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5

吸收性物品.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4789073
  • 上传时间:2018-11-13
  • 格式:PDF
  • 页数:45
  • 大小:2.07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45164.4

    申请日:

    2007.12.06

    公开号:

    CN101547669A

    公开日:

    2009.09.3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F 13/49申请公布日:20090930|||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F13/49; A61F5/44; A61F13/15; A61F13/494; A61F13/53; A61F13/496

    主分类号:

    A61F13/49

    申请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向井敬智; 木下晃吉; 辻智子; 石川宪彦; 桥本达也

    地址:

    日本爱媛县

    优先权:

    2006.12.7 JP 331240/200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陈 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在穿着状态下与身体的排泄部抵接并且以抑制排泄物的泄漏的方式变形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1)具有基底(2)、裆下部(23)、吸收体(4)、沿裆下部的宽度方向的侧缘的弹性部件。另外,配置在裆下部的纵长状的吸收体(4)具有:第一窄幅部;第二窄幅部;沿将一次性尿布(1)在宽度方向上等分的中心线形成的中央低刚性部;在中央低刚性部中的宽度方向两侧以大致等间隔形成的一对侧方低刚性部,在裆下部(23)上配置有皮肤抵接面侧片和非皮肤抵接面侧片,上述皮肤抵接面侧片伸展时的初始强度比上述非皮肤抵接面侧片或上述基底(2)低。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宽度和与所述宽度正交的长度,其特征在于,
    具有:
    基底,该基底沿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配置,至少具有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
    裆下区域,该裆下区域位于所述基底的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
    纵长状的吸收体,该吸收体在从所述前腰围区域到所述后腰围区域的范围内沿所述长度方向配置;
    在穿着形态下形成在一方侧的腰围开口部;
    在所述穿着形态下形成在另一方侧的一对腿围开口部;
    作为所述穿着形态时的内面侧的皮肤抵接面;
    作为所述穿着形态时的外面侧的非皮肤抵接面;
    沿构成所述腿围开口部的所述裆下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侧缘配置的弹性部件,
    所述吸收体具有:
    第一窄幅部;
    与所述第一窄幅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分离地形成的第二窄幅部;
    沿将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宽度方向上等分的中心线形成的中央低刚性部;
    在所述中央低刚性部中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大致等间隔形成的一对侧方低刚性部,
    在所述裆下区域中,在所述吸收体的所述皮肤抵接面上配置有皮肤抵接面侧片,并且,在所述非皮肤抵接面侧配置有非皮肤抵接面侧片或所述基底,
    所述皮肤抵接面侧片,其宽度方向的伸展时的初始强度比所述非皮肤抵接面侧片或所述基底低。

    2.  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宽度和与所述宽度正交的长度,其特征在于,
    具有:
    基底,该基底沿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配置,至少具有前腰围区域及后腰围区域;
    裆下区域,该裆下区域位于所述基底的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
    纵长状的吸收体,该吸收体在从所述前腰围区域到所述后腰围区域的范围内沿所述长度方向配置;
    在穿着形态下形成在一方侧的腰围开口部;
    在所述穿着形态下形成在另一方侧的一对腿围开口部;
    作为所述穿着形态时的内面侧的皮肤抵接面;
    作为所述穿着形态时的外面侧的非皮肤抵接面;
    沿构成所述腿围开口部的所述裆下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侧缘配置的弹性部件,
    所述吸收体具有:第一窄幅部;
    与所述第一窄幅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分离地形成的第二窄幅部;
    沿将该吸收性物品在宽度方向上等分的中心线形成的中央低刚性部;
    在所述中央低刚性部中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大致等间隔形成的一对侧方低刚性部,
    在所述裆下区域,在该吸收体的所述皮肤抵接面上配置有皮肤抵接面侧片,并且,在所述非皮肤抵接面侧配置有非皮肤抵接面侧片或所述基底,
    所述皮肤抵接面侧片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还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一窄幅部和所述第二窄幅部之间的中央吸收部,所述中央吸收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缘,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窄幅部及所述第二窄幅部相比向该宽度方向的外侧分别突出的两凸状。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两侧缘上,沿所述长度方向配置有一对伸缩性片,
    所述一对伸缩性片分别以与所述中央吸收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相比延伸到该长度方向的外侧的方式配置,并且,分别以与所述中央吸收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相比延伸到该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方式配置。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还具有:分别配置在所述一对侧方低刚性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一对侧方区域;分别配置在所述中央低刚性部和所述一对侧方低刚性部之间的一对中央区域,
    所述伸缩性片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侧方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状态中,
    所述侧方区域以该侧方区域中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端部向所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立起的方式弯曲,
    所述中央区域以该中央区域中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端部向所述厚度方向立起的方式弯曲,
    由此,所述吸收体的所述中央吸收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变形成为W字状。

    7.  一种用于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一窄幅部;
    与所述第一窄幅部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分离地形成的第二窄幅部;
    配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中的所述第一窄幅部和所述第二窄幅部之间的中央吸收部;
    沿将所述吸收体在宽度方向上等分的中心线形成的中央低刚性部;
    在所述中央低刚性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大致等间隔形成的侧方低刚性部,
    配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中的所述第一窄幅部和所述第二窄幅部之间的中央吸收部,其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缘为与所述第一窄幅部及所述第二窄幅部相比分别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两凸状。

