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拉链、绳、带、散纤维的染色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拉链、绳、带、散纤维的染色架.pdf(1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226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05 CN 103132264 A *CN103132264A* (21)申请号 201310000015.3 (22)申请日 2013.01.03 D06B 23/04(2006.01) (71)申请人 广州番禺高勋染整设备制造有限公 司 地址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东 环路 120 号 (72)发明人 萧振林 钟汉如 王江民 陆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江裕强 (54) 发明名称 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散纤维 的染色。
2、架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散纤维的染色架, 包括纱盘、 吊杆和纱杆 ; 纱盘上表面为圆盘状, 纱盘下端为空腔结构, 纱盘 下端底部与染纱机的中心座连接, 纱盘上表面设 有纱盘出水孔、 纱盘回水孔和吊杆孔座, 吊杆孔座 设置在纱盘中心上, 吊杆固定安装在吊杆孔座中, 纱杆底部固定在纱盘上表面的纱盘出水孔中, 纱 杆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 待染物与纱杆之间留 有间隙, 染液从纱杆底部的纱盘出水孔流出并填 充所述间隙形成空心水柱, 染液通过空心水柱流 动渗透待染物, 从待染物渗出的染液流到纱盘回 水孔 ; 所述纱杆上端的螺栓还装配有重力锁头。 本发明结。
3、构简单, 且能降低染料、 助剂、 能源、 水资 源的消耗, 提高染色效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2264 A CN 103132264 A *CN103132264A* 1/2 页 2 1. 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散纤维的染色架, 包括纱盘、 吊杆和纱杆 ; 纱 盘上表面为圆盘状, 纱盘下端为空腔结构, 纱盘下端底部与染纱机的中心座连接, 纱盘上表 面设有纱盘出水孔、 纱盘回水孔和吊杆孔。
4、座, 吊杆孔座设置在纱盘中心上, 吊杆固定安装在 吊杆孔座中, 纱杆底部固定在纱盘上表面的纱盘出水孔中, 其特征在于纱杆为实心结构或 空心结构, 纱杆自身作为水鼓, 纱杆外套有若干待染物, 待染物与纱杆之间留有间隙, 染液 从纱杆底部的纱盘出水孔流出并填充所述间隙形成空心水柱, 染液通过空心水柱流动渗透 待染物, 从 待染物渗出的染液流到纱盘回水孔 ; 所述待染物包括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或散纤维。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散纤维的染色架, 其特 征在于所述纱杆的外侧壁设有若干个肋板, 待染物装在纱杆上时, 肋板位于 待染物的中心 孔。
5、中。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散纤维的染色架, 其特 征在于所述若干个肋板均匀间隔分布在纱杆的外侧壁。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散纤维的染色架, 其特 征在于所述若干个肋板沿纱杆轴向分为若干层, 每一层中的肋板均匀间隔分布在纱杆的外 侧壁, 相邻层之间的肋板相互错开且在纱杆轴向上留有间隔。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散纤维的染色架, 其特 征在于所述纱杆的肋板条数为 1 50 条。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6、 带、 散纤维的染色架, 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压紧装在纱杆上的待染物的重力锁头, 纱杆上端外侧装有螺栓, 重力锁 头装配在所述螺栓上。