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对制品加皮的设备和方法.pdf

  • 上传人:00062****4422
  • 文档编号:46829
  • 上传时间:2018-01-19
  • 格式:PDF
  • 页数:30
  • 大小:22.79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67877.1

    申请日:

    2012.11.28

    公开号:

    CN104220178A

    公开日:

    2014.12.1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5C 5/02申请日:20121128|||公开

    IPC分类号:

    B05C5/02; B05D1/26; B28B19/00; B29C47/00; B29C47/02; B29C47/08; B29C47/88

    主分类号:

    B05C5/02

    申请人: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J·C·安东尼; D·L·布兰丁; M·J·克里斯滕森; C·T·科菲; W·A·麻莫瑟; M·G·舒尔茨

    地址:

    美国纽约州

    优先权:

    2011.11.29 US 61/564,395; 2012.05.03 US 13/463,125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李丹丹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加皮设备(1000),包括:歧管(1020),该歧管具有:腔(1030)、一个或多个通道(1035),或两者,用于接收可流动粘接剂(1050)源并将所接收的可流动粘接剂(1050)引导至内部加皮区域或者加皮腔(1030),并用于在所接纳的制品(1010)的侧表面上形成粘接剂外皮,其中该内部加皮区域或者加皮腔(1030)围绕被接纳在加皮腔(1030)中的第一制品(1010)的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将所接纳的制品(1010)可控地推入和推过该加皮腔(1030)的原动力源(1090);以及接纳和支撑所得到的加皮后制品(1060)的支承件(1095A)。还公开了一种方法,该方法使用前述的如这里所限定的加皮设备(1000)对陶瓷制品(1010)进行加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加皮设备,包括:
    歧管,所述歧管具有加皮腔,
    所述歧管接收可流动粘接剂源,
    所述歧管将所接收的可流动粘接剂引导至内部加皮腔区域,所述内部加皮腔区域围绕被接纳在该加皮腔中的第一制品的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所述歧管的加皮腔区域在所接纳的制品的侧表面上形成粘接剂外皮;
    原动力源,所述原动力源将所接纳的制品可控地推入和推过所述加皮腔;以及
    支承件,所述支承件接纳和支撑所得到的加皮后制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将来自所述可流动粘接剂源的所述可流动粘接剂通过围绕所述制品的轴向外侧表面的一部分周向定位的多个离散通道引导至所述加皮腔区域和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加皮腔中的所接纳的制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皮设备,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制品的轴向外侧表面的一部分周向定位的所述多个离散通道分叉并包括约8至约1000个通道。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皮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加皮期间,所述歧管将来自所述粘接剂源的粘接剂以具有从约1至约10磅/平方英寸的大致恒定压力的均匀流动,递送至所述加皮腔区域和所接纳的制品,粘接剂流动在所述歧管内不停滞,且在加皮期间,所述歧管的加皮腔没有过量的粘接剂溢出。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加皮腔经由第一锥形壁部分和相邻的第二下游非锥形壁部分将所述可流动粘接剂侧向引导至所接纳制品的外侧表面。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协同地连接至所述原动力源。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动力源包括以下至少一个:丝杠、伺服马达驱动活塞、液压油缸、驱动轮、驱动辊子、支承辊子及其组合,且所述原动力源在所接纳的制品的轴向轴线上施加力。

    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皮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加皮之前、加皮之后和排出之前,所述可流动粘接剂将所接纳的制品临时保持在所述加皮腔中一位置中。

    9.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皮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所述加皮腔容纳与所述加皮腔中第一制品相邻的第二制品,且各制品没有在相邻制品之间的端帽分隔件。

    10.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包括腔,所述腔具有开口内部并具有以下中的一个:壁,所述壁具有在开口内部与
    相邻于所接纳制品的外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加皮腔区域之间的多个孔或连续周向开口。

    11.
      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加皮设备来对制品进行加皮的方法,包括:
    将第一制品的至少一部分引入加皮腔的加皮区域;
    将来自可流动粘接剂源的可流动粘接剂递送至该腔的加皮区域并递送至所述加皮区域中的第一制品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使用原动力源将所得到的加皮后制品从腔的加皮区域排出。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用所述原动力源将第二制品引入加皮区域并与所述第一制品紧密接触,以将所述第一制品进一步前进穿过所述加皮腔或者从所述加皮腔排出所述第一制品。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多个随后的制品逐步地、连续地或两者组合地顺次引入所述加皮腔。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入的制品中的任何制品在相邻制品之间没有端帽分隔件。

    15.
      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分钟对 从1至约100个制品加皮,且所述制品包括陶瓷蜂窝过滤器。

    16.
      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排出的第一加皮后制品具有从约0.1至10毫米厚度的大致均匀外皮厚度并具有在制品的侧表面上从约0.01至0.1毫米的外皮厚度变化。

    17.
      如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通过原动力源同时将未加皮制品递送至歧管和将加皮后的制品排出至支承件。

    18.
      如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对所排出的加皮后制品进行加热、冷却、干燥、后精加工或其组合。

    19.
      如权利要求1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通过自动机械将未加皮制品递送至所述原动力源并通过自动机械将加皮后的制品从所述支承件移走。

    20.
      如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在将制品引入加皮腔之前预润湿所述制品;
    在所述制品的整个表面的加皮期间,将所述制品完全定位在所述加皮腔内;或者其组合。

