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为克服上术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主要目的是借由将神经细胞
培养于基础培养基6至9天而制备的培养基培养的脐带间叶细胞,可
高度(87%)分化成功能性后分裂神经细胞。
不欲受限于理论,吾人相信培养的神经细胞可释放出某种物质组
合,其提供理想状况使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
在此使用的″干细胞″乙词是指任何未分化、多能性(pluripotent)或多
效性(multipotent)的哺乳动物细胞,包括但不限于胚胎干(ES)细胞,胚
胎生殖(EG)细胞,胚胎癌(EC)细胞,骨髓基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
脐带血细胞及脐带间叶细胞。以上所有干细胞除了脐带间叶细胞外,
都已被报告可分化成神经细胞及/或胶质细胞。然而,经由本发明的培
养方法,即使是脐带间叶细胞也可高比例地分化成功能性神经细胞。
因此,任何哺乳动物干细胞皆适用于本发明的方法。较佳是使用
间叶细胞如BMSC或脐带间叶细胞。
本发明中用于制备培养基的神经细胞可得自哺乳动物之外围神经
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CNS)。较佳是得自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更
佳是得自脑部,最佳是得自海马回。
本发明的培养基可借由将神经细胞培养于任何现有的培养基而
得。本发明适用的基础培养基包括但不限于添加胎牛血清的达尔克必
须基本培养基(FBS-DMEM)。
应了解本发明所用的基础培养基可添加一般用于细胞培养的其它
添加物。
根据本发明,神经细胞以现有方法在基础培养基中培养3至6天,
较佳是5天。所产生的混合物可直接用于培养干细胞。
根据本发明,在成熟神经细胞收成的前,干细胞以现有方法培养
于本发明培养基6至12天。较佳是在培养的第九天收成。
培养的神经细胞被移走后,本发明的培养基可分装为小份保存以
作为将来使用。
以下分析是用以定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产生的神经细胞。
NF的免疫细胞化学
神经纤维(NF)是神经细胞中的主要细胞骨骼,其负责调整神经细
胞树突的大小、外观及直径。只有在发育晚期及成熟期的神经细胞才
会表现NF。对NF的免疫染色可用以确定神经细胞处于晚期。
NeuN的免疫细胞化学
神经细胞特定核蛋白(NeuN)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细
胞核中的特殊蛋白。在活体外NeuN可和DNA结合。已知在神经细胞
发育中,NeuN的出现较NF早。因此对NeuN的免疫染色可用以确定
神经细胞处于转型早期。
GluR5、GluR6、GluR7及KA2的西方墨点法
在哺乳动物的CNS中,谷胺酸是主要的刺激神经传导物质。大部
分的神经细胞都有谷胺酸受体来接收刺激信息。其中主要有二类谷胺
酸受体:离子型及代谢型。离子型受体可依照其不同的选择性激动剂,
进一步再分为:NMDA(N-甲基-D-天门冬胺酸)受体、AMPA(α-胺基-3-
羟基-5-甲基-4-异唑基丙酸)受体及KA(海人草酸)受体。KA受体是由
GluR5、GluR6、GluR7、KA1及KA2等次单元形成。因此,利用西方
墨点法检测GluR5、GluR6、GluR7及KA2可确定神经细胞具有合成
功能性蛋白质的能力。
Ca2+结合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
Ca2+在细胞的信息传递途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细胞中
大部分的Ca2+并不是单独作用,而是和Ca2+结合蛋白相结合。Ca2+
结合蛋白可以缓冲细胞内的Ca2+浓度,进而调节Ca2+的活性。在中枢