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散纤维的染色架, 其特 征在于所述重力锁头包括解锁拉环、 锁片、 锁座、 密封垫、 碟片和锁盖, 所述锁座与碟片固接 在一起用于压实待染物, 锁座开有中心孔供螺栓穿过, 锁座中心孔下端开有一个孔径大于 中心孔的用于放置密封垫的孔 ; 密封垫与纱杆顶端接触, 用于阻止染液流出 ; 所述锁片包 括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 所述锁座开有用于放置所述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的槽, 两片 弯折形活动金。
7、属片均有一端支撑在所述槽中, 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的另一端是带有螺纹 的半圆形开口, 两个半圆形开口合并后形成与所述螺栓匹配的螺母 ; 所述解锁拉环为三层 一体结构, 解锁拉环的三层均开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孔, 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的两个半 圆形开口位于解锁拉环的底层和中间层之间, 解锁拉环的底层用于向上拉解锁拉环时带动 锁片向上移动使两个半圆形开口分开, 解锁拉环的中间层用于当解锁拉环在重力作用下向 下时, 压住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并使两个半圆形开口靠拢锁紧纱杆上端的螺栓 ; 解锁拉 环的最上层供外部拨叉工具或者手提起实现解锁作用 ; 所述锁盖两边用两个螺丝固定在锁 座上。 8. 根据权利要求。
8、 7 所述的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散纤维的染色架, 其特 征在于解锁拉环的底层中间部位向上凸起。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散纤维的染色架, 其特 征在于锁盖靠近螺栓的部分作为解锁拉环的移动导轨。 10.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散纤维的染色架, 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32264 A 2 2/2 页 3 特征在于所述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由长方形金属片弯折形成, 用于放置所述两片弯折形 活动金属片的槽为长方形, 所述槽的宽度满足限制两弯折形活动金属片的半圆形开口朝向 。
9、螺栓的中心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32264 A 3 1/6 页 4 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散纤维的染色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染色机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散纤 维的染色架。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筒子纱染色机纱笼, 又称筒子纱纱架 (染色架) , 如高温高压筒子染纱机纱架, 可用于适合各种化纤及混纺的筒子纱纱锭染色, 特别适合全棉、 涤纶棉等纱锭染色之品种, 但是该传统筒子纱染色机纱架存在如下问题 : (1) 筒子纱染纱机纱锭通常用装载纱架的拉杆上, 纱锭一般是被纱杆落成堆起锁紧在 纱锭拉杆上, 旧传。
10、统堆叠纱锭装置落后, 不便于安装和卸载, 特别是由于工作人员在高温爬 高跌倒或因超过拉杆臂长而伸长手臂延展自己身体, 使工作人员在安装纱锭操作中容易受 伤产生危险, 拉杆高度一般有 25 米高, 人工装载方式通常不切实际而且耗时。 0003 (2) 染液流动阻力大, 传统纱杆是由纱杆筒体内设置有纱杆套筒的出水孔, 由于 套筒产生阻力, 染液经过出水孔流动不顺畅, 影响泵速, 造成电机功率损耗。早期设计的筒 子纱染色机纱架 (如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110233378.2) 包括纱架吊杆、 纱盘、 纱杆、 水鼓, 且纱杆套筒周边有开孔 ; 纱杆内部有纱杆水鼓 ; 纱盘上表面为圆盘状。
