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装绿茶饮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容器装绿茶饮料.pdf(1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1150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0.03 CN 102711500 A *CN102711500A* (21)申请号 201080062616.1 (22)申请日 2010.12.22 2010-019136 2010.01.29 JP A23F 3/16(2006.01)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伊藤园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笹目正巳 沼田惠祐 藤原冬树 水流和信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 司 72001 代理人 庞立志 孟慧岚 (54) 发明名称 容器装绿茶饮料 (57) 摘要 提供具有火香 (芳香香气)。
2、 所致的浓度感、 具 有涩味的醇厚感, 同时具备舒畅味道, 即使在冷的 状态下也可以可口地饮用的咖啡因量降低的容器 装绿茶饮料。本发明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特征 在于, 咖啡因浓度为小于 90ppm, 非还原糖的浓度 与还原糖的浓度的总计的糖类浓度为 100ppm 300ppm, 非还原糖的浓度相对于还原糖的浓度的 比率 ( 非还原糖 / 还原糖 ) 为 13.0 23.0, 酯型 儿茶素的浓度相对于糖类浓度的比率 ( 酯型儿茶 素 / 糖类 ) 为 0.4 1.1。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2.07.27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0/0。
3、73105 2010.12.22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1/092976 JA 2011.08.04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3 页 1/1 页 2 1. 容器装绿茶饮料, 其中, 咖啡因浓度为小于 90ppm, 非还原糖的浓度与还原糖的浓度 的总计的糖类浓度为100ppm300ppm, 非还原糖的浓度相对于还原糖的浓度的比率(非还 原糖 / 还原糖 ) 为 13.0 23.0, 酯型儿茶素的浓度相对于糖类浓度的比率 ( 酯型儿茶素 / 糖类 ) 为。
4、 0.4 1.1。 2. 容器装绿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绿茶饮料中的咖啡因浓度调整为小于 90ppm, 将非还原糖的浓度与还原糖的浓度的总计的糖类浓度调整为 100ppm 300ppm, 将 非还原糖的浓度相对于还原糖的浓度的比率(非还原糖/还原糖)调整为13.023.0, 并 且将酯型儿茶素的浓度相对于糖类浓度的比率 ( 酯型儿茶素 / 糖类 ) 调整为 0.4 1.1。 3. 容器装绿茶饮料的香味改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绿茶饮料中的咖啡因浓度调整 为小于 90ppm, 将非还原糖的浓度与还原糖的浓度的总计的糖类浓度调整为 100ppm 300ppm, 将非还原糖的浓度相对。
5、于还原糖的浓度的比率 ( 非还原糖 / 还原糖 ) 调整为 13.0 23.0, 并且将酯型儿茶素的浓度相对于糖类浓度的比率 ( 酯型儿茶素 / 糖类 ) 调整 为 0.4 1.1。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11500 A 2 1/13 页 3 容器装绿茶饮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容器装绿茶饮料, 其为将由绿茶提取得到的绿茶提取液作为主要成分 的绿茶饮料, 将其填充到塑料瓶或罐等中而成。 背景技术 0002 绿茶饮料不仅解渴, 近年来绿茶中含有的儿茶素类等的生理作用受到关注, 有时 从增进健康的观点出发而被饮用。 0003 但是, 绿茶饮料含有咖啡因, 据报道咖啡具有兴奋作。
