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针对一种用于喷布装在一加压容器内的起沫物料的设备,特别是针对一种用于该喷布设备的起动件与外罩。 市场上可以见到多种能提供刮脸用的起沫产品,该产品从一带有阀门的加压容器中喷布出来,此阀门包括一个从容器顶部突出的阀门杆,该阀门杆则具有一可向下移动的自由端,以便通过其上的孔洞释放出已加压的物料。一般地说,这类容器具有一手动的起动件和一柱帽或外罩,柱帽或外罩以密封的方式扣合住容器的顶部,以便在刮脸用物料贮存不用时将喷布件盖住。
典型的这类设备已公开于1967年4月4日所公布的J、J、爱德逊(Anderson)等人的美国专利3312723号、1967年2月21日所公布的H、G莱曼(Lehmann)的美国专利3305179号、1967年5月9日所公布的C、O、巴恩斯(Barnes)的美国专利3318488号、以及1990年12月18日所公布地莫恩(Morane)等人的美国专利4978035号。
除了那些能经上述喷布设备喷嘴直接产生起沫产品的刮脸用物料以外,已知还有一种作为刮脸用物料的胶状物,此种物质在喷布时处于胶状态,但当涂布到用户皮肤上时就会产生泡沫。
业已发现,在使用上述类型的起沫产物时,依照先有技术的喷布设备,在许多情况下,将柱帽盖在起动件上后,残留在容器阀门与喷嘴出口之间导管内的物料,会继续产生泡沫而从喷嘴出口处推挤出物料,将在喷咀与外罩或柱帽之间产生一定数量的泡沫,这样,在移去柱帽时,便会形成令人厌恶的一摊物质。而且,过一段时间以后,泡沫一般会从喷嘴向与之接触的柱帽或外罩的内表面扩展而使之保持湿润,同时,由于缺乏干燥的环境,泡沫会沿以密封方式安放在容器上的外罩内表面继续扩散。
所以,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喷布装在一加压容器内起沫物料的设备,该设备在不用时能显著地减少产生于其出口喷嘴处的泡沫。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喷布设备,该设备在不用时能显著地促使产生于其出口喷嘴处的物料迅速干燥。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喷布起沫物料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起动件和一个外罩连接件,该外罩连接件能够很容易地制造并在喷布设备不用时可有效地减少上述物料起沫。
上述目的和以下将予说明的其他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喷布装在一加压容器内起沫物料的设备而实现的,所述加压容器带有一阀门,阀门包括一从容器顶部突出的、具有自由端的阀门杆,该阀门杆则可向下移动,以便通过其上的孔洞释放被加压了的物料。上述设备一般包括一个起动件,该起动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用于将该起动件连接到容器顶部的装置。第二部分包括一用于从阀门杆喷布物料的导管,该导管在其一端有一个出口;以及一个用来限定接收阀门杆的一部分之入口孔洞的壁面结构。该壁面结构具有向内凸出的表面,以便安放阀门杆的自由端,同时,上述起动件还包括一细长的喷嘴,该喷嘴从容器的中心向外伸出并终止于形成有出口的平直表面上。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凸缘安放在壁面结构外缘附近,该凸缘终止于前述出口两侧的下方,以在该凸缘中间形成一凹口,从而在起沫物料逐渐以出口处向外扩散时为其提供一个从该表面向下流动的路径。
所述的起动件还可以包括一向上的支承面,用户可按下该支承面来开始喷布操作,同时,所述起动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通过一弹性铰链部件相接合。
前述设备一般还包括一个由壁面结构构成的外罩,所说的壁面结构包括封闭的顶部、开放的底部以及侧壁。上述开放的底部具有一用于安放起动件连接装置外表面的轮圈。外罩侧壁上有一个与喷嘴表面相对应的孔洞,其大小恰使起沫物料在从出口逐渐向外扩散时能无阻碍地流出。同时,安放在起动件连接件上的装置与所说外罩的侧壁相接合,以便在外罩连接到起动件连接件上时,确保外罩孔洞定位于与喷嘴表面相对应的位置。
本发明前述的及其他特点将结合最佳实施例并参照附图给予更具体的说明,在附图中:
图1是示明先有技术喷布设备的左侧立视图,该喷布设备包括一起动件和外罩或柱帽;
图2与图1相类似,是示明本发明喷布设备的左侧立视图,该喷布设备具有一起动件和外罩;
图3是示明图2中起动件前部的立视图;
图4是沿图3Ⅳ-Ⅳ线的剖面图,为醒目起见,该图以放大形式示明了图2与图3中的起动件;
图5是图2至图4中起动件部分细节放大的左前部透视图,以便更好地说明其结构;
图6是图2中外罩细节的立视图;
图7是沿图4Ⅶ-Ⅶ线示明图2至图5中的起动件其他细节的平面剖面图。
