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一种黏膜分离刀.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4737837
  • 上传时间:2018-11-03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1.25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16386.0

    申请日:

    2013.01.16

    公开号:

    CN103110457A

    公开日:

    2013.05.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B 18/12申请日:20130116|||公开

    IPC分类号:

    A61B18/12

    主分类号:

    A61B18/12

    申请人:

    王实; 安瑞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实; 邱筱赛; 鲁艳

    地址:

    310022 浙江省杭州市半山桥广济路38号浙江省肿瘤医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代理人:

    李久林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黏膜分离刀,包括支撑钳和电切刀,支撑钳包括相铰接的两个支撑钳臂,两个支撑钳臂的前端均具有能够固定在黏膜上的支撑定位结构,两个支撑钳臂的后端连接牵引钢丝,该牵引钢丝穿过导管和分腔管后与其控制柄连接;电切刀后端连接有导电丝,该导电丝穿过导管和分腔管后与其控制柄固定连接,该导电丝与安装在电切刀控制柄上的电极电气连接,电切刀控制柄与手柄滑动连接;分腔管固定在导管的近端,手柄固定在分腔管的一端,支撑钳控制柄活动设置在分腔管的另一端。本技术方案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中,能够获取比较好的视野,避免因镜头无法观察到电切刀切离组织的情况,而使组织切离过深,出现穿孔、出血等风险。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黏膜分离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钳(1)、电切刀(2)、导管(3)、牵引钢丝(4)、分腔管(5)、支撑钳控制柄(6)、电切刀控制柄(7)、电极(8)、手柄(9),支撑钳(1)和电切刀(2)设置在导管(3)的远端,分腔管(5)、支撑钳控制柄(6)、电切刀控制柄(7)、电极(8)和手柄(9)设置在导管(3)的近端;其中,所述支撑钳(1)包括相铰接的两个支撑钳臂,两个支撑钳臂的前端均具有能够固定在黏膜上的支撑定位结构,两个支撑钳臂的后端连接牵引钢丝(4),该牵引钢丝(4)穿过导管(3)和分腔管(5)后与控制支撑钳(1)开合的支撑钳控制柄(6)连接;所述电切刀(2)后端连接有导电丝,该导电丝穿过导管(3)和分腔管(5)后与控制电切刀(2)进退的电切刀控制柄(7)固定连接,该导电丝与安装在电切刀控制柄(7)上的电极(8)电气连接,电切刀控制柄(7)与手柄(9)滑动连接;所述分腔管(5)固定在导管(3)的近端,手柄(9)固定在分腔管(5)的一端,支撑钳控制柄(6)活动设置在分腔管(5)的另一端。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黏膜分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3)为多腔管,所述牵引钢丝(4)和电切刀(2)的导电丝分别通过导管(3)的不同腔道。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黏膜分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定位结构是指两个支撑钳臂的前端分别向前倾斜翘出形成尖凸部(11)。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黏膜分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钳臂的前端或者尖凸部(11)进行表面粗糙化处理。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黏膜分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切刀(2)头部呈L形或环形,所述电切刀(2)的切割段(21)位于支撑钳(1)的两个支撑钳臂之间并能够前后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黏膜分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切刀(2)及其导电丝由同一根金属丝制成。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黏膜分离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中能够有效避免穿孔、减少出血的黏膜分离刀。
