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操作设备及系统.pdf

  • 上传人:GAME****980
  • 文档编号:4835259
  • 上传时间:2018-11-16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591.9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67525.8

    申请日:

    2012.03.14

    公开号:

    CN103312382A

    公开日:

    2013.09.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B 5/00申请日:20120314|||公开

    IPC分类号:

    H04B5/00; H04W76/02(2009.01)I; G06K9/00

    主分类号:

    H04B5/00

    申请人: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发明人:

    阳光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创业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逯长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操作设备及系统,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操作请求;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当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与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为操作用户,依据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建立第二操作设备与第一操作设备的连接;当检测到所述操作用户发出的第一操作指令时,向第一操作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操作信息;接收所述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指令,依据所述数据传输指令进行数据的传输。本申请无需通过用户的额外操作建立设备间的连接,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传输过程复杂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在第二操作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操作请求,所述操作请求中至少包括:第一操作设备标识;
    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当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与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为操作用户,依据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建立第二操作设备与第一操作设备的连接;
    当检测到所述操作用户发出的第一操作指令时,向第一操作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操作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指令,所述数据传输指令为所述第一操作设备获取所述包含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信息,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对应的第二操作指令时,依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确定的;
    依据所述数据传输指令进行数据的传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是否匹配的过程为:
    第二操作设备获取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人脸信息;
    将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进行对比;
    当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的匹配程度达到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相匹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请求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是否匹配的过程为:
    获取所述操作请求中的,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人脸信息;
    将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进行对比;
    当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的匹配程度达到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相匹配。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包括:第一操作设备ID或第一操作设备硬盘序列号。

    6.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指令通过空中手势发送,或,所述第一操作指令通过所述第二操作设备上的按键发送。

    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在第一操作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二操作设备发送操作请求,所述操作请求中至少包括:第一操作设备标识;
    接收所述第二操作设备发送的包含有第一操作指令的操作信息,所述操作信息为所述第二操作设备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与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为操作用户,依据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建立第二操作设备与第一操作设备的连接后,当检测到所述操作用户发出的第一操作指令时,向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
    当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与所述操作信息中包含的第一操作指令对应的第二操作指令时,依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确定数据传输指令;
    发送所述数据传输指令,所述数据传输指令为所述第二操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依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请求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

    9.   一种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操作请求,所述操作请求中至少包括:第一操作设备标识;
    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与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为操作用户;
    连接建立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建立第二操作设备与第一操作设备的连接;
    操作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操作用户发出的第一操作指令时,向第一操作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操作信息;
    数据传输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指令,所述数据传输指令为所述第一操作设备获取所述包含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信息,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对应的第二操作指令时,依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确定的;
    传输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数据传输指令进行数据的传输。

    10.   一种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操作设备发送操作请求,所述操作请求中至少包括:第一操作设备标识;
    操作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操作设备发送的包含有第一操作指令的操作信息,所述操作信息为所述第二操作设备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与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为操作用户,依据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建立第二操作设备与第一操作设备的连接后,当检测到所述操作用户发出的第一操作指令时,向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
    数据传输指令确定单元,用于当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与所述操作信息中包含的第一操作指令对应的第二操作指令时,依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确定数据传输指令;
    数据传输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数据传输指令,所述数据传输指令为所述第二操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依据。