6、用等, 被认为导致头痛或失眠 等。特别是婴幼儿、 老年人或孕妇等摄取绿茶饮料时, 有时担心咖啡因对这些人的影响。 0004 因此, 近年来咖啡因含量降低的绿茶饮料备受瞩目。 0005 例如, 专利文献 1 中公开的茶饮料的特征在于, 含有鞣酸和咖啡因, 鞣酸含量 / 咖 啡因含量之比为 30 以上。 0006 专利文献 2 中公开的饮料, 为含有 (A) 酯型儿茶素、 (B) 游离型儿茶素和 (C) 咖啡 因的饮料, 它们的含量为 : (一) (A) (B) 500 6000mg (二) (A) / (A) (B) 0.7 1.0 (三) (A) /(C) 6 27 0007 专利文献 3 中。
7、公开的饮食物的特征在于, 相对于儿茶素类 1 重量份, 以 0.1 重量份 以下的量含有咖啡因, 以 0.1 20.0 重量份的量含有环糊精。 0008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8-113569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06-67828 号公报 专利文献 3 : 日本特开平 10-4919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人在容器装绿茶饮料日益普及的状况下, 对具有特有味道和香气的饮料进行了 深入研究, 结果发现 : 通过将单糖与二糖的总浓度、 和二糖浓度相对于单糖浓度的比率调整 到一定条件, 从而提供一种容器装饮料,。
8、 其中, 该绿茶饮料的后味清爽, 同时火香 ( 芳香香 气 ) 强烈、 味道不淡 (日本特愿 2009-47419) 。另一方面, 由于近年来饮用方式的多样化等, 变得要求低咖啡因的茶饮料, 但是若使咖啡因含量降低, 则与涩味相关的成分减少, 存在不 易感觉到浓度感的问题。 0010 本发明人进一步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发现 : 通过主要调整饮料中酯型儿茶素相 对于糖类浓度的比率, 可以调整涩味与甜味的平衡, 即使是咖啡因降低的容器装绿茶饮料, 也可以提供具有火香 ( 芳香香气 ) 所致的浓度感、 具有涩味的醇厚感, 同时味道舒畅的饮 说 明 书 CN 102711500 A 3 2/13 页。
9、 4 料。 0011 因此, 本发明提供具有火香所致的浓度感、 具有涩味的醇厚感, 同时具备舒畅味 道, 特别是即使在冷的状态下也可以可口地饮用的咖啡因量降低的容器装绿茶饮料。 0012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特征在于, 咖啡因浓度为小于 90ppm, 还原糖的浓度与非还 原糖的浓度的总计的糖类浓度为 100ppm 300ppm, 非还原糖的浓度相对于还原糖的浓度 的比率 ( 非还原糖 / 还原糖 ) 为 13.0 23.0, 酯型儿茶素的浓度相对于糖类浓度的比率 ( 酯型儿茶素 / 糖类 ) 为 0.4 1.1。 0013 如此, 通过调整还原糖的浓度与非还原糖的浓。
10、度的总计的糖类浓度、 还原糖与非 还原糖的浓度比、 糖类与酯型儿茶素的浓度比, 形成咖啡因浓度为小于 90ppm 的低量、 同时 具有火香 (芳香香气) 所致的浓度感、 具有涩味的醇厚感、 并且具备舒畅味道、 特别是即使在 冷的状态下也可以可口地饮用的容器装绿茶饮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对本发明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但是本发明不被该实施 方式所限定。 0015 本容器装绿茶饮料是将以提取绿茶得到的提取液或提取物作为主要成分的液体 填充到容器中而成的饮料, 可以举出例如仅包含提取绿茶得到的提取液的液体、 或者将该 提取液稀释而成的液体、 或者提取液彼此混合而成的液体、。
11、 或者向这些上述任意一种液体 中加入添加物而成的液体、 或者将这些上述任意一种液体干燥得到的干燥物分散而成的液 体等。 0016 “主要成分” 包括在不阻碍该主要成分的功能的范围内允许含有其它成分的意思。 此时, 不特定该主要成分的含有比例, 但是提取绿茶得到的提取液或提取物, 以固体成分浓 度计, 优选占饮料中的 50 质量 % 以上、 特别优选占 70 质量 % 以上、 其中特别优选占 80 质 量 % 以上 ( 包括 100%)。 0017 此外, 对绿茶的种类不特别限定。 例如广泛包含蒸茶、 煎茶、 玉露、 抹茶、 番茶、 玉绿 茶、 釜炒茶、 中国绿茶等分类为不发酵茶的茶, 也包含它。
