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pdf(2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3034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2.04 CN 104330343 A (21)申请号 201410557722.7 (22)申请日 2014.10.20 G01N 15/08(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 9 号 (72)发明人 白斌 邹才能 朱如凯 罗忠 吴松涛 苏玲 李婷婷 崔景伟 毛治国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 王涛 (54) 发明名称 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密。
2、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 处理方法及装置, 涉及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表 征技术领域, 方法包括 : 通过压汞方式、 二氧化碳 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气吸附方式将三个具有相同 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贝雷岩心进行孔喉结构表征, 并生成一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 ; 获取致密砂岩 微观孔喉数据, 并根据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和 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生成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 据的分布特征 ; 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为通过压 汞方式、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气吸附方 式处理真实盆地的致密砂岩得到的。本发明能够 解决现有技术中各种实验方法对同一致密储层微 观孔喉的表征结果的范围不同, 或存在范围重叠, 难以反映致密储层微观孔喉。
3、的孔喉大小分布特征 的问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4 页 说明书 13 页 附图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30343 A CN 104330343 A 1/4 页 2 1. 一种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通过压汞方式、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气吸附方式将三个具有相同孔隙度和渗 透率的贝雷岩心进行孔喉结构表征, 分别得到压汞方式所对应的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二氧 化碳气体吸附方式所对应的第二孔喉分布数组和氮气吸附方式所对应的第三孔。
4、喉分布数 组 ; 确定所述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喉分布数组分别对应的第一 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以及第三测试范围 ;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 第三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分别确定第 一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 第三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 根据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统计分布函数确定一第一参 数 ;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 概率分布函数、 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喉 分布数组、 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和第三测试范围生成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 。
5、; 获取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 并根据所述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和所述致密砂岩微观 孔喉数据生成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分布特征 ; 所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为通过压汞 方式、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气吸附方式处理真实盆地的致密砂岩得到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 所述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 第三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分别确定第一孔喉分 布数组对应的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孔喉 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包括 :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确定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6、 G(NA, ) : G(NA,) F(A1)-F(A0) 其中, NA为所述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 为所述第一参数 ; A1为所述第一测试范围中的最 大值 ; A0为所述第一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F(A1) 和 F(A0) 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 根据所述第二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确定所述第二统计分布函数 G(NB, ) : G(NB,) F(B1)-F(B0) 其中, NB为所述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 B1为所述第二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 ; B0为所述第二 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F(B1) 和 F(B0) 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 根据所述第三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确定所述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7、 G(NC, ) : G(NC,) F(C1)-F(C0) 其中, NC为所述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 C1为所述第三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 ; C0为所述第三 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F(C1) 和 F(C0) 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 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统计分布函数确定一第一参数, 用公式 表示为 : :Maxlog G(NA,)+log G(NB,)+log G(Nc,)。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 据所述第一参数、 概率分布。
8、函数、 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喉分布数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30343 A 2 2/4 页 3 组、 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和第三测试范围生成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 用公式表示 为 : X 为 A,B,C 其中, N 为所述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 ; NX表示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或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 F(X1, ) 和 F(X0, ) 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 X1表示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或第三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 ; X0表示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或第三测 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致密砂岩微观孔。
9、喉数据的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获取介孔标准物质、 微孔标准物质或者不同配比的混合标准物质的标准物质微观孔喉 数据 ; 根据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生成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的第一分布特征 ; 获取所述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中的标准物质孔喉分布数组、 标准物质测试范围中的 最大值和标准物质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 标准物质孔喉分布数组、 标准物质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和标准物 质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计算得到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的第二分布特征 ; 将所述第二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一分布特征进行比较, 形成第一比较结果, 并根据所述 第一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是否准确。 6. 根。
