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冬闲稻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利用冬闲稻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的方法.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968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27 CN 103999686 A (21)申请号 201410269308.6 (22)申请日 2014.06.17 A01G 1/00(2006.01) (71)申请人 华南农业大学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 483 号 (72)发明人 章家恩 郭靖 赵本良 梁开明 罗明珠 罗颢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林丽明 (54) 发明名称 一种利用冬闲稻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的 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态农业防治入侵生物领域, 具 体。
2、涉及一种利用冬闲稻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 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 在冬闲稻田中冬种 马铃薯, 可以达到控制福寿螺对来年早稻的危害, 且能提高来年水稻产量。 根据这一发现, 发明人建 立了 “晚稻 - 冬种马铃薯 - 早稻” 全年轮作循环生 产体系, 该生产系统既可以实现土地的充分利用, 又能实现对福寿螺的防控, 最终可提高生态经济 效益。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9686 A CN 103999686 A。
3、 1/1 页 2 1. 一种控制福寿螺发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 S1. 晚稻收割后, 进行翻耕整地起垄, 种植马铃薯 ; S2. 马铃薯收获后, 进行翻耕整田平地, 并将马铃薯茎秆全部翻耕还田, 准备早稻种植。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控制福寿螺发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S1 所述马铃薯为大田期 90 105 天的中早熟品种, 按 “品” 字形错株播种, 播种密度为 4000 5500 株 / 亩。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控制福寿螺发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S1 或 S2 所述翻耕时土层 深达 20 25 cm, 并使土块直径小于 3 cm。 4. 根据权利要。
4、求 1 所述控制福寿螺发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马铃薯种植的肥料管理 为 : 种植前, 每亩施用 50 100 kg 复合肥和 100 150 kg 草木灰作为基肥, 后期追施复合 肥 3 5 次 ; 马铃薯种植的水管理为 : 田间土壤表面发白时需灌水, 灌水高度约占畦高的 1/3 1/2。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控制福寿螺发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S1 所述整地起垄为 : 按 110 cm 挖沟起畦, 其中畦面宽 85 90 cm, 畦面高 20 25 cm, 垄间沟宽 20 25 cm。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控制福寿螺发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S1 所述晚稻为大田期 9。
5、0 100 天的中早熟品种 ; S2 所述早稻为大田期 90 100 天中早熟抗倒伏品种。 7. 冬闲稻田种植马铃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99686 A 2 1/5 页 3 一种利用冬闲稻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态农业防治外来入侵生物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冬闲稻田冬种马 铃薯控制福寿螺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福寿螺 (Pomacea canaliculata) , 又名大瓶螺、 苹果螺, 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 域。 1981年作为一种食用螺从台湾引入我国大陆养殖, 在20世纪80年代的养殖热潮中, 被 引种到广。
