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3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4867552
  • 上传时间:2018-11-19
  • 格式:PDF
  • 页数:33
  • 大小:966.6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24675.4

    申请日:

    2013.09.18

    公开号:

    CN103507862A

    公开日:

    2014.01.1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2D 25/12申请公布日:20140115|||公开

    IPC分类号:

    B62D25/12

    主分类号:

    B62D25/12

    申请人:

    张清华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地址:

    430033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沿河大道江山如画1期5栋210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外透明盒体在日常使用和拆装中,其内部各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紧密、牢固、无缝、无损伤。技术方案是: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和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设置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并设置有内壳折弯边、边框折弯边、弹性材料等结构增加密封效果;内层壳体、外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相互连接、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宽度在0.8cm至10cm之间;在边框的外围面上和外层壳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它包括有壳体、外透明盒体、立体装饰物和外镶件;
    壳体包括有内层壳体、外层壳体,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为板状材料,内层壳体设置在外层壳体的内侧,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为边缘相互连接、中间部分保持一定距离的中空结构;
    外透明盒体位于外层壳体的外侧,外透明盒体是一个外侧方向为透明的空心盒体,外透明盒体包括有外透明材料层、若干个边框、内壳,外透明材料层、边框、内壳的相互连接构成外透明盒体的形状,外透明材料层和内壳为板状材料,外透明材料层位于内壳的外侧方向,若干个边框首尾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形,外透明材料层的外侧表面光滑,外透明材料层为透明或半透明;
    立体装饰物设置在外透明盒体内,立体装饰物的内侧与内壳的外侧连接固定,外镶件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外侧,外镶件的内侧与外透明材料层的外侧连接固定;
    它还包括有连接固定装置,连接固定装置设置在内层壳体的内侧面上,内层壳体通过连接固定装置与汽车的主体或后备门开合连杆连接固定;
    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和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通过不可拆连接装置与边框外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设置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边框内侧的端面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内壳的外侧连接固定;
    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在外层壳体的外侧面、内壳的内侧设置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
    在内壳的内侧与外层壳体的外侧之间的局部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其特征在于:内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在与镂空部位相对应位置的外层壳体设置有通孔,在外层壳体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外层壳体内侧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通过通孔与内壳的内侧连接,并通过通孔可以人为控制可拆装连接装置的拆装。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其特征在于:外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在镂空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的镂空部分的边缘连接固定,在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镂空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的内侧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的外侧连接固定。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其特征在于: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相互连接、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宽度在0.8cm至10cm之间,在内壳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重叠的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在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内壳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重叠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连接固定。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其特征在于:不可拆连接装置为粘连材料,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和螺孔。

    6.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其特征在于:内壳的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内壳的横截面成为U形,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8cm至3cm,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外围方向,边框内侧的边缘、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7.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其特征在于:内壳的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内壳的横截面成为U形,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8cm至3cm,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内围方向,边框内侧的边缘、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8.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其特征在于:内壳的边缘向内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内壳的横截面成为U形,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8cm至3cm,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内围方向,边框内侧的边缘、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9.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其特征在于:边框内侧的边缘向外围方向沿内壳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边框折弯边,边框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8cm至10cm, 边框折弯边的内侧与内壳边缘的外侧相互契合,边框折弯边在内壳的外侧方向,内壳边缘的外侧、边框折弯边的内侧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边缘的外侧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折弯边的内侧连接固定;
    在内壳的边缘和边框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其特征在于:在边框的外围面上和外层壳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拆装连接装置的一侧与边框的外围面连接固定,可拆装连接装置的内侧与外层壳体的外侧连接固定,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

