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风电安装船的一步式起重系统及装设其的风电安装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风电安装船的一步式起重系统及装设其的风电安装船.pdf(1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162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29 CN 103121627 A *CN103121627A* (21)申请号 201110370237.5 (22)申请日 2011.11.21 B66C 23/52(2006.01) B63B 35/00(2006.01) (71)申请人 江苏道达海上风电工程科技有限公 司 地址 226259 江苏省启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凯旋路 (72)发明人 李爱东 陈新华 喻东华 顾煌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 司 72001 代理人 张昱 杨楷 (54) 发明名称 用于风电安装船的一步式起。
2、重系统及装设其 的风电安装船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风电安装船的一步式起重系 统, 包括 : 上部支架、 适于固装到风电安装船甲板 上的下部支架、 设于上部支架上的第一平台、 以及 设于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之间的第二平台 ; 限位 部件, 其设于第一平台上用于固定风塔 ; 至少 3 对 彼此对应的定滑轮组、 动滑轮组和导向滑轮 ; 动 力提升装置, 其被设置成通过导向滑轮与定滑轮 组相关联用于提供提升动力 ; 控制装置, 其用于 控制动力提升装置的运行。它还涉及装设了该起 重系统的风电安装船。 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合理、 操控方便、 工作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 使用其能将 风电机组整体式吊装。
3、运输到作业海域, 并能非常 方便地将其一步式吊运至指定安装位置, 从而可 显著降低作业难度、 节省施工费用并提高施工安 全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1627 A CN 103121627 A *CN103121627A* 1/2 页 2 1. 一种用于风电安装船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步式起重系统包括 : 上部支架、 适于固装到风电安装船甲板上的下部支架、 设于所述上部支架上的第一平 台、 以。
4、及设于所述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之间的第二平台, 其中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上 分别设有彼此相适配以使风电机组的风塔通过而置入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内的第一 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 ; 限位部件, 其设于所述第一平台上用于固定所述风塔 ; 至少 3 对彼此对应的定滑轮组、 动滑轮组和导向滑轮, 其中所述定滑轮组和导向滑轮 环设于所述第二平台上, 所述动滑轮组通过绳索挂设于对应的定滑轮组下方并且至少带有 一个用于连接到风电机组上的连接部件 ; 动力提升装置, 其被设置成通过所述导向滑轮与所述定滑轮组相关联用于提供提升动 力 ; 以及 控制装置, 其用于控制所述动力提升装置的运行。 2. 根据权利要求 1。
5、 所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步式起重系统还包括 动滑轮组同步部件, 其被构造成适于将所述动滑轮组套设于其中以实现所述动滑轮组同步 运动。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滑轮组带有滚轮, 所述 动滑轮组同步部件呈环状且其上设有适于所述动滑轮组的滚轮沿所述动滑轮组同步部件 的径向进行移动的导槽。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步式起重系统还包括 加强部件, 其设于所述第二平台上并被构造成适于在需要时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开口部以增 强所述第二平台的刚度。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其特征在。
6、于, 所述上部支架、 下部支架、 第 一平台、 第二平台和 / 或加强部件采用由管桁架结构和箱形结构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台呈形和/或所 述第二平台呈圆弧形。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平台上设有用于放 置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室和 / 或用于进行风电安装船运行控制的驾驶室。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提升装置包括环绕 所述下部支架布置的 3 组卷扬机, 并且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对应控制所述卷扬机的绝对值编 码器。 9. 根据权利要求 1-8 中任。