11、, 纱盘下端为空 腔结构。这种设计的不足是纱杆套筒周边开孔产生染液流动阻力, 直接影响染液冲击纱锭 使到染色效果没有得到最大效率节能。早期设计的筒子纱染色机纱架染液流动过程为 : 纱 盘下端底部与染纱机的中心座连接, 染液从底部流进纱盘座, 纱盘上表面设有纱盘出水孔、 纱盘回水孔和吊杆孔座, 吊杆孔座设置在纱盘中心上, 纱杆固定在纱盘上表面的盘出水孔 中, 纱杆为空心的筒体结构 ; 纱杆的筒体内设置有水鼓, 水鼓为空心或者实心的柱状结构, 纱杆与水鼓中心线相同, 纱杆的空心内径与水鼓外径的比值为 10 7-9, 纱杆的筒体上沿 不同高度水平截面的圆周上均匀设有多个出水孔, 纱杆筒体上同一纵截面。
12、上相邻两水平截 面上的出水孔的中心间距相等或者不等。 0004 (3) 堆叠效率低、 纱锭堆叠时间长, 传统一缸纱堆叠所需时间约为12个小时, 经 过改进装置耗时比传统装纱纱架 1 个小时。 0005 (4) 浴比大。传统纱笼的纱锭在湿透水饱和状态下染色, 由于纱笼是浸泡在染液 下, 染色水造成纱笼阻力增大。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提供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散纤维的染色架,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 染色机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 散纤维的染色架, 其包括纱盘、 吊杆和纱杆 ; 纱盘上表面为圆盘状, 纱盘下端为空。
13、腔结构, 纱盘下端底部与染纱机的中心座连接, 纱盘上 表面设有纱盘出水孔、 纱盘回水孔和吊杆孔座, 吊杆孔座设置在纱盘中心上, 吊杆固定安装 在吊杆孔座中, 纱杆底部固定在纱盘上表面的纱盘出水孔中, 纱杆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 纱杆自身作为水鼓 (光身水鼓) , 纱杆外套有若干待染物, 待染物与纱杆之间留有间隙, 染液 说 明 书 CN 103132264 A 4 2/6 页 5 从纱杆底部的纱盘出水孔流出并填充所述间隙形成空心水柱, 染液通过空心水柱流动渗透 待染物, 从待染物渗出的染液流到纱盘回水孔 ; 所述待染物包括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或 散纤维。 0008 进一步优化的, 所。
14、述纱杆的外侧壁设有若干个肋板, 待染物装在纱杆上时, 肋板位 于待染物的中心孔中。 0009 进一步优化的, 所述若干个肋板均匀间隔分布在纱杆的外侧壁。 0010 进一步优化的, 所述若干个肋板沿纱杆轴向分为若干层, 每一层中的肋板均匀间 隔分布在纱杆的外侧壁, 相邻层之间的肋板相互错开且在纱杆轴向上留有间隔。 0011 所述纱杆的肋板条数优选 1-50 条, 其作用使到纱杆与待染物筒体同一纵截面上 相邻两水平截面上的中心间距相等。 0012 所述纱杆高度与筒子缸高度匹配, 纱杆高度为 100mm-5000mm, 满足适合盖上筒子 缸盖。 所述待染物堆叠在纱杆筒体中心部位, 每个待染物套接另一。
15、个待染物, 纱杆可以堆叠 待染物个数由染缸高度决定, 待染物堆叠在光身水鼓同心孔轴上, 同一待染物截面相邻两 个待染物界面紧贴, 染液不会通过待染物连接逢泄漏。 0013 进一步优化的, 所述染色架还包括用于压紧装在纱杆上的待染物的重力锁头, 纱 杆上端外侧装有螺栓, 重力锁头装配在所述螺栓上。 0014 进一步优化的, 所述重力锁头包括解锁拉环、 锁片、 锁座、 密封垫、 碟片和锁盖, 所 述锁座与碟片固接在一起用于压实待染物, 锁座开有中心孔供螺栓穿过, 锁座中心孔下端 开有一个孔径大于中心孔的用于放置密封垫的孔 ; 密封垫与纱杆顶端接触, 用于阻止染液 流出 ; 所述锁片包括两片弯折形活。
16、动金属片, 所述锁座开有用于放置所述两片弯折形活动 金属片的槽, 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均有一端支撑在所述槽中, 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的 另一端是带有螺纹的半圆形开口, 两个半圆形开口合并后形成与所述螺栓匹配的螺母 ; 所 述解锁拉环为三层一体结构, 解锁拉环的三层均开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孔, 两片弯折形活 动金属片的两个半圆形开口位于解锁拉环的底层和中间层之间, 解锁拉环的底层用于向上 拉解锁拉环时带动锁片向上移动使两个半圆形开口分开, 解锁拉环的中间层用于当解锁拉 环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时, 压住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并使两个半圆形开口靠拢锁紧纱杆上 端的螺栓 ; 解锁拉环的最上层供外部拨叉工具或者。