神经系统中存在着许多种类的Ca2+结合蛋白,分布最广的是
parvalbumin(PV)、calbindin-D28K(CB)及calretinin。PV及CB皆属于
EF-hand型Ca2+结合蛋白家族。在胚胎神经系统发育期间,PV及CB
被认为是神经细胞特定表现的Ca2+结合蛋白。因此,对PV及CB的
免疫染色可用以确定神经细胞具有合成功能性蛋白质的能力。
BrdU及DAPI的双重标记
DAPI(4′,6-二基-2-苯基 二盐酸盐)是一种萤光染料,可自由
地通过细胞膜和核膜,并和细胞核中的DNA结合,通常用以计算细胞
的数目。此外,在细胞复制过程中,细胞须合成另一组染色体,并将
外加的BrdU(溴化去氧尿核,其为胸腺嘧啶核 酸的相似物)纳入所
合成的染色体中。因此,观察BrdU的纳入可用以确定细胞的复制。
BrdU及DAPI的双重标记可确定神经细胞的复制。
BrdU及NF的双重标记
如上所述,NF的免疫染色用以确定是否为神经细胞,BrdU则用
以确定细胞的复制。因此,NF及BrdU的双重标记可确定神经细胞的
复制能力。
GAD的免疫细胞化学
GABA是神经传导物质的一,其是由谷胺酸经谷胺酸去羧基
(GAD)催化而合成。因此,利用对GAD的免疫染色可确定神经细胞具
有合成神经传导物质GABA的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产生的神经细胞可用于治疗神经退化疾病,
如帕金森氏症、阿兹海默症、亨丁顿氏症,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
症或因中风及外伤造成的神经细胞死亡。
由以下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定本发明
的范围。
实施例1
人类脐带间叶细胞的制备
人类脐带间叶细胞是从一提供接生服务的诊所(蔡氏妇产科诊所,
台北市北投区石牌路一段72号)取得。脐带以无菌操作方式收集并在4
℃下储存于HBSS(Biochrom L201-10)不超过24小时。
脐带先泡在75%的乙醇中30秒以消毒。在无菌操作台中将消毒过
的脐带置于无钙及无镁离子的缓冲溶液(CMF,Gibco 14185-052),以消
毒过的器具将脐带纵切,并将其中的血管及间叶组织(瓦顿氏凝胶)去
除。将间叶组织切成0.5立方公分的小块,以250×g离心5分钟。去
除上清液,并以适量的无血清DMEM(Gibco 12100-046)清洗沉淀物二
次,再以250×g离心5分钟。间叶组织在37℃下以胶原 处理14
至18小时,清洗后,再以2.5%的胰蛋白于37℃及震荡下处理30分
钟。加入FBS(Hyclone SH30071.03)至间叶组织以终止胰蛋白 反应。
此时间叶组织已变成间叶细胞。
间叶细胞以10%FBS-DMEM使其分散并计算其数量后,便可直接
用于培养。
实施例2
培养过神经细胞的FBS-DMEM的制备
用以制备培养过神经细胞的FBS-DMEM的神经细胞是取自七天
大的史泊格多利(Sprague-Dawley)大鼠的脑部(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市
国立阳明大学动物中心)。
在以下的操作的前,先将含有24ml 10%FBS-DMEM的50ml离
心管置于37℃培养箱内。
大鼠以i.p.注射给予0.3ml的10%水合氯化物。3至4分钟后,完
全麻醉的大鼠以75%乙醇全身消毒。在无菌操作台中将大鼠脑取出并
置于CMF中。将脑以900rpm离心5分钟。去除上清液,添加10%
FBS-DMEM至沉淀物(脑组织)。以移液器吸放15次将脑组织打散成单
细胞。将打散的细胞加至的前准备的50ml离心管,与其中的
FBS-DMEM充分混合。将此混合物加至24孔盘的涂覆有聚-L-离胺酸
的孔中,在37℃培养箱中培养。第二天加入最终浓度为2μM的阿糖
胞(Arac)。
培养的第五天,此培养基即可取出用来培养脐带间叶细胞。
实施例3脐带间叶细胞转型为神经细胞
将由实施例1得到的脐带间叶细胞,培养于由实施例2得到的培
养过神经细胞的FBS-DMEM培养基中,或培养于FBS-DMEM(控制组)
