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泄压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泄压结构.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1584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0.10 CN 102715846 A *CN102715846A* (21)申请号 201210172941.4 (22)申请日 2012.05.30 A47J 36/38(2006.01) (71)申请人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美 的大道 6 号 (72)发明人 陈前 谭发刚 罗刚 万文锋 刘焕洲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禹小明 林伟斌 (54) 发明名称 一种泄压结构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小家电加热领域, 具体涉。
2、及一种 泄压结构。 一种泄压结构, 包括壶盖结构、 腔体, 壶 盖结构上设有出水口, 壶盖结构扣置在腔体上方, 壶盖结构内设有用于开闭出水口与腔体的连接通 道的出水阀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壶盖结构内 设有用于排放蒸汽的第一泄压孔, 所述第一泄压 孔上设置有弹性覆盖片, 当所述弹性覆盖片被腔 体内的高压蒸汽顶起时, 所述第一泄压孔与弹性 覆盖片之间形成间隙, 该间隙能够连通腔体与外 界大气, 当腔体内的气压较低无法顶起所述的弹 性覆盖片时, 所述第一泄压孔被覆盖, 此时腔体无 法通过第一泄压孔与外界大气连通。其结构简单 且安全可靠, 双重保护用户的使用安全。 (51)Int.Cl. 权利要。
3、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4 页 1/2 页 2 1. 一种泄压结构, 包括壶盖结构 (10) 、 腔体 (60) , 壶盖结构 (10) 上设有出水口 (11) , 壶 盖结构 (10) 扣置在腔体 (60) 上方, 壶盖结构 (10) 内设有用于开闭出水口 (11) 与腔体 (60) 的连接通道的出水阀结构 (20)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壶盖结构 (10) 内设有用于排放蒸汽的第 一泄压孔 (50) , 所述第一泄压孔 (50) 上设置有弹性覆盖片, 当所述弹性覆盖片。
4、被腔体 (60) 内的高压蒸汽顶起时, 所述第一泄压孔 (50) 能够连通腔体 (60) 与外界大气, 当腔体 (60) 内 的气压较低无法顶起所述的弹性覆盖片时, 所述第一泄压孔 (50) 被覆盖, 此时腔体 (60) 无 法与外界大气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弹性覆盖片上设置有通 孔, 所述的弹性覆盖片上的通孔与所述的第一泄压孔 (50) 错开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弹性覆盖片上设置有为 能够将弹性覆盖片部分结构切割的切割线。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 。
5、所述的弹性覆盖片设置有卡接 部 (91) 和覆盖部 (92) , 所述壶盖结构 (10) 上第一泄压孔 (50) 的旁边相应所述卡接部 (91) 设置有卡接孔 (14) , 所述的卡接部穿过所述的卡接孔 (14) 进行卡接固定, 所述的覆盖部 (92) 对第一泄压孔 (50) 进行覆盖。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泄压孔 (50) 设置在出 水阀结构 (20) 上, 所述第一泄压孔 (50) 的进气端口与腔体 (60) 连通, 第一泄压孔 (50) 的 出气端口能够与出水口 (11) 连通, 所述弹性覆盖片覆盖在第一泄压孔 (50) 的出气端口上。 。
6、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出水阀结构 (20) 包括阀 杆 (21) 、 套设于阀杆 (21) 上的复位结构以及驱动阀杆 (21) 移动的拨杆结构 (80) , 所述阀杆 (21) 下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23) ; 所述的第一泄压孔 (50) 设置在阀杆 (21) 下部上。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弹性覆盖片为第一密封 圈 (23) 的上部结构, 所述第一密封圈 (23) 的上部结构包括通孔 (232) 和上环形平面 (231) , 所述的第一密封圈 (23)上的通孔 (232)为所述弹性覆盖片上通孔, 所。