10、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将真实盆地的致密砂岩进行二维电镜扫描, 获取得到二维电镜扫描图像 ; 对所述二维电镜扫描图像进行图像分析, 获取得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第三分布 特征 ; 将所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三分布特征进行比较, 形成第二比 较结果, 并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是否准确。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或 6 所述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 括 : 若所述第一参数不准确, 调节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统计 分布函数, 以调整所述第一参数。 8.。
11、 一种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贝雷岩心处理单元, 用于通过压汞方式、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气吸附方式将 三个具有相同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贝雷岩心进行孔喉结构表征, 分别得到压汞方式所对应的 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所对应的第二孔喉分布数组和氮气吸附方式所 对应的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 测试范围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喉分 布数组分别对应的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以及第三测试范围 ; 统计分布函数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 第三测试范围以 及概率分布函数分别确定第一孔喉。
12、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对应的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 第一参数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统计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30343 A 3 3/4 页 4 分布函数确定一第一参数 ; 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 概率分布函数、 第一孔喉分 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和第三测试 范围生成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 ; 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分布特征生成单元, 用于获取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 并根 据所述致密砂岩。
13、孔喉分布函数和所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生成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 的分布特征 ; 所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为通过压汞方式、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 气吸附方式处理真实盆地的致密砂岩得到的。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统计 分布函数生成单元, 具体用于 :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确定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G(NA, ) : G(NA,) F(A1)-F(A0) 其中, NA为所述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 为所述第一参数 ; A1为所述第一测试范围中的最 大值 ; A0为所述第一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F(A1) 和 F(A0) 。
14、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 根据所述第二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确定所述第二统计分布函数 G(NB, ) : G(NB,) F(B1)-F(B0) 其中, NB为所述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 B1为所述第二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 ; B0为所述第二 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F(B1) 和 F(B0) 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 根据所述第三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确定所述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G(NC, ) : G(NC,) F(C1)-F(C0) 其中, NC为所述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 C1为所述第三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 ; C0为所述第三 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F(C1) 和 F(C0) 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15、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参数生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统计分布函数确定一 第一参数, 用公式表示为 : :Maxlog G(NA,)+log G(NB,)+log G(Nc,)。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 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生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参数、 概率分布函数、 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 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和第三测试范围生成致密 砂岩孔喉分布函数, 用公式表示为 : X 为 A,B,。
16、C 其中, N 为所述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 ; NX表示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或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 F(X1, ) 和 F(X0, ) 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 X1表示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或第三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 ; X0表示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或第三测 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介孔标准物质、 微孔标准物质或者不同配 比的混合标准物质的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 并获取所述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中的标准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
17、30343 A 4 4/4 页 5 物质孔喉分布数组、 标准物质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和标准物质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第一分布特征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生成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 的第一分布特征 ; 第二分布特征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 标准物质孔喉分布数组、 标准物质测 试范围中的最大值和标准物质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计算得到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的第 二分布特征 ; 第一比较单元, 用于将所述第二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一分布特征进行比较, 形成第一比 较结果, 并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是否准确。 13.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装置。
18、,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二维电镜扫描单元, 用于将真实盆地的致密砂岩进行二维电镜扫描, 获取得到二维电 镜扫描图像 ; 第三分布特征获取单元, 用于对所述二维电镜扫描图像进行图像分析, 获取得到致密 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第三分布特征 ; 第二比较单元, 用于将所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三分布特征进 行比较, 形成第二比较结果, 并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是否准确。 14. 根据权利要求 12 或 13 所述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 包括 : 第一参数调整单元, 用于在所述第一参数不准确时, 调节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 统计分。
19、布函数和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以调整所述第一参数。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30343 A 5 1/13 页 6 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表征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致密砂岩微观孔喉 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石油天然气开发技术领域中, 非常规油气逐渐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新领域。非 常规油气的致密砂岩储层的孔喉结构复杂, 当前致密储层微观孔喉表征技术有很多, 如纳 米材料科学、 物理化学以及分析化学等。 0003 目前, 具体的致密储层微观孔喉表征方式有二维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图像直接观测 孔吼的方式、 气体吸。
