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一种治疗风寒湿痛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pdf

  • 上传人:Y948****062
  • 文档编号:4809840
  • 上传时间:2018-11-14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546.3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11546.9

    申请日:

    2008.06.06

    公开号:

    CN101317960A

    公开日:

    2008.12.1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K 36/898公开日:20081210|||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8; A61P29/00; A61K33/24(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8

    申请人:

    陈祥华

    发明人:

    郭爱秋; 陈祥华

    地址:

    276000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人民医院外一科郭爱秋转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疾病的药物,具体说是一种治疗风寒湿痛的药物。由酒川芎、川乌、草乌、大黄、当归、赤芍、白芷、连翘、白蔹、白芨、乌药、肉桂、木鳖子、苦参、皂角、乳香、没药、苏合香以及酒桑枝、柳枝、枣枝、桃枝、黄丹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用纯香油熬制而成。用于治疗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肩周炎、腰间盘突出、跌打损伤、皮肤溃疡、疥疮拔脓,效果好,副作用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风寒湿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组份的重量比如下:
    酒川芎75-85克    川乌55-65克    草乌55-65克
    大黄55-65克      当归75-85克    赤芍75-85克
    白芷75-85克      连翘75-85克    白蔹75-85克
    白芨75-85克      乌药75-85克    肉桂75-85克
    木鳖子75-85克    苦参45-55克    皂角45-55克
    乳香35-45克      没药35-45克    苏合香15-25克
    酒桑枝35-45克    柳枝35-45克    枣枝35-45克
    桃枝35-45克      黄丹700-800克。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湿痛药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酒川芎;取药材川芎除去杂质,洗净后用清水浸泡至指甲能掐入外皮为度,取出,切成川芎片,并干燥;将干燥后的川芎片加入黄酒拌匀,川芎片与黄酒的重量份数比为10∶0.8-1.2,待黄酒被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川芎片呈棕黄色时,取出,晾干,得到酒川芎;
    B)制备酒桑枝;取新鲜的桑树枝条切片干燥,加入黄酒拌匀,桑枝与黄酒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5,待黄酒被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桑枝呈棕黄色时,取出,晾干,得到酒桑枝;
    C)取酒川芎75-85克、川乌55-65克、草乌55-65克、大黄55-65克、当归75-85克、赤芍75-85克、白芷75-85克、连翘75-85克、白蔹75-85克、白芨75-85克、乌药75-85克、肉桂75-85克、木鳖子75-85克、苦参45-55克、皂角45-55克、酒桑枝35-45克、柳枝35-45克、枣枝35-45克、桃枝35-45克,在2千克纯香油中浸泡10-14小时,上小火熬至药焦色,去渣不用,再加入黄丹700-800克,继续加热,同时用槐树棍搅拌,直到滴水成珠为度,停止加热,加入乳香35-45克、没药35-45克、苏合香15-25克,去火毒后贴于100g纯木浆牛皮纸上。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治疗风寒湿痛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疾病的药物,具体说是一种治疗风寒湿痛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风寒湿痛也叫“痹痛”,是一类常见疾病的统称。古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风寒湿痛的病因复杂,疗效慢,容易复发,常见治疗药物分为内服药和外用帖剂两大类,但至今没有治疗效果好的药物。
