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药物.pdf

  • 上传人:111****112
  • 文档编号:4797827
  • 上传时间:2018-11-13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642.3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15740.2

    申请日:

    2007.05.11

    公开号:

    CN101301451A

    公开日:

    2008.11.1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K 36/9066申请日:20070511授权公告日:20110615终止日期:20120511|||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K 36/9066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孙学福 孙凤忠变更后:孙学福 杜中惠 周玉田 孙凤时 孙绫 孙凤忠|||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6; A61K9/14; A61P1/16; A61P31/14; A61P31/20

    主分类号:

    A61K36/9066

    申请人:

    孙学福

    发明人:

    孙学福; 孙凤忠

    地址:

    276000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前园C区2号楼1单元1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药物,以鸡骨草、岩柏枝、田基黄、虎杖、溪黄草、白背叶根、茵陈蒿、板蓝根、大青叶、白花蛇舌草、栀子、郁金、水红花、岗稔根、夏枯草、丹参、桃仁、紫草根、罗布麻、天胡荽、黄芪、六月雪、平地木、马兰青、酢浆草、苦参、垂盆草、神仙对坐、马鞭草、栀子根为原料,按常规方法制成中药汤剂或散剂。本发明药物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活血止血、散瘀消肿、扶正利水、增强机体免疫力之功能,可用于病毒性肝炎,黄疸型、非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治疗,对于慢性迁延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硬化腹水等亦有疗效,总有效率98%。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药物,其特征是原料的重量配比如下:鸡骨草30-60、岩柏枝10-30、田基黄10-30、虎杖10-30、溪黄草10-30、白背叶根30-90、茵陈蒿9-45、板蓝根9-15、大青叶10-15、白花蛇舌草20-40、栀子10-15、郁金5-10、水红花子10-15、岗稔根15-30、夏枯草6-15、丹参10-15、桃仁5-10、紫草根3-9、罗布麻6-9、天胡荽10-30、黄芪10-15、六月雪9-30、平地木10-30、马兰青9-30、酢浆草6-30、苦参3-9、垂盆草15-30、神仙对坐草10-30、马鞭草15-30、栀子根10-30;将上述各组分按常规方法制成中药汤剂或散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肝病的中药药物,其特征是所说中药汤剂依次按下述步骤完成:
    1)煎煮:将上述诸药放入砂锅或不锈钢高压锅内,按药物总量的1∶2加水文火煎煮,沸后20分钟,将药液滤出,再按药物总量的1∶1加水文火煎煮,沸后20分钟,将药液滤出;
    2)装瓶:将两次滤液混匀后装入事先已消毒的瓶子内密封;
    3)消毒:将药液瓶放入高压锅内杀菌20分钟,即得汤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肝病的中药药物,其特征是所说中药散剂,依次按下述步骤完成:
    1)、煎煮:将上述诸药总量的1/2,放入砂锅或不锈钢锅内,按药物重量的1∶2加水浸泡半小时,先以旺火熬开,然后文火煎煮20分钟,将药液滤出,再按药物总重量的1∶1加水文火煎煮,沸后20分钟,将药液滤出,将两次滤液混匀后经浓缩备用;
    2)、将上述诸药余量的1/2炒黄研制成80-100目细粉,与步骤1)制备的浓缩液混匀、烘干,即得散剂。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药物。
    背景技术