    说明书

    说明书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从身体排泄的尿、便等排泄物进行吸收保持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已知一种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不透液性的底面片、配置在表面片及底面片之间的液保持性的吸收体的一次性尿布。这样的一次性尿布构成为,穿着时由吸收体对排泄的尿等排泄物经由透液性的表面片进行吸收保持,并通过不透液性的底面片防止排泄物漏出至吸收性物品外。
    关于一次性尿布,为了实现对排便等排泄物的防漏及保持功能的提高而进行了各种改进。例如,在日本专利第3616077号公报(以下,专利文献1)中提供了一种尿布,其在吸收层的表面以及底面上形成有沿吸收层的长度方向的槽。通过该长度方向的槽,排泄物会沿长度方向扩散。
    通常,尿等排泄液会被排泄到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在此,根据专利文献1的尿布,排泄液通过形成在长度方向上的槽被引导至长度方向。
    在专利文献1中,对形成在吸收体上的用于对排泄液进行导流的槽进行了说明,但是,关于吸收体的一部分会与尿道口和肛门的某个排泄部抵接从而变形的情况没有进行任何说明。另外,吸收体的侧缘以朝向脚下方向的方式弯曲,而关于抑制排泄液的泄漏的情况也没有说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该吸收体在穿着状态下与身体的排泄部抵接,并且以抑制排泄物的泄漏的方式变形。
    本发明的发明者发现,在纵长状的尿布的裆下区域中,作为在吸收体上成为折弯的起点的低刚性部,具有以沿将吸收体在宽度方向上二等分的中心线的方式形成的中央低刚性部、和在该中央低刚性部的宽度方向两侧以大致等间隔形成的一对侧方低刚性部,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两侧缘设有用于防止泄漏的褶皱部,由此,能够使对尿等排泄液的泄漏防止功能和吸收性能提高,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宽度和所述宽度正交的长度,具有:基底,沿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配置,至少具有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位于所述基底中的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的裆下区域;在从所述前腰围区域到所述后腰围区域的范围内沿所述长度方向配置的纵长状的吸收体;在穿着形态下形成在一方侧的腰围开口部;在所述穿着形态下形成在另一方侧的一对腿围开口部;作为所述穿着形态时的内面侧的皮肤抵接面;作为所述穿着形态时的外面侧的非皮肤抵接面;沿构成所述腿围开口部的所述裆下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侧缘配置的弹性部件,所述吸收体具有:第一窄幅部;与所述第一窄幅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分离地形成的第二窄幅部;沿将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宽度方向上等分的中心线形成的中央低刚性部;在所述中央低刚性部中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大致等间隔形成的一对侧方低刚性部,在所述裆下区域中,在所述吸收体的所述皮肤抵接面上配置有皮肤抵接面侧片,并且,在所述非皮肤抵接面侧配置有非皮肤抵接面侧片或所述基底,所述皮肤抵接面侧片,其宽度方向的伸展时的初始强度比所述非皮肤抵接面侧片或所述基底低。
    (2)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宽度和所述宽度正交的长度,具有:基底,沿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配置,至少具有前腰围区域及后腰围区域;位于所述基底的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的裆下区域;在从所述前腰围区域到所述后腰围区域的范围内沿所述长度方向配置的纵长状的吸收体;在穿着形态下形成在一方侧的腰围开口部;在所述穿着形态下形成在另一方侧的一对腿围开口部;作为所述穿着形态时的内面侧的皮肤抵接面;作为所述穿着形态时的外面侧的非皮肤抵接面;沿构成所述腿围开口部的所述裆下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侧缘配置的弹性部件,所述吸收体具有:第一窄幅部;与所述第一窄幅部在所述长度方向分离地形成的第二窄幅部;沿将该吸收性物品在宽度方向上等分的中心线形成的中央低刚性部;在所述中央低刚性部中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大致等间隔形成的一对侧方低刚性部,在所述裆下区域,在该吸收体的所述皮肤抵接面上配置有皮肤抵接面侧片,并且,在所述非皮肤抵接面侧配置有非皮肤抵接面侧片或所述基底,所述皮肤抵接面侧片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
    (3)在(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吸收体还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一窄幅部和所述第二窄幅部之间的中央吸收部,所述中央吸收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缘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窄幅部及所述第二窄幅部相比向该宽度方向的外侧分别突出的两凸状。
    (4)在(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中,在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两侧缘上沿所述长度方向配置有一对伸缩性片,
    所述一对伸缩性片分别以与所述中央吸收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相比延伸到该长度方向的外侧的方式配置,并且,分别以与所述中央吸收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相比延伸到该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方式配置。
    (5)在(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吸收体还具有:分别配置在所述一对侧方低刚性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一对侧方区域;分别配置在所述中央低刚性部和所述一对侧方低刚性部之间的一对中央区域,
    所述伸缩性片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侧方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
    (6)在(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中,
    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状态中,
    所述侧方区域以该侧方区域中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端部向所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立起的方式弯曲,
    所述中央区域以该中央区域中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端部向所述厚度方向立起的方式弯曲,由此,
    所述吸收体,其所述中央吸收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变形成为W字状。
    (7)一种用于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具有:
    第一窄幅部;
    与所述第一窄幅部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分离地形成的第二窄幅部;
    配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中的所述第一窄幅部和所述第二窄幅部之间的中央吸收部;
    沿将所述吸收体在宽度方向上等分的中心线形成的中央低刚性部;
