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芯片连接部分的冗余救济结构的三维集成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芯片连接部分的冗余救济结构的三维集成电路.pdf(3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2648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03 CN 103026484 A *CN103026484A* (21)申请号 201280002155.8 (22)申请日 2012.01.11 2011-089370 2011.04.13 JP H01L 21/82(2006.01) H01L 21/822(2006.01) H01L 25/065(2006.01) H01L 25/07(2006.01) H01L 25/18(2006.01) H01L 27/00(2006.01) H01L 27/04(2006.01) (71)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
2、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大阪府 (72)发明人 森本高志 桥本隆 (74)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胡建新 (54) 发明名称 具有芯片连接部分的冗余救济结构的三维集 成电路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集成电路。芯片重叠于 再布线构件上。接合构件和冗余接合构件形成于 芯片上, 并对芯片和再布线构件之间进行电连接。 在芯片和再布线部件分别形成有冗余救济电路, 在连接部件之一产生缺陷的情况下, 使冗余接合 构件之一代替包含缺陷的接合构件而在芯片和在 布线构件之间传递信号。在再布线构件和芯片之 间的间隔比规定阈值大的区域比其他的区域, 在 多个接合构件中通过冗余。
3、救济电路能够以冗余接 合构件进行代替的接合构件的比例高。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01.24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2/000123 2012.01.11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140810 JA 2012.10.18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5 页 附图 1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5 页 附图 14 页 1/1 页 2 1. 一种三维集成电路, 具有 : 板状的再布线构件 ; 芯片, 被重叠于所述再布线。
4、构件上 ; 多个接合构件和多个冗余接合构件, 形成于所述芯片, 且对所述再布线构件和所述芯 片之间进行电连接 ; 以及 冗余救济电路, 分别形成于所述再布线构件和所述芯片, 在所述多个接合构件之一产 生了缺陷的情况下, 使所述多个冗余接合构件之一代替包含缺陷的接合构件而在所述再布 线构件和所述芯片之间传达信号, 在所述再布线构件与所述芯片之间的间隔比规定的阈值大的区域比其他的区域, 在所 述多个接合构件中, 通过所述冗余救济电路能够以所述多个冗余接合构件之一代替的接合 构件的比例高。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三维集成电路, 所述再布线构件是另外的芯片。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三维集成。
5、电路, 所述再布线构件是中介层。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三维集成电路, 所述多个接合构件和所述多个冗余接合构件分别为硅贯通电极。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三维集成电路, 所述多个接合构件和所述多个冗余接合构件分别是微凸块。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三维集成电路, 所述再布线构件包含对内部的电路间进行电连接的第一总线, 所述芯片包含对内部的电路间进行电连接的第二总线, 所述冗余救济电路包含 : 第一选择器, 形成于所述再布线构件, 选择所述多个接合构件之一和所述多个冗余接 合构件之一的某一个, 而与所述第一总线连接 ; 以及 第二选择器, 形成于所述芯片, 选择所述第二总线中包含的。
