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音乐中的音高记录法及乐器键盘.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468235
  • 上传时间:2018-02-18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717.1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10231.X

    申请日:

    2003.12.16

    公开号:

    CN1629900A

    公开日:

    2005.06.22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9B15/00; G10C3/12

    主分类号:

    G09B15/00; G10C3/12

    申请人:

    孔鹏宇;

    发明人:

    孔鹏宇

    地址:

    450003河南省郑州市北关大街6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音乐中的音高记录法及乐器键盘。为解决由于“传统五线谱没有类似键盘乐器上的黑键音位,五线谱的组位音位没有明显特征,键盘乐器无组位键位标记”这些问题给人们造成的繁难,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憾,设计出以一条横平线为谱表、每组音都有明显区位、每个音级都有符号或位置特征的记录音高的方法,以及依据这种方法实施的乐器键盘。其记录音高的方法也适宜其它西洋器乐及交响乐的记谱应用,非常简便。

    权利要求书

    1: 音乐中的音高记录法及乐器键盘,依据音乐上普遍采用的音列中循环重复 的12个均等半音(十二平均律)和基于西洋传统键盘乐器的黑白键组合结构,在 可视的载体上和乐器键盘上实施,其特征是:以一条横平线为谱表,谱表上有音 列中或键盘上音组的对应组号和音级(半音)的对应符号(谱中称符头),谱表上 也可用上、下加短线或段线的形式来扩大记谱的音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乐中的音高记录法及乐器键盘,其特征是谱表的 线上用 这样的 标识,作为音列中或键盘上从低到高的音组的对应组号。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乐中的音高记录法及乐器键盘,其特征是谱表上 用12个序列符号,按一定方法从低到高记写,作为音列中或键盘上一个音组里从 低到高12个音级的对应符号。
    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音乐中的音高记录法及乐器键盘,其特征是符 号序列可以是 中的任何一种;也可以是 中的任何一种;符号的先后位置也可以调 整;白键音的椭圆形符号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斜的。
    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音乐中的音高记录法及乐器键盘,其特征是谱 表上一组12个音级的符号位置从低到高的记写方法是: 先确定CDEFGAB这7个白键音的符号位置,F在线上(压线),CDE 在线下方,GAB线在上方;具体位置是:C距线一个符头,D距线半个符头, E贴线,F与线重叠,G贴线,A距线半个符头,B距线一个符头; 再确定5个黑键音HIJKL的符号位置,每个黑键音的符号都可记写在它相 邻的白键音位上,如H,既可记在C的位置上、又可记在D的位置上,其余类推。
    6: 根据权利要求1、2、3、4、5所述的音乐中的音高记录法及乐器键盘,其 特征是:谱表上可用任何音组的对应组号、任何音级的对应符号、以及上下加短 线或段线的形式,来记录键盘上演奏的组位和键位,记录音乐中的旋律音高或和 声音高。
    7: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音乐中的音高记录法及乐器键盘,其特征是键 盘乐器的压键板上,有一条横平线构成的谱表,每个组区左端谱表上有该组的组 号标记,中缝(中央C左缝)左边的音组标记从左向右为……、 中缝向右的音组标记以序为 ……,组数的多少由键盘的大 小而定。
    8: 根据权利要求1、3、4、5所述的音乐中的音高记录法及乐器键盘,其特 征是压键板谱表上,有部分或全部音级的对应符号与它们的琴键位置相对应。
    9: 根据权利要求1、7、8所述的音乐中的音高记录法及乐器键盘,其特征是 键盘乐器压键板上的谱表、组号、音级的对应符号,均可制成胶粘标条或标签, 贴在现成的键盘乐器上。

    说明书


    音乐中的音高记录法及乐器键盘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乐上的一种记谱方法及西洋键盘乐器的键盘。

                                (二)背景技术

        由于西洋键盘乐器的键盘音位固定,高低音次序直观,循环重复的12个半音(无论黑白键挨着排)与乐音体系中的音列完全一致,大的键盘(如钢琴键盘)还能包括音乐上的全部音高,因此,在音乐实践中,人们要判定或介绍声乐及其它器乐所唱奏的音高,通常都是以钢琴键盘为标准,以它们在键盘上的对应音位来确定和说明的;而且,在音乐基础教学中,键盘乐器更是作为一种较为方便的“教具”,得到了普遍使用。所以,记谱法的设计,以钢琴键盘的音位作为记录音高的依据,无疑是最全面、最有代表性的。只要记谱法能“科学、合理、简易、直观”地记录钢琴键盘上演奏的所有音位(包括黑白键音),声乐及其它器乐所唱奏的音高则全能记录。“国际现代化音乐符号协会”关于记谱方案的设计要求,就是按钢琴键盘的音位提出来的(见1994年北京《音乐周报》第50期尹志超先生地文章——“谈钢琴六线谱的科学性”)。