    说明书

    对制品加皮的设备和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5月3日提交的美国申请系列号第13/463,125号的优先权权益,美国申请系列号第13/463,125号要求2011年11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系列号第61/564,395号的优先权权益,且本申请基于美国申请系列号第13/463,125号的内容并通过引用将其内容整体结合于此。
    本文提到的任何公开或专利文献的整体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于此。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将热可延展性表面涂层或“外皮”,诸如陶瓷外皮,施加至诸如筒形陶瓷基体的制品的设备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轴向表面层或外皮施加至基体,诸如蜂窝过滤器基体的设备和方法。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图1示出一个示例性加皮设备的主要部件的局部切除正视剖视图。
    图2A和2B分别示出图1的加皮腔在将外皮施加至制品之前(2A)和之后(2B)的轴向剖视图。
    图3示出可替代的“闭合”歧管内部设计的加皮区域的正视剖视图。
    图4示出可替代的“开口”歧管内部设计的加皮区域的剖视图。
    图5示出可替代的歧管内部设计的加皮区域的另一剖视图,其同时具有“开口”(左侧)和“闭合”(右侧,专用流体通道)粘接剂流动区域构造。
    图6示出可替代的歧管内部设计的加皮区域的又一剖视图,其同时具有“开口”(左侧)和“闭合”(右侧,专用且分叉流体通道)粘接剂流动区域构造。
    图7示出具有分叉通道的可替代“闭合”构造歧管内部设计的又一剖视图的渲染图片。
    图8示出具有“闭合”歧管内部构造的图7的歧管设计的正视剖视图。
    图9示出具有“闭合”加皮构造的诸如图8的歧管的剖视图,其中“闭合”加皮构造用于具有非圆形几何形状的加皮制品。
    图10示出局部切除(左前四分之一)和完全切除(右前四分之一)的图7的歧管的立体图,具有“闭合”加皮构造并具有在加皮区域中的制品。
    图11示出图10的歧管的右侧的剖视正视图。
    图12示出局部切除(左前四分之一)和完全切除(右前四分之一)的歧管的立体图,具有“开口”加皮构造并具有在加皮区域中的制品。
    图13示出图12的歧管的右侧的剖视正视图。
    图14A和14B分别示出具有欠优异流动特性的闭合通道设计(14A)和具有改进的且优异的流动特性的相关闭合通道设计(14B)。
    图15示出替代的“开口”内部歧管设计的加皮区域的正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如果有的话)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对各种实施方式的参考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范围仅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限制。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列出的任何实施例都不是限制性的,且仅列出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诸多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一些实施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揭示的设备以及制造和使用方法及其用途提供了一个或多个优势特征或方面,包括例如,如下文所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或方面一般在本发明的所有方面适用。在任一项权利要求中所述的任意单个或多个特征或方面可以结合或与任一项或多项其它权利要求中所述的任意其它特征或方面置换。
    “包括”、“包含”或类似术语意为包括但不限于,即内含而非排它。
    在描述本发明实施方式时用来修饰例如组合物中成分的量、浓度、体积、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产率、流速、压力、粘度等数值及它们的范围的“约”指的是数量的变化,可发生在例如:制备化合物、组合物、复合物、浓缩物或应用制剂的典型测定和处理步骤中;这些步骤中的无意误差;制造、来源或用来实施所述方法的原料或成分的纯度方面的差异中;以及类似考虑因素中。术语“约”字还包括由于组合物或制剂的老化而与特定的初始浓度或混合物不同的量,以及由于混合或加工组合物或制剂而与特定的初始浓度或混合物不同的量。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包括这些“约”等于的量值的等价形式。
    在本歧管设计实施例上,“开口”指具有基本上无限制、无约束、无限定、不包含等描述词的歧管,一旦从可流动粘接剂源接收,则可流动粘接剂在歧管内流动,直到该粘接剂进入设备的加皮腔区域。在各实施例中,在“开口”歧管构造中,可能存在着可流动粘接剂的意外的或者不想要的偶然发生的停止或停滞。“开口”歧管设计可以例如在图4、5和6中容易看到,其中在几乎整个歧管内部腔都可以找到可流动粘接剂(有斑点的阴影)。
    在本歧管设计实施例中,“闭合”指具有多个离散通道、管道、导管、通路、过孔、管线等粘接剂流动输送或传输媒介或其组合的歧管。各实施例中,传输媒介可以具有用于接纳来自粘接剂源的可流动粘接剂的第一开口端、用于将接纳的粘接剂递送至加皮腔的第二开口端,以及在第一与第二端之间的密封(例如闭合)中间部。该“闭合”歧管设计可以例如在图3、7、8、10、11和14B中容易看到,其中可以找到仅在歧管内部在专用通道内流动的可流动粘接剂(有斑点的阴影)。
