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椅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摩椅装置.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7338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0 CN 102973387 A *CN102973387A* (21)申请号 201210535323.1 (22)申请日 2012.11.28 A61H 1/00(2006.01) (71)申请人 郑运婷 地址 523907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龙南路 金鸾花园 A 座 908 室 (72)发明人 郑运婷 (54) 发明名称 按摩椅装置 (57) 摘要 按摩椅装置包括背按摩装置、 纵向按摩装置、 横向按摩装置以及控制器, 利用控制器控制背按 摩装置的第一按摩球上下移动对人体的腰背进行 按摩, 利用控制器。
2、控制纵向按摩装置的第二按摩 球升降对人体臀部进行纵向按摩, 利用横向按摩 装置的第三按摩球浮力的水平分力对人体的腰背 进行横向按摩, 按摩椅装置没有机械传动, 提高了 按摩的柔软性, 克服了机械传动按摩机构容易出 故障的问题, 改善了按摩的质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按摩椅装置, 包括有坐垫(1)、 靠背垫(2)以及磁流体按摩装置(3), 磁流体按摩装置 (3) 包括有背按摩装置 (4) 以及控制器 (5) ; 。
3、背按摩装置 (4) 安装于靠背垫 (2) 内, 控制器 (5) 设有控制线与背按摩装置 (4) 连接 ; 背按摩装置 (4) 设有按摩背垫 (7), 按摩背垫 (7) 安装有第一电磁线圈 (8), 按摩背垫 (7) 设有按摩型腔 (9), 按摩背垫 (7) 的外侧为靠背按 摩垫 (10), 靠背按摩垫 (10) 由软质的以及弹性的材料构成, 按摩背垫 (7) 的内侧为按摩底 垫 (11), 按摩型腔 (9) 由靠背按摩垫 (10) 与按摩底垫 (11) 之间的空间构成, 在靠背按摩 垫 (10) 与按摩底垫 (11) 之间设有按摩模板 (12) ; 靠背按摩垫 (10) 与按摩模板 (12) 。
4、之间 设有第一按摩球(13), 第一按摩球(13)与按摩模板(12)的正面以及靠背按摩垫(10)的背 面接触 ; 按摩模板 (12) 与按摩底垫 (11) 之间设有复位浮球 (14), 复位浮球 (14) 与按摩模 板 (12) 的背面以及按摩底垫 (11) 接触 ; 按摩型腔 (9) 内设有第一磁流体 (15), 第一按摩 球 (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设于第一磁流体 (15) 中, 第一磁流体 (15) 的比重比第一按摩 球 (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的比重小, 第一按摩球 (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下沉于第一磁 流体(15)的底部 ; 按摩模板(12)与按摩底垫(。
5、11)的底板(16)的上部铰接, 按摩底垫(11) 与靠背垫 (2) 的底座 (17) 固定连接, 按摩底垫 (11) 到靠背按摩垫 (10) 的距离由下至上逐 步变小 ; 按摩椅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 使用时, 人体坐于坐垫 (1) 上, 背靠于靠背垫 (2), 利用控制 器 (6) 向第一电磁线圈 (8) 输送交变的电源, 当控制器 (7) 接通第一电磁线圈 (8) 的电源 时, 第一电磁线圈 (8) 产生磁场, 磁场将按摩型腔 (9) 内设有第一磁流体 (15) 磁化, 使第一 磁流体 (15) 比重增加, 使第一按摩球 (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于第一磁流体 (15) 受到的 浮。
6、力增加 ; 使第一按摩球 (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上升, 由于按摩底垫 (11) 到靠背按摩垫 (10) 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步变小, 以及靠背按摩垫 (10) 由软质的以及弹性的材料构成, 第一 按摩球 (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上升时, 复位浮球 (14) 上升推按摩模板 (12) 摆动, 使按摩 模板 (12) 与靠背按摩垫 (10) 的距离变小, 第一按摩球 (13) 在第一磁流体 (15) 浮力的驱 动下挤压靠背按摩垫 (10), 使靠背按摩垫 (10) 变形凸起对人体的腰背进行施压按摩 ; 第一 按摩球 (13) 上升到设定的时间, 控制器 (7) 切断第一电磁线圈 。