        然而,由于五线谱是在11世纪教堂歌曲的四线谱基础上随着音乐的发展“按需补充、就势添加”的一种自然演变的产物,它不是人们根据钢琴键盘的音位经过周密考虑、合理设计的(当时还没有钢琴,钢琴的发明较晚,约在1710年左右),必然会有很多繁琐的不合理的东西存在其中。

        虽然,从十七世纪末开始,在西方音乐实践中,人们就已经使用了音列中循环重复的12个半音(按十二平均律划分的12个均等半音,也如后来西洋键盘乐器上每组中的5个黑键音和7个白键音),可直到现在,在五线记谱法(包括乐理)里,大家使用的音名和音位,还仅限于C D E F G A B这7个音(相当于键盘乐器上循环重复的7个白键音),而没有另外5个音(相当于键盘上循环重复的5个黑键音)。音乐上所用的“黑键音”,都必须用升高或降低“白键音”的方法才能实现。于是,就有了乐理中的等音、等音程、等和弦、等音调这诸多的繁琐;有了谱中的升号、降号、重升号、重降号以及还原号这需要临时变化的麻烦;有了“从一个升号到7个升号、从一个降号到7个降号”的14个调这需要费心记忆的负担。

        不仅如此,就连五线谱中循环重复的C D E F G A B这7个音的音位,也是缺乏规律性的。不同谱表的同名音位置不一,同一谱表中不同组的同名音不具有相似的位置特征,各种谱表的每线每间都是自己独立的音名,因此,要掌握高、中、低三种常用谱表的常用音位,必须熟记70多个位置(包括常用的上下加线加间)上的音名。倘若各种谱表的同名音位置一样、不同组的同名音具有相同的形状或位置特征,人们只需记忆7个形状或位置的音名就足够了。显然,这70多个位置的音名中,有60多个都属于无谓的重复劳动。

        其三,由于五线记谱法是用每线、每间只表示一个音位来记录音高的,要记写乐曲就必须有与乐曲音域相一致的线、间音位,因此,在乐谱中,除了基本谱表那黑糊糊的5条线外,经常还会出现许多繁杂的临时加线。又由于五线记谱法的符头形状相同,这样,让人始终在密密集集的线条中,去识别没有个体特征的众多符头各自所处的具体位置,视觉上是很吃力的,特别是同时看由高、低音两种谱表构成的钢琴大谱表。这正是许多人看见五线谱就“头晕心烦”的主要原因。

        另外,西洋键盘乐器键盘上的音位排列尽管很有规律,但长长的一排键子,却没有明显的组位和键位标识,给人们的学习使用造成了不便。实践中,要让初学者迅速找到某些音高,并不是太容易的,他们往往不能及时作出准确反应,或是音名找对了而音组却错了,甚至有人要通过数键才能找到。从提高学习掌握的效率上看,西洋键盘乐器键盘上没有明显的组位和键位标志,应该说也是一种缺陷。

        综上所述,传统五线谱和西洋键盘乐器,在音位、键位及组位的记写和标识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音乐实践中,给人们造成了很多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困难,尤其是五线谱,若让人将各种谱表的每调每音都能迅速准确地对应到琴键上,从初学到熟练,需要几年的工夫,极大地浪费了人们的宝贵时间。

        为解决以上问题,近几百年来,在漫漫的改革道路上,在世界范围内,一代代的音乐家都做过艰苦探索,也设计过许多改革方案,但均未成功。多数人都主张将传统键盘乐器每个音组(完整)中的5个黑键和7个白键改成6黑和6白,然后与他们新设计的记谱法配套使用。这不仅会造成物资上的巨大浪费,重要的还会因为演技的改变而引起多数教师和演奏者的不满——因为他们保留的曲目都得从头练起。这是不现实的。

