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耳机.pdf

  • 上传人:a1
  • 文档编号:4763626
  • 上传时间:2018-11-08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1.87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88778.5

    申请日:

    2013.05.21

    公开号:

    CN103986988A

    公开日:

    2014.08.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4R 1/10申请公布日:201408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R 1/10申请日:20130521|||公开

    IPC分类号:

    H04R1/10; H04R1/22

    主分类号:

    H04R1/10

    申请人:

    固昌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宗隆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

    优先权:

    2013.02.08 TW 10210532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陈小雯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耳机,其包括一壳体、一扬声器、多个多孔材以及一调音机构。壳体具有一容纳空间、一出音口以及多个调音孔,其中调音孔连通容纳空间与壳体的外部。调音孔的面积实质上相同。扬声器配置于出音口而位于容纳空间内。多孔材的孔隙各不相同,且多孔材对应覆盖调音孔。调音机构设置于壳体而选择性地遮蔽调音孔至少其中之一。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出音口以及多个调音孔,其中该些调音孔连通该容纳空间与该第一壳体的外部,该些调音孔的面积实质上相同;扬声器,配置于该出音口而位于该容纳空间内;多个多孔材,该些多孔材的孔隙各不相同,且该些多孔材对应覆盖该些调音孔;以及调音机构,设置于该第一壳体而选择性地遮蔽该些调音孔至少其中之一。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中该调音机构包括掩模以及控制钮,该控制钮突出于该第一壳体之外,该控制钮连接且用以带动该掩模遮蔽该些调音孔至少其中之一。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还包括第二壳体,罩覆于该第一壳体外并与该第一壳体共同形成一外腔室。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中该调音机构包括掩模以及控制钮,该控制钮突出于该第二壳体之外,该掩模位于该第一壳体上并连接该控制钮,该控制钮用以带动该掩模遮蔽该些调音孔至少其中之一。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中该第二壳体还包括透气孔,连通该外腔室与该第二壳体的外部。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中该多孔材为布料。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为耳罩式耳机。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为入耳式耳机。9.  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出音口以及第一调音孔,其中该第一调音孔连通该容纳空间与该第一壳体的外部;扬声器,配置于该出音口而位于该容纳空间内;多个多孔材,该些多孔材的孔隙各不相同;以及调音机构,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且具有多个第二调音孔,该些第二调音孔的面积实质上相同,且该些多孔材对应覆盖该些第二调音孔,该调音机构选择性地将该些第二调音孔其中之一对准该第一调音孔。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中该调音机构包括掩模以及控制钮,该掩模具有该些第二调音孔,该控制钮突出于该第一壳体之外,该控制钮连接且用以带动该掩模将该些第二调音孔其中之一对准该第一调音孔。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还包括第二壳体,罩覆于该第一壳体外并与该第一壳体共同形成一外腔室。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耳机,其中该调音机构包括掩模以及控制钮,该掩模具有该些第二调音孔,该控制钮突出于该第二壳体之外,该掩模位于该第一壳体上并连接该控制钮,该控制钮用以带动该掩模将该些第二调音孔其中之一对准该第一调音孔。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耳机,其中该第二壳体还包括透气孔,连通该外腔室与该第二壳体的外部。14.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中该多孔材为布料。15.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为耳罩式耳机。16.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为入耳式耳机。

