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pdf(3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0786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1.15 CN 103507862 A (21)申请号 201310424675.4 (22)申请日 2013.09.18 B62D 25/12(2006.01) (71)申请人 张清华 地址 430033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沿河大道 江山如画 1 期 5 栋 2103 室 (72)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54) 发明名称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57) 摘要 一种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本发明所要解决 的技术问题是 : 使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外透明 盒体在日常使用和拆装中, 其内部各连接部件之 间的连接紧密、 牢固、。
2、 无缝、 无损伤。技术方案是 : 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和边框外侧的边缘的 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 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 接装置 ; 设置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的 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并 设置有内壳折弯边、 边框折弯边、 弹性材料等结 构增加密封效果 ; 内层壳体、 外层壳体的局部有 若干个镂空 ; 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相互连 接、 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宽度在 0.8cm 至 10cm 之间 ; 在边框的外围面上和外层壳体的外侧面上 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9 页 附图 11 页 (19)中华人民。
3、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9页 附图1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07862 A CN 103507862 A 1/2 页 2 1. 一种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它包括有壳体、 外透明盒体、 立体装饰物和外镶件 ; 壳体包括有内层壳体、 外层壳体, 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为板状材料, 内层壳体设置在 外层壳体的内侧, 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为边缘相互连接、 中间部分保持一定距离的中空结 构 ; 外透明盒体位于外层壳体的外侧, 外透明盒体是一个外侧方向为透明的空心盒体, 外 透明盒体包括有外透明材料层、 若干个边框、 内壳, 外透明材料层、 边框、 内。
4、壳的相互连接构 成外透明盒体的形状, 外透明材料层和内壳为板状材料, 外透明材料层位于内壳的外侧方 向, 若干个边框首尾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形, 外透明材料层的外侧表面光滑, 外透明材料层为 透明或半透明 ; 立体装饰物设置在外透明盒体内, 立体装饰物的内侧与内壳的外侧连接固定, 外镶件 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外侧, 外镶件的内侧与外透明材料层的外侧连接固定 ; 它还包括有连接固定装置, 连接固定装置设置在内层壳体的内侧面上, 内层壳体通过 连接固定装置与汽车的主体或后备门开合连杆连接固定 ; 其特征在于 : 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和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 合、 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
5、装置, 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通过不可拆连接装置与边框外侧的 边缘连接固定 ; 设置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边框内侧的端面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内壳的外侧连接固定 ; 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 性 ; 在外层壳体的外侧面、 内壳的内侧设置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 置, 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 ; 在内壳的内侧与外层壳体的外侧之间的局部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 的弹性。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其特征在于 : 内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
6、 镂空, 在与镂空部位相对应位置的外层壳体设置有通孔, 在外层壳体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可 拆装连接装置, 外层壳体内侧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通过通孔与内壳的内侧连接, 并通过 通孔可以人为控制可拆装连接装置的拆装。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其特征在于 : 外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 镂空, 在镂空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 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的镂空部分 的边缘连接固定, 在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镂空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 装连接装置, 内壳的内侧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的外侧连接固定。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其特征在于。
