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治疗慢性咽炎或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4861530
  • 上传时间:2018-11-19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415.5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67859.4

    申请日:

    2012.11.13

    公开号:

    CN102973801A

    公开日:

    2013.03.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898申请公布日:201303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8申请日:20121113|||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8; A61P11/04

    主分类号:

    A61K36/898

    申请人:

    黄文珍

    发明人:

    黄文珍

    地址:

    362331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洪濑镇洪北社区团结巷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治疗慢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各组分:山豆根20-40份、玉竹20-40份、沙参15-35份、马勃15-35份、扁豆15-25份、牛蒡子12-25份、桑叶12-25份、射干12-25份、桔梗12-25份、薄荷4-15份、板蓝根4-15份、蒲公英3-12份、紫花地丁3-12份、金银花4-15份、连翘3-12份、穿心莲3-12份、白及2-10份和甘草1-8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利咽散结之功效,对于慢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疗效确切可靠,标本兼治,临床应用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治疗慢性咽炎或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山豆根20‑40份、玉竹20‑40份、沙参15‑35份、马勃15‑35份、扁豆15‑25份、牛蒡子12‑25份、桑叶12‑25份、射干12‑25份、桔梗12‑25份、薄荷4‑15份、板蓝根4‑15份、蒲公英3‑12份、紫花地丁3‑12份、金银花4‑15份、连翘3‑12份、穿心莲3‑12份、白及2‑10份和甘草1‑8份。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重量份是:山豆根25‑35份、玉竹25‑35份、沙参15‑30份、马勃15‑30份、扁豆15‑20份、牛蒡子15‑25份、桑叶12‑20份、射干12‑20份、桔梗12‑20份、薄荷4‑10份、板蓝根4‑10份、蒲公英3‑9份、紫花地丁3‑9份、金银花4‑12份、连翘3‑10份、穿心莲3‑10份、白及2‑8份、甘草1‑6份;优选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是:山豆根30份、玉竹30份、沙参25份、马勃25份、扁豆18份、牛蒡子20份、桑叶15份、射干15份、桔梗15份、薄荷8份、板蓝根8份、蒲公英7份、紫花地丁7份、金银花10份、连翘8份、穿心莲8份、白及6份、甘草4份。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山豆根20‑40份、玉竹20‑40份、沙参15‑35份、马勃15‑35份、扁豆15‑25份、牛蒡子12‑25份、桑叶12‑25份、射干12‑25份、桔梗12‑25份、薄荷4‑15份、板蓝根4‑15份、蒲公英3‑12份、紫花地丁3‑12份、金银花4‑15份、连翘3‑12份、穿心莲3‑12份、白及2‑10份、甘草1‑8份、大黄6‑15份、生地4‑12份、玄参4‑12份;优选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山豆根30份、玉竹30份、沙参25份、马勃25份、扁豆18份、牛蒡子20份、桑叶15份、射干15份、桔梗15份、薄荷8份、板蓝根8份、蒲公英7份、紫花地丁7份、金银花10份、连翘8份、穿心莲8份、白及6份、甘草4份、大黄10份、生地8份、玄参8份。