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一种快速切弧断路器.pdf

  • 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4844994
  • 上传时间:2018-11-17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886.3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29550.0

    申请日:

    2014.05.27

    公开号:

    CN104022002A

    公开日:

    2014.09.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H 73/18申请日:20140527|||公开

    IPC分类号:

    H01H73/18; H01H73/04

    主分类号:

    H01H73/18

    申请人:

    通能顺达科技国际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杜文福; 何明伟

    地址:

    中国香港葵涌葵丰街1-15号盈业大厦14楼14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唐致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切弧断路器,其包括用于接通和断开电路的两个电极触点,所述两个电极触点中间设置有多块分隔板,当两个电极触点断电分离时,多块分隔板以最快速度插入两个电极触点之间,以实现最快速度切断电弧及停止燃烧。本发明通过在电极触点之间设置多块分隔板,增强断路器在断路时候的绝缘和灭弧效果,多块分隔板同时从不同方向插入两个电极触点之间,加快了切断绝缘速度,加强了两个电极触点间的隔绝密封效果,而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断路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快速切弧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接通和断开电路的两个电极触点,所述两个电极触点中间设置有多块分隔板, 所述多块分隔板分别设置在两个电极触点中间垂直面上以触点位置为中心的对应方向上,所述对应方向上相邻的两块分隔板错位放置并且侧面互相贴接,当两个电极触点断开时,所述对应方向上相邻的两块分隔板至少其中一块相对于另一块滑动插入两个电极触点之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切弧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块分隔板分别设置在两个电极触点中间垂直面上以触点位置为中心的两侧,当两个电极触点断开时,所述两侧相邻的两块分隔板至少其中一块相对于另一块滑动插入两个电极触点之间。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切弧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块分隔板分别设置在两个电极触点中间垂直面上以触点位置为中心的三个对应方向,当两个电极触点断开时,所述三个对应方向上相邻的两块分隔板至少其中一块相对于另一块滑动插入两个电极触点之间。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快速切弧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对应的两块分隔板至少有一侧的分隔板设置有用于让电极触点穿过的凹槽或通孔,所述凹槽设置在分隔板的角落位置或侧边位置,所述通孔设置在分隔板中。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速切弧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或通孔的大小略大于电极触点横截面的大小,使得电极触点刚好能穿过通孔。6.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一种快速切弧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块分隔板至少有一块连接有压力弹簧,该分隔板与电极触点抵接,当电极触点分离时,压力弹簧伸展产生驱动力压迫该分隔板插入两个电极触点之间。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快速切弧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分隔板行程的限位块。8.  根据权利要求1、2、3、5或7所述的一种快速切弧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块分隔板沿直线插入或抽离两个电极触点之间。9.  根据权利要求1、2、3、5或7所述的一种快速切弧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均设置有转轴,所述分隔板均以围绕转轴方向摆动,实现插入或抽离两个电极触点之间。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快速切弧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分隔板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英文名称:circuit-breaker)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
    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电流通过某些绝缘介质(例如空气)所产生的瞬间火花。它不仅对触头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使断开电路的时间延长。
    目前,各种断路器在现实生活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传统技术中,断路器在异常回路条件下快速断开并绝缘,断路器一般使用空气为介质绝缘,接电分离需要较长距离才能达到足够绝缘度,而且接点分离时产生的电弧,容易在接点与接点之间的空气中继续燃烧,因而损害接点。总的来说,传统技术中的断路器存在以下几方面缺陷:
    (1)    绝缘效果较差。
    (2)    电弧分断速度慢。
    (3)    隔绝密封效果差。
    (4)    灭弧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快速切断电弧、令电弧快速停止燃烧、快速断路绝缘和密封效果好的断路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快速切弧断路器,其包括用于接通和断开电路的两个电极触点,所述两个电极触点中间设置有多块分隔板, 所述多块分隔板分别设置在两个电极触点中间垂直面上以触点位置为中心的对应方向上,所述对应方向上相邻的两块分隔板错位放置并且侧面互相贴接,当两个电极触点断开时,所述对应方向上相邻的两块分隔板至少其中一块相对于另一块滑动插入两个电极触点之间。