7、述的上环形平面 (231) 将所述的第一泄压孔 (50) 覆盖。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复位结构为弹簧 (22) 。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壶盖结构 (10) 内设置有平 面 (12) , 所述平面 (12) 的上表面能够与外界大气连通, 平面 (12) 的下表面能够与腔体 (60) 连通, 所述的第一泄压孔 (50) 设于所述平面 (12) 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平面 (12) 的上表面通过壶 盖结构 (10) 与出水阀结构 (20) 的连接缝隙与外界大气连。
8、通。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弹性覆盖片为第二密封 圈 (70) 的上部结构, 所述第二密封圈 (70) 的上部结构包括通孔 (71) 和上环形平面 (72) , 所 述平面 (12) 为凸台结构, 所述第二密封圈 (70) 套设在所述的平面 (12) 上, 所述第二密封圈 (70) 的通孔 (71) 用于排放蒸汽, 所述的第二密封圈的上环形平面 (72) 将所述的第一泄压 孔 (50) 覆盖。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11 任一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壶盖结构 (10) 内设有用于排放蒸汽的第二泄压孔 (13) , 所述第二。
9、泄压孔 (13) 的进气端口连通腔体 (60) , 第二泄压孔 (13) 的出气端口连通外界大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15846 A 2 2/2 页 3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壶盖结构 (10) 上设置 有蒸汽口 (40) , 所述第二泄压孔 (13) 的出气端口通过蒸汽口 (40) 与外界大气连通。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泄压孔 (13) 的进气 端口下方设置有防倾倒溢水结构 (30) 。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一种泄压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防倾倒溢水结构 。
10、(30) 包 括钢球 (31) 、 钢球 (31) 的支撑部件 (32) 以及限定钢球 (31) 活动范围的限位筋 (33) , 所述钢 球 (31) 放置在支撑部件 (32) 上, 所述支撑部件 (32) 上设置有与腔体 (60) 连通的通孔, 所 述支撑部件 (32) 通过螺钉连接或者卡接方式与壶盖结构 (10) 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筋 (33) 为 3 条或 3 条以上, 所述限位筋 (33) 设置在第二泄压孔 (13) 周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15846 A 3 1/5 页 4 一种泄压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小家电加热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电热水壶的泄压结。
11、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保温电热水壶, 壶盖上一般设置有一个出水通道, 一个排气通道, 出水通道 上设置出水阀结构对出水通道进行开启或者密封, 排气通道用于排放蒸汽, 排气通道上通 常设置有防倾倒溢水结构, 用于防止壶体倾倒时, 腔体内的热水从排气通道快速溢出或者 喷出, 避免用户因此被烫伤的危险。 但是存在两个个问题 : 一是排气通一般都是一直与外界 大气保持连通, 由此保温效果会比较差 ; 二是, 仅仅设置一条排气通道, 且排气通道上设置 有防倾倒溢水结构, 当防倾倒溢水结构中的活动阀 (例如钢球) 因异常情况将排气通道堵塞 时, 此时, 腔体内的气体就无法排出, 存在安全隐患。 。