7、一项所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步式起重 系统还包括电梯装置, 其被设置用于抵达所述第一平台和 / 或所述第二平台。 10. 根据权利要求 1-8 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步式起重 系统还包括气囊装置, 其被设置用于在将所述风塔置入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内并通过 所述限位部件进行固定之后, 填充于所述第一平台和风塔之间和 / 或填充于所述第二平台 和风塔之间, 以保证在水面航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11. 根据权利要求 1-8 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步式起重 系统还包括安全保护装置, 其用于在风电安装船出现超载、 超速或发生。
8、异常时实现自动停 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21627 A 2 2/2 页 3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保护装置中还设 有用于进行报警提示的告警部件。 13. 一种风电安装船,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风电安装船上装设有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 1-12 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风电安装船,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风电安装船的船艏和船 艉分别装设有一个所述一步式起重系统。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21627 A 3 1/6 页 4 用于风电安装船的一步式起重系统及装设其的风电安装船 技术领域。
9、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风电安装船的一步式起重系统以及 装设了所述一步式起重系统的风电安装船。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 特别是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面临以煤炭、 石 油等为代表的传统能源日益枯竭的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加大了针对各类新能源技术的研究 和开发。其中, 利用风能的海洋风力发电目前已经成为作为新能源重要组成的风电的重点 发展方向, 风电机组的安装是通过风电安装船将相关的风电机组运输到安装场地进行吊装 的。当前, 在海上对于风电机组的安装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分体式吊装。然而, 由于海上作业 的工况比较复杂,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确实难以掌握。
10、其受力情况并实施有效控制, 所以安装 作业费时、 费力且成本较高, 而且也无法保证安全。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风电机组日趋大型 化和离陆安装距离的不断远程化, 这都将会增大在海上作业的难度, 影响到操作安全性。 0003 在公开号为 CN101850833A 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风电设备安装用摆 臂式起重驳船, 它包括驳体, 由左右桁架立柱、 桁架横梁和滑轮横梁组成的龙门臂架, 并且 左右桁架立柱的下端与驳体上的铰支座铰接, 左右桁架立柱上部通过前、 后变幅机构分别 与驳体的前后甲板相连接, 而且在左右桁架立柱的下部还装有两套起升机构, 并且在驳体 的两侧则分别装有叶轮式推进器和撬式推。
11、进器。然而, 在该发明申请中也是需要将风力发 电机各部件运送到处于潮间带风机的基座位置, 然后再进行安装作业的。 因此, 即便采用上 述发明申请的技术方案, 同样无法克服以上列举出的这些现存弊端。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风电安装船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从而 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 此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设了上述用于风电安装船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的风电安装船, 以满足现实需求。 0006 为实现上述及其他方面的发明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 一种用于风电安装船的一步式起重系统, 其包括 : 上部支架、 适于固装到。
12、风电安装船甲板上的下部支架、 设于所述上部支架上的第一平 台、 以及设于所述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之间的第二平台, 其中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上 分别设有彼此相适配以使风电机组的风塔通过而置入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内的第一 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 ; 限位部件, 其设于所述第一平台上用于固定所述风塔 ; 至少 3 对彼此对应的定滑轮组、 动滑轮组和导向滑轮, 其中所述定滑轮组和导向滑轮 环设于所述第二平台上, 所述动滑轮组通过绳索挂设于对应的定滑轮组下方并且至少带有 一个用于连接到风电机组上的连接部件 ; 说 明 书 CN 103121627 A 4 2/6 页 5 动力提升装置, 其被设置成通过所述。