中,置于37℃培养箱。在第3、6、9及12天收集细胞。
如图1(A)所示,培养于FBS-DMEM 6天的脐带间叶细胞(控制组)
的形态为纺锤型,且因细胞增殖而互相紧密地贴附。培养于培养过神
经细胞的FBS-DMEM培养基6天的脐带间叶细胞显现神经的表型,包
括细胞体收缩、精致化历程(process elaboration)及细胞集簇(图1B)。
实施例4
分析
在实施例3中收集的细胞用以做以下的分析,其结果描述如下:
(1)NF的免疫染色:
以0.1M磷酸缓冲液(0.1M PBS,pH 7.4)清洗生长在盖玻片上6天
的细胞5分钟二次;再以固定液(4%多聚甲醛溶于0.1M PBS中)固定
20分钟;以0.1M PBS清洗5分钟三次;再以阻断液(0.05% Triton
X-100、5%正常山羊血清及3%牛血清白蛋白)处理30分钟以避免非专
一性抗体-抗原结合。
处理后的细胞与初级抗体(兔子抗神经纤维200多株IgG,1∶250
稀释,Chemicon AB1982)在4℃下反应至少12至18小时;以0.1M PBS
清洗5分钟三次;再与二级抗体(生物素共轭的的山羊抗兔子IgG,1∶
1000稀释,Sigma b-8895)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以0.1M PBS清洗5
分钟三次;接着与亲和素-生物素化-辣根过氧化 还合物(ABC KIT,
Vectorlabs PK-4000)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以0.1M PBS清洗5分钟三
次;再以3,3′-二胺基联苯胺(5mg DAB,3.5μl的30%H2O2溶于10ml
的50mM Tris缓冲溶液中)显影。
以上得到的样品以浓度渐增(50%、70%、80%、90%、95%及100%)
的乙醇及二甲苯进行脱水反应,每一浓度5分钟。盖玻片以封片胶
(permount)封在载玻片上并在光学显微镜(Olympus BH-2)下观察。
如图2(A)所示,培养于培养过神经细胞的FBS-DMEM培养基6
天的脐带间叶细胞表现NF,显示其已转型成神经细胞。
本实验也测定以培养过神经细胞的FBS-DMEM培养基处理不同
时间的脐带间叶细胞表现NF的比例。如图3所示,处理后第3天有
59.4%的脐带间叶细胞表现NF,处理后第6天NF的表现量达到最大,
87.4%。处理时间延长NF表现量既不升高也不降低(n=3,单因子变异
数分析,续以LSD分析,P<0.01)。
(II)NeuN的免疫染色:
以0.1M磷酸缓冲液(0.1M PBS,pH7.4)清洗生长在盖玻片上6天
的细胞5分钟二次;再以固定液(4%多聚甲醛溶于0.1M PBS中)固定
20分钟;以0.1M PBS清洗5分钟三次;再以阻断液(0.05% Triton
X-100、5%正常山羊血清及3%牛血清白蛋白)处理30分钟以避免非专
一性抗体-抗原结合。
处理后的细胞与初级抗体(小鼠抗神经核单株IgG,1∶100稀释,
Chemicon MAB377)在4℃下反应至少36至42小时;以0.1M PBS清
洗5分钟三次;再与二级抗体(生物素共轭的山羊抗老鼠IgG,1∶250
稀释,Chemicon AP124B)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再以0.1M PBS清洗5
分钟三次;接着与亲和素-生物素化-辣根过氧化 还合物(ABC KIT,
Vectorlabs PK-4000)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以0.1M PBS清洗5分钟三
次;再以3,3′-二胺基联苯胺(5mg DAB,3.5μl的30%H2O2溶于10ml
的50mM Tris缓冲溶液中)显影。
以上得到的样品以浓度渐增(50%、70%、80%、90%、95%及100%)
的乙醇及二甲苯进行脱水反应,每一浓度5分钟。盖玻片以封片胶封
在载玻片上并在光学显微镜(Olympus BH-2)下观察。
如图2(B)所示,培养于培养过神经细胞的FBS-DMEM培养基6
天的脐带间叶细胞表现NeuN,显示其已转型成神经细胞。