6、位线之一, 而与所述多个冗 余接合构件之一连接。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三维集成电路, 在所述多个接合构件中, 在能够以所述多个冗余接合构件之一代替的接合构件的比例 低的区域比其他的区域, 相对于接合构件, 冗余接合构件的比例高。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26484 A 2 1/15 页 3 具有芯片连接部分的冗余救济结构的三维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的三维层积技术, 尤其涉及对芯片间的连接不良进行救济的 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将层积多个芯片并以硅贯通电极 (TSV : Through SiLicon Via : 硅通孔) 或微凸块 () 等的接合。
7、构件对芯片间进行电连接的情况称为 “三维集成电路” 。在三 维集成电路中, 各接合构件的直径是数m数十m, 在芯片上所占的面积较小。 因此, 接 合构件可以比芯片的外部管脚数量多地配置, 尤其可使连接部件分布于芯片全体。 0003 在三维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中, 利用 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 : 化学机 械抛光) 等的研磨工序使各芯片变薄。在该研磨工序中, 芯片的厚度在薄的芯片中被削减 到数 m。使芯片如此薄的理由如下。在接合构件为 TSV 的情况下, 因为芯片越薄 TSV 的 深度变得越小, 所以在形成 TSV 所需要的时间变短, 作为其结果可削减芯片的制。
8、造成本。另 外, 在安装于移动电话等的三维集成电路 (芯片封装) 中, 需要多级地层积芯片, 另一方面要 制约封装整体的厚度。因此, 必须使一枚一枚的芯片变薄来抑制封装整体的厚度。 0004 在使芯片变薄时, 芯片上发生翘曲。例如在专利文献 1 中, 示出芯片越薄越容易发 生较大的翘曲。另外, 在非专利文献 1 中, 示出有关硅片的翘曲的实验数据。芯片的翘曲与 如下的问题关联。 在三维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中, 在各芯片分别被制造后, 使用粘着剂等被 物理地贴合。此时, 各芯片发生翘曲时, 由于芯片的间隔增大, 存在在接合构件产生缺陷的 情况。还有, 因为接合构件的结构微小、 并且接合构件的数量非。
9、常多, 所以在哪个接合构件 产生缺陷的概率原本也不能忽视。另一方面, 假设不考虑连接缺陷的产生而进行了芯片的 设计, 则产生连接缺陷的芯片只有作为次品来废弃。 即, 正是因为连接缺陷发生的比例而成 品率下降。其结果, 难于使芯片的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 0005 作为用于避免因布线的连接不良所致的电路的成品率的下降的技术, 公知有冗余 救济技术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2) 。所谓 “冗余救济” 是指在电路事先装入冗余的布线或单元 等的电路, 在某个布线或单元产生连接不良的情况下, 代替该布线或单元而利用冗余的电 路的技术。在专利文献 2 所公开的半导体存储装置中, 除了存储器单元的各选择线之外, 。
10、还 事先准备了冗余的选择线。 并且, 在各选择线与外部的信号线之间设置有开关, 可代替该选 择线而将冗余的选择线连接到外部的信号线。根据该结构, 在某个选择线产生缺陷的情况 下, 代替该选择线而将冗余的选择线连接到外部的信号线。 其结果, 因为即使在选择线产生 缺陷也可以不废弃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情况增加, 所以可避免因选择线的缺陷所致的半导体 存储装置的成品率的降低。 0006 先行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1 : 日本专利特开 2006-196899 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 2 : 日本专利特开 2001-6389 号公报 说 明 书 CN 103026484 A 。
11、3 2/15 页 4 0010 非专利文献 0011 非专利文献 1 : 宫川宣明, 三维积层加工技术的验证结果和今后的课题, 信息处理 学会研究报告, VoL.2011-ARC-193No.5 (非特許文献 1 : 宮川宣明、 3 次元積層技術 検証結果今後課題、 情報処理学会研究報告、 VoL2011 ARC 193No5) 发明内容 0012 发明将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3 在三维集成电路的冗余救济技术中, 首先, 除了在芯片间的接合构件之外, 还设置 有冗余的接合构件。 其次, 各接合构件和芯片内部的总线之间设置有选择器, 代替该接合构 件可将冗余的接合构件连接到该总线。并且, 在各。