    我国是肝炎大国,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10%,约1.2亿人,其中1/4的人最终发展为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我国现有慢性肝病患者1200万,每年死于肝病者约30万,其中半数为肝癌。尤其严重的是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孕妇,有部分会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使婴儿感染,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病毒性肝炎是现代医学名词,它包括急、慢性传染性黄疸性病毒性肝炎、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迁延性活动性肝炎、暴发性肝炎(重证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目前,治疗肝病的药物主要是西药,如拉夫米定、干扰素、阿昔洛韦等,西药治疗存在副作用的问题众所周知,而且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普通百姓患者难以接受。实践证明:正确运用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论治是许多验方治疗肝炎取得最佳疗效的前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本兼治、无副作用、价格低廉的治疗肝病的中药药物。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肝病的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古、今药理研究成就,结合本人多年临床、临证实践及现代高科技的药理分析,从祖国医学宝库中,筛选出补元固本、扶正祛邪、排毒养正的天然中药,按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使其发挥促进人体内阴阳气血调节,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平衡,增强肝脏血液循环对肝炎疾病有治愈的功效。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
    鸡骨草30-60、岩柏枝10-30、田基黄10-30、虎杖10-30、溪黄草10-30、白背叶根30-90、茵陈蒿9-45、板蓝根9-15、大青叶10-15、白花蛇舌草20-40、栀子10-15、郁金5-10、水红花子10-15、岗稔根15-30、夏枯草6-15、丹参10-15、桃仁5-10、紫草根3-9、罗布麻6-9、天胡荽10-30、黄芪10-15、六月雪9-30、平地木10-30、马兰青9-30、酢浆草6-30、苦参3-9、垂盆草15-30、神仙对坐草10-30、马鞭草15-30、栀子根10-30;将上述各组分按常规方法制成中药汤剂或散剂。
    将上述各组分按常规方法制成中药汤剂,依次按下述步骤完成:
    1)、煎煮:将上述诸药放入砂锅或不锈钢锅内,按药物总重量的1∶2加水浸泡半小时,先以旺火熬开,然后文火煎煮20分钟,将药液滤出,再按药物总重量的1∶1加水文火煎煮,沸后20分钟,将药液滤出;
    2)、装瓶:将两次滤液混匀后装入事先已消毒的瓶子内密封;
    3)、消毒:将药液瓶放入高压锅内杀菌20分钟,即得本发明中药药物汤剂。
    将上述各组分按常规方法制成中药散剂,依次按下述步骤完成:
    1)、煎煮:将上述诸药总量的1/2,放入砂锅或不锈钢锅内,按药物重量的1∶2加水浸泡半小时,先以旺火熬开,然后文火煎煮20分钟,将药液滤出,再按药物总重量的1∶1加水文火煎煮,沸后20分钟,将药液滤出,将两次滤液混匀后经浓缩备用;
    2)、将上述诸药余量的1/2炒黄研制成80-100目细粉,与步骤1)制备的浓缩液混匀,烘干得散剂。
    本发明中药药物汤剂定名为:“扶正祛邪救肝汤”;本发明中药药物散剂定名为:“扶正祛邪救肝散”。
    本发明药物中的鸡骨草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疏肝解郁之功效,主治:黄疸肝炎、重症肝炎、胃痛、乳痈、瘰疬、瘀血疼痛;岩柏枝性味甘、辛、平,具有清热利湿止血之功效,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田基黄性味苦、甘、凉,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之功效,主治:急慢性传染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区痛、肠痈、小儿惊风;虎杖性味苦、平,具有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破血通络之功效,主治:湿热黄疸、急性传染性肝炎、风湿筋骨痛、徵瘕积聚;溪黄草性味苦、甘、凉,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之功效,主治: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癃闭;白背叶根性味涩、平,具有清热利湿、固脱消瘀之功效,主治:慢性肝炎、脾脏肿大、子宫下坠、脱肛、淋浊;茵陈蒿性味苦、辛、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主治:传染性肝炎、黄疸或无黄疸性肝炎、迁延性或慢性肝炎;板蓝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主治:传染性肝炎、肝缩小、吐血衄血、神昏、流感、乙脑;大青叶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黄疸型肝炎、急性传染性肝炎、急性胃肠炎、吐血衄血、热盛、流感;白花蛇舌草性味苦、甘、寒,具有清热利湿、保肝利胆、解毒通淋之功效,主治:黄疸型发热、肝炎、肝癌、胃癌、宫颈癌、附件炎;栀子性味苦、寒,具有泻火除烦、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利湿热之功效,