    背景技术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治疗已越来越普及。从1968年的息肉切除术到20世纪80年代的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但对于较大的平坦病变,EMR治疗只能通过分块切除的方法来进行,其结果是不能获得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肿瘤局部残留和复发的概率较大。随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产生,并取得了初步成功。ESD手术中可一次完整切除病变,切除深度可包含黏膜全层、黏膜肌层及大部黏膜下层,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与复发率。经过多年的发展,ESD已被列为一种治疗早期消化道病变的新手段。
    ESD作为消化道病变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却因其在剥离过程中,无法获取较好地内镜视野,而使穿孔这一主要并发症常有发生。小的穿孔可以通过内镜下金属钛夹有效闭合,较大的则需要急诊外科手术修补以防止发生腹膜炎。这种并发症大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痛楚;也为消化道病变治疗手术提高了难度;同时,患者对穿孔的担忧和恐惧也限制了ESD的开展。
    作为ESD治疗中另一个主要并发症——出血,也对ESD手术正常进行有较大影响。术中一旦发生出血,止血过程要耗费很长时间,而且影响内镜视野;盲目止血过程中也很容易发生穿孔;出血量较大时,有时不得不中止ESD。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黏膜分离刀,其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中,能够获取比较好的视野,避免因镜头无法观察到电切刀切离组织的情况,而使组织切离过深,出现穿孔、出血等风险。其方便、安全地操作,以及能与常规内镜配合使用的性能,可广泛的应用于消化系统内ESD治疗手术。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黏膜分离刀,包括支撑钳、电切刀、导管、牵引钢丝、分腔管、支撑钳控制柄、电切刀控制柄、电极、手柄,支撑钳和电切刀设置在导管的远端,分腔管、支撑钳控制柄、电切刀控制柄、电极和手柄设置在导管的近端;其中,所述支撑钳包括相铰接的两个支撑钳臂,两个支撑钳臂的前端均具有能够固定在黏膜上的支撑定位结构,两个支撑钳臂的后端连接牵引钢丝,该牵引钢丝穿过导管和分腔管后与控制支撑钳开合的支撑钳控制柄连接;所述电切刀后端连接有导电丝,该导电丝穿过导管和分腔管后与控制电切刀进退的电切刀控制柄固定连接,该导电丝与安装在电切刀控制柄上的电极电气连接,电切刀控制柄与手柄滑动连接;所述分腔管固定在导管的近端,手柄固定在分腔管的一端,支撑钳控制柄活动设置在分腔管的另一端。
    手术时,支撑钳尾端用牵引钢丝通过导管连接于支撑钳控制柄,通过支撑钳控制柄的活动,控制支撑钳开合运动。支撑钳钳头张开,将病变组织撑起,为镜头获取较好的视野及为电切刀获取较好的进刀环境。电切刀通过导管连接于电切刀控制柄的电极上;电切刀控制柄控制电切刀前后移动。病变组织被撑起后,电切刀从支撑钳两颚之间到达病变区需切离位置,通电进刀,切离病变组织。支撑钳撑开程度达到极限后,收回电切刀及闭合支撑钳,让支撑钳行进一段距离后,继续重复操作上述手术过程,直至病变组织完全切除。用支撑钳夹取切离后的病变组织,以便作病理学分析。
    作为优选,所述导管为多腔管,所述牵引钢丝和电切刀的导电丝分别通过导管的不同腔道。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定位结构是指两个支撑钳臂的前端分别向前倾斜翘出形成尖凸部。使用时,该尖凸部与黏膜表面形成接触黏连固定,进一步优选,所述两个支撑钳臂的前端或者尖凸部进行表面粗糙化处理,以提高黏连固定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电切刀头部呈L形或环形,L形电切刀可针对前方宽度偏小型的病变组织,进行手术操作;环形电切刀因其一端固定于导管上,通过电切刀控制柄控制环型电切刀向前及两侧扩展运动,加大了手术操作范围,可主要应对于面积较大的病变组织。所述电切刀的切割段位于支撑钳的两个支撑钳臂之间并能够前后移动。这样便于电切刀的定位移动和方便手术操作。进一步优选,所述电切刀及其导电丝由同一根金属丝制成。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用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中,能够为内镜获取比较好的视野,避免因镜头无法观察到电切刀切离组织的情况,而使组织切离过深,出现穿孔、出血等风险。其外尺寸按常规内镜活检孔尺寸设计,以及其安全、方便的操作过程,可在现今ESD手术领域中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支撑钳的闭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支撑钳的张开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电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电切刀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闭合的黏膜分离刀贴紧病变组织,准备进行切离组织);