        现有技术中,我请求的“记录键盘乐器演奏音位的方法及标志键盘”(见发明专利申请号01112501.2公开号CN 1378185A)对上述问题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和较好地解决,能大大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和熟练识谱的程度,但该方案用两条平行线作为谱表,当谱表的行距接近或小于谱表两条平行线的“间距”时,何为行距?何为“间距”?很容易让人混淆;另外,由于两线谱的线上不记写音位,致使一些和弦的记写形式(疏密关系)发生了改变,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这两点对视谱的影响很大,应以解决。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仍是在保留传统西洋键盘乐器黑白键组合结构的基础上,在不改变人们演奏技法的前提下,提供一种组位明确、黑白键音对比分明、每个音级(半音)都有各自的名称、符号和位置的记录音高的方法,以及依据这种方法设计的有组位、键位标志的乐器键盘。既解决了传统五线记谱法及键盘乐器存在的问题和实践中的困难,又可解决现有技术(我请求的“记录键盘乐器演奏音位的方法……)存在的“行”“间”易混、部分和弦形式改变的缺憾。本发明不仅适合通用的钢琴、风琴、电子琴、电子合成器等键盘乐器的黑白键组合结构及记谱应用,也适于声乐和其它器乐以及西洋交响乐的记谱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依据音乐上普遍采用的音列中循环重复的12个均等半音(十二平均律)和传统键盘乐器的黑白键组合结构,在可视的载体上和乐器键盘上,以一条横平线为谱表,谱表上有音列中或键盘上音组的对应组号和音级的对应符号(谱中称符头),谱表上也可用上、下加短线或段线的形式来扩大记谱的音域。具体技术如下:

        以一条横平线作为谱表。

        以4、3、2、2、3、4、5

        这样的标识作为音列中或键盘上从低到高的音组的对应组号,在谱表的线上,用其中任何一个组号作出标记,就可确定组号右边的线所属的音组。

        以12个序列符号作为音列中或键盘上一个音组里12个音级C H D I E F J GK A L B(相当于键盘上一个完整音组的黑白键序列)的对应符号,将这个符号序列按一定方法,从谱表横平线的下方记写到谱表横平线的上方,就可确定每个音级的符号在谱表上记写位置。

        这个符号序列可以是中的任何一种;也可以是中的任何一种;符号的先后位置也可以调整;白键音的椭圆形符号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斜的。

        12个音级的符号位置记写方法是这样的:

        先确定7个白键音C D E F G A B的符号位置。7个白键音中,由于F处在中央,故将其安排到线上(因此,该线谱的线也可称作F线),那么C D E就在线下方、G A B在线上方了。具体位置是:C距线一个符头,D距线半个符头,E贴线,F与线重叠,G贴线,A距线半个符头,B距线一个符头。这样,C D E FG A B每个音的符号在谱表中就有了各自的位置。

        再确定5个黑键音H I J K L的符号位置。为了节省版面、便于和弦音的记写,每个黑键音的符号都可记写在它相邻的白键音位上,如H,既可记写在C的位置上、又可记写在D的位置上,其余类推。这样,H I J K L每个音的符号在谱表中也有了可记写的位置。

        为避免频繁更换组号,谱表上也可用上、下加短线或段线的形式来扩大记谱的音域。无论是上加线还是下加线,每加一线,谱表即增扩一个音组的音域。加线的位置一般在增加音组的F音位上,加线的间距(指线与线纵的距离)一般为三个半符头(所谓的“一般”,是指正常情况下,在特殊情况下例外,如有些乐曲中的某些音过高或过低,中间的音区又没有音符,也可缩小加线的间距,这样可以节省版面)。

        用上述方法,在一线谱表上,就可用任何音组的对应组号、任何音级的对应符号、以及上、下加短线或段线的形式,来记录键盘乐器要奏的组位和键位,记录音乐中的旋律音高或和声音高。(当然,记谱仅有音高是不够的,其它内容因不属请求范围,恕不赘述)。

        将上述内容(也可是部分内容)实施到键盘乐器的相关部件上:

        在相当于传统西洋键盘乐器的键盘上,从中缝(中央C左缝)起,以12个键(黑白都算)为一组向左、右分:1、2、3、…组(组数依乐器键盘的大小而定,两头不够12个键的为不完整组),向左的音组为低音组,向右的音组为高音组。

        在键盘的压键板上,有一条横平线构成的谱表,每个组区左端的谱表上有该组的组号标记,键盘中缝左边的音组标记从左向右为……、3、2、中缝向右的音组标记以序为2、3、……。