现来参看附图,特别是图1,其中示明了先有技术中装在上述加压容器C内起沫物料的喷布设备,该设备带有一从所述容器顶部突出终止于一自由端的阀门杆,而所述之自由端则与带有喷嘴N的起动件A相互接合,喷嘴N带有一出口孔洞,无论是直接产生的泡沫还是胶状物,都可以通过该孔洞喷布。该喷布设备还包括一个柱帽或外罩H在不使用物料时,它以密封的方式通过轮圈R扣合在容器C上。
如图1所示,包括会有气泡裹入其中之喷嘴头中的物料,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会从该喷嘴N中推挤出来,并形成一片从喷嘴N扩散到外罩H内表面的物料,若在每次使用该喷布设备之前不除去这些物料当移去外罩时,用户就会看到一片聚积在外罩H中的令人厌恶的物料。
再来参看图2至图6,它们示明了根据本发明原理制造的喷布设备10。该喷布设备10包括一起动件12和一个外罩14。如图3所示,该外罩在使用喷布设备时可以除下;且如图2所示,该外罩是以密封的方式扣合在形成起动件12的壁面结构上,以便盖住起动件12。喷布设备10安装在一带有阀门的加压容器16上,此阀门包括一从容器顶部向上突出的并且有一自由端的阀门杆,该阀门杆的自由端可向下移动,以便通过阀门杆自由端上的孔洞释放加压了的物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说的物料用的是起沫胶体,由于这类物料在技术上为人所熟知,所以,就本发明而言,将不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4所最清楚表明的,起动件12包括一个第一部分18,该部分带有一外圆柱形壁面20以及一内圆柱形壁面22,后者带有一唇状物23并向下延伸至外圆柱形壁面20的孔洞中。起动件的部分18取这样的构造是是为了使内圆柱形壁面22能够固定在形成于加压容器16顶部的阀门折缝25上,加压容器16带有一在此阀门折缝之下的唇状物23和一向下突出的阀门27,该阀门27与起动件的第二部分24相接合,起动件的第二部分将在以后详细说明。起动件的第一部分18在装配到容器16上时,凭借四个向下突出的、与前述阀门折缝相连的凸缘29(只显示了两个),得以防止其向下推进到会引起阀门27活动的位置。起动件第二部分24借助形成在这两部分之间的弹性铰链件26,可相对于起动件第一部分18自由移动。
参看图4和图5,起动件第二部分24中形成有一导管28,该导管在其一端具有一出口孔洞30,它还带有界定在入口孔洞32的壁面结构,所说的入口孔洞用于接收阀门杆的一部分。上述壁面结构具有向内凸出的表面,以便起动件第一部分18如上所述固定于加压容器16上时,不必向下推进阀门杆就能结合到上阀门杆的一端。
起动件第二部分24的垂直壁面基本上是刚性的,同时在该部分的上表面上带有一些横向突肋38以提供一种表面,通过这种表面,用户可以向下推动起动件的第二部分24,使之围绕铰链件26转动从而压下阀门杆并将物料释放进入导管28。
如图3、图4和图5所清楚表明的,出口30终止于起动件12的一喷嘴部件33上,所说的起动件带有一安放在上述出口周围的向外突出的凸缘,出口30设于该凸缘42的内侧并形成于平直表面40上,该表面40和凸缘42构成了用于喷布起沫的胶状物料的喷嘴部件33。如图4和图5所表明的,凸缘42终接于出口孔洞30各侧的下方,从而形成了一个凹口35,从图5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凹口提供了一个连续的表面40并使从出口孔洞30中推挤出的物料逐渐流下该表面而不残留在喷嘴内。
参看图2和图6,外罩14是圆柱形的,包括一密封的顶壁45侧壁46和一个由轮圈48构成的开口底壁。有一细长的孔洞50形成于侧壁46上,其大小恰适于在将外罩盖到起动件上时使最初进入到起沫物料中的气体无阻碍地从外罩内逸出。业已发现,当孔洞50位于包含有出口30的平直面40的邻近位置时,如以下将予说明的那样,使用该孔洞最好方法是保证其合适定向,而轮圈48则带有一凹口52,该凹口在外罩定位时与制爪54相啮合。
起动件12与外罩14如上所述的组合方式,在容器16使用以后处于存贮状态期间,当物料逐渐从出口向外扩散时,通过使最初进入起沫物料中的气体经过外罩孔洞无阻碍地逸出,便能显著地防止在先有技术设备中的起动件与外罩之间形成起沫物料。孔洞50还可让干燥的空气流入外罩14中,这样会促使产生于喷嘴33的孔洞30处的物料迅速干燥,从而使起沫物料的体积变小。此外,与出口30相对的孔洞50之位置可使起沫物料堆聚在外罩的内表面的前方,而这种物料则还保留出一部分表面暴露于干燥空气但又不与外罩接触。
还可以看到,通过给上述表面40增设一延伸部35,就能使形成在孔洞30上的物料借重力作用下滴而不再残留在喷嘴区域,而在先有技术喷布设备中的该喷嘴区域内,由于限制了物料曝露于干燥空气中而不会有上述物料的堆聚现象,结果在喷咀区物料就会继续不断地产生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