    11.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二操作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操作设备。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操作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操作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间进行数据的传输已经成为用户间经常进行的操作。用户通过蓝牙、红外或wifi等手段,将一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到另一个移动终端。在进行上述操作时,用户需要在移动终端的控制面板上,或者触摸屏上进行复杂的操作,或者,面对显示器复杂的选择或连接、确认等操作来实现数据的传输,例如,通过双方设定密码,在一个移动终端上输入密码,然后在另一个终端上显示:请输入密码,接着在此终端上输入密码,密码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够建立连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的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用户进行复杂的操作才能实现数据传输,增加了传输过程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操作设备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复杂的问题。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在第二操作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操作请求,所述操作请求中至少包括:第一操作设备标识;
    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当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与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为操作用户,依据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建立第二操作设备与第一操作设备的连接;
    当检测到所述操作用户发出的第一操作指令时,向第一操作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操作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指令,所述数据传输指令为所述第一操作设备获取所述包含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信息,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对应的第二操作指令时,依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确定的;
    依据所述数据传输指令进行数据的传输。
    优选的,所述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是否匹配的过程为:
    第二操作设备获取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人脸信息;
    将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进行对比;
    当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的匹配程度达到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操作请求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
    优选的,所述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是否匹配的过程为:
    获取所述操作请求中的,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人脸信息;
    将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进行对比;
    当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的匹配程度达到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包括:第一操作设备ID或第一操作设备硬盘序列号。
    优选的,所述第一操作指令通过空中手势发送,或,所述第一操作指令通过所述第二操作设备上的按键发送。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在第一操作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二操作设备发送操作请求,所述操作请求中至少包括:第一操作设备标识;
    接收所述第二操作设备发送的包含有第一操作指令的操作信息,所述操作信息为所述第二操作设备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与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为操作用户,依据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建立第二操作设备与第一操作设备的连接后,当检测到所述操作用户发出的第一操作指令时,向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
    当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与所述操作信息中包含的第一操作指令对应的第二操作指令时,依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确定数据传输指令;
    发送所述数据传输指令,所述数据传输指令为所述第二操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依据。
    优选的,所述操作请求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
    一种操作设备,包括:
    操作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操作请求,所述操作请求中至少包括:第一操作设备标识;
    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与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为操作用户;
    连接建立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建立第二操作设备与第一操作设备的连接;
    操作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操作用户发出的第一操作指令时,向第一操作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操作信息;
    数据传输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指令,所述数据传输指令为所述第一操作设备获取所述包含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信息,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对应的第二操作指令时,依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确定的;
    传输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数据传输指令进行数据的传输。
    一种操作设备,包括:
    操作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操作设备发送操作请求,所述操作请求中至少包括:第一操作设备标识;
    操作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操作设备发送的包含有第一操作指令的操作信息,所述操作信息为所述第二操作设备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与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为操作用户,依据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建立第二操作设备与第一操作设备的连接后,当检测到所述操作用户发出的第一操作指令时,向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
    数据传输指令确定单元,用于当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与所述操作信息中包含的第一操作指令对应的第二操作指令时,依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确定数据传输指令;
    数据传输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数据传输指令,所述数据传输指令为所述第二操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依据。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二操作设备和如上所述的第一操作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第二操作设备根据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操作请求,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当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操作用户,并根据操作用户的操作指令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无需通过用户的额外操作建立设备间的连接,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传输过程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是否匹配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是否匹配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操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操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发明公开的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操作设备间,例如第一操作设备和第二操作设备,第一操作设备的用户向第二操作设备请求进行互联,并进行数据的传输,参考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在第二操作设备中,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接收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操作请求,所述操作请求中至少包括:第一操作设备标识;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操作设备的标识可以为第一操作设备的ID,或者是第一操作设备硬盘序列号等,只要是能够与第一操作设备对应并且唯一对应的标识即可。