    说明书

    说明书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机,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调音功能的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子产品无不朝向轻巧迷你化的趋势发展,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使用迷你化的电子产品,如收音机或随身听等。此外,由于个人数字产品的日渐普及,例如常见的MP3随身听、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笔记型电脑等,更是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另外,结合收音机与MP3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已经出现。
    不论是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让使用者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号,耳机已成为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此外,耳机也提供了聆听者较佳的声音传输,使聆听者能清楚的听到及了解声音内容,不像在空气中传输声音会造成不清晰的情况,且特别是在使用者移动期间,例如在运动、开车、激烈活动或吵杂的环境下也不会受到影响。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耳朵、耳道的尺寸结构都有差异,且每个人对于音乐的喜好也不同,对耳机的音质好坏的判断因人而异,很难符合每个人的需求。同时,市面上大多数的耳机的频率响应曲线是固定的,若要改变信号的高音部分或低音部分的频率响应,只能借助电子等化器或相关的软体来改变音场分布的特性。即使外加电子等化器可改变耳机频率响应的特性,但电子等化器内电感或电容所造成的时间延迟却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在耳机结构上的改良,势必是无可避免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其可调整耳机在结构上的音场特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耳机包括一第一壳体、一扬声器、多个多孔材以及一调音机构。第一壳体具有一容纳空间、一出音口以及多个调音孔,其中调音孔连通容纳空间与第一壳体的外部。调音孔的面积实质上相同。扬声 器配置于出音口而位于容纳空间内。多孔材的孔隙各不相同,且多孔材对应覆盖调音孔。调音机构设置于第一壳体而选择性地遮蔽调音孔至少其中之一。
    本发明的耳机包括一第一壳体、一扬声器、多个多孔材以及一调音机构。第一壳体具有一容纳空间、一出音口以及一调音孔,其中调音孔连通容纳空间与第一壳体的外部。扬声器配置于出音口而位于容纳空间内。多孔材的孔隙各不相同。调音机构设置于第一壳体且具有多个第二调音孔。第二调音孔的面积实质上相同,且多孔材对应覆盖第二调音孔。调音机构选择性地将第二调音孔其中之一对准第一调音孔。
    基于上述,由于耳机的音场特性会因调音孔的透气程度而所有不同,因此,本发明通过覆盖不同孔隙的多孔材来改变各调音孔的透气程度,并通过调音机构依使用者喜好选择适合的调音孔的透气程度。因此,使用者可针对自己的喜好来调整耳机本体的频率响应,以使耳机可符合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因而提升了耳机的性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调音孔覆盖多孔层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外观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调音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300、400、500、600;700:耳机
    110、310、410、510、610、710:第一壳体
    112、512、712:容纳空间
    112a、712a:前腔
    112b、712b:后腔
    114、514、714:出音口
    116、316、416、716:调音孔
    120、520、720:扬声器
    130、530a、530b、530c、730:多孔材
    140、340、440、540、640、740:调音机构
    142、342、442、542、642:控制钮
    144、344、444、544、644:掩模
    516、616:第一调音孔
    544a、544b、544c、644a、644b、644c:第二调音孔
    230a:第一多孔材
    230b:第二多孔材
    318:滑槽
    452、652:外腔室
    450、650:第二壳体
    760:耳塞
    R1: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调音孔覆盖多孔层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耳机100包括一第一壳体110、一扬声器120、多个多孔材130以及一调音机构140。第一壳体110具有一容纳空间112、一出音口114以及多个调音孔116。扬声器配置于出音口114而位于容纳空间112内,而调音孔116则连通容纳空间112与第一壳体110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120如图1所示将容纳空间112区隔为一前腔112a与一后腔112b。出音口114位于前腔112a,后腔112b则可用以产生共振效果。调音孔116即是用以连通容纳空间112的后腔112b与第一壳体110的外部,以调整耳机100的音场特性。
