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式电子部件及共模扼流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式电子部件及共模扼流圈.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4723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2.11 CN 104347236 A (21)申请号 201410379780.5 (22)申请日 2014.08.04 2013-162868 2013.08.06 JP H01F 27/24(2006.01) H01F 17/04(2006.01) H01F 27/29(2006.01)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地址 日本京都府 (72)发明人 坂东政博 青木隆博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舒艳君 李洋 (54) 发明名称 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 绕。
2、线式电子部件及共 模扼流圈 (57)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绕线式 电子部件中的线圈的断线的绕线式电子部件的 芯、 绕线式电子部件及共模扼流圈。 本发明的一方 式所涉及的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具备卷绕有线圈 的卷芯部 (14) 和设置于卷芯部 (14) 的两端的凸 缘部 (16、 18)。凸缘部 (16、 18) 沿与卷芯部 (14) 的延伸方向正交的第 1 方向突出。在凸缘部 (16、 18) 中的位于第 1 方向的面 (S1、 S5) 上设置有凸 部 (16a、 16b、 18a、 18b)。从面 (S1、 S5) 朝向位于 卷芯部(14)中的第1方向的面(S10)设置有斜面 。
3、(S12、 S14)。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47236 A CN 104347236 A 1/1 页 2 1. 一种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 其特征在于, 具备 : 卷芯部, 其卷绕有线圈 ; 以及 凸缘部, 其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延伸方向的两端, 并且沿与该延伸方向正交的第 1 方 向突出, 在所述凸缘部的位于所述第 1 方向的第 1 面上设置有多个凸部, 设置有从所述第 1 面朝向第 2 面的。
4、一部分延伸的斜面, 该第 2 面是所述卷芯部中的位 于第 1 方向的面。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 其特征在于, 若从与所述第 1 方向以及所述延伸方向正交的第 2 方向观察, 则所述斜面与所述第 2 面所形成的角的角度为钝角。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 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斜面与所述第 2 面的相交线而言, 所述凸缘部中的与所述卷芯部接触的第 3 面中的朝向第 2 方向从所述卷芯部露出的部分位于离开该延伸方向中的该卷芯部的中心 的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凸部以相。
5、互隔开了间隔的状态沿第 2 方向排列。 5. 一种绕线式电子部件, 其特征在于, 具备 : 权利要求 1 至 4 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芯 ; 线圈 ; 以及 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凸部的多个外部电极。 6. 一种共模扼流圈, 其特征在于, 具备 : 权利要求 1 至 4 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芯 ; 线圈 ; 以及 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凸部的多个外部电极。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47236 A 2 1/5 页 3 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 绕线式电子部件及共模扼流圈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 绕线式电子部件及共模扼流圈, 详细涉及绕线 式电子部件的芯的凸缘部的形状。 背景。
6、技术 0002 作为以往的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 已知有专利文献 1 所记载的共模扼流圈的芯。 在这种芯的卷芯部的两端设置有凸缘部, 各凸缘部被与卷芯部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凹槽分割 成 2 个部分。而且, 在上述部分分别设置有外部电极。 0003 另外, 卷绕在上述芯的线圈在从卷芯部朝向上述外部电极的路径中通过上述凹 槽。这样, 通过上述线圈中的凹槽的部分成为不与芯接触而是悬空的状态。因此, 当将包括 上述芯的共模扼流圈安装于电路基板时, 若在上述凸缘部与该电路基板之间夹入有异物, 则通过上述线圈中的凹槽的部分有可能被朝向该凹槽的底部按压而断线。 0004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11 204。
7、346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绕线式电子部件中的线圈的断线的绕线式 电子部件的芯、 绕线式电子部件及共模扼流圈。 0006 本发明的第 1 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的特征在于, 具备 : 0007 卷芯部, 其卷绕有线圈 ; 以及 0008 凸缘部, 其设置于上述卷芯部的延伸方向的两端, 并且沿与该延伸方向正交的第 1 方向突出, 0009 在上述凸缘部的位于上述第 1 方向的第 1 面上设置有多个凸部, 0010 设置有从上述第 1 面朝向第 2 面的一部分延伸的斜面, 该第 2 面是上述卷芯部中 的位于第 1 方向的面。 0011 本发明的第 2。