12、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泄压结构, 解决上述现有电热水壶存在的技术 问题, 其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 0004 本发明要解决两个技术问题, 第一是因排气通道一直与外界大气连通而导致保温 性能差的问题 ; 第二是仅仅设置一条排气通道, 如果该条排气通道因异常情况失效无法排 气导致危险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泄压结构, 包括壶盖 结构、 腔体, 壶盖结构上设有出水口, 壶盖结构扣置在腔体上方, 壶盖结构内设有用于开闭 出水口与腔体的连接通道的出水阀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壶盖结构内设有用于排放蒸汽 的第一泄压孔, 。
13、所述第一泄压孔上设置有弹性覆盖片, 当所述弹性覆盖片被腔体内的高压 蒸汽顶起时, 所述第一泄压孔能够连通腔体与外界大气, 当腔体内的气压较低无法顶起所 述的弹性覆盖片时, 所述第一泄压孔被覆盖, 此时腔体无法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泄压孔上设 置弹性覆盖片, 利用弹性覆盖片的弹性来进行泄压或者保温, 即当腔体内的蒸汽压力大于 弹性覆盖片的压力时, 弹性覆盖片才被顶起, 第一泄压孔与弹性覆盖片之间会因此有间隙, 腔体内的蒸汽压力能够通过所述的间隙导入外界大气进行泄压, 当腔体内的蒸汽压力小于 弹性覆盖片的压力时, 弹性覆盖片盖住第一泄压孔, 此时, 腔体无法与外界大气连通, 腔体 内的温度无法通过第。
14、一泄压孔向外界快速传递, 此时, 弹性覆盖片起到保温的作用。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的弹性覆盖片上设置有通孔, 所述的弹性覆盖片上的通孔与所述 的第一泄压孔错开设置, 当腔体内的蒸汽将所述的弹性覆盖片顶起时, 弹性覆盖片与第一 泄压孔之间形成间隙, 腔体内的蒸汽从该所述间隙中排出, 然后通过所述的弹性覆盖片上 的通孔排出。在弹性覆盖片上设置通孔结构, 可以通过该通孔进行排放蒸汽, 但是, 弹性覆 盖片上的通孔不与第一泄压孔重叠设置, 即两个通孔之间的上下位置为错开设置, 不直接 连通, 只有弹性覆盖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被顶起时第一泄压孔与弹性覆盖片上的通孔才能 连通。 说 明 书 CN 10。
15、2715846 A 4 2/5 页 5 0007 可选的, 所述的弹性覆盖片上设置有能够将弹性覆盖片部分结构切割的切割线。 即将弹性覆盖片上的部分结构进行切割形成切割线, 当弹性覆盖片被顶起变形时, 在所述 的切割线处会形成间隙, 腔体内的蒸汽能够通过该切割线处的间隙进行排放蒸汽。 0008 可选的, 所述的弹性覆盖片设置有卡接部和覆盖部, 所述壶盖结构上第一泄压孔 的旁边相应所述卡接部设置有卡接孔, 所述的卡接部穿过所述的卡接孔与卡接孔进行卡接 固定, 所述的覆盖部对第一泄压孔进行覆盖。 此种方案, 弹性覆盖片的外部边缘没有被固 定, 当弹性覆盖片受到腔体内的蒸汽压力时, 弹性覆盖片的外部边。
16、缘被顶起, 弹性覆盖片与 第一泄压孔之间形成间隙, 腔体内的蒸汽将从该间隙及弹性覆盖片的外部边缘处排出。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泄压孔设置在出水阀结构上, 所述第一泄压孔的进气端口与 腔体连通, 第一泄压孔的出气端口能够与出水口连通, 所述弹性覆盖片覆盖在第一泄压孔 的出气端口上。 将第一泄压孔设置在出水阀结构上, 即出水通道即能够出水, 也能够起到泄 压的作用, 结构简单实用, 不必再另外增加其他结构作为泄压通道。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的出水阀结构包括阀杆、 套设于阀杆上的复位结构以及驱动阀杆 移动的拨杆结构, 所述阀杆下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 所述的第一泄压孔设置在阀杆下部上。
