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4822473
  • 上传时间:2018-11-14
  • 格式:PDF
  • 页数:17
  • 大小:834.1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83621.5

    申请日:

    2013.10.16

    公开号:

    CN103523683A

    公开日:

    2014.01.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C 23/62申请日:20131016|||公开

    IPC分类号:

    B66C23/62

    主分类号:

    B66C23/62

    申请人:

    温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引光; 廖伯荫; 邓席军; 潘建国; 蔡玲亮

    地址:

    325027 浙江省温州市飞霞南路918弄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代理人:

    吴秉中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属于起重机械施工技术领域。通过自卸方式把塔机拆至低于塔吊两侧建筑的高度,利用塔吊两侧建筑梁或柱,在对应吊件吊点位置设捆绑吊索,配置两套动滑轮组一起,在牵引卷扬机的牵引下,把塔机部件分散吊下,地面配手拉葫芦分解,用轮式平板车外运,达到无较大型起重设备拆卸塔机目的,同时对吊卸过程受力做了详细计算和措施设计,确保了吊卸过程中选用的小型起重机具和材料受力安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除了传统的汽车吊方法的平稳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另外还更具有经济性、环保性和实用性,小型起重机方法方便无较大型起重设备拆卸塔机,其起重系统简单可靠。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自卸方式把塔机拆至低于塔吊两侧建筑的高度,利用塔吊两侧建筑梁或柱,在对应吊件吊点位置设捆绑吊索,配置两套动滑轮组一起,在牵引卷扬机的牵引下,把塔机部件分散吊下,地面配手拉葫芦分解,用轮式平板车外运,达到无较大型起重设备拆卸塔机目的,同时对吊卸过程受力做了详细分析和措施设计,确保了吊卸过程中选用的小型起重机具和材料受力安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塔机转到拆卸方向;
    2)按自卸式把塔机拆至最低点;
    3)拆除平衡块(6)
    利用塔机的主吊(5)与平衡臂(7)尾部设置,把平衡块(6)吊下外运,最后保留一块平衡块(6);
    4)抬吊塔机的大臂(2)
    从塔机中心线顺大臂(2)方向4/5位置,在左右建筑物的梁上设捆绑吊索(18)吊点,把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另一端与大臂(2)对应位置连接吊挂,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同时点动上升大臂(2)一段距离,把大臂(2)两段拉杆(1)松开放于大臂(2)上绑紧,在大臂(2)上设置牵引卷扬机(21)牵引点和牵引绳(17),然后用主吊(5)钩住大臂(2)另一端的捆绑吊索(18),下降放平大臂(2),敲出大臂(2)的销轴,让主吊(5)和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一起合吊大臂(2),在牵引卷扬机(21)外拉条件下,牵引绳(17)牵引辅助,慢慢点动下放地面外运;
    5)拆除最后一块平衡块(6)
    利用塔机的主吊(5)与平衡臂(7)尾部设置,把最后一块平衡块(6)吊下外运;
    6)拆除平衡臂(7)
    对应两侧建筑物的梁上设捆绑吊索(18)吊点,把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吊钩、索具卸扣(22)、四根捆绑吊索(18)与平衡臂(7)四个角吊挂点连接,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同时点动上升,把平衡臂(7)的平衡臂拉杆(4)松开放到平衡臂(7)上固定,在平衡臂(7)上固定牵引卷扬机(21)牵引点和牵引绳(17),下降放平平衡臂(7),然后敲出平衡臂销轴,让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一起吊平衡臂(7),在牵引卷扬机(21)外拉条件下,控制牵引绳(17)辅助,慢慢点动下放到地面外运;
    7)拆除塔顶(8)与回转塔身(9)合成