    川芎,别名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马衔芎藭、雀脑芎、京芎、贯芎、抚芎、台芎、西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主治祛风止痛,理气活血,长肉排脓。治头痛眩晕,气滞肋痛,痹痛拘挛及月经不调,痈疽肿痛等症。在我国四川、西南、中南、华东及华北地区均有栽培。川芎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晾,闷润后切片,干燥。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川乌,别名:鹅儿花、铁花、五毒。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 Debx.的母根。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炮制后用。
    草乌,别名:鸭头、药羊蒿、鸡头草、百步草。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kusnezoffii Reichb.的块根。性味:性热,味辛、苦。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炮制后用。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当归,别名: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 Diels的干燥。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赤芍,别名:山芍药、草芍药。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白芷,别名香白芷、库页白芷、祈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Angelicadahurica Benth.et Hook.,库而白芷A.anomala La11.及杭白芷A.taiwaniana Boiss.,epith.mut.,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
    连翘,是中国临床常用传统中药之一,又名黄花条、连壳、青翘、落翘、黄奇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连翘为木犀科Oleaceae连翘属Forsythia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e Vahl的干燥果实,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称为青翘,果实熟透颜色发黄时采收称为老翘。连翘有抗菌、强心、利尿、镇吐等药理作用,常用连翘治疗急性风热感冒、痈肿疮毒、淋巴结结核、尿路感染等症,为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粉针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连草解热口服液、银翘解毒冲剂等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料。
    白蔹,别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Makino的干燥块根。性味:性微寒,味苦、甘。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疗疮、瘰疠、水火烫伤。
    白芨,别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性味: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胃。肝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
    乌药,别名:鳑魮树,铜钱树,天台乌药、斑皮柴,白背树、鲫鱼姜、细叶樟、土木香,白叶子树,香叶子。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英文名:RadixLinderae。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具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功效,能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阴肾经。
    乌药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理活性,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体外实验表明乌药有促进血凝作用,亦有报道乌药有抗凝血酶作用。
    肉桂,别名:玉桂、牡桂、菌桂、筒桂、大桂、辣桂、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树皮。性味:性大热,味辛、甘。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木鳖子,别名漏苓子、藤桐子、木鳖。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Spreng.的种子。功用主治:消肿散结,祛毒。治痈肿、疔疮、瘰疬、痔疮、无名肿毒、癣疮,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苦参,别名:苦骨、川参、凤凰爪、牛参。苦参,又名:苦识、水槐、地槐、菟槐、骄槐、白茎、虎麻、岑茎、禄白、陵郎、山槐子、白萼。苦以味名,参以功名,故名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根和种子有毒。