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集电体用铝合金箔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极集电体用铝合金箔及其制造方法.pdf(1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2061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17 CN 104220614 A (21)申请号 201380018140.5 (22)申请日 2013.03.15 2012-075454 2012.03.29 JP C22C 21/00(2006.01) C22F 1/04(2006.01) H01M 4/64(2006.01) H01M 4/66(2006.01) C22F 1/00(2006.01)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 UACJ 地址 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大手町一丁目 7 番 2 号 (72)发明人 竹田博贵 日比野旭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
2、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444 代理人 龚敏 王刚 (54) 发明名称 电极集电体用铝合金箔及其制造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集电体用铝合金箔, 其 具有高导电率的同时, 金属坯料强度及干燥工序 后的强度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集电体用铝 合金箔, 其特征是 : 含有 Fe 0.1 0.5 质量 ( 以下仅以来表示 ), Si 0.01 0.3, Cu 0.01 0.2, Mn 0.01以下, 剩下的 部分由 Al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 拉伸强度为 230MPa以上, 0.2耐力为190MPa以上, 导电率是 55 IACS 以上, 以 180进行 1 小时的热处理。
3、的 话, 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为 160MPa 以上, 0.2耐 力为 140MPa 以上。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09.29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3/057474 2013.03.15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146369 JA 2013.10.03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20614 A CN 104220614 A 1/1 页 2。
4、 1. 一种电极集电体用铝合金箔, 其特征在于 : 含有 Fe 0.1 0.5 质量 ( 以下质 量仅以来表示 ), Si 0.01 0.3, Cu 0.01 0.2, Mn 0.01以下, 剩下的 部分由 Al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 拉伸强度为 230MPa 以上, 0.2耐力为 190MPa 以上, 导 电率是 55 IACS 以上, 在以 180进行 1 小时的热处理时, 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为 160MPa 以上, 0.2耐力为 140MPa 以上。 2. 如权利要求 1 中所述的电极集电体用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对于含有 Fe 0.1 0.5, Si 0.01 0.3。
5、, Cu 0.01 0.2, Mn 0.01以下, 剩下的部 分由 Al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的铝合金铸块, 不进行满足下式 (1) 或 (2) 条件的热处理, 而是进行开始温度为 150 390且结束温度为 150 300的温轧制, 并且不进行中间退 火, 而进行冷轧制和箔轧制, 按照上述顺序进行制造, T500(1) 500 T 400 且 t 0.0004T2-0.4T+101 (2) ( 其中, T 是加热温度 ( ), t 是保持的时间 ( 小时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20614 A 2 1/11 页 3 电极集电体用铝合金箔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