    步骤S12、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
    第二操作设备利用摄像头采集其周围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该预设范围可以是以第二操作设备为圆心,半径为1米的范围,或者其他,具体的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当该范围设定较大时,可以实现用户远距离的进行操作,实现数据的传输,方便用户的使用,但是,距离越远,采集的人脸信息的清晰度会越低,直接会影响下述步骤中将采集的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相匹配的准确度,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定该范围的大小。
    步骤S13、当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相匹配时,确定与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为操作用户;
    该过程可以为,第二操作设备先以预设范围内的一个人作为采集目标,采集人脸信息,然后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则直接确定该采集目标为操作用户,若不匹配,则选择下一个人作为采集目标,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找到操作用户。如果预设范围内没有找到操作用户时,则可能为非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员,在执行数据的传输请求过程,而此时,为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以忽略该请求,不执行任何操作,或者报警提示。该步骤S14、依据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建立第二操作设备与第一操作设备的连接;
    该连接可以为蓝牙连接,也可以为通过无线网络wifi进行连接。
    步骤S15、当检测到所述操作用户发出的第一操作指令时,向第一操作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操作信息;
    该操作指令可以为操作用户通过第二操作设备上的按键发送的,例如,通过第二操作设备上的选择按键打开功能菜单,选择相应的功能后,按下确定按键后,发送相应的操作指令。也可以为通过空中手势发送操作指令,例如,预先设定空中手势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如,打对勾表示进行发送第一操作指令,当第二操作设备通过摄像头检测到操作用户做出了打对勾这个空中手势时,则确定要向与其相连的第一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操作指令。该第一操作指令可以是,数据发送指令。
    该操作信息中除包含第一操作指令外,还可以包含需要进行传输的数据的名称、类型、大小、预计传输时间等信息,以便于第一操作设备可以直观的对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了解,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是否是其请求的数据,或者该数据的类型是否准确,如是,则进行后续操作,如不是,可直接终止操作,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避免数据传输结束后才发现数据有差错而造成的浪费传输资源的现象。
    步骤S16、接收所述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指令,所述数据传输指令为所述第一操作设备获取所述包含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信息,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对应的第二操作指令时,依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确定的;
    该预设时间可以为10s、15s,或其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设定。当第一操作指令为数据发送指令时,与其对应的第二操作指令可以为数据接收指令,即,第一操作设备同意接收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指令,而此时,说明数据传输过程可以开始,因此,根据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确定数据传输指令,并发送给第二操作设备,提示可以开始数据传输。
    步骤S17、依据所述数据传输指令进行数据的传输。
    第二操作设备接收到数据传输指令后,开始数据的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二操作设备根据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操作请求,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当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操作用户,并根据操作用户的操作指令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无需通过用户的额外操作来建立设备间的连接,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传输过程复杂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是否匹配的过程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21、第二操作设备获取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人脸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二操作设备中预先存储有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人脸信息,当其接收操作请求后,可直接从内存中获取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人脸信息。
    步骤S22、将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进行对比;
    该过程可以利用现有的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例如,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Feature‑based recognition algorithms)、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Appearance‑based recognition algorithms)或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Template‑based recognition algorithms)等。不同算法的复杂度和准确度都各有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算法。
    步骤S23、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的匹配程度是否达到预设条件,若是,则执行步骤S24,若否,则执行步骤S25;
    本实施例中的预设条件可以为,匹配程度不小于百分之九十。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该条件,也可以为百分之九十五等其他值。由于预先存储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与当前采集的人脸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采集环境等都会有所差别,所以该预设条件的设定要具有一定的容错性,从而避免出现将某一人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下所采集的图像进行比较时,误判为不匹配的现象发生。
    步骤S24、确定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相匹配;
    步骤S25、确定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不相匹配。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操作请求中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即,第一操作设备将自身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通过操作请求传递给第二操作设备。从而使得即便第二操作设备中没有预先存储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时,也能够实现数据的传输。
    此时,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是否匹配的过程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S31、获取所述操作请求中的,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人脸信息;
    步骤S32、将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进行对比;
    步骤S33、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的匹配程度是否达到预设条件,若是,则执行步骤S34,若否,则执行步骤S35;
    步骤S34、确定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相匹配;
    步骤S35、确定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不相匹配。
    进一步的,第二操作设备在接收到操作请求后,还可将操作请求中的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人脸信息进行存储,以便于下次进行数据传输时使用,或者是,操作请求中的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人脸信息采集的时间与第二操作设备中预先存储的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人脸信息采集的时间相比,距离当前时间更近时,可以用操作请求中包含的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人脸信息替换预先存储的操作用户人脸信息,以实现信息的更新。