12、芯片设置有用于控制各选择器的控制电 路。将各选择器和控制电路的组合称为 “冗余救济电路” 。冗余救济电路在某个接合构件产 生缺陷的情况下, 通过对与该接合构件连接的选择器进行控制, 代替该接合构件而将冗余 的接合构件连接到各芯片的总线。这样, 可良好地维持芯片间的电连接。 0014 这样, 冗余救济电路仅在接合构件产生缺陷时进行动作。 因此, 为了避免冗余救济 电路对各芯片的耗电和正常操作带来影响, 优选尽可能缩小冗余救济电路的面积。 这样, 在 进一步削减芯片的制造成本上令人满意。 可是, 在以往的冗余救济电路中, 选择器与所有的 接合构件连接。 因此, 因为包含对接合构件和选择器之间进行连。
13、接的布线、 以及对选择器和 控制电路之间进行连接布线, 所以难于进一步缩小冗余救济电路整体的面积。 另外, 也难于 进一步削减在选择器的动作时的耗电。 0015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的问题, 特别提供如下的三维集成电路 : 通过冗余救济 电路来防止因芯片间的连接缺陷所致的成品率的降低、 并且可进一步缩小该冗余救济电路 的面积。 0016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7 本发明的三维集成电路包含再布线构件、 芯片、 多个接合构件、 多个冗余接合构 件、 以及冗余救济电路。再布线构件是板状, 且芯片被重叠于该再布线构件上。再布线构件 既可以是另外的芯片, 也可以是中介层 (interposer) 。
14、。另外, 在再布线构件为芯片的情况 下, 该芯片既可以是包含三极管层和布线层的双方的芯片, 也可以是仅包含布线层的芯片。 接合构件和冗余接合构件形成于芯片上, 并对再布线构件和芯片之间进行电连接。在芯片 和再布线部件各自形成有冗余救济电路, 在连接部件之一产生缺陷的情况下, 使冗余接合 构件之一代替包含缺陷的接合构件而在芯片和在布线构件之间传达信号。 在再布线构件和 芯片之间的间隔比规定阈值大的区域比其他的区域, 在多个接合构件中通过冗余救济电路 能够以冗余接合构件之一进行代替的接合构件的比例较高。 0018 发明的效果 0019 在本发明的三维集成电路中, 在芯片的间隔在比较大的区域, 通过。
15、冗余救济电路 以冗余接合构件之一进行代替的接合构件的比例高。其结果, 通过冗余救济电路防止因芯 片间的连接缺陷所致的成品率的降低, 并且可进一步缩小该冗余救济电路的面积。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是示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 的三维集成电路 100 的截面的模式图。 说 明 书 CN 103026484 A 4 3/15 页 5 0021 图 2 是示出图 1 示出的 TSV105、 106 的周围的详细情况的扩大截面图。 0022 图 3(a) 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 的与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的长边方 向的翘曲相伴随的芯片间隔的变化的图表。 0023 (b) 是示出。
16、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的实际的翘曲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0024 (c) 是示出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的实际的翘曲的其他例子的模式图。 0025 (d) 是示出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的实际的翘曲的另外的其他例子的模式 图。 0026 图 4 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 的第一芯片 101 的 TSV401、 402、 403 的配 置的俯视图。 0027 图 5 是示出在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各自安装的电路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0028 图 6 是基于测试控制装置 TCL 检查 TSV 有无连接缺陷的测试的流程图的前半部 分。。