        键盘压键板的谱表上,有部分或全部琴键的对应符号,对应符号与琴键位置相对应。

        上述标记,也可制成胶粘标条或标签,贴在现成的键盘乐器上,使其也成为有组位、键位标志的键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只用一条横平线为谱表,将线谱使用的线降低到了最低限度,既解决了现有技术(我请求的“记录键盘乐器演奏音位的方法……)存在的“行”、“间”易混、部分和弦形式改变的不足,也将版面的洁净度提高到了最大程度,使人“赏心悦目”。

                                 (四)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音列中或键盘上的部分音组在一线谱表上的标识。

        图2是一种符号序列作为音列中或键盘上一组12个音级的对应符号在一线谱表上的记写形式。

        图3是每个音级的对应符号在谱表上的具体位置及其特征。

        图4是谱表加短线和段线扩大音域的形式。

        图5是谱表上记写的单音、音程及和弦。

        图6是键盘上实施的一种形式。

        图7是实施例1

        图8是实施例2

        图9是实施例3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音列中或键盘上的部分音组在一线谱表上的标识。向右的音区为高音区,用瘦高形的组号标记;向左为低音区,用矮胖形的组号标记。图下面的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是从↑处(相当于键盘中缝)向左右的音组序数。

        图2是一种符号序列作为音列中或键盘上一组12个音级的对应符号在一线谱表上的记写形式。为便于记写、记忆和识别,C D E F G A B这7个白键音基本都用椭圆形符号(符头),依次为5个黑键音H IJ K L都用类似键盘上黑键形状的“条形”符号(符头),依次为

        当然,除了这一种符号序列外,也可用上述的其它符号序列。

        图3是每个音级的对应符号在谱表上的具体位置及其特征。为便于理解,按黑、白键分别介绍。

        1.七个白键音C D E F G A B各音的具体位置是:F在线上,C D E在线下方,G A B在线上方;C距线一个符头,D距线半个符头,E贴线,F与线重叠,G贴线,A距半个符头,B距线一个符头。其位置特征是:F压线,E、G贴线,D、A临线,C、B半空悬。这一种符号序列的符号特征是:C E G B(1、3、5、7)黑,D F A(2、4、6)白。

        2.五个黑键音H I J K L各音的符号都可记写在它相邻的白键音位上,如:H,既可记写在C的位置、也可记写在D的位置,其余类推。这一种符号序列中,H、J、L的符号特征很明显,只有I和K的符号是一样的,但I在线下K在线上,二者的位置特征对比较大,很容易区别。

        上面讲的符号位置,除了应注意“F要压线,E、G要贴线”外,其余的符号位置在手写时并不要求非常严格,只要注意它们每个符号所处的大致部位即可,因为在其部位没有同样的符号相混淆。

        图4是谱表加短线和段线扩大音域的形式。加线的目的是增加谱表的音组、扩大记谱的音域,但为避免繁琐、减少繁杂、提高谱面的洁净度,有些音符虽在增加音组的音区,省去该组的加线也是可以的。如:C、H、D、I,当它们处在谱表上面并且它们上面没有其它音符时,可以省去它们上面的加线;因为:C是一个“悬空’’黑符头,H是左下右上的斜杠,两个符头的形状独特,上面不加线也不会让人误解;D、I虽和A、K两个音的符头一样,但位置差别较大,在同一间(由加线形成的空间)里,D、I的位置在高处(离下面的线较远),而A、K的位置在低处(离下面的线较近),也不会让人混淆。同样,当K、A、L、B在谱表的下面并且它们下面没有其它音符时,也可以省去它们下面的加线;因为:在同一间(由加线形成的空间)里,K、A两个音的位置离上面的线较远,而D、I的位置离上面的线较近,与D、I相比,K、A总在低处;B是一个独有的带斜杠的黑符头,L是独有的左上右下的斜杠,人们一看便知。

        另外,由于黑键音J也是一个独有符号,并处在特殊位置(压线或贴线),在谱表的增加音组里,均可省去加线。

        除了上述的情况,在谱表增加的音组里,其它音符就需要加线了。

        图5是谱表上记写的单音、音程及和弦。用上述方法,便可在谱表上进行符号的“编织、组合”,来记录键盘上要奏的组位和键位、记录音乐上的旋律音高与和声音高。

        图6是键盘上实施的一种形式。图中:①为压键板,②为一条横平线构成的谱表,③为键盘中缝(即中央C左缝)。压键板一线谱表上,每个组区的左端都有该组的组号标记,键盘中缝左边的音组标记从左向右为……、3、2、中缝向右的音组标记分别为2、3、……(组号标记以键盘乐器的音组而定;因图面有限,只绘四组键盘)。为便于和记录音高的方法对应,压键板上琴键的对应符号都要与该琴键的位置相对应。