    进一步的,操作请求中包括的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可以是第一操作设备预先采集的,也可以是发送操作请求的时刻采集的。也就是说,当第一操作设备的操作用户要将第一操作设备和第二操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先利用第一操作设备采集自身的当前人脸信息,然后将该信息添加到操作请求中,发送给第二操作设备,在该过程中,由于操作请求中的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与第二操作设备采集到的人脸信息的采集时间相差很短,从而避免了判断匹配过程中将某一人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下所采集的图像进行比较时,误判为不匹配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匹配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数据传输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适用于第一操作设备,包括:
    步骤S41、向第二操作设备发送操作请求,所述操作请求中至少包括:第一操作设备标识;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操作设备的标识可以为第一操作设备的ID,或者是第一操作设备硬盘序列号等,只要是能够与第一操作设备对应并且唯一对应的标识即可。
    步骤S42、接收所述第二操作设备发送的包含有第一操作指令的操作信息,所述操作信息为所述第二操作设备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与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为操作用户,依据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建立第二操作设备与第一操作设备的连接后,当检测到所述操作用户发出的第一操作指令时,向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
    步骤S43、当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与所述操作信息中包含的第一操作指令对应的第二操作指令时,依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确定数据传输指令;
    该预设时间可以为10s、15s,或其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设定。当第一操作指令为数据发送指令时,与其对应的第二操作指令可以为数据接收指令,即,第一操作设备同意接收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指令,而此时,说明数据传输过程可以开始,因此,根据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确定数据传输指令,并发送给第二操作设备,提示可以开始数据传输。
    步骤S44、发送所述数据传输指令,所述数据传输指令为所述第二操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依据。
    当第二操作设备依据数据传输指令发送数据时,第一操作设备接收该数据。
    上述实施例中,对于任意一个操作设备,其既可以作为第一操作设备,向其他操作设备发送操作请求,并与其他操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此时,操作设备的工作过程可参考图4所示流程;其也可以作为第二操作设备,接收由其他操作设备发送的操作请求,并与其他操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其具体的工作过程可参考图1‑3中所示流程。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操作设备,该操作设备对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操作设备,其结构参考图5,包括:
    操作请求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操作请求,所述操作请求中至少包括:第一操作设备标识;
    信息采集单元52,用于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
    确定单元53,用于当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与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为操作用户;
    连接建立单元54,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建立第二操作设备与第一操作设备的连接;
    操作信息发送单元55,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操作用户发出的第一操作指令时,向第一操作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操作信息;
    数据传输指令接收单元56,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指令,所述数据传输指令为所述第一操作设备获取所述包含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信息,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与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对应的第二操作指令时,依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确定的;
    传输单元57,用于依据所述数据传输指令进行数据的传输。
    其中,确定单元53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人脸信息;
    对比子单元,用于将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进行对比;
    匹配确定子单元当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的匹配程度达到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操作用户人脸信息相匹配。
    进一步的,当操作请求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时,获取子单元则用于获取所述操作请求中的,与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人脸信息。其具体的工作过程根据不同的场景而相应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操作设备的工作过程可参考图1‑3所示实施例,具体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公开的操作设备根据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操作请求,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当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操作用户,并根据操作用户的操作指令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无需通过用户的额外操作建立设备间的连接,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传输过程复杂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同时公开了另一操作设备,其对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操作设备,包括:
    操作请求发送单元61,用于向第二操作设备发送操作请求,所述操作请求中至少包括:第一操作设备标识;
    操作信息接收单元6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操作设备发送的包含有第一操作指令的操作信息,所述操作信息为所述第二操作设备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判断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与所述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为操作用户,依据所述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建立第二操作设备与第一操作设备的连接后,当检测到所述操作用户发出的第一操作指令时,向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
    数据传输指令确定单元63,用于当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与所述操作信息中包含的第一操作指令对应的第二操作指令时,依据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确定数据传输指令;
    数据传输指令发送单元64,用于发送所述数据传输指令,所述数据传输指令为所述第二操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依据。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操作设备的工作过程可参考图4所示实施例,具体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操作设备可以为手机、PDA等移动终端。每一个操作设备上都可同时具有上述图5和图6所示结构及功能,即,每一个操作设备都能够作为第一操作设备,也能够作为第二操作设备。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第一操作设备71和第二操作设备72。第一操作设备71的结构和功能请参看图6所示实施例,第二操作设备的结构和功能请参看图5所示实施例。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传输系统中,第二操作设备根据第一操作设备发送的操作请求,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脸信息,当所述人脸信息与第一操作设备标识对应的操作用户的人脸信息匹配时,确定操作用户,并根据操作用户的操作指令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无需通过用户的额外操作建立设备间的连接,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传输过程复杂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系统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操作设备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关 键  词: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操作 设备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操作设备及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83525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