17、 0029 图 7 是基于测试控制装置 TCL 检查 TSV 有无连接缺陷的测试的流程图的后半部 分。 0030 图 8 是由测试控制装置 TCL 的测试得到的、 对选择器的设定值、 测试比特列、 以及 测试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例示的表。 0031 图 9(a) 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2 的与各芯片 101、 102 的长边方向的翘曲相伴 随的芯片间隔的变化的图表。 0032 (b) 是示出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的实际翘曲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0033 (c) 是示出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的实际翘曲的其他例子的模式图。 0034 (d) 是示出第一芯片101。
18、和第二芯片102的实际翘曲的另外的其他例子的模式图。 0035 图 10 是概要地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2 的第一芯片 101 的 TSV 的配置的俯视 图。 0036 图 11 是概要地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2 的第一芯片 101 的 TSV 的配置的变形 例的俯视图。 0037 图 12 是以一方的芯片中心从另一方的芯片的中心的正上方离开的方式重叠了两 枚芯片的三维集成电路 1200 的截面图。 0038 图 13 是上层的芯片比下层的芯片小的三维集成电路的一个例子 1300 的截面图。 0039 图 14 是上层的芯片比下层的芯片小的三维集成电路的其他例子 1400 的截面图。 00。
19、40 图 15 是上层的芯片比下层的芯片大的三维集成电路 1500 的截面图。 0041 图 16 是多个芯片分散在中介层上而配置的集成电路 1600 的截面图。 0042 图 17 是芯片的形状或大小按照每个芯片不同的集成电路 1700 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参照图面对于本发明适宜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4 实施方式 1 0045 图 1 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 的三维集成电路 100 的截面的模式图。参照图 1, 三维集成电路 100 包含第一芯片 101、 第二芯片 102、 中介层 103、 以及凸块 () 104。 0046 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
20、02 均为由硅构成的矩形板状的构件。第一芯片 101 和 说 明 书 CN 103026484 A 5 4/15 页 6 第二芯片102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各芯片101、 102包含布线层101A、 102A和三极管层101B、 102B。在三极管层 101B、 102B 形成有多个三极管。通过利用布线层 101A、 102A 将那些三极 管互相连接, 从而构成各种电路 (芯 (core) ) 。第一芯片 101 的三极管层 101B 与第二芯片 102 的布线层 102A 通过粘着剂而被贴合。此时, 如图 1 所示, 以第一芯片 101 的各边位于第 二芯片 102 的各边的正上方的方式, 。
21、使两个芯片 101、 102 重叠。第二芯片 102 的三极管层 102B 与中介层 103 的表面 (在图 1 中的上表面) 103A 通过粘着剂而被贴合。 0047 实施方式1的三维集成电路100由2枚芯片101、 102所构成。 此外, 三维集成电路 也可以由 3 枚以上的芯片构成。另外, 第一芯片 101 的布线层 101A 也可以与第二芯片 102 的布线层 102A 贴合。 0048 各 芯 片 101、 102 的 三 极 管 层 101B、 102B 在 内 部 含 有 硅 贯 通 电 极 (TSV : Through-SiLicon Via) 105、 106。TSV105、。
22、 106 是铜等的导电构件, 在该板面的法线方向 (图 1 的 Z 轴方向) 贯穿各芯片 101、 102。TSV105、 106 的直径和长度是数 m 数十 m。第一 芯片 101 的布线层 101A 通过 TSV105 与第二芯片 102 的布线层 102A 电连接。因此, 第一芯 片 101 上的各芯 (core) 与第二芯片 102 上的各芯之间交换信号。第二芯片 102 的布线层 102A 通过 TSV106, 与安装于中介层 103 的表面 103A 的布线电连接。 0049 中介层 103 是硅制的芯片或聚酰亚胺制的基板, 在表面 (在图 1 的上表面) 103A 安 装有布线。。