7、 : 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 缘相互连接、 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宽度在 0.8cm 至 10cm 之间, 在内壳壳体与外层壳体的 边缘重叠的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 在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内壳壳体与 外层壳体的边缘重叠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内壳通过这些可拆 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连接固定。 5. 如权利要求 1-4 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其特征在于 : 不可拆 连接装置为粘连材料, 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和螺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07862 A 2 2/2 页 3 6. 如权利要求 1-4 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
8、后备门立体壳体, 其特征在于 : 内壳的 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 内壳的横截面成为 U 形, 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 0.8cm 至 3cm, 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 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外围方向, 边框内侧的边缘、 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 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 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 性。 7. 如权利要求 1-4 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其特征在于 : 内壳的 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
9、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 内壳的横截面成为 U 形, 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 0.8cm 至 3cm, 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 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内围方向, 边框内侧的边缘、 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 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 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 性。 8. 如权利要求 1-4 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其特征在于 : 内壳的 边缘向内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 内壳的横截面成为 U 形, 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 。
10、0.8cm 至 3cm, 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 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内围方向, 边框内侧的边缘、 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 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 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 性。 9. 如权利要求 1-4 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其特征在于 : 边框内 侧的边缘向外围方向沿内壳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边框折弯边, 边框折弯边的横 截面的宽度为 0.8cm 至10cm, 边框折弯边的内侧与内壳边缘的外侧相互契合, 边框折弯边 在内壳的外侧方向, 。
11、内壳边缘的外侧、 边框折弯边的内侧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 置, 内壳边缘的外侧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折弯边的内侧连接固定 ; 在内壳的边缘和边框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其特征在于 : 在边框的外围面上和外层 壳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可拆装连接装置的一侧与边框的外围 面连接固定, 可拆装连接装置的内侧与外层壳体的外侧连接固定, 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 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07862 A 3 1/19 页 4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技术领域 0。
12、001 本发明描述的汽车后备门, 又称后备箱、 后尾箱、 行李箱等, 它位于汽车的尾部, 可 以自由开合, 常与车窗、 尾灯设计成一个整体, 是汽车存取货物、 进出人员、 敞篷汽车放置顶 棚的通道。 汽车的后备门的开合一般为单侧开合, 在某些车型中, 将汽车的后备门设计成左 右对开或上下对开的方式来开合。 本发明涉及后备门的壳体, 是指后备门除去尾灯、 车窗、 车锁、 公安机关登记号牌、 轮 胎、 轮胎支架、 与汽车相连接的连接装置、 内饰板等附属零部件后, 形成汽车后备门的整体 构架的壳体部分 ; 特别是涉及设置有外透明盒体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背景技术 0002 在公开的专利文件中, 尚。
13、未搜索到专门针对汽车后备门的壳体结构的相关专利文 献。目前, 汽车后备门的壳体结构有 2 种方式 :(1) 、 双层中空结构, 即双层板材的边缘部分 相互连接、 中间部分保持一定距离以形成中空的结构, 部分车型的内层的板材局部有镂空, 且镂空部分的板材向外层板材凸起并连接固定 ;(2) 、 框架 + 外板的结构, 即内侧部分是若 干个支撑杆组合成框架结构, 在框架的外侧设置有板状材料作为外壳。这 2 种结构的外观 的视觉效果都只能产生 2 维的平面或曲面, 难以产生立体的视觉效果。 0003 在尚未公开的专利文件中,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331324、 专利名称为 “一种 由内、 。
14、外层壳体组成壳体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 , 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329540、 专利名 称为一种以外层壳体为内壳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 , 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329790、 专 利名称为 “一种以框架为壳体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 , 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330618、 专利名称为 “一种以框架、 外层壳体组成壳体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 , 专利申请号 为 2013102329409、 专利名称为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侧透明盒体” , 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590687、 专利名称为 “向尾灯延伸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材料层” , 专利 申请号为。