    实施方式中“基本上由……组成”可以指例如:
    制备加皮制品的设备;以及
    使用所公开的设备制备加皮制品的方法。
    本发明的制备加皮制品的设备、制备加皮制品的方法、所获得的加皮制品、组合物、配方可包括权利要求书中所列的组分或步骤,再加上对组合物、制品、设备或者本发明的制备和使用方法的基本性质和新颖性质没有实质影响的组分或步骤,如特定的反应物、特定的添加剂或成分、特定的试剂、特定的表面改性剂或润湿剂或条件,或者类似的结构、材料,或者所选的工艺变量。
    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本文所用的不定冠词“一个”或“一种”及其相应的定冠词“该”表示至少一(个/种),或者一(个/种)或多(个/种),除非明确指出。
    可采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缩写(例如,表示小时的“h”或“hr”,表示克的“g”或“gm”,表示毫升的“mL”,表示室温的“rt”,表示纳米的“nm”以及类似缩写)。
    组分、成分、添加剂和类似方面所公开的具体和优选数值及其范围仅用于说明,它们不排除其他限定数值或限定范围内的其他数值。本发明的设备和方法可包括本文所述的任何数值或数值、具体数值、更具体的数值和优选数值的任何组合。
    授予Sander的题为“Extrusion Coating Process for Catalytic Monoliths”美国专利第6,551,535号提到了用作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的涂层陶瓷整料的高生产率自动工艺,其克服了单独在模具中的涂层整料的问题。该专利还提到了根据穿过挤出腔的整料速度控制密封材料泵送量(第3栏,第17-19行)。
    2006年11月13日提交的题为“Method of Coating Outer Peripheral Material,Honeycomb Structure and Coater for Outer Peripheral Material”的日本专利公开JP200811960A提到了通过将蜂窝体穿过具有预定内部形状的环形模制件来对蜂窝体的外周表面施加浆液的方法。
    授予Cree的题目分别为“Regular Division of Molten Extrusion Flow”和“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ular Division of Molten Extrusion Flow”的美国专利第6,190,152号和第6,926,858号提到了具有分叉流动通道的挤出模设计,该设计解决了在制造多重吹塑材料中熔融聚合物材料的流动特性出现的焊接线问题。
    在各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加皮设备,包括:
    具有加皮腔的歧管,
    所述歧管接收可流动粘接剂源,所述可流动粘接剂源例如连接至歧管的外部,
    所述歧管将所接收的可流动粘接剂引导至内部加皮腔区域,该内部加皮腔区域围绕被接纳在该加皮腔中的第一制品的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该歧管的加皮腔区域在所接纳的制品的侧表面上形成粘接剂外皮;
    原动力源(即该设备与制品之间的相对运动),用于可控地将所接纳的制品推入并穿过加皮腔以及可选地在加皮之后将该制品推出该腔(即该设备与制品之间的另一相对运动);以及
    支承件(例如压板),用于支撑并接纳,或者替代地接纳和支撑所得到的加皮后制品。
    各实施例中,歧管将来自源的可流动粘接剂通过围绕所述制品的轴向外侧表面的一部分周向定位的多个离散通道引导至加皮区域和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加皮腔中的所接纳的制品。
    各实施例中,从可流动粘接剂源至加皮腔区域并围绕该制品的轴向外侧表面的一部分周向定位的多个离散通道可以是分叉的,并可例如包括从约8个至约1000个通道、过孔等导管结构,包括中间值和范围。
    各实施例中,歧管可将来自粘接剂源的可流动粘接剂引导(例如过孔或通道)至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加皮腔中的所接纳制品,至围绕所接纳制品的外侧表面周向定位的多个通路。
    各实施例中,在加皮过程中,歧管可将来自粘接剂原的可流动粘接剂以恒定流动递送至加皮腔和制品,该恒定流动具有大致恒定的压力,例如从1至约10磅/平方英寸、从约2至约8磅/平方英寸、从约2至约6磅/平方英寸、从约3至约6磅/平方英寸、从约4至约6磅/平方英寸,包括中间值和范围。施加至粘接剂源的压力可以取决于例如该设备和被加皮的制品的相对尺寸并可改变。该粘接剂流动可以较佳地在“开口”构造的歧管腔内且更佳地在“闭合”构造的离散通道内不淤塞或停滞。在对单个制品或多个制品加皮之前、期间或之后,该歧管可以没有过量的粘接剂溢出。
    各实施例中,歧管引导经由第一锥形壁部分和相邻的第二下游非锥形(即筒形)壁部分,将诸如来自加压源,且较佳地恒定低压源的可流动粘接剂引导至制品(工件)的表面和侧向地(例如向下)引导至制品的轴向外侧表面。各实施例中,所施加来实现所需要的粘接剂流动的压力可以可编程地控制成例如按顺序方案递送粘接剂,该顺序方案包括多个步骤或间隔,这些步骤或间隔例如包括“索引(歧管中制品的位置或方位)以及逐渐推动(具有原动力源的制 品)”,接着“暂停(原动力源)和加载(第二或随后的制品)”。当可提供足够的未加皮制品且可流动粘接剂可利用时,可无尽地重复前述顺序计划。