    对应两侧建筑物的梁上设捆绑吊索(18)吊点,采用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一起合吊塔顶(8)与回转塔身(9)合成,在塔机中心线对应的两侧建筑物的梁上设捆绑吊索(18)吊点,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吊钩吊点设在塔顶(8)高度1/3位置以上,在塔顶(8)底部设牵引卷扬机(21)牵引点和牵引绳(17),松开回转塔身(9)下部联接螺栓,起吊后,在牵引卷扬机(21)外拉条件下,牵引绳(17)牵引辅助,慢慢点动下放外运;
    8)拆除上下支座合成(11)
    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继续下放钩住上下支座合成(11)捆绑吊索(18)吊点,固定牵引卷扬机(21)牵引点和牵引绳(17),然后松开下支座底部联接螺栓,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点动上升一定距离后,在牵引卷扬机(21)外拉条件下,牵引绳(17)牵引辅助,慢慢点动下放,放至地面外运;
    9)拆除爬升架(13)  
    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吊钩下放钩住爬升架(13)的捆绑吊索(18)吊点,固定牵引卷扬机(21)牵引点和牵引绳(17),然后点动提升越过预留标准节(15)上空一定距离,在牵引卷扬机(21)外拉条件下,牵引绳(17)牵引辅助,慢慢点动下放到地面外运;
    10)吊卸剩余的标准节(15)和基础节(16)
     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下放钩住标准节(15)的捆绑吊索(18)吊点,起吊单个标准节(15),吊出外运,同吊单个标准节(15)方式,吊卸基础节(16)。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在地下室里面还有标准节(15)的条件下,把爬升架(13)插入地下室盖板,盖板上面留两节完整标准节(15),确保拆卸塔机稳定可靠的条件下,尽量降低要拆的塔机高度,以利后面拆卸。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7)左右建筑物的梁上捆绑吊索(18)吊点较低时,把塔顶(8)与回转塔身(9)合成一起吊,塔顶两侧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吊钩吊点应设在塔顶(8)高度1/3位置以上,有利于重心下沉稳定,以保证塔顶(8)与回转塔身(9)合成合吊时不倾翻。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动滑轮组吊塔机各部件斜向拉力确定、动滑轮倍率确定、卷扬机上钢丝绳长度确定,
    动滑轮组吊塔机各部件斜向拉力确定具体包括:
      1)计算出需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合吊产生垂直方向克服塔机部件的重力;
     2)确定部件需要上升最高位置,根据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合吊,作出平行四边形受力图;
     3)根据部件需要上升最高位置,通过部件吊卸图中几何尺寸计算出左动滑轮组(19)上部与水平轴线夹角α,右动滑轮组(20)上部与水平轴线夹角θ;以上计算两角与平行四边形受力图中对应的α、θ角为同角;
     4)在塔机部件吊起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受力图中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斜向拉力产生的水平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斜向拉力在垂直向上的分力之和与塔机部件重力相等的原理,列方程式得到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斜向拉力;
    动滑轮倍率确定:
    根据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斜向拉力计算,取计算结果斜向最大拉力,综合考虑动载荷和吊卸不稳定因素,取综合安全系数1.32倍,除以卷扬机拉力,计算结果圆整取偶整数,得到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倍率;
    卷扬机上钢丝绳长度确定:
    按距塔机远的左动滑轮组(19)或右动滑轮组(20),沿塔机垂直中心线到地面几何尺寸计算斜向长度,乘以动滑轮组钢丝绳根数,倍率加1,同时考虑卷扬机布署位置、卷筒上预留三圈来确定卷扬机上钢丝绳长度。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套操控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塔机主吊(5)、牵引卷扬机(21)的手语和哨音。

