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一种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4767443
  • 上传时间:2018-11-09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603.3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50188.9

    申请日:

    2011.11.08

    公开号:

    CN103095350A

    公开日:

    2013.05.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4B 7/0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上地二街2号变更后权利人: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北二街6号登记生效日:20131202|||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4B 7/0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北二街6号变更后权利人: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上地二街2号登记生效日:2013090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B 7/04申请日:20111108|||公开

    IPC分类号:

    H04B7/04; H04L1/06

    主分类号:

    H04B7/04

    申请人: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黎; 宿淑艳

    地址: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北二街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代理人:

    王一斌;王琦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节点eNB天线为多天线小间距,则采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eNB天线为多天线大间距,则采用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以后,由基站对用户的传输模式进行自适应的切换,计算复杂度小且易于实现。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节点eNB天线为多天线小间距,采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所述小间距的范围是0到λ,λ是天线发射信号波长;
    eNB天线为多天线大间距,采用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所述大间距的范围大于10λ。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NB天线为多天线小间距,采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包括:
    eNB为单极化天线配置,采用波束赋形中模式7传输数据;
    eNB为多极化天线配置,通过模式切换条件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确定每个子帧对应的模式。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NB为多极化天线配置,通过模式切换条件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确定每个子帧对应的模式包括:
    当前子帧不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保持原有模式传输数据;
    当前子帧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进行模式切换,采用切换后的模式传输数据。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前子帧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进行模式切换,采用切换后的模式传输数据包括:
    当前子帧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UE的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一速度,采用传输分集中的模式2传输数据;
    当前子帧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UE的移动速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速度,且UE反馈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小于等于第一RSRP门限值,则采用波束赋形中的模式8传输数据;
    当前子帧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UE的移动速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速度,且UE反馈的RSRP大于第一RSRP门限值,则在空间复用中进行模式内切换,采用切换后的模式传输数据。
    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当前传输模式为模式2或模式8,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包括:UE速度发生变换或UE位置发生变换,且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
    若当前传输模式为空间复用中任一模式,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包括: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NB天线为多天线大间距,采用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包括:
    当前子帧不满足模式切换条件,保持原有模式传输数据;
    当前子帧满足模式切换条件,在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进行模式切换,采用切换后的模式传输数据。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前子帧满足模式切换条件,在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进行模式切换,采用切换后的模式传输数据包括:
    当前子帧满足模式切换条件,UE的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一速度,采用传输分集中的模式2传输数据;
    当前子帧满足模式切换条件,UE的移动速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速度,且UE反馈的RSRP小于等于第二RSRP门限值,则采用传输分集中的模式2传输数据;
    当前子帧满足模式切换条件,UE的移动速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速度,且UE反馈的RSRP大于第二RSRP门限值,则在空间复用中进行模式内切换,采用切换后的模式传输数据。
    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当前传输模式为模式2或模式8,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包括:UE速度发生变换以及UE位置发生变换,且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
    若当前传输模式为空间复用中任一模式,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包括: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
    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内切换包括:
    UE满足单用户多入多出MU‑MIMO传输条件,且用户配对成功,则采用模式5传输数据;
    UE不满足MU‑MIMO传输条件,且UE的传输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则采用模式3传输数据;
    UE不满足MU‑MIMO传输条件,且UE的传输速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则采用模式4或模式6传输数据。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NB天线为单天线,采用模式1进行数据传输。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物理层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作为下行多址技术,这种技术适用于频率选择性信道和高数据率传输。下行支持多天线技术,包括空间复用、发射分集、波束赋形,能获得较好的阵列增益、空间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在LTE R9中,引入了双流波束赋形,能够支持两个数据流同时进行波束赋形操作,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
    根据LTE R9的物理层协议,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用户(UE)可以设置成8种不同的传输模式,如表1。UE根据UE专用搜索空间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数据。这8种传输模式对应于不同的PDSCH数据处理过程,也就是对应于不同的多入多出(MIMO)方式,其中单入多出(SIMO)或多入单出(MISO)的情况可以认为是MIMO模式的特例。MIMO技术利用多天线传输,能够较好地提升系统容量或者提高数据峰值,在不同的场景下能够有效改善通信系统性能。
    若UE是高层信令配置,由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对PDCCH加扰。UE根据相应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和传输模式的组合解码PDCCH和其相对应的PDSCH。
    表1C‑RNTI配置的PDCCH和PDSCH