    各实施例中,支承件(例如压板或板状水平表面)可以协同地联接(例如机械链接或协同)至原动力源。各实施例中,支承件可以协同地链接至原动力的动作,从而当在加皮制品或加皮制品与定位在中间的第二制品的组合的轴向轴线(A)(1005)上施加原动力时,支承件能够接纳例如被加皮的制品或者已经完全加皮侧表面的制品。各实施例中,原动力源可以例如是以下至少一种:丝杠、伺服马达驱动活塞、液压油缸、驱动轮、驱动辊子、支承辊子及其组合。各实施例中,原动力源在所接纳的制品的轴向轴线(A)上施加力。各实施例中,来自粘接剂源的可流动粘接剂在所接纳制品的多个侧向轴或垂向轴线上施加力。各实施例中,原动力和驱动粘接剂源的力(例如压力源)的协同和应用可以通过现成的工业控制设备来实现。
    各实施例中,在制品被加皮之前、期间或之后且在制品被排出之前,可流动粘接剂可将所接纳的制品临时保持在加皮腔中一位置中。
    各实施例中,加皮腔可以容纳与第一制品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制品,且各制品可选地且较佳地没有在相邻制品之间的端盖分隔件。各实施例中,该设备可在歧管和加皮腔中或附近容纳多个堆叠的制品,诸如从两个(2)至约20个(20)或更多。
    各实施例中,歧管腔可具有“闭合”腔构造,例如包括用于传输可流动粘接剂的多个通道和在与所接纳的制品的外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邻的区域中的多个孔。
    各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使用上面描述的加皮设备的任一种来对制品加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使用原动力源将第一(例如未加皮的)制品的至少一部分引入加皮腔的加皮区域中;
    将可流动粘接剂递送至该腔的加皮区域并递送至该加皮区域中的第一制品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使用原动力源将所得到的加皮后制品从腔的加皮区域排出。
    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包括通过原动力源将第二制品引入歧管的加皮区 域并与第一制品紧密接触以将第一制品进一步前进穿过加皮区域。
    各实施例中,被递送至制品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表面的可流动粘接剂可以推动该制品在加皮腔区域中并远离原动力源侧向或轴向移动(例如向下),并导致该制品进一步接收可流动粘接剂并实现该制品的进一步表面加皮。
    各实施例中,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将多个随后的制品例如逐步地、连续地或两者组合地顺次引入该腔的加皮区域。
    各实施例中,这些引入的多个制品在相邻制品之间没有端帽分隔件。
    各实施例中,使用所公开的设备和方法可以从1至约1,000制品每分钟,从2至约100制品每分钟,以及从至约50制品每分钟,包括诸如从1至约100制品的中间值和范围进行加皮。
    各实施例中,所排出的第一加皮后制品和所有的随后加皮后制品,诸如蜂窝过滤器,可具有在制品的侧表面上的大致均匀的加皮厚度,例如约0.1至100毫米、约1至50毫米、约1至10毫米,包括中间值和范围等厚度。所排出的加皮制品可具有大致均匀表面加皮厚度,该厚度例如具有在该制品的侧表面上小于约0.01至0.1毫米厚度变化。
    各实施例中,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通过原动力源同时将另一未加皮制品递送至歧管和将第一加皮后的制品排出至支承件。
    各实施例中,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该制品从歧管排出期间或之后,对该加皮后的制品加热、冷却、干燥、后精加工(例如刮削、砂磨、研磨等操作)或其组合。
    各实施例中,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通过自动机械将未加皮的制品递送至原动力源(例如与歧管对准以引入该歧管),以及通过相同或不同的自动机械从支承件移走加皮后的制品。
    各实施例中,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将制品引入加皮区域之前诸如用水等水性配方预润湿该制品,以避免或防止多孔陶瓷制品太快速地将液体载体相的可流动粘接剂吸附或吸收入该制品。这种吸附或吸收可导致沉积在制品表面上的可流动粘接剂不规则或不均匀一致,该不一致性又可在该制品的外皮上产生不规则或不均匀性。
    各实施例中,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对制品的整个表面加皮期间,将该制 品完全定位在加皮腔内,以例如避免形成外皮缺陷或非一致性,诸如环形凹坑。各实施例中,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加皮期间前述预润湿和将制品完全定位在加皮腔内的组合。
    相比于已有的方法,所公开的制造设备和方法是耐久且低成本的。
    各实施例中,“筒形”可包括各种管状形式或形状的筒,诸如规则正筒(即圆形)、方形筒、椭圆形筒、三角形筒、六边形筒等几何形状,或其组合,而不仅仅是具有轴向对称的正圆形筒。各实施例中,制品的“侧表面”指侧面但不是制品的端部。
    所公开的设备可以在任何商业上有用的范围中运行,例如以适应诸如用于汽车或柴油废气调节的陶瓷蜂窝部件的制品。
    制品或部件可例如具有从约0.1至约20英寸或更多、从约0.5至约15英寸、从约1至12英寸等商业上有用的直径或外尺寸,包括中间值和范围的直径或外尺寸。
    各实施例中,使用的加皮设备和方法可使用精确垫片来精确地控制加皮区域的宽度。但是,已经发现不必须使用垫片控制。各实施例中,加皮粘接剂的粘度和制品被馈送通过歧管的速率(线速度)可以被精确地控制。但是,还发现,使用精确的粘度和馈送速率控制不是必须的。各实施例中,压力容器、柱塞式挤出机等装置可以被选择并适于以恒定体积流率或者较佳地以恒定低压将加皮粘接剂供应至歧管并供应至被加皮制品的表面。
    通过控制来自粘接剂源的加皮粘接剂至歧管的压力,该设备可以自动地自调节由被加皮制品消耗的加皮粘接剂。