人中毒后出现以神经系统为主的症状,有流涎、呼吸和脉搏加速、步态不稳,严重者惊厥,因呼吸抑制而死亡。牛、马食干根45克以上,猪、羊15g以上均可出现中毒,主要有呕吐、流涎、疝痛、下痢、精神沉郁、搐搦和痉挛。马中毒死亡前还有出汗、体温下降、呼吸浅慢、心律不齐等,中毒后先出现中枢神经抑制,然后间歇性抖动和惊厥,进而中枢深圭抑制,呼吸麻痹,数分钟后心眺停止死亡。人口服10g干根的水煎剂即有镇静催眠作用,已临床应用。根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皂角,呈剑鞘状,略弯曲,长100~400mm,宽约40mm,厚10~15mm。表面红褐色,被灰色粉霜,种子所在处隆起。两端略尖,基部渐窄而弯曲,有短果梗或果梗痕,两侧有明显的纵棱线。种多数,扁椭圆形,黄棕色,光滑。质硬。气微,有刺激性,味辛辣。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化不溃;外治疥癣麻风。可入中药,多在治疗粉刺,麦粒肿,活血软坚散结时使用.
    乳香,别名:熏陆香、马尾香、乳头香、塌香、西香、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浴香。本品源于乳香树脂,呈长卵形滴乳状,气味芬芳,故名。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其同属数种植物的油胶树脂。功效:调气,活血,止痛,追毒。主治: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性味归经:辛苦,温。
    没药,别名:末药、明没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爱伦堡没药树的胶树脂。功效:散血去瘀,消肿定痛。主治: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性味归经:苦,辛,平。
    苏合香,别名:帝膏、苏合油、苏合香油、帝油流。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树干渗出的香树脂,经加工精制而成的油状液体。性味和功用辛,温。归心、脾经。能开窍辟秽,豁痰止痛。用于中风痰厥,惊痫,胸腹冷痛,心绞痛,疥疮,冻疮。常用量0.3~1克。外用适量。功用:归心、脾经。能开窍辟秽,豁痰止痛。用于中风痰厥,惊痫,胸腹冷痛,心绞痛,疥疮,冻疮。
    桑枝,别名:桑条、嫩桑枝、炒桑枝、炙桑枝、酒桑枝、酒炒桑枝、老桑枝等。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主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性味:苦,平。
    酒桑枝又称酒炒桑枝。为桑枝片用酒淋洒,微闷,待吸干,再用文火炒至微黄入药者。增强祛风通络之功。
    柳枝,别名:杨柳条、柳条。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性味:苦,寒。主治:祛风,利尿,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枣枝,为枣树的嫩枝。
    桃枝,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嫩枝。性味:味苦。功用主治:治心腹痛及匿疮。
    黄丹,俗称“油丹”、“黄胆”。樟科。乔木,高达20米。叶长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急尖,长6-10厘米,宽1.5-2.5厘米;侧脉纤细。花排成近顶生圆锥花序;花被裂片6枚,几相等。浆果大,直径约1.5厘米;具长总柄,果柄肉质,粗壮,干时黑色。我国海南岛特产树种之一,多生长于山地湿润的热带季雨林中。释名:铅丹、丹粉、朱粉、铅华。系用铅、硫磺、硝石等合炼而成。气味:辛、微寒、无毒。主治消渴烦乱、吐逆不止、小儿吐逆水上、反胃气逆、赤白泄痢、妊妇腹痛下痢、吐血、咳血。、寒热疟疾、一切目疾、小儿重舌、外痔肿痛。铅丹作药,用途很广。李时珍对这种药的主要功效,概括为:铅丹体重性沉,能坠痰去怯,故治惊癫狂、吐逆反胃有奇故;能消积杀虫,故汉疳疾、下痢、疟疾有实绩;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故治恶疮肿毒及入膏药,是外科必用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的治疗风寒湿痛的药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湿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组份的重量比如下:
    酒川芎75-85克    川乌55-65克    草乌55-65克
    大黄55-65克      当归75-85克    赤芍75-85克
    白芷75-85克      连翘75-85克    白蔹75-85克
    白芨75-85克      乌药75-85克    肉桂75-85克
    木鳖子75-85克    苦参45-55克    皂角45-55克
    乳香35-45克      没药35-45克    苏合香15-25克
    酒桑枝35-45克    柳枝35-45克    枣枝35-45克
    桃枝35-45克      黄丹700-800克。
    上述一种治疗风寒湿痛药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酒川芎;取药材川芎除去杂质,洗净后用清水浸泡至指甲能掐入外皮为度,取出,切成川芎片,并干燥;将干燥后的川芎片加入黄酒拌匀,川芎片与黄酒的重量份数比为10∶0.8-1.2,待黄酒被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川芎片呈棕黄色时,取出,晾干,得到酒川芎;