    在所述中央低刚性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大致等间隔形成的侧方低刚性部,
    配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中的所述第一窄幅部和所述第二窄幅部之间的中央吸收部,其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缘为与所述第一窄幅部及所述第二窄幅部相比分别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两凸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在穿着状态下与身体的排泄部抵接,且以抑制排泄物的泄漏的方式变形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展开的状态的展开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分解组装图。
    图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的吸收体的主视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吸收体的X-X剖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X-X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变形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变形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变形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将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展开的状态的展开图。
    图10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分解组装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X-X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变形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变形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变形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变形例的图。
    图16是说明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的吸收体和伸缩片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变形例的图。
    图18A是发明的实施例的图。
    图18B是发明的实施例的图。
    图18C是发明的实施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下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将一次性尿布1中的朝向穿着者的身体的内面侧作为皮肤抵接面侧,将与皮肤抵接面侧相反的外面侧作为非皮肤抵接面侧。该皮肤抵接面侧是设置表面片的表面,非皮肤抵接面侧是底面。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尿布展开时、把吸收体在长度方向上二等分的中心线所在的那一侧称为内侧,将在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中从中心离开的方向、即尿布的边缘所在的那一侧称为外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将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在规定的接合部处进行接合并由此形成腰围开口及一对腿围开口的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类型的一次性尿布。例如包括通过以卡定部件等使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卡定由此能够穿着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另外,例如,还包括如下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在形成为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的前腰围区域及后腰围区域的规定的接合部处,通过用于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的、能够再卡定的面搭扣等卡定部件进行卡定,使其既是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又能够容易地解除该尿布的卡定,从而能够使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展开以及再次卡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穿着时”是指吸收性物品能够穿着的状态或刚穿着后,例如,在尿布为短裤型的情况下,规定位置被接合而形成短裤型时的状态被称作所谓穿着形态。另外,“穿着状态”是指穿着者穿着尿布后的状态。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展开后的状态的展开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分解组装图。图4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的吸收体的主视图。图4B是图4A的X-X剖视图。图5是图2的X-X剖视图。图6是对穿着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后在裆下区域施加力而变形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7是对从图6的状态进一步变形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对从图7的状态进一步变形、并弯曲成W字的吸收体的变形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表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展开后的状态的展开图。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分解组装图。图11是图9的X-X剖视图。图12是对穿着第二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后在裆下区域施加力而变形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13是对从图12的状态进一步变形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14是对从图13的状态进一步变形并弯曲成W字的吸收体的变形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一次性尿布的皮肤抵接面片松弛状态的变形例1的图,图16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的吸收体和伸缩片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模式图。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伸缩片遍及吸收体的非皮肤抵接面整体的变形例2的图。图18A是实施例1的形成有良好的截面的W字的形状的一次性尿布的图。图18B是没有形成截面的W字的比较例2的一次性尿布,图18C是形成有截面的W字,但是朝向排泄部突出的高度过高的一次性尿布1的图。
    [1] 第一实施方式
    [1.1] 整体结构
    利用图1到图4A对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一次性尿布1具有形成其外形并具有前腰围区域21和后腰围区域22的基底2;被配置在相当于穿着者的裆间部的位置上的裆下区域23;从基底2的前腰围区域到后腰围区域沿长度方向配置的吸收体4。