8、 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式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 具备 : 0012 上述芯 ; 0013 线圈 ; 以及 0014 分别设置于上述多个凸部的多个外部电极。 0015 本发明的第 3 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扼流圈的特征在于, 具备 : 0016 上述芯 ; 0017 线圈 ; 以及 0018 分别设置于上述多个凸部的多个外部电极。 0019 在本发明的第 1 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中, 在设置于卷芯部的两端且 沿与该卷芯部的中心轴正交的第 1 方向突出的凸缘部的位于上述第 1 方向的第 1 面上, 设 置有多个凸部。而且, 从上述第 1 面朝向上述卷芯部中的位于上述第 1 方向的第 2 面的一 部分。
9、地设置有斜面。 由此, 卷绕于上述芯的线圈在从上述卷芯部朝向上述凸部的路径中, 能 说 明 书 CN 104347236 A 3 2/5 页 4 够沿着上述斜面到达该凸部。 而且, 沿着上述线圈的上述斜面的部分能够避免悬空的状态。 因此, 在使用了本发明的第 1 方式所涉及的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的绕线式电子部件中, 当 将该绕线式电子部件安装于电路基板时, 即使异物夹入于凸缘部与电路基板之间, 线圈也 难于被异物按压, 从而能够抑制断线的发生。 0020 根据本发明, 能够抑制绕线式电子部件中的线圈的断线。 附图说明 0021 图 1 是作为一实施例的绕线式电子部件的外观图。 0022 图 2 。
10、是表示针对绕线式电子部件的实验的状态的图。 0023 图 3 是作为变形例的绕线式电子部件的外观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 : L5相交线 ; S1、 S5面 ( 第 1 面 ) ; S2、 S6面 ( 第 3 面 ) ; S10 面 ( 第 2 面 ) ; S12、 S14斜面 ; 1、 1A绕线式电子部件 ; 12芯 ; 14卷芯部 ; 16、 18凸缘 部 ; 16a、 16b、 18a、 18b凸部 ; 20、 21线圈 ; 22 25外部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 绕线式电子部件的结构, 参照图 1) 0026 参照附图对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绕线式电子部件 1 进行说明。以下,。
11、 将卷芯部 14 延 伸的方向定义为 x 轴方向。另外, 将当从 x 轴方向俯视时沿凸缘部 16 的长边的方向定义为 y 轴方向、 将沿凸缘部 16 的短边的方向定义为 z 轴方向。其中, x 轴、 y 轴及 z 轴相互正交。 0027 如图 1 所示, 绕线式电子部件 1 具备芯 12、 线圈 20、 21 以及外部电极 22 25。 0028 芯12例如由铁氧体等磁性材料、 氧化铝等绝缘材料构成, 包括卷芯部14及凸缘部 16、 18。 0029 卷芯部 14 是沿 x 轴方向延伸的棱柱状的部件。但是, 卷芯部 14 并不局限于棱柱 状, 也可以是圆柱状。 0030 凸缘部 16、 18 。
12、设置在卷芯部 14 中的 x 轴方向 ( 延伸方向 ) 的两端。具体而言, 凸 缘部 16 设置在卷芯部 14 的 x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一端。凸缘部 18 设置在卷芯部 14 的 x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另一端。 0031 凸缘部 16 形成为从卷芯部 14 至少向 z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 ( 第 1 方向 ) 突出了的 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 凸缘部 16 通过向 z 轴方向的正负两侧及 y 轴方向的正负两侧突 出, 从而形成为向所有与x轴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突出了的形状。 另外, 设置有从凸缘部16 的 z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面 S1( 第 1 面 ) 朝向卷芯部 14 的位于 z 轴方向的正。
13、方向侧的面 S10( 第 2 面 ) 的一部分延伸的斜面 S12。其中, 斜面 S12 形成为平面, 并且, 若从 y 轴方向 观察, 则斜面 S12 与面 S10 所形成的角的角度是钝角。即, 斜面 S12 的法线具有 x 轴方向的 正方向的分量及 z 轴方向的正方向的分量。 0032 另外, 在面 S1( 第 1 面 ), 按照从 y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朝向正方向侧依次排列的方 式设置有凸部16a、 16b。 另外, 凸部16a、 16b以按照相互不接触的方式隔开了间隔的状态排 列。对于凸部 16a 而言, 若从 z 轴方向俯视, 则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 并且位于 x 轴方向的 正方向侧的边。
14、 L1 与位于 y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 L2 的所形成的角被实施倒角。另外, 凸 部 16a 的 z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面 S3 是平面。对于凸部 16b 而言, 若从 z 轴方向俯视, 则 说 明 书 CN 104347236 A 4 3/5 页 5 形成为矩形形状, 凸部 16b 的 z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面 S4 是平面。 0033 凸缘部 18 形成为从卷芯部 14 至少向 z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 ( 第 1 方向 ) 突出了的 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 凸缘部 18 通过向 z 轴方向的正负两侧及 y 轴方向的正负两侧突 出, 从而形成为向所有与x轴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突出了的形状。 另。