    虽然不受限于理论,可流动加皮粘接剂的自调节消耗可有助于下面现象。湿加皮粘接剂涂层可以填充腔壁与制品之间的薄加皮区域空间或间隙。该布置可限制或阻挡任何其它粘接剂流入加皮区域。该限制或阻挡阻塞流动并提供固有的,自调节控制的速率,加皮粘接剂以该速率供应至制品。如果各制品以更高速率被推过歧管的加皮区域,则加皮粘接剂消耗速率提高。如果各部件更慢地被推过歧管的加皮区域,则加皮粘接剂的消耗速率相应降低。
    各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设备可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歧管,诸如从2至约100、从4至约50、以及从6至约20个歧管,包括中间值和范围,这些歧管类似地 布置,诸如串联或并联。当该设备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歧管时,加皮制品的生产率可以大大地提高,且诸如原动力源和粘接剂源的硬件可共享以服务于多个歧管并避免硬件重复花费。
    各实施例中,当加皮后的制品形成有新施加的润湿皮时,该加皮后的制品可立即从歧管下方移走,例如一次一个。压板可从下方支撑最下面的加皮制品并可然后将该部件远离歧管降低并将该部件传递至例如输送带等输送装置。该支撑压板可以接收加皮后的制品而不接触该部件的侧面上的新施加的外皮。
    各实施例中,在施加外皮之后,该加皮后的制品可立即通过任何合适的装置,诸如干燥器、加热器、微波等来干燥,从而各制品可被快速且安全地操作,诸如通过推进器、驱动轮、输送带或机器手接合新施加外皮的侧面。
    各实施例中,未加皮的制品可在接合于歧管的接纳端之前被润湿。该预润湿防止或最小化该多孔制品从加皮粘接剂混合物抽取过量的湿度或其它液体载体组分。没有预润湿的话,该新表面外皮可能太快地干燥。如果表面外皮太快地干燥,则需要更高的力来将各部件推过歧管。
    各实施例中,可使用所公开的设备和方法来获得优异的加皮制品而不需要各制品之间的端帽或分隔盘。如果相邻部件的端面保持合理地方形和平坦,该相对厚加皮粘接剂不能够流入轴向对齐的相邻部件之间的小间隙或窄间隔。各部件的端面通常保持清洁,且即使没有使用端面,也没有粘接剂或其它碎屑。
    参考图1,图1以局部剖视图示出一个示例性加皮设备(1000)的主要部件,并示出工艺细节。未加皮部件或制品(1010)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装置单独地或连续序列地递送或馈送至歧管(1020),歧管(1020)包括加皮腔(1030)。至少一个粘接剂源(1040)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任何合适的管道(1045)从任何合适的方向,诸如上方、下方、侧面或其组合,被输送至加皮腔(1030)。未加皮制品(1010)可以从一个方向(例如上方)被引入加皮腔(1030)并例如以恒定速度被推过或推压过(即垂直向下)该设备。加皮后的制品(1060)从歧管(1020)的相反端出来。加皮粘接剂(1050)(由箭头所示的适当流动样式)可以例如在恒定压力下被供应入歧管。加皮粘接剂可以穿过孔(1065)(即多个孔)并进入加皮腔以接触制品(1010)。通常,加皮粘接剂对部件施加的压力可导致该加皮粘接剂粘至该部件的外表面,以在制品上形成均匀的薄 外皮,例如厚度从约0.1mm至约10mm、从约0.2mm至约5mm、以及从约0.3mm至约2mm,包括中间值和范围。
    各实施例中,图1中的开口箭头代表在加皮设备之前(1070)和在加皮设备之后(1075)的可选制品操作(图未示),诸如通过自动机械、机械化、手动等操作和输送。各实施例中,相邻制品(1010)之间的间隙(1080)极其小或者不存在并可消除O形环密封件或者端面分隔件的需要。
    各实施例中,该设备包括原动力源(1090),该原动力源(1090)可提供该原动力源与加皮设备之间的相对运动。各实施例中,制品支承件(1095A)可以与原动力源(1090A)在馈送-加皮-支撑位置A中协同。当启动时,该原动力源可以前进至位置B(1110B)并使得制品支承件(1115B)在前进-接纳-排出位置B。
    各实施例中,如图1、2、4、12、13和15所示,可以选择“开口”歧管设计,这允许加皮粘接剂流过歧管内部腔并然后被选择性地通过多个孔(1065),或者直接通过周向槽(1031)而无各个孔地引入加皮腔。“开口”歧管设计的缺点在于可能存在一些粘接剂流“死区”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聚集低或没有流动的粘接剂并因此改变该“开口”歧管内部几何形状并弱化粘接剂流动特性。
    各实施例中,该“开口”歧管可以例如由具有中空或“开口”内部的整体结构,以及位于该中空腔内部与接纳制品的内部开口之间的有孔构件构成。在“开口”设计中,可选地选择O形环且O形环置于该歧管的一个或多个可选槽中,以密封歧管与未加皮制品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可流动粘接剂的泄漏。
    图2A和2B分别示出在对具有轴向轴线(A)(1005)的未加皮制品(1010)(未加皮)加皮之前“开口”歧管(1020)内部腔(1030)的在剖切线2A处的横截面区域(图2A)和在对制品(1061)(加皮后)加皮之后在剖切线2B处的横截面区域(图2B)。内部腔(1030)可以选择成足够大,从而来自源(1040)的加皮粘接剂容易流入歧管并围绕歧管内部并如粘接剂流动样式线(1050)所示流到歧管(1020)内所有的点和多个孔(1065)而无任何显著的压降。由于在由在2A处截取的壁(1030)部分限定的内部加皮腔中没有孔,粘接剂围绕歧管的外周并向下朝向具有孔(1065)的部分流动,如截面图2B所示。该加 皮粘接剂然后穿过歧管的孔并进入围绕该部件的加皮区域环形空间(1061)。孔的样式可以制作成(例如钻孔)从而围绕被加皮部件的整个外周的每个区域可以在压力下与加皮粘接剂直接接触。在操作过程中,加皮区域的环形空间(1061)内部的制品或部件可以以大致恒定速度(通过任何合适的装置,图未示)被垂直向下推。