12、们 2 种以上共混而成的茶。此外, 还 可以添加糙米等谷物、 茉莉花等香料等。 0018 本发明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一实施方式 ( 称为 “本容器装绿茶饮料” ) 的特征 在于, 咖啡因浓度为小于 90ppm, 还原糖的浓度与非还原糖的浓度的总计的糖类浓度为 100ppm 300ppm, 非还原糖的浓度相对于还原糖的浓度的比率 ( 非还原糖 / 还原糖 ) 为 13.0 23.0, 酯型儿茶素的浓度相对于糖类浓度的比率 ( 酯型儿茶素 / 糖类 ) 为 0.4 1.1。 0019 还原糖是显示还原性、 在碱性溶液中形成醛基和酮基的糖, 本发明中所称的还原 糖, 表示葡萄糖 (glucose)、 。
13、果糖 (fructose)、 纤维二糖、 麦芽糖 (maltose)。 0020 非还原糖是不显示还原性的糖, 本发明中所称的非还原糖, 表示蔗糖 (sucrose)、 水苏糖、 蜜三糖。 0021 通过使还原糖与非还原糖总计的糖类的浓度 ( 以下称为糖类浓度 ) 为 100ppm 300ppm, 形成具有甜味醇厚味、 后味中残留香气与味道的平衡得到保持、 具有火香所致的 说 明 书 CN 102711500 A 4 3/13 页 5 浓度感, 后味中苦味少、 具有醇厚感的舒畅饮料。 0022 从上述观点考虑, 糖类浓度优选为 120ppm 280ppm, 特别优选为 140ppm 240pp。
14、m。 0023 为了将糖类的浓度调整到上述范围, 可以使茶叶的干燥 ( 炒制 ) 加工或提取为适 当的条件来进行调整。例如, 若增强茶叶的干燥 ( 炒制 ) 加工则糖类分解减少, 此外, 若高 温下长时间提取则糖类分解减少。这样, 可以通过茶叶的干燥 ( 炒制 ) 条件和提取条件来 调整糖类浓度。 0024 虽然也可以添加糖类来进行调整, 但是绿茶饮料本来的香气平衡有可能被破坏, 因此除了不添加糖而调整用于得到茶提取液的条件之外, 还优选通过茶提取液彼此的混 合、 或茶提取物的添加等来进行调整。 0025 此外, 若非还原糖的浓度相对于还原糖的浓度的比率 ( 非还原糖 / 还原糖 ) 为 13。
15、.0 23.0, 则成为具有含在口中时的前香散发与后味中残留的香气、 没有苦味、 且感觉 到香气所致的浓度感、 有口劲 ( 飲応 ) 的饮用。 0026 从上述观点考虑, 非还原糖的浓度相对于还原糖的浓度的比率 ( 非还原糖 / 还原 糖 ) 优选为 15.0 22.0, 特别优选为 17.0 22.0。 0027 为了将非还原糖的浓度相对于还原糖的浓度的比率调整到上述范围, 可以使茶叶 的干燥 ( 炒制 ) 加工或提取为适当的条件来进行调整。例如, 若对茶叶实施干燥 ( 炒制 ) 加工则由于首先还原糖减少, 接着非还原糖减少, 因此通过对茶叶实施强烈干燥(炒制)加 工, 高温短时间提取, 可。
16、以提高非还原糖 / 还原糖的值。 0028 虽然也可以添加糖类来进行调整, 但是绿茶饮料的平衡有可能被破坏, 因此除了 调整用于得到茶提取液的条件之外, 还优选通过茶提取液彼此的混合、 或茶提取物的添加 等来进行调整。 0029 本容器装绿茶饮料中的总儿茶素类浓度优选为 130ppm 660ppm。 0030 总儿茶素类浓度更优选为 180ppm 600ppm, 特别优选为 300ppm 400ppm。 0031 应予说明, 儿茶素浓度过高时, 香气与味道的平衡会被破坏, 因此在特别重视香气 时, 总儿茶素类浓度优选为 450ppm 以下、 特别优选为 400ppm 以下。 0032 此时, 。
17、总儿茶素类是指儿茶素 (C)、 没食子儿茶素 (GC)、 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Cg)、 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GCg)、 表儿茶素 (EC)、 表没食子儿茶素 (EGC)、 表儿茶素没食子 酸酯 (ECg) 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 总计 8 种意思, 总儿茶素类意指 8 种儿茶 素浓度的总计值。 0033 为了将总儿茶素类浓度调整到上述范围, 可以通过原料选择、 提取条件等来进行 调整。 虽然也可以添加儿茶素类来进行调整, 但是绿茶饮料的平衡有可能被破坏, 因此除了 调整用于得到茶提取液的条件之外, 还优选通过茶提取液彼此的混合、 或茶提取物的添加 等来进行调整。 003。