15、外, 设置有从凸缘部18 的 z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面 S5( 第 1 面 ) 朝向卷芯部 14 的位于 z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面 S10( 第 2 面 ) 的一部分延伸的斜面 S14。其中, 斜面 S14 形成为平面, 并且, 若从 y 轴方向 观察, 则斜面 S14 与面 S10 所形成的角的角度是钝角。即, 斜面 S14 的法线具有 x 轴方向的 负方向的分量及 z 轴方向的正方向的分量。 0034 另外, 在面 S5( 第 1 面 ), 按照从 y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朝向正方向侧依次排列的方 式设置有凸部18a、 18b。 另外, 凸部18a、 18b以按照相互不接触的方式隔开了间隔的状。
16、态排 列。对于凸部 18a 而言, 若从 z 轴方向俯视, 则形成为矩形形状, 凸部 18a 的 z 轴方向的正 方向侧的面 S7 是平面。对于凸部 18b 而言, 若从 z 轴方向俯视, 则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 并 且位于 x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边 L3 与位于 y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边 L4 的所形成的角被实 施倒角。另外, 凸部 18b 的 z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面 S8 是平面。 0035 凸缘部 16、 18 关于通过卷芯部 14 的中心且与 z 轴平行的直线对称。而且, 凸部 16a、 16b、 18a、 18b 中的面 S3、 S4、 S7、 S8 在绕线式电子部件 1 被安装于。
17、电路基板时, 是与电 路基板对置的安装面。 0036 外部电极 22 25 由 Ni-Cr、 Ni-Cu、 Ni 等 Ni 系列合金或 Ag、 Cu、 Sn 等构成。外部 电极 22 设置成覆盖凸部 16a 的面 S3 及其周围。外部电极 23 设置成覆盖凸部 16b 的面 S4 及其周围。外部电极 24 设置成覆盖凸部 18a 的面 S7 及其周围。外部电极 25 设置成覆盖 凸部 18b 的面 S8 及其周围。 0037 如图 1 所示, 线圈 20、 21 是卷绕于卷芯部 14 的导线, 通过以铜、 银这样的导电性材 料为主要成分的芯线被聚氨酯等绝缘材料被覆而成。 0038 线圈 20 。
18、的 x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一端在面 S3 与外部电极 22 连接, 线圈 20 的 x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另一端在面 S7 与外部电极 24 连接。线圈 20 的 x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 的端部附近在斜面 S12 上朝向 x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行进之后, 经由边 L1 触到面 S3。另一方 面, 线圈 20 的 x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附近在斜面 S14 上朝向 x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及 y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行进之后, 经由 y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触到面 S7。 0039 另外, 线圈 21 的 x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一端在面 S4 与外部电极 23 连接, 线圈 21 的 x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
19、的另一端在面 S8 与外部电极 25 连接。线圈 21 的 x 轴方向的负方 向侧的端部附近在斜面 S12 上朝向 x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及 y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行进之后, 经由 y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边触到面 S4。另一方面, 线圈 21 的 x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 附近在斜面 S14 上朝向 x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行进之后, 经由边 L3 触到面 S8。 0040 ( 绕线式电子部件的功能 ) 0041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绕线式电子部件 1 中, 具有以下说明的那样的功能。 0042 在绕线式电子部件1中, 因为线圈20、 21的相互的中心轴设置成一致, 所以由流入 到线圈 20 的电流产。
20、生的磁通量通过线圈 21, 由流入到线圈 21 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量通过线 圈 20。 0043 这时, 由共模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量的方向是相同的方向。因此, 在线圈 20、 21 产生 说 明 书 CN 104347236 A 5 4/5 页 6 的磁通量彼此成为一体而加强, 对共模的电流产生阻抗。 0044 另一方面, 当流过正常模式的电流时, 在线圈20产生的磁通量与在线圈21产生的 磁通量成为逆方向。因此, 对正常模式的电流, 不产生阻抗。由此, 绕线式电子部件 1 作为 共模扼流圈发挥作用。 0045 ( 绕线式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 ) 0046 以下, 对作为实施例的绕线式电子部件的制造。