23、在图 1 中未示出 , 但在中介层 103 进一步设置有贯通孔。通过这些的贯通孔, 表面 103A 的布线与同背面 (在图 1 的下表面) 103B 粘着的凸块 104 电连接。凸块 104 为球 形的焊锡, 与设置在外部的封装的管脚连接。其结果, 各芯片 101、 102 上的芯通过 TSV105、 106、 中介层 103 上的布线、 以及凸块 104, 与外部的装置之间交换信号。 0050 图 2 是示出图 1 示出的 TSV105、 106 的周围的详细情况的扩大截面图。参照图 2, 第一芯片101的三极管层101B包含基板201、 三极管202、 第一绝缘膜203、 接触孔204、 。
24、205、 206、 TSV105、 和第二绝缘膜 207。基板 201 由硅 (Si) 构成。三极管 202 形成于基板 201 的 表面 (在图 2 的上面) 。各绝缘膜 203、 207 由氧化硅等构成。第一绝缘膜 203 覆盖基板 201 的表面和三极管 202 的全体。第二绝缘膜 207 覆盖基板 201 的背面 (在图 2 的下面) 的全 体。第一接触孔 204 和第二接触孔 205 分别与三极管 202 的扩散区域 202A、 202B 连接。第 3 接触孔 206 与 TSV105 连接。各接触孔 204-206 由铝、 钨、 或铜等组成。TSV105 贯通基板 201 和第二绝。
25、缘膜 207。在图 2 中没有示出 , 但在 TSV105 和基板 201 之间, 形成有防止对 氧化硅的薄绝缘膜、 以及基板 201 金属污染的阻碍层。 0051 进一步参照图 2, 第一芯片 101 的布线层 101A 包含三个种类的层期间绝缘膜 211、 212、 213和三个种类的布线221、 222、 223。 各层间绝缘膜211-213由氧化硅或Low-k材料构 成。各布线 221-223 由铝或铜构成。第 1 层间绝缘膜 211 覆盖三极管层 101B 的全体。第 一布线 221 形成于第 1 层间绝缘膜 211 中, 与各接触孔 204-206 连接。第 2 层间绝缘膜 212。
26、 覆盖第 1 层间间绝缘膜 211 的全体。第二布线 222 形成于第 2 层间绝缘膜 212 中, 与第一 布线 221 的一部分连接。第 3 层间绝缘膜 213 覆盖第 2 层间绝缘膜 212 的全体。第 3 布线 223 形成于第 3 层间绝缘膜 213 中, 对第二布线 222 之间进行连接。通过第一布线 221、 第 二布线 222、 以及第 3 布线 223, 将三极管 202 连接于另外的三极管或 TSV105。 0052 如图 2 所示, 第二芯片 102 的结构与第一芯片 101 的结构相同。TSV105 与第二芯 片 102 的布线层 102A 中的、 在图 2 中形成于最。
27、上面的层间绝缘膜 231 中的布线 232 连接。 说 明 书 CN 103026484 A 6 5/15 页 7 由此, 第一芯片 101 内的三极管 202 通过 TSV105, 与第二芯片 102 内的三极管 233 连接。 0053 如图 2 所示的基板 201 厚度是数 m 数十 m。这种情况下, 因为 TSV105 相同 程度地短, 所以其形成所需要的时间短。另外, 因为第二芯片 102 的基板也同样地薄, 所以 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的全体的厚度小。可是, 因为使基板 201 变薄, 导致在第一芯 片 101 产生翘曲。在第二芯片 102 也产生同样的翘曲。翘曲的。
28、大小因构成各芯片 101、 102 的各层的材质、 各芯片 101、 102 的热膨胀率、 安装于各芯片 101、 102 的电路的结构、 以及层 间的温度差而不同。 0054 图 3 的 (a) 是示出与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的长边方向的翘曲相伴随的芯 片间隔的变化的图表。X 轴示出与图 1 所示出的 X 轴同样地表示第一芯片 101 长边方向, Z 轴与图 1 所示出的 Z 轴同样地表示第一芯片 101 的表面的法线方向。特别地 Z 轴如图 1 所示, 将从中介层 103 离开的方向作为正方向。如图 3 的 (a) 所示的实线的图表 Gl 示出各 芯片 101、 102 的。
29、厚度为 50m 时的芯片间隔, 点线的图表 G2 示出各芯片 101、 102 的厚度为 70m 时的芯片间隔, 虚线的图表 G3 示出各芯片 101, 102 厚作为 100m 的时候的芯片间 隔。如那些的图表所示, 芯片间隔在芯片的中央部 CR 较大, 在周边部 E0、 E1 较小。另外, 芯 片越薄芯片间隔变化越大。芯片间隔越大, 在 TSV105 越容易产生连接缺陷。因此, 在芯片 的中央部 CR 与周边部 E0、 E1 相比, 容易在 TSV105 产生连接缺陷。 0055 图3的 (b) 是示出第一芯片101和第二芯片102的实际翘曲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X 轴和 Z 轴与图 3 。