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山豆根20‑40份、玉竹20‑40份、沙参15‑35份、马勃15‑35份、扁豆15‑25份、牛蒡子12‑25份、桑叶12‑25份、射干12‑25份、桔梗12‑25份、薄荷4‑15份、板蓝根4‑15份、蒲公英3‑12份、紫花地丁3‑12份、金银花4‑15份、连翘3‑12份、穿心莲3‑12份、白及2‑10份、甘草1‑8份、天花粉5‑12份、麦冬3‑9份、天冬3‑9份、知母3‑9份、积雪草4‑10份、马兰4‑10份、地耳草4‑10份、十大功劳3‑9份、淡竹叶2‑8份;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山豆根30份、玉竹30份、沙参25份、马勃25份、扁豆18份、牛蒡子20份、桑叶15份、射干15份、桔梗15份、薄荷8份、板蓝根8份、蒲公英7份、紫花地丁7份、金银花10份、连翘8份、穿心莲8份、白及6份、甘草4份、天花粉10份、麦冬6份、天冬6份、知母6份、积雪草8份、马兰8份、地耳草8份、十大功劳6份、淡竹叶4份。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山豆根20‑40份、玉竹20‑40份、沙参15‑35份、马勃15‑35份、扁豆15‑25份、牛蒡子12‑25份、桑叶12‑25份、射干12‑25份、桔梗12‑25份、薄荷4‑15份、板蓝根4‑15份、蒲公英3‑12份、紫花地丁3‑12份、金银花4‑15份、连翘3‑12份、穿心莲3‑12份、白及2‑10份、甘草1‑8份、通草5‑12份、夏枯草3‑10份、一枝黄花3‑10份、车前2‑8份、滑石1‑5份;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山豆根30份、玉竹30份、沙参25份、马勃25份、扁豆18份、牛蒡子20份、桑叶15份、射干15份、桔梗15份、薄荷8份、板蓝根8份、蒲公英7份、紫花地丁7份、金银花10份、连翘8份、穿心莲8份、白及6份、甘草4份、通草10份、夏枯草8份、一枝黄花8份、车前6份、滑石3份。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山豆根20‑40份、玉竹20‑40份、沙参15‑35份、马勃15‑35份、扁豆15‑25份、牛蒡子12‑25份、桑叶12‑25份、射干12‑25份、桔梗12‑25份、薄荷4‑15份、板蓝根4‑15份、蒲公英3‑12份、紫花地丁3‑12份、金银花4‑15份、连翘3‑12份、穿心莲3‑12份、白及2‑10份、甘草1‑8份、黄芩5‑12份、杏仁3‑9份、百合3‑9份、浙贝3‑9份、百部5‑12份;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山豆根30份、玉竹30份、沙参25份、马勃25份、扁豆18份、牛蒡子20份、桑叶15份、射干15份、桔梗15份、薄荷8份、板蓝根8份、蒲公英7份、紫花地丁7份、金银花10份、连翘8份、穿心莲8份、白及6份、甘草4份、黄芩9份、杏仁5份、百合5份、浙贝6份、百部10份。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山豆根20‑40份、玉竹20‑40份、沙参15‑35份、马勃15‑35份、扁豆15‑25份、牛蒡子12‑25份、桑叶12‑25份、射干12‑25份、桔梗12‑25份、薄荷4‑15份、板蓝根4‑15份、蒲公英3‑12份、紫花地丁3‑12份、金银花4‑15份、连翘3‑12份、穿心莲3‑12份、白及2‑10份、甘草1‑8份、七叶莲5‑12份、一点红5‑12份、鬼针草5‑12份、穿心莲5‑12份、爵床草3‑9份;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山豆根30份、玉竹30份、沙参25份、马勃25份、扁豆18份、牛蒡子20份、桑叶15份、射干15份、桔梗15份、薄荷8份、板蓝根8份、蒲公英7份、紫花地丁7份、金银花10份、连翘8份、穿心莲8份、白及6份、甘草4份、七叶莲9份、一点红8份、鬼针草8份、穿心莲8份、爵床草6份。
    按照权利要求1‑7任何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其制备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口服药物制剂;优选的,所述的口服药物制剂是丸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滴丸剂或口服液。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7任何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所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
    (2)将各原料药用水煎煮,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成清膏,加入制剂成型的辅料或赋型剂,制剂成型,即得。
    权利要求1‑7任何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咽炎或扁桃体炎药物中的用途。