13、导向滑轮与所述定滑轮组相关联用于提供提升动 力 ; 以及 控制装置, 其用于控制所述动力提升装置的运行。 0007 在上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中, 优选地, 所述一步式起重系统还包括动滑轮组同步 部件, 其被构造成适于将所述动滑轮组套设于其中以实现所述动滑轮组同步运动。 0008 在上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中, 优选地, 所述动滑轮组带有滚轮, 所述动滑轮组同步 部件呈环状且其上设有适于所述动滑轮组的滚轮沿所述动滑轮组同步部件的径向进行移 动的导槽。 0009 在上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中, 优选地, 所述一步式起重系统还包括加强部件, 其设 于所述第二平台上并被构造成适于在需要时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开口部以。
14、增强所述第二平 台的刚度。 0010 在上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中, 优选地, 所述上部支架、 下部支架、 第一平台、 第二平 台和 / 或加强部件采用由管桁架结构和箱形结构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制成。 0011 在上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中, 优选地, 所述第一平台呈形和 / 或所述第二平台 呈圆弧形。 0012 在上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中, 优选地, 所述第二平台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控制装 置的控制室和 / 或用于进行风电安装船运行控制的驾驶室。 0013 在上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中, 优选地, 所述动力提升装置包括环绕所述下部支架 布置的 3 组卷扬机, 并且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对应控制所述卷扬机的绝对值编码器。
15、。 0014 在上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中, 优选地, 所述一步式起重系统还包括电梯装置, 其被 设置用于抵达所述第一平台和 / 或所述第二平台。 0015 在上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中, 优选地, 所述一步式起重系统还包括气囊装置, 其被 设置用于在将所述风塔置入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内并通过所述限位部件进行固定之 后, 填充于所述第一平台和风塔之间和 / 或填充于所述第二平台和风塔之间, 以保证在水 面航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6 在上述的一步式起重系统中, 优选地, 所述一步式起重系统还包括安全保护装置, 其用于在风电安装船出现超载、 超速或发生异常时实现自动停车。 0017 在上述的一步式起。
16、重系统中, 优选地, 所述安全保护装置中还设有用于进行报警 提示的告警部件。 0018 一种风电安装船, 在所述风电安装船上装设有至少一个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一步 式起重系统。 0019 在上述的风电安装船中, 优选地, 在所述风电安装船的船艏和船艉分别装设有一 个所述一步式起重系统。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用于风电安装船的起重系统, 它具有结构设计合理、 操控方便、 工作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 使用其能够将风电机组整体式 吊装运输到作业海域, 并且可以非常方便地将风电机组一步式吊运至指定安装位置, 从而 能够显著降低水面作业难度、 节省施工费用并且提高施工现场。
17、的安全性。 此外, 还可以根据 实际应用需要而同时在风电安装船上装设两个或多个上述起重系统, 以便在每次出海作业 时能运输并安装多台风电机组来进一步地提高作业效率、 降低安装成本。 因此, 本发明的一 说 明 书 CN 103121627 A 5 3/6 页 6 步式起重系统以及相应地装设了其的风电安装船完全适用于在海洋、 江河等水体上进行风 电机组的吊运和安装等操作。 附图说明 0021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 图 1 是本发明用于风电安装船的一步式起重系统一个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图 1 示例的一个侧视结构示意图 ; 图 3。
18、 是沿图 1 中 A-A 方向的结构视图 ; 以及 图 4 是沿图 1 中 B-B 方向的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首先, 请参阅图 1 和图 2, 它们概要地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步式起重系统的一个示 范性实施例的基本结构, 在这些附图中也同时局部图示出了安装了该一步式起重系统的风 电安装船的一部分。 下面将结合图1和图2, 通过对该实施例的结构及构成的详细描述来说 明本发明的基本构造、 特点和优点。然而, 必须明确以下这些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 而 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形成任何的限制。 0023 再者, 在本文中所提到的上、 下、 前、 后、 船艏、 船艉、 横向、 纵向等方位用。