    承上述,这些调音孔116的面积实质上相同。每个多孔材130对应覆盖 一个调音孔116,且覆盖不同调音孔116的多孔材130的孔隙不同。调音机构140则设置于第一壳体110而选择性地遮蔽调音孔116的至少其中之一。举例而言,多孔材可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多孔材230a以及第二多孔材230b,而第一多孔材230a的孔隙较大,第二多孔材230b的孔隙较小。当然,图2的实施例仅作为说明举例之用,本发明并不局限调音孔及多孔材的数量,以及对应不同调音孔的不同多孔材的孔隙设计。本实施例的多孔材即是当作一般耳机的声阻尼器(acoustic damper)之用。在本实施例中,多孔材的材料可为布料、长纤纸、泡棉等多孔材料。
    一般而言,透气程度小的调音孔对高频部分的频率响应较为突出,而透气程度大的调音孔对低频部分的频率响应较为突出。也就是说,不同透气程度的调音孔在音场特性是彼此不同而各有其特殊性的。因此,本发明的不同调音孔对应覆盖了不同孔隙的多孔材,以改变各调音孔的透气程度,再通过设置于第一壳体的调音机构来选择性地遮蔽部分调音孔,并暴露出欲选择的调音孔。如此,使用者便可随个人需求而对耳机的音场特性进行调整,因而进一步提升耳机的性能。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调音机构140包括一掩模144以及一控制钮142。控制钮142突出于第一壳体110之外。控制钮142连接且用以带动掩模144遮蔽调音孔116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本实施例中,调音孔116例如围绕于控制钮142的周围设置,控制钮142则突出于第一壳体110外并连接位于第一壳体110内的掩模144。如此,使用者只要沿一旋转方向R1旋转控制钮142,即可带动掩模144沿旋转方向R1旋转至例如为图1所示的一调音位置,以遮蔽调音孔116的至少其中之一(绘示为位于控制钮右侧的调音孔)并暴露所选择的调音孔(绘示为位于控制钮左侧的调音孔)。当然,图1的调音机构140设计仅作为说明举例之用,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掩模可仅暴露出一个调音孔,也可依实际产品需求同时暴露出多个调音孔。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外观示意图。在此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耳机300与图1的耳机100大致相似,因此,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部分内容,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调音孔316可设置于第一壳体310的侧面,并连通容纳空间的后腔(如 图1所示的由扬声器120区隔出的后腔112b)与第一壳体310的外部。调音孔316对应覆盖不同孔隙的多孔材(例如为图2所示的多孔材230a、230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10还可具有一滑槽318,调音机构340包括一控制钮342以及一掩模344。控制钮342连接位于第一壳体310内的掩模344并经由滑槽318突出于第一壳体310外,以沿着滑槽318移动。如此,使用者沿着滑槽318移动控制钮342,即可带动掩模344移动至例如为图3所示的一调音位置,以遮蔽调音孔316的至少其中之一(绘示为位在左右两侧的调音孔)并暴露所选择的调音孔(绘示为位在中间的调音孔)。当然,图3的调音机构340设计仅作为说明举例之用,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控制钮342也可不突出于第一壳体310外,而仅是暴露于第一壳体310外,例如控制钮342可由掩模344上的一凹陷取代,方便使用者从凹陷处移动掩模344。只要调音机构设置于第一壳体而能选择性地遮蔽调音孔的至少其中之一者,皆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剖面示意图。在此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耳机400与图1的耳机100相似,因此,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部分内容,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耳机400还包括一第二壳体450,罩覆于第一壳体410外并与第一壳体410共同形成一外腔室452。调音机构440包括一控制钮442及一掩模444,且控制钮442突出于第二壳体450之外,掩模444则位于第一壳体410上并连接控制钮442。如此配置,使用者即可通过控制钮442带动掩模444移动至例如为图4所示的一调音位置,以遮蔽调音孔416的至少其中之一(绘示为位于右侧的调音孔)并暴露所选择的调音孔(绘示为位于左侧的调音孔)。当然,图4的调音机构440仅作为说明举例之用,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只要调音机构的控制钮暴露于第二壳体之外并连接位于第一壳体上的掩模,使控制钮能带动掩模遮蔽调音孔至少其中之一者,皆为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5的调音机构的示意图。在此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耳机500与图1的耳机100大致相似,因此,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部分内容,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请同时参照图5及图6,本实施例的耳机500包括一第一壳体510、 一扬声器520、多个多孔材530a、530b、530c以及一调音机构540。第一壳体510具有一容纳空间512、一出音口514以及一调音孔516。