    图7为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支撑钳撑开组织);
    图8为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电切刀进刀切开组织);
    图9为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支撑钳进一步撑开,协助电切刀进刀切开组织);
    图10为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病变组织被完全切离);
    图11为实施例2电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2电切刀的立体图;
    其中,1‑支撑钳;2‑电切刀;3‑导管;4‑牵引钢丝;5‑分腔管;6‑支撑钳控制柄;7‑电切刀控制柄;8‑电极;9‑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黏膜分离刀,包括支撑钳1、电切刀2、导管3、牵引钢丝4、分腔管5、支撑钳控制柄6、电切刀控制柄7、电极8、手柄9,支撑钳1和电切刀2设置在导管3的远端,分腔管5、支撑钳控制柄6、电切刀控制柄7、电极8和手柄9设置在导管3的近端;其中,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支撑钳1包括相铰接的两个支撑钳臂,两个支撑钳臂的前端均具有能够固定在黏膜上的支撑定位结构,两个支撑钳臂的后端连接牵引钢丝4,该牵引钢丝4穿过导管3和分腔管5后与控制支撑钳1开合的支撑钳控制柄6连接;所述电切刀2后端连接有导电丝,该导电丝穿过导管3和分腔管5后与控制电切刀2进退的电切刀控制柄7固定连接,该导电丝与安装在电切刀控制柄7上的电极8电气连接,电切刀控制柄7与手柄9滑动连接;所述分腔管5固定在导管3的近端,手柄9固定在分腔管5的一端,支撑钳控制柄6活动设置在分腔管5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3为双腔管,所述牵引钢丝4和电切刀2的导电丝分别通过导管3的不同腔道。所述支撑定位结构是指两个支撑钳臂的前端分别向前倾斜翘出形成尖凸部11。所述两个支撑钳臂的前端和尖凸部11进行表面粗糙化处理。所述电切刀2头部呈L形,所述电切刀2的切割段21位于支撑钳1的两个支撑钳臂之间并能够前后移动。所述电切刀2及其导电丝由同一根金属丝制成。
    使用过程如下:
    1、对在病组织周围的正常黏膜进行灼烧标记。
    2、针对病变组织进行局部注射,使黏膜充分隆起,便于切割剥离。
    3、如图6所示,将支撑钳1闭合,并将支撑钳1前端钳头贴紧隆起的病变组织边缘。
    4、如图7所示,将支撑钳1略微撑开,为镜头获取较好的视野及为电切刀2获取较好进刀环境。
    5、如图8所示,电切刀2缓慢进刀,通电切离组织。
    6、如图9所示,支撑钳1继续撑开,以配合电切刀2切离组织,直至支撑钳1撑开至极限。
    7、退回电切刀2至支撑钳1两颚(两支撑钳臂)之间,再闭合支撑钳1后,让黏膜分离刀继续向前行进至合适位置。
    8、重复步骤3、4、5、6、7的操作,直至如图10所示,病变组织完全别切离状态。
    9、用支撑钳1夹住病变组织并取出,以便作病理学分析。
    实施例2:
    一种黏膜分离刀,与实施例1的不同仅在于:所述导管3为三腔管,一个腔道通牵引钢丝4,另两个腔道通电切刀2及其导电丝。所述电切刀2头部呈环形,该环形的前凸段为电切刀2的切割段21,该前凸段位于支撑钳1的两个支撑钳臂之间并能够前后移动。
    本发明的黏膜分离刀,用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中,能够为内镜获取比较好的视野,避免因镜头无法观察到电切刀切离组织的情况,而使组织切离过深,出现穿孔、出血等风险。其外尺寸按常规内镜活检孔尺寸设计,以及其安全、方便的操作过程,可在现今ESD手术领域中广泛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黏膜分离刀为一次性使用工具,避免重复使用。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关 键  词:
    一种 黏膜 分离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黏膜分离刀.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73783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