21、方法进行说明。 0047 首先, 准备成为芯 12 的材料的以铁氧体为主要成分的粉末。然后, 将所准备的铁 氧体粉末填充至阴模。通过用阳模对充填后的粉末加压, 来成形卷芯部 14 的形状及凸缘部 16、 18 的形状。 0048 接下来, 在卷芯部 14 及凸缘部 16、 18 的成形结束之后进行烧成, 完成芯 12。 0049 然后, 在芯 12 的凸缘部 16、 18 的凸部 16a、 16b、 18a、 18b 形成外部电极 22 25。 具体而言, 首先, 使凸部 16a、 16b、 18a、 18b 浸泡于盛满 Ag 膏的容器, 使 Ag 膏附着于各凸部。 接下来, 通过使附着的Ag。
22、膏干燥, 并进行烧成, 从而在凸部16a、 16b、 18a、 18b形成作为底层 电极的 Ag 膜。并且, 通过电镀等, 在 Ag 膜上形成 Ni 系列合金的金属膜。由此, 形成外部电 极 22 25。 0050 然后, 在芯 12 的卷芯部 14 卷绕线圈 20、 21。这时, 预先将线圈 20、 21 的两端从卷 芯部 14 引出规定量。最后, 通过热压接将线圈 20、 21 的被引出的部分对于外部电极 22 25 进行连接。经过以上那样的工序, 来完成绕线式电子部件 1。 0051 ( 效果参照图 1、 图 2) 0052 当从 z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俯视时, 绕线式电子部件 1 的线圈。
23、 21 的 x 轴方向的负方 向侧的端部附近一边向 y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行进一边横穿过凸部 16a、 16b 之间的空间。而 且, 线圈 21 的 x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在面 S4 与外部电极 23 连接。这时, 由于在绕线 式电子部件 1 的芯 12 设置有斜面 S12, 所以线圈 21 的 x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附近能 够沿斜面 S12 到达面 S4 上。由此, 线圈 21 的沿斜面 S12 的部分能够避免悬空的状态。因 此, 当将绕线式电子部件 1 安装于电路基板时, 即使在凸缘部 16 与该电路基板之间夹入有 异物, 线圈 21 的端部附近也难以被异物按压, 从而能够抑制断线的。
24、发生。关于线圈 20 的 x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 通过设置斜面 S14, 根据与上述相同的原理, 也能够抑制断线的 发生。 0053 本申请发明人为了明确上述的效果, 进行了模拟异物夹入在电路基板与绕线式电 子部件的凸缘部的状态的实验。 具体而言, 实验通过下述方式来进行 : 使用相当于绕线式电 子部件 1 的样品 1 以及相当于使用了与专利文献 1 所记载的芯相同种类的芯的绕线式电子 部件的样品 2, 并且如图 2 所示, 以夹着卷绕于芯的线圈的状态, 对凸缘部施加 10N 的负重 1 分钟。其中, 样品 1 及样品 2 的线圈的直径均为 30m, 样品的数量分别为 50 个。 005。
25、4 实验的结果, 相对于在样品 2 中有 44 个发生了断线, 样品 1 的断线数为 0 个。这 表示在绕线式电子部件 1 中线圈的断线得到了抑制。 0055 另外, 外部电极 22 25 位于分别独立设置于凸缘部 16、 18 的面 S1、 S5 上的凸部 16a、 16b、 18a、 18b 上。即, 各外部电极 22 25 不接触。因此, 抑制流入至线圈 20 的电流与 流入至线圈 21 的电流发生干扰。 0056 ( 变形例、 参照图 3) 说 明 书 CN 104347236 A 6 5/5 页 7 0057 如图 3 所示, 作为变形例的绕线式电子部件 1A 与绕线式电子部件 1 。
26、的不同点在于 凸缘部 16、 18 的形状。 0058 具体而言, 如图 3 所示, 绕线式电子部件 1A 的凸缘部 16 的与卷芯部 14 接触的面 S2( 第 3 面 ) 中的、 从卷芯部 12 向 y 轴方向 ( 第 2 方向 ) 露出的部分 S2a、 S2b, 相对于斜 面 S12 与面 S10 所形成的相交线 L5, 位于 x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即, 部分 S2a 相对于相交线 L5, 在 x 轴方向上位于离开卷芯部 14 的中心 CP 的位置。 0059 另外, 关于凸缘部 18 的面 S6, 面 S6 中的从卷芯部 14 沿 y 轴方向 ( 第 2 方向 ) 露 出的部分也在 x。
27、 轴方向中位于离开卷芯部 14 的中心 CP 的位置。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 同。因此, 在本变形例中, 凸缘部 16、 18 以外的说明与在上述实施例中的说明相同。 0060 在作为变形例的绕线式电子部件 1A 中, 从卷芯部 12 向 y 轴方向露出的部分 S2a、 S2b 相对于相交线 L5 位于 x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 由此与绕线式电子部件 1 相比, 卷芯部 14 的面积增加。因此, 线圈 20、 21 卷绕的面积增加, 所以在绕线式电子部件 1A 中, 与绕线式电 子部件 1 相比, 电感值的调整变得容易。 0061 ( 其他实施例 ) 0062 本发明所涉及的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
28、 绕线式电子部件及共模扼流圈并不限定于 上述实施例, 在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063 另外, 设斜面 S12、 S14 为平面, 但也可以为曲面。具体而言, 斜面 S12、 S14 可以是 朝向 z 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突出的凸状的曲面, 也可以是朝向 z 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凹陷的凹 状的曲面。 0064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065 如上所述, 本发明有利于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 绕线式电子部件及共模扼流圈, 并 且能够抑制线圈的断线的方面优良。 说 明 书 CN 104347236 A 7 1/2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47236 A 8 2/2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47236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