19、语是相对 于各附图中所示的风电安装船、 一步式起重系统或其组成部分进行定义的, 它们是相对的 概念, 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 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 也不应 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0024 此外, 还需要指出的是, 在本文提及到的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 技术特征, 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 仍然可以在这些技术特征 ( 或其等同物 ) 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的组合, 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发明的 更多其他实施例。 0025 如图 1 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中, 本发明的一步式起重系统主要包括上部支架 3、 下 部。
20、支架 4、 第一平台 5、 第二平台 6、 限位部件 11、 定滑轮组 12、 动滑轮组 13、 导向滑轮 14、 动 力提升装置 18、 控制装置 19 以及其他一些可选组成部分。 0026 下部支架 4 被构造成适于固装到风电安装船 1 的甲板 2 上, 并且为设置在它上方 的其他部分提供足够大的承载力。对于下部支架 4 与甲板 2 之间的具体固装方式, 完全可 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适用方式, 由于这部分内容不属于本发明的重点并且为被本领域 技术人员所了解或熟知, 因而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0027 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平台, 即第一平台 5 和第二平台 6, 其中前者被设在上 部支架。
21、 3 上, 而后者则被设在上部支架 3 和下部支架 4 之间。作为一种优选的情形, 可以采 用由管桁架结构和箱形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来制造成上述的上部支架 3、 下部支架 4、 第一 平台5和/或第二平台6, 这样不仅使得本一步式起重系统的整体外型美观、 线条轮廓流畅, 而且能够充分保障系统受力明确, 有助于尽可能减小由于船体航行摇摆运动而对一步式起 重系统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0028 在通常情况下, 作为本发明中主要的承载和支撑部分的上部支架 3、 下部支架 4 上 都是设置有楼梯 23 的, 以便工作人员可以借此进行上、 下走动。而更优选地是, 在上述实施 说 明 书 CN 10312162。
22、7 A 6 4/6 页 7 例中还专门设置了电梯装置 26 来分别工作人员抵达第一平台 5 或第二平台 6, 在图 2 中同 时图示出了该电梯装置 26 运行至两个不同高度位置处的情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也有可 能在装设了电梯装置26之后就不再设置楼梯23。 当然, 在本发明中同时设置电梯装置和楼 梯是被最优先考虑的。 0029 请再参考图3和图4, 它们分别是沿着图1中的A-A方向和B-B方向展示出的结构 视图。如这些图所示, 第一平台 5 和第二平台 6 都呈现出具有非封闭的构造, 例如图 3 和图 4 中所示出的形和圆弧形。具体而言, 在第一平台 5 上设置有第一开口部 9, 而在第二。
23、平 台6上则相应地设置了第二开口部10, 第一开口部9和第二开口部10的各自设置位置及其 开口大小彼此相适配, 以便使得风电机组 7 的风塔 8 能够通过它们而被放置进入第一平台 5 和第二平台 6 所形成的空间内部。 0030 在第一平台 5 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风塔 8 的限位部件 11, 其数量和布置位置可以根 据实际情况而定 ( 例如, 风塔 8 的尺寸、 施工时气候条件等 )。出于进一步保证水面航运过 程中稳定性的考虑, 优选地还可以在第一平台 5 和风塔 8 之间、 在第二平台 6 和风塔 8 之 间、 或者同时在以上两个位置设置气囊装置 ( 未示出 ), 这样就可以在将风塔 8 吊置。
24、放入第 一平台 5 和第二平台 6 的内部并用限位部件 11 加以固定之后, 通过这样的气囊装置来缓冲 并吸收航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振动和冲击作用、 减少摇晃。另外, 在第一平台 5 采用上述形 或者其他类似结构时, 通过第一平台5的这些侧部也可以对风塔8的上部进行侧向支撑, 从 而更好地实现风电机组在运输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0031 为了能在实际应用需要时进一步增强第二平台 6 的刚度, 优选地还可以在第二平 台 6 上增设加强部件 24, 以便通过其来封闭第二开口部 10 而使第二平台 6 形成封闭结构, 从而以此来优化第二平台 6 本身、 乃至一步式起重系统的整体力学性能。例如, 可以。
25、将加强 部件 24 设置成俯仰式闭合梁的形式, 在吊装风塔 8 进入第一平台 5 和第二平台 6 后就将该 俯仰式闭合梁放下而封闭第二开口部 10 以加强结构刚性。 0032 显然, 上述的加强部件 24 可以直接采用管桁架结构来制成, 也可以采用如前所述 的由管桁架结构和箱形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制造而成。作为一种优选的情形, 可以将加强 部件 24 的外形构造成与第二平台 6 的整体外形相互补, 例如借助于该加强部件 24 能促使 第二平台 6 在需要时形成一个封闭圆环结构。 0033 为吊装操作提供动力、 动力传递以及动力控制的相关装置或机构也都是本发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主要通过图 。