    而且,如图3所示,在裆下区域23中,具有沿该裆下区域23的宽度方向侧缘的弹性部件7。该弹性部件7形成防漏褶皱部40。而且,在吸收体芯部4a的皮肤抵接面侧,顺次配置有构成本发明的皮肤抵接面侧片的覆盖片4b和表面片3。另外,在吸收体芯部4a的非皮肤抵接面侧,配置有构成本发明的非皮肤抵接面侧片的底面片6。
    如图4A所示,配置在裆下部23上的纵长状的吸收体4的吸收体芯部4a具有:第一窄幅部31;第二窄幅部32;沿将一次性尿布1在宽度方向上等分的中心线CL形成的中央低刚性部35;在中央低刚性部的宽度方向两侧大致等间隔地形成的一对侧方低刚性部36。
    [1.2] 基底
    如图1或图2所示,基底2具有将前腰围区域21和后腰围区域22各自的两侧缘的一部分接合的接合部24。换言之,例如借助超音波密封将前腰围区域21的接合部24a、24a’和后腰围区域22的接合部24b、24b’间歇地接合,由此,将前腰围区域21和后腰围区域22接合。由此,基底2形成为短裤形状。另外,在基底2的一部分上,相对于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宽度方向上的线状的弹性部件26。另外,裆下区域23由伸缩性的片材构成。
    [1.3] 吸收体
    [1.3.1] 窄幅部
    如图3所示,吸收体4由吸收体芯部4a和覆盖该吸收体芯部4a的透液性的覆盖片4b构成为纵长状。如图4A所示,吸收体芯部4a具有纵长的形状。吸收体芯部4a包括:侧缘53a、54a从吸收体芯部4a的前缘50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规定长度直线;与该直线连续地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第一凹状部;与该第一凹状部连续地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凸状部;与该凸状部连续地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第二凹状部;与该第二凹状连续地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规定长度的直线。该第一凹状部分是第一窄幅部31,第二凹状部分是第二窄幅部32。
    中央吸收部39具有:作为从侧方低刚性部36遍及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外侧并到达侧缘53b、54b的区域的侧方区域34;作为从中央低刚性部35到达侧方低刚性部36的区域的中央区域33。也就是说,中央吸收部39具有: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分以夹持中央低刚性部35的方式形成的中央区域33;作为宽度方向外侧部分的、形成在侧方低刚性部36的外侧的侧方区域34。
    “窄幅部”包括第一窄幅部31及第二窄幅部32,“窄幅”是指相对于吸收体的其他部分的宽度其宽度尺寸较小、较狭窄。第一窄幅部31及第二窄幅部32从吸收体4的前腰围区域侧吸收部37或后腰围区域侧吸收部38向中央吸收部39逐渐变窄地形成。
    [1.3.2]中央吸收部
    吸收体4在长度方向的中央具有中央吸收部39。中央吸收部39是配置在裆下区域23上的吸收体4的一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的中央吸收部39的侧缘53b、54b是以从第一窄幅部31及第二窄幅部32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鼓出的两凸状,宽度方向外侧的侧缘形成为与长度方向平行的直线。其结果是,在中央吸收部39的前腰围区域侧配置有前腰围区域侧吸收部37,在后腰围区域侧配置有后腰围区域侧吸收部38。中央吸收部39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在大人用的情况下,为55~225mm。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优选50mm~300mm。若中央吸收部39过大,则会产生穿着时的不适感以及刚性,相反,若过窄,则不能充分地满足吸收性能。
    侧方区域34的外缘54b、53b的形状优选沿长度方向形成为直线状,但在本发明中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是形成为呈平缓曲线的半圆状。在穿着一次性尿布1的状态下,中央吸收部39是后述那样形成为W字状的部分。
    [1.3.3] 中央低刚性部
    中央低刚性部35沿将吸收体芯部4a的宽度方向二等分的中心线CL形成为直线状。中央低刚性部35只要是能够成为吸收体4的变形中的折曲起点的、刚性较低的部分即可,例如,可以是薄壁部、低基重部、低密度部或形成有多个小孔的区域、使吸收体的基重为零的区域。
    在此,作为中央低刚性部35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例如,优选为100mm以上,更优选的能够例示为200mm~450mm。另外,作为中央低刚性部35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例如,为5mm~15mm。优选为吸收体4的中央吸收部39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的5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地,能够例示7mm~12mm的范围。
    如图5所示,吸收体4是以覆盖片4b覆盖吸收体芯部4a的部件,在吸收体4的底面侧粘合有底面片。在此,在形成于作为将吸收体4在宽度方向上等分的与长度方向平行的直线的中心线CL上的中央低刚性部35的附近,优选不与底面片6接合。吸收体4以一对粘合部5将后述的吸收体4的侧方区域34附近和底面片6粘合。各个粘合部5与粘合部5之间优选以10mm~60mm的范围分离。
    [1.3.4] 侧方低刚性部
    侧方低刚性部36、36形成为,在中央吸收部39上沿长度方向延伸。侧方低刚性部36、36形成在中央低刚性部35的宽度方向两侧。也就是说,在中央吸收部39上,形成有夹持中央低刚性部35的两个侧方低刚性部36、36。侧方低刚性部36、36以与中央低刚性部35相比在长度方向上短的方式形成。侧方低刚性部36、36与中央低刚性部35同样是空隙部分,换言之是狭缝。在此,侧方低刚性部36、36与上述的中央低刚性部35同样,只要是作为吸收体4的变形的弯曲起点的刚性低的部分即可,例如,可以是薄壁部、低基重部、低密度部以及形成有多个小孔的区域。
    侧方低刚性部的宽度,优选3mm~15mm的范围,更优选5mm~10mm。另外,长度优选45mm~215mm的范围,更优选55mm~150mm的范围。在比3mm狭窄的情况下,用于使吸收体折弯的弯曲余量不充分,存在不能规则地折弯的情况。例如,若是厚度3mm的吸收体,若不是其2倍的6mm的低刚性部宽度,就不能折弯180度。另外,若为15mm以上的宽度,则存在防碍裆间部的吸收性的情况。
    在此,中央低刚性部35的面积和侧方低刚性部36、36的面积的总和,优选相对于中央吸收部39的面积的总和是其50%以下。若中央低刚性部35的面积和侧方低刚性部36、36的面积的总和超过中央吸收部39的面积的总和的50%,存在吸收性降低、排泄物泄漏的情况,因此不优选。
    侧方低刚性部36、36具有对中央吸收部39向厚度方向的变形进行引导、并在变形时作为后述的中央区域33和侧方区域34的折弯起点的作用。
    [1.3.5] 侧方区域
    侧方区域34、34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优选10mm~45mm。侧方区域34、34,在一次性尿布1的穿着状态下,是该侧方区域34、34各自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在厚度方向上立起变形的区域。也就是说,侧方区域34、34以形成在该侧方区域34、34的宽度方向内侧的侧方低刚性部36、36为折弯起点发生变形。
    [1.3.6] 中央区域
    中央区域3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优选为10mm~45mm。另外,中央区域33和后述的侧方区域34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比优选为,侧方区域34:中央区域33=35~65:65~35的范围。
    中央区域33、33,在一次性尿布1的穿着状态下,是该中央区域33各自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在厚度方向上立起变形的区域。也就是说,中央区域33、33,以形成在该中央区域33、33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中央低刚性部35和形成在另一方侧的侧方低刚性部36为折弯起点发生变形。在此,厚度方向是指变形前的吸收体的厚度的方向。
    [1.3.7] 防漏褶皱部