        上述这些标记,也可制成胶粘标条或标签,贴在现成的键盘乐器上,使其也成为一种有组位、键位标志的键盘乐器。

        图7是实施例1。这是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那首家喻户晓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开头的一个乐句。这是由高、低音组号标记的钢琴大谱表,高、低音组号后面的拍号6/8和本例中的小节线、休止符、符干、符尾、连音线,因不属于本案的要求范围,就不作介绍了(包括后两例)。

        根据前面所述的内容,大谱表中标高音组号的谱表为高音谱表,该线为高音1组的F线,第1小节的第一个音符是在上加一线的下面贴着加线的黑符头,第二个音符是离下线(高音1组的F线)较远的横条形符头,按图4所示,这两个音为高音2组的E和I,根据谱表上的组位、音位和键盘上的组位、键位的对应关系,在键盘上的位置应是中缝右第2组中的白键音E和黑键音I。第2小节的前两个音符同第1小节一样,第三个音符还是E,在键盘上的位置就不用说了。第四个音是一个带斜杠的黑符头,该音为高音1组的B;第五个音是离下线(高音1组的F线)较远白符头,按照图4所示,这个音是高音2组的D;第六个音是一个“悬空”黑符头,该音为高音2组的C;这三个音在键盘上的位置应是中缝右第1组中的白键音B和第2组中的白键音D、C。高音谱表后面的音符与琴键的对应位置,以此类推。

        大谱表中标低音组号的谱表为低音谱表,该线为低音1组的F线,第1、2小节谱表上全是休止符。第3小节的第一个音符是离上线(低音1组的F线)较远的白符头,按照图4所示,该音为低音2组的A:第二个音是谱表下面贴线的黑符头,第三个音是谱表上面临线的白符头,这两个音是低音1组的E和A,根据谱表、键盘的组位、音位对应关系,这三个音在键盘上的位置应是中缝左第2组中的白键音A和第1组中的白键音E、A。后面是休止符,不叙。第4小节的第一个音是在下加一线下面贴着加线的黑符头,按图4所示,该音为低音2组的E,在键盘上应是中缝左边第2组的白键音E。后面的音符与琴键的对应位置,类推。

        图8是实施例2。这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的钢琴曲《晚会》开头的一个乐句。这是由高音2组的组号和低音组号组成的钢琴大谱表。

        根据前面所述的内容,大谱表中标高音组号2的线为高音2组的F线,第1小节的第一个和弦是由高音2组的G、B和高音3组的D构成,根据谱表、键盘的组位、音位对应关系,在键盘上的位置应是中缝右第2组中的白键音G、B和第3组的白键音D。第二个和弦是由高音2组的G和高音3组的C、E构成,在键盘上的位置应是中缝右第2组中的白键音G和第3组的白键音C、E。后面的和弦是这两个和弦的重复。第2小节的和弦与第1小节的和弦一样(只是节奏变了)。再后面的音符与琴键的对应位置,类推。第5小节休止符前面换成了高音1组的组号这表示:后面谱表的线即为高音1组的F线,其后的音符及其键盘位置类推。

        两行大谱表中标低音组号的线为低音1组的F线,所用的音符与高音谱表中的几乎完全一样,只是音区低了两个音组,在第5小节的最后,高音谱表中的音符移到了低音谱表中,二者的音符才有了区别。关于它的音符及其键盘位置,就不再叙述了。

        图9是实施例3。这是世界著名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名曲《秋日私语》中的一部分。这是由高、低音组号组成的钢琴大谱表,第5小节,高音谱表换成了高音2组的组号,之后,谱表的线即成了高音2组的F线,其音区也相应地提高了一个音组。

        在原谱(五线谱记谱)中,本例用的是5个降号的降D调,该调用了5个黑键音级,因此,在这里就成了条形符头的“天下”。这反倒突出了该记谱法黑、白键音符形状分明的优势,能让人快速作出反应。

    关 键  词:
    音乐 中的 音高 记录 乐器 键盘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音乐中的音高记录法及乐器键盘.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46823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