17、。 因为阀杆下部有一个平面的结构, 该平面结构直接关闭或者开启所述的出水口与腔体的连 接通道, 因此, 将第一泄压孔设置在阀杆下部的平面结构上, 制造工艺简单。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的弹性覆盖片为第一密封圈的上部结构, 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部 结构包括通孔和上环形平面, 所述的第一密封圈上的通孔为所述弹性覆盖片上的通孔, 所 述的第一密封圈上的上环形平面将所述的第一泄压孔覆盖。 第一密封圈上部结构的中部为 能够穿过所述阀杆上部的通孔, 通孔周边为上环形平面, 第一密封通过所述阀杆上部套入 后, 套设在阀杆下部上, 从而第一密封圈的上环形平面将第一泄压孔覆盖, 此时, 不必再另 外设置弹性覆。
18、盖片, 第一密封圈起到两个作用 : 一是密封所述阀杆下部边缘与壶盖结构连 接的缝隙处 ; 二是覆盖第一泄压孔起到保温或者泄压的作用。第一密封圈与第一泄压孔的 设置结构巧妙, 一举两得。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的复位结构为弹簧。 0013 可选的, 所述壶盖结构内设有平面, 所述平面的上表面能够与外界大气连通, 平面 的下表面能够与腔体连通, 所述的第一泄压孔设于壶盖结构内的平面上。所述平面的上表 面通过壶盖结构与出水阀结构的连接缝隙与外界大气连通。 这种泄压孔的设置使得能够实 现水汽分离, 即出水通道与排气通道分开设置, 使得出水时可以避免因气泡过多而导致热 水飞溅发生烫伤事故。当然, 所。
19、述平面的上表面也可以通过壶盖上的出水口与外界大气连 通 ; 所述平面的上表面还可以通过壶盖上任意设置的蒸汽口与外界大气连通。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弹性覆盖片为第二密封圈的上部结构, 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上部结 构包括通孔和上环形平面, 所述平面为凸台结构, 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的平面上, 所 述第二密封圈的通孔为所述弹性覆盖片上的通孔, 所述的第二密封圈的上环形平面将所述 的第一泄压孔覆盖。当所述的第二密封圈的上环形平面被顶起时, 所述的第二密封圈的上 环形平面与第一泄压孔之间形成间隙, 腔体内的蒸汽从该间隙中导出, 然后从所述的第二 密封圈上的通孔导出, 最后从壶盖结构与出水阀结构的连。
20、接缝隙导入到外界大气。 0015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所述的壶盖结构内设有 用于排放蒸汽的第二泄压孔, 所述第二泄压孔的进气端口连通腔体, 第二泄压孔的出气端 说 明 书 CN 102715846 A 5 3/5 页 6 口连通外界大气。 设置两个泄压孔, 由此形成两条泄压通道, 其中一条泄压通道因异常情况 失效时, 另外一条泄压通道可进行泄压, 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正常情况下, 第二泄压孔一 直保持与外界大气连通, 腔体内的蒸汽会优先从第二泄压孔排出, 因为第一泄压孔有弹性 覆盖片的覆盖, 此时第一泄压孔不起泄压作用。 非正常情况下, 即第二泄压孔因异常情。
21、况被 堵住时, 蒸汽无法从第二泄压孔顺利排出到大气, 此时, 腔体内的压力大于弹性覆盖片的压 力时, 将弹性覆盖片顶起, 此时, 弹性覆盖片与第一泄压孔之间形成缝隙, 腔体内的蒸汽能 够从第一泄压孔经过上述所述的缝隙进入到出水口, 最后从出水口导入外界大气, 避免腔 体内压力过高发生爆炸事故。 0016 进一步的, 所述的壶盖结构上设置有蒸汽口, 所述第二泄压孔的出气端口通过蒸 汽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在壶盖上设置蒸汽口, 腔体内的蒸汽从蒸汽口排出然后导入外界大 气, 即出水通道和排气通道分开设置, 达到水汽分离的目的, 使得出水时没有气泡或者少量 气泡, 避免热水飞溅发生烫伤事故。 0017 进。
22、一步的, 所述第二泄压孔的进气端口下方设置有防倾倒溢水结构。该防倾倒溢 水结构可以使得, 在壶体倾倒时, 阻止腔体内的液体快速从第二泄压孔流出或者喷出, 避免 由此造成的烫伤事故。 0018 进一步的, 所述防倾倒溢水结构包括钢球、 钢球的支撑部件以及限定钢球活动范 围的限位筋, 所述钢球放置在支撑部件上, 所述支撑部件上设置有与腔体连通的通孔, 所述 支撑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或者卡接方式与壶盖结构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筋为3条或3条以上, 所述限位筋设置在第二泄压孔周围, 所述限位筋之间形成间隙。钢球在限位筋范围内自由 活动, 当壶体正常放置时, 钢球落在所述的支撑部件上, 腔体内的蒸汽能够通过支。
