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一种集稀土农用、能缓慢释放微量元素的长效载体和磁性微粉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农业高技术产品。 四十年代末,本人在将独居石掺入紫砂中,使之增加显色效果时,发现倒入土壤中的残留物可使植物生长旺盛。经研究证实独居石中含有的稀土元素对植物生长具有生理活性。稀土农用的研究工作是国家“六五”期间的技术攻关成果之一,1986年已通过国家级鉴定,并由郭伯生等人申请了专利,申请号为86100264。本人因研究实验数据于1984年被毁而丧失了申请的机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微量元素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和近年来一门新的边缘科学-磁生物学的蓬勃发展,经过本人八年来的反复试验研究,终于将复合稀土肥料研究成功。实验证明微量元素只有缓慢释放才能为植物充分吸收利用而达到最佳效果。可避免值株中含量过多或不足而造成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本产品是通过长效酸性稀土载体来完成这一缓释过程的。
根据磁生物学的原理,磁性微粉的作用是在植株根部形成一个恒定的大于地磁的弱磁场,以保证作物根部吸收的都是磁化水来促进其生长而达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和防止品种退化的目的。磁性微粉还能促进作物对稀土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这比单一施用稀土或微肥能得到更大的增产效果。
本发明可施用于任何作物,增产率为20~80%,施用方法简便,可采用拌种、浸种、穴施、喷施等方法。每亩地的投入为2元左右,其投入与产出地增值比为1∶21~500,是一种易为农民接受的经济实用的农业高技术产品。
本发明的 生产工艺分以下四个步骤:
一、农用稀土的制备
首先在反应罐中配制每升含R2O3为90~120克的氯化稀土溶液,并加热至80℃经充分搅拌后加入碳酸氢铵饱和溶液进行沉淀
待其沉淀完全后再继续保温(>80℃)并搅拌十分钟即可得到体积小,颗粒大的结晶形沉淀物。
用虹吸法从罐中吸出母液,用单级洗涤即能满足收得率的要求。洗涤次数须由洗涤液中的氯根含量来确定,一般洗涤3~4次即可去除沉淀物中的氯化铵残余。
过滤是为了清除沉淀物中的洗涤液,为下一道酸溶工序作准备。如沉淀质量符合要求,即可免去这道工序,直接把洗涤后的沉淀物泵入酸溶槽以去除多余的水分。酸溶的化学成分反应如下:
操作时先将碳酸稀土调浆后,加入浓度为50%的工业硝酸并加热至>80℃即可得到农用稀土溶液。将稀土溶液放入标准搪瓷罐中进行减压浓缩即可得到分子式为R(NO3)3·6H2O的固体结晶硝酸稀土。最后经粉碎、筛分就可得到灰白色粉末状的复合稀土磁肥半成品。
二、长效载体的制备
将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金属化合物(单独秤量,不得混合)分别与三价稀土离子(La+3、Ce+3、Pr+3、Nd+3)相匹配并在有机胺存在的情况下,用低温水热合成法制备成正交晶系的具有蜂窝状晶穴结构的各种型号长效载体。
这种载体的骨架材料中带有较多的电荷,故能进行可逆的阳离子交换和有较强的吸附性能,使稀土磁肥中的营养成分能缓慢地释放到土壤溶液中去,以满足作物的需要。因它的阳离子交换性能是可逆的,所以还能吸附土壤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
三、磁性微粉的制备
以锶铁氧体(SrFe12O19)为原料,经焙烧后粉碎成60微米的超细微粉粒体,并在筛分后进行充磁(磁场强度为8~10Gs)。
四、复合稀土磁肥的制备
根据系列稀土磁肥的型号,按配方比例分别加入制备好的农用稀土,相应型号的长效载体和磁性微粉,经充分混合均匀后即成为:A1型含钙的复合稀土磁肥;A2型含镁的:A3的含锌的……A9型含锗的复合稀土磁肥系列产品,最后经过检验合格即可秤量、包装、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