7、(8) 的电源, 第一电磁线圈 (8), 第一电磁线圈 (8) 的磁场消失, 第一磁流体 (15) 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复位浮球 (14) 以 及第一按摩球 (13) 增加的浮力消失, 第一按摩球 (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在其重力的作用 下降到按摩型腔(9)的底部, 按摩模板(12)复位, 靠背按摩垫(10)复原 ; 如此不断循环, 利 用控制器 (5) 控制第一按摩球 (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于按摩型腔 (9) 的磁流体 (4) 中上 升以及下降, 利用第一按摩球 (13) 上升以及下降对人体进行按摩。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按摩椅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纵。
8、向按摩装置 (19) 的工作 原理是 : 利用控制器 (7) 控制第二电磁线圈 (22) 产生变化的磁场, 利用变化的磁场来磁化 纵向按摩垫 (20) 型腔内得到第二磁流体 (21), 利用被磁化的第二磁流体 (21) 控制第二按 摩球 (23) 的浮力, 利用第二按摩球 (23) 的浮力实施对人体的按摩。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所述的按摩椅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横向按摩装置 (26) 的工作原理是 : 利用控制器 (7) 控制第三电磁线圈 (29) 产生变化的磁场, 利用变化的磁场 来磁化横向按摩垫 (27) 型腔内的第三磁流体 (28), 利用被磁化的第三磁流体 (28) 。
9、控制第 三按摩球 (30) 的浮力, 利用第三按摩球 (30) 的浮力的水平分力实施对人体的按摩。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73387 A 2 1/3 页 3 按摩椅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椅装置, 特别是一种设有磁流体按摩装置的按摩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按摩椅装置的按摩机构, 是由电机通过机械传动带动按摩部件运动来进行 按摩的, 由于机械运动不够柔软, 容易造成人体的伤害, 同时机械部件也较容易出故障, 影 响按摩椅的按摩质量。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按摩椅装置, 提高按摩椅按摩的 柔软性能, 改善按摩椅的。
10、按摩质量。 0004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按摩椅装置, 包括有坐垫、 靠背垫以及磁流体按摩装 置, 磁流体按摩装置包括有背按摩装置、 纵向按摩装置、 横向按摩装置以及控制器 ; 背按摩 装置安装于靠背垫内, 控制器设有控制线与背按摩装置连接 ; 纵向按摩装置安装于坐垫内, 控制器设有控制线与纵向按摩装置连接 ; 横向按摩装置安装于靠背垫内, 控制器设有控制 线与横向按摩装置连接。 0005 背按摩装置设有按摩背垫, 按摩背垫安装有第一电磁线圈, 按摩背垫设有按摩型 腔, 按摩背垫的外侧为靠背按摩垫, 靠背按摩垫由软质的以及弹性的材料构成, 按摩背垫的 内侧为按摩底垫, 按摩型腔由靠背。
11、按摩垫与按摩底垫之间的空间构成, 在靠背按摩垫与按 摩底垫之间设有按摩模板 ; 靠背按摩垫与按摩模板之间设有第一按摩球 ; 按摩模板与按摩 底垫之间设有复位浮球 ; 按摩型腔内设有第一磁流体, 第一按摩球以及复位浮球设于第一 磁流体中, 第一磁流体的比重比第一按摩球以及复位浮球的比重小, 第一按摩球以及复位 浮球下沉于第一磁流体的底部 ; 按摩模板与按摩底垫的底板的上部铰接, 按摩底垫与靠背 垫的底座固定连接, 按摩底垫到靠背按摩垫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步变小。 0006 使用时, 人体坐于坐垫上, 背靠于靠背垫, 利用控制器向第一电磁线圈输送交变的 电源, 当控制器接通第一电磁线圈的电源时, 第一。