17、手提起实现解锁作用 ; 所述锁盖两边用 两个螺丝固定在锁座上, 锁盖靠近螺栓的部分作为解锁拉环的移动导轨。 0015 进一步优化的, 所述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由长方形金属片弯折形成, 用于放置 所述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的槽为长方形, 所述槽的宽度满足限制两弯折形活动金属片的 半圆形开口朝向螺栓的中心轴。 0016 进一步优化的, 所述纱盘下端底部为圆盘形, 圆盘沿两对称轴设有 4 个进水口, 圆 盘上相邻两进水口之间形成 4 个回水口, 4 个进水口均匀与多个纱盘出水孔连通, 形成均 匀的进水通道, 4 个回水口均匀与多个纱盘回水孔连通, 形成均匀的回水通道。 0017 所述纱杆的中空部分可以。
18、有填充物, 纱杆 (光身水鼓) 使得纱架减少占水量, 减少 染液流动阻力, 提高染液冲击待染物使到染色效果得到最大效率节能。 0018 工作原理 : 本发明取消纱杆外套层, 待染物堆叠在纱杆上沿不同高度水平截面的 圆周上层叠出一个没有纱杆套筒的出水孔, 纱杆上安装一个重力锁头的碟片锁盖, 使到纱 杆在待染物堆叠中锁紧压实, 纱杆纵面上形成空心水柱包含光身水鼓, 水柱与光身水鼓的 说 明 书 CN 103132264 A 5 3/6 页 6 中心间距相等或者不等, 染液通过水柱流动渗透待染物流到纱缸外边。待染物染色通过控 制电机转速带动超低浴比三级叶轮泵喷射到纱架, 待染物放进纱架固紧, 染液经。
19、过纱架喷 射到待染物流出纱层循环回纱缸体内, 将染液经过三级混流泵提升染液到 30 米高压扬程, 达到待染物染色比流量, 染色液体以高速脉流单方向喷射到待染物, 并完成染料对待染物 的上染过程。 0019 本发明可用于 3KG-6000KG 纱线、 拉链、 绳、 带、 经轴、 散毛或散纤维染色机。染纱 机是通过控制电机转速带动超低浴比混流泵喷射到纱架, 待染物放进染色架固紧, 染液经 过纱架喷射到待染物流出纱层循环回纱缸体内, 将染液经过三级混流泵提升染液到 30 米 高压扬程, 达到待染物染色比流量, 染色液体以高速脉流单方向喷射到待染物, 并完成染料 对待染物的上染过程。 在整个染色过程中。
20、, 水仅仅是作为染料的溶剂和待染物浸湿的溶剂。 因此, 所需的浴比非常低。浴比的降低, 意味着染纱加热所需的热水、 染色化工染料的消耗 以及排污的降低, 高效的脉流染色缩短了染色的工艺时间, 亦降低了电耗。 该染纱机的光身 水鼓及其重力锁头的纱架装置。 染色架的纱杆没有套筒, 纱杆与待染物同轴, 形成光身水鼓 与待染物空心水柱, 纱杆底部与染缸内的染液输出通道相通, 纱杆底部是纱盘, 纱盘上有孔 与染缸内的染液输入通道相通, 在整个染纱过程中, 染缸内的染液始终不超过纱盘, 浴比小 于 1 3。应该说该申请染纱机的纱架为通用的纱架, 可适用于多种染色机。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
21、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 本发明改进的光身水鼓 (即纱杆) 取消了套筒, 待染物堆叠在纱杆的外侧上沿不同高度 水平截面的圆周上层叠出一个没有套筒的纱杆, 纱杆上安装一个重力锁头的碟片锁盖, 使 到纱杆在待染物堆叠中锁紧压实, 纱杆纵面上形成空心水柱包含光身水鼓, 使到染液经过 待染物到纱笼外边达到节能效果。改进的染纱机的光身水鼓 (纱杆不再是开孔的套筒) 为空 心或实心结构, 浴比从原来 1 公斤待染物需要大于 5 公斤水, 改变为 1 : 3, 光身水鼓使到染 色阻力减少, 染色质量稳定, 控制效果好。 0021 本发明为了简化了待染物染纱机装载待染物过程, 提高染色流动速度, 减少纱杆 外套。