    说明书

    说明书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描述的汽车后备门,又称后备箱、后尾箱、行李箱等,它位于汽车的尾部,可以自由开合,常与车窗、尾灯设计成一个整体,是汽车存取货物、进出人员、敞篷汽车放置顶棚的通道。汽车的后备门的开合一般为单侧开合,在某些车型中,将汽车的后备门设计成左右对开或上下对开的方式来开合。     
    本发明涉及后备门的壳体,是指后备门除去尾灯、车窗、车锁、公安机关登记号牌、轮胎、轮胎支架、与汽车相连接的连接装置、内饰板等附属零部件后,形成汽车后备门的整体构架的壳体部分;特别是涉及设置有外透明盒体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     
    背景技术
    在公开的专利文件中,尚未搜索到专门针对汽车后备门的壳体结构的相关专利文献。目前,汽车后备门的壳体结构有2种方式:(1)、双层中空结构,即双层板材的边缘部分相互连接、中间部分保持一定距离以形成中空的结构,部分车型的内层的板材局部有镂空,且镂空部分的板材向外层板材凸起并连接固定;(2)、框架+外板的结构,即内侧部分是若干个支撑杆组合成框架结构,在框架的外侧设置有板状材料作为外壳。这2种结构的外观的视觉效果都只能产生2维的平面或曲面,难以产生立体的视觉效果。
    在尚未公开的专利文件中,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331324、专利名称为“一种由内、外层壳体组成壳体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329540、专利名称为一种以外层壳体为内壳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329790、专利名称为“一种以框架为壳体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330618、专利名称为“一种以框架、外层壳体组成壳体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329409、专利名称为“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侧透明盒体”,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590687、专利名称为“向尾灯延伸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材料层”,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590278、专利名称为“向车窗延伸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材料层”,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889434、名称为“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立体装饰物”,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895971、名称为“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立体装饰物”,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928227、名称为“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镶件”等专利,构成了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专利池。其中在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329409、专利名称为“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侧透明盒体”中描述的外侧透明盒体即为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专利池中其他专利所描述的外透明盒体。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改变了目前的汽车后备门壳体的外观都采用平面或曲面的二维视觉效果(局部镶嵌有品牌标识、车型名称的立体模型),通过改变壳体的结构,构造形成了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核心部件为外透明盒体、立体装饰物、外镶件。
    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盒体是指外侧面为透明的空心盒体,外透明盒体主要结构包括有外透明材料层、若干个边框、内壳。在外透明盒体中,外透明材料层和内壳是这个扁平的盒子相对方向上的2个宽面,边框是这个扁平的盒子的窄面,若干个边框首尾相连构成闭合的环状。内壳、边框可以是原来汽车后备门壳体的一部分,可以是对原来汽车后备门壳体的形状、尺寸进行合适的改造,也可以是按照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尺寸单独设计制造的。特别要说明的是外透明盒体的横截面不仅仅局限于矩形等规则几何形状,还可以是任何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内壳一般为非透明。 
    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和外侧表面光滑,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还可以是多个平面或曲面在不同角度的接合。外透明材料层的颜色可以为无色透明,还可以为有色透明。外透明材料层可以使用塑料、玻璃、水晶、树脂、亚克力、聚碳酸脂(PC)等任何常温固态、透明的材料制成,还可以添加适量的颜料来改变颜色。外透明材料层可以是坚硬的,也可以是柔软有弹性的。
    透明材料板的背雕工艺已经很成熟,如装修行业使用的艺术玻璃可以制作出美轮美奂的立体图案,还如亚克力的背雕门牌可以制作出晶莹高档的立体视觉效果。玻璃和亚克力都是现代汽车外壳制造广泛使用的材料,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在特定合适的部位采用这种背雕设计,可以使机动车视觉效果更好。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也可以在局部做些凹雕图案,做了凹雕图案的部位的内侧还可以设置色彩层,来增强雕刻效果。
    外色彩层附着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或外侧表面的局部,是指采用喷绘、涂刷、涂染、粘贴、描绘、电镀等任何生产工艺,使颜色材料附着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局部表面。当附着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外侧表面时,可以遮挡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不需要显示的部分。当附着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表面时,可以使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材料层的厚度显示出来,有晶莹的视觉效果;当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表面为凹凸不平的雕刻形状时,外色彩层可以增强这种雕刻效果。其中所诉的颜色材料除了常规的各种颜料外,还包括有金属材料。
    边框的横截面不仅仅局限于一字形,它可以是矩形、三角形、梯形、五边形、阶梯形等等任意几何形状,边框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
    外透明盒体实际结构中可以有多种结构演变,在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329409、专利名称为“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侧透明盒体”中详细描述了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盒体的基本结构及其演变结构。
    另外,在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331324、专利名称为“一种由内、外层壳体组成壳体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329540、专利名称为一种以外层壳体为内壳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329790、专利名称为“一种以框架为壳体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330618、专利名称为“一种以框架、外层壳体组成壳体的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专利中,描述了4种现代汽车后备门常见的壳体结构与外透明盒体的相组合时所衍生出的基本结构和演变结构。
    其次,由于汽车的后备门上常常设置有车窗和尾灯,而车窗的最外侧设置有透明材料层、尾灯的外侧面为尾灯灯罩,它们和外透明盒体外侧面的外透明材料层都为透明或半透明,因此它们之间可以采用覆盖或/和融合的方式形成一个外观整体的结构,具体的基本结构和演变结构在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590687、专利名称为“向尾灯延伸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材料层”,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590278、专利名称为“向车窗延伸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材料层”2个专利中有比较清楚的描述。值得特别强调的是,这2个专利可以同时在同一个汽车后备门上运用,这是2个专利的简单技术演变,都在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专利池的保护范围内。
    外透明盒体内的立体装饰物可以包括有一种立体的模型,模型为依据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体,模型可以依据的实物可以有6种:(1)、平面的图案或/和文字;(2)、商品;(3)、动物或/和植物;(4)、建筑;(5)、规则的几何体;(6)、国家、党政机关的标识图案。模型还可以是有色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体。模型与其他的立体装饰物之间的结构关系有2种方式:(1)、模型设置在其他立体装饰物的外侧,模型的内侧面与其他立体装饰物的外侧面连接固定;(2)、模型的内侧与其他立体装饰物的外侧融合成一起,模型与其他立体装饰物为一个整体,中间没有接缝。模型与外透明盒体的结构关系为可以分别与内壳、边框以及外透明材料层连接固定。模型还可以通过4种模型辅助装饰物若干个灯和导线、水钻、模型色彩层、模型透明材料层等使立体装饰物中的模型能够呈现出结构丰富、形式多样的视觉效果。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889434、名称为“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立体装饰物”,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895971、名称为“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立体装饰物”2个专利中,对这些结构有比较详尽的描述。
    外透明盒体外侧的外镶件可以包括有若干个立体的模型,模型为依据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 通过增设模型辅助装饰物可以丰富模型的结构变化,本发明描述的4种模型辅助装饰物为若干个灯和导线、透明材料体、模型色彩层、模型透明材料层;其中灯可以设置在模型内的空腔里,还可以设置在模型的内侧面上,另外,外镶件还可以包括强反光装饰条。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928227、名称为“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镶件”的专利中,对外镶件的结构有比较详尽的描述。
    从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发明保护的全局来看,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专利池的描述方式基本是针对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结构及其演变结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各部分之间的组合的基本结构及演变结构分别进行描述,这样的描述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比较详尽描述各个组成部分、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在某个特殊组合下的可能出现的结构变化,缺点是难以描述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专利池的各个专利之间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结构、基本结构与演变结构、演变结构与演变结构之间的组合变化。而实际上,这种组合变化出来的结构是难以完全罗列完的。根据专利法规关于对权利要求项的数量和申请费金额的相关规定,如果要将组合变化的结构全部罗列出来,将是一个巨量的工作和惊人的费用,这并不符合专利法的立法精神和目的,而这些结合而成的结构在技术上只是对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专利池中的各专利结构相互之间简单的叠加,一般的技术人员在了解立体车壳各专利结构后就可以将各专利进行简单的组合以形成组合结构,这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演变,不具有创造性劳动,因此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专利池中各专利描述的基本结构和演变结构之间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组合结构应该都在立体车壳专利池的保护范围内,否则,专利申请将沦为空谈。如果有使用立体车壳专利池中所描述的结构进行相互之间的组合变化形成的组合结构的专利申请应视为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专利池的演变结构而予以驳回或撤销。
    目前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还有以下不足之处:在经常拆装外透明材料层,更换立体装饰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内部各连接部件之间、其与外部部件之间的连接存在不紧密牢固、有缝隙、易损伤的情况。具体有3个问题:(1)、以前采用将外透明材料层与边框、内壳可以直接拆装的连接的方式,但某些车型的后备门的立体壳体的面积很大、形状复杂,因为生产工艺、外透明材料层与内壳和边框的膨胀系数不同、面积大而导致翘边、行驶中的颠簸等原因,外透明材料层在转折处、尖角处等容易与边框、内壳的连接容易产生缝隙,使得灰层、雨水等异物通过缝隙进入外透明盒体,从而使立体装饰物被侵蚀,影响视觉效果;(2)、外透明材料层在反复拆装过程中,容易损伤外透明材料层的边缘,又由于外透明材料层为透明,这些损伤变得非常显眼,影响美观;(3)、由于壳体的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为双层中空结构,即双层板材的边缘部分相互连接、中间部分保持一定距离以形成中空的结构,壳体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外透明盒体与壳体只能通过边缘部分连接,中间部分无法连接,会造成结构不稳定。
    在本发明中,所称内侧是指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靠汽车车身主体一侧的方向;所称内侧面是指该物体在朝向内侧方向的那个几何面。所称外侧是指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靠汽车车身外部环境一侧的方向;所称外侧面是指该物体在朝向外侧方向的那个几何面。所称外围是指外透明盒体的外表面除去内侧面和外侧面后、其环形闭合的边框向该物体的周边扩展发散的方向,也可以理解为物体沿着其外侧面所在的平面或曲面继续向该物体的周边扩展发散的方向;所称外围面是外透明盒体在朝向外围方向的几何面,该几何面在立体空间里是环形闭合的。所称内围是指外透明盒体的环形的边框向外透明盒体的几何中心方向延伸的方向;所称内围面是外透明盒体在朝向内围方向的几何面,该几何面在立体空间里是环形闭合的。
    在本发明中,所称连接固定装置是指能使A物体与B物体连接在一起、A物体与B物体彼此之间的空间方位保持固定不变的装置,比如可以使用粘接、焊接、螺纹、卡槽、卡扣、锁扣等多种方式,可以设置粘连材料、螺栓、螺母、活页、挂钩、定位体、定位钩、定位钩槽、定位槽、卡扣、卡扣座、定位孔、定位销、转轴、插槽、卡槽、铰链、支撑杆、连接柱等;连接固定是指采用这些装置使A物体与B物体连接一起、A物体与B物体彼此之间的空间方位保持固定不变。连接固定装置可分为可拆装连接装置和不可拆连接装置2类:可拆装连接装置是指在不损伤A、B物体的情况下,人可以通过手或工具反复拆装以使A和B物体分离或连接固定,可拆装连接装置有很多,比如:卡槽、卡扣、铰链、螺母、螺栓、活页、螺钉、螺孔等,可拆装连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反复拆装,缺点是不够紧密牢固,容易产生缝隙;不可拆连接装置是指在不损伤A、B物体的情况下,人通过手或工具不能或很难使A和B物体两个连接固定的物体再分离,不可拆连接装置也有很多,比如:焊接、较强的粘连、卡扣、铆螺母等,不可拆连接装置的优点是连接紧密牢固,不易产生缝隙,缺点是不可多次拆装。无论是可拆装连接还是不可拆连接,它们连接固定的方式多种多样,相应的装置也就多种多样,难以尽述,这些是一般的技术人员都可以完成的技术问题。A和B连接固定的具体方式、装置在本发明中,不是本发明的核心技术,对于其他的专利申请不能因为这些具体方式、装置的不同而判定其相对于本发明具有新颖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能够实现反复的拆装,并在拆装中,其内部各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紧密、牢固、无缝、无损伤,克服外透明材料层由于面积大、形状复杂、行驶中的颠簸,容易与边框、内壳连接处产生缝隙,且拆装中容易损伤外透明材料层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它包括有壳体、外透明盒体、立体装饰物和外镶件;
    壳体包括有内层壳体、外层壳体,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为板状材料,内层壳体设置在外层壳体的内侧,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为边缘相互连接、中间部分保持一定距离的中空结构;
    外透明盒体位于外层壳体的外侧,外透明盒体是一个外侧方向为透明的空心盒体,外透明盒体包括有外透明材料层、若干个边框、内壳,外透明材料层、边框、内壳的相互连接构成外透明盒体的形状,外透明材料层和内壳为板状材料,外透明材料层位于内壳的外侧方向,若干个边框首尾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形,外透明材料层的外侧表面光滑,外透明材料层为透明或半透明;
    立体装饰物设置在外透明盒体内,立体装饰物的内侧与内壳的外侧连接固定,外镶件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外侧,外镶件的内侧与外透明材料层的外侧连接固定;
    它还包括有连接固定装置,连接固定装置设置在内层壳体的内侧面上,内层壳体通过连接固定装置与汽车的主体或后备门开合连杆连接固定;
    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和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通过不可拆连接装置与边框外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设置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边框内侧的端面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内壳的外侧连接固定;
    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在外层壳体的外侧面、内壳的内侧设置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
    在内壳的内侧与外层壳体的外侧之间的局部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内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在与镂空部位相对应位置的外层壳体设置有通孔,在外层壳体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外层壳体内侧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通过通孔与内壳的内侧连接,并通过通孔可以人为控制可拆装连接装置的拆装。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外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在镂空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的镂空部分的边缘连接固定,在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镂空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的内侧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的外侧连接固定。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相互连接、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宽度在0.8cm至10cm之间,在内壳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重叠的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在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内壳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重叠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连接固定。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不可拆连接装置为粘连材料,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和螺孔。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内壳的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内壳的横截面成为U形,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8cm至3cm,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外围方向,边框内侧的边缘、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内壳的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内壳的横截面成为U形,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8cm至3cm,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内围方向,边框内侧的边缘、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内壳的边缘向内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内壳的横截面成为U形,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8cm至3cm,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内围方向,边框内侧的边缘、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边框内侧的边缘向外围方向沿内壳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边框折弯边,边框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8cm至10cm, 边框折弯边的内侧与内壳边缘的外侧相互契合,边框折弯边在内壳的外侧方向,内壳边缘的外侧、边框折弯边的内侧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边缘的外侧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折弯边的内侧连接固定,在内壳的边缘和边框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在边框的外围面上和外层壳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拆装连接装置的一侧与边框的外围面连接固定,可拆装连接装置的内侧与外层壳体的外侧连接固定,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为了克服外透明材料层与边框、内壳可以直接拆装的过程中,由于后备门的立体壳体的面积很大、形状复杂、生产工艺、膨胀系数翘边、行驶中的颠簸等原因,外透明材料层在转折处、尖角处等容易与边框、内壳的连接容易产生缝隙,使得灰层、雨水等异物通过缝隙进入外透明盒体,从而使立体装饰物被侵蚀,影响视觉效果,我们与现有技术做了如下改进:
