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9546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1.20 CN 103395463 A *CN103395463A* (21)申请号 201310302198.4 (22)申请日 2013.07.18 B62K 15/00(2006.01) (71)申请人 苏州杰翔电动车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经济开发 区如元路 698 号 (72)发明人 史玉胜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411 代理人 曾少丽 (54) 发明名称 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电动。
2、车或自行车车 架, 包括前车架、 中主体以及后车架, 前车架包括 前叉立管 ; 中主体包括上下滑动的大鞍管和使大 鞍管锁紧连接在中主体上的锁紧衬套, 以及设置 在大鞍管底部的大鞍管底座 ; 大鞍管底座与后车 架的底部之间铰接有减震弹簧 ; 前车架与中主体 之间设有两根相互交叉设置的连接杆, 连接杆前 端与前叉立管铰接, 连接杆后端与中主体的前端 铰接, 连接杆交叉处铰接 ; 中主体的后端铰接后 车架的前端, 该发明在骑行过程中前车架不会晃 动, 配合减震弹簧, 骑行舒适感较现有产品有显著 提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3、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95463 A CN 103395463 A *CN103395463A* 1/1 页 2 1. 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 包括前车架、 中主体以及后车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前车架包括前叉立管 ; 所述中主体包括上下滑动的大鞍管和使所述大鞍管锁紧连接在所述 中主体上的锁紧衬套, 以及设置在所述大鞍管底部的大鞍管底座 ; 所述大鞍管底座与所述 后车架的底部之间铰接有减震弹簧 ; 所述前车架与所述中主体之间设有两根相互交叉设置 的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前端与所述前叉立管铰接, 所述连接。
4、杆后端与所述中主体的前端铰 接, 所述连接杆交叉处铰接 ; 所述中主体的后端铰接所述后车架的前端。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 其特征在于, 两根所述连接 杆中较长的一根分为两段, 两段之间铰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主体的 前端设有用于提拉中主体的提拉把手。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鞍管中 还套设有沿其内壁上下滑动的中鞍管, 所述中鞍管顶端连接有鞍座。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立管 顶端连。
5、接有折叠把手。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95463 A 2 1/2 页 3 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电动车或自行车不能折叠, 在存储时要占用较大空间, 现有技术所公开的 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 包括前车架、 中主体以及后车架。其中, 因为用于连接前车架与中主 体的连接杆固定强度不足, 前车架在骑行过程中容易晃动, 影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的骑 行舒适感, 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3 此外, 现有技术所公开的折叠电动车未设有减震机构, 骑行舒适感不足。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
6、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 以达到显著 增强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的骑行舒适感, 消除因前车架晃动所造成的安全隐患的目的。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06 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 包括前车架、 中主体以及后车架, 所述前车架包括 前叉立管 ; 所述中主体包括上下滑动的大鞍管和使所述大鞍管锁紧连接在所述中主体上的 锁紧衬套, 以及设置在所述大鞍管底部的大鞍管底座 ; 所述大鞍管底座与所述后车架的底 部之间铰接有减震弹簧 ; 所述前车架与所述中主体之间设有两根相互交叉设置的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前端与所述前叉立管铰接, 所述连接杆后端与所述中主体。
7、的前端铰接, 所述连 接杆交叉处铰接 ; 所述中主体的后端铰接所述后车架的前端。 0007 优选的, 两根所述连接杆中较长的一根分为两段, 两段之间铰接。 0008 优选的, 所述中主体的前端设有用于提拉中主体的提拉把手。 0009 优选的, 所述大鞍管中还套设有沿其内壁上下滑动的中鞍管, 所述中鞍管顶端连 接有鞍座。 0010 优选的, 所述前叉立管顶端连接有折叠把手。 001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 用于连接前车 架和中主体的两根连接杆采用交叉结构设置, 其固定强度较之现有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平 行设置连接杆的结构具有显著提升, 在骑行过程中前车架不会。
8、晃动, 消除了因前车架晃动 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配合减震弹簧, 骑行舒适感较现有产品有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3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骑行状态示意图 ; 0014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折叠状态示意图。 0015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 说 明 书 CN 103395463 A 3 2/2 页 4 0016 1、 前车架 2、 中主体 3、 后车架 11、 前叉立管 0017 12、 。
9、折叠把手 21、 大鞍管 22、 锁紧衬套 23、 大鞍管底座 0018 24、 提拉把手 25、 中鞍管 26、 鞍座 4、 减震弹簧 0019 51、 连接杆一 52、 连接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0021 根据图 1 至 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 包括前车架 (1) 、 中主 体 (2) 以及后车架 (3) , 前车架包括前叉立管 (11) ; 中主体包括上下滑动的大鞍管 (21) 和使 大鞍管锁紧连接在中主体上的锁紧衬套 (22) , 以及设置在大鞍管底部的大鞍管底座 (。
10、23) ; 大鞍管底座与后车架的底部之间铰接有减震弹簧 (4) ; 前车架与中主体之间设有连接杆一 (51) 和连接杆二 (52) , 连接杆一与连接杆二交叉设置 ; 其中, 连接杆一水平设置, 前端与前 叉立管的底端铰接, 后端与锁紧衬套下方大鞍管导向管的前端铰接 ; 连接杆二斜向下设置, 前端与前叉立管的中部铰接, 后端与大鞍管底座的前端铰接 ; 连接杆一与连接杆二的交叉 处铰接 ; 为了尽可能减小折叠体积, 连接杆二分为两段, 两段之间铰接 ; 中主体的后端铰接 后车架的前端。 0022 中主体的前端设有用于提拉中主体的提拉把手 (24) 。 0023 大鞍管中还套设有沿其内壁上下滑动的。
11、中鞍管 (25) , 中鞍管顶端连接有鞍座 (26) 。 0024 前叉立管顶端连接有折叠把手 (12) 。 0025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 0026 当需要将电动车或自行车折叠起来时, 向上提起提拉把手, 将中主体抬高, 中主体 两侧的前车架和后车架在自重下向内折叠, 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也折叠收拢, 折叠到位后 将鞍座压下, 并收拢折叠把手即可 ; 当需要打开电动车或自行车时, 只需轻推前轮或后轮就 能将车体展开, 到达骑行状态。 0027 在骑行状态下, 不想使用减震机构时, 可以用锁紧衬套锁紧大鞍管, 这时减震弹簧 不受力, 想使用减震机构时, 只需松开锁紧衬套即可。 0028 本发明提。
12、供的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用于连接前车架和中主体的两根连 接杆采用交叉结构设置, 其固定强度较之现有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平行设置连接杆的结构 具有显著提升, 在骑行过程中前车架不会晃动, 消除了因前车架晃动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配 合减震弹簧, 骑行舒适感较现有产品有显著提高。 0029 对所公开的一种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车架实施例的上述说明, 使本领域专业技术 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 显而易见的, 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 在其 它实施例中实现。 因此, 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而是要符合与本文 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395463 A 4 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95463 A 5 2/2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95463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