6、涉及的是 : 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等蓄电设备的正极材料或负极材料的电极 集电体用铝合金箔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锂离子二次电池, 和铅电池或镍氢电池等相比, 每单位重量及体积的能量密度高, 搭载于机器上可以达到轻量化、 小型化的目的。 因此近年来, 作为电源其不仅仅广泛地用于 便携性电子设备, 也被用于电动汽车 (EV) 或混合电动汽车 (HEV) 等中, 预计以后对其需求 将更多。 0003 就锂离子二次电池而言, 通过锂离子移动于正极和负极间的反应来进行充放电, 其由正极、 隔离部 (separator) 和负极 3 层结构构成。在正极活性物质中主要使用钴酸锂, 镍酸锂, 锰酸锂等。
7、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 负极活性物质中主要使用石墨, 软碳棒, 硬碳棒 等碳系材料。 另外, 分离正极和负极的隔离部中使用聚合物多孔膜, 在电解液中使用非水溶 剂。 0004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 一般按照下述方法制造。 首先, 用溶剂分散或溶解活性物 质 (LiCoO2 等 )、 导电助剂 (carbon black 等 )、 粘合剂 ( 聚四氯乙烯等 )、 增粘剂 ( 聚偏氟 乙烯等 ), 混合得到糊, 将所述糊于集电的铝合金箔涂上涂布 ( 以下, 称 将所述糊于集电的 铝合金箔涂上涂布工序 为活性物质涂布工序 ), 使溶剂干燥、 形成正极材料层。并且, 为了 增大活性物质密度, 以压力。
8、机械压缩加工 ( 以下称 以压力机械压缩加工 工序为压力加 工)。 这样制造出的正极材料与隔离部、 负极材料叠层后, 卷绕, 为了置于外壳中进行成形加 工, 再置于外壳中。 0005 顺便说一下, 对于铝合金箔, 要求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度。铝合金箔的强度不够的 话, 在活性物质涂布工序中容易产生变形或断裂等问题。 0006 另外, 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时用于汽车或电动工具等需要大电流的场合, 在这样的 用途中, 集电体用铝合金箔的导电率低的话, 电池的内部电阻增加, 产生输出电压降低的问 题。 0007 如上所述, 要求铝合金箔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率。为了实现高强度, 可以添 加 Si,Fe,Mn。
9、,Cu 等元素 , 不过这类元素因为和铝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这类元素添加后在箔 轧制时, 容易发生断裂, 导电率降低。 反过来, 不添加上述元素的高纯度铝合金的强度不足。 因此, 在现有技术中, 同时达到高强度和高导电率是非常困难的。 0008 另外, 在活性物质涂层后的干燥工序中 ( 以下, 简称为干燥工序 ) 中, 为了进行 100 180左右的热处理, 干燥工序后的强度和金属坯料 ( 即未经过涂布等加工的金属 材料 ) 相比, 强度有降低的倾向。该干燥工序后的强度太低的话, 压力加工时容易发生延 展, 在卷绕时产生卷绕皱纹, 活性物质和铝合金箔的的粘合性降低, 切开 (slit) 时容易。
10、产 生断裂。 活性物质和铝合金箔表面的粘合性下降的话, 在反复充放电的使用中, 逐渐产生剥 离, 产生电池容量下降的问题。 目前, 就干燥工序而言, 以150左右的热处理是主流,不过 说 明 书 CN 104220614 A 3 2/11 页 4 为了高效率, 需要在例如高于 180的高温区也可以维持足够强度的铝合金箔。 0009 例如, 在专利文献 1 中记载了一种电极集电体用铝合金箔, 其金属坯料的拉伸强 度为 98MPa 以上。可是为了防止制造工序中的断裂的发生, 其强度还不够, 并且关于导电率 没有记载。而在专利文献 2, 3 中记载了 : 金属坯料的拉伸强度为 200MPa 以上的电。
11、池电极集 电体用铝合金箔,不过因为合金中主要添加的元素为Mn, Mg等, 不能满足高导电率的需求。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 : 金属坯料的拉伸强度为160MPa以上的锂离子电池电极集电体用铝 合金箔。可是, 在被设想为干燥工序的热处理后, 强度低, 压力加工时不能充分防止延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 1】 日本特开 2004-207117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日本特平 11-219709 号公报 【专利文献 3】 日本特开 2008-150651 号公报 【专利文献 4】 日本特开 2010-150637 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1 如。
