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829929.5 (22)申请日 2014.12.27 A47G 9/10(2006.01) (71)申请人 丁卫华 地址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 文秀路三株松 8 号 (72)发明人 丁卫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50 代理人 肖平安 (54) 发明名称 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 (57)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 其左侧和右侧的高度与人侧卧时肩膀的高度相 等 ; 中间部分的前侧设有两端分别与左侧和右侧 相连的支撑柱, 所述支撑柱面向人仰。
2、卧的表面为 圆弧形面从而形成类球窝状结构 ; 所述中间部分 的后侧的高度低于所述支撑柱, 所述中间部分后 侧的中央位置内部设有一充填袋。本发明凹形力 学颈椎康复枕头的支撑柱作为人后颈的支撑 ; 中 间部分后侧中央位置的充填袋作为人后脑勺的支 撑, 这样形成了以胸背为座基、 颈枕为支点、 头枕 为引力点的杠杆力学结构。其作用是产生弧形牵 引力, 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 增加椎间隙宽度并 消除对神经和血管的压迫、 使错位的颈椎回归正 常的序列 ; 具备垫托、 保健、 治疗三大功能。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
3、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3358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 CN 104433583 A 1/1 页 2 1. 一种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 包括左侧、 右侧, 和与左侧以及右侧相连的中间部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和右侧的高度与人侧卧时肩膀的高度相等 ; 所述中间部分的前侧设 有两端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相连的支撑柱, 所述支撑柱面向人仰卧的表面为圆弧形面从而形 成类球窝状结构 ; 所述中间部分的后侧的高度低于所述支撑柱, 所述中间部分后侧的中央 位置内部设有一充填袋。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柱与所述中 间。
4、部分后侧为分离状, 两者中间设有一缝隙。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和右侧的高 度为 10 14 厘米。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比 所述左侧的高度低 3.5 4.5 厘米 ; 所述支撑柱大小为长 16-22 厘米 宽 6-9.5 厘米 高 6 9.5 厘米。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分的后侧 的高度比所述支撑柱的高度低 5 8 厘米。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填袋填充决明 子。 7。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柱的宽度与 人颈后弧线的宽度相等, 其内填充荞麦壳和 / 或决明子。 8.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隙的大小为长 16 22 厘米、 宽 0.5 1 厘米。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形力学颈椎康 复枕头为布艺性材料制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形力学颈椎康 复枕头的主体由聚氨酯和明胶制成, 所述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的表层由天然橡胶制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33。
6、583 A 2 1/3 页 3 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床上用品, 尤其是一种枕头。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枕头的市场, 由于形状设计的缺陷和质地过于柔软的原因, 因枕头导致的颈 椎病非常之多, 而颈椎曲度变直患者比比皆是, 基本上十个人有九个颈椎变了形。 目前市场 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这类枕头, 医学界称之为致病枕, 就是睡了会得颈椎病的枕头。 具体出 现的症状是颈痛、 背痛、 和肩痛, 以及颈部肌肉僵硬, 严重时出现头痛、 头晕、 恶心、 瘁倒或手 麻等情况。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的不足, 提供一种具备多功能的凹形力学颈 椎康。
7、复枕。 0004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 其包括左侧、 右 侧, 和与左侧以及右侧相连的中间部分, 所述左侧和右侧的高度与人侧卧时肩膀的高度相 等 ; 所述中间部分的前侧设有两端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相连的支撑柱, 所述支撑柱面向人仰 卧的表面为圆弧形面从而形成类球窝状结构 ; 所述中间部分的后侧的高度低于所述支撑 柱, 所述中间部分后侧的中央位置内部设有一充填袋。 000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 所述支撑柱与所述中间部分后侧为分离状, 两者中间设 有一缝隙。 000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 所述左侧和右侧的高度为 10 14 厘米。 0007 作为本发明进一。
8、步改进, 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比所述左侧的高度低3.54.5厘米 ; 所述支撑柱大小为长 16-22 厘米 宽 6-9.5 厘米 高 6 9.5 厘米。 00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 所述中间部分的后侧的高度比所述支撑柱的高度低 5 8 厘米。 000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 所述充填袋填充决明子。 00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 所述支撑柱的宽度与人颈后弧线的宽度相等, 其内填充 荞麦壳和 / 或决明子。 00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 所述缝隙的大小为长 16 22 厘米、 宽 0.5 1 厘米。 001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 所述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为布艺性材料制成。 0013。