15、 2013102590278、 专利名称为 “向车窗延伸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材 料层” , 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889434、 名称为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立体装饰物” , 专利 申请号为 2013102895971、 名称为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立体装饰物” , 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928227、 名称为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镶件” 等专利, 构成了汽车后备门立体壳 体的专利池。其中在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329409、 专利名称为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 侧透明盒体” 中描述的外侧透明盒体即为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专利池中其他专利所描述 的外透明盒体。。
16、 0004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改变了目前的汽车后备门壳体的外观都采用平面或曲面的 二维视觉效果 (局部镶嵌有品牌标识、 车型名称的立体模型) , 通过改变壳体的结构, 构造形 成了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核心部件为外透明盒体、 立体装饰物、 外 镶件。 0005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盒体是指外侧面为透明的空心盒体, 外透明盒体主 要结构包括有外透明材料层、 若干个边框、 内壳。在外透明盒体中, 外透明材料层和内壳是 说 明 书 CN 103507862 A 4 2/19 页 5 这个扁平的盒子相对方向上的 2 个宽面, 边框是这个扁平的盒子的窄面, 若干个边框首尾 相连。
17、构成闭合的环状。 内壳、 边框可以是原来汽车后备门壳体的一部分, 可以是对原来汽车 后备门壳体的形状、 尺寸进行合适的改造, 也可以是按照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尺寸单独 设计制造的。特别要说明的是外透明盒体的横截面不仅仅局限于矩形等规则几何形状, 还 可以是任何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内壳一般为非透明。 0006 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和外侧表面光滑, 既可以是平面, 也可以是曲面, 还可以是多 个平面或曲面在不同角度的接合。外透明材料层的颜色可以为无色透明, 还可以为有色透 明。 外透明材料层可以使用塑料、 玻璃、 水晶、 树脂、 亚克力、 聚碳酸脂 (PC) 等任何常温固态、 透明的材料制成, 还可以。
18、添加适量的颜料来改变颜色。 外透明材料层可以是坚硬的, 也可以 是柔软有弹性的。 0007 透明材料板的背雕工艺已经很成熟, 如装修行业使用的艺术玻璃可以制作出美轮 美奂的立体图案, 还如亚克力的背雕门牌可以制作出晶莹高档的立体视觉效果。玻璃和亚 克力都是现代汽车外壳制造广泛使用的材料,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 在特定合适的部位采用这种背雕设计, 可以使机动车视觉效果更好。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 也可以在局部做些凹雕图案, 做了凹雕图案的部位的内侧还可以设置色彩层, 来增强雕刻 效果。 0008 外色彩层附着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或外侧表面的局部, 是指采用喷绘、 涂刷、 涂 染、 。
19、粘贴、 描绘、 电镀等任何生产工艺, 使颜色材料附着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局部表面。 当附着 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外侧表面时, 可以遮挡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不需要显示的部分。当附 着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表面时, 可以使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材料层的厚度显示 出来, 有晶莹的视觉效果 ; 当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表面为凹凸不平的雕刻形状时, 外色彩层 可以增强这种雕刻效果。 其中所诉的颜色材料除了常规的各种颜料外, 还包括有金属材料。 0009 边框的横截面不仅仅局限于一字形, 它可以是矩形、 三角形、 梯形、 五边形、 阶梯形 等等任意几何形状, 边框可以是实心的、 也可以是空心的。 0010 外透明盒。
20、体实际结构中可以有多种结构演变, 在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329409、 专 利名称为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侧透明盒体” 中详细描述了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 透明盒体的基本结构及其演变结构。 0011 另外, 在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331324、 专利名称为 “一种由内、 外层壳体组成壳体 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 , 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329540、 专利名称为一种以外层壳体为 内壳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 , 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329790、 专利名称为 “一种以框架为 壳体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 , 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330618、 专利名。
21、称为 “一种以框架、 外层壳体组成壳体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 专利中, 描述了4种现代汽车后备门常见的壳 体结构与外透明盒体的相组合时所衍生出的基本结构和演变结构。 0012 其次, 由于汽车的后备门上常常设置有车窗和尾灯, 而车窗的最外侧设置有透明 材料层、 尾灯的外侧面为尾灯灯罩, 它们和外透明盒体外侧面的外透明材料层都为透明或 半透明, 因此它们之间可以采用覆盖或 / 和融合的方式形成一个外观整体的结构, 具体的 基本结构和演变结构在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590687、 专利名称为 “向尾灯延伸的汽车后备 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材料层” , 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590278、 。