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消渴、吐血衄血、热病虚烦不眠;郁金性味辛、苦、凉,具有行气解郁、凉血破瘀之功效,主治:传染性肝炎、黄疸、胸胁肋痛、吐血衄血、热病神昏;水红花子性味咸、寒,具有消瘀破积、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脾肿大;岗稔根性味甘、酸、平,具有祛风除湿、止血止痛之功效,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胃痛、风湿性关节炎;夏枯草性味苦、辛、寒,具有清肝解毒、散结之功效,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缩小、瘰疬、瘿瘤、乳癌;丹参性味苦、寒,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之功效,主治:徵瘕积聚、淤血腹痛、骨节疼痛、恶疮肿毒、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改善肝功能;桃仁性味辛、苦、平,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之功效,主治:肝纤维化、肝硬化、经闭徵瘕;紫草根性味苦、寒,具有活血凉血、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急慢性传染性肝炎、湿热黄疸、吐血衄血、过敏性紫癜;罗布麻性味甘、苦、凉,具有平肝、清热、降压、强心利尿之功效,主治:肝炎腹胀、神经衰弱、肾炎浮肿;天胡荽性味苦,辛,寒,具有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小便不利、肾结石;黄芪性味甘、温,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尿消痈、托毒生肌之功效,主治:诸虚劳损、痈疽、保肝、提高机体免疫力;六月雪性味苦、辛、凉,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之功效,主治:急、慢性肝炎,风湿性腰腿痛;平地木性味苦、平,具有镇咳祛痰、活血止血、利尿、解毒之功效,主治:肺结核、肝炎、急慢性肾炎、高血压、对于胃肠道出血止血效果好;马兰青性味辛、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黄疸、水肿、传染性肝炎;酢浆草性味酸、寒,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镇静安眠之功效,主治:湿热黄疸、传染性肝炎、吐血衄血、带下;苦参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杀虫、利尿之功效,主治:黄疸、急性传染性肝炎、肠风下血、肾炎、胆囊炎;垂盆草性味甘淡、凉,具有利湿退黄、清热消肿、解毒之功效,主治:急慢性传染性肝炎、无黄疸型肝炎、迁延性肝炎、痈肿、淋病;神仙对坐草性味甘、淡、平,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之功效,主治:黄疸、水肿、腹水肿胀,肾、膀胱结石,乳腺炎;马鞭草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之功效,主治:湿热黄疸、水肿、传染性肝炎、徵瘕、肝肿大、降酶效果好;栀子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主治:急慢性传染性肝炎、黄疸型肝炎、感冒高热、吐血衄血、肾炎水肿,对于肝功能的恢复效果快。上述诸药经合理配伍对肝病有特效。
    本发明药物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活血止血、散瘀消肿、扶正利水、增强机体免疫力之功能,可用于病毒性肝炎,黄疸型、非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治疗,对于慢性迁延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硬化腹水等亦有疗效。
    本发明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
    1、本发明选用纯天然中药原料,各组分符合药政法规定,利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对肝病有治愈的功效,无化学甜味剂,对人体无毒无害;
    2、本发明味微甘,无苦涩感,服用方便;
    3、本发明药物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的疗效,本发明经多年临床观察选择病例,一月为一个疗程。汤剂:普通患者每次400ml早晚空腹服,重证肝炎患者每日3-4次每次200-300ml,年老体弱及小儿患者酌减,慢性肝炎后肝硬化者口服汤剂外加炮穿山甲9克,土虫9克,桃仁9克焙黄研细末冲服;散剂:普通患者每次服15克一日三次,重症肝炎者每次15克每四小时服一次,年老体弱及小儿者酌减。本发明治愈病人近1000例,身体完全康复为有效,总有效率为98%。
    服药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忌烟酒,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
    典型病例如下:
    1、刘XX,男,46岁,运输公司客运职工,2005年8月10日来院初诊。