    说明书

    说明书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起重机械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住宅小区和商住楼地下室面积有越来越大趋势,小区住宅楼及高层商住楼建筑过程中使用的塔机常置于地下室平面中间,在施工完成后,塔吊传统的拆法,是人工配合汽车吊分散塔吊部件拆卸,由于地下室顶板较薄,难于承载汽车吊轮压。还有些工地由于楼群密集,汽车吊不能进去靠近塔机,给塔机拆卸带来较大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的可靠技术方案。
    所述的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塔机转到拆卸方向;
    2)按自卸式把塔机拆至最低点(见图1);
    3)拆除平衡块
    利用塔机的主吊与平衡臂尾部设置,把平衡块吊下,置于轮式平板车外运,最后保留一块平衡块;
    4)抬吊塔机的大臂(见图2和图3)
    在两侧建筑物梁上挂左右动滑轮组,另一端与大臂对应位置连接吊挂,把大臂两段拉杆松开绑于大臂上,在大臂上连接牵引卷扬机和牵引绳,然后用主吊钩住大臂另一端的捆绑吊索,敲出大臂的销轴,让主吊和左右动滑轮组一起合吊大臂,在牵引卷扬机外拉条件下,牵引绳牵引辅助,慢慢点动下放地面分解外运;
    5)拆除最后一块平衡块
    利用塔机的主吊与平衡臂尾部设置,把最后一块平衡块吊下外运;
    6)拆除平衡臂(见图4)
    在两侧建筑物梁上挂左右动滑轮组,把左右动滑轮组吊钩、索具卸扣、四根捆绑吊索与平衡臂四个角吊挂点连接,把平衡臂上升后,拉杆放松到平衡臂上固定,在平衡臂上固定牵引卷扬机牵引点和牵引绳,然后敲出平衡臂销轴,让左右动滑轮组起吊平衡臂,在牵引卷扬机外拉条件下,牵引绳牵引辅助,慢慢点动下放到地面分解外运;
    7)拆除塔顶与回转塔身合成(见图5)
    采用左右动滑轮组一起合吊塔顶与回转塔身合成,在塔机中心线对应的两侧建筑物的梁上设捆绑吊索吊点,左右动滑轮组吊钩吊点设在塔顶高度1/3位置以上,塔顶底部设卷扬机牵引点和牵引绳。起吊后,在牵引卷扬机外拉条件下,牵引绳牵引辅助,慢慢点动下放外运;
    8)拆除上下支座合成(见图6)
    左右动滑轮组下放钩住上下支座合成捆绑吊索吊点,固定牵引卷扬机牵引点和牵引绳,左右动滑轮组点动上升,在牵引卷扬机外拉条件下,牵引绳牵引辅助,慢慢点动下放至地面外运;
    9)拆除爬升架(见图7)          
    左右动滑轮组吊钩钩住爬升架的捆绑吊索吊点,固定牵引卷扬机牵引点和牵引绳,然后点动提升,跃过标准节顶部,在牵引卷扬机外拉条件下,牵引绳牵引辅助,慢慢点动下放到地面外运;
    10)吊卸剩余的标准节和基础节
     左右动滑轮组下放钩住标准节的捆绑吊索吊点,起吊单个标准节,吊出外运,以同样方式吊卸基础节。
    所述的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在地下室里面还有标准节的条件下,把爬升架插入地下室盖板,盖板上面留两节完整标准节,确保拆卸塔机稳定可靠的条件下,尽量降低要拆的塔机高度,以利后面拆卸。
    所述的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7)左右建筑物外梁上捆绑吊索吊点较低时,把塔顶与回转塔身合成一起吊,塔顶两侧左动滑轮组和右动滑轮组吊钩吊点应设在塔顶高度1/3位置以上,有利于重心下沉稳定,以保证塔顶与回转塔身合成合吊时不倾翻。
    所述的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动滑轮组吊塔机各部件斜向拉力计算、动滑轮倍率计算、卷扬机上钢丝绳长度确定,
    动滑轮组吊塔机各部件斜向拉力计算具体包括:
          1)计算出需左动滑轮组和右动滑轮组合吊产生垂直方向克服塔机部件的重力;
          2)确定部件需要上升最高位置,根据左动滑轮组和右动滑轮组合吊,作出平行四边形受力图;
          3)根据部件需要上升最高位置,通过部件吊卸图中几何尺寸计算出左动滑轮组上部与水平轴线夹角α,右动滑轮组上部与水平轴线夹角θ。以上计算两角与平行四边形受力图中对应的α、θ角为同角;   
        4)在塔机部件吊起时,根据其平行四边形受力图中左动滑轮组和右动滑轮组斜向拉力产生的水平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动滑轮组斜向拉力在垂直向上的分力之和与塔机部件重力相等的原理,列方程式得到左动滑轮组和右动滑轮组斜向拉力;
    动滑轮倍率确定:
        根据左动滑轮组和右动滑轮组斜向拉力,取左动滑轮组或右动滑轮组斜向拉力斜向最大拉力,综合考虑动载荷和吊卸不稳定因素,取综合安全系数1.32倍,除以卷扬机拉力(考虑综合因素自选),计算结果圆整取偶整数,得到左动滑轮组和右动滑轮组倍率。
    卷扬机上钢丝绳长度确定:
     按距塔机远的左动滑轮组或右动滑轮组,沿塔机垂直中心线到地面几何尺寸计算斜向长度,乘以动滑轮组钢丝绳根数,倍率加1,同时考虑卷扬机布署位置、卷筒上预留三圈来确定卷扬机上钢丝绳长度。
    所述的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套操控左动滑轮组和右动滑轮组、塔机主吊、牵引卷扬机的手语和哨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除了传统的汽车吊方法的平稳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另外还更具有经济性、环保性和实用性,小型起重机方法方便无较大型起重设备拆卸塔机,其起重系统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塔机下降图;
    图2大臂合吊图;
    图3大臂合吊端面图;
    图4平衡臂合吊图;
    图5吊塔顶与回转塔身合成图;
    图6吊上下支座合成图;
    图7吊爬升架图;
    图8索具卸扣布置图;
    图9大臂受力图;
    图10左右动滑轮组起吊受力图。  
    图中:1-大臂拉杆;2-大臂;3-变幅传动机构;4-平衡臂拉杆;5-主吊;6-平衡块;7-平衡臂;8-塔顶;9-回转塔身;10-驾驶室;11-上下支座合成;12-标准节引进架;13-爬升架;14-拦杆;15-标准节;16-基础节;17-牵引绳;18-捆绑吊索;19-左动滑轮组;20-右动滑轮组;21-牵引卷扬机;22-索具卸扣;23-轮式平板车。
    以上图1~10中,塔机所标尺寸是从塔机使用说明书中获得,个别尺寸从现场测量,确保所吊塔机部件受力计算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1)塔机转到拆卸方向
    根据现场允许大臂2与平衡臂7放下的方向定位。 
    2)按自卸式把塔机拆至最低点(见图1)
    按要求自卸式拆除标准节15,置于轮式平板车23外运。在地下室里面还有标准节15的条件下,把爬升架13插入地下室盖板,盖板上面留两节完整标准节15,确保拆卸塔机稳定,尽量降低要拆的塔机高度,以利后面拆卸;在无地下室标准节15的条件下,地面上留三节完整标准节15,确保所拆塔机稳定。
    3)拆除平衡块6
    利用主吊5与平衡臂7尾部设置,把平衡块6吊下,置于轮式平板车23外运,最后保留1块平衡块6,平衡吊卸大臂2用。
    4)抬吊塔机大臂2(见图2和图3)
    卸吊方式采用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和主吊5一起合吊塔机大臂2。塔机降至最低点后,先拆卸塔身旁标准节引进架12,为大臂2顺利下降创造条件。
    从塔机中心线顺大臂2方向4/5位置,在左右建筑物的梁上设捆绑吊索18吊点。把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另一端与大臂2对应位置连接吊挂,然后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点动上升,注意左右平衡起吊大臂2上升一段距离,把大臂2的两段拉杆1放松,便于敲出塔顶8端拉杆的销轴,用主吊5把大臂拉杆1放于大臂2上绑紧。在大臂2靠塔身端固定牵引卷扬机21牵引点,捆绑左右牵引绳17,同时放平大臂2,然后用主吊5钩住大臂2另一端的捆绑吊索18,敲出大臂2的销轴,让主吊5和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一起合吊大臂2,在牵引卷扬机21外拉条件下,牵引绳17牵引辅助,慢慢点动下放地面。现场用手拉葫芦配合分段拆开,装轮式平板车23外运。
    5)拆除塔机最后一块平衡块6
    利用主吊5与平衡臂7尾部设置,把最后一块平衡块6吊下,置于轮式平板车23外运。
    6)拆除平衡臂7(见图4和图8)
     拆卸方式采用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一起合吊平衡臂7,从塔机中心线顺平衡臂7方向,以平衡臂7长度1/2位置,在左右建筑物的梁上设捆绑吊索18吊点。
    把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吊钩与索具卸扣22挂接,索具卸扣22与四根捆绑吊索18挂接(见图8),四根捆绑吊索18另一端与平衡臂7四个角吊挂点连接。随后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点动上升,注意左右平衡起吊平衡臂7,把平衡臂7与塔机连接拉杆4放松,便于敲出塔顶8端拉杆销轴,利用主吊5配合把平衡臂拉杆4放到平衡臂7上固定,在平衡臂7靠塔身端固定牵引卷扬机21牵引点,同时捆绑左右牵引绳17,下降放平平衡臂7,然后敲出平衡臂销轴,让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一起吊平衡臂7,在牵引卷扬机21外拉条件下,牵引绳17牵引辅助,慢慢点动下放,注意左右平衡点动调节下放到地面。在地面用手拉葫芦配合分解,置于轮式平板车23外运。