22、专利名称为 “向车窗延伸的汽 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材料层” 2 个专利中有比较清楚的描述。值得特别强调的是, 这 说 明 书 CN 103507862 A 5 3/19 页 6 2 个专利可以同时在同一个汽车后备门上运用, 这是 2 个专利的简单技术演变, 都在汽车后 备门立体壳体的专利池的保护范围内。 0013 外透明盒体内的立体装饰物可以包括有一种立体的模型, 模型为依据实物的形状 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体, 模型可以依据的实物可以有 6 种 :(1) 、 平面的图案或 / 和文字 ; (2) 、 商品 ;(3) 、 动物或 / 和植物 ;(4) 、 建筑 ;(5) 、 规则的几何体 ;(。
23、6) 、 国家、 党政机关的标 识图案。模型还可以是有色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体。模型与其他的立体装饰物之间的结构 关系有 2 种方式 :(1) 、 模型设置在其他立体装饰物的外侧, 模型的内侧面与其他立体装饰 物的外侧面连接固定 ;(2) 、 模型的内侧与其他立体装饰物的外侧融合成一起, 模型与其他 立体装饰物为一个整体, 中间没有接缝。 模型与外透明盒体的结构关系为可以分别与内壳、 边框以及外透明材料层连接固定。模型还可以通过 4 种模型辅助装饰物若干个灯和导线、 水钻、 模型色彩层、 模型透明材料层等使立体装饰物中的模型能够呈现出结构丰富、 形式多 样的视觉效果。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
24、889434、 名称为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立体装饰 物” , 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895971、 名称为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立体装饰物” 2 个专利 中, 对这些结构有比较详尽的描述。 0014 外透明盒体外侧的外镶件可以包括有若干个立体的模型, 模型为依据实物的形状 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 通过增设模型辅助装饰物可以丰富模型的结构变化, 本发明描述的 4 种模型辅助装饰物为若干个灯和导线、 透明材料体、 模型色彩层、 模型透明材料层 ; 其中 灯可以设置在模型内的空腔里, 还可以设置在模型的内侧面上, 另外, 外镶件还可以包括强 反光装饰条。专利申请号为 20131029282。
25、27、 名称为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镶件” 的专 利中, 对外镶件的结构有比较详尽的描述。 0015 从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发明保护的全局来看,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专利池的描 述方式基本是针对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结构及其演变结构、 汽车后 备门立体壳体各部分之间的组合的基本结构及演变结构分别进行描述, 这样的描述方式的 优点是可以比较详尽描述各个组成部分、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在某个特殊组合下的可能出 现的结构变化, 缺点是难以描述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专利池的各个专利之间的基本结构与 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与演变结构、 演变结构与演变结构之间的组合变化。而实际上, 这种组 合变。
26、化出来的结构是难以完全罗列完的。 根据专利法规关于对权利要求项的数量和申请费 金额的相关规定, 如果要将组合变化的结构全部罗列出来, 将是一个巨量的工作和惊人的 费用, 这并不符合专利法的立法精神和目的, 而这些结合而成的结构在技术上只是对汽车 后备门立体壳体专利池中的各专利结构相互之间简单的叠加, 一般的技术人员在了解立体 车壳各专利结构后就可以将各专利进行简单的组合以形成组合结构, 这是一个简单的技术 演变, 不具有创造性劳动, 因此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专利池中各专利描述的基本结构和演 变结构之间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组合结构应该都在立体车壳专利池的保护范围内, 否则, 专 利申请将沦为空谈。 如。
27、果有使用立体车壳专利池中所描述的结构进行相互之间的组合变化 形成的组合结构的专利申请应视为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专利池的演变结构而予以驳回或 撤销。 0016 目前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还有以下不足之处 : 在经常拆装外透明材料层, 更换立 体装饰物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内部各连接部件之间、 其与外部部件 之间的连接存在不紧密牢固、 有缝隙、 易损伤的情况。具体有 3 个问题 :(1) 、 以前采用将外 说 明 书 CN 103507862 A 6 4/19 页 7 透明材料层与边框、 内壳可以直接拆装的连接的方式, 但某些车型的后备门的立体壳体的 面积很大、 形状复杂, 因为生产工。
28、艺、 外透明材料层与内壳和边框的膨胀系数不同、 面积大 而导致翘边、 行驶中的颠簸等原因, 外透明材料层在转折处、 尖角处等容易与边框、 内壳的 连接容易产生缝隙, 使得灰层、 雨水等异物通过缝隙进入外透明盒体, 从而使立体装饰物被 侵蚀, 影响视觉效果 ;(2) 、 外透明材料层在反复拆装过程中, 容易损伤外透明材料层的边 缘, 又由于外透明材料层为透明, 这些损伤变得非常显眼, 影响美观 ;(3) 、 由于壳体的内层 壳体和外层壳体为双层中空结构, 即双层板材的边缘部分相互连接、 中间部分保持一定距 离以形成中空的结构, 壳体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外透明盒体与壳体只能通过边缘部分连 接, 。
29、中间部分无法连接, 会造成结构不稳定。 0017 在本发明中, 所称内侧是指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靠汽车车身主体一侧的方向 ; 所称内侧面是指该物体在朝向内侧方向的那个几何面。所称外侧是指汽车后备门的立体 壳体靠汽车车身外部环境一侧的方向 ; 所称外侧面是指该物体在朝向外侧方向的那个几何 面。所称外围是指外透明盒体的外表面除去内侧面和外侧面后、 其环形闭合的边框向该物 体的周边扩展发散的方向, 也可以理解为物体沿着其外侧面所在的平面或曲面继续向该物 体的周边扩展发散的方向 ; 所称外围面是外透明盒体在朝向外围方向的几何面, 该几何面 在立体空间里是环形闭合的。 所称内围是指外透明盒体的环形的边框。
30、向外透明盒体的几何 中心方向延伸的方向 ; 所称内围面是外透明盒体在朝向内围方向的几何面, 该几何面在立 体空间里是环形闭合的。 0018 在本发明中, 所称连接固定装置是指能使 A 物体与 B 物体连接在一起、 A 物体与 B 物体彼此之间的空间方位保持固定不变的装置, 比如可以使用粘接、 焊接、 螺纹、 卡槽、 卡 扣、 锁扣等多种方式, 可以设置粘连材料、 螺栓、 螺母、 活页、 挂钩、 定位体、 定位钩、 定位钩 槽、 定位槽、 卡扣、 卡扣座、 定位孔、 定位销、 转轴、 插槽、 卡槽、 铰链、 支撑杆、 连接柱等 ; 连接 固定是指采用这些装置使A物体与B物体连接一起、 A物体与B。
