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4798338
  • 上传时间:2018-11-13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265.1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16419.0

    申请日:

    2008.05.29

    公开号:

    CN101279096A

    公开日:

    2008.10.0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K 47/38申请日:20080529授权公告日:20110406终止日期:2013052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47/38(2006.01); A61K31/375(2006.01); A61P3/02(2006.01); A61K47/36(2006.01)

    主分类号:

    A61K47/38

    申请人:

    吕兴文

    发明人:

    吕兴文

    地址:

    271606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瑞泰公司宿舍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宁钦亮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10-90重量份的普鲁兰多糖和90-10重量份的纤维素醚,所述纤维素醚的醚取代基选自烷基或羟烷基。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进行Vc包衣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现在所有Vc包衣工艺,但溶剂为纯水而不用乙醇,溶液的浓度控制在15%~30%。本发明是将普鲁兰多糖和纤维素醚复配在一起进行Vc包衣,不但能配制高浓度的水溶液,还能防止“粘连”。其包衣成品比纤维素醚单独应用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性和更高的堆积密度、机械强度。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括10-90重量份的普鲁兰多糖和90-10重量份的纤维素醚,所述纤维素醚的醚取代基选自烷基或羟烷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鲁兰多糖选用分子量为20000~100000道尔顿的普鲁兰多糖。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醚选自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乙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鲁兰多糖按重量计10%的水溶液的粘度在20℃时为2~500mPa·S。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醚的烷基或羟烷基取代度为每个葡萄糖链节里至少有1.4个烷基或羟基。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醚按重量计2%的水溶液的粘度在20℃时是2~150mPa·S。

    7、  依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进行Vc包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包衣工艺中,将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加入纯水制成浓度为15~30%的水溶液。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及运用该组合物对VC进行包衣的方法。
    背景技术
    VC分子中具有连二烯醇结构,容易被空气氧化,特别是易受水份、光线、温度、金属离子等影响,使VC含量下降,色泽变黄等。在工艺上,改变VC稳定性的方法很多,如直接压片法、改变配方组成、控制制粒工艺条件等。近年来,VC生产企业为了提高VC的稳定性,特别是抗氧化性,大都对VC颗粒包衣制成97%、98%含量的VC包衣颗粒,俗称97、98颗粒,其余的2%~3%是纤维素醚等。纤维素醚能够溶于醇水溶液中,在包衣时可减少水的残余,其膜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但由于纤维素醚通常分子量较大,很难配制高浓度的水溶液,所以大都采用乙醇溶解,造成有机溶剂残余,也不利于安全,其膜对氧和水份仍然有较大的渗透性。
    普鲁兰多糖英文名pullulan,又名短梗霉多糖、茁霉多糖。它是一种以淀粉或糖类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细胞外纯天然高分子多糖。其化学组成主要是由α-1.6葡萄苷链连接的聚麦芽三糖,易溶于水,安全无毒、无味;可塑性、成膜性好;可食用、低热值,在化妆品、医药、食品、农药等行业也具有广泛的用途,已被06年国家卫生系统列为食品添加剂目录。它的薄膜不仅透明度高且高度不透氧,机械强度也很高。但其水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生产时产生“拉丝”现象,所以单独应用于包衣Vc容易发生“粘连”现象,造成Vc颗粒包衣不均匀、颗粒不规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利用该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进行Vc包衣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括10-90重量份的普鲁兰多糖和90-10重量份的纤维素醚,所述纤维素醚的醚取代基选自烷基或羟烷基。
    Vc是指97和98颗粒,但不仅限于此,还包括由VC压制的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普鲁兰多糖是指由茁霉多糖菌种发酵而得。虽然普鲁兰多糖随着制备它的菌的性质的不同和发酵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任何一种普鲁兰多糖都可以用于此项发明,用于此项发明的普鲁兰多糖分子的重量没有特殊的限定,但通常是低分子量较适宜。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纤维素醚选自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乙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普鲁兰多糖按重量计10%的水溶液的粘度在20℃时为2~500mPa·S。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纤维素醚的烷基或羟烷基取代度为每个葡萄糖链节里至少有1.4个烷基或羟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纤维素醚按重量计2%的水溶液的粘度在20℃时是2~150mPa·S。
    本发明提供的依前面任一所述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进行Vc包衣的方法,适用于现在所有Vc包衣工艺,在包衣工艺中,是将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中加入纯水制成溶液,组合物与纯水重量比为:(30-15)∶(70-85)。
    由于本发明是将普鲁兰多糖和纤维素醚复配在一起进行Vc包衣,不但能配制含组合物为15%~30%高浓度的水溶液,还能防止“粘连”。其包衣成品比单独应用纤维素醚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性和更高的堆积密度、机械强度。由于溶液用纯水配制成,避免了用乙醇溶解造成的有机溶剂残余,更利于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对照例和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对照例:将30g粘度为50mPa·S羟丙基甲基纤维素(60RT50瑞泰产)溶解于500ml、80%的乙醇中,配制6%的成膜溶液,然后将970g的Vc粉装入FLP-Mini型(佳发产)流化床包衣设备中,升温到40℃左右开始包衣,至成膜材料完全喷完。
    实施例:
    取以下纤维素醚:
    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技术指标为:DS=1.88,MS=0.19,粘度为50mPa·S。
    2、甲基纤维素(MC),技术指标为:DS=1.73,粘度为15mPa·S。
    3、羟乙基纤维素(HEC),技术指标为:MS=1.80,粘度为100mPa·S。
    上述纤维素醚的烷基或羟烷基取代度为每个葡萄糖链节里至少有1.4个烷基或羟基。
    取普鲁兰多糖(pull),技术指标为:分子量为20000~100000道尔顿,或按重量计10%的水溶液的粘度在20℃时为2~500mPa·S。
    将上述普鲁兰多糖和纤维素醚,按下表不同重量比配成不同组合物,溶解于纯水中制成浓度为15-30%的水溶液待用,再按对照例的方法对Vc进行包衣,结果见下表: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在常规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包衣中因不含普鲁兰多糖,所以含氧原子为70,而混有普鲁兰的组合物氧的渗透性明显减小,也就是抗氧化性强,且普鲁兰加的愈多,抗氧渗透性愈强。当达到1∶9的比例时三种Vc膜组合物含氧原子均为0,所包Vc的假比重也高,有利于包装运输。
    另外,将对照例的产品和实施例的产品同时放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75%的环境中,放置七天后,肉眼观察,结果对照例产品颜色明显变黑,说明被氧化,从而证明实施例产品抗氧化。

    关 键  词:
    一种 普鲁兰 多糖 VC 包衣 组合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普鲁兰多糖VC包衣组合物.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79833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