    如图3所示,具有弹性部件7的防漏褶皱部40以沿裆下区域23的宽度方向的侧缘的方式配置。另外,如图5所示,防漏褶皱部40沿该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被配置在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侧缘上。
    防漏褶皱部40以如下方式形成。首先,在吸收体4和底面片6之间设置侧片9,以通过该侧片9以包裹侧薄膜8和伸展状态的至少一根弹性部件7的方式进行夹持。然后,如图5所示,将侧片9对折,将折线侧配置在外侧,将侧片9的一端和另一端侧配置在内侧。然后,以通过吸收体4和底面片6夹持着侧片9的方式、将与底面片6相接处的一端和与吸收体4相接触的另一端在粘合部5通过热熔粘合剂等进行固定。由此,形成防漏褶皱部40。
    在此,防漏褶皱部40中的弹性部件7伸缩,使该防漏褶皱部40向皮肤抵接面侧立起。该立起的防漏褶皱部40,在穿着者的裆下,闭塞吸收体4和裆下之间的间隙,防止排泄物从该间隙漏出。
    另外,配置有弹性部件7的防漏褶皱部40的侧缘,为了维持与身体的大腿根抵接的状态,裆下区域23的侧缘以被防漏褶皱部40拉拽的方式向身体侧立起变形。也就是说,配置在裆下区域23的吸收体4也同样地、以该吸收体4中的侧缘向身体侧立起的方式发生变形。在此,防漏褶皱部40由于沿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的侧缘配置,吸收体4适当地如上述那样变形。也就是说,防漏褶皱部40对吸收体4的侧缘向身体侧的立起变形进行协助。
    [1.3.8] 皮肤抵接面侧片
    在裆下区域23中,在吸收体芯部4a的皮肤抵接面侧,配置有覆盖该吸收体芯部4a的覆盖片4b。覆盖片4b由透液性的无纺布形成,以包裹吸收体芯部4a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作为配置在吸收体芯部4a的皮肤抵接面侧的片材的覆盖片4b,其没有被粘合在吸收体芯部的表面的整面上,而是在松弛的状态下被配置、粘合。
    在覆盖片4b的皮肤抵接面侧配置有表面片3。表面片3以贴合在覆盖片4b上的方式粘合配置。表面片3与覆盖片4b同样由透液性的无纺布形成,具有易伸展的性质。另外,由于表面片3是以贴合在覆盖片4b的皮肤抵接面侧的方式被粘合的,因此与覆盖片4b同样地,在松弛的状态下被配置、粘合。
    该表面片3,在被夹持在打开50mm的间隔的卡盘上,并以100mm/分的拉伸速度进行拉伸的情况下,伸展10%时具有0.58N/50mm的拉伸强度。将后述的非皮肤抵接面侧片10在与表面片3同样的条件下进行拉伸的情况下的拉伸强度为7.13N/50mm,表面片3与非皮肤抵接面侧片10相比,具有在表面片3的产品宽度方向上易伸展的性质。
    表面片的拉伸强度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试验。对于表面片用于产品的情况下相当于其宽度方向的那个方向的初始强度,采取宽度方向上100mm的长度、长度方向上50mm的长度的片材,将其夹持在50mm间隔的卡盘上,测定以100mm/分的拉伸强度进行拉伸的情况下的强度。读取此时的10%伸展时的拉伸强度并进行比较。作为用于拉伸试验的机器,使用自动绘图式(Autograph)拉伸试验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自动绘图式拉伸试验机(AG-1kNI型))。
    如上所述,配置在皮肤抵接面侧的片材具有易伸展的性质,且在松弛的状态下进行配置,因此,不会对吸收体4在厚度方向上产生了变形的情况下的变形造成妨碍。具体地,中央吸收部39的中央区域33、33不会妨碍以中央低刚性部35为中心向厚度方向(皮肤抵接面侧)突出的变形。在此,如图15所示,即使在未穿着的状态下,覆盖片4b等也可以呈较大程度地松弛的状态。也就是说,覆盖片4b的皮肤抵接面侧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另外,作为皮肤抵接面侧片的表面侧片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也比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配置在吸收体4的皮肤抵接面侧的覆盖片处于松弛的状态,在吸收体4受到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的力时容易变形成W字。
    [1.3.9] 非皮肤抵接面侧片
    在裆下区域23中,在吸收体4的非皮肤抵接面侧配置有不透液性的底面片6。底面片6由伸缩性低的通气性薄膜片形成,在伸长的状态下以贴合在吸收体4的非皮肤抵接面侧的方式被粘合配置。
    在底面片6的非皮肤抵接面侧,配置有伸展时的初始强度高的外装片10。外装片10在伸长的状态下以贴合在底面片6上的方式被粘合配置。外装片10从中央吸收部39的中央区域33、33配置在侧方区域34、34的全部或局部的非皮肤抵接面侧上。
    [1.3.10] 吸收体的变形方式
    以下通过图6到图8,说明穿着状态的吸收体4的变形状态。
    如图6所示,在穿着时,一次性尿布1被向图6的上方侧拉起,并且,在一次性尿布1上施加有从腿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力。换言之,在穿着时,裆下区域23以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缩短的方式发生变形。由此,首先,吸收体4的两侧缘以向厚度方向上的身体侧立起的方式发生变形。
    具体地,中央吸收部39的侧方区域34、34分别以形成在宽度方向内侧的侧方低刚性部36、36为折弯起点、侧方区域34、34各自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分别向厚度方向的身体侧立起变形。由此,如图6所示,吸收体4在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变形成U字状。
    然后,通过进一步将一次性尿布1向上拉起,在吸收体4上进一步施加从腿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力。换言之,裆下区域23以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变得更短的方式变形。由此,吸收体4的中央部以向厚度方向上的身体侧突出的方式变形。
    具体地,中央吸收部39的中央低刚性部35以向厚度方向上的身体侧突出的方式变形,中央区域33、33分别以形成在宽度方向外侧的侧方低刚性部36、36和形成在宽度方向内侧的中央低刚性部35为折弯起点发生变形。也就是说,中央低刚性部35的宽度方向上的一方侧的中央区域33和另一方侧的中央区域33中的中央低刚性部35侧的侧缘分别向厚度方向的身体侧立起变形。在此,中央区域33、33中的中央低刚性部35侧的侧缘之所以分别向厚度方向的身体侧立起变形,是由于底面片6、外装片10等的非皮肤抵接面侧片是在伸展状态下配置在吸收体4的非皮肤抵接面侧的,底面片6、外装片10等的非皮肤抵接面侧片伸展时的初始强度比配置在吸收体4的皮肤抵接面侧的片材即表面片3、覆盖片4b高。由此,如图7所示,吸收体4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变形为W字状。
    接着,在穿着一次性尿布1的状态下,在采取直立姿势的情况下,裆下区域23以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变得极短的方式变形。由此,吸收体4的侧缘以从厚度方向上的身体侧立起的方式发生变形,并且,吸收体4的中央部以向厚度方向上的身体侧突出的方式发生变形。
    具体地,中央吸收部39的侧方区域34、34分别以形成在宽度方向内侧的侧方低刚性部36、36为折弯起点发生变形,侧方区域34、34各自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从厚度方向的身体侧立起的方式变形。而且,中央区域33、33分别以中央吸收部39的中央低刚性部35向厚度方向的身体侧突出的方式、以形成在宽度方向外侧的侧方低刚性部36、36和形成在宽度方向内侧的中央低刚性部35为折弯起点变形。也就是说,中央低刚性部35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中央区域33和另一方侧的中央区域33中的中央低刚性部35侧的侧缘分别以向厚度方向的身体侧立起的方式变形。由此,如图8所示,吸收体4以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变成更深的W字状的方式变形。
    另外,在连续穿着的状态下,由于配置有弹性部件7的该防漏褶皱部40的侧缘被维持为与身体的大腿根处抵接的状态,因此,如图8所示,防漏褶皱部40维持吸收体4的中央吸收部39中的侧缘向厚度方向的身体侧立起的状态。另外,由于穿着状态下的腿的开闭,在图6中的箭头A的方向上有力施加,因而吸收体4变形为W字状,所以,例如在直立状态或行走状态下,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向厚度方向的身体侧突出,从而与排泄部等抵接。