31、物体彼此之间的空间方位保 持固定不变。连接固定装置可分为可拆装连接装置和不可拆连接装置 2 类 : 可拆装连接装 置是指在不损伤 A、 B 物体的情况下, 人可以通过手或工具反复拆装以使 A 和 B 物体分离或 连接固定, 可拆装连接装置有很多, 比如 : 卡槽、 卡扣、 铰链、 螺母、 螺栓、 活页、 螺钉、 螺孔等, 可拆装连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反复拆装, 缺点是不够紧密牢固, 容易产生缝隙 ; 不可拆连接 装置是指在不损伤 A、 B 物体的情况下, 人通过手或工具不能或很难使 A 和 B 物体两个连接 固定的物体再分离, 不可拆连接装置也有很多, 比如 : 焊接、 较强的粘连、 卡扣、 铆。
32、螺母等, 不 可拆连接装置的优点是连接紧密牢固, 不易产生缝隙, 缺点是不可多次拆装。无论是可拆 装连接还是不可拆连接, 它们连接固定的方式多种多样, 相应的装置也就多种多样, 难以尽 述, 这些是一般的技术人员都可以完成的技术问题。A 和 B 连接固定的具体方式、 装置在本 发明中, 不是本发明的核心技术, 对于其他的专利申请不能因为这些具体方式、 装置的不同 而判定其相对于本发明具有新颖性。 发明内容 0019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 使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能够实现反复的拆装, 并在拆装中, 其内部各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紧密、 牢固、 无缝、 无损伤, 克服外透明材料层由 于面积大、。
33、 形状复杂、 行驶中的颠簸, 容易与边框、 内壳连接处产生缝隙, 且拆装中容易损伤 说 明 书 CN 103507862 A 7 5/19 页 8 外透明材料层的问题。 0020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它包括有壳体、 外透明盒体、 立体装饰物和外镶件 ; 壳体包括有内层壳体、 外层壳体, 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为板状材料, 内层壳体设置在 外层壳体的内侧, 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为边缘相互连接、 中间部分保持一定距离的中空结 构 ; 外透明盒体位于外层壳体的外侧, 外透明盒体是一个外侧方向为透明的空心盒体, 外 透明盒体包括有外透明材料层、 若干个边框。
34、、 内壳, 外透明材料层、 边框、 内壳的相互连接构 成外透明盒体的形状, 外透明材料层和内壳为板状材料, 外透明材料层位于内壳的外侧方 向, 若干个边框首尾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形, 外透明材料层的外侧表面光滑, 外透明材料层为 透明或半透明 ; 立体装饰物设置在外透明盒体内, 立体装饰物的内侧与内壳的外侧连接固定, 外镶件 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外侧, 外镶件的内侧与外透明材料层的外侧连接固定 ; 它还包括有连接固定装置, 连接固定装置设置在内层壳体的内侧面上, 内层壳体通过 连接固定装置与汽车的主体或后备门开合连杆连接固定 ; 其特征在于 : 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和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
35、置为相互契 合、 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 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通过不可拆连接装置与边框外侧的 边缘连接固定 ; 设置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边框内侧的端面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内壳的外侧连接固定 ; 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 性 ; 在外层壳体的外侧面、 内壳的内侧设置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 置, 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 ; 在内壳的内侧与外层壳体的外侧之间的局部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 的弹性。 0021 上述方案中, 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36、 内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 在与镂 空部位相对应位置的外层壳体设置有通孔, 在外层壳体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 置, 外层壳体内侧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通过通孔与内壳的内侧连接, 并通过通孔可以人 为控制可拆装连接装置的拆装。 0022 上述方案中, 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外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 在镂空 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 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的镂空部分的边缘连接固 定, 在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镂空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内壳的内侧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的外侧连接固定。 0023 上述方案中, 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
37、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相互连接、 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宽度在0.8cm至10cm之间, 在内壳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重叠的部 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 在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内壳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 缘重叠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内壳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 外层壳体连接固定。 说 明 书 CN 103507862 A 8 6/19 页 9 0024 上述方案中, 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不可拆连接装置为粘连材料, 相互契合 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和螺孔。 0025 上述方案中, 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内壳的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 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