    7)拆除塔顶8与回转塔身9合成
    吊卸方式采用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一起合吊塔顶8与回转塔身9合成。在塔机中心线对应的位置,在左右建筑物的梁上设捆绑吊索18吊点。先拆卸塔机驾驶室10及上下支座合成11的周边拦杆14,便于塔顶8与回转塔身9合成拆除。
    左右建筑物的梁上捆绑吊索18吊点较低时,塔顶8与回转塔身9合吊,虽然重量不是太重,但高度较高,捆绑吊索18设在塔顶8下部位置,塔顶两侧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吊钩吊点应设在塔顶8高度1/3位置以上,有利于重心下沉稳定。在塔顶8底部高度位置设牵引卷扬机21牵引点和牵引绳17。然后松开回转塔身9底部联接螺栓,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起吊该合成时,应注意平衡,在牵引卷扬机21外拉条件下,牵引绳17牵引辅助,慢慢点动下放。放到地面后再分拆置于轮式平板车23外运。左右建筑物外梁上钢丝绳吊点较高时,该步也可以把塔顶8和回转塔身9分开作两部分吊下。
     8)拆除上下支座合成11(见图6)
    利用上述的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继续下放钩住上下支座合成11的捆绑吊索18吊点,吊点连接(见图8),固定卷扬机21牵引点,同时绑上两根牵引绳17,然后松开下支座底部联接螺栓,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点动上升,上升一定距离后,在牵引卷扬机21外拉条件下,牵引绳17牵引辅助,慢慢点动下放,注意平衡调节,下放至地面轮式平板车23上外运。
     9)拆除爬升架13(见图7)  
    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吊钩下放钩住爬升架13的捆绑吊索18吊点,固定牵引卷扬机21牵引点,绑上两条牵引绳17,然后点动提升越过预留标准节15顶部一定距离,在牵引卷扬机21外拉条件下,牵引绳17牵引辅助,慢慢点动下放,下放到地面轮式平板车23上外运。
    10)吊卸剩余的标准节15和基础节16
    采用分开吊卸标准节15。利用左动滑轮组19、右动滑轮组20下放钩住标准节15的捆绑吊索18吊点,松开起吊标准节15底部联接螺栓,起吊单个标准节15,吊出后置于轮式平板车23上外运。其余标准节15、基础节16吊卸同以上方法一样。
    塔吊各部件拉力确定,是给检验起吊的所有机具、材料提供有力依据,保证卷扬机动力吊卸时留有余地,在起吊过程中,确保卷扬机刹车不产生打滑,做到安全可靠。本发明还包括动滑轮组吊塔机各部件斜向拉力确定、动滑轮倍率确定、卷扬机上钢丝绳长度确定,
    动滑轮组吊塔机各部件斜向拉力确定具体包括:
        1)计算出需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合吊产生垂直方向克服塔机部件的重力;
         2)确定部件需要上升最高位置,根据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合吊作出平行四边形受力图;
         3)根据部件需要上升最高位置,通过部件吊卸图中几何尺寸计算出左动滑  轮组19上部与水平轴线夹角α,右动滑轮组20上部与水平轴线夹角θ;以上计算两角与平行四边形受力图中对应的α、θ角为同角;
         4)在塔机部件吊起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受力图中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斜向拉力产生的水平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斜向拉力在垂直向上的分力之和与塔机部件重力相等的原理,列方程得到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斜向拉力;
    动滑轮倍率确定:
        根据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斜向拉力,取左动滑轮组19或右动滑轮组20最大斜向拉力,综合考虑动载荷和吊卸不稳定因素,取综合安全系数1.32倍,除以卷扬机拉力,计算结果圆整取偶整数,得到左动滑轮组19和右动滑轮组20倍率;
    卷扬机上钢丝绳长度确定:
    按距塔机远的左动滑轮组19或右动滑轮组20,沿塔机垂直中心线到地面几何尺寸计算斜向长度,乘以动滑轮组钢丝绳根数,倍率加1,同时考虑卷扬机布署位置、卷筒上预留三圈来确定卷扬机上钢丝绳长度。
     以下以大臂为例来具体说明。
    ①确定动滑轮组吊大臂产生的斜向拉力Fy(见图9大臂受力图):
                     P1=P11+P12                   (1)