    (1)、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与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处位于立体壳体的最外层,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最大,将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与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改进为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通过不可拆连接装置与边框外侧的边缘连接固定。改进之处在于:不可拆连接装置具有连接紧密牢固,不易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产生缝隙的优点,使得它们的连接不易产生缝隙。
    (2)、将外透明盒体安装立体装饰物的通道设置在边框和内壳的连接处。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设置有相互契合可拆装连接装置、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设置有可拆装连接装置。改进之处在于:这个连接处位于外透明盒体的最内侧、壳体的外侧、是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中心部位,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即使连接处有较小的缝隙,灰尘、雨水也不易进入,外透明盒体通过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的开合来安装、更换立体装饰物,不易在连接处有异物进入盒内。
    (3)、内壳的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内壳的横截面成为U形,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外围方向,边框内侧的边缘、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内壳的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内壳的横截面成为U形,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内围方向,边框内侧的边缘、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内壳的边缘向内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内壳的横截面成为U形,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内围方向,边框内侧的边缘、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以上3种结构改进之处在于:增加了内壳的边缘与边框的边缘的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使缝隙产生的机率变小。
    (4)、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8cm至3cm、边框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8cm至10cm,改进之处在于:增加了内壳的边缘与边框的边缘的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减少缝隙产生的机率。
    (5)、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设置弹性材料层、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在内壳的边缘和边框折弯边之间设置弹性材料层。改进之处在于:弹性材料具有变形、缓冲碰撞的功能,可以起到密封、降低拆装时的破损变形的作用。
    (6)、在内壳与外层壳体之间的局部设置有弹性材料层。改进之处在于:弹性材料层具有密封的功能,减少了外透明盒体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使外界的灰尘、雨水等异物不易进入。
    2、为了克服外透明材料层在反复拆装过程中,容易损伤外透明材料层的边缘,而影响美观,我们与现有技术做了如下改进:将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与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改进为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外透明材料层无需与边框进行反复的拆装,就不会出现损伤的情况。
    3、为了克服由于壳体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外透明盒体与壳体只能通过边缘部分连接,中间部分无法连接,会造成的结构不稳定,我们与现有技术做了如下改进:
    (1)、内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在与镂空部位相对应位置的外层壳体设置有通孔,在外层壳体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外层壳体内侧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通过通孔与内壳的内侧连接,并通过通孔可以人为控制可拆装连接装置的拆装,改进之处在于:人手和工具可以通过内层壳体的镂空部分和外层壳体的通孔控制外层壳体内侧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的拆装,使得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安装到外层壳体和内壳的中间部分,使壳体与外透明盒体的连接更加稳定。
    (2)、外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在镂空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的镂空部分的边缘连接固定,在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镂空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的内侧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的外侧连接固定。改进之处在于:使得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安装到外层壳体和内壳的中间部分,且为比较大型的可拆装连接装置提供空间,通过卡扣等连接装置的连接,使壳体与外透明盒体的中间部分也可以相互连接,为壳体与外透明盒体的连接的稳定性提供了支撑。
    (3)、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相互连接、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宽度在0.8cm至10cm之间,在内壳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重叠的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在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内壳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重叠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连接固定。改进之处在于:通过增加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相互连接、重叠的部分的宽度,可以使用更加大型、牢固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使壳体与外透明盒体的连接更加稳定。
    (4)、在边框的外围面上和外层壳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改进之处在于:通过在边框的外围面上设置可拆装连接装置,使得外透明盒体与壳体边缘部分的连接更加的紧密、牢固,从而增强壳体与外透明盒体的连接。
    最终,通过三个方面的结构创新,达到了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能够实现反复的拆装,并在拆装中,其内部各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紧密、牢固、无缝、无损伤的整体目的。
    4、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还包括有: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和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通过不可拆连接装置与边框外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设置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边框内侧的端面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内壳的外侧连接固定;
    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在外层壳体的外侧面、内壳的内侧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
    在内壳的内侧与外层壳体的外侧之间的局部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其中,内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在与镂空部位相对应位置的外层壳体设置有通孔,在外层壳体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外层壳体内侧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通过通孔与内壳的内侧连接,并通过通孔可以人为控制可拆装连接装置的拆装;
    其中,外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在镂空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的镂空部分的边缘连接固定,在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镂空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的内侧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的外侧连接固定;
    其中,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相互连接、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宽度在0.8cm至10cm之间,在内壳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重叠的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在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内壳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重叠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连接固定;
    在前述的4个结构中,可以同时满足以下结构特征:不可拆连接装置具体为强力的粘连材料,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具体为螺钉和螺孔。另外,在此这个结构特征情况下,以下描述的4个结构都能成为从属的结构特征:
    (1)、内壳的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内壳的横截面成为U形,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8cm至3cm,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外围方向,边框内侧的边缘、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2)、内壳的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内壳的横截面成为U形,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8cm至3cm,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内围方向,边框内侧的边缘、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3)、内壳的边缘向内侧方向沿边框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内壳的横截面成为U形,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8cm至3cm,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内围方向,边框内侧的边缘、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4)、边框内侧的边缘向外围方向沿内壳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边框折弯边,边框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8cm至10cm, 边框折弯边的内侧与内壳边缘的外侧相互契合,边框折弯边在内壳的外侧方向,内壳边缘的外侧、边框折弯边的内侧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边缘的外侧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折弯边的内侧连接固定;
    在内壳的边缘和边框折弯边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这4个结构中,所描述的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也可以为螺钉和螺孔的结构特征。这些结构虽不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逻辑保护范围内,但它们是本发明权利要求描述的技术特征的简单演变,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5、在边框的外围面上和外层壳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拆装连接装置的一侧与边框的外围面连接固定,可拆装连接装置的内侧与外层壳体的外侧连接固定,可拆装连接装置具体的方式可以为螺钉和螺孔、螺栓和螺母、卡扣和扣座、2个硬磁材料块、定位槽和锁扣等等。
    6、本发明所描述的弹性材料层的设置方式有2种,一种为弹性材料层与其中一侧的物件连接固定,另一种为弹性材料层为独立件,不与任何物件连接固定,这2种结构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7、在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镂空的结构中,还有一种简单的演变结构:以内层壳体为例,内层壳体镂空部分的材料并未完全断裂,内层壳体镂空部分材料的一边与内层壳体保持连接并向外侧折弯,内层壳体镂空部分材料的另一边的边缘与外层壳体的内侧面连接固定,这个结构可以增加壳体的结构稳定性。外层壳体的镂空部分也可以同例,这2个结构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8、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之间设置的弹性材料层,与在边框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之间设置的弹性材料层可以合并为一个整体。同理,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之间设置的弹性材料层,与在内壳外侧的边缘和边框折弯边之间设置的弹性材料层可以合并为一个整体。
    9、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和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的结构可以演变为:外透明材料层与边框合并为一个整体,在制造时,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件进行生产。这是本发明的演变结构。
    10、对于本发明的结构特征还有一些结构特征需要补充。
    在一个汽车后备门的立体壳体上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和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通过不可拆连接装置与边框外侧的边缘连接固定;
    设置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边框内侧的端面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内壳的外侧连接固定;
    在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在外层壳体的外侧面、内壳的内侧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
    在内壳的内侧与外层壳体的外侧之间的局部设置有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在拥有本发明的主权利要求描述的特征的同时:可以同时拥有以下3个从属权利要求特征其中任意2个或全部:
    (1)、内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在与镂空部位相对应位置的外层壳体设置有通孔,在外层壳体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外层壳体内侧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通过通孔与内壳的内侧连接,并通过通孔可以人为控制可拆装连接装置的拆装。
    (2)、外层壳体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在镂空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的镂空部分的边缘连接固定,在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镂空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的内侧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的外侧连接固定。
    (3)、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相互连接、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宽度在0.8cm至10cm之间,在内壳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重叠的部位设置有若干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在内壳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与内壳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重叠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连接固定。
    由于专利书写的相关规定,这些结构没能在权利要求的逻辑范围内,但这些结构是本发明描述的结构的简单演变,这些结构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1、本发明在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描述的外透明盒体、立体装饰物和外镶件是指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专利池中各专利描述的外透明盒体、立体装饰物和外镶件。本发明描述的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关于防缝隙、密封及相互连接关系的结构创新,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和演变结构可以分别与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专利池中描述的基本结构和演变结构相结合,形成各种组合结构,按照专利法的有关规定,这些组合结构都不具备新颖性,且都在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专利池的保护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外透明盒体正面结构剖视方位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侧面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侧面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侧面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侧面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侧面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6侧面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7侧面的结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8侧面的结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9侧面的结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0侧面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外透明材料层、2-边框、3-内壳、4-立体装饰物、5-外镶件、6-连接固定装置、7-内层壳体、8-外层壳体、9-弹性材料层、10-粘连材料层、11-通孔、12-螺钉、13-螺孔、14-内壳折弯边、15-边框折弯边、16-硬磁材料块、17-滑槽、18-卡扣、19-卡槽、20-定位槽、21-梭型卡槽、22-梭型卡扣、24-镂空、25-橡胶磁条、26-材料块、27-螺栓、28-螺母、29-楔形卡扣、30-楔形卡槽、L1-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的边缘相互连接、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宽度、L2-内壳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L3-边框折弯边的横截面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是此说明不会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的外透明盒体正面的结构剖视方位图,外围是指外透明盒体的外表面除去内侧面和外侧面后、其环形闭合的边框2向该物体的周边扩展发散的方向,也可以理解为物体沿着其外侧面所在的平面或曲面继续向该物体的周边扩展发散的方向;外围面是外透明盒体在朝向外围方向的几何面,该几何面在立体空间里是环形闭合的。内围是指外透明盒体的环形的边框2向外透明盒体的几何中心方向延伸的方向;内围面是外透明盒体在朝向内围方向的几何面,该几何面在立体空间里是环形闭合的。
     