    UE通过对PDCCH进行检测,根据PDCCH所占用控制信道单元(CCE)大小不同,以树型聚合方式在搜索空间内进行搜索,从而获取其中的DCI格式,以确定其所处的传输模式。再根据不同的传输模式对接收到的PDSCH数据进行解码。
    在LTE实际部署中,eNB和UE都需要配置为多天线,以支持下行MIMO传输,因此,LTE R9的8种PDSCH传输模式,实际就是下行MIMO机制的不同形式。LTE支持3种MIMO机制,即传输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赋形。对模式1以外的7种传输模式进行分类,可以分别将其归入不同的MIMO机制:
    传输分集:模式2;
    空间复用:模式3、模式4、模式5、模式6;
    波束赋形:模式7、模式8。
    模式1是普通的单天线端口模式,是最简单的下行传输模式。由于其采用单天线配置,因此在此不将其归入MIMO机制中。
    传输分集可分为接收分集和发送分集,在LTE下行的传输分集主要采用发送分集,即模式2。模式3、4、5、6分别是空间复用的4种不同形式,可以支持多码字的同时传输。模式7、8属于波束赋形技术,又可分为单流波束赋形(模式7)和双流波束赋形(模式8),其中双流波束赋形是R9在R8基础上发展的内容。
    由于不同MIMO模式的实现机制不同,其各自具有的特点以及适用的场景也不同。
    对于传输分集,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空间信道的弱相关性,在相互独立的信道上传输多个数据副本,用于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从而改善接收信号的信噪比。由于传输分集模式在多信道上传输的是相同数据,因此对吞吐量的提高并没有贡献。因此,传输分集模式适用于低信噪比区域,即小区边缘用户,能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
    空间复用也是利用空间信道弱相关性的技术,但与传输分集不同,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多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信道上传输不同的数据流,因此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所以,空间复用适用于高低噪比区域,即小区中心用户,能够提升吞吐量。此外,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通常需要进行用户配对,适用于业务较密集的区域。
    对于波束赋形,与其他两种MIMO机制不同,它是利用空间信道强相关性的技术,因此需要小间距的天线阵列。通常可以采用圆阵或小间距线性天线实现。波束赋形技术能够采用强方向性的辐射方向图,提升UE的传输质量,因此对于小区边缘的用户,能有效保证传输质量,从而增加覆盖范围。所以波束赋形主要用于提高系统容量或者覆盖范围,适用于小区边缘的用户。
    为了进一步提升吞吐量和可靠性,系统应该能够在不同的MIMO机制之间进行自适应地切换,以适应不同的传输信道状况。
    在现有的模式间切换算法中,往往只考虑了不同MIMO模式之间的切换,例如空间复用与波束赋形之间的自适应切换,传输分集与空间复用之间的自适应切换等。以下列举两种主要的切换算法:
    1、空间复用与波束赋形之间的切换
    以最大化平均频谱效率为目的,采用基于有效指数映射(EESM)的链路自适应和每天线速率控制(PARC)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无线信道的空间相关性自适应地在波束赋形与空间复用之间进行切换。
    对于空间复用和波束赋形,分别求出子载波信噪比(SNR)的表达式。采用EESM计算有效SNR,进而在进行模式切换时,在给定的分组差错率(PER)限制条件下,选择满足条件的具有最大数据速率的调制编码方式(MCS)即最优MCS。那么,对于波束赋形的单流数据,选择最优MCS之后得到数据速率。对于空间复用的多流数据,分别进行最优MCS选择后得到对应数据速率之和。比较数据速率和对应数据速率之和,能够使数据速率最大的模式则选择为下一帧数据的传输模式。
    2、空间复用与传输分集之间的切换
    通过慢速的信道反馈,基站能够获得信道状态。由于在最大似然(ML)检测条件下,给定信道的条件错误概率是由接收机端码本身的距离特性来决定的。因此,可以用接收码本的最小欧氏距离来表征误码率。
    对于空间复用和传输分集,分别利用星座点和空时码的特性,定义不同的最小欧氏距离表达式。进而在模式切换时,在总速率固定的限制条件下,选择使最小欧氏距离较大的模式作为用户的传输模式。
    不同MIMO模式之间的切换方法,比如波束赋形和空间复用之间的切换等,由于需要进行多次运算,复杂度较高,不易于在实际系统中实现。例如,首先根据用户的QoS请求将用户分为实时用户和非实时用户;对于实时用户,根据编码后码本的最小欧氏距离来实现空间复用和传输分集模式之间的切换;对于非实时用户,根据用户传输容量来实现空间复用和传输分集模式之间的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由基站对用户的传输模式进行自适应的切换,计算复杂度小且易于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节点eNB天线为多天线小间距,采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所述小间距的范围是0到λ,λ是天线发射信号波长;