    如上所述,吸收体4以该吸收体4中的中央吸收部39成为W字状的方式变形。中央吸收部39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向厚度方向突出的方式变形,从而与身体的排泄部抵接。另外,中央吸收部39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侧缘以向厚度方向立起的方式变形从而能够配置为与身体抵接。通过这样的变形,能够良好地吸收从排泄部排泄出的排泄物,并且,能够抑制从身体的宽度方向的泄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吸收体4以厚度方向的截面成为W字形状的方式变形。因此,由于作为W字的尖顶部的中央低刚性部35附近与身体的排泄部接近或抵接,所以,能够迅速吸收来自排泄部的排泄物,并且,能够抑制排泄物沿皮肤移动。另外,由中央低刚性部35和侧方低刚性部36形成的W字的谷底部,能够储存排泄物并能够使该排泄物向前后方向扩散。另外,通过吸收体4变形为W字状,能够确保位于排泄部附近的吸收体4的吸收面积充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吸收体4以厚度方向上的截面成为W字状的方式变形,由此,由于裆下区域2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适当地缩短,所以能够降低由裆间部造成的压迫感。另外,与腿的开闭等运动相应地,吸收体4一边使W字的深度发生变化一边在宽度方向上伸缩,因而能够进一步减少不适感。
    [2]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上设置伸缩片这点上区别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2.1] 伸缩片
    如图9及图11所示,一次性尿布1具有从吸收体4的中央吸收部39的两侧缘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伸缩片11。伸缩片11不与吸收体4接合。伸缩片至少在一次性尿布1的长度方向上具有伸缩弹性。伸缩片11的长度被调整为比与伸缩片11重叠的底面片6的长度短。
    如图16所示,伸缩片11以侧方低刚性部36的宽度方向的中心S为基准,在从比该中心向宽度方向外侧离开50mm的位置到向宽度方向内侧27.5mm的范围内被粘合在底面片6上。更优选被安装在从该中心S向宽度方向外侧20mm到向宽度方向内侧10mm的范围内。此时,伸缩片的内侧缘11a、11a之间的距离为70mm~110mm。
    此外,在吸收体4和伸缩片11之间夹装有后述的防漏褶皱部40,因此,吸收体4和伸缩片11未被直接接合。图16为了简略地表示接合位置而省略了防漏褶皱部40。实际上,伸缩片11以被构成防漏褶皱部40的侧片9和底面片6夹持的方式粘合。侧方低刚性部36的宽度方向的中心意味着,例如,在侧方低刚性部36的宽度为7.5mm的情况下,以从侧方低刚性部36的一侧的那一端算起3.75mm的位置为基准。
    而且,如图16所示,在以吸收体4和底面片6粘合的粘合部5作为基准的情况下,该粘合部5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缘5a和伸缩片11的宽度方向内侧缘11a被粘合在从粘合部的缘5a的15mm~0mm宽度方向外侧或从0mm~5mm宽度方向内侧的范围内。更优选从该粘合部的缘5a离开10mm~5mm。也就是说,伸缩片11和粘合部5既可以分离也可以重叠。另外,粘合部5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5a与成为折弯起点的侧方低刚性部36相比位于宽度方向外侧。
    伸缩片11是具有规定长度的面状的形状,至少在尿布的长度方向上具有伸缩弹性。伸缩片11,在裆下区域23中,被设置在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外侧,不与吸收体4接合。但是,如图4A及图9所示,由于吸收体4的宽度在前腰围区域侧吸收部37和后腰围区域侧吸收部38最宽,在第一及第二窄幅部最窄,所以,能够将伸缩片配置在该变窄的吸收体4的中央吸收部39的宽度方向两侧。此时,在中央吸收部39上具有向宽度方向突出的凸状的侧方区域34,可是侧方区域34和伸缩片11可以重叠。但是,伸缩片11不与侧方区域34接合。
    如图16所示,一对伸缩片11的宽度方向外侧缘11b以超过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两外缘并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配置。伸缩片11,在与吸收体4接合的底面片6的宽度方向两侧与底面片6粘合。
    伸缩片11与吸收体4的侧缘相比更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换言之,伸缩片11以从吸收体超出的方式配置在吸收体4的非皮肤抵接面上。伸缩片的宽度方向内侧缘11a与吸收体4的侧缘重叠,但是宽度方向外侧缘11b不与吸收体重叠。另外,伸缩片11以与吸收体4的中央吸收部39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各个相比在该长度方向上进一步延伸的方式配置。
    如图16及图18A至18C所示,一对伸缩片11的一侧的宽度方向内侧缘11a和另一侧的宽度方向内侧缘11a的间隔优选互相分离70mm~110mm左右。在该间隔比该范围窄的情况下,难以在截面上形成W字的形状。在比该范围宽的情况下,由于维持W字的形状的伸缩片过于分离,因而不能控制中央区域的变形,存在着以中央低刚性部为中心向身体方向突出而形成的凸起高度向身体侧高出过多的情况。
    根据这样的配置,随着腿的运动,伸缩变得容易,能够使由于腿的运动而产生的吸收体的扭曲、变形不会直接地施加给吸收体。
    伸缩片11被调整为比底面片6的长度短。具体地,优选与底面片的长度相比缩短20%以上。若完全不收缩或与底面片同样地收缩,则吸收体平面或倒V字型地与裆间部接触,与皮肤接触的宽度变宽,因碰到腿内侧而造成不适感。
    伸缩片11的拉伸强度虽然依赖于吸收体的基重、刚性以及是否有狭缝,但是,在裆下区域的长度(裆下区域的底面片的长度)为Y的情况下,使伸缩片11伸展到Y×95%的长度时的拉伸强度为0.5N以上至10N以下,优选为2N~7N的范围。若应力过弱,则不能将吸收体4的侧方区域34从下拉起而呈现W字型的形状,相反,若过强,则成为V字,伸缩片11不能充分伸展,在皮肤与吸收体之间产生间隙,排泄物可能会沿皮肤泄漏。
    伸缩片11的宽度,优选最窄的部分为10mm以上,最宽的部分为100mm左右,其外侧缘部与裆间部的腿周的形状相匹配被剪裁成R状。根据该形状,能够以面与裆间部以及大腿根附近的、穿着者的人体的复杂的形状进行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伸缩片11是将伸缩弹性无纺布以在产品纵向上伸长的状态设置在吸收体的底面上的作为非伸缩性无纺布的底面片6上并进行接合而得到的。但是,只要是10mm以上的面状且在尿布的长度方向上具有伸缩弹性的部件就可以,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从伸缩性无纺布单体、包括具有伸缩弹性的薄膜或网的2层以上的复合片、将多根线状弹性部件以10mm以下的细小间距配置从而形成为面状的部件、聚氨酯泡沫等中选择。另外,可以由具有伸缩性的部件构成裆下区域整个区域,并实施使裆下伸缩弹性部以外的部分不具有伸缩弹性的加工。
    [2.2] 伸缩片的变形方式
    以下通过图12至图14对穿着状态中的吸收体4的变形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穿着时,伸缩片11以边在尿布的长度方向上被拉伸边沿着从穿着者的裆下的腿周到腿内侧的方式被穿着。如图13所示,在一次性尿布1向裆下区域被提起的期间,伸缩片11与穿着者的腿内侧面状接触。如图14所示,当将一次性尿布1完全提起到身体侧,并且不造成裆下区域23的不适感地将其配置在身体的裆下时,伸缩片的宽度方向外侧缘部11b以朝向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非皮肤抵接面侧的方式被穿着。
    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具有防漏褶皱部40。因此,通过防漏褶皱部40的弹性部件7伸缩,吸收体4的侧方区域34立起。伸缩片11,由于以进一步从非皮肤抵接面侧支承该立起的侧方区域34的方式被提起,所以,能够使侧方区域34稳定并使向吸收体4的厚度方向弯曲的形状稳定。