    作为本发明第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多块分隔板分别设置在两个电极触点中间垂直面上以触点位置为中心的两侧,当两个电极触点断开时,所述两侧相邻的两块分隔板至少其中一块相对于另一块滑动插入两个电极触点之间。
    作为本发明第二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多块分隔板分别设置在两个电极触点中间垂直面上以触点位置为中心的三个对应方向,当两个电极触点断开时,所述三个对应方向上相邻的两块分隔板至少其中一块相对于另一块滑动插入两个电极触点之间。
    优选的,所述两侧对应的两块分隔板至少有一侧的分隔板设置有用于让电极触点穿过的凹槽或通孔,所述凹槽设置在分隔板的角落位置或侧边位置,所述通孔设置在分隔板中。
    优选的,所述凹槽或通孔的大小略大于电极触点横截面的大小,使得电极触点刚好能穿过通孔。
    优选的,所述多块分隔板至少有一块连接有压力弹簧,该分隔板与电极触点抵接,当电极触点分离时,压力弹簧伸展产生驱动力压迫该分隔板插入两个电极触点之间。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分隔板行程的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多块分隔板沿直线插入或抽离两个电极触点之间。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均设置有转轴,所述分隔板均以围绕转轴方向摆动,实现插入或抽离两个电极触点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电极触点之间设置多块分隔板,增强断路器在断路时候的绝缘和灭弧效果,多块分隔板同时从不同方向插入两个电极触点之间,加快了切断绝缘速度,加强了两个电极触点间的隔绝密封效果,而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另外,本发明采用在分隔板上设置凹槽或通孔,凹槽或通孔依据电极触点的横截面尺寸形状设计,使得断路器在断开的时候绝缘密封效果更好;通过将两侧对应的两块分隔板错位放置并侧面互相贴接,使得分隔板在插入两个电极触点之间的时候相对滑动,避免了两侧分隔板互相碰撞的现象;通过在分隔板上设置压力弹簧,并使分隔板与电极触点抵接,使得分隔板的插入更加迅速快捷。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断路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分步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工作分步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侧面工作分步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侧面工作分步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侧面工作分步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的侧面工作分步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五种实施例的工作分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多分隔板2的断路器,其包括用于接通和断开电路的两个电极触点1,所述两个电极触点1中间设置有多块分隔板2,当两个电极触点1断电分离时,多块分隔板2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
    优选的,所述多块分隔板2设置在两个电极触点1中间垂直面上的两侧,当两个电极触点1断电分离时,多块分隔板2从两侧相对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其中,多块分隔板2也可以分别从相同或不同方向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多块分隔板2同时从不同方向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可以缩短隔绝密封行程,加快了切断绝缘速度。
    优选的,所述两侧对应的两块分隔板2至少有一侧的分隔板2设置有用于让电极触点1穿过的凹槽3或通孔,所述凹槽3设置在分隔板2的角落位置或侧边位置,所述通孔设置在分隔板2中。优选的,所述凹槽3或通孔的大小略大于电极触点1横截面的大小,使得电极触点1刚好能穿过通孔。其中,凹槽3或通孔依据电极触点1的横截面尺寸形状设计,设计以凹槽3或通孔的大小略大于电极触点1横截面的大小为佳,具体地说:在断路器接通状态下,凹槽3或通孔刚好能环绕电极触点1而又不阻碍电极触点1的断路动作为佳。凹槽或通孔结构设计仅是其中一种较优实施方式,显然的,也可以不采用凹槽或通孔设计,实现分隔板的侧边互相贴接,如本发明第五种实施例(图15和图16所示)。
    优选的,所述两侧对应的两块分隔板2错位放置并且侧面互相贴接,当两个电极触点1断开时,两侧对应的两块分隔板2向着迎面方向相对滑动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其中,两侧对应的两块分隔板2(如上下或左右对应的两块分隔板2)相对向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插入的时候,由于迎面的相对运动容易发生碰撞的现象,本发明提出将两侧对应的两块分隔板2错位放置并且侧面互相贴接的解决方案,如此,当两个电极触点1断开时,两侧对应的两块分隔板2向着迎面方向相对滑动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彻底杜绝了迎面碰撞现象,加强了断路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多块分隔板2至少有一块连接有压力弹簧4,该分隔板2与电极触点1抵接,当电极触点1分离时,压力弹簧4伸展产生驱动力压迫该分隔板2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其中,使用压力弹簧4在两个电极触点1接触的时候储能,在两个电极触点1分离的时候迅速伸展并驱动分隔板2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使得分隔板2的插入更加迅速快捷。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分隔板2行程的限位块5。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所述两侧对应的两块分隔板2沿直线插入或抽离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当电极触点1合闸接触时,两块分隔板2分别位于电极触点1的上下(或左右)两侧,上分隔板2的下边缘和下分隔板2的上边缘具有凹槽3,其中一个电极触点1从上下分隔板2凹槽3之中穿过,上下分隔板2凹槽3的底部与该电极触点1抵接。(图1三维图中为了清楚示意电极触点1和凹槽3,将电极触点1分离标识,不代表实际电极触点1与分隔板2的位置关系。)
    如图9至图11所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工作分步流程:
    S101,两个电极触点1合闸,其中一个电极触点1穿过上下分隔板2的凹槽3位置与另一电极触点1接触,上下分隔板2凹槽3的底部与电极触点1抵接,上下分隔板2错位放置并且侧面互相贴接;(电极触点1在图9、图10中未示出或仅示出其中一个。)
    S102,两个电极触点1或其中一个电极触点1(图9中未示出)开始分离移动,上下两块分隔板2先后失去电极触点1的支撑,在压力弹簧4(图3和图4中未示出)的压力驱动下先后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
    S103,两个电极触点1或其中一个电极触点1继续移动,上下两块分隔板2继续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完全隔绝密封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的连接;
    S104,上下两块分隔板2继续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直至限位块5(图9和图10中未示出)与对面分隔板2接触,断路器分闸完成。
    如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两个电极触点1合闸时,两个电极触点1分别穿过左右两块分隔板2的凹槽3位置互相接触,左右两块分隔板2的凹槽3底部分别与两个电极触点1抵接。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工作分步流程:
    S201,两个电极触点1合闸,两个电极触点1分别穿过左右分隔板2的凹槽3位置互相接触,左右分隔板2凹槽3的底部分别与两个电极触点1抵接,左右分隔板2错位放置并且侧面互相贴接;
    S202,两个电极触点1同时开始分离移动,左右两块分隔板2同时失去电极触点1的支撑,在压力弹簧4的压力驱动下先后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
    S203,两个电极触点1或其中一个电极触点1继续移动,左右两块分隔板2继续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
    S204,左右两块分隔板2完全隔绝密封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的连接;
    S205,左右两块分隔板2继续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直至限位块5与对面分隔板2接触,断路器分闸完成。
    如图6至图7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其与第二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采用四块分隔板2错位设置在两个电极触点1的左右两侧,对应两侧相邻的分隔板2侧面互相贴接。
    如图13所示,第三种实施例的工作分步流程S301至S305对应第二种实施例的工作分步流程S201至S205,在此不作累述。
    显然地,分隔板2的数量可以是两块或两块以上的任意数量,均在本发明的叙述范围之内。
    如图8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两侧对应的两块分隔板2均设置有转轴6,所述两侧对应的两块分隔板2均以围绕转轴6方向摆动,实现插入或抽离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例的工作分步流程:
    S401,两个电极触点1合闸,其中一个电极触点1穿过两侧分隔板2的凹槽3位置与另一电极触点1接触,两侧分隔板2凹槽3的底部与电极触点1抵接,两侧分隔板2错位放置并且侧面互相贴接;(电极触点1在图14中未示出)
    S402,两个电极触点1或其中一个电极触点1分离移动,两侧两块分隔板2先后失去电极触点1的支撑,在外力的驱动下围绕各自的转轴6摆动,先后或同时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
    S403,两侧两块分隔板2继续摆动,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完全隔绝密封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的连接,断路器分闸完成。
    如图1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例,具有三块分隔板,分别设置在两个电极触点1中间垂直面上以触点位置为中心的三个对应方向,当两个电极触点1断开时,所述三个对应方向上相邻的两块分隔板2至少其中一块相对于另一块滑动插入两个电极触点之间。
    如图16所示,本发明第五种实施例的工作分步流程:
    S501,两个电极触点1合闸,其中一个电极触点1穿过三块分隔板2所围成的中心位置与另一电极触点1接触,三块分隔板2错位放置并且侧面互相贴接;
    S102,两个电极触点1或其中一个电极触点1开始分离移动,三块分隔板2先后失去电极触点1的支撑,在压力弹簧4(图中未示出)的压力驱动下先后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
    S103,两个电极触点1或其中一个电极触点1继续移动,三块分隔板2继续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完全隔绝密封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的连接;
    S104,三块分隔板2继续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直至限位块(图中未示出)与限制分隔板移动位置,断路器分闸完成。
    显然的,多块分隔板2可以设置在两个电极触点1中间垂直面上以触点位置为中心的多个对应方向上,这里仅以两个和三个方向为例说明,其它多个方向插入的情况与这两中情况类同,在此不作累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电极触点1之间设置多块分隔板2,增强断路器在断路时候的绝缘和灭弧效果,多块分隔板2同时从不同方向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加快了切断绝缘速度,加强了两个电极触点1间的隔绝密封效果,而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另外,本发明采用在分隔板2上设置凹槽3或通孔,凹槽3或通孔依据电极触点1的横截面尺寸形状设计,使得断路器在断开的时候绝缘密封效果更好;通过将两侧对应的两块分隔板2错位放置并侧面互相贴接,使得分隔板2在插入两个电极触点1之间的时候相对滑动,避免了两侧分隔板2互相碰撞的现象;通过在分隔板2上设置压力弹簧4,并使分隔板2与电极触点1抵接,使得分隔板2的插入更加迅速快捷。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断路器。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关 键  词:
    一种 快速 断路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快速切弧断路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84499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