    说明书

    说明书治疗慢性咽炎或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慢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中药治疗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咽炎(Chronic Pharyngitis)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弥漫性咽部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局限性咽部炎症则多为咽淋巴组织炎症。本病在临床中常见,病程长,症状容易反复发作。中医认为,咽喉是肺胃的门户,手太阴肺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均经过咽喉,故肺胃与咽喉有着紧密联系。周老认为本病肺胃之热毒薰灼于咽喉,且与气血搏结,导致咽部气血失通,故咽喉红肿疼痛,甚则起腐化脓。治疗上应配伍清热散结、活血消肿排脓之品。
    急性(腭)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咽粘膜及咽淋巴环的急性炎症。多见于10~30岁之间的青少年,且往往是在慢性扁桃体炎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50岁以上、3~4岁以下的患者较少见。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最多见。值得注意的是,急性扁桃体炎有时为某些疾病尤其是某些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白喉、麻疹及猩红热等,应注意及早发现。
    目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中成药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见效慢、疗效不够显著等缺陷,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治疗慢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所存在的见效慢、疗效不够显著、毒副作用大等缺陷,提供一种见效快、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慢性咽炎或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或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山豆根20‑40份、玉竹20‑40份、沙参15‑35份、马勃15‑35份、扁豆15‑25份、牛蒡子12‑25份、桑叶12‑25份、射干12‑25份、桔梗12‑25份、薄荷4‑15份、板蓝根4‑15份、蒲公英3‑12份、紫花地丁3‑12份、金银花4‑15份、连翘3‑12份、穿心莲3‑12份、白及2‑10份、甘草1‑8份;
    优选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是:山豆根25‑35份、玉竹25‑35份、沙参15‑30份、马勃15‑30份、扁豆15‑20份、牛蒡子15‑25份、桑叶12‑20份、射干12‑20份、桔梗12‑20份、薄荷4‑10份、板蓝根4‑10份、蒲公英3‑9份、紫花地丁3‑9份、金银花4‑12份、连翘3‑10份、穿心莲3‑10份、白及2‑8份、甘草1‑6份;
    更优选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是:山豆根30份、玉竹30份、沙参25份、马勃25份、扁豆18份、牛蒡子20份、桑叶15份、射干15份、桔梗15份、薄荷8份、板蓝根8份、蒲公英7份、紫花地丁7份、金银花10份、连翘8份、穿心莲8份、白及6份、甘草4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基于发明人对慢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深层发病机理的研究及其治疗原则,同时依据发明人多年临床经验和药理学研究成果,筛选出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利咽散结、宣散风热的原料药,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方而成。
    沙参: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四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Fisch.A.berticillata(Pall.)Fisch.、杏叶沙参A.axilliflora Borb A.stricta Miq.或其同属植物,以根入药。,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山豆根(Vietnamese Sophora Root)为双子叶植物纲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牙龈肿痛、肺热咳嗽烦渴、黄疸、热结便秘。
    玉竹: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干燥根茎。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马勃:为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马勃目马勃科真菌脱皮马勃、大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性平味辛,主要用作局部止血药,清肺,利咽,解热等。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之功效。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桑叶:桑科Moraceae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射干: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喉、消痰涎之功效。
    白及: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d.)Reichb.f.的干燥块茎。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
    金银花:性甘,微苦,辛,寒。归肺,胃,心,大肠经。具有宣散风热,清解血毒之功效。
    蒲公英:性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甘寒清解,苦以开泄,功专解毒消肿,为治乳痈要药。兼有利湿之功。
    紫花地丁: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nensis Makino的干燥全草。性味归经:苦、辛、寒,无毒;归心、肝经。功能主治:可入药,其性寒味微苦,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等。
    牛蒡子: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学名: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等。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属于解表药中发散风热药。
    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当患者有便秘症状时,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加入以下用量份的原料药会具有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大黄6‑15份、生地4‑12份、玄参4‑12份;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大黄10份、生地8份、玄参8份。
    当患者有口干症状时,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加入以下用量份的原料药会具有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天花粉5‑12份、麦冬3‑9份、天冬3‑9份、知母3‑9份、积雪草4‑10份、马兰4‑10份、地耳草4‑10份、十大功劳3‑9份、淡竹叶2‑8份;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天花粉10份、麦冬6份、天冬6份、知母6份、积雪草8份、马兰8份、地耳草8份、十大功劳6份、淡竹叶4份。
    当患者尿黄时,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加入以下用量份的原料药会具有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通草5‑12份、夏枯草3‑10份、一枝黄花3‑10份、车前2‑8份、滑石1‑5份;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通草10份、夏枯草8份、一枝黄花8份、车前6份、滑石3份。