23、撑部件上 的通孔或者限位筋的间隙导入到第二泄压孔从而排入外界大气 ; 当壶体完全倾倒时, 钢球 将会堵住第二泄压孔的进气端口, 腔体内的液体只能缓慢渗出, 不会因此发生烫伤事故。 结 构非常简单, 制造工艺简单。此时, 如若钢球完全将第二泄压孔进气端口密封的话, 腔体内 的蒸汽无法从第二泄压孔排出, 则, 可通过第一泄压孔进行泄压。 避免腔体内因聚集高压发 生爆炸的危险。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有益效果是 : 一是在泄压通道上设置弹性覆盖片, 通过蒸汽压力 的作用将弹性覆盖片顶开形成间隙进行泄压, 当不需要泄压时, 弹性覆盖片将泄压通道覆 盖起到保温的作用 ; 二是设置两条泄压通道, 一。
24、条泄压通道用于正常状态下泄压, 另外一条 泄压通道上设置弹性覆盖片, 用于非正常状态下的泄压, 即当没有弹性覆盖片的泄压通道 因异常情况被堵塞时, 设置有弹性覆盖片的泄压通道起到泄压作用, 双重保护用户的使用 安全。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阀杆结构第一示意图 ; 图 3 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阀杆结构第二示意图 ; 图 4 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图 5 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图 6 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弹性覆盖片剖视图。 说 明 书 CN 102715846 A 6 4/5 页 7 具体实施方式 0。
25、021 实施例一 如图 1-3 所示, 一种泄压结构, 包括壶盖结构 10、 腔体 60, 壶盖结构 10 上设有出水 口 11, 壶盖结构 10 扣置在腔体 60 上方, 壶盖结构 10 内设有用于开闭出水口 11 与腔体 60 的连接通道的出水阀结构20, 所述壶盖结构10内设有用于排放蒸汽的第一泄压孔50, 所述 第一泄压孔50上设置有弹性覆盖片, 当所述弹性覆盖片被腔体60内的高压蒸汽顶起时, 所 述第一泄压孔 50 与所述的弹性覆盖片之间形成间隙, 所述的间隙能够连通腔体 60 与外界 大气, 当腔体 60 内的气压较低无法顶起所述的弹性覆盖片时, 所述第一泄压孔 50 被覆盖, 此。
26、时腔体 60 无法与外界大气连通。 0022 进一步的, 所述的弹性覆盖片上设置有通孔, 所述的弹性覆盖片通孔与所述的第 一泄压孔错开设置。当所述弹性覆盖片被蒸汽压力顶起时, 弹性覆盖片与第一泄压孔之间 形成间隙, 腔体内的蒸汽从该间隙出来, 然后通过弹性覆盖片上的通孔进入到出水口导入 外界大气。 。 0023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泄压孔 50 设置在出水阀结构 20 上, 所述第一泄压孔 50 的进 气端口与腔体 60 连通, 第一泄压孔 50 的出气端口能够与出水口 11 连通, 所述弹性覆盖片 覆盖在第一泄压孔 50 的出气端口上。 0024 进一步的, 所述的出水阀结构 20 包括阀杆。
27、 21、 套设于阀杆 21 上的复位弹簧 22 以 及驱动阀杆 21 移动的拨杆结构 80, 所述阀杆 21 下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23 ; 所述的第一泄 压孔 50 设置在阀杆 21 下部上。 0025 进一步的, 所述的弹性覆盖片为第一密封圈23的上部结构, 所述第一密封圈23的 上部结构包括通孔 232 和上环形平面 231, 所述的第一密封圈 23 上的通孔 232 为所述弹性 覆盖片上的通孔, 所述的第一密封圈上的上环形平面 231 将所述的第一泄压孔 50 覆盖。 0026 进一步的, 所述的壶盖结构 10 内设有用于排放蒸汽的第二泄压孔 13, 所述的壶盖 结构 10 顶部上设置。
28、有蒸汽口 40, 所述第二泄压孔 13 的出气端口通过蒸汽口 40 与外界大 气连通, 所述第二泄压孔 13 的进气端口连通腔体 60 ; 所述第二泄压孔 13 的进气端口下方 设置有防倾倒溢水结构 30 ; 所述防倾倒溢水结构 30 包括钢球 31、 钢球 31 的支撑部件 32 以 及限定钢球 31 活动范围的限位筋 33, 所述钢球 31 放置在支撑部件 32 上, 所述支撑部件 32 上设置有与腔体 60 连通的通孔, 所述支撑部件 32 通过螺钉连接方式与壶盖结构 10 固定连 接, 所述限位筋 33 为 3 条或 3 条以上, 所述限位筋 33 设置在第二泄压孔 13 周围。 00。