12、上文所述, 在现有技术中, 同时在强度和导电率方面具有良好特性的电极集电 体用铝合金箔, 还没有得到。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是 : 提供一种电极集电体 用铝合金箔, 所述电极集电体用铝合金箔具有高导电率的同时, 金属坯料的强度及干燥工 序后的强度高。 【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 本发明人对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用的铝合金箔进行研究时发现 : 将成分 限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在其制造工序中不进行高温下长时间的热处理, 而进行温轧制, 并且 不进行中间退火, 而进行冷轧制和箔轧制, 可以得到维持高导电率的同时, 实现金属坯料强 度及干燥工序后的高强度。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13 。
13、即, 第 1 个发明是一种电极集电体用铝合金箔, 其特征是 : 含有 Fe 0.1 0.5 质 量 ( 以下仅以来表示 ), Si 0.01 0.3, Cu 0.01 0.2, Mn 0.01以下, 剩下的部分由 Al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 拉伸强度为 230MPa 以上, 0.2耐力为 190MPa 以 上, 导电率是 55 IACS 以上, 以 180进行 1 小时的热处理的话, 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为 160MPa 以上, 0.2耐力为 140MPa 以上。 0014 第 2 个发明是上述电极集电体用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是 : 对于含有 Fe 0.1 0.5, Si 0.01 0。
14、.3, Cu 0.01 0.2, Mn 0.01以下, 剩下的部 分由 Al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的铝合金铸块, 不进行满足下式 (1) 或 (2) 条件的热处理, 而是进行开始温度为 150 390且结束温度为 150 300的温轧制, 并且不进行中间退 火, 而进行冷轧制和箔轧制, 按照上述顺序进行制造。 T500(1) 500 T 400 且 t 0.0004T2-0.4T+101(2) (T 是加热温度 ( ), t 是保持 ( 维持 ) 的时间 ( 小时 ) 【发明的效果】 说 明 书 CN 104220614 A 4 3/11 页 5 0015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最适合的铝合金箔,。
15、 以用于例如锂离子电池用铝合金箔的电 极集电体用铝合金箔中, 其具有高导电率的同时, 金属坯料强度及干燥工序后的强度高, 所 以可以防止活性物质涂布工序中断裂的发生, 以及可以防止压力加工时出现延展。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铝合金箔的组成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铝合金箔的组成是 : 含有 Fe 0.1 0.5, Si 0.01 0.3, Cu 0.01 0.2, Mn 0.01以下, 剩余部分由 Al 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 0017 Fe 是添加后提高强度的元素, 含有 0.1 0.5。Fe 的添加量不到 0.1时, 对于 提高强度没有贡献。另一方面, Fe 的添加量超过 0.5的话, Al。
16、-Fe 化合物或 Al-Fe-Si 化 合物于铝合金箔内部及表面将大量存在, 导致针孔 (Pinhole) 增加, 因此不优选。 0018 Si 是添加后提高强度的元素, 含有 0.01 0.3。Si 的添加量不到 0.01时, 对 于强度提高没有贡献。另外, 通常使用的 Al 锭 ( 铝块 ) 中含有杂质 Si, 其含量被限制为不 到 0.01, 所以使用高纯度的铝锭, 在成本上是困难的。另一方面 Si 的添加量超过 0.3 的话, 加工硬化性变高, 所以在箔轧制时容易发生断裂的同时, Al-Fe-Si 化合物将于铝合金 箔内部及表面大量存在, 导致针孔增加, 所以不优选。 0019 Cu 。
17、是添加后提高强度的元素, 含有 0.01 0.2。Cu 的添加量不到 0.01的话, 强度降低。另一方面, Cu 的添加量超过 0.2的话, 加工硬化性变高, 在箔轧制时容易发生 断裂。 0020 就 Mn 而言, 即使含有微量的 Mn 也会使导电率降低很多, 所以被限制在 0.01以 下。如果超过 0.01的话, 维持高导电率变困难, 因此不优选。 0021 另外, 在本材料中还含有 Cr, Ni, Zn, Mg, Ti, B, V, Zr 等不可避免的杂质。优选为 : 这些不可避免的杂质, 每个含量分别为 0.02以下, 其总量为 0.15以下。 0022 本发明的电极集电体用铝合金箔的金。
