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锯片.pdf

  • 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4813714
  • 上传时间:2018-11-14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1.14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22050.9

    申请日:

    2012.02.17

    公开号:

    CN103517779A

    公开日:

    2014.01.1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23D 61/12申请公布日:2014011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3D 61/12申请日:20120217|||公开

    IPC分类号:

    B23D61/12

    主分类号:

    B23D61/12

    申请人: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发明人:

    M·博齐克

    地址:

    德国斯图加特

    优先权:

    2011.05.06 DE 102011075402.4; 2012.01.13 DE 102012200448.3; 2012.01.31 DE 102012201364.4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韩长永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锯片,其具有沿着片载体(2)的齿侧设置的锯齿(3),其中,所述锯齿左右交叉并且在至少一个侧面上被以如下方式磨削,使得所述侧面至少接近于凹下的壁形状。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锯片,其具有沿着片载体(2)的齿侧设置的、左右交叉的锯齿(3),其特征在于,锯齿的至少一个侧面被以如下方式磨削,使得所述侧面至少接近于凹下的壁形状。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的侧面构造成部分圆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锯片,其特征在于,锯齿的两个侧面都被以如下方式磨削,使得这些侧面至少接近于凹下的壁形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锯片,其特征在于,锯齿的侧面在与齿尖相邻的区域中被磨削并且至少接近于凹下的壁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4的锯片,其特征在于,齿尖上的被磨削区域与片载体之间的锯齿侧面不被磨削。

    6.  根据权利要求5的锯片,其特征在于,锯齿侧面上的被磨削的区域比不被磨削的区域高。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锯片,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片载体(2)的厚度(dG),锯齿(3)在最宽的部位上具有增大了最多45%、优选最多35%并且特别是17%至3%之间的厚度(dZ)。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的锯片,其特征在于,锯齿的被磨削的侧面的粗糙度至少为1.6。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的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载体(2)包括一个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平行的侧壁的基本区段(4)和一个载 体区段(5),锯齿(3)设置在所述载体区段上,其中,所述载体区段(5)具有凹下的壁形状。

    10.  一种用于制造锯片、特别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的锯片的方法,所述锯片具有沿着片载体(2)的齿侧设置的锯齿(3),其中,在第一制造步骤中首先使所述锯齿左右交叉,并且接着在第二制造步骤中将锯齿的至少一个侧面以如下方式磨削,使得所述侧面至少接近于凹下的壁形状。