18、4 本容器装绿茶饮料中的酯型儿茶素浓度优选为 40ppm 330ppm。 0035 酯型儿茶素浓度更优选为 90ppm 245ppm, 特别优选为 110ppm 240ppm。 0036 应予说明,“酯型儿茶素” 意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 没食子儿茶素 没食子酸酯 (GCg)、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Cg)、 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Cg) 总计 4 种。 0037 为了将酯型儿茶素浓度调整到上述范围, 可以通过原料选择、 提取条件等来进行 说 明 书 CN 102711500 A 5 4/13 页 6 调整。但是从保持饮料的香气平衡方面考虑, 不优选使温度过高、 或使提取时。
19、间过长。虽然 也可以添加酯型儿茶素来进行调整, 但是绿茶饮料的平衡有可能被破坏, 因此除了调整用 于得到茶提取液的条件之外, 还优选通过茶提取液彼此的混合、 或茶提取物的添加等来进 行调整。 0038 本容器装绿茶饮料中, 酯型儿茶素浓度相对于糖类浓度的比率 (酯型儿茶素 / 糖 类) 为 0.4 1.1。 0039 只要在该范围, 则形成取得了甜味与涉味的平衡、 进一步感受到后味中残留的香 气、 即便使咖啡因为低量也具有适度的醇厚感和浓度感, 滋味浓、 后味良好的饮料, 特别是 形成即使在低温饮用时味道与香气的平衡也优异、 味道优异的舒畅饮料。 0040 从上述观点考虑, 酯型儿茶素的浓度相。
20、对于糖类浓度的比率(酯型儿茶素/糖类) 优选为 0.6 1.0, 特别优选为 0.7 0.9。 0041 为了将酯型儿茶素的浓度相对于糖类浓度的比率调整到上述范围, 可以调整提取 条件等。然而, 虽然儿茶素在高温下的提取提高, 但在高温状态下糖类易分解, 因此提取时 间越短越优选。虽然也可以添加酯型儿茶素和糖类来进行调整, 但是绿茶饮料的平衡有可 能被破坏, 因此除了调整用于得到茶提取液的条件之外, 还优选通过茶提取液彼此的混合、 或茶提取物的添加等来进行调整。 0042 本容器装绿茶饮料中, 糖类浓度相对于鞣酸浓度的比率 ( 糖类 / 鞣酸 ) 优选为 5.0 50.0。只要在该范围, 则滋。
21、味残留, 香气也变得良好。 0043 应予说明, 茶氨酸为绿茶等中含有的谷氨酸的衍生物, 例如存在L-谷氨酸-乙 基酰胺 (L- 茶氨酸 )、 L- 谷氨酸 - 甲基酰胺、 D- 谷氨酸 - 乙基酰胺 (D- 茶氨酸 )、 D- 谷氨酸 - 甲基酰胺等 L- 或 D- 谷氨酸 - 烷基酰胺, 基本结构中含有 L- 或 D- 谷氨 酸 - 烷基酰胺的衍生物 ( 例如 L- 或 D- 谷氨酸 - 烷基酰胺的糖苷等 ) 等。 0044 为了将糖类浓度相对于茶氨酸浓度的比率调整到上述范围, 可以增强原料选择和 原料的干燥条件。虽然也可以添加糖类和茶氨酸来进行调整, 但是绿茶饮料的平衡有可能 被破坏, 。
22、因此除了调整用于得到茶提取液的条件之外, 还优选通过茶提取液彼此的混合、 或 茶提取物的添加等来进行调整。 0045 本容器装绿茶饮料中的咖啡因浓度优选为小于 90ppm。 0046 以往的容器装绿茶饮料约含有 110ppm 250ppm 的咖啡因, 通过使之为小于 90ppm, 对人的生理上的影响降低。 0047 从上述观点和香味方面考虑, 咖啡因浓度优选为 5ppm 85ppm, 特别优选为 10ppm 70ppm。 0048 为了将咖啡因浓度调整到上述范围, 可以向茶叶冲热水或将茶叶浸渍在热水中使 茶叶中的咖啡因溶出, 使用该茶叶制备茶提取液, 将这些茶提取液彼此混合来进行调整。 此 外。
23、, 也可以使活性炭或白土等吸附剂作用于提取液来吸附除去咖啡因。 0049 此外, 本容器装绿茶饮料中, 总儿茶素类浓度相对于咖啡因浓度的比率 ( 总儿茶 素 / 咖啡因 ) 优选为 1.4 660。 0050 总儿茶素类浓度相对于咖啡因浓度的比率更优选为2.0350, 特别优选为4.0 200。 0051 为了将总儿茶素类浓度相对于咖啡因浓度的比率调整到上述范围, 可以通过上述 说 明 书 CN 102711500 A 6 5/13 页 7 咖啡因减少处理、 茶叶量、 提取温度来进行调整。虽然也可以添加总儿茶素类来进行调整, 但是绿茶饮料的平衡有可能被破坏, 因此除了调整用于得到茶提取液的条件。