    如图2所示的本发明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实施例1,一种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它包括有壳体、外透明盒体、立体装饰物4和外镶件5;
    壳体包括有内层壳体7、外层壳体8,内层壳体7和外层壳体8为板状材料,内层壳体7设置在外层壳体8的内侧,内层壳体7与外层壳体8为边缘相互连接、中间部分保持一定距离的中空结构;
    外透明盒体位于外层壳体8的外侧,外透明盒体是一个外侧方向为透明的空心盒体,外透明盒体包括有外透明材料层1、若干个边框2、内壳3,外透明材料层1、边框2、内壳3的相互连接构成外透明盒体的形状,外透明材料层1和内壳3为板状材料,外透明材料层1位于内壳3的外侧方向,若干个边框2首尾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形,外透明材料层1的外侧表面光滑,外透明材料层1为透明;
    立体装饰物4设置在外透明盒体内,立体装饰物4的内侧与内壳3的外侧连接固定,外镶件5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外侧,外镶件5的内侧与外透明材料层1的外侧连接固定;
    它还包括有连接固定装置6,连接固定装置6设置在内层壳体7的内侧面上,内层壳体7通过连接固定装置6与汽车的主体或后备门开合连杆连接固定;
    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和边框2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通过不可拆连接装置与边框2外侧的边缘连接固定,不可拆连接装置为粘连材料层10;
    设置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边框2内侧的端面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内壳3的外侧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9具有明显的弹性;
    在外层壳体8的外侧面、内壳3的内侧设置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在内壳3的内侧与外层壳体8的外侧之间的局部设置有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9具有明显的弹性。
    内层壳体7的局部有2个镂空24,在与镂空24部位相对应位置的外层壳体8设置有通孔,在外层壳体8内侧设置有2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外层壳体8内侧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通过通孔与内壳的内侧连接,并通过通孔可以人为控制可拆装连接装置的拆装,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内壳3的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2所在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14,内壳3的横截面成为U形,内壳折弯边14的横截面的宽度L2为3cm,内壳折弯边14与边框2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内壳折弯边14在边框2内侧的边缘的外围方向,边框2内侧的边缘、内壳折弯边14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折弯边14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2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在边框2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14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9具有明显的弹性。
     