加皮区域的环形空间(1061)的在孔部分(即设备的制品接纳端)上方的截面可以具有大致等于但稍大于待加皮部件,即未加皮制品(1010)的外径的内径。该设备的输入端或接纳端中的部件的装配致使各部件在加皮腔(1030)内部合理地对中。内部加皮腔(1030)的其余部分,诸如各个孔和下方周围,可以被制作成具有稍大的直径,以容纳粘接至加皮后制品(1061)的外皮材料。各实施例中,这可称为加皮腔的加皮部分或加皮区域。从加皮部分的孔中出来的形成外皮的粘接剂的压力较佳地促进了加皮粘接剂粘至制品。该压力也可导致加皮粘接剂在制品与加皮部分之间的环形空间中沿轴向流动。该沿“上游”方向(例如向上或与制品的相关运动相反)的流动可以例如通过以下方式来防止:使得未加皮制品与歧管之间的间隙太小,例如小于约0.1mm,以使得粘接剂不能逸出或泄漏;或者,连续地馈送制品且制品连续地移动(例如向下)并抵抗任何潜在的向上流动。在下游方向(向下),可以有加皮粘接剂的流动。因为部件向下移动且外皮粘接至该部件,在部件上的加皮粘接剂将被向下拖拉。但是,即使停止部件的移动,仍然有沿向下方向的一些显著的粘性流动。为此,各部件较佳地以大致恒定速度馈送通过,以在每个制品的表面上提供大致恒定的外皮厚度。如果想要降低制品(多个制品)穿过歧管的移动速度,或者暂停该过程,这可能需要相当地降低歧管内或递送至歧管的加皮粘接剂的压力。如果要停止或暂时中止各制品的移动或转移,则粘接剂的压力可降至零或者接近零,以避免加皮粘接剂逸出歧管组件,诸如歧管排出端,且该逸出的粘接剂不粘至制品的表面并且是可防止的浪费。
    图3示出替代的“闭合”歧管内部通道(1035)设计的加皮区域的正视剖视图,该“闭合”歧管内部通道(1035)设计具有粘接剂源(1040)并具有粘接剂导管或者离散的闭合通道和流动样式(1050),其通向正在被加皮或者已经加皮(1060)以及等待被加皮的相邻制品(1010)。该实施例中,通向正在被加皮或已经被加皮的制品(1060)的粘接剂流动(1050)样式包括锥形侧壁 区域(1120)和相邻的非锥形侧壁区域(1125)以提供表面外皮(1061)。该构造中,相邻构件(1010、1060)之间与相邻腔壁之间的明显间隙(1080、1081)足够小,从而在加皮操作期间不发生粘接剂泄漏。该“闭合”设计是有利的,因为提供了至制品表面的均匀粘接剂流并避免了在上述“开口”设计中可能发生的任何低流动或“死空间”问题。该加皮后的制品,当其被加皮后,可沿指示的工艺方向(1062)前进。
    图4示出“开口”内部腔(1030)设计的加皮区域的歧管(1020)的剖视图,该“开口”内部腔(1030)设计具有粘接剂源(1040)、粘接剂导管(1045)和初始流动样式(1050),以及多个孔(1605,如短箭头所示),所述多个孔朝向加皮区域中等待被加皮的蜂窝制品(1010)的轴向表面开口。
    各实施例中,如图5、6、7、8和9所示,歧管部分或完全包含具有“闭合”内部腔或通道(多个通道)的歧管,所述“闭合”内部腔或通道(多个通道)允许加皮粘接剂通过专用通道仅流至加皮腔的内部并流至制品表面。在其中紧固的两半可以彼此临靠或者加皮腔区域具有在加皮腔壁与被加皮制品之间的窄公差的两件式“闭合”歧管设计的表面之间不需要特别的密封件。这里,可流动粘接剂粘度可以选择成高,从而不渗透穿过歧管的接合的两半之间的间隙或者歧管和未加皮制品接触处。各实施例中,可流动粘接剂可具有例如与花生酱相当的粘度
    图5示出可另一替代加皮腔设计的加皮区域的另一剖视图,该加皮腔设计具有“开口”(左侧)和“闭合”(右侧)加皮区域构造两者组合。由此,歧管(1020)在加皮腔(1030)中同时具有“开口”(左侧)和“闭合”(右侧)加皮区域。该“开口”(左侧)具有来自粘接剂源(1040)的开口粘接剂流动样式(1050)和围绕腔的绕待加皮制品一部分的一部分的多个孔(短箭头)。该“闭合”(右侧)加皮区域构造不具有开口粘接剂流动样式(1050),而是具有闭合且专用的通道或管线(1130),该通道或管线(1130)均匀地且周向地将粘接剂递送至蜂窝制品(1010)的侧表面。该实施例及其变型可例如用于制备具有精密差异化外皮厚度特性的加皮制品,诸如在制品的一侧上更厚而在另一侧上更薄,或者当专用的闭合粘接剂管线(1130)介于开口孔之间或者与开口孔交替,则加皮后的蜂窝制品(1010)一旦被加皮,则可具有在制品的侧 表面上的交替的更厚和更薄的外皮线。也可通过例如对应粘接剂源压力的受控变化来容易地实现差异化外皮厚度和厚度样式。各实施例中,同时具有“开口”(左侧)和“闭合”(右侧)加皮区域构造的加皮腔还可有利地用于提供制品的表面上具有不同组分的加皮制品,这通过例如供应来自不同源的粘接剂来实现,该不同源具有不同的组分并在粘至制品的表面时提供不同的特性。
    图6示出另一替代加皮腔设计的加皮区域的另一剖视图,该设计具有如图5的“开口”(左侧)和“闭合”(右侧)加皮区域构造组合,除了“闭合”或专用粘接剂流动管线由通向待加皮制品的扩展系列分叉通道(1140)构成。该分叉的通道(1140)提供较好的粘接剂流动特性和粘接剂分配特性。这些较好的特性可提供具有较好外皮特性,诸如高厚度均匀性,以及基本上无缺陷的外皮的加皮制品。如对于图5所描述的,分叉通道(1140)也可与开口粘接剂流动样式(1050)组合使用,以实现所需的外皮厚度或者组分变化。
    图7示出可替代“闭合”分叉加皮腔构造的又一剖视图的渲染图片。粘接剂源开口(710)将粘接剂供应至分叉通道(1140),这些通道进一步分叉以提供多个专用的闭合通道,这些闭合通道将粘接剂递送至加皮腔环面(720),待加皮的制品(图未示)置于该加皮腔环面上。具有多个闭合分叉通道(1140)的歧管(1020)可选地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端口(740)以例如监控流量、温度、粘度、湿度等工艺调节量度,以及可选的紧固件孔(750),用于将切开的半个与相对的半部分接合。具有多个闭合分叉通道(1140)的歧管(1020)可以通过在合适的第一板上加工分叉的通道(1140)来制成,该合适的第一板诸如为高功能塑料或工程塑料、金属、复合物等或其组合。可对具有第一板的分叉通道(1140)相同镜像的第二相对板进行加工,并然后将两个板接合在一起。或者,第二板可以是不加工的并然后与第一板接合。各实施例中,“闭合”歧管,诸如图7所示,可以例如由具有在一个或两个半个上加工的专用粘接剂流动通道的两个半部(示出一个半部)构成。该歧管的两个半部可以紧固在一起并附连至粘接剂源。各实施例中,两个半部可以夹持在一起,例如通过一对蜗杆驱动式软管夹具。该双件式构造允许便于拆卸来清洁和重新组装。