    B)制备酒桑枝;取新鲜的桑树枝条切片,加入黄酒拌匀,桑枝与黄酒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5,待黄酒被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桑枝呈棕黄色时,取出,晾干,得到酒桑枝;
    C)取酒川芎75-85克、川乌55-65克、草乌55-65克、大黄55-65克、当归75-85克、赤芍75-85克、白芷75-85克、连翘75-85克、白蔹75-85克、白芨75-85克、乌药75-85克、肉桂75-85克、木鳖子75-85克、苦参45-55克、皂角45-55克、酒桑枝35-45克、柳枝35-45克、枣枝35-45克、桃枝35-45克,在2千克纯香油中浸泡10-14小时,上小火熬至药焦色,去渣不用,再加入黄丹700-800克,继续加热,同时用槐树棍搅拌,直到滴水成珠为度,停止加热,加入乳香35-45克、没药35-45克、苏合香15-25克,去火毒后贴于100g纯木浆牛皮纸上。
    上述各中药成分均为常见常用药物,配制容易、使用方便,用于治疗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肩周炎、腰间盘突出、跌打损伤、皮肤溃疡,效果好,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药材川芎除去杂质,洗净后用清水浸泡至指甲能掐入外皮为度,取出,切成川芎片,并干燥;将干燥后的川芎片加入黄酒拌匀,川芎片与黄酒的重量份数比为10∶1.2,待黄酒被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川芎片呈棕黄色时,取出,晾干,得到酒川芎;
    取新鲜的桑树枝条切片干燥,加入黄酒拌匀,桑枝与黄酒的重量份数比为10∶1.5,待黄酒被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桑枝呈棕黄色时,取出,晾干,得到酒桑枝;
    取酒川芎75克、川乌55克、草乌55克、大黄55克、当归75克、赤芍75克、白芷75克、连翘75克、白蔹75克、白芨75克、乌药75克、肉桂75克、木鳖子75克、苦参45克、皂角45克、酒桑枝35克、柳枝35克、枣枝35克、桃枝35克,在2千克纯香油中浸泡10小时,上小火熬至药焦色,去渣不用,再加入黄丹700克,继续加热,同时用槐树棍搅拌,直到滴水成珠为度,滴水成珠是指熬炼黑膏药时,沾取药油少许,滴于水中,待油滴散开后又集聚的现象。停止加热,加入乳香35克、没药35克、苏合香15克,将其盛于容器中,放在凉水中水浴,去火毒后贴于100g纯木浆牛皮纸上。
    实施例2:
    取药材川芎除去杂质,洗净后用清水浸泡至指甲能掐入外皮为度,取出,切成川芎片,干燥;将干燥后的川芎片加入黄酒拌匀,川芎片与黄酒的重量份数比为10∶1,待黄酒被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川芎片呈棕黄色时,取出,晾干,得到酒川芎;
    取新鲜的桑树枝条切片干燥,加入黄酒拌匀,桑枝与黄酒的重量份数比为10∶1,待黄酒被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桑枝呈棕黄色时,取出,晾干,得到酒桑枝;
    取酒川芎85克、川乌65克、草乌65克、大黄65克、当归85克、赤芍85克、白芷85克、连翘85克、白蔹85克、白芨85克、乌药85克、肉桂85克、木鳖子85克、苦参55克、皂角55克、酒桑枝45克、柳枝45克、枣枝45克、桃枝45克,在2千克纯香油中浸泡12小时,上小火熬至药焦色,去渣不用,再加入黄丹800克,继续加热,同时用槐树棍搅拌,直到滴水成珠为度。停止加热,加入乳香45克、没药45克、苏合香25克,将其盛于容器中,放在凉水中水浴,去火毒后贴于100g纯木浆牛皮纸上。
    实施例3:
    取药材川芎除去杂质,洗净后用清水浸泡至指甲能掐入外皮为度,取出,切成川芎片,干燥;将干燥后的川芎片加入黄酒拌匀,川芎片与黄酒的重量份数比为10∶1,待黄酒被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川芎片呈棕黄色时,取出,晾干,得到酒川芎;
    取新鲜的桑树枝条切片干燥,加入黄酒拌匀,桑枝与黄酒的重量份数比为10∶1.2,待黄酒被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桑枝呈棕黄色时,取出,晾干,得到酒桑枝;
    取酒川芎80克、川乌60克、草乌60克、大黄60克、当归80克、赤芍80克、白芷80克、连翘80克、白蔹80克、白芨80克、乌药80克、肉桂80克、木鳖子80克、苦参50克、皂角50克、酒桑枝40克、柳枝40克、枣枝40克、桃枝40克,在2千克纯香油中浸泡15小时,上小火熬至药焦色,去渣不用,再加入黄丹750克,继续加热,同时用槐树棍搅拌,直到滴水成珠为度。停止加热,加入乳香40克、没药40克、苏合香20克,将其盛于容器中,放在凉水中水浴,去火毒后贴于100g纯木浆牛皮纸上。
    当然,上述各药物成分的含量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改变。只要调配得当,并不影响治疗效果。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风寒 药物 及其 生产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风寒湿痛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80984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