    eNB天线为多天线大间距,采用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所述大间距的范围大于10λ。
    所述eNB天线为多天线小间距,采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包括:
    eNB为单极化天线配置,采用波束赋形中模式7传输数据;
    eNB为多极化天线配置,通过模式切换条件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确定每个子帧对应的模式。
    所述eNB为多极化天线配置,通过模式切换条件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确定每个子帧对应的模式包括:
    当前子帧不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保持原有模式传输数据;
    当前子帧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进行模式切换,采用切换后的模式传输数据。
    当前子帧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进行模式切换,采用切换后的模式传输数据包括:
    当前子帧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UE的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一速度,采用传输分集中的模式2传输数据;
    当前子帧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UE的移动速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速度,且UE反馈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小于等于第一RSRP门限值,则采用波束赋形中的模式8传输数据;
    当前子帧满足所述模式切换条件,UE的移动速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速度,且UE反馈的RSRP大于第一RSRP门限值,则在空间复用中进行模式内切换,采用切换后的模式传输数据。
    若当前传输模式为模式2或模式8,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包括:UE速度发生变换或UE位置发生变换,且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
    若当前传输模式为空间复用中任一模式,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包括: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
    所述eNB天线为多天线大间距,采用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包括:
    当前子帧不满足模式切换条件,保持原有模式传输数据;
    当前子帧满足模式切换条件,在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进行模式切换,采用切换后的模式传输数据。
    当前子帧满足模式切换条件,在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进行模式切换,采用切换后的模式传输数据包括:
    当前子帧满足模式切换条件,UE的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一速度,采用传输分集中的模式2传输数据;
    当前子帧满足模式切换条件,UE的移动速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速度,且UE反馈的RSRP小于等于第二RSRP门限值,则采用传输分集中的模式2传输数据;
    当前子帧满足模式切换条件,UE的移动速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速度,且UE反馈的RSRP大于第二RSRP门限值,则在空间复用中进行模式内切换,采用切换后的模式传输数据。
    若当前传输模式为模式2或模式8,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包括:UE速度发生变换以及UE位置发生变换,且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
    若当前传输模式为空间复用中任一模式,所述模式切换条件包括: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
    所述模式内切换包括:
    UE满足单用户多入多出MU‑MIMO传输条件,且用户配对成功,则采用模式5传输数据;