    如图3所示的本发明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实施例2,一种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它包括有壳体、外透明盒体、立体装饰物4和外镶件5;
    壳体包括有内层壳体7、外层壳体8,内层壳体7和外层壳体8为板状材料,内层壳体7设置在外层壳体8的内侧,内层壳体7与外层壳体8为边缘相互连接、中间部分保持一定距离的中空结构;
    外透明盒体位于外层壳体8的外侧,外透明盒体是一个外侧方向为透明的空心盒体,外透明盒体包括有外透明材料层1、若干个边框2、内壳3,外透明材料层1、边框2、内壳3的相互连接构成外透明盒体的形状,外透明材料层1和内壳3为板状材料,外透明材料层1位于内壳3的外侧方向,若干个边框2首尾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形,外透明材料层1的外侧表面光滑,外透明材料层1为透明;
    立体装饰物4设置在外透明盒体内,立体装饰物4的内侧与内壳3的外侧连接固定,外镶件5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外侧,外镶件5的内侧与外透明材料层1的外侧连接固定;
    它还包括有连接固定装置6,连接固定装置6设置在内层壳体7的内侧面上,内层壳体7通过连接固定装置6与汽车的主体或后备门开合连杆连接固定;
    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和边框2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通过不可拆连接装置与边框2外侧的边缘连接固定,不可拆连接装置为粘连材料层10;
    设置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边框2内侧的端面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内壳3的外侧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9具有明显的弹性;
    在外层壳体8的外侧面、内壳3的内侧设置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在内壳3的内侧与外层壳体8的外侧之间的局部设置有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9具有明显的弹性。
    内层壳体7的局部有1个镂空24,在与镂空24部位相对应位置的外层壳体8设置有通孔,在外层壳体8内侧设置有1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外层壳体8内侧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通过通孔与内壳的内侧连接,并通过通孔可以人为控制可拆装连接装置的拆装,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内层壳体7镂空24部分的材料并未完全断裂,内层壳体7的镂空24部分材料的一边与内层壳体7保持连接并向外侧折弯,内层壳体7的镂空24部分材料的另一边的边缘与外层壳体8的内侧面连接固定,这个结构增加了壳体的结构稳定性。
    内层壳体7与外层壳体8的边缘相互连接、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L1的宽度在3cm,在内壳壳体7与外层壳体8的边缘重叠的部位设置有可拆装连接装置,在内壳3的内侧设置有与内壳壳体7与外层壳体8的边缘重叠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3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8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内壳3的边缘向外侧方向沿边框2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14,内壳3的横截面成为U形,内壳折弯边14的横截面的宽度L2为3cm,内壳折弯边与边框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内壳折弯边在边框内侧的边缘的内围方向,边框内侧的边缘、内壳折弯边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折弯边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在边框2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14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9具有明显的弹性。
     