24、之外, 还优选 通过茶提取液彼此的混合、 或茶提取物的添加等来进行调整。 0052 本容器装绿茶饮料中, 来自茶叶的可溶性固体成分的浓度优选为 0.15 0.40%。 应予说明, 来自茶叶的可溶性固体成分指的是将由绿茶提取得到的可溶性固体成分换算为 蔗糖时的值。 0053 本容器装绿茶饮料的来自茶叶的可溶性固体成分的浓度更优选为 0.16 0.37%, 特别优选为 0.17 0.35%。 0054 为了将来自茶叶的可溶性固体成分的浓度调整到上述范围, 可以通过茶叶量和提 取条件来进行适当调整。 0055 本容器装绿茶饮料中, 糖类浓度相对于来自茶叶的可溶性固体成分浓度 ( 糖类 / ( 来自茶。
25、叶的可溶性固体成分 100) 的比率优选为 2.5 15.0。糖类浓度相对于来自茶 叶的可溶性固体成分浓度的比例更优选为 3.0 13.0, 特别优选为 5.0 10.0。 0056 为了将糖类浓度相对于来自茶叶的可溶性固体成分浓度的比率调整到上述范围, 可以通过增加茶叶量来提高固体成分浓度, 可以通过原料茶的干燥条件来调整比率。虽然 也可以添加糖类来进行调整, 但是绿茶饮料的平衡有可能被破坏, 因此除了调整用于得到 茶提取液的条件之外, 还优选通过茶提取液彼此的混合、 或茶提取物的添加等来进行调整。 0057 本容器装绿茶饮料的 pH 在 20下优选为 5.5 6.5。本容器装绿茶饮料的 p。
26、H 更 优选为 5.8 6.4, 特别优选为 5.9 6.3。 0058 为了将 pH 调整到上述范围内, 例如可以调整抗坏血酸或碳酸氢钠等 pH 调节剂的 量。 0059 上述还原糖、 非还原糖、 总儿茶素、 酯型儿茶素、 咖啡因、 茶氨酸的浓度可以使用高 效液相色谱 (HPLC) 等, 利用标准曲线法等进行测定, 上述来自茶叶的可溶性固体成分浓度 可以通过差示浓度计进行测定。 0060 ( 容器 ) 对于填充本容器装绿茶饮料的容器不特别限定, 例如可以使用塑料制瓶 ( 所谓 PET 瓶 ), 钢、 铝等的金属罐、 瓶, 纸容器等, 特别是可以优选使用 PET 瓶等透明容器等。 0061 (。
27、 制造方法 ) 对于本容器装绿茶饮料, 例如, 可以在选择茶叶原料的同时, 适当调整茶叶的干燥 ( 炒 制 ) 加工、 提取的条件, 将饮料中的咖啡因浓度调整为小于 90ppm, 将非还原糖的浓度与还 原糖的浓度的总计的糖类浓度调整为 100ppm 300ppm, 将非还原糖的浓度相对于还原糖 的浓度的比率(非还原糖/还原糖)调整为13.023.0, 且将酯型儿茶素的浓度相对于糖 类浓度的比率 ( 酯型儿茶素 / 糖类 ) 调整为 0.4 1.1, 由此制造。例如, 可以准备对茶叶 冲 70 100的热水浴 60 180 秒使咖啡因溶出, 将该茶叶在 280 330下进行干 燥 ( 炒制 ) 。
28、加工, 高温短时间提取该茶叶而得的提取液, 以及以往通常的绿茶提取液, 即将 茶叶在 80 150下进行干燥 ( 炒制 ) 加工, 低温长时间提取该茶叶而得的提取液, 将这 两种提取液以适当比率配合, 由此制造本容器装绿茶饮料。但不限于上述制备方法。 0062 应予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对茶叶实施干燥 ( 炒制 ) 加工, 首先还原糖减少, 接着非 还原糖减少。所以, 通过调整干燥 ( 炒制 ) 加工的条件, 可以调整糖类浓度、 非还原糖 / 还 说 明 书 CN 102711500 A 7 6/13 页 8 原糖的值。 0063 ( 用语的说明 ) 本发明中,“绿茶饮料” 意指将提取茶得到的茶。
29、提取液或茶提取物作为主要成分的饮 料。 0064 此外,“容器装绿茶饮料” 意指装入到容器中的绿茶饮料, 但是同时也指未稀释就 可以饮用的绿茶饮料。 0065 本说明书中, 表示为 “X Y” (X、 Y 为任意数字 ) 时, 只要不特别说明, 则包含 “X 以 上且 Y 以下” 的意思, 同时还包含 “优选大于 X” 以及 “优选小于 Y” 的意思。 0066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被该实施例所限定。 0067 应予说明, 实施例中,“还原糖浓度” 指的是葡萄糖(glucose)、 果糖(fructose)、 纤 维二糖、 麦芽糖 (maltose) 的总浓度,“。