29、27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 形成两条排气通道, 一是第一泄压孔通往壶嘴形成第一条 排气通道, 第一条排气通道的第一泄压孔上覆盖有弹性覆盖片 ; 二是第二泄压孔通完壶盖 结构顶部的蒸汽口形成第二条排气通道, 第二条排气通道正常方式时为常开通道。当腔体 内的水加热产生蒸汽时, 因为由第二泄压孔形成的第二条排气通道为常开通道, 腔体内的 蒸汽会从第二条排气通道直接向外界大气排放蒸汽 ; 当腔体因异常情况倾倒时, 所述的第 二条排气通道有可能被防倾倒溢水结构中的钢球堵塞第二泄压孔, 此时, 腔体内的蒸汽将 无法从第二泄压孔排出到外界大气, 此时, 腔体内的压力将逐渐升高, 当腔体内的蒸汽压力 大于第。
30、一泄压孔上弹性覆盖片的压力时, 弹性覆盖片将被顶起, 从而弹性覆盖片与第一泄 压孔之间将形成间隙, 腔体内的蒸汽能够从该间隙排出然后通过弹性覆盖片上的通孔排到 说 明 书 CN 102715846 A 7 5/5 页 8 壶盖上的出水口, 最后排向外界大气进行泄压。 0028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 所述壶盖结构10内设置有平面12, 所述平面12的上表面通过壶盖结构10 与出水阀结构 20 的连接缝隙与外界大气连通, 所述的第一泄压孔 50 设于所述平面 12 上, 所述平面 12 为凸台结构, 所述第一泄压孔 50 的进气端口与腔体 60 连通, 第一泄压孔 50 的 出气端口通过第二密封。
31、圈的通孔 71 然后再通过壶盖结构 10 与出水阀结构 20 的连接缝隙 与外界大气连通 ; 所述第二密封圈70套设在所述平面12上, 所述的第二密封圈的上环形平 面 72 将所述的第一泄压孔 50 覆盖。其余未述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0029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 将第一泄压孔设置在壶盖结构内的为凸台结构的平面 12 上, 则由第一泄压孔形成的第一条排气通道不通过出水口排出蒸汽, 而是通过壶盖结构 与出水阀结构的连接缝隙向外界大气排放蒸汽, 其余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 0030 实施例三 如图 5、 6 所示, 所述的弹性覆盖片设置有卡接部 91 和覆盖部 92, 所述壶盖结构 10 。
32、上 设置有平面 12, 第一泄压孔 50 设置在所述的平面 12 上, 第一泄压孔 50 的旁边相应所述卡 接部 91 设置有卡接孔 14, 所述的卡接部 91 穿过所述的卡接孔 14 与卡接孔 14 进行卡接固 定, 所述的覆盖部 92 对第一泄压孔 50 进行覆盖, 其余未述部分同第二实施例。 003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 当腔体 60 内的蒸汽压力将弹性覆盖片的覆盖部 92 顶起 时, 弹性覆盖片的覆盖部 92 与第一泄压孔 50 之间形成间隙, 腔体内 60 的蒸汽从该间隙直 接排出, 最后通过壶盖结构与出水阀结构的连接缝隙导向外界大气, 其余未述部分同第二 实施例。 0032 。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对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做若干适合实际情况的改 进。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上非 实质性变更均包括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2715846 A 8 1/4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5846 A 9 2/4 页 10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5846 A 10 3/4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5846 A 11 4/4 页 12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5846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