    滑石: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要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归肺、胃经,清势利水;通乳,用于淋症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后乳少;经闭;带下。
    一枝黄花:学名:Solidago decurrens,全草入药,别名:野黄菊、山边半枝香、酒金花、满山黄、百根草、百条根;性味辛、苦,微温,能祛风清热、解毒清肿等。
    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Plantago major L.Plantago depressaWilld.又名车轮菜,别名:车前实、虾蟆衣子、猪耳朵穗子、凤眼前仁。具有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
    当患者咳嗽时,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加入以下用量份的原料药会具有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黄芩5‑12份、杏仁3‑9份、百合3‑9份、浙贝3‑9份、百部5‑12份;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黄芩9份、杏仁5份、百合5份、浙贝6份、百部10份。
    当患者咽喉肿痛时,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加入以下用量份的原料药会具有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七叶莲5‑12份、一点红5‑12份、鬼针草5‑12份、穿心莲5‑12份、爵床草3‑9份;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七叶莲9份、一点红8份、鬼针草8份、穿心莲8份、爵床草6份。
    一点红:又名叶下红、红背叶、红叶草、红花草、羊蹄草、红背果、石青红等,为菊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南方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江西等省区均有野生,一些地方已进行人工栽培。一点红性平,味苦微辛,凉血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
    鬼针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50‑3100米的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国内外均有分布。为中国民间常用草药,可在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拣去杂草,鲜用或晒干,以全草入药。《中华本草》功效分类为清热解毒药、消肿药。
    爵床草:Justicia procumbens L.var.leucantha Honda,含爵床定A、B,山荷叶素,新爵床辛A、B,台湾杉素E甲醚,爵床辛,异爵床辛。异名:瓦子草(《中国药植志》),五累草(《南京民间药草》),六角仙草(《福建民间草药》)。清热解毒,利湿消滞,活血止痛。治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疟疾,痢疾,黄疸,肾炎浮肿,筋骨疼痛,小儿疳积,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本发明方中各药配伍在一起共奏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利咽散结、宣散风热之功效,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咽炎或扁桃体炎标本兼治,临床疗效观察证实,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咽炎或扁桃体炎疗效确切可靠、真实。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无毒无害,安全可靠,服用后无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安全。
    本发明所用的各味原料药都可以在医药商店购买得到。
    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适宜的临床制剂,如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所述的口服制剂可以是丸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滴丸剂等;所用的外用制剂可以膏剂、洗液、擦剂等。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一种制备方法:将本发明的各原料药按所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后,粉碎,过筛(例如可以是600‑1000目筛),即得。当然,也可以将各原料药粉碎后,加入制剂成型所需的辅料或赋型剂,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另一种制备方法: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将各原料药用水煎煮,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成清膏,加入制剂成型的辅料或赋型剂,制剂成型,即得。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用法与用量:本发明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病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作为指导:用法用量:胶囊剂,每个胶囊含量0.6克生药,每次口服2至5粒,一日三次,7天为一个疗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胶囊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山豆根20、玉竹20、沙参15、马勃15、扁豆15、牛蒡子12、桑叶12、射干12、桔梗12、薄荷4、板蓝根4、蒲公英3、紫花地丁3、金银花4、连翘3、穿心莲3、白及2、甘草1;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5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1.19(60℃)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实施例2 胶囊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山豆根40、玉竹40、沙参35、马勃35、扁豆25、牛蒡子25、桑叶25、射干25、桔梗25、薄荷15、板蓝根15、蒲公英12、紫花地丁12、金银花15、连翘12、穿心莲12、白及10、甘草8;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1.19(60℃)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实施例3 胶囊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山豆根25、玉竹25、沙参15、马勃15、扁豆15、牛蒡子15、桑叶12、射干12、桔梗12、薄荷4、板蓝根4、蒲公英3、紫花地丁3、金银花4、连翘3、穿心莲3、白及2、甘草1;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5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5℃)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实施例4 胶囊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山豆根35、玉竹35、沙参30、马勃30、扁豆20、牛蒡子25、桑叶20、射干20、桔梗20、薄荷10、板蓝根10、蒲公英9、紫花地丁9、金银花12、连翘10、穿心莲10、白及8、甘草6;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5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5℃)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实施例5 胶囊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山豆根30、玉竹30、沙参25、马勃25、扁豆18、牛蒡子20、桑叶15、射干15、桔梗15、薄荷8、板蓝根8、蒲公英7、紫花地丁7、金银花10、连翘8、穿心莲8、白及6、甘草4;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1.19(60℃)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实施例6 