20、附等间接数值测定孔喉结构的方式以及 X-CT 三维数值重构模拟孔喉 结构的方式。 上述方式在孔喉大小、 分布方面获取了纳米、 微米、 毫米多尺度测试数据, 提高 了纳米级微观孔喉结构的表征精度。 0004 然而, 当前各种试验方法对同一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的表征结果的测量范围不同, 例如二氧化碳吸附方式得到的测试结果范围一般为 0.5nm 至 1.5nm, 氮气吸附方式得到的 测试结果范围一般为 1nm 至 100nm, 压汞方式得到的测试结果范围一般为小于 950m。当 前各种实验方法对同一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的表征结果的范围不同, 或存在范围重叠, 难以 反映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的孔喉大小分布特征。 。
21、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以解决现有技 术中各种实验方法对同一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的表征结果的范围不同, 或存在范围重叠, 难 以反映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的孔喉大小分布特征的问题。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07 一种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 包括 : 0008 通过压汞方式、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气吸附方式将三个具有相同孔隙度 和渗透率的贝雷岩心进行孔喉结构表征, 分别得到压汞方式所对应的第一孔喉分布数 组、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所对应的第二孔喉分布数组和氮气吸附方式所对应的第三孔喉分 布数组 ;。
22、 0009 确定所述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喉分布数组分别对应的 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以及第三测试范围 ; 0010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 第三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分别确 定第一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二统计分布函 数和第三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 0011 根据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统计分布函数确定一第一 参数 ; 0012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 概率分布函数、 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 说 明 书 CN 104330343 A 6 2/13 页 。
23、7 孔喉分布数组、 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和第三测试范围生成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 数 ; 0013 获取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 并根据所述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和所述致密砂岩 微观孔喉数据生成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分布特征 ; 所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为通过 压汞方式、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气吸附方式处理真实盆地的致密砂岩得到的。 0014 具体的,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 第三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 函数分别确定第一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二 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包括 : 0015 根据所述第。
24、一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确定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G(NA, ) : 0016 G(NA,) F(A1)-F(A0) 0017 其中, NA为所述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 为所述第一参数 ; A1为所述第一测试范围中 的最大值 ; A0为所述第一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F(A1) 和 F(A0) 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 0018 根据所述第二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确定所述第二统计分布函数 G(NB, ) : 0019 G(NB,) F(B1)-F(B0) 0020 其中, NB为所述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 B1为所述第二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 ; B0为所述 第二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F(B1) 。
25、和 F(B0) 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 0021 根据所述第三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确定所述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G(NC, ) : 0022 G(NC,) F(C1)-F(C0) 0023 其中, NC为所述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 C1为所述第三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 ; C0为所述 第三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F(C1) 和 F(C0) 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0024 另外,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确定一第一参数, 用公式表示为 : 0025 :MaxlogG(NA,)+logG(NB,)+logG(Nc,)。 0026 此外,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
26、 概率分布函数、 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 数组、 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和第三测试范围生成致密砂岩孔喉 分布函数, 用公式表示为 : 0027 X 为 A,B,C 0028 其中, N 为所述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 ; NX表示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 数组或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 F(X1, ) 和 F(X0, ) 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 X1表示第一测试范 围、 第二测试范围或第三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 ; X0表示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或第三 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0029 进一步的, 该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 还包括 : 0030 获。
27、取介孔标准物质、 微孔标准物质或者不同配比的混合标准物质的标准物质微观 孔喉数据 ; 0031 根据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生成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的第一分布特征 ; 0032 获取所述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中的标准物质孔喉分布数组、 标准物质测试范围 中的最大值和标准物质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0033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 标准物质孔喉分布数组、 标准物质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和标 说 明 书 CN 104330343 A 7 3/13 页 8 准物质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计算得到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的第二分布特征 ; 0034 将所述第二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一分布特征进行比较, 形成第一比较结果, 并根据 。
28、所述第一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是否准确。 0035 进一步的, 该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 还包括 : 0036 将真实盆地的致密砂岩进行二维电镜扫描, 获取得到二维电镜扫描图像 ; 0037 对所述二维电镜扫描图像进行图像分析, 获取得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第三 分布特征 ; 0038 将所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三分布特征进行比较, 形成第 二比较结果, 并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是否准确。 0039 此外, 该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 还包括 : 0040 若所述第一参数不准确, 调节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 。
29、统计分布函数, 以调整所述第一参数。 0041 一种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装置, 包括 : 0042 贝雷岩心处理单元, 用于通过压汞方式、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气吸附方 式将三个具有相同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贝雷岩心进行孔喉结构表征, 分别得到压汞方式所对 应的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所对应的第二孔喉分布数组和氮气吸附方 式所对应的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 0043 测试范围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 喉分布数组分别对应的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以及第三测试范围 ; 0044 统计分布函数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范围、 。