(III)GluR5、GluR6、GluR7及KA2的西方墨点法
(a)细胞膜的制备
细胞膜的制备是由以培养过神经细胞的FBS-DMEM处理不同时
间的脐带间叶细胞及七天龄大鼠的脑而得。以0.1M磷酸缓冲液清洗
培养的细胞3分钟二次。在4℃下添加Tris-HCl缓冲液(50mM,pH7.4)
至细胞,以刮刀将细胞从培养皿上刮除。将刮除的细胞置于一15ml
的铁氟龙-玻璃均质机中磨20次以使其均质化,接着在4℃下以30000g
离心30分钟。所得到的沉淀物大部分为细胞膜,再磨沉淀物并溶解于
适量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储存于-20℃冰箱中以备将来使用。
(b)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为了用于西方墨点法,由以上方法得到的样品中的蛋白质以595
nm吸光值测定蛋白质浓度,此蛋白质浓度的测定是依据Bradford法实
施(MM.Bradford,1976,Analytical Biochemistry 72:248-254)。
(c)电泳
样品中的蛋白质以20%SDS-PAGE分离。将凝胶中分离的蛋白质
转印至PVDF膜(NEW,NEF1002)以用于西方墨点法
(d)西方墨点法
以TBS溶液(0.9%NaCl溶于50mM Tris-HCl中,pH7.4)清洗含有
蛋白质的PVDF膜30分钟二次。以溶有5%脱脂奶粉的TBS缓冲液进
行阻断反应60分钟。接着将PVDF膜浸泡于阻断液(0.05%Triton-X100、
5%正常山羊血清及3%BSA)60分钟后,以TBS缓冲液清洗,再与初
级抗体(兔子抗KA2多株IgG,1∶1800稀释,UPSTATE06-315;山羊
抗GluR5多株IgG,1∶30稀释,Santa Cruz sc-7617;山羊抗GluR6多
株IgG,1∶30稀释,Santa Cruz sc-7618;山羊抗GluR7多株IgG,1∶
30稀释,Santa Cruz sc-7620;及兔子抗谷胺酸去羧基 多株IgG,1∶
1500稀释,Chemicon AB108)在4℃下反应12至18小时。
反应完成之后,以TTBS(0.05%Tween-20溶于TBS中)清洗PVDF
膜30分钟二次后,将此膜浸泡于阻断液中60分钟,再与二级抗体(抗
Glu5/6/7的生物素-抗山羊/绵羊IgG,1∶200稀释,Sigma B-3148;及
抗KAR2/GAD的生物素-抗兔子IgG,1∶250稀释,Chemicon AP187B)
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以TTBS清洗反应过后的PVDF膜30分钟二次,
再与亲和素-生物素化-辣根过氧化 还合物(ABC KIT,Vectorlabs
PK-4000)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以0.1M PBS清洗5分钟三次,再以
DAB(5mg DAB,3.5μl的30%H2O2溶于10ml的50mM Tris缓冲溶
液中,pH7.4)显影。
如图4所示,脐带间叶细胞在以培养过神经细胞的FBS-DMEM培
养基处理前并无表现海人草酸(Kainate)受体次单元。以培养过神经细胞
的FBS-DMEM培养基处理后第6天,海人草酸受体次单元,包括
GluR6、GluR7及KA2,有少量地表现,处理后第12天,GluR5、GluR6、
GluR7及KA2有显著地表现。
(IV)Parvalbumin(PV)及Calbindin-D28K(CB)的免疫染色
以0.1M磷酸缓冲液(0.1M PBS,pH7.4)清洗生长在盖玻片上6天
的细胞5分钟二次;再以固定液(2%多聚甲醛及7.5%piric酸溶于0.1M
的PBS中)固定20分钟;以0.1M PBS清洗5分钟三次;再以阻断液
(0.05%Triton X-100、正常山羊血清及3%牛血清白蛋白)处理30分钟以
避免非专一性抗体-抗原结合。
处理后的细胞与初级抗体(山羊抗parvalbumin的多株IgG,1∶40