6、东、 广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浙江、 上海、 江苏等地, 甚至在甘肃和辽宁亦有饲养, 后 因食味不佳, 遭弃养的福寿螺迅速扩散, 现已在南方大部分省区暴发成灾, 严重危害作物生 产。在福寿螺危害下, 水稻减产在 10% 到 90% 之间, 另外, 福寿螺还能取食莲藕、 茭白、 菱角、 空心菜、 芡实等水生农作物。目前, 福寿螺已侵入到我国 13 个省 (市) , 受害农田超过 426 万 hm2。另外, 福寿螺也是广州管圆线虫 (Angiostrongy luscantonensis) 的中间宿主, 对人体 健康危害较大。 2003年, 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将福寿螺列入了首批入侵中。
7、国的16种 外来物种的 “黑名单” 。 0003 目前有关福寿螺防治的方法有很多, 但最主要的还是依赖于化学防治, 尽管其中 一些化学杀螺剂有着较好的防效, 但对稻田水生生物毒性大, 而且易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和 农产品安全问题 ; 长期使用化学除螺剂, 福寿螺也会产生抗药性, 故在除螺剂的实际应用中 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 如何利用生态栽培的方法来控制和防治福寿螺的发生和危害已 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福寿螺防控技术存在的不足, 提供一种利用水稻冬闲 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发生危害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南方双季稻地区, 利用 “晚稻-冬 闲田种植马铃薯早稻” 这。
8、种全年水旱轮作生态调控手段来达到杀灭越冬福寿螺的目的, 从而减少来年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 以提高水稻产量。 000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冬闲稻田种植马铃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 : 一种控制福寿螺发生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S1. 晚稻收割后, 进行翻耕整地起垄, 种植马铃薯 ; S2. 马铃薯收获后, 进行整田平地, 并将马铃薯茎秆全部翻耕还田, 准备早稻种植。 0007 我国南方耕作制度多数地区为两熟制, 有 2 亿多亩的冬闲田, 不仅造成经济上的 损失, 也造成大量土地资源和能量的浪费。 由于福寿螺在越冬过程中主要集中在0。
9、 5 cm深 土层内, 故冬闲田进行旱作过程中的人力或机械翻耕能够直接对福寿螺造成有效杀伤 ; 且 在翻耕和冬种期间的水肥 (包括草木灰的施用) 管理破坏福寿螺的越冬环境的稳定性, 使其 更容易受到低温的侵袭 ; 同时, 水肥管理过程中畦间灌 “跑马水” 形成的肥水能够影响福寿 螺的越冬存活率。 更重要的是水稻和马铃薯秸秆还田腐解物以及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其分泌 说 明 书 CN 103999686 A 3 2/5 页 4 物可对福寿螺的冬眠生存和来年的种群增长造成影响和危害。因此, 在冬闲稻田进行冬种 马铃薯能够降低来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量, 而冬闲稻田进行冬种黑麦草却不能明显降低来 年稻田福寿螺。
10、的发生量。 0008 所有适合南方地区种植的中早熟马铃薯品种都可以适用本发明的需要, 优选 地, S1 所述马铃薯为大田期 90 105 天的中早熟品种, 按 “品” 字形错株播种, 播种密度为 4000 5500 株 / 亩。更优选地, 所述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 粤引 85-38、 金冠等等。 0009 福寿螺在越冬过程中主要集中在 0 5 cm 深土层内, 为了机械扰动和杀死福寿 螺, 优选地, S1 或 S2 所述翻耕时土层深达 20 25 cm, 并使土块直径小于 3 cm。 0010 优选地, 马铃薯种植的肥料管理为 : 种植前, 每亩施用 50 100 kg 复合肥和 100 1。
11、50 kg 草木灰作为基肥, 后期追施复合肥 3 5 次 ; 马铃薯种植的水管理为 : 田间土 壤表面发白时需灌水, 灌水高度约占畦高的 1/3 1/2。 0011 优选地, S1 所述整地起垄为 : 按 110 cm 挖沟起畦, 其中畦面宽 85 90 cm, 畦面高 20 25 cm, 垄间沟宽 20 25 cm。 0012 冬种马铃薯时, 为了防寒防冻, 可将稻草秸秆覆盖垄面, 每亩秸秆用量 300 400 kg, 稻草与垄向平行, 头尾相连, 两端压实。种植期间需注意水肥管理及培土除草。 0013 优选地, S1 所述晚稻为大田期 90 100 天的中早熟品种 ; S2 所述早稻为大田。