    说明书

    说明书锯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锯片,其具有沿着片载体的齿侧设置的锯齿。
    背景技术
    由DE 200 02 593U1公开了一种用于线锯或月牙形锯的锯片,其在片载体的一侧包括一个直线形的片载体,所述片载体具有锯齿。锯齿具有梯形横截面,相反,片载体构造有平行侧壁并且具有恒定的厚度。在加工工件时,锯片沉入到工件的材料中,其中,由于锯齿的自由端侧区域中的较大厚度导致片壁与工件中的切割壁之间的留空。这降低了摩擦并且改善了加工工件时产生的热的导出。
    此外还公知的是,这种锯片设有左右交叉的齿,所述齿在锯片的纵向方向上交替地向左和向右弯曲。在这种情况下,沿着锯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包络线也形成一个梯形,因为锯齿的侧面与片载体的侧壁形成一个角度。这原则上可导致从片载体到锯齿的过渡区域中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的提高,此外存在的危险是,切割材料沉积在过渡区域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利用简单的结构措施这样地构造一种锯片,其在稳定性高的情况下降低摩擦并且改善排热。
    该任务根据本发明以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从属权利要求给出符合目的要求的扩展构型。
    本发明的锯片能够在工具机、特别是具有马达驱动器的手持式工具机中使用,其中,锯片可构造为线锯片或月牙形锯片,其优选实施直线形振荡式锯切运动。锯片具有优选直线形的片载体,在片载体的一个片侧上设置锯齿。锯齿优选沿着一条直线设置,但是原则上锯齿也可以沿着一条至 少稍稍弯曲的线设置。
    沿着片载体的一个齿侧延伸并且与片载体一体构成的锯齿左右交叉地实施,从而使得相互跟随的齿交替地(参照锯片的纵向中间平面)向右和向左弯曲。锯齿的至少一个侧面被以如下方式磨削,使得所述侧面至少区段地具有凹下的壁形状或者至少接近于凹下的壁形状。
    由此实现了不同的优点。由于左右交叉,锯齿至少在一个侧面上越过片载体的侧壁延伸并且从而在加工工件时在片载体的侧壁与工件中的切口内壁之间实现具有一个间距的足够大的留空,这降低了摩擦并且改善了排热。同时,由于锯齿的侧面接近于凹下的壁形状,因此降低了锯片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特别是降低了片载体与锯齿之间的过渡区域中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锯齿的侧面能够被以如下方式磨削,使得从片载体到锯齿的过渡部至少近似凹下地成形,从而使得从片载体到锯齿的过渡部连续延伸到第一导出部中并且避免了力峰值以及热峰值。此外降低了切屑会沉积在所述侧面或侧壁上的危险。
    这种锯片能够以简单和有利的方式制造。在这种制造方法中例如首先将所述锯齿左右交叉,并且接着在第二制造步骤中将锯齿的至少一个侧面以如下方式磨削,使得所述侧面至少区段地具有凹下的壁形状或者至少接近于凹下的壁形状。在使锯齿左右交叉的第一制造步骤中已经实现了在片载体区域中具有改善的留空的齿区域扩宽。在左右交叉之后,锯齿上的侧面相对于片载体的侧壁具有一个角度。
    在紧接于第一制造步骤的第二步骤中,所述侧面被再磨,直到达到具有接近于凹下的壁形状的期望形状为止。在此,原则上仅仅使一个部分区域(参照锯齿的高度)经历再磨就足够,因为特别是锯齿与片载体的过渡区域通过之前的左右交叉过程已经具有至少稍稍凹下的壁形状。由此,通过左右交叉和再磨的结合在锯齿的整个高度上实现了至少近似凹下的壁形状,尽管所述再磨仅仅局限于锯齿的一个部分高度上。
    符合目的要求的是,锯齿的一直延伸到齿尖的区域经历再磨。只要仅仅一个部分高度被再磨,则例如可以实现的是,被磨削的区域在齿高的至少三分之二上延伸。必要时一个中间的齿侧面区域侧向地突出于凹下的理想线,相反,齿尖区域中的侧面优选精确地位于凹下的线上。但是总体上 在磨削之后实现良好地近似于凹下的线,其中,符合目的要求的是,偏差处于特别是小于5%的百分比范围内(参照锯齿的总宽度)。
    所述凹下区域优选延伸至片载体或至少近似延伸至片载体。必要时,片载体自身也可以至少区段地凹下地成形。在该情况下,片载体可以在其高度方面分为一个基本区段和一个载体区段,载体是锯齿,其中,载体区段具有凹下的壁形状,相反,基本区段具有优选平行的侧壁。
    原则上也可以的是,所述锯齿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在整个高度上、也就是从齿尖至片载体被再磨。
    符合目的要求的是,锯齿的两个侧面分别至少区段地凹下地构成或者接近于凹下的壁形状。这优选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使锯齿左右交叉并且接着将两个侧面再磨。锯片有利地关于穿过片载体的中间平面对称地构成。锯片的最宽部位处于齿尖的区域中。优选锯齿在其最宽部位处具有一个厚度,所述厚度最多大于片载体厚度的50%或45%、优选最多35%并且特别是17%至33%之间。必要时,锯齿的厚度至少大于片载体厚度的20%。片厚度例如为0.8mm或1.0mm,锯齿在最宽部位处的厚度例如为1.05mm或1.25mm。
    锯齿例如通过冲压或铣削制造并且具有至少1.6的粗糙度。在再磨区域中,必要时降低粗糙度。
    以这种方式制造的锯片可以用于加工热塑性工工件,例如用于加工由PP、PE、PVC、PC、POM、PET、PA、PS或PMMA构成的工件。由于锯齿的近似凹下的侧面,改善了排热,由此可避免热塑性工件的熔融。
    原则上,具有不同齿参数的锯片可用于加工不同的热塑性工件。齿距有利地处于1.0mm与大于3.5mm之间的范围内,后角在20°与85°之间的值范围内,前角在0°与20°之间的值范围内并且制造角在30°与90°之间。切屑空间深度可以在1mm与4mm之间。
    对于具有上述横截面的热塑性塑料例如PP、PE(弹性模量≤2500MPa;球压硬度≤150MPa)来说,相对大的齿距(≥3.5mm,特别是≥4.0mm),后角≥20°至≤45°(特别是25°),前角≥0°至≤20°(特别是10°)和90°的横向啮合角是有利的。