    图8示出具有“闭合”加皮腔(1030)构造的歧管(800)的正视剖视图。 未加皮的制品(1010),例如方形蜂窝横截面,可以在开口(810)处被引入歧管,开口(810)的尺寸仅仅稍大于方形制品(1010)的尺寸。当完全加皮(1061)时,即粘接剂粘至制品的表面,制品(1060)可以在开口(820)处从歧管排出,该开口(820)的尺寸等于或仅仅稍大于加皮制品(1060)的尺寸。歧管开口(820)与制品的侧壁之间的尺寸差异可以决定所获得的表面外皮的厚度。暂时未加皮制品(1010)与部分加皮制品(1060)所置于的加皮腔区域或环面(720)可以用来自至少一个粘接剂源(1040)的粘接剂加皮,该至少一个粘接剂源(1040)具有粘接剂导管(1045),该粘接剂导管通向多个专用且分叉的通道,这些专用且分叉的通道通向加皮腔环面(720)。当通道接近加皮环面区域时,每个分叉通道可以展开或扩展其直径,以例如提供钟形导管和孔(1120),粘接剂可以在相比于通道中上游压力稍微降低的压力流入该加皮环面区域(720)并提供靠近制品的至少一个前述锥形粘接剂流动区域。加皮环面区域(720)的锥形部分(1120)较佳地过渡至非锥形区域(1125)。
    图9示出图8的歧管(800)的剖视图,图8仅具有“闭合”歧管内部(1030)构造,用于对具有非圆形几何形状,诸如方形或矩形整料的制品进行加皮。重新说一下,具有例如方形蜂窝横截面的未加皮制品(1010)可以被引入加皮腔(720)的内部腔。来自粘接剂源的粘接剂流(1045)可以在一个或多个通道位置处进入歧管,且每个通道可进一步一次或多次分叉成一个或多个终端分叉通道(1140),这些终端分叉最终形成多个孔,这些孔将可流动粘接剂递送至加皮腔区域(720)以将粘接剂供应至制品的表面,以在制品(1061)上形成外皮。
    图10示出局部切除(左前顶部四分之一)和完全切除(右前顶部和底部四分之一)的图7的歧管(1020)的立体图,具有“闭合”加皮构造并具有在加皮区域中的制品。如关于图7所描述的,粘接剂源开口(710)将来自该源的可流动粘接剂供应至分叉通道(1140),这些通道可进一步分叉以提供多个专用的闭合通道,这些专用的闭合通道将粘接剂递送至加皮腔,等待被加皮(1010)和正在被加皮(1060)的诸如蜂窝陶瓷制品的制品或多个制品置于该加皮腔。这里,为清楚示出管道设备,省略了粘接剂。
    图11示出图10的歧管的右侧的剖视正视图,其中粘接剂源开口(710) 将粘接剂供应至分叉的一个或多个通道(1140),一个或多个通道可进一步分叉一次或多次,以提供多个专用的闭合通道,这些专用的闭合通道将粘接剂递送至加皮腔(720),等待被加皮(1010)和正在被加皮(1060)的制品或多个制品置于该加皮腔(720)。这里,粘接剂显示为黑色阴影区域。如图8所提到的,每个通道、分叉通道、闭合通道等构造,当通道接近加皮区域时,可以可选地展开或者具有扩展的内部直径,以例如提供具有向下锥形区域(1120;所示出的)、向上锥形区域(图未示)或者两者同时(图未示)中任一种的导管或孔,粘接剂可以在这里以相比于上游通道中的压力稍降低的压力流入加皮环面区域(720),并提供靠近制品的至少一个前述锥形粘接剂流区域。加皮环面区域(720)的锥形部分(1120)较佳地过渡至非锥形区域(1125)。
    图12示出局部切除(左前四分之一)和完全切除(右前四分之一)的歧管的立体图,具有“开口”加皮腔(1020)构造并具有在加皮区域中的制品。粘接剂源开口(710)将来自该源的可流动粘接剂供应至歧管(1030)的开口内部,该开口内部可以通过连续环面或开口将粘接剂直接递送至加皮腔,等待被加皮(1010)和正在加皮(1060)的制品置于该加皮腔中。这里,为清楚示出管道设备,省略了粘接剂。
    图13示出图12的歧管(1020)的右侧的剖视正视图,其中粘接剂源开口(710)将粘接剂供应至歧管(1030)的开口内部。歧管的开口内部可以通过连续环面或开口将粘接剂直接递送至加皮腔(720),等待被加皮(1010)和正在加皮(1060)的制品置于该加皮腔中。这里,粘接剂显示为黑色阴影区域。各实施例中,加皮腔(720)区域可以可选地或较佳地具有锥形部分(1120),加皮环面在该锥形部分处过渡至非锥形区域(1125)。
    图14A和14B分别示出具有欠优异粘接剂流动特性的闭合通道设计(14A)和具有改进的且优异的均匀粘接剂流动特性的相关闭合通道设计(14B)。分叉通道(1140)通常较佳地具有均匀粘接剂流动和均匀流动前部(1455)。均匀流动前部在粘接剂流动例如遇到“T”、“Y”或类似叉状粘接剂流动分开构件、接头或通道几何形状时,提供例如大量可流动粘接剂(1455)近乎相同的的分裂或分开。如图14A所示,当归入弯头(1410)紧靠流动分开器(1420)放置时或者在分开处存在不对称流动角度时,可导致不相等的粘接剂流动 (1425)分开。该现象,当考虑到一系列分叉时,可以共同地且最终导致加皮腔内不相等或不规则的粘接剂流动和粘接剂分布,且被加皮的制品变成例如不均匀外皮厚度或在制品(多个制品)上不完全的外皮覆盖。为了避免与前述加皮腔中不规则粘接剂流动和分布相关的复杂性或负面结果,分叉通道(1140)的弯头(1410)与“T”(1420)之间的通道长度(L)(1430)和通道直径(D1)(1450)可以例如被加长、延伸、变直、加宽、变窄等重新构造,或其组合,以提供一种通道截面(1440),该通道截面(1440)可以提供在分开通道(1420)的对应臂中分开粘接剂流的大致平均或相等的分开(1455),并可以提供在加皮腔中均匀的粘接剂流动和均匀的粘接剂分布(摄影比较,图未示)。各实施例中,优选的通道长度(L)(1430)可以例如大于或等于通道直径(D1和D2)(分别是1450和1460)任一个或两者,从而L≥D1≥D2。