    UE不满足MU‑MIMO传输条件,且UE的传输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则采用模式3传输数据;
    UE不满足MU‑MIMO传输条件,且UE的传输速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则采用模式4或模式6传输数据。
    所述eNB天线为单天线,采用模式1进行数据传输。
    从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eNB天线为多天线小间距,采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eNB天线为多天线大间距,采用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基站判断多天线小间距或多天线大间距较为容易,因此基站对用户的传输模式进行的自适应切换计算复杂度小且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模式内切换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表达得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eNB天线为多天线小间距,采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eNB天线为多天线大间距,采用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基站判断多天线小间距或多天线大间距较为容易,因此基站对用户的传输模式进行的自适应切换计算复杂度小且易于实现。一般来说,小间距的范围是0到λ,λ是天线发射波长;大间距的范围大于10λ。
    参见附图1是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初始化。
    根据eNB的天线配置为UE配置一种默认的传输模式,其中配置默认的传输模式是现有技术。同时,在初始化阶段设置传输模式间的切换周期。传输模式间切换以半静态方式进行,因此设置的切换周期较大。但切换周期过大会导致不能根据信道变化或速度变化灵活地切换传输模式,可能使得UE的信息传输性能下降,因此这里设置的切换周期应该适当。周期值的最小值大于20ms。
    此外,初始化UE速度门限值。当用户速度大于第一门限值,判定该用户为高速移动;当用户速度小于等于第一门限值且大于第二门限值,判定该用户为中速移动;当用户速度小于等于第二门限值,判定该用户为低速移动。其中,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门限值是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例如,第一门限值可以设置为120km/h,第二门限值可以设置为30km/h。
    步骤102、判断eNB的天线配置。
    eNB天线为多天线小间距,采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执行步骤102;eNB天线为多天线大间距,采用空间复用或传输分集中的一种模式传输数据,执行步骤114;eNB天线为单天线,执行步骤112。
    步骤103、判断eNB天线极化配置。
    判断eNB天线极化配置为单极化,则执行步骤113;判断eNB天线极化配置为双极化,则执行步骤104。天线极化方式一般分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单极化指水平极化或者垂直极化(一般是垂直极化)。双极化就是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都有。
    若eNB天线为单极化,那么只能采用波束赋形(模式7)传输数据;若为双极化,虽然理论上可以支持所有8种传输模式。但考虑到多天线模式下系统性能通常优于单天线模式,且模式8相对于模式7灵活性高,因此在双极化小间距多天线情况下认为可能采用模式2、3、4、5、6、8。
    步骤104、判断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判断满足模式切换条件,则执行步骤105;否则,执行步骤110。
    根据步骤101中设置的切换周期,判断当前子帧是否是模式切换子帧。即当前子帧编号是1或切换周期的整数倍,则该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
    a1)如果当前传输模式为模式2或模式8,当UE速度发生变化(即UE速度由低速变化为中速、由低速变化为高速、由中速变化为高速、由中速变化为低速、由高速变化为低速、或由高速变化为中速)或UE位置变化,且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则满足模式切换条件。位置变化是指UE所处小区的位置,即中心用户以及边缘用户。怎样确定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是现有技术。
    b1)如果当前传输模式为模式3~6,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则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步骤105、判断UE的移动速度。