12、期 90100天中早熟抗倒伏品种。 更优选的, 所述晚稻品种为黄华占、 粤香占、 五优308等等, 早稻品种为粤香占、 玉香油占、 银晶软占等等。晚稻按每亩大田 3 kg 的标准育种, 育秧时间 约 20 30 d。插秧每穴 4 5 苗, 株行间距 25 cm 20 cm。每亩地按 350 400 kg 鸡粪 作为基肥 ; 早稻的种植管理与晚稻种植管理方法基本一致。 0014 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 在冬闲稻田中冬种马铃薯, 可以达到控制福寿螺对来年 早稻的危害, 且能提高来年水稻产量。 根据这一发现, 发明人建立了 “晚稻-冬种马铃薯-早 稻” 全年轮作循环生产体系, 该体系的全年大田生产期在。
13、 290 310 天。 0015 冬闲稻田种植马铃薯在防治福寿螺中的应用。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 在冬闲稻田中冬种马铃薯, 可以达到控制福寿螺对来年早稻的 危害, 且能提高来年水稻产量。分析其具体原因为 : 重要的是, 水稻和马铃薯秸秆还田的腐 解物以及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其分泌物可对福寿螺的冬眠生存和来年的种群增长造成影响 和危害 ; 另外, 冬闲田进行旱作过程中的人力或机械翻耕能够直接对福寿螺造成一定的杀 伤作用 ; 且在翻耕和冬种期间的水肥管理破坏福寿螺的越冬环境的稳定性, 使其更容易受 到低温的侵袭 ; 水肥管理过程中畦间灌 “跑马水。
14、” 形成的肥水能够影响福寿螺的存活率。因 此, 在冬闲稻田进行冬种马铃薯能够降低来年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量, 从而减少了福寿螺对 早稻的危害, 是一种从生态农业防治角度控制福寿螺的有效手段, 也保障了粮食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晚稻末期福寿螺密度调查。 0018 图 2. 早稻田福寿螺成螺动态变化。 0019 图 3. 早稻田福寿螺幼螺动态变化。 0020 图 4. 早稻产量调查。 说 明 书 CN 103999686 A 4 3/5 页 5 具体实施例 0021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 本发 明采用的试剂、 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和。
15、设备。 0022 实施例 1 在冬闲田利用水旱轮作来控制早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危害的研究。 该试验在华南农业大 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 (E 113 29 -114 0, N 23 5 -23 37) 试验田完成。试验 时间从 2012 年 7 月到 2013 年 7 月。 0023 试验步骤如下 : 1) 采用 “晚稻 - 冬种马铃薯 - 早稻” 全年轮作循环生产体系, 以及 “晚稻 - 冬种黑麦 草 - 早稻” 全年轮作循环生产体系对比实验。 0024 2) 晚稻育秧 : 按照每亩大田 3 kg 的标准备稻种, 品种为黄华占 (粤审稻 2005010) , 育秧时间约 20 30 d。 0025 。
16、3) 施肥插秧 : 施用 300 kg 鸡粪作为基肥, 整个生育期内不施用化肥、 农药和除草 剂。插秧每穴 4 5 苗, 株行间距 25 cm 20 cm。 0026 4) 晚稻收割后, 进行翻耕耙地起垄, 按 110 cm 挖沟起畦, 其中畦面宽 85 90 cm, 畦 面高 20 25 cm, 垄间沟宽 20 25 cm。要求保证翻耕土层深达 20 25 cm, 并使土块直径 小于 3 cm。 0027 5) 马铃薯种植 : 将马铃薯 (品种为费乌瑞它) 种薯进行切块消毒后, 按 “品” 字形错 株播种, 播种密度一般以40005500株/亩为宜。 同时, 将稻草覆盖垄面, 每亩用量300。
17、 400 kg, 覆盖厚度约 2 3 cm, 稻草与垄向平行, 头尾相连, 两端压实。种植期间需注意水肥 管理及培土除草。冬种马铃薯前, 施用 100 kg/ 亩的复合肥作为基肥, 后期施化肥 3 次 ; 同 时, 待田间土壤表面发 “白” 时需灌水, 灌水高度约占畦高的 1/3 1/2。 0028 6) 同时开展了冬种黑麦草 (品种为安哥斯 3 号) 的对比栽培实验。播种前对地表 施足水进行耙茬与适当翻整, 播种量为每亩 1.5 2 kg, 种植期间需注意水肥管理。在早稻 种植前将黑麦草翻耕作为绿肥。 0029 7) 马铃薯收获后, 进行翻耕整地, 并将马铃薯茎秆还田, 准备早稻种植。 00。
18、30 8) 早稻种植 : 与晚稻种植管理方法基本一致。 0031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能够明显降低来年早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量, 已在大田试验中 得到验证。冬种处理前, 冬闲干田、 冬种马铃薯和冬种黑麦草组福寿螺成、 幼螺密度均没 有明显差异 (图 1) ; 而经过冬种处理后, 福寿螺成螺 (壳高 20 mm) 密度分别下降 66.04%、 92.06%、 76.79%(图 1, 图 2) , 幼螺 (壳高 20 mm) 密度分别下降 57.89%、 80.21%、 70.83%(图 1, 图 3) 。可见, 冬种马铃薯处理能够有效控制福寿螺, 且对成螺的控制效果强于幼螺。 0032 冬种马铃薯在控。