22、筒壁造成染液流动的阻力, 特别设计了光身水鼓 (即纱杆侧壁不再开孔) 和重力锁头的 结构, 有效提高装载待染物过程的合理性, 减少工作人员安装待染物劳动强度, 使到操作简 便、 科学、 染色效率提高。 使染纱机的光身水鼓及其重力锁头的染色架装置以其全新的理念 及特有的性能, 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待染物染色机纱架所存在的堆叠操作落后、 染色流动 阻力高、 染色周期长等问题。 0022 本发明的染色架使染料、 助剂、 能源、 水资源消耗达到最低。水耗量减少了 69, 污水排放量减少了 69%, 电耗量减少了 83, 蒸汽耗量减少了 58, 助剂耗量减少了 57, 染纱工艺周期时间缩短 2 小时。同时。
23、混流泵使染液在待染物染色循环产生脉动流体动力效 应, 提高了染液与待染物之间的染色交换频率。 附图说明 0023 图 1 是纱架、 吊环、 纱杆 (光身水鼓) 、 纱盘、 重力锁头结构图 ; 图 2 是纱架 (纱笼) 、 纱杆结构立体示意图 ; 图 3 是纱杆及其水鼓纱盘组合件示意图 ; 图 4 是纱杆与待染物结构图, 其中箭头表示染液的流动方向 ; 说 明 书 CN 103132264 A 6 4/6 页 7 图 5 是重力锁头结构示意图 ; 图 6 是重力锁头锁紧状态示意图 ; 图 7 是重力锁头松开状态示意图 ; 图 8 是染色架的纱杆与纱盘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 9 为图 8。
24、 中的纱盘的 AA 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说明, 但本发明的实施和保护范围不 限于此。 0026 本发明的染色架可以装载针梭织纱线、 拉链、 绳、 带或散纤维。 0027 如图 1 图 4, 染色架包括纱盘 108、 吊杆 101 和纱杆 106 ; 纱盘 108 上表面为圆盘 状, 纱盘下端为空腔结构, 纱盘下端底部与染纱机的中心座连接, 纱盘上表面设有纱盘出水 孔、 纱盘回水孔和吊杆孔座, 吊杆孔座设置在纱盘中心上, 吊杆固定安装在吊杆孔座中, 纱 杆底部固定在纱盘上表面的纱盘出水孔中, 纱杆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 纱杆自身作为水 鼓, 纱。
25、杆外套有若干待染物105, 待染物105与纱杆106之间留有间隙, 染液从纱杆底部的纱 盘出水孔 1001 流出并填充所述间隙形成空心水柱 104, 染液通过空心水柱 104 流动渗透待 染物, 从待染物渗出的染液流到纱盘回水孔 1002, 如图 8、 图 9。 0028 所述纱杆的外侧壁设有若干个肋板 (图中省略) , 待染物105装在纱杆上时, 肋板位 于待染物的中心孔中。所述若干个肋板均匀间隔分布在纱杆的外侧壁。所述若干个肋板沿 纱杆轴线方向分为若干层, 每一层中的肋板均匀间隔分布在纱杆的外侧壁, 相邻层之间的 肋板相互错开。 进一步的优化的, 相邻层之间的肋板在纱杆轴向上留有间隔, 使。
26、染液在该间 隔处进行混流, 提高染液的均匀性。肋板的个数优选 1 50 个。 0029 纱线卷绕在一个有穿孔的管状锥形柱体或者有沟槽的待染物心轴上, 以便形成一 个可渗透性的卷装的待染物 (筒子纱) , 其在染色过程中染液可经由此卷装的待染物而进行 循环。在染色处理期间, 为了便于装载待染物并对齐待染物以及染液的循环。其装载方法 一般是以手工方式一个一个地把待染物装在光身水鼓 (纱杆) 中心轴上, 这些待染物落成堆 形成以光身水鼓拉杆为中心的轴上。每一条纱杆心轴的高度是与筒子缸高度匹配, 光身水 鼓 15 米高。 0030 如图 1 和图 2, 染色架还包括用于压紧装在纱杆上的待染物的重力锁头。
27、 103, 纱杆 上端外侧装有螺栓 102, 重力锁头 103 装配所述螺栓 102 上。 0031 如图 5, 所述重力锁头 103 包括解锁拉环 701、 锁片 702、 锁座 703、 密封垫 705、 碟 片705和锁706盖, 所述锁座与碟片固接在一起用于压实待染物, 锁座开有中心孔供螺栓穿 过, 锁座中心孔下端开有一个孔径大于中心孔的用于放置密封垫的孔 ; 密封垫与纱杆顶端 接触, 用于阻止染液流出 ; 所述锁片包括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 所述锁座开有用于放置所 述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的槽, 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均有一端支撑在所述槽中, 两片弯 折形活动金属片的另一端是带有螺纹的半。