胶囊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山豆根30、玉竹30、沙参25、马勃25、扁豆18、牛蒡子20、桑叶15、射干15、桔梗15、薄荷8、板蓝根8、蒲公英7、紫花地丁7、金银花10、连翘8、穿心莲8、白及6、甘草4、大黄10、生地8、玄参8;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1.19(60℃)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实施例7 胶囊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山豆根30、玉竹30、沙参25、马勃25、扁豆18、牛蒡子20、桑叶15、射干15、桔梗15、薄荷8、板蓝根8、蒲公英7、紫花地丁7、金银花10、连翘8、穿心莲8、白及6、甘草4、天花粉10、麦冬6、天冬6、知母6、积雪草8、马兰8、地耳草8、十大功劳6、淡竹叶4;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1.19(60℃)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实施例8 胶囊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山豆根30、玉竹30、沙参25、马勃25、扁豆18、牛蒡子20、桑叶15、射干15、桔梗15、薄荷8、板蓝根8、蒲公英7、紫花地丁7、金银花10、连翘8、穿心莲8、白及6、甘草4、通草10、夏枯草8、一枝黄花8、车前6、滑石3;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1.19(60℃)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实施例9 胶囊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山豆根30、玉竹30、沙参25、马勃25、扁豆18、牛蒡子20、桑叶15、射干15、桔梗15、薄荷8、板蓝根8、蒲公英7、紫花地丁7、金银花10、连翘8、穿心莲8、白及6、甘草4、黄芩9、杏仁5、百合5、浙贝6、百部10;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1.19(60℃)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实施例10 胶囊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山豆根30、玉竹30、沙参25、马勃25、扁豆18、牛蒡子20、桑叶15、射干15、桔梗15、薄荷8、板蓝根8、蒲公英7、紫花地丁7、金银花10、连翘8、穿心莲8、白及6、甘草4、七叶莲9、一点红8、鬼针草8、穿心莲8、爵床草6;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1.19(60℃)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试验例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一、一般资料:312例患者均符合慢性咽炎或扁桃体炎诊断标准,主要症状:咽部不适、干燥、有异物感、恶心等,检查见咽部充血,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其中,男208例,女104例,年龄1岁~76岁,平均46岁。将患者随机分成六组,每组52例;六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
    二、试验药物
    本发明实施例1‑10所制备的药物。
    三、治疗方法
    将312例患者随机分成6组,即: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试验5组和试验6组;每组各52例,试验1组采用实施例1‑5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试验2组采用实施例6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试验3组采用实施例7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试验4组采用实施例8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试验5组采用实施例9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试验6组采用实施例10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
    口服,一次2‑5粒(0.6g生药/粒),一日3次,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它相关药物及其它治疗。
    四、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及依据:
    显效:症状和体征显著减轻。
    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五、临床观察结果
    临床观察结果见表1。
    表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结果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慢性咽炎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安全性观察发现,没有观察到任何临床不良反应,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临床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试验例2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一、一般资料:246例患者均符合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156例,女90例,年龄2岁~68岁,平均16岁。将患者随机分成六组,每组41例;六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
    二、试验药物
    本发明实施例1‑10所制备的药物。
    三、治疗方法
    将246例患者随机分成6组,即: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和试验4组,试验5组和试验6组;每组各41例,试验1组采用实施例1‑5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试验2组采用实施例6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试验3组采用实施例7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试验4组采用实施例8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试验5组采用实施例9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试验6组采用实施例10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
    口服,一次2‑5粒(0.6g生药/粒),一日3次,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它相关药物及其它治疗。
    四、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及依据:治愈:体温正常,血象正常,咽部症状消失,扁桃体不充血,无脓点。显效:仍有低热;血象接近正常,咽部症状减轻,扁桃体脓点消除。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五、临床观察结果
    临床观察结果见表2
    表2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扁桃体炎效观察试验结果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扁桃体炎有显著的疗效;安全性观察发现,没有观察到任何临床不良反应,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临床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关 键  词:
    治疗 慢性 咽炎 扁桃体炎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治疗慢性咽炎或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86153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