30、的 (a) 所示的 X 轴和 Z 轴相同。参照图 3 的 (b) , 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 片 102 都以中央部 CR 比周边部 E0、 E1 从中介层 103 离开的方式翘曲。该翘曲的曲率为第 一芯片 101 的一方比第二芯片 102 大。其结果, 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之间的间隔, 如图 3 的 (a) 所示的图表那样变化, 特别在中央部 CR 比周边部 E0、 E1 都大。另一方面, 第 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之间的间隔越大越容易产生 TSV 的连接缺陷。因此, 在图 3 的 (b) 所示的情况下, 在中央部 CR 比周边部 E0、 E1 都容易产生。
31、 TSV 的连接缺陷。 0056 如图 3 的 (a) 所示的芯片间隔的变化和各芯片 101、 102 的翘曲的变化也存在变化 的方向相反的情况。图 3 的 (c) 是示出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的实际翘曲的其他例 子的模式图。X 轴和 Z 轴与图 3 的 (a) 所示的 X 轴和 Z 轴相同。参照图 3 的 (c) , 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都以周边部 E0、 E1 比中央部 CR 从中介层 103 离开的方式翘曲。该翘 曲的曲率为在第二芯片 102 一方比第一芯片 101 大。其结果, 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之间的间隔, 如图 3 的 (a) 。
32、所示的图表那样变化, 尤其在中央部 CR 比周边部 E0、 E1 大。因 此, 在图 3 的 (c) 所示的情况下, 在中央部 CR 比周边部 E0、 E1 容易产生 TSV 的连接缺陷。 0057 图 3 的 (d) 是示出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的实际翘曲的另外的其他的例子 的模式图。X 轴和 Z 轴与图 3 的 (a) 所示的 X 轴和 Z 轴相同。参照图 3 的 (d) , 第一芯片 101 以中央部 CR 比周边部 E0、 E1 从中介层 103 离开的方式翘曲, 第二芯片 102 以周边部 E0、 E1 比中央部 CR 从中介层 103 离开的方式翘曲。其结果, 第一。
33、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之间的 间隔, 如图 3 的 (a) 所示的图表那样变化, 尤其在中央部 CR 比周边部 E0、 E1 大。因此, 在如 图 3 的 (d) 所示的情况下, 在中央部 CR 比周边部 E0、 E1 都容易产生 TSV 的连接缺陷。 0058 图 4 是概要地示出在第一芯片 101 的 TSV401、 402、 403 的配置的俯视图。在这里, 相对芯片各边长度为数 mm, TSV401、 402、 403 的直径为数 m 数十 m。因此, 在图 4 中, TSV401、 402、 403 的直径被夸张描述。参照图 4, TSV 被分为第一 TSV401、 第二。
34、 TSV402、 以及 说 明 书 CN 103026484 A 7 6/15 页 8 冗余 TSV403 的三个种类。第一 TSV401 和第二 TSV402 以芯片的长边方向 (在图 2 中 X 轴方 向) 和短边方向 (在图 2 中 Y 轴方向) 的各自规定的间隔、 例如数百 m 的间隔来进行配置。 第一 TSV401 在图 4 中以黑的矩形表示, 被配置于第一芯片 101 的中央部 400。第二 TSV402 在图 4 中以白的矩形表示, 被配置于中央部 400 周围。冗余 TSV403 在图 4 中以斜线部分表 示, 被配置于第一 TSV401 之间。在图 4 中未示出 , 但在 T。
35、SV401、 402、 403 之间的区域安装 有各种各样的芯及选择器。选择器选择第一 TSV401 和冗余 TSV403 中的某一个, 与第一芯 片 101 的布线层 101A 电连接。由此, 通过第一 TSV401 和冗余 TSV403 的某一个, 将第一芯 片 101 内的芯与第二芯片 102 内的芯进行电连接。另一方面, 第二 TSV402 将第一芯片 101 的布线层 101A 直接与第二芯片 102 的布线层 101B 进行电连接。 0059 在第一 TSV401 之一产生缺陷的情况下, 与该第一 TSV401 连接的选择器将冗余 TSV403之一代替该第一TSV401与各芯片的布。