28、圆形开口, 两个半圆形开口合并后形成与所述螺 栓匹配的螺母 ; 所述解锁拉环为三层一体结构, 解锁拉环的三层均开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 孔, 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的两个半圆形开口位于解锁拉环的底层和中间层之间, 解锁拉 环的底层用于向上拉解锁拉环时带动锁片向上移动使两个半圆形开口分开 (如图 7) , 解锁 说 明 书 CN 103132264 A 7 5/6 页 8 拉环的中间层用于当解锁拉环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时, 压住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并使两个 半圆形开口靠拢锁紧纱杆上端的螺栓 (如图 6) ; 解锁拉环的最上层供外部拨叉工具或者手 提起实现解锁作用 ; 所述锁盖706两边用两个螺丝固定在锁座。
29、703上, 锁盖靠近螺栓的部分 作为解锁拉环的移动导轨。 0032 所述两片弯折形活动金属片由长方形金属片弯折形成, 用于放置所述两片弯折形 活动金属片的槽为长方形, 所述槽的宽度满足限制两弯折形活动金属片的半圆形开口朝向 螺栓的中心轴。 0033 重力锁头安装如图 5 所示, 重力锁头安装在纱杆时, 把重力锁头套在螺栓 102 上, 利用重力锁头自身重力向下作用, 螺栓有螺纹对锁片 702 产生向下推力, 由于两件锁片上 方的 701 解锁拉环可以上下活动, 解锁拉环向上活动时, 克服解锁拉环 701 及锁片 702 的重 力, 把锁片 702 向两边推开, 形成解锁状态 (如图 7) ; 。
30、重力锁头顺螺栓自由滑落至待染物 105 后停止, 重力锁头与 105 待染物接合形成密封, 锁片失去 102 螺栓向上推力, 在自身及解锁 装置重力作用力下向下复位至锁紧状态 (如图 6) , 对重力锁头有较高的锁紧力要求时, 可适 当用手旋转锁头产生较高的锁紧力及密封。 0034 在染色过程当染色机水泵开启产生 2-3bar 水压, 水压对重力锁头产生向上推力, 重力锁头在水压推力向上运动带动锁片702对螺杆的螺栓707产生向上推力, 由于锁片702 与螺杆有匹配的螺纹, 当两件锁片向上移动时锁片在锁座的支撑力下锁片螺纹嵌入螺杆的 螺纹, 并在锁座的支撑下与螺杆形成牢固三角支撑锁紧状态。 0。
31、035 如图 7, 染色完成需拆卸重力锁头时, 用叉具或手提拉解锁拉环 701, 解锁拉环把 702 锁片螺牙一端向上提高, 使 702 锁片失去锁座下支撑力, 锁片向两边分开, 嵌入螺栓的 螺纹锁片 702 脱开, 形成解锁状态, 重力锁头即可顺利地从螺栓上取出。 0036 与传统锁头比较优势 : 传统锁头使用螺母形式, 装卸需旋转锁头, 耗费大量人力资 源, 重力锁头装卸方便节省人力资源, 并能配合自动拆卸。 0037 另外, 传统锁头需通过板手旋转扭紧, 在染色机运行时由于受染液温度的变化 (30 135 度) 的影响, 待染物的高度发生变化产生间隙引起染液泄漏, 导致主泵压力不能 稳定。
32、, 产生色差、 染花等染色问题。而采用重力锁头能自动追踪待染物与锁头出现间隙, 很 好地解决了染色泄漏问题, 从而提高染色的质量。 0038 以上内容已经对本发明作了清楚、 明确的说明, 以下再结合相关原理对纱锭染色 过程的相关工艺进行说明。 0039 纱锭染色是将纱线卷绕在具有多孔特制的染色筒管上, 并将其串集在一起, 置于 密闭耐压的容器内,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 由于泵的压力作用, 使染液通过纱锭从纱层内部 流向外部, 穿透纱锭使染料分子与纱线纤维结合, 使纱锭染色。 这种染色工艺因其具有如下 优势而迅速占据纱线染色的主导地位。 0040 (1) 纱锭染色浴比小, 既能节省水、 电、 汽。
33、、 染化料, 也能减少污染 ; (2) 乱纱少, 制成率高 ; (3) 适用被染物范围广, 生产周期短, 是安装便捷、 效率高, 一种科学装卸纱锭方式。 0041 纱锭染色要靠泵的扬程渗透到纱锭内层, 通过内循环达到染色平衡。纱锭染色时 要有足够的扬程、 流量。扬程太高会使纱锭受到剧烈冲击而起毛, 扬程太低会影响染液渗 透, 造成内、 外层颜色差的纱锭。一般情况应控制在 : 纯棉纱 2040L/ min/ kg、 涤 / 棉纱 说 明 书 CN 103132264 A 8 6/6 页 9 2040L/min/ kg、 纯涤纱 4050L/ min/ kg。 0042 比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穿过每。