18、属坯料之拉伸强度为 230MPa 以上, 0.2耐力 为 190MPa 以上。拉伸强度不到 230MPa, 0.2耐力不到 190MPa 时, 其强度不足, 活性物质 涂层时施加的张力容易导致断裂发生。另外, 还会引起中央延展 (center buckle ; middle waviness) 等问题, 给生产率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不优选。 0023 热处理后的强度 就正极材料的制造工序而言, 为了除去活性物质中的溶剂, 在活性物质涂层后, 进行干 燥工序。 所述干燥工序中, 以100180左右的温度进行热处理。 通过所述热处理, 有时铝 合金箔软化, 机械特性变化, 因此热处理后的铝合金箔的。
19、机械特性就变得重要了。目前, 在 干燥工序中以 150左右的温度进行热处理的情况多 , 但是为了提高生产率, 需要的铝合 金是 : 在高温区也可以保持足够强度。 本发明中, 适当地控制制造条件, 达到 : 即使以180 进行 1 小时的热处理的话, 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为 160MPa 以上, 0.2耐力为 140MPa 以上。 所述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不到 160MPa, 0.2耐力不到 140MPa 时, 干燥工序后的压力加工 时容易产生延展, 在卷绕时卷容易发生皱纹, 活性物质的剥落和切开 (slit) 时容易断裂, 因此不优选。 0024 说 明 书 CN 104220614 A 5 4/。
20、11 页 6 导电率为 55 IACS 以上。导电率表示固溶元素的固溶状态。将本申请的电极集电体 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时, 导电率不到 55 IACS 的情况下, 使用放电速率 (rate) 超过 5C 这 样的高电流值时, 电池容量降低, 所以不优选。 另外, 1C的意思是 : 将具有公称(nominal)电 容值电容的电池 (cell) 以恒定电流放电, 1 小时放电完成的电流值。 0025 铝合金箔的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中, 按照以下工序制造上述合金组成的铝合金铸块。 将具有上述组成的铝合金按照通常方法熔炼, 适当地选择连续铸造法, 半连续铸造法 (DC 铸造法 ) 等通常的铸造法进行铸造。。
21、 0026 对经过铸造的的铝合金铸块, 不进行满足下式(1)或(2)条件的热处理, 而是进行 开始温度为 150 390的温轧制。 T500 (1) 500 T 400 且 t 0.0004T2-0.4T+101 (2) (T 是加热温度 ( ), t 是保持时间 ( 小时 )。 0027 换句话说, 对经过铸造的的铝合金铸块, (a)以不到400进行热处理, 或者(b)在 400以上500以下, 满足t 导电率是以四端子法来测量电阻率, 将其换算为导电率求得。 0048 针孔密度 经箔轧制至12m厚的铝合金箔做成宽0.6m, 长6000m的卷材, 以表面检测机测量针孔 数。测得的针孔数除以总。
22、表面积, 算出每单位面积 1m2的针孔数, 作为针孔密度。 0049 在活性物质涂布工序中断裂发生的有无 在活性物质涂布工序中, 以目测判断在正极材料样品中是否出现断裂。 0050 活性物质剥离的有无 以目测判断在正极材料样品中是否出现活性物质的剥离。 另外, 即使一部分发生剥离, 也算为发生剥离。 0051 以在本发明的条件范围内的条件, 制造的实施例138中, 除了导电率高之外, 金属坯 料强度及干燥工序的热处理后的强度高, 在活性物质涂布工序中没有发生断裂和活性物质 剥离。 0052 Fe 的量在本发明规定的上限外的比较例 39 中, 导电率低, 针孔大量产生。另一方 面, Fe 的量在。
23、本发明规定的下限外的比较例 40 中, 金属坯料的强度、 以及以 180进行 1 小 时热处理后的强度不足, 在活性物质涂布工序中产生了断裂和活性物质剥离。 0053 Si 的量在本发明规定的上限外的比较例 41 中, 加工硬化性变得过高, 箔轧制时发 生断裂。 0054 Cu 的量在本发明规定的上限外的比较例 42 中, 加工硬化性变得过高在箔轧制时, 断裂发生了。另一方面, Cu 的量在本发明规定的下限外的比较例 43 中, 金属坯料的强度及 以 180进行 1 小时热处理后的强度不足, 在活性物质涂布工序中产生了断裂和活性物质 的剥离。 0055 Mn 的量在本发明规定的上限外的比较例 。
24、44 中, 导电率降低了。 0056 温轧制开始温度在本发明规定的上限外的比较例 45 中, 热处理条件在本发明规 定的上限外的比较例 46 49 中, 热处理温度和温轧制开始温度的两者在本发明规定的上 限外的比较例 50 51 中, 金属坯料强度及以 180进行 1 小时热处理后的强度不足, 在活 性物质涂布工序中发生断裂和活性物质的剥离。 温轧制结束温度在本发明规定的温度范围的上限外的比较例 52 中, 金属坯料强度及 以 180进行 1 小时热处理后的强度不足, 在活性物质涂布工序中发生了断裂和活性物质 的剥离。 实施了中间退火的比较例 53 中, 金属坯料强度及以 180进行 1 小时热处理后的强度 不足, 在活性物质涂布工序中发生了断裂和活性物质的剥离。 在温轧制开始温度在本发明规定的下限外的比较例54中, 温轧制中的1轧道的压下率 降低, 轧制性恶化了。 说 明 书 CN 104220614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