36、线层101A、 102A连接。 这样, 良好地维持第一 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之间的电连接。 0060 在图 4 中配置有第一 TSV401 的中央部 400 的范围, 设定为在图 3 的 (a) 芯片间隔 超过规定的阈值 TH 的范围。该阈值 TH 与在因芯片的翘曲而在 TSV 产生连接缺陷的概率达 到规定值时的芯片间隔相等。在中央部 400 因芯片间隔超过阈值 TH, 所以连接缺陷的产生 概率超过规定值。这样, 第一 TSV401 的配置, 被因为芯片间隔较大而容易产生连接缺陷的 范围所限制。由此, 对选择器的总数、 将第一 TSV401 和选择器进行连接的布线的面积、 以及 。
37、将选择器与该控制电路进行连接的布线的面积进行限制。 0061 图 5 是示出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 的各自所安装的电路的一个例子的框 图。参照图 5, 第一芯片 101 作为芯具有图像解码器 501、 加密解码电路 502、 传媒处理器 503、 仿真负载控制电路 504、 LSI 间数据通信电路 505、 以及选择器控制电路 506。第一芯片 101 此外还具有选择器 511、 512、 513、 指令总线 CBl, 数据总线 DBl, 以及公用总线 dbusl。 0062 图像解码器 501 根据流数据恢复影像数据。加密解码电路 502 对被加密的流数据 进行解码。传媒处理器。
38、 503 也称为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 , 对影像数据进行各种各样的图 像处理。LSI 间数据通信电路 505 利用数据总线 DBl 与图像解码器 501、 加密解码电路 502、 传媒处理器503、 和选择器控制电路506个别连接, 与它们之间, 或与它们和公用总线dbusl 之间中继信号。 0063 公用总线 dbusl 将 LSI 间数据通信电路 505 和各 TSV521、 522、 523、 531、 532、 541、 542 之间直接或经由选择器 511-513 进行连接, 并在它们之间中继信号。在公用总线 dbusl 中, 第1位线dbus0与第二TSV之一531连接, 第。
39、2位线dbusl与第一选择器511连接, 第 3 位线 dbus2 与第二选择器 512 连接, 第 4 位线 dbus3 与第 3 选择器 513 连接, 第 5 位线 dbus4 与第二 TSV 的另外一个 532 连接。第一选择器 511 选择第一 TSV 之一 (TSVl) 521 和冗余 TSV 之一 (RTSVl) 541 的某一个连接到第 2 位线 dbusl。第二选择器 512 选择 第一 TSV 之一 (TSV2) 522 和两个冗余 TSV(RTSVl) 541、(RTSV2) 542 的某一个连接到第 3 位线 dbus2。第 3 选择器 513 选择 RTSV2542 。
40、和第一 TSV 之一 (TSV3) 523 的某一个连接 到第 4 位线 dbus3。 0064 仿真负载控制电路 504 通过指令总线 CBl 与图像解码器 501、 加密解码电路 502、 传媒处理器 503、 以及选择器控制电路 506 连接, 并向它们发送仿真命令。仿真命令是对各 芯 501-503、 506 指示测试动作的命令。选择器控制电路 506 根据仿真命令, 通过数据总线 说 明 书 CN 103026484 A 8 7/15 页 9 DBl 和 LSI 间数据通信电路 505 对其他的芯 501-503 发送测试数据。各芯 501-503 根据仿 真命令处理测试数据。 00。
41、65 选择器控制电路 506 通过信号线 A、 B、 C 与各选择器 511、 512、 513 连接, 与选择器 511-513一起构成第一芯片101侧的冗余救济电路510。 选择器控制电路506通过各信号线 A-C, 对各选择器511-513指定应该选择的TSV。 选择器控制电路506进一步在各芯501-503 进行测试动作的期间, 从第二芯片 102, 通过各 TSV521、 522、 523、 531、 532、 541、 542、 各选择 器 511-513、 公用总线 dbusl、 和 LSI 间数据通信电路 505, 接收测试比特列。测试比特列的 各位从不同的 TSV 接收。被接。
42、收的测试比特列通过第一外部管脚 571 输出。 0066 进一步参照图 5, 第二芯片 102 作为芯, 具有流处理电路 561、 串行 A A(SATA :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 串行高级技术附件) 接口电路 (IO) 562、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 通用串行总线) IO563、 仿真负载控制电路 564、 LSI 间数据通信电 路 565、 以及选择器控制电路 566。第二芯片 102 以外, 具有选择器 551、 552、 指令总线 CB2, 数据总线 DB2, 和公用总线 dbus2。 0067。