    UE的移动速度是高速,则执行步骤107;UE的移动速度是非高速,则执行步骤106。
    根据预设的第一门限值确定UE的移动速度。UE的移动速度大于第一门限值,则该UE的移动速度是高速;否则,该UE的移动速度是非高速。
    步骤106、判断UE的RSRP大于第一RSRP门限值。
    小区中心用户适合采用空间复用,而边缘用户适合采用波束赋形或传输分集。根据小区场景设置第一RSRP门限值,以区分小区中的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第一RSRP门限值是根据仿真或实际情况确定的。
    UE的RSRP大于第一RSRP门限值,该UE是中心用户采用空间复用,执行步骤109;否则,该UE是边缘用户采用波束赋形,执行步骤108。
    步骤107、按照传输分集中的模式2传输数据。
    按照传输分集中的模式2传输数据。
    步骤108、按照传输分集中的模式8传输数据。
    按照传输分集中的模式8传输数据。
    步骤109、按照空间复用中的模式传输数据。
    空间复用机制内的切换,包括模式3开环空间复用、模式4闭环空间复用、模式5多用户MIMO和模式6rank 1的预编码。其中模式6可以认为是模式4的特例。模式3和模式4支持多码字的同时传输;模式5的MU‑MIMO中,每个UE只支持单码字传输,采用基于码本的预编码。
    空间复用中的MU‑MIMO采用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在高信噪比情况下MU‑MIMO性能优于单用户MIMO (SU‑MIMO)。因此,在空间复用内,当UE满足MU‑MIMO传输条件时,优先考虑对其采用MU‑MIMO传输,即需要进行用户选择和配对。若用户配对成功,那么就采用模式5;若配对不成功,则进一步选择模式为模式3还是模式4。
    模式4闭环空间复用需要UE向eNB反馈量化的信道信息。理论上eNB可以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获得精确的预编码信息。但在实际系统中往往存在反馈延时,因此反馈延时是影响闭环空间复用性能的主要因素。若信道变化快于UE反馈的速度,那么预编码信息就不能够及时更新。
    模式3开环的空间复用不需要UE反馈信道信息,其预编码矩阵和大延迟CDD矩阵仅与天线数目有关。因此,模式3实现简单,但不能根据信道状态对发送信号进行调整,那么所得到的增益也是有限的。
    所以,一般情况下闭环空间复用的性能是优于开环空间复用的。但闭环空间复用的性能受各种误差(反馈延迟、量化噪声、信道估计误差等)的影响,尤其是在UE以较高速度进行移动时,多普勒扩展大造成信道状态变化过快,这种情况下就不适合采用闭环空间复用。而开环空间复用在UE中速移动时,仍然能够获得较大的增益。所以,在模式3和模式4之间,主要根据UE的移动速度来进行切换,即UE中速移动时选择模式3,UE低速移动时选择模式4。
    按照空间复用中的模式3、4、5或6传输数据。具体选择模式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参见附图2。
    步骤1091、eNB获取UE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CQI),RSRP等反馈信息。
    步骤1092、判断UE满足MU MIMO传输条件。
    UE满足MU MIMO传输条件,则执行步骤1093;否则,执行步骤1094。
    MU MIMO传输条件包括同时满足以下两点:
    (1)eNB采用多天线配置,UE可以具有多天线,但当其应用于MU‑MIMO模式中时,只能使用单天线。
    (2)UE的信噪比大于预设的信噪比门限值,或者UE的RSRP大于预设的第三RSRP门限值。信噪比门限值和第三RSRP门限值可以根据仿真获得。
    步骤1093、用户配对。
    利用的配对算法,在空间复用模式下,进行的用户配对。判断用户配对是否成功,如果配对成功,则执行步骤1097;否则,执行步骤1094。其中,配对和判断配对是否成功均是现有技术。
    步骤1094、判断UE的移动速度。
    若UE的移动速度小于等于第一门限值,且大于第二门限值,则判定该UE为中速,则执行步骤1095;若UE的移动速度小于等于第二门限值,则判定该UE的为低速,则执行步骤1096。
    步骤1095、开环空间复用。
    UE采用模式3传输数据。
    步骤1096、闭环空间复用。
    UE采用模式4传输数据。
    步骤1097、MU‑MIMO。
    UE采用模式5传输数据。
    步骤110、保持模式不变,采用原有模式传输数据。
    步骤111、判断数据已传输完毕。
    判断数据已传输完毕,则结束整个过程;否则,子帧号加1返回步骤104,继续选择合适的模式传输数据。
    步骤102‑111是多天线、小间距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模式传输数据的具体过程。
    步骤112、单天线传输。
    eNB的天线配置是单天线,则采用模式7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113、单极化传输。
    eNB的天线极化配置是单极化,则采用波束赋形中的模式7传输数据。