    图15示出替代的“开口”歧管内部设计的加皮区域的正视剖视图。歧管(1020)具有中空或“开口”内部(1030)。类似图1和2的“开口”歧管,可以存在相邻于正在加皮制品(1060)或者在正在加皮制品(1060)顶上的等待被加皮的未加皮制品(1010)(未加皮),且存在从可流动粘接剂源至歧管内部腔(1030)的粘接剂流动(1050)(有斑点的阴影)。不像图1和2的“开口”歧管,图15的内部腔(1030)不包括将内部腔(1030)与正在加皮的制品(1060)分开的具有孔(1065)的内壁。类似图3的“闭合”歧管,加皮区域可包括锥形区域(1120)和非锥形区域(1125)。锥形区域(1120)和非锥形区域(1125)可部分地或完全围绕正在被加皮的制品。图15还示出接收器引导管(1011)和出口引导管(1012),该接收器引导管接收待加皮的制品,该出口引导管可暂时地保持加皮后的制品并将该加皮后的制品引导离开歧管。这里,锥形区域(1120)和非锥形区域(1125)可以由接收器引导管(1011)的内部直径(多个直径)结构容纳。
    各实施例中,用所公开的设备来制作加皮制品的一个方法可以总结为例如包括以下位置阶段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第一阶段,未加皮的制品放置在“加载”位置,在这里,例如在其行程顶部的油缸的原动力源(SMF)能够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将待加皮的未加皮制品手动或自动放置在“加载”位置。
    然后,该SMF(例如油缸)移动到“准备”位置,在这里,SMF与第一加载的制品的顶部接触。在歧管下方的压板向上移动到准备位置,以从下方支撑该制品的下端。可选地,第二制品可以在第一加载制品的顶上被加载至歧管内。该压板的向上力将堆叠的第一和第二制品的相邻端保持推压在一起,以形成有效的端密封。
    第三“加皮”步骤中,可流动粘接剂从源均匀地排出至歧管并然后到制品的壁上,以实现加皮。在“加皮”步骤开始时,可以诸如通过加压空气罐或者压缩机对粘接剂源施加压力。该罐可以可选地进行搅拌、搅动、振动等操作,以有利于均匀流动并促进从源流出至歧管的粘接剂质地一致性。在一段短延时以有时间在歧管中增强压力之后,油缸和压板可附连至其或协同地联接的支架可以被向下驱动。这将两个相邻部件堆叠向下推过加皮腔。所驱动的距离可以选择成或者编程成正好在长度上等于一个制品(例如6英寸、20英寸等)。在就要到达行程端点之前,将罐内部的压力释放。这使得能够有时间使歧管中的压力下降。
    第四“卸载”步骤中,支撑压板降低,允许刚加皮的制品被手动或自动地取走。当降低时,压板不再支撑上部第二制品的重量。第二制品的中心部分仍在歧管中。在2英寸直径制品的情形中,加皮粘接剂的粘度较佳地足够高,以防止上部第二制品向下掉落。但是,在12英寸直径制品的情形中,可能需要对加皮后的制品提供额外的支撑,以防止上部第二制品向下掉落。
    虽然不受限于理论,可设想两种不同的运行模式。一个模式,称为“引导-推移”,制品或部件可以通过周期性启停运动从上面被推过歧管。但是,为了防止加皮粘接剂逸出歧管(例如,诸如歧管的排出端的底部),在诸如未连接至制品的情形中,歧管中加皮粘接剂的压力可以保持恒定或降低至零。然后,可加载第二制品(例如在上面),使第二制品的一端临靠第一制品的端部。为了开始对第一(在下面)制品加皮:加皮粘接剂的压力可以设定至运行值,例如,1至30磅每平方英寸(psi);以及一对制品可以以固定的速率,例如1英寸每秒(ips)前进(例如向下推)。
    当一对制品已经前进(例如向下推)等于约一个制品的长度的长度时,该对制品可以停止且压力可以再次降低至零。第一(例如底部)制品可以例如被 支撑在压板上,该压板提供足够的力(例如垂直地)以确保该临靠的或者成对的部件之间的间隙保持靠近和闭合,例如,以防止粘接剂从歧管渗透在该对制品之间。该压板然后可将第一加皮后的制品降低以将该部件从该设备的歧管加皮区域完全分离。该分离的加皮后第一制品可以可选地诸如通过微波被干燥以从外皮去除失去或溶剂,或者可选地冷却以允许进一步处理或操作。该分离的加皮后第一制品可以可选地例如放置在输送带,以进一步处理,诸如远程干燥、精加工、包装等单元操作。该第二未加皮制品现在占据加皮区域中先前在加皮之前且在加皮期间由第一制品占据的位置。加皮粘接剂的粘度防止现在未支撑的第二部件移出加皮区域,例如向下掉落或者部件和歧管内部的同心度不对齐。该可流动加皮粘接剂的粘度可以例如通过添加合适量的稀释液或者暂时的增稠剂来调整。该可流动粘接剂可以例如是堇青石浆。第三未加皮制品可以前进以临靠加皮位置中的第二制品且前面的前进序列可以例如连续、半连续或者分批式地重复。
    第二模式中,待加皮的制品可以例如以直列端对端地定位,最底端的制品在歧管的加皮部分中。该列制品可以以恒定速率(例如1英寸/秒)垂直向下前进,且该加皮粘接剂的压力可以被维持在恒定值(例如10磅/平方英尺)。当加皮后的制品从歧管离开时,它们可例如由压板从下面支撑,该压板可支撑制品的重量且还提供额外的向上力,以确保加皮区域中相邻制品之间的可能间隙保持闭合。一旦离开的加皮后制品不接触歧管,该压板可降低加皮后的部件并将其放置在诸如上面提到的输送带或其它移动装置上,用于进一步处理。
    各实施例中,各制品可以具有端帽,用于临时地密封相邻制品的端部。但是,对于提供高质量和高产量的加皮制品的成功操作,这些端帽不是必须的。各实施例中,在加皮工艺期间任何时候,该设备和方法不需要提供端帽来保护部件的端部,因为端对端放置的各部件毗邻或者紧靠。各实施例中,该设备和方法可避免需要将端帽从加皮后部件的端部移走,因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取消端帽。
    已结合各种具体实施方式和技术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做出许多变化和改进。

    关 键  词:
    制品 设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对制品加皮的设备和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682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