    如图4所示的本发明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实施例3,一种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它包括有壳体、外透明盒体、立体装饰物4和外镶件5;
    壳体包括有内层壳体7、外层壳体8,内层壳体7和外层壳体8为板状材料,内层壳体7设置在外层壳体8的内侧,内层壳体7与外层壳体8为边缘相互连接、中间部分保持一定距离的中空结构;
    外透明盒体位于外层壳体8的外侧,外透明盒体是一个外侧方向为透明的空心盒体,外透明盒体包括有外透明材料层1、若干个边框2、内壳3,外透明材料层1、边框2、内壳3的相互连接构成外透明盒体的形状,外透明材料层1和内壳3为板状材料,外透明材料层1位于内壳3的外侧方向,若干个边框2首尾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形,外透明材料层1的外侧表面光滑,外透明材料层1为透明;
    立体装饰物4设置在外透明盒体内,立体装饰物4的内侧与内壳3的外侧连接固定,外镶件5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外侧,外镶件5的内侧与外透明材料层1的外侧连接固定;
    它还包括有连接固定装置6,连接固定装置6设置在内层壳体7的内侧面上,内层壳体7通过连接固定装置6与汽车的主体或后备门开合连杆连接固定;
    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和边框2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通过不可拆连接装置与边框2外侧的边缘连接固定,不可拆连接装置为粘连材料层10;
    设置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边框2内侧的端面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内壳3的外侧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9具有明显的弹性;
    在外层壳体8的外侧面、内壳3的内侧设置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在内壳3的内侧与外层壳体8的外侧之间的局部设置有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9具有明显的弹性。
    内层壳体7的局部有1个镂空24,在与镂空24部位相对应位置的外层壳体8设置有通孔,在外层壳体8内侧设置有1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外层壳体8内侧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通过通孔与内壳的内侧连接,并通过通孔可以人为控制可拆装连接装置的拆装,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外层壳体8的局部有1个镂空24,在镂空24部位设置有1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8的镂空24部分的边缘连接固定,在内壳3的内侧设置有1个与镂空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3的内侧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8的外侧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螺孔13和材料块26,材料块26设置于外层壳体8的镂空24部分的边缘的外侧并通过螺钉12和螺孔13固定连接,在材料块26设置有通孔,螺钉12穿过通孔与内壳内侧的螺孔13连接固定。
    外层壳体8的镂空24部分的材料并未完全断裂,外层壳体8的镂空24部分材料的一边与外层壳体8保持连接并向内侧折弯,外层壳体8的镂空24部分材料的另一边的边缘与内层壳体7的内侧面连接固定,这个结构增加了壳体的结构稳定性。
    内层壳体7与外层壳体8的边缘相互连接、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L1的宽度在3cm,在内壳壳体7与外层壳体8的边缘重叠的部位设置有可拆装连接装置,在内壳3的内侧设置有与内壳壳体7与外层壳体8的边缘重叠部位的可拆装连接装置相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3通过这些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外层壳体8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内壳3的边缘向内侧方向沿边框2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内壳折弯边14,内壳3的横截面成为U形,内壳折弯边14的横截面的宽度为3cm,内壳折弯边14与边框2内侧的边缘相互契合,内壳折弯边14在边框2内侧的边缘的内围方向,边框2内侧的边缘、内壳折弯边14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折弯边14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2内侧的边缘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在边框2内侧的边缘和内壳折弯边14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9具有明显的弹性。
    实施例3的结构同时具有了内层壳体7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24、外层壳体8的局部有若干个镂空24、内层壳体7与外层壳体8的边缘相互连接、重叠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宽度在0.8cm至10cm之间等3个从属权利项的结构特征,由于专利书写的相关规定,这个结构没能在权利要求的逻辑范围内,但这个结构是本发明描述的结构的简单演变,这个结构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5所示的本发明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实施例4,一种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它包括有壳体、外透明盒体、立体装饰物4和外镶件5;
    壳体包括有内层壳体7、外层壳体8,内层壳体7和外层壳体8为板状材料,内层壳体7设置在外层壳体8的内侧,内层壳体7与外层壳体8为边缘相互连接、中间部分保持一定距离的中空结构;
    外透明盒体位于外层壳体8的外侧,外透明盒体是一个外侧方向为透明的空心盒体,外透明盒体包括有外透明材料层1、若干个边框2、内壳3,外透明材料层1、边框2、内壳3的相互连接构成外透明盒体的形状,外透明材料层1和内壳3为板状材料,外透明材料层1位于内壳3的外侧方向,若干个边框2首尾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形,外透明材料层1的外侧表面光滑,外透明材料层1为透明;
    立体装饰物4设置在外透明盒体内,立体装饰物4的内侧与内壳3的外侧连接固定,外镶件5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外侧,外镶件5的内侧与外透明材料层1的外侧连接固定;
    它还包括有连接固定装置6,连接固定装置6设置在内层壳体7的内侧面上,内层壳体7通过连接固定装置6与汽车的主体或后备门开合连杆连接固定;
    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和边框2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通过不可拆连接装置与边框2外侧的边缘连接固定,不可拆连接装置为粘连材料层10;
    设置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边框2内侧的端面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内壳3的外侧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9具有明显的弹性;
    在外层壳体8的外侧面、内壳3的内侧设置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在内壳3的内侧与外层壳体8的外侧之间的局部设置有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9具有明显的弹性。
    内层壳体7的局部有2个镂空24,在与镂空24部位相对应位置的外层壳体8设置有通孔,在外层壳体8内侧设置有2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外层壳体8内侧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通过通孔与内壳的内侧连接,并通过通孔可以人为控制可拆装连接装置的拆装,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边框2内侧的边缘向外围方向沿内壳3所在平面或曲面的走向折弯形成边框折弯边15,边框折弯边15的横截面的宽度为3cm, 边框折弯边15的内侧与内壳3边缘的外侧相互契合,边框折弯边15在内壳的外侧方向,内壳3边缘的外侧、边框折弯边15的内侧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内壳3边缘的外侧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边框折弯边15的内侧连接固定;
    在内壳3的边缘和边框折弯边15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具有明显的弹性。
     