30、非还原糖浓度” 指的是蔗糖 (sucrose)、 水苏糖、 蜜三 糖的总浓度。 0068 制作以下的提取液 A J, 使用它们制作实施例 1 3 和比较例 1 6 的绿茶饮料, 进 行其官能评价。 0069 ( 提取液 A) 对采摘后的茶叶 ( 薮北种、 静冈县产 1 番茶 ) 进行毛茶加工, 用旋转鼓型炒制机, 在设 定温度90、 干燥时间30分钟的条件下实施干燥加工(炒制加工), 在茶叶5g、 90的热水 1L、 提取时间 3 分钟的条件下对该茶叶进行提取。将该提取液用不锈钢筛网 (20 目 ) 过滤 除去茶叶渣后, 进一步用不锈钢筛网 (80 目 ) 过滤, 将其滤液用 SA1 连续离心。
31、分离机 ( 社制 ) 在流速 300L/h、 转数 10000rpm、 离心沉降液面积 ()1000m2的条件 下进行离心分离, 得到提取液 A。 0070 ( 提取液 B) 对采摘后的茶叶 ( 薮北种、 静冈县产 1 番茶 ) 进行毛茶加工, 用旋转鼓型炒制机, 在设 定温度 90、 干燥时间 30 分钟的条件下实施干燥加工 ( 炒制加工 ), 在茶叶 12g、 70的温 水 1L、 提取时间 5 分钟的条件下对该茶叶进行提取。将该提取液用不锈钢筛网 (20 目 ) 过 滤除去茶叶渣后, 进一步用不锈钢筛网 (80 目 ) 过滤, 将其滤液用 SA1 连续离心分离机 ( 社制 ) 在流速 3。
32、00L/h、 转数 10000rpm、 离心沉降液面积 ()1000m2的条 件下进行离心分离, 得到提取液 B。 0071 ( 提取液 C) 对采摘后的茶叶 ( 薮北种、 静冈县产 1 番茶 ) 进行毛茶加工, 用旋转鼓型炒制机, 在设 定温度280、 干燥时间10分钟的条件下实施干燥加工(炒制加工), 在茶叶15g、 90的热 水 1L、 提取时间 5 分钟的条件下对该茶叶进行提取。将该提取液用不锈钢筛网 (20 目 ) 过 滤除去茶叶渣后, 进一步用不锈钢筛网 (80 目 ) 过滤, 将其滤液用 SA1 连续离心分离机 ( 社制 ) 在流速 300L/h、 转数 10000rpm、 离心。
33、沉降液面积 ()1000m2的条 件下进行离心分离, 得到提取液 C。 0072 ( 提取液 D) 对采摘后的茶叶 ( 薮北种、 静冈县产 1 番茶 ) 进行毛茶加工, 用旋转鼓型炒制机, 在设 说 明 书 CN 102711500 A 8 7/13 页 9 定温度 280、 干燥时间 10 分钟的条件下实施干燥加工 ( 炒制加工 ), 在茶叶 5g、 90的热 水 1L、 提取时间 3 分钟的条件下对该茶叶进行提取。将该提取液用不锈钢筛网 (20 目 ) 过 滤除去茶叶渣后, 进一步用不锈钢筛网 (80 目 ) 过滤, 将其滤液用 SA1 连续离心分离机 ( 社制 ) 在流速 300L/h、。
34、 转数 10000rpm、 离心沉降液面积 ()1000m2的条 件下进行离心分离, 得到提取液 D。 0073 ( 提取液 E) 使用寺田制作所制热水浴咖啡因减少装置, 对采摘后的茶叶 ( 薮北种、 静冈县产 1 番 茶 ) 进行约 95的热水浴约 2 分钟, 实施低咖啡因处理。对该茶叶进行毛茶加工, 用旋转 鼓型炒制机, 在设定温度 90、 干燥时间 30 分钟的条件下实施干燥加工 ( 炒制加工 ), 在茶 叶 5g、 70的温水 1L、 提取时间 3 分钟的条件下对该茶叶进行提取。将该提取液用不锈钢 筛网 (20 目 ) 过滤除去茶叶渣后, 进一步用不锈钢筛网 (80 目 ) 过滤, 将。
35、其滤液用 SA1 连续 离心分离机 ( 社制 ) 在流速 300L/h、 转数 10000rpm、 离心沉降液面积 ()1000m2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 得到提取液 E。 0074 ( 提取液 F) 使用寺田制作所制热水浴咖啡因减少装置, 对采摘后的茶叶 ( 薮北种、 静冈县产 1 番 茶 ) 进行约 95的热水浴约 2 分钟, 实施低咖啡因处理。对该茶叶进行毛茶加工, 用旋转 鼓型炒制机, 在设定温度 90、 干燥时间 30 分钟的条件下实施干燥加工 ( 炒制加工 ), 在茶 叶 12g、 70的温水 1L、 提取时间 5 分钟的条件下对该茶叶进行提取。将该提取液用不锈钢 筛网 (20 目。
36、 ) 过滤除去茶叶渣后, 进一步用不锈钢筛网 (80 目 ) 过滤, 将其滤液用 SA1 连续 离心分离机 ( 社制 ) 在流速 300L/h、 转数 10000rpm、 离心沉降液面积 ()1000m2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 得到提取液 F。 0075 ( 提取液 G) 使用寺田制作所制热水浴咖啡因减少装置, 对采摘后的茶叶 ( 薮北种、 静冈县产 1 番 茶)进行约95的热水浴约2分钟, 实施低咖啡因处理。 对该茶叶进行毛茶加工, 用旋转鼓 型炒制机, 在设定温度 280、 干燥时间 10 分钟的条件下实施干燥加工 ( 炒制加工 ), 在茶 叶 15g、 90的热水 1L、 提取时间 5 。