43、 SATAIO562 以 SATA 方式接收数据, USBIO563 以 USB 方式接收数据。流处理电 路 561 根据由 SATA IO562 和 USB IO563 分别所接收的数据分离流数据。LSI 间数据通信 电路 565 通过数据总线 DB2 与流处理电路 561、 SATAIO562、 USBIO563、 和选择器控制电 路 566 个别连接, 在它们之间、 或它们与公用总线 dbus2 之间中继信号。 0068 公用总线 dbus2 将 LSI 间数据通信电路 565 和各 TSV521、 522、 523、 531、 532、 541、 542 之间直接或经由选择器 551、。
44、 552 进行连接, 在它们之间中继信号。在公用总线 dbus2 中, 第 1 位线 dbus0 与第二 TSV 的一个 531 连接, 第 2 位线 dbus1 与 TSV1521 和第 4 选 择器向 551 连接, 第 3 位线 dbus2 与第 4 选择器 551、 TSV2522、 和第 5 选择器 552 连接, 第 4 位线 dbus3 与第 5 选择器 552 和 TSV3523 连接, 第 5 位线 dbus4 与第二 TSV 的另 外的一个 532 连接。第 4 选择器 551 选择第 2 位线 dbusl 和第 3 位线 dbus2 的某一个 与 RTSV1541 连接。。
45、第 5 选择器 552 选择第 3 位线 dbus2 和第 4 位线 dbus3 的某一个 与 RTSV2542 连接。 0069 仿真负载控制电路 564 通过指令总线 CB2 与流处理电路 561、 SATAIO562、 USBIO563、 以及选择器控制电路 566 连接, 并向它们发送仿真命令。仿真命令是对各芯 561-563、 566 指示测试动作的命令。选择器控制电路 566 根据仿真命令, 通过数据总线 DB2 和 LSI 间数据通信电路 565 向其他的芯 561-563 发送测试数据。各芯 561-563 根据仿真命 令处理测试数据。 0070 选择器控制电路 566 利用信。
46、号线 I、 II 与各选择器 551、 552 连接, 与选择器 551、 552 一起构成第二芯片 102 侧的冗余救济电路 550。选择器控制电路 566 通过各信号线 I、 II, 向各选择器 551、 552 指定应该选择的 TSV。选择器控制电路 566 进一步在各芯 561-563 进行测试动作的期间, 通过LSI间数据通信电路565、 公用总线dbus2、 各选择器551、 552、 以 及各 TSV521、 522、 523、 531、 532、 541、 542 向第一芯片 101 发送测试比特列。测试比特列的 各位被发送到不同的 TSV。被发送的测试比特列也从第二外部管脚 。
47、572 输出。 0071 图 1 所示的三维集成电路 100 的制造工序包含有在对第一芯片 101 和第二芯片 102之间进行连接的TSV是否具有连接缺陷进行检测的测试。 在该测试时, 在第一外部管脚 571 和第二外部管脚 572 之间, 如图 5 所示连接有测试控制装置 TCL。测试控制装置 TCL 如 说 明 书 CN 103026484 A 9 8/15 页 10 下利用各芯片101、 102的选择器控制电路506、 566, 检查有无TSV的连接缺陷。 测试控制装 置 TCL 首先使第二芯片 102 的选择器控制电路 566 发送测试比特列, 并使第一芯片 101 的 选择器控制电路。
48、 506 接收该测试比特列。测试控制装置 TCL 接着从第二外部管脚 572 读出 由第二芯片 102 的选择器控制电路 566 所发送的测试比特列, 从第一外部管脚 571 读出由 第一芯片 101 的选择器控制电路 506 所接收的测试比特列。测试控制装置 TCL 进一步比较 双方的测试比特列, 对不一致的位进行检测。位不一致表示在传达该位的 TSV 产生连接缺 陷的情况。 测试控制装置TCL根据不一致的位的位置确定包含连接缺陷的TSV, 使各选择器 控制电路 506、 566 设定各选择器 511-513、 551、 552 以使冗余 TSV 代替该 TSV 传达信号。 0072 图 6。
49、、 7 是基于测试控制装置 TCL 检查 TSV 有无连接缺陷的测试的流程图。在图 1 示出的构造完成之后, 以在两个外部管脚 571、 572 之间连接有测试控制装置 TCL 的状态开 始该测试。在各芯片 101、 102 的仿真负载控制电路 504、 564 使各芯 501-503、 561-563 进行 测试动作的期间实行该测试。尤其在各芯 501-503、 561-563 的负载轻的情况 (低负载测试 模式) 和负载重的情况 (高负载测试模式) 的双方实行该测试。各芯的发热量因各芯的负载 大小而不同。各芯片 101、 102 温度因各芯的发热量和环境温度而变化。因为各芯片 101、 102 的翘曲大小依赖于各芯片 101、 102 的温度, 所以因各芯的负载大小而变化。因此, 通过 以低负载测试模式和高负载测试模式的双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