12、电磁线圈产生磁场, 磁场将按摩型腔内设 有第一磁流体磁化, 使第一磁流体比重增加, 使第一按摩球以及复位浮球于第一磁流体受 到的浮力增加 ; 使第一按摩球以及复位浮球上升, 由于按摩底垫到靠背按摩垫的距离由下 至上逐步变小, 以及靠背按摩垫由软质的以及弹性的材料构成, 第一按摩球以及复位浮球 上升时, 复位浮球上升推按摩模板摆动, 使按摩模板与靠背按摩垫的距离变小, 第一按摩球 在第一磁流体浮力的驱动下挤压靠背按摩垫, 使靠背按摩垫变形凸起对人体的腰背进行施 压按摩 ; 第一按摩球上升到设定的时间, 控制器切断第一电磁线圈的电源, 第一电磁线圈, 第一电磁线圈的磁场消失, 第一磁流体恢复到原来。
13、的状态, 复位浮球以及第一按摩球增加 的浮力消失, 第一按摩球以及复位浮球在其重力的作用下降到按摩型腔的底部, 按摩模板 复位, 靠背按摩垫复原 ; 如此不断循环, 利用控制器控制第一按摩球以及复位浮球于按摩型 腔的第一磁流体中上升以及下降, 利用第一按摩球上升以及下降对人体进行按摩。 说 明 书 CN 102973387 A 3 2/3 页 4 0007 纵向按摩装置包括有纵向按摩垫、 第二磁流体、 第二电磁线圈以及第二按摩球, 第 二磁流体以及第二按摩球设于纵向按摩垫的型腔内, 第二电磁线圈安装于纵向按摩垫上, 纵向按摩垫的纵向上面垫与坐垫的上座面接触, 第二电磁线圈与控制器连接。 使用时。
14、, 利用 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 利用变化的磁场来磁化纵向按摩垫型腔内得到 第二磁流体, 利用被磁化的第二磁流体控制第二按摩球的浮力, 利用第二按摩球的浮力实 施对人体的按摩。 0008 横向按摩装置包括有横向按摩垫、 第三磁流体、 第三电磁线圈以及第三按摩球, 第 三磁流体以及第三按摩球设于纵向按摩垫的型腔内, 第三电磁线圈安装于纵向按摩垫上, 纵向按摩垫的横向上面垫与靠背垫的靠背面接触, 第三电磁线圈与控制器连接, 横向按摩 垫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角度为 15 度至 75 度角。使用时, 利用控制器控制第三电磁线圈产 生变化的磁场, 利用变化的磁场来磁化横向按摩垫型腔内的第三。
15、磁流体, 利用被磁化的第 三磁流体控制第三按摩球的浮力, 利用第三按摩球的浮力的水平分力实施对人体的按摩。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按摩椅装置设有礠流体按摩装置, 礠流体按摩装置包括背 按摩装置、 纵向按摩装置、 横向按摩装置以及控制器, 利用控制器控制背按摩装置的第一按 摩球上下移动对人体的腰背进行按摩, 利用控制器控制纵向按摩装置的第二按摩球升降对 人体臀部进行纵向按摩, 利用横向按摩装置的第三按摩球浮力的水平分力对人体的腰背进 行横向按摩 ; 按摩椅装置没有机械传动, 利用控制器控制电磁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 利用变 化的磁场来磁化磁流体, 利用按摩球于磁流体中受到的浮力来按摩人。
16、体, 提高了按摩的柔 软性, 克服了机械传动按摩机构容易出故障的问题, 改善了按摩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是按摩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 0012 图 1 所示的按摩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按摩椅装置, 包括有坐垫 1、 靠背垫 2 以及 磁流体按摩装置 3, 磁流体按摩装置 3 包括有背按摩装置 4 以及控制器 5 ; 背按摩装置 4 安 装于靠背垫 2 内, 控制器 5 设有控制线与背按摩装置 4 连接 ; 背按摩装置 4 设有按摩背垫 7, 按摩背垫 7 安装有第一电磁线圈 8, 按摩背垫 7 设有按摩型腔 9, 。
17、按摩背垫 7 的外侧为靠 背按摩垫 10, 靠背按摩垫 10 由软质的以及弹性的材料构成, 按摩背垫 7 的内侧为按摩底垫 11, 按摩型腔 9 由靠背按摩垫 10 与按摩底垫 11 之间的空间构成, 在靠背按摩垫 10 与按摩 底垫 11 之间设有按摩模板 12 ; 靠背按摩垫 10 与按摩模板 12 之间设有第一按摩球 13, 第一 按摩球 13 与按摩模板 12 的正面以及靠背按摩垫 10 的背面接触 ; 按摩模板 12 与按摩底垫 11 之间设有复位浮球 14, 复位浮球 14 与按摩模板 12 的背面以及按摩底垫 11 接触 ; 按摩型 腔 9 内设有第一磁流体 15, 第一按摩球 。