    主诉:腹胀大如鼓数年,目黄、身黄、尿黄三个月余。
    现病史:患者患乙肝数十余年,腹胀大如鼓数年,长期医治无效,病情逐渐加重。一年前因上消化道大出血三次,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治疗,数次输血并行脾部分结扎手术。曾在北京302医院治疗二次,欲行肝移植,肝源未获得。三个月前,患者出现目黄、身黄、尿黄入院,虽经多方医治,黄疸始终不褪,并呈曲线上升趋势,今来诊。
    既往史:患者患乙肝数十余年,肝硬化腹水数年,否认结核接触史,曾行脾部分结扎手术,有数次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患者巩膜黄染,面色及全身皮肤暗黄,胁肋胀痛,腹胀如鼓,脘腹坚满,腹部叩之,移动性浊音存在,纳呆呕恶,肢体困重,神疲乏力,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数,关尺部微缓。
    诊断:中医诊断:黄疸、湿热并重、鼓胀、湿热蕴结;西医诊断:重症肝炎、慢性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
    服用本发明扶正祛邪救肝汤,每日4次每次300ml,共治疗4个疗程,于2005年12月15日复诊,经山东医专附属医院,检验结果正常。患者怀疑检验有误,又到临沂市人民医院检查,各项指标仍然正常。
    2、杨XX,男,49岁,批发商主,2006年10月19日来院初诊。
    主诉:头晕不适、纳呆、神疲乏力半年余,加重二月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来感觉头晕困重,神疲乏力,睡眠不佳,胁肋隐痛,脘腹胀痛,饮食不振,厌油腻,口苦。曾间断治疗,效不佳。近两个月来症状加重,今来诊。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结核接触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患者巩膜微黄,面色微黄,下肢股内外廉肌肉时有颤动,舌红,苔微黄腻,脉弦数。
    诊断:中医诊断:胁痛、肝胃不和、痞满、肝郁气滞;西医诊断:慢性病毒性肝炎。
    服用本发明扶正祛邪救肝汤,每次400ml早晚二次空腹服用,治疗近3个疗程,于2007年1月15日复诊,患者已无任何自觉症状,精神状态良好,胁肋无不舒感,饮食好,无神疲乏力等症状。肝功生化结果:总胆红素25.99umol/L,间接胆红素22.66umol/L;乙肝五项结果:乙肝表面抗体(HBsAb)133.10mIU/mL。
    3、孙XX,男,41岁,装饰公司职工,2005年9月30日来院初诊。
    主诉:常规体检时查出乙肝小三阳一个月。
    现病史:患者因服侍乙肝病人半年余,心生疑惑,一月前在乡镇医院体检时,与其兄均查出乙肝小三阳,平素神疲乏力,肢体困重,胃脘疼痛,纳呆,喜好喝酒,常吐酒。今来诊。
    既往史:患者无重大病史。否认结核接触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患者巩膜、面部皮肤无黄染,胃脘部压痛,腹平,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中医诊断:肝病;西医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
    服用本发明扶正祛邪救肝汤,每次400ml早晚二次空腹服用,治疗1个疗程,于2005年11月8日复诊,患者精神好,肝功能测定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均正常。回访,至今未复发。
    4、陈XX,男,59岁,退休工人,2002年4月16日来院初诊。
    主诉:乏力、食欲不振、身黄、目黄、尿黄2月余,加重半月。
    现病史:患者两个月前出现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尿黄,继而出现面目发黄,遂到当地医院治疗。检查肝功:黄疸指数20IU,凡登白试验双向阳性,谷丙转氨酶187IU,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收治。经过治疗,症状改善,黄疸消退,唯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住院期间曾昏迷2次,近半月来又出现黄疸,且逐渐加深。肝功:黄疸指数100IU,麝浊18IU,锌浊20IU,谷丙转氨酶212IU。治疗效果不佳,今来诊。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结核接触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患者面部皮肤、巩膜黄染,腹部膨隆,未叩及移动性浊音,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度,大便溏薄,小便黄赤,苔腻,脉弦缓。
    诊断:中医诊断:黄疸、寒湿内滞阳明型;西医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重证肝炎、亚急性肝坏死。
    服用本发明扶正祛邪救肝汤,每次400ml早晚二次空腹服用,治疗近3个疗程。于2002年6月10日复诊,患者精神好,已无任何自觉症状,患者肝功能测定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均正常。回访,至今未复发。