    步骤114、判断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判断满足模式切换条件,则执行步骤115;否则,执行步骤119。
    根据步骤101中设置的切换周期,判断当前子帧是否是模式切换子帧。即当前子帧编号是1或切换周期的整数倍,则该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
    a2)如果当前传输模式为模式2或模式8,当UE速度发生变化(即UE速度由低速变化为中速、由低速变化为高速、由中速变化为高速、由中速变化为低速、由高速变化为低速、或由高速变化为中速)以及位置变化,且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则满足模式切换条件。位置变化是指UE所处小区的位置,即中心用户以及边缘用户。怎样确定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是现有技术。
    步骤a2与a1不同之处在于,当前传输模式为2或8,UE的速度、位置均发生变化,且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才能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b2)如果当前传输模式为模式3~6,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则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步骤115、判断UE的移动速度。
    UE的移动速度是高速,则执行步骤117;UE的移动速度是非高速,则执行步骤116。
    根据预设的第一门限值确定UE的移动速度。UE的移动速度大于第一门限值,则该UE的移动速度是高速;否则,该UE的移动速度是非高速。
    步骤116、判断UE的RSRP大于第二RSRP门限值。
    小区中心用户适合采用空间复用,而边缘用户适合采用传输分集。根据小区场景设置第二RSRP门限值,以区分小区中的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第二RSRP门限值是根据仿真或实际情况确定的。
    UE的RSRP大于第二RSRP门限值,该UE是中心用户采用空间复用,执行步骤118;否则,该UE是边缘用户采用传输分集,执行步骤117。
    步骤117、按照传输分集中的模式2传输数据。
    按照传输分集中的模式2传输数据。
    步骤118、按照空间复用中的模式传输数据。
    具体怎样选择空间复用中的哪个模式传输数据参见步骤109中的步骤1091‑1097。
    步骤119、保持模式不变,采用原有模式传输数据。
    步骤120、判断数据已传输完毕。
    判断数据已传输完毕,则结束整个过程;否则,子帧号加1返回步骤114,继续选择合适的模式传输数据。
    步骤114‑120是多天线、大间距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模式传输数据的具体过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初始化时需要为每个用户设置一种默认的传输模式。由于在进行初始化时并不能获得用户准确的速度等信息,因此可以根据用户以及基站的天线配置进行默认传输模式的设置。如果eNB端为单天线,建议配置UE为模式1,如果eNB端为多天线,建议配置UE为模式2。
    只有在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时,eNB才会进一步对UE速度和RSRP等进行判断,进行模式切换。
    A、在单天线配置下采用模式1,在小间距单极化多天线配置下采用模式7。因此在当前模式为模式1和模式7情况下不存在模式间切换。
    B、在多天线大间距配置下,若当前传输模式为模式2,那么UE当前处于高速运动或位于小区边缘。当UE速度不变,或者位置不变时,都不会进行模式间切换。因此这种天线配置情况下当前传输模式为模式2时,模式切换的条件为:UE速度和位置发生变化,且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
    若当前传输模式为模式3~6,当UE速度和位置均不发生变化,仍然会采用空间复用,但可能在模式3~6之间进行切换。因此当前模式为模式3~6时,模式切换子帧始终需要进行模式的选择,即始终满足模式切换的条件。
    C、在小间距双极化天线配置下,高速UE采用模式2,而低速中心UE采用模式3~6,低速边缘UE采用模式8。因此,在这种天线配置下,当前模式为模式2和模式8时,模式间切换的条件都是:UE速度或者位置发生变化,当前子帧是模式切换子帧。而对于模式3~6,始终满足模式间切换条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LTE 系统 自适应 切换 传输 模式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LTE系统中自适应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76744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