                式中:P1—大臂和两根拉杆合重量Kg
                      P11—大臂重量Kg
                      P12—大臂两根拉杆合重量Kg                      
                 Fb=(P1×d1+P2×d2)/d3           (2)
             式中:Fb——两套动滑轮组合吊垂直向上的合拉力Kg
                   P2——变幅机构重量Kg 
                   d1——大臂加拉杆合重量距大臂左端距离m 
                   d2—变幅机构重量距大臂左端距离m 
                   d3—两套动滑轮在大臂上产生的合力距大臂左端距离m 
    通过塔机断面尺寸确定右边斜向拉力Fy (见图3大臂合吊端面图和图10左右动滑轮组起吊受力图)图3大臂合吊端面图与图10左右动滑轮组起吊受力图中α、θ是同角:
              α=tg-1[(h-h1-h2-h3)/(dz -db )]    (3)
             式中: α—左动滑轮组上部与水平轴线夹角
                   h — 捆绑动滑轮组梁上到地下室盖板面的高度m
                   h1— 捆绑动滑轮组梁的高度m
                   h2— 大臂顶部距地下室盖板面高度m
                   h3 — 为松大臂拉杆吊点上升高度(1~4米)m
                   db —带建筑物轴线的柱子一半m
                   dz — 塔机中心线距建筑物左轴线水平距离m
    θ=tg-1[(h-h1-h2-h3)/(dy -db )]   (4)
    式中: θ—右动滑轮组上部与水平轴线夹角
                dy — 塔机中心线距建筑物右轴线水平距离m
    当部件在左右动滑轮组与主吊一起吊平衡后,左动滑轮组产生垂直拉力Fdz 与右动滑轮组垂直拉力Fcy之和等于Fb:
                  Fb=Fdz+Fcy                        (5)                           
    当部件在左右动滑轮组与主吊一起吊平衡后,左动滑轮组产生水平拉力Fsz 与右动滑轮组水平拉力Fsy方向相反,数值相等:
    Fsz=Fsy                              (6)
    根据以上条件列方程式(见图10左右动滑轮组受力图):
    Fcy/tgθ= Fdz/tgα                   (7)
    (5)式代入(7)式整理得:
                Fcy= Fb×tgθ/(tgα+tgθ)          (8)
                Fy=Fcy/sinθ                         (9)
    (8)式代入(9)式整理得:
    Fy=Fb/[cosθ(tgα+tgθ)]            (10) 
                 式中:  Fy—右侧动滑轮组斜向拉力Kg
     右侧动滑轮组斜向拉力大于左侧拉力,左右动滑轮组取一样,故不用确定左侧拉力。其余部件吊卸参照大臂确定过程。
    确定动滑轮组倍率n
    n=1.32Fmax/F 卷                             (11)                               
    式中: Fmax—取动滑轮组吊各部件的最大计算拉力Kg                                   
     F 卷 —卷扬机拉力Kg(考虑搬运方便,一般取1000Kg拉力为宜,也可根据情况自选) 
    注:式中 1.32综合保险系数,是考虑起吊过程中动载荷和不稳定因素, 
    (11)式计算后,数值圆整取偶整数,得动滑轮组倍率数值n。
    卷扬机上钢丝绳长度(参见图3大臂合吊端面图)
       确定滑轮组钢丝绳长度(顺塔机中心线达到地面,选水平距离大的计算,本工程左边大于右边)L左:
              β=tg-1[(dz- db) /(h-h1)]           (12)
             式中:β—动滑轮组上部与建筑物垂直轴线夹角
                  db — 带建筑物轴线的柱子一半m
                  dz —塔机中心线距建筑物左轴线水平距离m
                  h — 捆绑动滑轮组梁上到地下室盖板面高度m
                  h1— 捆绑动滑轮组梁的高度m
    LZ= (dz- db)×(n+1)/sinβ            (13)
            式中:  LZ— 动滑轮组钢丝绳长度m
                   n — 动滑轮组倍率 
    卷扬机上钢丝绳长度要考虑最大斜吊长度,卷扬机布置位置,卷筒上留三圈来确定。
    吊装所需的全部材料及机具:
    表1主要材料