37、分钟的条件下对该茶叶进行提取。将该提取液用不锈钢 筛网 (20 目 ) 过滤除去茶叶渣后, 进一步用不锈钢筛网 (80 目 ) 过滤, 将其滤液用 SA1 连续 离心分离机 ( 社制 ) 在流速 300L/h、 转数 10000rpm、 离心沉降液面积 ()1000m2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 得到提取液 G。 0076 ( 提取液 H) 使用寺田制作所制热水浴咖啡因减少装置, 对采摘后的茶叶 ( 薮北种、 静冈县产 1 番 茶)进行约95的热水浴约2分钟, 实施低咖啡因处理。 对该茶叶进行毛茶加工, 用旋转鼓 型炒制机, 在设定温度 280、 干燥时间 10 分钟的条件下实施干燥加工 ( 炒制。
38、加工 ), 在茶 叶 5g、 90的热水 1L、 提取时间 3 分钟的条件下对该茶叶进行提取。将该提取液用不锈钢 筛网 (20 目 ) 过滤除去茶叶渣后, 进一步用不锈钢筛网 (80 目 ) 过滤, 将其滤液用 SA1 连续 离心分离机 ( 社制 ) 在流速 300L/h、 转数 10000rpm、 离心沉降液面积 ()1000m2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 得到提取液 H。 0077 ( 提取液 I) 使用寺田制作所制热水浴咖啡因减少装置, 对采摘后的茶叶 ( 薮北种、 静冈县产 1 番 说 明 书 CN 102711500 A 9 8/13 页 10 茶 ) 进行约 95的热水浴约 2 分钟,。
39、 实施低咖啡因处理。对该茶叶进行毛茶加工, 用旋转 鼓型炒制机, 在设定温度 290、 干燥时间 9 分钟的条件下实施干燥加工 ( 炒制加工 ), 在茶 叶 10g、 90的热水 1L、 提取时间 6 分钟的条件下对该茶叶进行提取。将该提取液用不锈钢 筛网 (20 目 ) 过滤除去茶叶渣后, 进一步用不锈钢筛网 (80 目 ) 过滤, 将其滤液用 SA1 连续 离心分离机 ( 社制 ) 在流速 300L/h、 转数 10000rpm、 离心沉降液面积 ()1000m2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 得到提取液 I。 0078 ( 提取液 J) 使用寺田制作所制热水浴咖啡因减少装置, 对采摘后的茶叶 (。
40、 薮北种、 静冈县产 1 番 茶 ) 进行约 95的热水浴约 2 分钟, 实施低咖啡因处理。对该茶叶进行毛茶加工, 用旋转 鼓型炒制机, 在设定温度 330、 干燥时间 1 分钟的条件下实施干燥加工 ( 炒制加工 ), 在茶 叶 12g、 90的热水 1L、 提取时间 5 分钟的条件下对该茶叶进行提取。将该提取液用不锈钢 筛网 (20 目 ) 过滤除去茶叶渣后, 进一步用不锈钢筛网 (80 目 ) 过滤, 将其滤液用 SA1 连续 离心分离机 ( 社制 ) 在流速 300L/h、 转数 10000rpm、 离心沉降液面积 ()1000m2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 得到提取液 J。 0079 ( 。
41、提取液的分析 ) 量取上述各提取液的 1/10 的量, 添加抗坏血酸 400ppm 后, 添加碳酸氢钠将 pH 调整为 6.2, 加入离子交换水将总量调整为100ml, 将该液体填充到耐热性的透明容器(瓶)中并盖 上盖, 倒置杀菌 30 秒, 进行蒸煮杀菌 F0值 9 以上 (121、 9 分钟 ), 立即冷却至 20, 对此 时的溶液进行测定, 分析各提取液的成分。 0080 其分析结果如下述表 1 所示。应予说明, 测定方法与下述所示方法相同。 0081 表 1 说 明 书 CN 102711500 A 10 9/13 页 11 0082 ( 配合 ) 按照以下的表2所示的比例配合提取液A。
42、J, 添加抗坏血酸400ppm后, 添加碳酸氢钠 调整为 pH6.2, 加入离子交换水将总量调整为 1000ml, 将该液体填充到耐热性的透明容器 ( 瓶 ) 中并盖上盖, 倒置杀菌 30 秒, 进行蒸煮杀菌 F0值 9 以上 (121、 9 分钟 ), 立即冷却 至 20, 制作实施例 1 3 以及比较例 1 6 的绿茶饮料。 说 明 书 CN 102711500 A 11 10/13 页 12 0083 表 2 0084 ( 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分析 ) 实施例 1 3 和比较例 1 6 的绿茶饮料的成分如下所示进行测定。其结果如下述表 3 所示。 0085 表 3 说 明 书 CN 1027。