稀释,Santa Cruz sc-7449及山羊抗calbindin多株IgG,1∶40稀释,
Santa Cruz sc-7691)在4℃下反应至少12至18小时;以0.1M PBS清洗
5分钟三次;再与二级抗体(生物素共轭的小鼠抗山羊/绵羊单株IgG,1∶
250稀释,Sigma B3148)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再以0.1M PBS清洗5
分钟三次;接着与亲和素-生物素化-辣根过氧化 还合物(ABC KIT,
Vectorlabs PK-4000)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以0.1M PBS清洗5分钟三
次;再以3,3′-二胺基联苯胺(5mg DAB,3.5μl的30%H2O2溶于10ml
的50mM Tris缓冲溶液中)显影。
以上得到的样品以浓度渐增(50%、70%、80%、90%、95%及100%)
的乙醇及二甲苯进行脱水反应,每一浓度5分钟。盖玻片以封片胶封
在载玻片上并在光学显微镜(Olympus BH-2)下观察。
如图5所示,培养于培养过神经细胞的FBS-DMEM培养基9天的
脐带间叶细胞表现parvalbumin(图5A)及calbindin-D28K(图5B),显示
其已转型成神经细胞并具有合成Ca2+结合蛋白的能力。
(V)GAD的免疫染色及西方墨点法
以0.1M磷酸缓冲液(0.1M PBS,pH7.4)清洗生长在盖玻片上6天
的细胞5分钟二次;再以固定液(2%多聚甲醛及7.5%piric酸溶于0.1M
的PBS中)固定20分钟;以0.1M PBS清洗5分钟三次;再以阻断液
(0.05%Triton X-100、正常山羊血清及3%牛血清白蛋白)处理30分钟以
避免非专一性抗体-抗原结合。
处理后的细胞与初级抗体(兔子抗谷胺酸盐去羧基 多株IgG,1∶
1500稀释,Chemicon AB108)在4℃下反应至少12至18小时;以0.1M
PBS清洗5分钟三次;再与二级抗体(生物素共轭的山羊抗兔子IgG,1∶
300稀释,Sigma b8895)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以0.1M PBS清洗5分
钟三次。接着与亲和素-生物素化-辣根过氧化还合物(ABC KIT,
Vectorlabs PK-4000)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以0.1M PBS清洗5分钟三
次,再以3,3′-二胺基联苯胺(5mg DAB,3.5μl的30%H2O2溶于10ml
50mM的Tris缓冲溶液中)显影。
以上得到的样品以浓度渐增(50%、70%、80%、90%、95%及100%)
的乙醇及二甲苯进行脱水反应,每一浓度5分钟。盖玻片以封片胶封
在载玻片上并在光学显微镜(Olympus BH-2)下观察。
如图6(A)所示,培养于培养过神经细胞的FBS-DMEM培养基6
天后的脐带间叶细胞表现GAD,显示其已转型成神经细胞并具有合成
神经传导物质GABA的能力。如图6(B)所示,脐带间叶细胞可在处理
后第6天被诱导出表现GAD的能力,且在第12天GAD的表现量有显
著地增加。
(III)、(IV)及(V)的结果证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神经细胞具功
能性且可合成具有神经细胞特征的蛋白质及神经传导物质。
(VI)DAPI染色
以0.1M磷酸缓冲液清洗处理后的细胞5分钟二次,然后以50μ
g/ml的DAPI染色30分钟。细胞以Tris缓冲液(Tris-HCl 50mM,pH7.3)
完全清洗并以包埋剂(Tris∶甘油=1∶1)包埋,在萤光显微镜下观察及
计算细胞数目。
图7(A)显示细胞密度的显微影像。利用DAPI标记(蓝色)测定处理
后第0、3、6及9天的细胞数目。图7(B)显示脐带间叶细胞以培养过
神经细胞的FBS-DMEM培养基处理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密度。在不同的
处理后时间点,利用DAPI染色测定细胞密度的改变。结果指出处理后