18、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设于第一磁流体 15 中, 第一磁 流体 15 的比重比第一按摩球 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的比重小, 第一按摩球 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下沉于第一磁流体 15 的底部 ; 按摩模板 12 与按摩底垫 11 的底板 16 的上部铰接, 按摩 底垫 11 与靠背垫 2 的底座 17 固定连接, 按摩底垫 11 到靠背按摩垫 10 的距离由下至上逐 步变小。按摩模板 12 的正面设有凹凸的人体穴位模型 18, 利用第一按摩球 13 于按摩模板 说 明 书 CN 102973387 A 4 3/3 页 5 12 的凹凸面移动, 按摩靠背于靠背垫 2 人体的穴位。控制器。
19、 7 设有自动控制开关 6, 用于控 制磁流体按摩装置 3 的工作 0013 按摩椅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 使用时, 人体坐于坐垫 1 上, 背靠于靠背垫 2, 利用控制 器 6 向第一电磁线圈 8 输送交变的电源, 当控制器 7 接通第一电磁线圈 8 的电源时, 第一电 磁线圈 8 产生磁场, 磁场将按摩型腔 9 内设有第一磁流体 15 磁化, 使第一磁流体 15 比重增 加, 使第一按摩球 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于第一磁流体 15 受到的浮力增加 ; 使第一按摩球 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上升, 由于按摩底垫 11 到靠背按摩垫 10 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步变小, 以及 靠背按摩垫 10 。
20、由软质的以及弹性的材料构成, 第一按摩球 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上升时, 复 位浮球 14 上升推按摩模板 12 摆动, 使按摩模板 12 与靠背按摩垫 10 的距离变小, 第一按摩 球13在第一磁流体15浮力的驱动下挤压靠背按摩垫10, 使靠背按摩垫10变形凸起对人体 的腰背进行施压按摩 ; 第一按摩球 13 上升到设定的时间, 控制器 7 切断第一电磁线圈 8 的 电源, 第一电磁线圈8, 第一电磁线圈8的磁场消失, 第一磁流体15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复位 浮球 14 以及第一按摩球 13 增加的浮力消失, 第一按摩球 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在其重力的 作用下降到按摩型腔9的底部,。
21、 按摩模板12复位, 靠背按摩垫10复原 ; 如此不断循环, 利用 控制器 5 控制第一按摩球 13 以及复位浮球 14 于按摩型腔 9 的磁流体 4 中上升以及下降, 利用第一按摩球 13 上升以及下降对人体进行按摩。 0014 磁流体按摩装置 3 设有纵向按摩装置 19, 纵向按摩装置 19 安装于坐垫 1 内, 纵向 按摩装置19包括有纵向按摩垫20、 第二磁流体21、 第二电磁线圈22以及第二按摩球23, 第 二磁流体 21 以及第二按摩球 23 设于纵向按摩垫 20 的型腔内, 第二电磁线圈 22 安装于纵 向按摩垫 20 上, 纵向按摩垫 20 的纵向上面垫 24 与坐垫 1 的上。
22、座面 25 接触, 第二电磁线圈 22 与控制器 7 连接。 0015 纵向按摩装置 19 的工作原理是 : 利用控制器 7 控制第二电磁线圈 22 产生变化的 磁场, 利用变化的磁场来磁化纵向按摩垫 20 型腔内得到第二磁流体 21, 利用被磁化的第二 磁流体 21 控制第二按摩球 23 的浮力, 利用第二按摩球 23 的浮力实施对人体的按摩。 0016 磁流体按摩装置 3 设有横向按摩装置 26, 横向按摩装置 26 安装于靠背垫 2 内, 横 向按摩装置26包括有横向按摩垫27、 第三磁流体28、 第三电磁线圈29以及第三按摩球30, 第三磁流体 28 以及第三按摩球 30 设于纵向按摩。
23、垫 27 的型腔内, 第三电磁线圈 29 安装于 纵向按摩垫 27 上, 纵向按摩垫 27 的横向上面垫 31 与靠背垫 2 的靠背面 32 接触, 第三电磁 线圈 29 与控制器 7 连接, 横向按摩垫 27 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角度为 15 度至 75 度角。 0017 横向按摩装置 26 的工作原理是 : 利用控制器 7 控制第三电磁线圈 29 产生变化的 磁场, 利用变化的磁场来磁化横向按摩垫 27 型腔内的第三磁流体 28, 利用被磁化的第三磁 流体 28 控制第三按摩球 30 的浮力, 利用第三按摩球 30 的浮力的水平分力实施对人体的按 摩。 说 明 书 CN 102973387 A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73387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