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 所述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的主体由聚氨酯和明胶制 成, 所述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的表层由天然橡胶制成。 0014 本发明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的支撑柱作为人后颈的支撑 ; 中间部分后侧中央位 置的充填袋作为人后脑勺的支撑, 这样形成了以胸背为座基、 颈枕为支点、 头枕为引力点的 杠杆力学结构。 其作用是产生弧形牵引力, 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 增加椎间隙宽度并消除 对神经和血管的压迫、 使错位的颈椎回归正常的序列。这样也形成了以药疗、 远红外理疗、 说 明 书 CN 104433583 A 3 2/3 页 4 磁疗的平台, 起到修复肌腱、 肌肉、 肌筋膜的作用, 实现凹形。
10、力学颈椎康复枕头全天候使用, 同时具备垫托、 保健、 治疗三大功能。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的立体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使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结合图和实施 方式, 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 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001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 该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整体 的形状为近似长方体形, 但不限于长方体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 凹形力学颈。
11、椎康复枕头的主 体是由布艺性材料制成, 两侧主要填充荞麦壳 ;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 凹形力学颈椎康复 枕头的主体由聚氨酯和明胶制成, 所述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的表层由天然橡胶制成 ; 聚 氨酯和明胶塑造硬韧的枕体, 一定厚度的天然橡胶使表层柔软舒适。 0018 如图1所示, 本发明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分为左侧1、 右侧2, 和与左侧以及右侧 相连的中间部分 3。中间部分 3 又分为前侧和后侧。 0019 左侧 1 和右侧 2 为长方形平面或浅圆弧面, 长 18-23cm 厘米、 宽 30 36 厘米、 高 10 14 厘米 ; 大小是成人面部面积的 2-3 倍。左侧和右侧的高度与人侧卧时肩。
12、膀的高度 相等, 这样, 人侧卧时, 可完整承接面部, 在颈腰椎保持同一水平的情况下, 使面部承受的单 位压力减到最小。 0020 中间部分 3 的前侧设有两端分别与左侧 1 和右侧 2 相连的支撑柱 4, 该支撑柱 4 的高度比所述左侧的高度低 3.5 4.5 厘米, 这样, 人侧卧时, 左侧和右侧即可完整承接面 部。该支撑柱大小为长 16-22 厘米 宽 6-9.5 厘米 高 6 9.5 厘米, 其宽度与人颈后 弧线的宽度大约相等, 其内填充荞麦壳和决明子中的一种或混合体。该支撑柱 4 面向人仰 卧的表面为圆弧形面、 类球窝状结构, 作为人仰卧时颈椎中部的支撑面。 本发明支撑柱作为 颈枕,。
13、 是颈椎拉伸牵引的重要支撑支点, 其宽度与成人颈后弧线宽度相当, 其弧度与成人颈 后弧线相吻合, 刚好形成类球窝状结构。 由于颈椎生物力学特性, 仰卧此圆弧形表面的颈椎 会产生弧形下坠力量, 而本发明支撑柱的支撑面产生圆弧形支撑力, 这样一方面弧形下坠 力使颈椎产生弧形弯曲, 从而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 另一方面, 圆弧形支撑面的撑力对颈椎形 成挤压, 使排序紊乱或错位的颈椎回归正常的序列。另外, 颈椎由于得到曲线状拉伸牵引, 椎间隙空间增大, 减轻了颈椎的压迫状态。 0021 在本实施例中, 中间部分 3 的后侧 5 为长方形, 此处为最低平面, 与颈枕支撑体 4 的落差 5-8 厘米, 即比。
14、所述支撑柱 4 的高度低 5 8 厘米。中间部分的后侧 5 主要作为一 个牵引平台, 其中央位置内部设有一充填袋以作为头枕, 充填袋内可以充填决明子等植物 种子。 中间部分的后侧5用于支撑枕骨粗隆部份(即后脑勺), 其高度可调节颈椎弧形牵引 的力度。 0022 更优的是, 本发明支撑柱4与所述中间部分后侧5为分离状, 两者中间设有一缝隙 说 明 书 CN 104433583 A 4 3/3 页 5 6, 缝隙的大小为长 16 22 厘米、 宽 0.5 1 厘米。这种设计主要用于可以在支撑柱 4 上 环绕各种药疗层, 药疗层穿过缝隙 6 包覆住支撑柱 4, 并且, 还可以更换不同的药疗层、 或远。
15、 红外理疗层, 或磁性材料层, 这样, 支撑柱 4 即形成了以药疗、 远红外理疗、 磁疗的平台, 起 到修复肌腱、 肌筋膜的作用。 0023 本发明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的支撑柱作为人后颈的支撑 ; 中间部分后侧中央位 置的充填袋作为人后脑勺的支撑, 这样形成了以胸背为座基、 颈枕为支点、 头枕为引力点的 杠杆力学结构。 其作用是产生弧形牵引力, 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 增加椎间隙宽度并消除 对神经和血管的压迫、 使错位的颈椎回归正常的序列。这样也形成了以药疗、 远红外理疗、 磁疗的平台, 起到修复肌腱、 肌肉、 肌筋膜的作用, 实现凹形力学颈椎康复枕头全天候使用, 同时具备垫托、 保健、 治疗三大功能。 0024 以上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 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 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 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CN 104433583 A 5 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33583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