30、第二测试范围、 第三测试范 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分别确定第一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孔喉分布 数组对应的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 0045 第一参数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 统计分布函数确定一第一参数 ; 0046 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 概率分布函数、 第一孔 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和第三 测试范围生成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 ; 0047 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分布特征生成单元, 用于获取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
31、 并根据所述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和所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生成致密砂岩微观孔喉 数据的分布特征 ; 所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为通过压汞方式、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以 及氮气吸附方式处理真实盆地的致密砂岩得到的。 0048 具体的, 所述统计分布函数生成单元用于 : 0049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确定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G(NA, ) : 0050 G(NA,) F(A1)-F(A0) 0051 其中, NA为所述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 为所述第一参数 ; A1为所述第一测试范围中 的最大值 ; A0为所述第一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F(A1) 和 F(A0) 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32、 ; 0052 根据所述第二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确定所述第二统计分布函数 G(NB, ) : 0053 G(NB,) F(B1)-F(B0) 0054 其中, NB为所述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 B1为所述第二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 ; B0为所述 说 明 书 CN 104330343 A 8 4/13 页 9 第二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F(B1) 和 F(B0) 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 0055 根据所述第三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确定所述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G(NC, ) : 0056 G(NC,) F(C1)-F(C0) 0057 其中, NC为所述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 C1为所述第三测试范。
33、围中的最大值 ; C0为所述 第三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F(C1) 和 F(C0) 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0058 另外, 所述第一参数生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 第三统计分布函数确定一第一参数, 用公式表示为 : 0059 :MaxlogG(NA,)+logG(NB,)+logG(Nc,)。 0060 此外, 所述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生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参数、 概率分布函数、 第 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和 第三测试范围生成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 用公式表示为 : 0061 X 为 A,B,C 006。
34、2 其中, N 为所述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 ; NX表示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 数组或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 F(X1, ) 和 F(X0, ) 为所述概率分布函数 ; X1表示第一测试范 围、 第二测试范围或第三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 ; X0表示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或第三 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0063 进一步的, 所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装置, 还包括 : 0064 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介孔标准物质、 微孔标准物质或者不 同配比的混合标准物质的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 并获取所述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中的 标准物质孔喉分布数组、 标准物质测试范围中的最大。
35、值和标准物质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0065 第一分布特征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生成标准物质微观孔喉 数据的第一分布特征 ; 0066 第二分布特征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 标准物质孔喉分布数组、 标准物 质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和标准物质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计算得到标准物质微观孔喉数据 的第二分布特征 ; 0067 第一比较单元, 用于将所述第二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一分布特征进行比较, 形成第 一比较结果, 并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是否准确。 0068 进一步的, 所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装置, 还包括 : 0069 二维电镜扫描单元, 用于将真实盆。
36、地的致密砂岩进行二维电镜扫描, 获取得到二 维电镜扫描图像 ; 0070 第三分布特征获取单元, 用于对所述二维电镜扫描图像进行图像分析, 获取得到 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第三分布特征 ; 0071 第二比较单元, 用于将所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三分布特 征进行比较, 形成第二比较结果, 并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是否准确。 0072 此外, 所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装置, 还包括 : 0073 第一参数调整单元, 用于在所述第一参数不准确时, 调节所述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以调整所述第一参数。 0074 本发明实施例。
37、提供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通过压汞方式、 说 明 书 CN 104330343 A 9 5/13 页 10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气吸附方式将三个具有相同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贝雷岩心进 行孔喉结构表征, 分别得到压汞方式所对应的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 所对应的第二孔喉分布数组和氮气吸附方式所对应的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确定了所述第一 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喉分布数组分别对应的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 范围以及第三测试范围 ; 并根据所述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 第三测试范围以及概率 分布函数分别确定第一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一统计分布。
38、函数、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 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 根据所述第一统计分布 函数、 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统计分布函数确定一第一参数 ;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 概率分 布函数、 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 试范围和第三测试范围生成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 ; 获取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 并根据 所述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和所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生成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 分布特征 ; 所述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为通过压汞方式、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气 吸附方式处理真实盆地的致密砂岩得到的。可见, 通过。