38、形成内壳折弯边, 内壳的横截面成为 U 形, 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 度为0.8cm至3cm,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 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 的外围方向, 边框内侧的边缘、 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内壳折弯边 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还 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0026 上述方案中, 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内壳的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 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 内壳的横截面成为 U 形, 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 度为0.8cm至3cm,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
39、缘相互契合, 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 的内围方向, 边框内侧的边缘、 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内壳折弯边 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还 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0027 上述方案中, 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内壳的边缘向内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 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 内壳的横截面成为 U 形, 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 度为0.8cm至3cm,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 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 的内围方向, 边框内侧的边缘、 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
40、内壳折弯边 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还 设置有弹性材料层, 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0028 上述方案中, 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边框内侧的边缘向外围方向沿内壳所 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边框折弯边, 边框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 0.8cm 至 10cm, 边框折弯边的内侧与内壳边缘的外侧相互契合, 边框折弯边在内壳的外侧方向, 内壳边缘 的外侧、 边框折弯边的内侧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内壳边缘的外侧通过可拆 装连接装置与边框折弯边的内侧连接固定, 在内壳的边缘和边框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 材料层, 弹性材料层具有明。
41、显的弹性。 0029 上述方案中, 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在边框的外围面上和外层壳体的外侧 面上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可拆装连接装置的一侧与边框的外围面连接固 定, 可拆装连接装置的内侧与外层壳体的外侧连接固定, 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 与壳体连接固定。 0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 1、 为了克服外透明材料层与边框、 内壳可以直接拆装的过程中, 由于后备门的立体壳 体的面积很大、 形状复杂、 生产工艺、 膨胀系数翘边、 行驶中的颠簸等原因, 外透明材料层在 转折处、 尖角处等容易与边框、 内壳的连接容易产生缝隙, 使得灰层、 雨水等异物通过缝隙 。
42、进入外透明盒体, 从而使立体装饰物被侵蚀, 影响视觉效果, 我们与现有技术做了如下改 进 : (1) 、 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与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处位于立体壳体的最外层, 受到 外界环境的影响最大, 将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与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改进为紧 密、 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 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通过不可拆连接装置与边框外侧的边缘 说 明 书 CN 103507862 A 9 7/19 页 10 连接固定。改进之处在于 : 不可拆连接装置具有连接紧密牢固, 不易随着时间、 环境的变化 产生缝隙的优点, 使得它们的连接不易产生缝隙。 0031 (2) 、 将外透明盒体安装立体装饰物的通。
43、道设置在边框和内壳的连接处。 在边框内 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设置有相互契合可拆装连接装置、 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设 置有可拆装连接装置。改进之处在于 : 这个连接处位于外透明盒体的最内侧、 壳体的外侧、 是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中心部位, 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即使连接处有较小的缝隙, 灰尘、 雨水也不易进入, 外透明盒体通过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的开合来安装、 更换 立体装饰物, 不易在连接处有异物进入盒内。 0032 (3) 、 内壳的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 内壳的横截面成为 U 形, 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 内壳折弯边在边框。