    如图6所示的本发明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实施例5,一种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它包括有壳体、外透明盒体、立体装饰物4和外镶件5;
    壳体包括有内层壳体7、外层壳体8,内层壳体7和外层壳体8为板状材料,内层壳体7设置在外层壳体8的内侧,内层壳体7与外层壳体8为边缘相互连接、中间部分保持一定距离的中空结构;
    外透明盒体位于外层壳体8的外侧,外透明盒体是一个外侧方向为透明的空心盒体,外透明盒体包括有外透明材料层1、若干个边框2、内壳3,外透明材料层1、边框2、内壳3的相互连接构成外透明盒体的形状,外透明材料层1和内壳3为板状材料,外透明材料层1位于内壳3的外侧方向,若干个边框2首尾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形,外透明材料层1的外侧表面光滑,外透明材料层1为透明;
    立体装饰物4设置在外透明盒体内,立体装饰物4的内侧与内壳3的外侧连接固定,外镶件5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外侧,外镶件5的内侧与外透明材料层1的外侧连接固定;
    它还包括有连接固定装置6,连接固定装置6设置在内层壳体7的内侧面上,内层壳体7通过连接固定装置6与汽车的主体或后备门开合连杆连接固定;
    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和边框2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通过不可拆连接装置与边框2外侧的边缘连接固定,不可拆连接装置为粘连材料层10;
    设置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边框2内侧的端面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内壳3的外侧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9具有明显的弹性;
    在外层壳体8的外侧面、内壳3的内侧设置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在内壳3的内侧与外层壳体8的外侧之间的局部设置有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9具有明显的弹性。
    内层壳体7的局部有2个镂空24,在与镂空24部位相对应位置的外层壳体8设置有通孔,在外层壳体8内侧设置有2个可拆装连接装置,外层壳体8内侧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以通过通孔与内壳的内侧连接,并通过通孔可以人为控制可拆装连接装置的拆装,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
    在边框2的外围面上和外层壳体8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可拆装连接装置的一侧与边框2的外围面连接固定,可拆装连接装置的内侧与外层壳体8的外侧连接固定,外透明盒体通过可拆装连接装置与壳体连接固定。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螺孔13、材料块26,材料块26与边框2的外围面连接固定,在材料块26与外层壳体8之间还设置有具有密封、减震用的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9、材料块26内设置有通孔,螺钉12穿过通孔与外层壳体8的外侧面上螺孔13连接固定。作为本例的简单演变,材料块26还可以与边框2为一个整体。
    实施例1至5的连接固定装置的种类为:不可拆连接装置具体为强力的粘连材料,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具体为螺钉和螺孔。实施例1至5的重点是描述了本发明从属权利要求的各种结构。
     