扬声器520配置于出音口514而位于容纳空间512内,而调音孔516则连通容纳空间512与第一壳体510的外部,以调整耳机500的音场特性。多孔材530a、530b、530c的孔隙如图6所示各不相同。调音机构540设置于第一壳体510且具有多个第二调音孔544a、544b、544c。第二调音孔544a的面积如图6所示实质上相同,且多孔材530a、530b、530c对应覆盖第二调音孔544a、544b、544c。调音机构540如图5所示选择性地将第二调音孔544a、544b、544c其中之一(绘示为544b)对准第一调音孔516。如此,使用者便可随个人需求而对耳机的音场特性进行调整,因而进一步提升耳机的性能。当然,图6的实施例仅作为说明举例之用,本发明并不局限多孔材及第二调音孔的数量,以及各多孔材的孔隙设计。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调音机构540包括一掩模544以及一控制钮542。控制钮542突出于第一壳体510之外,掩模544则具有上述的第二调音孔544a、544b、544c。如此,使用者只要移动控制钮542,即可带动掩模544移动至例如为图5所示的一调音位置,以将所选择的第二调音孔544b对准第一调音孔516,使覆盖于所选择的第二调音孔544b上的多孔材530b对应覆盖第一调音孔516。当然,图5的调音机构540设计仅作为说明举例之用,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剖面示意图。在此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耳机600与图5的耳机500大致相似,因此,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部分内容,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请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耳机600还包括一第二壳体650,罩覆于第一壳体610外并与第一壳体610共同形成一外腔室652。调音机构640包括一控制钮642及一掩模644,且控制钮642突出于第二壳体650之外。掩模644具有上述的第二调音孔644a,644b,644c,且掩模644位于第一壳体610上并连接控制钮642。如此配置,使用者只要移动控制钮642,即可带动掩模644移动至例如为图7所示的一调音位置,以将覆盖不同孔隙的多孔层的第二调音孔644a,644b,644c的其中之一(绘示为第二调音孔644b)对准第一调音孔616。当然,图6的调音机构640设计仅作为说明举例之用,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只要调 音机构的控制钮暴露于第二壳体之外并连接位于第一壳体上的掩模,使控制钮能带动掩模将第二调音孔其中之一对准第一调音孔者,皆为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
    上述实施例的耳机100、300、400、500、600可为耳罩式耳机,其两耳罩间一般是以一弧形的枢架连结,当使用者穿戴时,两耳罩可罩住耳朵。此种设计可有效地阻隔外界噪音,因此于音量较小的情况下,仍可聆听清晰的音乐,而不易损伤使用者的听觉神经。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下述实施例中,耳机也可为一入耳式耳机。一般而言,入耳式耳机是将出音端的尺寸缩小,并套上耳塞,以将出音端更深入地置入使用者的耳道内,并利用耳塞的弹性变形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耳道轮廓。入耳式耳机的耳塞的一部分会置入使用者的耳道内,不同于不进入使用者的耳道的耳罩式耳机。这种耳机利用耳塞来密封使用者的耳道,以隔绝外界声音而提升音质。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耳机700为一入耳式耳机,其包括一第一壳体710、一扬声器720、多个多孔材730、一调音机构740以及一耳塞760。第一壳体710具有一容纳空间712、一出音口714以及多个调音孔716。耳塞760套设于出音口714外。扬声器720配置于出音口714而位于容纳空间712内,而调音孔716则连通容纳空间712与第一壳体710的外部。扬声器720将容纳空间712区隔为一前腔712a与一后腔712b。出音口714位于前腔712a,后腔712b则可用以产生共振效果,而调音孔716即是用以连通容纳空间712的后腔712b与第一壳体710的外部,以调整耳机700的音场特性。
    这些调音孔716的面积实质上相同,而各个多孔材730对应覆盖一个调音孔716,其中覆盖不同调音孔716的多孔材730的孔隙不同(类似图2所示的多孔材230a、230b)。调音机构740则可例如采用图1、图3或图4等配置方式设置于第一壳体710,以选择性地遮蔽调音孔716至少其中之一。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图5的配置方式也可套用于入耳式耳机,利用多个不同孔隙的多孔材对应一调音孔的设计,并通过调音机构来选择性地将多孔材其中之一覆盖于调音孔上。
    综上所述,由于耳机的音场特性会因调音孔的透气程度而所有不同,因此,本发明通过覆盖不同孔隙的多孔材来改变各调音孔的透气程度,并通过调音机构依使用者喜好选择适合的调音孔的透气程度。因此,使用者可针对 不同的音乐来调整耳机本体的频率响应,以使耳机可符合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因而提升了耳机的性能。
    虽然已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关 键  词:
    耳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耳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76362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