43、11500 A 12 11/13 页 13 对于还原糖浓度和非还原糖浓度, 在以下的条件下操作HPLC糖分析装置(Dionex公司 制 ), 通过标准曲线法定量、 进行测定。 0086 柱 : Dionex 公司制 Carbopack PA1 4.6250mm 柱温 : 30 说 明 书 CN 102711500 A 13 12/13 页 14 流动相 : A 相 200mM NaOH : B 相 1000mM 乙酸钠 : C 相 超纯水 流速 : 1.0mL/min 注入量 : 25L 检测 : Dionex 公司制 ED50 金电极 对于酯型儿茶素浓度、 总儿茶素浓度、 咖啡因浓度, 在以。
44、下的条件下操作高效液相色谱 (HPLC), 通过标准曲线法定量、 进行测定。 0087 柱 : waters 公司制 Xbridge shield RP18 3.5150mm 柱温 : 40 流动相 : A 相 水 : B 相 乙腈 : C 相 1% 磷酸 流速 : 0.5mL/min 注入量 : 5L 检测 : waters 公司制 UV 检测器 UV230nm pH 利用堀场社制 pH 计 F-24 进行测定。 0088 对于来自茶叶的可溶性固体成分浓度, 将仅提取茶叶得到的提取液以液体量为 1L 的比例进行稀释, 用社制 差示浓度计 DD-7 进行测定。 0089 ( 评价项目 ) 使用。
45、实施例 1 3 和比较例 1 6 的绿茶饮料, 对前香散发、 后味中残留的香气散发、 浓度感、 后味的良好程度、 色调 (红色程度等) 进行评价。 0090 ( 评价试验 ) 将实施例 1 3 和比较例 1 6 的绿茶饮料在冰箱中冷却到 5。首先, 令 5 名熟练 的评判目视观察该绿茶饮料。然后进行试饮, 按照以下的评价进行评分, 将 5 人的平均分为 3.5 以上评价为 “” , 为 3 以上且小于 3.5 评价为 “” , 为 2 以上且小于 3 评价为 “” , 为 1 以上且小于 2 评价为 “” 。它们的结果示于上述表 3。 0091 前香散发 特别强 =4 强 =3 有 =2 普通。
46、 =1 后味中残留的香气散发 特别好 =4 好 =3 有 =2 感觉不到 =1 浓度感 特别强 =4 说 明 书 CN 102711500 A 14 13/13 页 15 强 =3 有 =2 弱 =1 后味的良好程度 特别好 =4 好 =3 普通 =2 差 =1 色调 (红色程度等) 特别好 =4 好 =3 微红 =2 红 =1 0092 ( 综合评价 ) 算出上述 5 项评价试验的平均分, 平均分为 3.5 以上综合评价为 “” , 为 3 以上且小 于 3.5 综合评价为 “” , 为 2 以上且小于 3 综合评价为 “” , 为 1 以上且小于 2 综合评价 为 “” 。 0093 实施。
47、例 1 3 都为综合评价 “” 以上的评价, 得到优选的结果。 0094 另一方面, 比较例 1、 5、 6 为 “” 的评价, 比较例 2 4 为 “” 的评价, 是不优选 的结果。 0095 ( 考察 ) 由比较例4的结果确认到糖类浓度变低时, 主要是浓度感消失, 由比较例2的结果确认 到糖类浓度变高时, 主要是后味、 色调变差。 0096 由比较例 2 的结果确认到非还原糖 / 还原糖的值变高时, 主要是后味、 色调变差, 由比较例1、 3的结果确认到非还原糖/还原糖的值变低时, 前香散发、 后味中残留的香气变 差。 0097 由比较例 5、 6 的结果确认到酯型儿茶素 / 糖类的值变高。
48、或变低时, 主要是后味变 差。 0098 由上述结果可知, 使咖啡因浓度为小于 90ppm 时, 若非还原糖的浓度与还原糖的 浓度的总计的糖类浓度为 100ppm 300ppm、 非还原糖的浓度相对于还原糖的浓度的比率 (非还原糖 / 还原糖) 为 13.0 23.0、 酯型儿茶素的浓度相对于糖类浓度的比率 (酯型儿茶 素 / 糖类) 为 0.4 1.1 的范围, 则推测为使前香散发、 后味中残留的香气散发、 浓度感、 后 味的良好程度、 色调 (红色程度等) 为良好的范围, 发现这些在该范围的绿茶饮料是即使在 冷的状态下, 也具有火香 (芳香香气) 所致的浓度感, 具有涩味的醇厚感、 同时还具备舒畅的 味道的容器装绿茶饮料。 说 明 书 CN 102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