第9天的细胞密度显著高于第3天的细胞密度(n=3,单因子变异数分
析,续以LSD分析,P<0.01)。
(VII)BrdU及DAPI的双重染色
给予生长在盖玻片上的细胞最终浓度为50μM的BrdU(Sigma
B5002,配制为50mM库存溶液),并使其继续生长24小时。以0.1M
磷酸缓冲液(0.1M PBS,pH7.4)清洗细胞5分钟二次;再以固定液(70%
乙醇于50mM甘胺酸缓冲液中,pH2.0)在-20℃下固定30分钟;以0.1
M PBS清洗5分钟三次;再以阻断液(0.05%Triton X-100、5%正常山
羊血清及3%牛血清白蛋白)处理30分钟以避免非专一性抗体-抗原结
合。
处理后的细胞接着与初级抗体(小鼠抗BrdU单株IgG,Chemicon
MAB3222,以0.66mM CaCl2及1mM β-巯基乙醇于66mM的Tris
缓冲液中1∶100稀释)在4℃下反应至少36至42小时;以0.1M PBS
清洗5分钟三次;再与二级抗体(萤光素共轭的山羊抗小鼠IgG,1∶50
稀释,Chemicon AP124F)及1mg/ml DAPI(Sigma D9542)在室温下反应
1小时;以0.1M PBS清洗5分钟三次。盖玻片以包埋剂(Vector H-1000)
固定于在载玻片上,以指甲油密封,在萤光显微镜(Olympus BX50)下
观察。并计算单位面积内被BrdU标记的细胞数目。
(VIII)BrdU及NF的双重染色
给予生长在盖玻片上的细胞最终浓度为50μM的BrdU(Sigma
B5002,配置为50mM库存溶液),并使其继续生长超过24小时。以
0.1M磷酸缓冲液(0.1M PB,pH7.4)清洗细胞5分钟二次;再以固定
液(70%乙醇于50mM胺基乙酸缓冲液中,pH2.0)在-20℃下固定30分
钟;以0.1M PBS清洗5分钟三次;再以阻断液(0.05%Triton X-100、
5%正常山羊血清及3%牛血清白蛋白)处理30分钟以避免非专一性抗
体-抗原结合。
处理后的细胞与初级抗体(小鼠抗BrdU单株IgG,Chemicon
MAB3222,以0.66mM CaCl2、1mM β-巯基乙醇于66mM的Tris
缓冲溶液1∶100稀释)在4℃下反应至少12至18小时后;再与另一初
级抗体(兔子抗神经纤维多株IgG,1∶250稀释,Chemicon AB1982)在
4℃下反应至少12至18小时;以0.1M PBS清洗5分钟三次;再与二
级抗体(萤光素共轭的山羊抗老鼠IgG,1∶50稀释,Chemicon AP124F
及若丹明(Rhodamine)共轭的山羊抗兔子IgG,1∶50稀释,Chemicon
AP132R)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以0.1M PBS清洗5分钟三次。盖玻片
以包埋剂(Vector H-1000)固定于在载玻片上,以指甲油密封,在萤光显
微镜(Olympus BX50)下观察。并计算单位面积内被BrdU标记的细胞数
目。
图8显示脐带间叶细胞以培养过神经细胞的FBS-DMEM培养基处
理3天后的增殖分析结果(A-F)。大部分被DAPI标记的细胞(A中的蓝
色)为BrdU-阳性(B中的绿色)。(C)是结果(A)及(B)的合并。处理后第3
天的细胞已分化成可表现NF的细胞(D中的红色),郄仍被BrdU标记
(E中的绿色)。(F)是结果(D)及(E)的合并。以培养过神经细胞的
FBS-DMEM处理后第9天的细胞失去增殖能力(G-L)。所有被DAPI标
记的细胞(G中的蓝色)为BrdU-阴性(H中的绿色)。(I)是结果(G)及(H)
的合并。处理后第9天的细胞已分化成可表现NF的细胞(J中的红色),
但大部分无法被BrdU标记(K中的绿色)。(L)是结果(J)及(K)的合并。
总结来说,大部分的细胞在第9天已转型成神经细胞并停止增殖,由
此得知此神经细胞在第9天已进入后分裂阶段。
(VII)及(VIII)的结果显示,以培养过神经细胞的含血清的DMEM
培养基培养的脐带间质细胞可增殖并分化成神经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