内,从而在原有电线保护层外形成有效的双层保护,使通电更为安全可靠,切实满足IEC和UL等标准。 
    3)工艺切实可行,成本经济。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包容腔内可以包覆有三条甚至更多的可通电导线;再如,相邻两筋条可以是同一螺旋线的相邻关系,也可以是两条螺旋线(即类似双头螺纹)的相邻关系。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伸缩 通电 软管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可伸缩通电软管.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86996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