    5、李XX,男,43岁,农民,2000年9月15日初诊。
    主诉:肝病史13年,乏力、食欲不振、尿黄2周。
    现病史:患者于十三年前发现澳抗阳性,临床症状不明显,未予诊治,两周前受凉后出现乏力、胁腹胀痛不适等症状,遂到镇医院治疗,肝功能检验结果:谷丙转氨酶(ALT)153IU/L,谷草转氨酶(AST)199IU/L,总胆红素(TB)21.5mg/dl,直接胆红素(DB)16.05mg/dl,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核心抗体(HBcAb)阳性,其他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经治疗效不佳,今来诊。
    既往史:患者病毒性乙型肝炎13年,饮酒史20余年。否认结核接触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患者皮肤、巩膜中度黄染,神疲乏力,胁肋胀痛,食欲不振、体度,腹泻,小便黄赤,舌红,苔腻,脉滑数。
    诊断:中医诊断:黄疸、湿热蕴结型;西医诊断:慢性病毒性乙型黄疸型肝炎。
    服用本发明扶正祛邪救肝散,每次服15克一日三次,治疗近3个疗程,于2000年12月13日复诊,患者精神好,已无任何自觉症状,患者肝功能测定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均正常。回访,至今未复发。
    6、沈X,女,出生9天,足月顺产,2006年6月15日初诊
    主诉:目黄、身黄八天。
    现病史:患者八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目及全身皮肤黄染,遂到临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专家门诊诊治,给予经皮测胆红素7.2mg/dl,处理:观察。一天前患儿面目及皮肤黄染加重,又到临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专家门诊诊治,经皮测胆红素19.2mg/dl,收住院。今来我门诊。
    体格检查:患儿神志清,面目及皮肤黄染,如橘皮色,皮肤低热,腹微胀,脐带未脱,干燥。家长述:食少,小便黄,两天未大便。
    服用本发明扶正祛邪救肝汤,日服6-8次,每次3-5ml,于2006年6月23日复诊,患儿面目及皮肤颜色正常,饮食可,腹软,大小便正常。检查结果一切正常。至今未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
    鸡骨草45、岩柏枝20、田基黄20、虎杖20、溪黄草20、白背叶根60、茵陈蒿27、板蓝根12、大青叶12、白花蛇舌草30、栀子12、郁金8、水红花子12、岗稔根22、夏枯草10、丹参12、桃仁7、紫草根6、罗布麻15、天胡荽20、黄芪12、六月雪20、平地木20、马兰青20、酢浆草18、苦参6、垂盆草22、神仙对坐草20、马鞭草22、栀子根20;
    将上述各组分按常规方法制成中药汤剂,依次按下述步骤完成:
    1)煎煮:将上述诸药放入砂锅或不锈钢高压锅内,按药物总量的1∶2加水文火煎煮,沸后20分钟,将药液滤出,再按药物总量的1∶1加水文火煎煮,沸后20分钟,将药液滤出;
    2)装瓶:将两次滤液混匀后装入事先已消毒的瓶子内密封;
    3)消毒:将药液瓶放入高压锅内杀菌20分钟,即得本发明中药药物汤剂。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取鸡骨草30、岩柏枝10、田基黄10、虎杖10、溪黄草10、白背叶根30、茵陈蒿9、板蓝根9、大青叶10、白花蛇舌草20、栀子10、郁金5、水红花子10、岗稔根15、夏枯草6、丹参10、桃仁5、紫草根3、罗布麻6、天胡荽10、黄芪10、六月雪9、平地木10、马兰青9、酢浆草6、苦参3、垂盆草15、神仙对坐草10、马鞭草15、栀子根10。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1,取鸡骨草30、岩柏枝30、田基黄30、虎杖30、溪黄草30、白背叶根90、茵陈蒿45、板蓝根15、大青叶15、白花蛇舌草40、栀子15、郁金10、水红花子15、岗稔根30、夏枯草15、丹参15、桃仁10、紫草根9、罗布麻9、天胡荽30、黄芪15、六月雪30、平地木30、马兰青30、酢浆草30、苦参9、垂盆草30、神仙对坐草30、马鞭草30、栀子根30。
    实施例4  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2或根据实施例3,将上述各组分按常规方法制成中药散剂,依次按下述步骤完成:
    1)、煎煮:将上述诸药总量的1/2,放入砂锅或不锈钢锅内,按药物重量的1∶2加水浸泡半小时,先以旺火熬开,然后文火煎煮20分钟,将药液滤出,再按药物总重量的1∶1加水文火煎煮,沸后20分钟,将药液滤出,将两次滤液混匀后经浓缩备用;
    2)、将上述诸药余量的1/2炒黄研制成80-100目细粉,与步骤1)制备的浓缩液混匀,烘干即得散剂。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肝病 中药 药物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药物.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79782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