    对于具有上述横截面的热塑性塑料例如PVC、PC、POM、PET、PA、 PS(弹性模量≥2500MPa;球压硬度≥120MPa)来说,齿距≥1.5mm(特别是≥2.2mm、特别优选≥2.3mm),第一后角≥25°至≤70°(特别是45°),第二后角≥30°至≤75°(特别是70°),前角≥0°至≤10°(特别是3°),切屑空间深度≥1.0mm至≤3.0mm(特别是2.2mm,特别优选2.3mm),切屑空间深度与齿间距之比最小0.5(特别是最小1.0,特别优选最小1.1)和<90°(优选在约60°与约80°之间,特别优选在65°与75°之间,特别是65°)的横向啮合角是有利的。
    对于具有上述横截面的热塑性塑料例如PMMA(弹性模量≥2500MPa;球压硬度≥120MPa)来说,齿距≥1.0mm(特别是≥1.8mm),第一后角≥25°至≤70°(特别是40°),第二后角≥30°至≤85°(特别是75°),前角≥0°至≤10°(特别是5°),切屑空间深度≥1.0mm至≤4.0mm(特别是2.6mm),切屑空间深度与齿间距之比最小0.5(特别是最小0.7)和<90°(优选在约60°与约80°之间,特别优选在65°与75°之间,特别是65°)的横向啮合角是有利的。
    例如考虑部分圆形的锯齿侧面作为凹下的壁形状。但是,原则上非圆形的凹下的壁形状也是可以的。
    附图说明
    其他的优点和符合目的要求的实施例从其他权利要求、附图说明和附图中得出。附图示出:
    图1是直线形构成的锯片的侧视图,所述锯片例如可用于线锯或月牙形锯,
    图2是按照图1中的剖割线II-II的视图,
    图3是直线形构成的锯片的另一实施例。
    附图中相同的构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一个锯片1,其可以特别是用于在线锯或月牙形锯中进行直线形振荡式往复锯切运动。所述锯片1具有直线形的片载体2,所述片载体在齿侧设有多个锯齿3。片载体2被分为一个基本区段4和一个载体区段 5,所述基本区段和载体区段一件式地构成,其中,所述载体区段5设置在所述基本区段4与所述锯齿3之间。载体区段5和锯齿3特别是一件式地构成。在纵向方向上,片载体2在夹紧端部6与锯片尖7之间延伸,通过所述夹紧端部将锯片夹紧在锯中。
    如从按照图2的剖面图中可得出的那样,片载体2的基本区段4具有平行的侧壁并且具有厚度dG;所述锯片1在基本区段4的区域中具有最小厚度。在锯齿3的区域中实现最大厚度,所述锯齿要么左右交叉要么不左右交叉地实施。在自由端侧的区域中,锯齿3具有最大厚度dZ。
    基本区段4与锯齿3之间的过渡部通过载体区段5产生,所述载体区段凹下地实施并且具有改变的厚度。基本区段4的平行的侧壁与锯齿3的扩宽的侧面之间的过渡通过载体区段5的侧壁以凹下的方式、特别是通过载体区段5的部分圆形构成的侧壁进行,所述侧壁具有半径R。所述部分圆形一直延伸到锯齿3的侧面中,从而使得基本区段4与锯齿3之间的过渡连续地进行。在高度上观察,锯齿3的侧面可以一直到自由端侧都部分圆形地构成。但是也可以实现下述一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锯齿3的侧面的仅仅一个部分区段(该部分区段直接连接于载体区段5)构造有与载体区段5相同的凹下或部分圆形的几何结构。在该情况下,所述侧面的另外的区段连接在锯齿3的侧面的凹下或部分圆形的区段上,一直到锯齿的端侧,所述端侧优选本身平坦地构成并且要么切向地连接在所述凹下或部分圆形的区段上要么相互平行地延伸。
    此外,还可以实现一种下述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仅仅载体区段5的侧壁凹下或部分圆形地构成,相反,锯齿的侧面要么与载体区段5上的过渡部切向地延伸要么相互平行地定向。
    锯片1的总高度由基本区段4的高度hG、载体区段5的高度hT和锯齿3的高度hZ组成。符合目的要求的是,基本区段4的高度hG至少为所述总高度的50%。根据另外的符合目的要求的实施方式,由载体区段5的高度hT和锯齿3的高度hZ组成的高度hK至少近似等于锯片总高度的三分之一。
    由于凹下地扩宽的原因,基本区段4的厚度dG比载体区段5在与锯齿3的过渡部处的宽度小以及比锯齿自由端侧区域中的锯齿宽度小。根据一个符合目的要求的实施方式,相对于基本区段4的厚度dG,锯齿3在最宽的 部位上、也就是在其自由端侧的区域中具有增大了至少20%的厚度dZ。载体区段5在过渡到锯齿3的过渡处的厚度以几个百分比、例如3%或5%超过基本区段4的厚度dG。
    在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也示出一个直线形构成的锯片1,其例如可以用于在线锯或月牙形锯中进行直线形振荡式往复锯切运动。片载体2在其整个高度上设有平行的侧壁,因此其具有恒定的厚度dG。锯齿3左右交叉地实施并且在齿尖的区域中具有最大厚度dZ,所述厚度优选比片载体2的厚度dG大至少20%,但是比dZ大最多45%或50%、优选最多35%、特别是在17%与33%之间。锯齿3的侧面优选在锯齿左右交叉后经历磨削加工,由此使得所述侧面具有至少近似凹下的壁形状,这根据作为理想壁形状的、具有半径R的点划线示出。实际的侧面在磨削加工后会稍稍不同于具有半径R的理想线。在一条标记磨削加工的边界的线8与所述齿尖之间的中间区域中,所述侧面在磨削加工后比具有半径R的理想线9向外延伸得远。线8形成分隔线,其中,面向片载体2的侧上的锯齿不被再磨并且仅仅在分隔线8与锯齿尖之间的区域中经历再磨。锯齿3的经历磨削加工的区域至少是分隔线8与片载体2之间的锯齿区域的高度的两倍。
    在图3的图示中,锯齿3的仅仅一个侧面经历磨削加工,从而使得所述侧面接近于凹下的理想线9。可以清楚地看出,锯齿的对置的侧仅仅被左右交叉,然而没有被磨削。与此相应地,该侧面不具有凹下的壁形状,而是大致直线形地实施。
    但是有利的是,完成制造的锯片在两个侧面上都被再磨,从而使得这两个侧面都至少近似凹下地构成。

    关 键  词:
    文档关键词暂无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锯片.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81371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