19、制福寿螺上能取得显著效果, 且具有一定的持效性。在整个早稻 种植期间, 冬种马铃薯组福寿螺的成螺和幼螺发生数量均明显少于冬闲干田组 (图 2, 图 3) , 冬闲田进行起垄作畦和平地过程中的人力翻耕或机械翻耕直接对福寿螺造成碾压 (耙 细土壤使土块直径小于 3 cm) 和杀伤 ; 且在翻耕扰动土壤和冬种期间的水肥管理、 马铃薯收 获等破坏了福寿螺越冬休眠环境的稳定性, 使其更容易受到冬季低温的侵袭 ; 再者, 追肥过 程中畦间灌 “跑马水” 形成的肥水刺激能够影响福寿螺存活率。重要的是, 水稻和马铃薯秸 说 明 书 CN 103999686 A 5 4/5 页 6 秆还田腐解物以及马铃薯根系生。
20、长及其分泌物可对福寿螺的冬眠生存和来年的种群增长 造成影响和危害。同时, 冬种马铃薯对来年早稻产量增产取得显著效果 (图 4) , 其原因一方 面是由于水旱轮作系统生态效应明显, 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调节土壤肥力, 提高系统生 产力等优点 ; 另一方面是由于冬种马铃薯减少了来年福寿螺的量, 使得水稻受福寿螺的危 害的程度相对较小, 进而水稻产量相对提高。虽然冬种黑麦草亦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 (图 4) , 但其控制福寿螺的效果并不明显, 在整个早稻种植期间, 除 4 月 16 日幼螺和 4 月 25 日 成螺外, 冬种黑麦草处理的成、 幼螺数量均与冬闲干田处理 (对照) 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
21、图 2, 图 3) 。 0033 实施例 2 一种利用冬闲稻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晚稻育秧 : 按照每亩大田 3 kg 的标准备稻种 (水稻品种为粤香占) , 育秧时间约 30 d。 0034 2) 施肥插秧 : 施用 300 kg 鸡粪作为基肥, 整个生育期内不施用化肥、 农药和除草 剂。插秧每穴 4 苗, 株行间距 25 cm 20 cm。 0035 3) 晚稻收割后, 进行翻耕耙地起垄, 按 110 cm 挖沟起畦, 其中畦面宽 85cm, 畦面高 20 cm, 垄间沟宽 20 cm。要求保证翻耕土层深达 20cm, 并使土块直径小于 3 cm。 003。
22、6 4) 马铃薯种植 : 将马铃薯 (品种为粤引 85-38) 种薯进行切块消毒后, 按 “品” 字形 错株播种, 播种密度一般以 5500 株 / 亩为宜。同时, 将稻草覆盖垄面, 每亩用量 400 kg, 覆 盖厚度约 3 cm, 稻草与垄向平行, 头尾相连, 两端压实。种植期间需注意水肥管理及培土除 草。冬种马铃薯前, 施用 100 kg/ 亩的复合肥作为基肥, 后期施化肥 3 次 ; 同时, 待田间土壤 表面发 “白” 时需灌水, 灌水高度约占畦高的 1/2。 0037 5) 马铃薯收获后, 进行翻耕整地, 并将马铃薯茎秆还田, 准备早稻种植。 0038 6) 早稻种植 : 与晚稻种植。
23、管理方法基本一致。 0039 本实施例能够明显降低来年早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量, 已在大田试验中得到验证。 冬种马铃薯在控制福寿螺上能取得显著效果, 且具有一定的持效性。 在整个早稻种植期间, 冬种马铃薯组福寿螺的成螺和幼螺发生数量均明显少于冬闲干田组。 0040 实施例 3 一种利用冬闲稻田冬种马铃薯控制福寿螺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晚稻育秧 : 按照每亩大田 3 kg 的标准备稻种 (水稻品种为玉香油占) , 育秧时间约 25 d。 0041 2) 施肥插秧 : 施用 300 kg 鸡粪作为基肥, 整个生育期内不施用化肥、 农药和除草 剂。插秧每穴 5 苗, 株行间距 25 cm 2。
24、0 cm。 0042 3) 晚稻收割后, 进行翻耕耙地起垄, 按 110 cm 挖沟起畦, 其中畦面宽 87cm, 畦面高 23 cm, 垄间沟宽 23 cm。要求保证翻耕土层深达 23cm, 并使土块直径小于 3 cm。 0043 4) 马铃薯种植 : 将马铃薯 (品种为金冠) 种薯进行切块消毒后, 按 “品” 字形错株播 种, 播种密度一般以 5000 株 / 亩为宜。同时, 将稻草覆盖垄面, 每亩用量 400 kg, 覆盖厚度 约 3 cm, 稻草与垄向平行, 头尾相连, 两端压实。种植期间需注意水肥管理及培土除草。冬 种马铃薯前, 施用 100 kg/ 亩的复合肥作为基肥, 后期施化肥。
25、 3 次 ; 同时, 待田间土壤表面发 “白” 时需灌水, 灌水高度约占畦高的 1/3。 0044 5) 马铃薯收获后, 进行翻耕整地, 并将马铃薯茎秆还田, 准备早稻种植。 说 明 书 CN 103999686 A 6 5/5 页 7 0045 6) 早稻种植 : 与晚稻种植管理方法基本一致。 0046 本实施例能够明显降低来年早稻田福寿螺的发生量, 已在大田试验中得到验证。 冬种马铃薯在控制福寿螺上能取得显著效果, 且具有一定的持效性。 在整个早稻种植期间, 冬种马铃薯组福寿螺的成螺和幼螺发生数量均明显少于冬闲干田组。 说 明 书 CN 103999686 A 7 1/2 页 8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99686 A 8 2/2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99686 A 9 。