    如图7所示的本发明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实施例6,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只有连接固定的方式或连接固定装置不同:(1)、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和边框2外侧的边缘的不可拆连接固定方式为焊接,通过焊接将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和边框2外侧的边缘不可拆的连接在一起;(2)、设置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硬磁材料块16,通过硬磁材料块16相互吸引,使它们可拆装连接;(3)、内壳折弯边14也是通过硬磁材料块16与边框2内侧的边缘可拆装连接固定。
     
    如图8所示的本发明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实施例7,实施例7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似,只有连接固定的方式或连接固定装置不同:(1)、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和边框2外侧的边缘的不可拆连接固定方式为整体制造,通过将两者整体制造将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和边框2外侧的边缘不可拆的连接在一起;(2)、设置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与内壳折弯边14和边框2内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为整体解决方案,即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设置一个与内壳折弯边14相互契合的凹槽17,内壳折弯边14插入凹槽17内连接固定。
     
    如图9所示的本发明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实施例8,实施例8与实施例3的结构相似,只有连接固定的方式或连接固定装置不同:(1)、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和边框2外侧的边缘的不可拆连接固定装置为梭型卡槽21和梭型卡扣22,通过梭型卡槽21和梭型卡扣22的相互连接,将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和边框2外侧的边缘不可拆的连接在一起;(2)、设置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硬磁材料块16,通过硬磁材料块16相互吸引,使它们可拆装连接;(2)、设置在内壳折弯边14和边框2内侧的边缘的可拆装连接固定装置为卡扣18和卡槽19,通过壳折弯边14和边框2材料的弹性,卡扣18可以卡入卡槽19内,从而实现内壳折弯边14和边框2内侧的边缘的可拆装连接固定。
     
    如图10所示的本发明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实施例9,实施例9与实施例4的结构相似,只有连接固定的方式或连接固定装置不同:(1)、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和边框2外侧的边缘的不可拆连接固定装置为楔形卡扣29、楔形卡槽30,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边缘设置有楔形卡槽30,在边框2外侧的边缘设置有楔形卡扣29并与楔形卡槽30相互契合,通过楔形卡扣29与楔形卡槽30的连接使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和边框2外侧的边缘可拆装的连接;(2)、设置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橡胶磁条25,通过橡胶磁条25将软磁材料制成的内壳和边框吸引在一起,使它们可拆装连接;(3)、边框折弯边15是通过定位槽20、螺钉12和螺孔13相互配合与边框2内侧的边缘可拆装连接固定,定位槽20由外层壳体8的一侧边缘向外侧方向折弯成U型形成,内壳3、橡胶磁条25、边框折弯边15的一侧设置在定位槽20内,另一侧螺钉12穿过边框折弯边15、橡胶磁条25、内壳3、弹性材料层9在一个轴线上的通孔,与外层壳体上的螺孔13连接固定。
     
    如图11所示的本发明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实施例10,实施例10与实施例5的结构相似,只有连接固定的方式或连接固定装置不同:(1)、设置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和边框2外侧的边缘的不可拆连接固定装置为楔形卡扣29、楔形卡槽30,在外透明材料层1的边缘设置有楔形卡扣29,在边框2外侧的边缘设置有楔形卡槽30并与楔形卡扣29相互契合,通过楔形卡扣29与楔形卡槽30的连接使外透明材料层1的内侧和边框2外侧的边缘可拆装的连接;(2)、设置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螺栓27和螺母28,通过嵌入在边框2内侧的端面的螺栓27穿过内壳3与螺母28连接固定,使边框2内侧的端面和内壳3的外侧的可拆装连接固定;(3)、在边框2的外围面上和外层壳体8的外侧面上设置的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栓27、螺母28、材料块26,材料块26与边框2的外围面连接固定,在材料块26与外层壳体8之间还设置有具有密封、减震用的弹性材料层9,弹性材料层9、材料块26内设置有通孔,嵌入在外层壳体8的螺栓27穿过通孔与材料块26的外侧面上螺母28连接固定;(4)、内壳3与外层壳体8的可拆装连接固定装置为螺栓27和螺母28,嵌入到内壳3的螺栓27向内侧穿过设置在弹性材料层9、内壳3的通孔与螺母28连接固定。
    实施例6至10描述的结构与实施例1至5是一一对应的,而实施例6至10描述的重点是描述连接固定装置的种类。实施例6至10的连接固定装置的种类为:不可拆连接装置具体为焊接、合并成整体、梭型卡槽和梭型卡扣、楔形卡扣和楔形卡槽,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具体为硬磁材料块、滑槽、卡扣和卡槽、定位槽与螺钉和螺孔的组合、螺栓和螺母。之所以要描述这么多种类的连接固定装置是为了说明不可拆连接装置和可拆装连接装置的种类是难以尽述的,所以本发明主权利要求的只将连接固定装置描述为不可拆连接装置和可拆装连接装置,而本发明主权利要求的新颖性在于:外透明材料层的内侧和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紧密无缝的不可拆连接装置,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外层壳体的外侧面、内壳的内侧设置的连接固定装置为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同时使用了弹性材料层的密封功能,这个结构避免了暴露在外部环境的外透明材料层与边框外侧的边缘的连接容易产生缝隙的弊端,将容易产生缝隙的可拆装连接装置设置在外透明盒体和壳体中间的边框内侧的端面和内壳的外侧,使得灰层、雨水等异物难以进入外透明盒体内,而且避免了外透明材料层在反复拆装过程中,容易损伤外透明材料层的边缘的问题。
    如果本发明申请经审查,只批准了不可拆连接装置为粘连材料层10,相互契合的可拆装连接装置为螺钉12和螺孔13的这一种具体固定连接装置的形式,根据公知的技术和简单的结构演变,其他形式固定连接装置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关 键  词:
    汽车 后备 立体 壳体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汽车后备门立体壳体.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86755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