39、本发明的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和 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能够生成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分布特征, 该致密砂岩微观孔喉 数据的分布 特征能够融合各实验方法对同一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的表征结果, 不存在表征 范围重叠, 基本能够反映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的孔喉大小分布特征。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 术中各种实验方法对同一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的表征结果的范围不同, 或存在范围重叠, 难 以反映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的孔喉大小分布特征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7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
40、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76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一 ; 0077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二 ; 0078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贝雷岩心孔喉结构分布特征示意图 ; 0079 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二维扫描电镜图像示意图 ; 0080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致密砂岩不同孔隙类型二维图像统计孔喉分布特征示 意图 ; 0081 图 6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致密砂岩采用压汞方式获得的孔喉结构分布特征示意 图 ; 。
41、0082 图 7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致密砂岩采用二氧化碳吸附方式获得的孔喉结构分布 特征示意图 ; 0083 图 8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致密砂岩采用氮气吸附方式获得的孔喉结构分布特征 示意图 ; 0084 图 9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二维扫描电镜图像统计的孔喉特征的示意图 ; 0085 图 10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致密砂岩孔喉大小分布曲线与分布特征示意图 ; 0086 图 11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4330343 A 10 6/13 页 11 一 ; 0087 图 12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
42、意图 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8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89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 包括 : 0090 步骤 101、 通过压汞方式、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气吸附方式将三个具有相 同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贝雷岩心进行孔喉结构表征, 分别得到压汞方式所对应的第一孔喉分 布数组、 二氧化。
43、碳气体吸附方式所对应的第二孔喉分布数组和氮气吸附方式所对应的第三 孔喉分布数组。 0091 步骤 102、 确定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喉分布数组分别对 应的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以及第三测试范围。 0092 步骤 103、 根据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 第三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分 别确定第一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二统计分 布函数和第三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0093 步骤 104、 根据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统计分布函数确定一 第一参数。 0094 步骤 105、 根据第一参数、 。
44、概率分布函数、 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和第三测试范围生成致密砂岩孔喉分布 函数。 0095 步骤 106、 获取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 并根据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和致密砂岩 微观孔喉数据生成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分布特征。 0096 其中, 该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为通过压汞方式、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 气吸附方式处理真实盆地的致密砂岩得到的。 009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处理方法, 通过压汞方式、 二氧化 碳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气吸附方式将三个具有相同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贝雷岩心进行孔喉 结构表征, 分别得。
45、到压汞方式所对应的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所对应 的第二孔喉分布数组和氮气吸附方式所对应的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确定了第一孔喉分布数 组、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喉分布数组分别对应的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以及 第三测试范围 ; 并根据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 第三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分别 确定第一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二统计分布 函数和第三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 根据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统计分 布函数和第三统计分布函数确定一第一参数 ; 根据第一参数、 概率分布函数、 第一孔喉分布 数组、 第二孔喉分。
46、布数组、 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和第三测试范 围生成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 ; 获取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 并根据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 说 明 书 CN 104330343 A 11 7/13 页 12 数和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生成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分布特征 ; 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 据为通过压汞方式、 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方式以及氮气吸附方式处理真实盆地的致密砂岩得 到的。可见, 通过本发明的致密砂岩孔喉分布函数和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能够生成致密 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分布特征, 该致密砂岩微观孔喉数据的分布特征能够融合各实验方法 对同一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的表征结果, 不存在表。
47、征范围重叠, 基本能够反映致密储层微观 孔喉的孔喉大小分布特征。 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各种实验方法对同一致密储层微观 孔喉的表征结果的范围不同, 或存在范围重叠, 难以反映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的孔喉大小分 布特征的问题。 0098 具体的, 上述的步骤 103 的根据第一测试范围、 第二测试范围、 第三测试范围以及 概率分布函数分别确定第一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孔喉分布数组对 应的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孔喉分布数组对应的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可以通过如下方式 实现 : 0099 根据第一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确定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G(NA, ) : 0100 G(NA,) 。
48、F(A1)-F(A0) 0101 其中, NA为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 为第一参数 ; A1为第一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 ; A0 为第一测试范围中的最小值 ; F(A1) 和 F(A0) 为概率分布函数。 0102 根据第二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确定第二统计分布函数 G(NB, ) : 0103 G(NB,) F(B1)-F(B0) 0104 其中, NB为第二孔喉分布数组 ; B1为第二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 ; B0为第二测试范围 中的最小值 ; F(B1) 和 F(B0) 为概率分布函数。 0105 根据第三测试范围以及概率分布函数确定第三统计分布函数 G(NC, ) : 0106 G(NC,) F(C1)-F(C0) 0107 其中, NC为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 C1为第三测试范围中的最大值 ; C0为第三测试范围 中的最小值 ; F(C1) 和 F(C0) 为概率分布函数。 0108 另外, 上述的步骤 104 根据第一统计分布函数、 第二统计分布函数和第三统计分 布函数确定一第一参数, 可以通过公式表示为 : 0109 :MaxlogG(NA,)+logG(NB,)+logG(Nc,)。 0110 此外, 上述的步骤 105 根据第一参数、 概率分布函数、 第一孔喉分布数组、 第二孔 喉分布数组、 第三孔喉分布数组、 第一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