    通过采用这样的配置,在穿着一次性尿布1时,吸收体4的侧方区域34被提起,能够帮助使吸收体4弯曲成U字。另外,能够将伸缩片11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缘的身体侧上端始终保持为与穿着者的大腿根接触。伸缩片11在被穿着后,能够发挥面状地抵接穿着者的腿内侧从而阻断排泄物的横漏的作用。而且,由于位于吸收体4的侧方区域34及W字的折弯起点附近,所以,即使截面变形为W字的吸收体4因腿的开闭而向横向扩开,也能够发挥伸缩并保持W字的变形的作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由于伸缩片11是由10mm以上的面状的片材构成的,因此,能够以面状而非线状地宽范围地与穿着者的裆下区域的复杂的形状接触,不会产生间隙。伸缩片11,以在穿着状态下将产生于腿内侧和一次性尿布1之间的间隙闭塞的方式与腿内侧抵接。在吸收体4和底面片6之间存在防漏褶皱部40,因此,即使假设排泄物从防漏褶皱部40漏出,由于伸缩片11以面状与腿内侧抵接,因而能够以伸缩片11阻断排泄物。
    而且,将宽度为10mm以上的片材接合到底面片6的外侧缘,由此,褶皱部或褶边不与腿围部接触,无论是外观方面还是穿着感都很整洁,增加了安全感。
    [变形例1]
    如图17所示,伸缩片11兼具有作为底面片6的功能,其被粘合在吸收体4的底面上,而且,能够使伸缩片的宽度方向外侧缘11b与上述的伸缩片11同样地、一直延伸到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外侧。在变形例1的伸缩片上的与吸收体4的粘合位置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即,可以在吸收体4的中央区域33附近不接合,而仅在侧方区域34附近粘合。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非皮肤抵接面侧片10是非伸缩性的片材,因而吸收体4的中央区域33能够向身体方向突出。
    通过采用这样的配置,节省了设置底面片6的工序,能够使制造工序简化。另外,还能够降低底面片6所耗费的制造成本。
    [3]第3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是在形成作为低刚性部的薄壁部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吸收性物品。薄壁部是通过使吸收体的厚度变薄而形成的。具体地,通过使基重减小,而使低刚性部的纤维密度比吸收体4的其他部分低而形成。中央及侧方低刚性部35、36的纤维密度,例如,能够使用以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为主体,纤维长为1mm~10mm的纸浆,纸浆质量/(纸浆及SAP质量)的吸收体质量比为45~100%的材料。纸浆的基重可以在5g/m2~200g/m2的范围内形成,优选形成为200g/m2。薄壁部的厚度可以为0.1mm~2.0mm。另一方面,作为中央及侧方低刚性部35、36的薄壁部以外的部分的纤维密度,能够使用纤维长为1mm~10mm的纸浆,纸浆质量/(纸浆及SAP质量)的吸收体质量比为45到65%的材料。另外,纸浆基重可以为150g/m2~400g/m2的范围。厚度可以为1.0mm~5.0mm的范围。
    如上所述,降低基重从而使低刚性部的纤维密度比吸收体4的其他部分低,由此,能够使低刚性部变得比吸收体4的其他部分薄。因此,能够降低吸收体4的刚性。因此,在穿着时,在从穿着者的腿内侧到身体内侧受到力的情况下,吸收体4会在低刚性部弯曲。
    第3实施方式除了将低刚性部的吸收体4形成得比其他部分薄从而制作低刚性部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这些实施例只不过是用于适当地说明本发明的例示,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1>
    如表1所示,改变吸收体4的侧方区域34及中央区域33的宽度,对穿着感及吸收体的截面是否成为明显的W字形状进行评价。吸收体可以使用:由在聚烯烃类、聚酯类等的疏水性纤维上实施了亲水处理的作为亲水性片材的覆盖片4b将聚丙烯酸盐类、淀粉/聚丙烯酸盐类等吸收性聚合体、且吸水可能倍率为20g/g以上、粒度为100~800μm的成分占80%以上的高吸收性聚合体和粉碎了的纸浆纤维、人造丝纤维等亲水性纤维覆盖得到的材料。在实施例1中,使侧方低刚性部的宽度为7.5mm,使中央低刚性部的宽度为10mm。使侧方区域34和中央区域33的宽度为相互相同的宽度23.8mm。因此,实施例1的吸收体4的整体宽度为120.2mm。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比较例1     实施例5     吸收体芯部A宽度         23.8  10  15  35  50    23.8吸收体芯部B宽度         23.8  10  15  35  50    23.8侧狭缝宽度7.57.57.57.57.53中间狭缝宽度10101010105整体吸收体宽度120.26585165225106.2穿着感/W字形状OO~△O~△O~△×O~△
    单位:mm
    O:良好
    △:介于二者之间
    ×:不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除了使侧方低刚性部的宽度为10mm、使中央低刚性部的宽度为10mm外,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一次性尿布1。因此,吸收体4的整体的宽度为65mm。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除了使侧方低刚性部的宽度为15mm、使中央低刚性部的宽度为15mm外,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一次性尿布1。因此,吸收体4的整体的宽度为85mm。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除了使侧方低刚性部的宽度为35mm、使中央低刚性部的宽度为35mm之外,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一次性尿布1。因此,吸收体4的整体的宽度为165mm。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除了使侧方低刚性部的宽度为50mm、使中央低刚性部的宽度为50mm之外,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一次性尿布1。因此,吸收体4的整体的宽度为225mm。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侧方区域34和中央区域33的宽度与实施例1相同,但将侧方低刚性部36的宽度改为3mm,将中央低刚性部35的宽度改为5mm。因此,吸收体4的整体的宽度为106.2mm。
    〔评价〕
    在比较例1中,侧方区域34和中央区域33的宽度过宽,吸收体4的整体的宽度也变宽,因而与穿着者的裆下的横宽不匹配,也不能在截面上形成W字的形状。在实施例3及4中稍好。在实施例2中,也存在不好的情况。可知侧方区域34和中央区域33的宽度为15mm~35mm时能够形成W字,而在20mm~25mm左右的范围内能够形成良好的形状。在使侧方区域34和中央区域33的宽度为23.8mm的实施例1中,穿着感和W字的形成都良好。
    作为吸收体整体的宽度,如实施例2所示,65mm以下时,在穿着者的裆下不能得到用于形成W字所需的充分的宽度。另外,200mm以上时,由于大幅超出了穿着者的裆下的横宽,所以,不能够形成希望的弯曲。若为80mm~180mm左右的宽度,则能够形成明确的W字的形状。
    <实施例1>
    关于实施例1的一次性尿布,如图9及10所示那样,以沿穿着者的腿周的形状的方式将一侧的缘形成为R状的形状,并使用与一次性尿布1的底面片6相比长度方向的长度缩短46%的纵长状的伸缩片11来制作第二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具体地,底面片6的长度为480mm,伸缩片11的长度为260mm。是由基重为14g/m2~30g/m2的聚氨酯、基重为17.5g/m2~36g/m2的聚丙烯的纤维形成的无纺布,使用聚丙烯/聚氨酯比率为40:60~50:50的无纺布。在长度方向上伸展1.8倍、长度为260mm的状态下安装伸缩片11。
    通过热熔粘合剂将上述的伸缩片粘合在底面片6和防漏褶皱部的侧片之间,其中,底面片6是以聚烯烃类的树脂作为主体、且由基重在10g/m2~30g/m2的范围得到的树脂薄膜构成的,防漏褶皱部的侧片是由基重为10g/m2~30g/m2的范围的防水性无纺布和470~940detex的聚氨酯弹性线构成的。伸缩片在一次性尿布的裆下区域的两侧缘成对,以将一次性尿布1在宽度方向上二等分的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CL为中心,以相互相对的方式粘合。
    实施例1的伸缩片11,以在中央吸收部的侧缘中使一侧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缘和另一侧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缘隔开90mm的方式粘合。
    <比较例2>