44、内侧 的边缘的外围方向, 边框内侧的边缘、 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内壳 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 内壳的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所 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 内壳的横截面成为 U 形, 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 侧的边缘相互契合, 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内围方向, 边框内侧的边缘、 内壳折弯 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 连接固定 ; 内壳的边缘向内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 内 壳的横截面成为 U 形, 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 内壳折弯边在边。
45、框内侧的 边缘的内围方向, 边框内侧的边缘、 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内壳折 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 以上 3 种结构改进之处在于 : 增加 了内壳的边缘与边框的边缘的连接处的接触面积, 使缝隙产生的机率变小。 0033 (4) 、 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 0.8cm 至 3cm、 边框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 0.8cm 至 10cm, 改进之处在于 : 增加了内壳的边缘与边框的边缘的连接处的接触面积, 减少 缝隙产生的机率。 0034 (5) 、 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设置弹性材料层、 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 内壳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弹性。
46、材料层、 在内壳的边缘和边框折弯边之间设置弹性材料层。改 进之处在于 : 弹性材料具有变形、 缓冲碰撞的功能, 可以起到密封、 降低拆装时的破损变形 的作用。 0035 (6) 、 在内壳与外层壳体之间的局部设置有弹性材料层。改进之处在于 : 弹性材料 层具有密封的功能, 减少了外透明盒体与壳体之间的缝隙, 使外界的灰尘、 雨水等异物不易 进入。 0036 2、 为了克服外透明材料层在反复拆装过程中, 容易损伤外透明材料层的边缘, 而 影响美观, 我们与现有技术做了如下改进 : 将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与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 接固定装置改进为紧密、 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 外透明材料层无需与边框进行。
47、反复的拆 装, 就不会出现损伤的情况。 0037 3、 为了克服由于壳体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外透明盒体与壳体只能通过边缘部分 连接, 中间部分无法连接, 会造成的结构不稳定, 我们与现有技术做了如下改进 : (1) 、 内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 在与镂空部位相对应位置的外层壳体设置有通 孔, 在外层壳体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 外层壳体内侧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 通过通孔与内壳的内侧连接, 并通过通孔可以人为控制可拆装连接装置的拆装, 改进之处 说 明 书 CN 103507862 A 10 8/19 页 11 在于 : 人手和工具可以通过内层壳体的镂空部分和外层壳体的通孔控制外层。
48、壳体内侧的可 拆装连接装置的拆装, 使得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安装到外层壳体和内壳的中间部分, 使壳 体与外透明盒体的连接更加稳定。 0038 (2) 、 外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 在镂空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 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的镂空部分的边缘连接固定, 在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镂 空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内壳的内侧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 与外层壳体的外侧连接固定。改进之处在于 : 使得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安装到外层壳体和 内壳的中间部分, 且为比较大型的可拆装连接装置提供空间, 通过卡扣等连接装置的连接, 使壳体与外透明盒体的中间部分也可以相互连接,。
49、 为壳体与外透明盒体的连接的稳定性提 供了支撑。 0039 (3) 、 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相互连接、 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宽度在 0.8cm 至 10cm 之间, 在内壳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重叠的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 在 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内壳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重叠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 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内壳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连接固定。 改进之处在于 : 通过增加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相互连接、 重叠的部分的宽度, 可以使用更加大型、 牢 固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使壳体与外透明盒体的连接更加稳定。 0040 (4) 、 在边框的外围面上和外层壳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 置, 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 改进之处在于 : 通过在边框的外围面 上设置可拆装连接装置, 使得外透明盒体与壳体边缘部分的连接更加的紧密、 牢固, 从而增 强壳体与外透明盒体的连接。 0041 最终, 通过三个方面的结构创新, 达到了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能够实现反复的 拆装, 并在拆装中, 其内部各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紧密、 牢固、 无缝、 无损伤的整体目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