    表2小型机具

    实施要点:
    1)确定卷扬机动力和动滑轮组倍率时,要考虑动载荷和不稳定因素,取1.32综合系数,确保吊卸过程中安全。如果卷扬机装置要小的(拉力小),在同样大的拉力条件下,动滑轮组倍率就要取大。反之,卷扬机装置大(拉力大),动滑轮组倍率就小。综合塔机主吊与动滑轮组下降速度匹配,下降速度近视相等,搬运方便而定。塔吊各部件最大拉力计算,给检验起吊的所有机具提供依据,保证卷扬机动力吊卸时留有余地,在起吊过程中,确保卷扬机刹车不产生打滑,做到安全可靠。
    2)左右动滑轮组吊钩钩住塔机部件同一吊点时,应注意回避产生旋转力矩的布置方式。
    3)由于3~4套起重系统一同工作,下降速度近视相等,点动慢降,操作要设有经验指挥。吊卸过程中发生不平衡,应及时停吊,点动下放位置高的动滑轮组吊点,平衡后,再一起下放。
    4)为了操作安全准确,特规定了指挥操作简明手语和哨音:
    ①右臂高于肩膀手掌向上,上下挥动,表示卷扬机提升。握拳向上竖右手大拇指表示卷扬机暂停。右臂低于肩膀手掌向下,上下挥动,表示卷扬机下降。
    ②握拳竖右手大拇指向人头左右挥动,表示牵引卷扬机牵引部件向塔机主体水平靠近。握拳向上竖右手大拇指表示牵引卷扬机暂停。握拳竖右手大拇指外侧,背离人头左右挥动,表示牵引卷扬机牵引部件与塔机主体水平离开。
    ③竖左手大拇指,代表塔机主吊。竖左手食指,代表左动滑轮组。竖左手中指,代表右动滑轮组。竖左手小指,代表牵引卷扬机。
    ④左右手臂举过头顶交叉左右挥动,表示全部卷扬机操作停止。
    ⑤一声长哨表示吊卸准备就绪,第二声长哨表示吊卸开始。连续短哨开机人员注意看指挥手示,卷扬机操作改变。
    5)牵引卷扬机的牵引点应设在高的部件中部,不允许设在高的部件的底部和顶部,长的部件设在根部,不要设在端部。高的部件两侧吊点设在重心(两件合成,应取上部部件的重心)以上位置,以防倾翻。
    6)所有捆绑吊索,要在构件交叉点上捆绑,不允许滑动。
    7)牵引卷扬机的牵引方向与水平夹角应控制在15度以下,水平牵引最佳。
    温州龙港商业中心C04、C05、C06地块工地地下室平面中间3号塔机(型号QTZ5013)和5号塔机(型号JL5015),由于地下室盖板需加固才能进汽车吊,费用与本方案相比相差较大(计算差13.47万元),故采用本方案实施。两台塔机均顺利安全拆除。拆除过程中吊起塔机部件下放速度都较慢,所以吊起部件都很平稳,没有损坏任何建筑及旁边的脚手架,做到安全、可靠,经济、从实践上证明本方案可行性,解决了无汽车吊拆卸塔机的难题,走出一条小机具拆大塔机的新路子。

    关 键  词:
    利用 小型 起重 机具 拆卸 施工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利用小型起重机具拆卸塔机施工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82247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