34、千克纱线的染液量, 其单位是 L/ min/ kg。染色工 艺过程三个基本过程 : 吸附、 扩散和固着。就是在设定的时间内, 使染料均匀上染并固着在 纱线纤维上。 按照染色原理, 被染物纱线与染料必须不断接触, 才能完成上染的三个基本过 程。 在这个过程中, 除了以温度来控制上染速率外, 主要是通过染液循环以保证整个被染物 ( 纱线) 的温度均匀性, 以及与染料交换频率均等。 因此, 比流量在纱锭染色中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 传统观念认为, 选择较大的比流量有利于提高纱线的匀染性, 但对某些纱会产生 毛羽现象, 另外, 单个纱锭的内、 中、 外色差, 以及层与层之间的色差与比流量过低有关。而 。
35、本发明发现实际的流量并非是最初设置的流量, 而是泄漏或克服阻力损失后剩余的那部分 流量。管路扬程与三级泵扬程也不一样。扬程是指被输送的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水泵后所获 得的能量增值, 即水泵实际传给单位重量液体的总能量。水泵扬程指的是液体通过水泵叶 轮获得的动能、 势能之和。动能表现为液体的流速, 势能表现为液体的压力, 二者可以相互 转化。纱杆的实际扬程不但与水泵扬程密切相关, 而且与纱杆筒体内径大小和有效流通截 面积密切相关。 在整个染液循环系统中, 还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阻力损失, 包括穿透纱锭层的 阻力损失, 纱杆内阻力损失和其他损失。克服阻力损失由主循环泵提供。因而实际所需的 比流量没有传统设。
36、计的那么大。 因此, 本发明可以在提高染液有效循环率的前提下, 降低比 流量, 并将部分能量用于提高主循环泵的扬程, 可通过提高主泵扬程来克服染液在纱杆流 速阻力, 克服染液穿透纱层的阻力。三级泵在相同总功率条件下, 管路扬程相对提高, 可以 增大克服纱层穿透阻力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保证被染物获得均等的上染几率, 还可 以减少循环管路系统的容积, 并提高被染纱料的缠绕密度。 实现主循环管路系统容积减小、 浴比降低采用低比流量。采用低比流量、 高扬程后, 可以增大单个纱锭的密度。试验表明, 纯棉单个纱锭密度可达 0.42g/cm3, 使得染液完全从纱线纤维之间穿过, 而不是从纱线之间 穿过,。
37、 对整个纱线的匀染和透染非常有利。 由于相对提高了管路扬程, 如果相对减少纱杆的 染液过流口面积, 增加纱锭层 ( 在实际应用中最高可达 20 层纱 ), 可使上下层纱锭获得均 等的流量。 所以在大容量纱锭染色中, 可更好地保证上下层纱锭的匀染性, 提高染色的一次 成功率。 0043 主泵内、 外压其绝对值由罐盖上的压力表指示。 压差大小应合适, 染色中若压差太 大, 染液穿透性差 ; 而压差小, 纱锭易变形。一般情况下, 外流时压差为 7 12Pas, 内流为 814Pas, 压差大小由主动泵速率、 换向器角度、 载重量及纱锭卷绕密度来定。 0044 在纱锭染色过程中, 染纱设备方面影响染色。
38、一次准确化的因素有染液与被染物之 间的交换比, 染液流经筒纱的循环次数。与循环泵的流量有直接的关系。循环泵的流量是 纱锭染色机的一项重要参数。在染色工艺设计中, 根据纱线纤维种类和卷绕密度及单纱、 股纱、 纱支的品种等, 用单位质量的纱锭在单位时间所要求的流量, 即比流量来控制染色质 量。 0045 纯棉纱锭的比流量一般可以控制在3550L/min/kg, 而棉纱的比流量为6080 L / min/kg。这就要求纱锭染色机的主泵电机有调速功能, 根据不同纤维纱线工艺要求调节泵 流量, 满足比流量的要求。 说 明 书 CN 103132264 A 9 1/6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32264 A 10 2/6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32264 A 11 3/6 页 1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32264 A 12 4/6 页 13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32264 A 13 5/6 页 14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32264 A 14 6/6 页 15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32264 A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