    作为比较例2,与实施例1同样地将伸缩片粘合在底面片和防漏褶皱部之间。在比较例2中,以使一对伸缩片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缘隔开30mm的方式粘合。
    <比较例3>
    作为比较例3,与实施例1同样地将伸缩片粘合在底面片和防漏褶皱部之间。在比较例3中,以使一对伸缩片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缘隔开130mm的方式粘合。
    <评价>
    将实施例、比较例2及3分别穿着在裆下的宽度为40mm、成年70岁女性平均体型的模型上,对一次性尿布的裆下区域的截面的形状进行评价。在实施例1中,截面的W字形状明确地形成。在比较例2中,一对伸缩片的宽度方向内侧缘与伸缩片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间的距离过短,没有形成W字的形状。在比较例3中,一对伸缩片和伸缩片之间的距离过长,虽形成了W字的形状,但是在W字的中央的尖顶部处,向身体侧突出的高度与实施例1相比较过高,可能会对身体侧施加不适感。同样可知,在对一对伸缩片的宽度方向内侧缘和伸缩片的宽度方向内侧缘间的距离进行改变时,在70mm~110mm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W字。
    <实施例1>
    如表2所示,通过对将吸收体4粘合在底面片6的表面上的位置进行改变,来评价其与伸缩片的位置关系。
    在实施例1中,吸收体4的粘合部5的外侧缘部5a和伸缩片11的内侧缘部11a分离5mm。一对粘合部5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的各自的粘合位置相互隔开40mm左右并被固定。在表2中,“距离”是指吸收体的粘合部的外侧缘部5a和伸缩片的内侧缘部11a之间的距离。在吸收体4的粘合部5的外侧缘部5a和伸缩片11的内侧缘部11a分离的情况下用负号表示,在二者重叠的情况下用正号表示。
    [表2]
     比较例4 比较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1 实施例8 实施例9 距离(mm)-45-35-25-15-5+5+15W字形状/穿着感    ×  ×  △OOO  △
    O:良好,具有形状稳定性
    △:介于二者之间
    ×:不良,没有形状稳定性
    く实施例6>
    在实施例6中,除了吸收体4的粘合部5的外侧缘部5a和伸缩片11的内侧缘部11a相隔25m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在实施例7中,除了吸收体4的粘合部5的外侧缘部5a和伸缩片11的内侧缘部11a相隔15m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在实施例8中,除了吸收体4的粘合部5的外侧缘部5a和伸缩片11的内侧缘部11a重叠5m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在实施例9中,除了吸收体4的粘合部5的外侧缘部5a和伸缩片11的内侧缘部11a重叠15m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4>
    在比较例4中,除了吸收体4的粘合部5的外侧缘部5a和伸缩片11的内侧缘部11a相隔45m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5>
    在比较例5中,除了吸收体4的粘合部5的外侧缘部5a和伸缩片11的内侧缘部11a相隔35m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
    〔评价〕
    在此,在比较例4及5中,吸收体4的粘合部5的外侧缘部5a和伸缩片11的内侧缘部11a分离过远,形状稳定性不良。实施例6中,吸收体4的粘合部5的外侧缘部5a和伸缩片11的内侧缘部11a相隔25mm,实施例9中重叠15mm,都是能够使形状稍稳定的程度。在实施例7及8、实施例1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形状稳定性。总之,吸收体4的粘合部5的外侧缘部5a和伸缩片11的内侧缘部11a的距离优选重叠5mm左右或分离15mm左右的范围,更优选实施例1中的分离5mm左右的情况。
    [4] 各构成物
    以下对一次性尿布的各构成物进行说明。
    [4.1] 基底
    基底2构成一次性尿布1的外形。基底2可以由一张片状部件构成,也可以将多张片状部件粘合在一起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次性尿布1具有基底2和位于前腰围区域21和后腰围区域22之间的非伸缩性的裆下区域23,其中,基底2具有前腰围区域21及后腰围区域22并具有伸缩性,在基底2及裆下区域23的长度方向上接合有表面片3、吸收体4及底面片6,但是,只要在裆下区域中比吸收体靠近非皮肤抵接面侧的片材其伸展时的初始强度比皮肤抵接面侧的片材高,本发明便不限于此。
    例如,可以构成为:基底2的前腰围区域21、后腰围区域22及位于前腰围区域21和后腰围区域22之间的裆下区域23连续地连接,仅裆下区域不具有伸缩性。
    基底2,例如优选具有通气性、具有即使在穿着中有因压缩、扭曲、摩擦等而产生的负荷施加也不会破损的强度、且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的材料,可以使用无纺布或有孔塑料片等具有通气性的片状材料。
    [4.2] 表面片
    作为皮肤抵接面片的表面片3,使用时被配置在身体侧并与排泄部抵接。表面片3可以整个表面具有透液性,也可以局部具有透液性。另外,既可以由一张片状部件构成,也可以由多张片状部件粘合构成。
    作为表面片3,例如,优选使用具有即使在穿着中有因压缩、扭曲、摩擦等产生的负荷施加也不会破损的强度、且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的材料,可以使用织布、无纺布或有孔塑料片等具有透液性的片状材料。
    [4.3] 吸收体
    吸收体4对尿等被排出的体液进行吸收、保持。作为吸收体4,例如,可以是高吸收性聚合体和亲水性纤维混合并积层的结构,或者还可以是将高吸收性聚合体通过热熔粘合剂等固化在亲水性片上的结构。另外,作为高吸收性聚合体,例示为聚丙烯酸盐类、淀粉/聚丙烯酸盐类等吸收性聚合体,能够列举出其吸水可能倍率为20g/g以上、其粒度为100~800μm的成分占80%以上的结构。
    [4.4] 底面片
    作为底面片6,例如可以使用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为主体的热塑性薄膜、通气性的树脂薄膜、在纺粘(spunbonded)无纺布或水刺(spunlace)无纺布等的无纺布上接合通气性的树脂薄膜而得到的材料、SMS(纺粘-熔喷·纺粘)的多层等。优选地,例如,以聚烯烃系的树脂为主体,基重从10g/m2~30g/m2的范围得到的树脂薄膜。
    底面片6还可以使用在该底面片6的非皮肤抵接面侧接合了无纺布等的材料。优选通过在底面片6的非皮肤抵接面侧接合无纺布等,来提高穿着者在穿着时等的皮肤触感。另外,在将薄膜用于底面片6上的情况下,通过在薄膜上接合无纺布等,例如,由于能够防止因薄膜的摩擦产生的不愉快的声音,因此优选。
    [4.5] 弹性部件及伸缩片
    作为弹性部件,例如,可以使用天然橡胶、苯乙烯一丁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合成橡胶。另外,作为片状的弹性部件26,例如可以使用由基重30g/m2~80g/m2的发泡聚氨酯、基重20g/m2~70g/m2的聚氨酯和聚丙烯的混合纤维形成的无纺布等。
    [4.6] 粘合剂
    表面片3及吸收体4、基底2分别通过热熔粘合剂以贴合的方式被粘合。另外,表面片3和吸收体4通过热熔粘合剂以贴合的方式被粘合。此外,接合不限于上述热熔粘合,例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热密封、超音波密封等。
    以上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仅是发明的例示,不能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不超过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追加、省略、代替或其他的变更。因此,不应基于说明书的记载进行判断或限定,而应该仅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进行限定。

    关 键  词:
    吸收性 物品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吸收性物品.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78907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