26、1 和图 2 来对这些装置或机构进行介绍。 0034 在图 1 和图 2 中都显示出了彼此相对应的定滑轮组 12、 动滑轮组 13 和导向滑轮 14, 它们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至少设置 3 对, 当然在每一对中所包含的具体定滑轮、 动滑轮和 导向滑轮的数目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其中, 定滑轮组 12 和导向滑轮 14 环绕第二平台 6 并装设于其上, 而动滑轮组 13 则是通过绳索 16 挂设在与其对应的定滑 轮组 12 的下方, 动滑轮组 13 下挂的起升高度由风塔 8 的尺寸等因素来决定。在本发明中, 绳索 16 或者其他位置处使用到的类似物可以采用钢丝绳或者其他适用部件, 。
27、这些适用部 件的诸如力学性能、 耐磨性能等均应当能够满足使用需要。 0035 在上述实施例中, 动滑轮组 13 被构造成至少带有一个连接部件 17, 以便通过这样 的连接部件 17 连接到风电机组 7 来进行吊装操作。具体而言, 连接部件 17 可以是下挂在 动滑轮组 13 的轴销部件, 通过这类轴销部件来挂提到围绕风塔 8 设于其上的圈绳上, 同时 说 明 书 CN 103121627 A 7 5/6 页 8 在风塔8上需要根据动滑轮13的布置情况来设定埋圈上的吊装工作点, 然后将圈绳的两端 都附挂在上述轴销部件上来实现吊装提升操作。当解开圈绳的一端时, 提升动滑轮 13 就可 以非常方便、。
28、 快捷地实现风塔 8 上的圈绳与动滑轮组 13 之间的脱离, 从而有助于提升现场 施工效率、 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量。 0036 为了保证在本发明中的各组动滑轮组13以及每一组动滑轮组13内各动滑轮组尽 可能进行同步运动, 优选地还特别设置了动滑轮组同步部件 22, 各动滑轮组 13 被套设在该 动滑轮组同步部件 22 中, 从而保证这些动滑轮由于受到约束而实现同步运动, 并且有利于 在吊装和运输过程中实现风电机组的整机平衡。更优选地, 在动滑轮组 13 上还设置了滚轮 15, 并将动滑轮组同步部件 22 构造成环状, 同时在该动滑轮组同步部件 22 上设置了导槽 ( 未示出 ), 这样的导槽被。
29、用来能引导上述滚轮 15 沿着动滑轮组同步部件 22 的径向进行移 动而调整其位置, 以便能快速、 灵活地适应于塔筒 8 的直径变化。 0037 在图 1 和图 2 中还示出了动力提升装置 18, 它被设置成通过导向滑轮 14 与定滑 轮组 12 进行关联来提供提升动力。结合以上附图可以理解, 在该实施例中, 动力提升装置 18 可以包括三套卷扬机, 它们是沿着风电安装船 1 的横向分别设置在下部支架 4 两侧的两 套卷扬机 ( 图 1)、 沿着风电安装船 1 的纵向设置在下部支架 4 后侧的一套卷扬机 ( 图 2)。 此外, 为了保护动力提升装置 18, 还可以在风电安装船 1 设置动力提升。
30、装置室 25 来加以保 护, 以免其遭受到雨、 水或风等侵蚀和不利影响。 0038 为了控制吊装操作, 还需要设置控制装置 19 来操控动力提升装置 18 的运行。在 该控制装置 19 中, 它可以包括绝对值编码器来对应控制上述的卷扬机, 在进行调平后通过 PLC 控制能有效保证被吊物上下水平运行, 从而可以非常平稳地完成风电机组的水下安装 操作。 0039 如图 4 所示, 优选地将控制装置 19 放置在设于第二平台 6 上的控制室 20 内。同 时, 也可以将驾驶室 21 设置在第二平台 6 上来操控风电安装船 1 的运行。如前所述, 工作 人员可以通过乘坐电梯装置26而相当方便地抵达该第。
31、二平台6, 然后进入控制室20和/或 驾驶室 21 来完成上述操作。 0040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安全操控性能, 优选地还可以增设安全保护装置 ( 未示 出 ), 它可以在风电安装船 1 出现超载、 超速或者发生异常时自动实现安全停车。在该安全 保护装置中, 还可以设置具有报警提示功能的告警部件。 如前所述, 可以将上述的安全保护 装置设置在控制室 20 和 / 或驾驶室 21 中。 0041 本发明还相应地提供了一种风电安装船, 在该风电安装船上可以装设如前所述的 一步式起重系统。 作为一个举例性示例, 可以同时在风电安装船的船艏、 船艉分别装设有上 述一步式起重系统, 以便能够同时装运。
32、两台风电机组, 从而节省运输和安装费用, 减少施工 用时。 当然, 还可以根据风电安装船的船体情况而装设更多的一种风电安装船, 以便进一步 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和良好效果。 0042 请再返回参考图 1 或图 2, 在应用本发明的风电安装船 1 时, 首先通过前述的一步 式起重系统来对风电机组7进行整体式吊装并使其浮置于水面27之上, 然后以整体浮运的 方式将该风电机组 7 拖运到预定的安装地点。在以上整个过程中, 风电机组 7 完全地或部 分地依靠由其重力式基础所提供的浮力浮置于水面 27 上。在安装时, 借助于前述一步式起 重系统的配合操作, 通过向风电机组 7 的重力式基础中注入压载而。
33、使得风机整体置于水床 说 明 书 CN 103121627 A 8 6/6 页 9 中, 从而完成安装。 0043 以上列举了若干具体实施例来详细阐明本发明的用于风电安装船的一步式起重 系统以及装设其的风电安装船, 这些个例仅供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施方式之用, 而非 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 做出各种变形和改进。因此, 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并为本发明的各 项权利要求所限定。 说 明 书 CN 103121627 A 9 1/4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1627 A 10 2/4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1627 A 11 3/4 页 1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1627 A 12 4/4 页 1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1627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